钦定四库全书
广西通志卷十五
山川
浔州府:
桂平县附郭
思陵山在城西五里,一作思灵,一名西山,上有三清岩、三宝观观,下左侧有清泉,名曰乳泉,相传唐时李御史明逺公登岩观景,遂隠形为神,浔人祈求甚验,宋时奏闻,朝廷敕封西山郡主傍有一洞曰吏隠洞,即明远公所憩处也。又因宋姚坦游于斯续,呼为姚翁岩。
白石山在城南七十里,自大容山发脉顿起,双峰髙耸百馀丈,又一小山,名曰鹅颈峰道,书白石山作二十一洞,天半山,中有石岩一穴,名曰㑹仙岩,昔勾漏令葛洪在此炼丹,有丹灶炼丹泉,漱玉泉,初流㣲细,击动钟鼓,则泉涌而出,游者攀藤蹑磴而上,约一里许,至岩前多竒花瑞草,左有元珠池,其水自山巅而出,四时不絶,声如环佩,右有石岩曰三清岩,内有一洞曰勾漏洞,潜通郁林。
阆石山,在城北一百一十里,矗立巉岩,峰峦竞秀,如列旌旗。五代时,状元梁嵩读书岩中。
宝子山,在城南三十里即宝岭,山水磊落,如聚宝玉。
凤巢山在城西南五十里,下有龙潭,祈雨多应。罗丛山即罗丛岩,在城西南六十里,平地突起大岩,上下四围,石壁罗列神像东有碧虚洞,南有灵源洞,最深者曰水月洞,内有石狮石、钟、石磬。又有鲤鱼岩,通大江中,多鳞集祷雨,以鹅扑水,其水即长,每岁九日,邑人登髙于此有二程,读书旧址存焉。
大容山,在城南一百九十里。详见梧州容县罗影山,在城西北七十里。
石鹿山,在城北五十里。
紫荆山在城北七十里。
石梯山在城西八十里,峭直如梯,路通容县。棋石山在城西北七十五里。
屋厦山在城西北一百一十里,南山在城南八十里,又南十里为横岭。竹踏山在城东北八十里。
水表山,在城东五十里。
鸡栖山在城北八十里,又十里为吉盘山。宾山在城东五里。
罗渌山在城北一百八十里,即罗渌洞。独秀峰在城南七十里白石山侧孤翠插天云合岭,在城南八十里,髙耸而秀,云合则雨。金珠岭在城东五十五里。
山鼎岭在城东六十五里。又城东北三十里有三鼎岭。
棱层岭在城西南七十五里,路极险峻,又名崚嶒岭。
南顿岭在城南一百二十五里。狮子冈在城西五十里。又西十里有石羊山。昆仑冈即昆山,在城西北七十里。
大藤峡在城北隅三十里,宏石矶之下,弩滩之上,北通罗渌三洞、紫荆罗运等三十六巢,中有七层楼,下有三妹洞、武宣、象州、平南、藤县、永安之山,环绕其外。峡岸有藤大十馀围,横生过江,日沉水底,夜浮水面渡,贼而南,以通龙山八寨。成化间,韩襄、毅公雍统兵剿之,砍其藤,夜复生用秽物,制之方断,遂服其党,易为断藤峡,立武靖州、弩碧二堡以镇之,后又不靖,都御史陈金以鱼盐㗖之,稍稍受约束,乃改为永通峡。至嘉靖间,诸猺又据险为乱,王文成公守仁合师征之,赖以安戢。
浔江在府东。黔水自城北郁水自城南合流而东,下苍梧入于南海。
绣江在城西南五十里,因绣州为名,即罗越水,一名灵溪水,湛碧如绣,流入郁江。
蓬浪江在城西南三十里,源出石梯、罗丛二山。相思江在城东六十五里,居桂平、平南之界。大黄江在城东北五十里,经柳州武宣弩滩而东流,合浔江,又与都耶、思陵二水合,亦名大隍水。南湖在城南,长三里,俗名结塘湖,上有洲,洲上旧有平波亭,临岸又有南浦亭,郡人时乘彩舟游赏其间。
罗叶水在城南十里,源出南顿岭,流入浔江。㳮水在城东南十五里,天然怪石,甃其旁有巨鱼生焉。
横眉水在城西南七十里,源出郁林州北底界,流入郁江,与贵县分界。
木瀬水在城西北九十里,源出贵县界,流入郁江。绿水在城南十五里,流入郁江。
铜鼓滩在城东一里,黔、郁二水合流,处水如鼓声,或轰轰如雷,游鱼皆惊惧。
弩滩,在县西北,当大藤峡口,水涌而迅,势如发弩,因名。
碧滩在县西北,勒马之下,明成化初,平藤峡于此置武靖州。旧志:府境有思傍砍石并弩滩、铜鼓为五滩,水石险隘,行者戒心。
白沙湾相对,塔脚三合嘴、郁水,黔水至此合流,乳泉在城西门外思灵山三清岩下,泉出石穴,寛可三四尺,深二尺许,一●澄清,不溢不竭,味淡而甘,又名刘公泉。
康济泉在城西门外思灵山洗石庵,有铭云:「泠泠圣泉,渟滀迤弥,温洁如玉芳,甘如醴鲋。涸可苏,疾病可洗」。
平南县
思岩山在县南九十里,峰峦峻拔,树木蔚森,连亘数十里。山巅有石室及石台棋局,故老相传,常见异人。游憩,乡人祷雨輙应。
燕石山在县东南十二里,山有石,燕悬崖而立。唐置燕州以此。
阆石山在县北七十里,近鹏化里,接桂平县界。平畴突起石峰如笋卓屏立,浮丹耀碧,噏雾呼云,周围峭壁,惟脚下一道可达山巅巅上,另辟天地,四顾苍然,呼吸可通。
大峡山,在县东北十五里。凤凰山在县东四十里,冈峦挺秀,头翅峥嵘,俨然飞凤。左右两腋有古井,名龙隠,广七尺,深无底。四时澄湛,泉甘而冽。
摩云山在县南一百里。山顶常有云雾。畅岩山在县西路三里,离城二十里,中有石门,姚郡守游此,名曰姚公岩,后二程先生同游,复旧名。有二:程读书处。
罗运山,在县北七十馀里,旧时猺巢。麒麟山在县西七十里,山冈逼肖麟形。天井山即马鞍山,在县东北四十里井。有双鱼幞头。山在县西南四十里。
瓮山,在城西六十里。
大水山,在县东南六十里,与藤县平罗村交界。其山绵亘百馀里,接连三县,宻林深箐,重岩䆳谷,为邑要害。
古崘山在县北四十里,近接天井山。邦相山在县南劳四里,离城一百二十里。伏虎山在县南九十里,又南为五马山,蛇黄岭在县北二里,岭势盘纡,旧出蛇黄,每岁九月,邑人掘深七八尺,始得之。大者如鸡子,小者类弹丸,其色紫,以清水磨之,可消肿,毒今莫觏。抚羊岭在县东三十里。
髙妙岭,在县西北八十里。天堂岭,在县东北二里。
飞凤崖,在县东二十五里,又东为状元山。髙阳岩在县南三十里,髙爽明豁,前瞰平野,与思鹅岩对峙,其阴又有胡叟岩。
思鹅岩旧经谓之思鹅石,或谓之鹅山,状若八角楼。明天启末,贼胡抉纪据此,官军讨平之。
仙台峒在县北一百馀里,相近有花相、白竹、古陶罗凤等峒,回环相属,皆故明断,藤峡贼连结煽乱处。
乌江即县西半里驿,侧小江,用小舟溯流,可三四十里至古城。土人以车载货交易于此,船不能进,其源直透至乌路里八峒、猺山地面。
白马江在县东六十里,其源出状元等山,散流、鸡头、全村等峒,遇旱筑塞,灌溉田亩,不则放下汇龚江,顺流入梧江。
相思江,在县西四十里。江有小洲,即名相思洲,源出麒麟山,自官塘堡分港而入,直通朋化内猺,春夏水涨,小船可到冲塘等村。
龚江在县南门前,有洲在江中,曰游鱼洲,上接桂平,贵县之上流邕、宜二江,下经藤梧,㑹漓江,入东粤唐,龚州以之名。
白沙江在县治东南大乌里,离城四十里,由武林江口小港溯流而入小船,直通乌饭墟、六陈墟,接容县界。冬月水乾,不能行。
大同江,在县东北八十里。江源发自内猺滩髙水涌石齿,崚嶒深处,有潭万丈,浅者濡足可涉,舟楫所不能施。土人每以木为舟,或编竹筏网鱼,顺流出,至藤县蒙江口,汇合浔、梧、大江。
武林江在县东三十里,源出大乌里汇,合浔梧。秦川河在县东三十五里,源出大桂山,自川一等里流入川,四里归龚江。
渌水潭在城东南三十里,源出龙潭,方圆十馀丈,其底全石,北流入江,遇旱,祷雨輙应。
鹧鸪滩,在县西二十一里。
古雍滩,在县西十五里。
乾洲在县西十里。
龙隠井在县东四十里凤凰山麓,遇旱不涸,居民往汲,以资日用。
贵县
东山在县东十五里,峰峦秀峙,唐时何履何光隠。此山顶有石,状如二人,并立传为何氏兄弟仙化。其西北一峰望之如妇人,俗呼为新妇岩,左酒瓶,右凤凰。
南山在县南十里,错综二十四峰间,苍翠郁映,上有岩洞三门,仰视垂乳,万象奇瑰。旁多石窦,洞中有石佛石狮石、象石、鲤丹灶、出米洞飞来钟诸胜。由东门宛转扪萝上絶顶有石室方丈,即《宜仙洞,传》为葛洪炼丹处洞后。又有白云居振衣岩,指顾四际,青山绿水,棋布双舄之下。
西山,在县西二十里,峰峦奇特,石笋插天。上有七星岩、仙女寨。产方竹,多踯躅花旁两石岩,如人相对而坐。值风月夜,每闻答歌声。后土人琢石,去嘴遂息。
北山,在县北二十里,一名宜贵山,又名北览山,瀑布千仞,上盘武宣,下连浔郡,延袤数百里。又呼龙山,有茶树,土人赖之地道。记曰:「龙山合水所出,即此冯三界。尝往此山采香,遇仙成道,其絶顶名平天。中有巨潭,昔一老采香山中,偶于潭所见石壁峭立,花果新鲜,须㬰一白龙戏,水蟠绕,古树波浪腾沸,遂回,复寻莫得。
文笔山在县南,与南山并峙。龙岩山一名龙安岩,在县东五十里,上有巨洞、东西二门,虚明爽垲,竒花怪状,不可胜记。唐、宋俱有石刻字,久难辨明。县尹林朝钥刻古怪第一山于石门。又邑人曾光国题「东方巨观于石。
上龙岩山在县北八十里,洞口开敞,中多竒石,亦南山之亚。
银山在县东北二里,有石函,望之如银,俗呼为仙人函。
龙影山在县南,石壁五色如龙影。锺馗山在县西五十里,有洞石门,清流环绕其下。鸡笑山在县东北六十里,东接石梯,西接北览,一作鸦笑山。
石贵山在县西北四十里。马岭山,在县西北七十里,一名龙马山,又名马度山。唐以前有马岭县。
厚禄山在县东北九十里铜鼓岭,县南五十里平地突兀,上有层冈人,依避冦。
仙女岭在县北七十里,旁有石崖,曰登仙。显庙冈在县北二十里。吴陆绩为守时,尝登此冈,制《浑天图》。
金鸡峡在县西六十里,相连石山,直至宾州相近。有狮子峡。
悬象峡,在县西一百四十里。郁江在县南,城下亦曰南江,上有牛皮,下有白鹤,又名紫泉,如遇人,才出县尹。贤则,中有紫水,两派溢流,映耀如金,县人尝候以为祥云。
宝江在县西一里,一名浮江,自来宾入于郁泛江,在县南三里,又名道冲江,近州城旧址,下流入郁江。
沙江在县东七里,源出龙山谢井,流入于郁武。思江在县西六十里,自合浦来流,入于郁思徼。江在县南三十里,源出兴业县,即西江下流,北入郁江。
横眉江在县东六十里,自郁林大容山来,与桂平分界,入郁江。
东津江在县东三十里,即沙江分流,南入郁江。乾河在县北四十里,源出北山,夏月则大水泛滥,秋冬即涸。
鹧鸪溪在浔江中。
将军滩在浔江,中汉马援帅兵渡此,因名铜鼓滩,在浔江中,昔人于此得铜鼓,因以名滩。谢公池在县北城下,唐守谢雕所凿,今名井塘,上有嵯石横峤,旁有山洲,石坦如龟形。
潮水泉在县西六十里,或日三四潮,盈涸不时。唐潮水,县以此名南汉,封其神为澄澜公。
藤梨塘在县东,山后广数里,水极深,往来船渡,中有小山,突兀可居。
廖家井在县城北一里池,中有石洲平坦,其上有紫江亭,今墟。
谷公井,在县治东北,汉刺史谷永所凿。陆公井在县南三里,近古郁林城。怪石清流,吴郡守陆绩所凿。南汉乾和中,刘传古种橘井旁,因名橘井。明正德间,提学刘节建亭其上。
瑞松井在县东一里,宋孝子梁诏居其旁,庐父母墓侧,树之以松。时有甘露降瑞草生,故名后建甘露亭。
连理石井在县南一里,两穴相连,不竭不溢。嘉鱼井在县西门外。泉通江出嘉鱼,因名。今塞司命井在县西北,半甘、半淡,潜通大江,四时不竭。合境汲饮,人多耆年,若竭则旱。
南涧井在县西门外东有一卷石,苏东坡大书「南涧」二字刻石。又陶商翁诗云:「伏泉地脉能通海,叠玉山峰喜近城」,产鱼最甘美」。
东井在县东一里,怪石涌出,水流石底井口,刻东坡书「东、潮」二字。
龙腹井,又名龙床井,在县北数里。井旁有石洲,状如龙,如床。夏月,邑人常于此避暑,水可深数尺,岁旱,祷雨輙应。南汉封其神为清源公。
武宣县。
髙立山又名独秀山,在县北郊。平阡一峰独秀为县治。主山上,有土主庙。
三台山在县南,隔河尖,峰连属叠翠,凌空耸若三台为学宫前案。
魁山在儒学,前隔河与三台并峙。石羊山在西乡箦村上,大河边西岸,壁上有「草」字,六行并有石影,似羊形,故名。
仙岩山在武赖上里。岩内生有石仙人,八景中所名仙岩,留迹即此。
双髻山在东乡上里金龙山左,山下有岩岩,内有二谢石,书案常有云雾绕其巅,二谢乃宋谢洪、谢泽详乡贤。
金龙山与双髻山并列,上有飞来。古庙苍松蓊郁,下有石峒,常有雾遮其巅。
文笔山在县南,峰锐上,耸秀于诸山。仙人山在县西十里,唐贾山人居此,上有石,形如仙人。
挂榜山。在县西隔河。
璞玉山在县东。
恩照山在县南,旧名相思山。明万厯中,知县衷时敕改名。
马鞍山在县东一里,一名双狮山,两山相连如狮,故名有岩,深无底,人不敢下。岩门一石钟悬壁,即名钟岩。
断藤峡在勒马宏石矶下,详见前桂平县。潭江在县西,一名浔江,一名柳江,自象州流入东南下桂平。水经注潭水自潭中东南与刚水合。又东南,经中留县东阿林县西,入郁水。
都泥江,在县西北五十里,即古刚水,亦名大江,自来宾县流入,合潭江。
新江在县东,源出北乡小村,南流八十里,出口入潭江。又东为阴江口,源出东乡大流村,南流百馀里,又东为东乡江口,源出东乡里猺地,西南流经一百二十里,并入潭江。
古豪江在县西南,源出县西二十里,古豪里,东南流入潭江。又有武赖水,水狭而黄源,出县西南六十里,武赖里东流合焉。
灵湖在左厢县东灵河村,由大河伏流,民间采鱼不禁。
桂村水在县北二里,源出县东北桂村,入潭江。南宁府。
宣化县附郭
昆仑山在城东北一百二十里,孤撑巉峻,设关以扼蛮峒,关上有台。宋皇佑间,为侬智髙所据,安抚使狄青破其垒,大败之。
武号山,在城南十里,山势雄峻,拱向城郭,为邕江之砥障,今名五象岭。
罗山在城北二十里,髙拥南城,低瞰北湖,上有龙潭,遇旱祈祷輙应,飞瀑从山岭来。寺之前有涧石畔,有泉亭有飞来钟,石上有罗大仙,足迹旭日,朝霞闪灼于苍松古树,相传晋罗秀修道于此,宋陶弼有诗。
青秀山,一名泰青峰,在城东二十里,嵯峨秀拔,障邕之水口,拱揖望仙、白塔,古有三寺,顶曰白云石,佛石炉犹存,上有仙人插剑石,山腹曰万寿,临江曰独孤旁,有撷青岩镌阳,明先生过化之地,马退山在城北十五里,势如马退,故名旧有结茅亭立其上。唐柳宗元有碑记,今圯废。
横山在城东八十里,其山髙险,横截江河,宋置横山寨,市马久废,陶弼诗句云:「恩浃黄农族,师还左右溪」。
石燕山在城东九十里,传上有石,燕天将雨,则飞石。鱼山在城西南六十里,濒左江滩,下有石壁,俨如鱼形。
圣岭山在城西五十里,峰峦秀拔,云生则雨,居人每以为验。
道人山,在城东北十里,形似道冠,昔有人修炼于此,故名。
苦竹山在城北三十里。山多产苦竹,都茗山在城东六十里,产茶因名。又有都石山,亦在城东六十里,满山皆石,下产竹木。
铙钹山,在城西北二十五里,山下有龙潭,流出大江,时有烈风,大雨,俗传龙归祖。
都龙山,在城西北六十里,蜿蜒起,伏若龙状,诸山连带随之。
公母山在城东永平寨,寨今废。思玉山在城东北六十里,跨柳宾来宾界,险峻难越,《寰宇记》其山有石似玉,因名思,乃似之讹五花岭自望仙坡分支突起,五堆昻伏,城内外脉络融结,有如五花,故名。
髙峰岭在城北三十里,髙二百馀丈,远一十五里,北界武缘县。
回龙岩在城西一百里,下有龙潭,岩中水甚清冽,岁旱取水,祈雨輙应。
望仙坡在城东北一里,与青、罗二山相对。宋狄青、孙沔、余靖征侬贼,驻师于此。陶弼建三公亭,后人又益以马,援谭必为五公祠,后因怀忠祠,圯将苏缄并附焉。崇祯初年,同知刘光宇于祠后建玉皇阁,文昌、魁星楼髙耸,甲于诸山。
豹子石,在城南十里,形似豹大。江在城西南,左右两江合流。左江出广源州右江,出莪利州,至合江镇,合为一江,过邕流入横州,号为郁江。顺流歴苍梧,至五羊城入于海。
八尺江在城东南六十里,源出交趾,歴钦州界,北流合于郁江。
邕江在城西南六十里,源出如禾山,北流入大江,又名如禾水。
星盈江在城西北十里。
可摅江在城西九十里,源自大明山流歴武缘,至隆安曲流村合大江。
太冲江在城东六十里,流入大江。宝盖诸山村水多出于此。
北湖在城北十里,从铜鼔陂,汇而为湖。宋安抚使颜敏德于湖作亭曰绣衣㕔,曰机宜,今废。惟湖存灵犀水在郁江上流,名曰灵湾,传有犀牛出其中。郁水一名骆越水,在城西八十里,合八尺邕水,流入郁江,是为夜郎豚水,与温水合流入江。
伶俐水在城东八十里,源自昆仑山,流入大江,经永淳横州,与郁江合。金城诸山竹木皆自此出。邕溪在城北十里,源出四方岭、马退山,夹古邕州,前流入大江。
龙溪源出铜鼓陂,汇北湖诸水,夹府治上游,流入大江。
五花洲在城北湖内水中,宋聂安抚筑亭于上,扁曰「南州壮观」。又有繁阴亭、梅亭、爱莲亭、熙春台诸胜。
马跑泉在城东十里,相传宋狄青驻师以征侬智,髙马渇跑地泉涌,故名。
柳塘,在城北八里内,有龙窟、白龙塘。城北一里,在望仙坡下,狄青驻师坡上,见白羊如龙在塘,故名。
五花井,在府治五花馆下,双井在南宁卫内。
甘泉井在府治北,水味甘。有寺宋陶商翁立亭于其侧,扁曰「思泉」。
沙井在朝京门左,水味甘凉,清、湛、邕、泉之最上者,右亦有泉,稍不及此。
髙井在城东北三十里,由石岩出清冽不竭横州。
凤凰山即凤凰岩,在州东北四十里,石壁临江。洞门瞰水,入必以舟,岩半有翠。房前有台,中有柱如鳌足。陈大纶书曰「迎仙洞」。
古钵山,在城北七里山,顶突而圆,其形如钵盂,上有慈感庙腰。有半山亭。宋守徐安国有诗。
六麽山,在城北四十二里,有山凤,具五彩飞,则众鸟随之。
九凤山在城北五里古钵山右,九峰飞翥如凤,因名。
天台山,在城北八十里,石顶方平罗,列如台。长寨山在城东二十里,形如顿笏,一名将军山。空笼山在城东十里,山半有窍,东西通明,昔人获异禽,欲献之郡。至此,山禽脱笼,飞去,故名。
天窟山在城东三十里,一名月林山,山有二岩,多怪石锺,乳有窟,通日光,洞口有潭,冬月出嘉鱼。青旗山在城东五十里,树色苍茂,形如植旗,与乌蛮山隔江相对。
龙牙山在城南五十里,山有石如龙牙状。宝华山在城南二十里,时有宝气现山巅,因名泉,自山顶石槽中直下名瀑布泉,山上有朝烟,阁山半有应天禅寺。昔建文帝云游,寓此山中,数十年,人不识题,寺门匾额曰「万山第一」。
鸣石山在城西五里。《山海经》云:「长石之山,洪水出焉」。山多鸣石,即以为名。
飞龙山在城西一百二十里,昔有白龙自山飞去,因名,下有飞龙水。
九珠山在城西五里,古钵山左,九峰联络如珠,故名。
绿矾山在城西六十里,江北多产绿石,下有绿矾泉。
罗蚕山在城东北二十里,平地突起如蚕形。震龙山在城东北一百里,崷崪入,云为横淳、宾、贵诸山之望顶。有潭山,水涌出,相传蛟龙所居。东山在城东南八十里障州,下流绵亘百里,多樟木,武流水出此。
秀林山在城西南十里,以林木郁秀而名,一名盛山。并峙者曰笔架山。
大路山在城西二十里,盘郁万丈,多竹木,路通永淳。
圣山在城西北四十里大路山北,一名大瓠山,其旁为仙女山,盘郁数百丈。
米岵山在城北四十里,俗名尖谷,稍北为六麽山。鱼梁山在城东二十里。
母珠山,在城东四十里,有十二灵泉。长旗山在城东二十里。
定祥山在城东五十里,石峰森列。又东为暗罗山,又东为云表山。又南五里为大岚山,重峦磅礴三十馀里,至古江口。
那阳山,在城东十里。
乌蛮山,在城东北六十里,下为乌蛮滩,其麓有伏波庙。
逗口山在城西南一百里,与灵山接界,两崖逗合,中通一路,仅容一人经行,以山产豆●,又名豆●山,其相连者曰茶山,皆林木稠宻。
北山在城北,负郭如扆。旧有报恩寺。天马山在城南二十里,与宝华并峙。独石山在城西四十里,四山皆土,此山独石。大屏山在城北八十里,髙耸插汉,形若屏风天。堂山在城西南一百里,又名大王山,与灵山相峙,旧有石桥,可通为雷震折。
登髙岭在州治西北隅,州城跨其上,有亭曰仙槎,州人九日登髙处,今于岭上建魁星楼。
渔翁岭在城东三里。
雷公岭,在城南五里。
分界岭在城西南一百十里,接广东灵山县界,其麓有大墟,为横灵民贸易处。
乌石岭,距城东北一里,石色纯黑,故名白象岭,在城南五里。
骆驼岭在城西六里。
马岭在城北三十里,其右曰濆塘,有泛泉焉。其左曰羊岭,在城东北三十五里。
麻沙岭在城东南三十里。金龟岭在城东北二十里,形如伏龟。独镇岭在城南二十里,灵山大路跨其上。左水出平南江,右水出鹿江。
洪崖岭在城南五十里。《一统志》云:「汉谷永招乌蛮七十万,即此地山麓有伏波祠,其下为乌蛮滩。崆峒岩在州东三十里,石室玲珑,层层有洞。知州曹储名为五星岩,吴悟斋董㓜海游此,更今名。牛皮石在州西七里,形如牛皮上,刻有「横州」二字,米贵则见,相传仙人所书。
郁江即左江,在城南州学前源出广源山,形环如月,又名月江,上通永淳,下达贵县。
方水江在城北二十里,源出六麽山,有石鱼,古谚石鱼生羽翼」,为州出才杰之验。
古江在城东五十里,源出震龙山,九十里至乌蛮驿,流入郁江。
鳄江即鹿江,在城东五里,源出灵山,入州界四十里入郁江。《郡志》云:有鳄鱼穴。
武流江在城南二十里,源出灵山县界,北流经州入郁江。
清江在城东十里,源出米岵山七十里入郁江。横槎江在城西,源出山谷,入郁江。晋董京泛江,见一枯槎,枝干扶疏,坚如铁石,其色类漆,横于滩上,又名槎浦。
陈埠江,在州西南六十里,源出广东钦州界,经灵山入州境。
平塘江在城西南五十里,源出钦州,经灵山,入州界五十里入郁江。
紫水在学西北六里,源出骆驼岭一里入香稻溪。大比年以水流长短占中,式数屡验。
西竺水在城西南十里,源出宝华山十里,入郁江。冷水在城西南二十里,源出大麓山五里入郁江。苦竹水在城东南二十五里,源出博合墟洞三十里入郁江。
香稻溪在城西五里,源出古钵山旁,产香稻,有西来、海棠二桥水,流入郁江。
震龙潭在震龙山顶,山水涌出,分为九溪。明时传有客龙来鬬,崩石倒树云。
鲤鱼潭在城西北六十里,源出陂垄村,流出米埠。乌蛮滩在州东六十里,极险上有伏波祠,因改为起敬滩水道。又有龙门。
冶春湾,即飞龙水,在城西八十里,源出灵山,经州界八十里入郁江。
月林洲,在城东三十里。俗传水底,有铁船,大风辄浮水,面系马援。征交址,用铁船开道遗于此。龙池在城水门外,开于唐。贞观时。宋徐安国有诗瀑布泉在州南三十里宝华山背雷公岭,泉自顶直下,形如挂练,寒凓彻骨。
石泉在城东五十里,源出天窟山,南岩洞口,从石罅而出,瀺灂清泠,注于郁江。多嘉鱼。九十月,有穴可捕。一统志,一名天窟潭,又谓之神江。
荫龙泉,在古钵山顶,四时不竭。岁旱,祷雨輙应,古辣泉。桂海虞衡志》云:古辣乃宾横间,墟名以墟,中泉酿酒,既熟不煮,但埋之土中,日足取出,色浅红,味甘而致远,行暴日中不亟壤,南州珍之。六嘉井在博合墟,泉水喷出沙泥中,色味清冽。环村数百家,取汲随足,用以酿酒尤佳,土人呼为「酒泉」。
井头井在那阳村,后填塞泉水,仍自喷出取饮,色味亦佳。
上思州
十万山,环州东、南、西三面,离城八十里,峰嶂、嶙峋联络,延袤直至安南国禄州地方皆曰十万山,为交夷界限。沿山有八隘,附列。
栋铜山在州东二十里,其山北拱列翠峦,晴雨可玩。
大吉山在州东八十里,其势巍峨,峦头圆净,视群山尤特出焉。
朝拜山在州南十里,其形俯前如拜状,独秀山在州东南二十里,山尖如卓笔,与诸山异,明时迁学宫向之以为文峰云。
凤凰山在州西四十里,其形回展,有若凤翔。王侯山在凤凰山之北。
柳槐山在王侯山东一里许,昔多柳槐,故名。三台山一名文岭,在州北,离城二里,三峰联络排列,形如覆釜。
思山,在州北二里,州以之名。山首东侧蹲踞如狮形,又名狮山。
东香山在州西北四十里,山势髙险下,有弄怀岩,怪石层叠,深莫可测,游人执火而入,湍流清泉,芳兰异卉,四时有焉。
北梯山在州北三十里,山背石叠成级若梯,东晓山,在州东三十里,其峰耸特较胜,晓日初出,群山映丽。
蕾西山,在州东二十里。土人呼山曰蕾呼,螺曰「西」。其山形势尖,圆若螺,故名。
幞帐,山在州东七十八里,山势髙耸,与大吉相表里,峦头则上圆下方,故名。
达追山在州东三十里山下,有溪环抱成潭,有石穴。土民立坛于上,祈雨。
架梁山,在州东四十里,山脊势矗如架梁。望州山在城北十五里,山形耸拔,俯瞰州治。弄朴山在州西六十五里。
蕾林山,在州西六十里。明嘉靖初,官兵讨黄鏐,屯营于上。
渌王山,在州北一十八里,下有渌王村,故名独秀峰,在州东南五里。群山纠纷,左右相峙。排阳岭在州东三十里。山多峭壁。
回车岭在州东十二里,与恃武岭对峙。四方岭在州西六十里,岭势嵬拔,四面方正,其巅有潭,名天池。
恃武岭在州前,左髙百丈,上有土城,世传汉马援征交址所筑。
美丽岩,在州西二十里,岩口向东,中有石如莲座。明时,知州周璞刻「美丽岩」三字于巅。
甘燕岩在州南一十里恃武岭下。东丽峡在州西二十五里,两山相峙,江水中流。东山林木、茂丽峡,锁明江水口,故名。
明江在州南半里,江水环抱,州治发,源自十万山至那板溪,合渌浪等溪,随山势潆回,曲折二百馀里。达州由州西流,至迁隆水口汇合,下达思明、太平,为左江,东入于海。
上思江,在州西南八十五里,源自十万山,合小江水,北流入明江。
冲榜溪在州南八十里,源自十万山,北流注于明江。
淰圭溪,在州西二十五里,源自凤凰山北流下明江。
波急溪,在州西南九十五里,源自十万山西流,合于明江水口,因山势陡狭,水流湍激,下注故名。䭾龙溪在州北十五里,源自北梯岭,南注狮山,下合渌盎溪,南流入于明江。
淰弄溪在州西,与淰圭溪皆自凤凰山发源,北流注明江。
渌郁溪在州南八十里,源自十万山,北流注于明江。
䭾桃溪在州南十五里,源自蕾门北流入明江。土人呼河曰「䭾」,傍有桃树,故名。
剥邓溪在州西六十里,自弄朴山南流注那渠寨,下合明江溪边,有剥邓村,故名。
那卯溪在州西六十里,源自十万山,西流,合䭾朴溪,汇于明江水口。溪边有那卯村,故名。
阮郎溪,在州西南九十五里,源自十万山,西流,合䭾朴溪汇、明江水口,溪边有阮山,故名。
金印潭在州南十里,即明江水。明成化间,土裔争袭,弃印于潭,因名。
狮子潭,在州南三十里,即明江来水潭。中一石昻,首如狮子。
葫芦潭,在州西六十里。明江去水,形如葫芦,世传江侧有村陷成潭。
汪盟潭在州南六十里,旧志谓潭畔之山有宋时黄平章墓,时有变则如鼓乐,声鸣于潭之石崖。汪水潭在州南四十里,一名龙潭,去狮子潭一里,祈雨輙应。
龙跳滩,在州西六十里,滩石陡㵼丈许,上平下锐,岩谷数口,春水泛漾,鱼集穴内土民,以卜丰歉。天池,在州西六十里四方岭巅。
莲陂池在郭东城隍庙前,夏月种荷,芬芳可挹。东陂池在城东门外,上下二池相连可畜鱼,水则灌田。
透温泉在州北三台山之阴五里,其水冬温,夏、凉剥甘泉,在剥山石内涌出。
福泉井在州城外西北,坎下澄涌,官民汲之,沾溉田畴,故名福泉。
新宁州
青云山城西北三里,隔江周四十馀里,壁立巍峨,为州巨镇,峰峦岩壑,互呈奇峭,其最胜者,笔架诸峰。
獬廌山卓㦸山,右峰首仰天类,廌傍一峰,稍欹而大,又曰:独角麒麟」。
鬬鸡山在城东五里,一峙江右一峙江,左二山临水如鬬鸡。其左一名飞凤山,中有小峰平,列为印山。
锦屏山,城北端峙为学宫,后屏岜旺山在城东十里,峙竦蹲踞,絶顶平坦,有泉不乾不溢,祷雨最应,名曰普望圣泉。
聚霞山在城西七里,山周广十馀里,髙与青云山齐,日夕有霞气聚于其上。
玉屏山在城东二十里,端立如屏。大王山在独秀山左,方正秀媚山有一孔,与六合山、大江相通。
六合山在城东三十里,山有岩岩,壁有形家,言画山在城东三十里,灵异变现,有仙人形。搢笏山在城西五十里,清秀俨如笏山,右有状元峰。
芭蕉山在州西四十五里。频江絶顶嵯峨,可望而不可登。
金印山在州南沙村后五里,土名陇,髻秀丽髙,广山顶凸一方石,似印,故名。
聚乐山在州南五十里容村后土名岜容山,中一岩。光明平正可列广筵,故名。
莲花山在州西南六十里,一岩寛大中,则阴凉可憩。
广寨山在永兴村边四山,秀丽山内出泉。乌风山在州西南,离永福村十里,岩内髙大,可藏千人。
判笔山在城西五里,尖锐如笔,独秀山在玉屏山左。
屏峰山,在城南十五里。
围屏山在那何村,围绕村边。罗围山在渠隆村。
清竒山在城南五十里。
天螺山,在城南十五里。渠茤村,似田螺样清屏山,在城南二十里。
四柱山在城南七十里定村前山下一峒社神所栖,村民祈福著灵。
印山在寿村,古有一陵官田猎,经过落印在于小溪潭内。今山上显神有石,絶峭如印,遂名为印山。月山在李村,似月形。
笔架峰青云山中面水特秀,顶峙三尖,俨然笔架。神童峰在左,丹诰峰在右,望斗峰在后。
三宝岭四:图禄富村,去城南二十里,三峰秀拔頴异。
三台岭在马鞍山左。
金鸡岩在笔架峰腰,昔传有金鸡出入其间。古阳岩在青云山内,寛可五里。
狮子岩在城北三里,岩开洞门,一石蹲踞如狮,稍入空隙,透天光,下有钓鱼台,注水一●,其深莫测。州守邓石阳题曰元天洞,马鞍与卓㦸二山,连峙其右。
甲午,岩在州西渠莳村半里,岩内七窍,通顶有仙人二掌遗迹。
姑妹岩在州西陇纽村峒门,髙广岩内,又生一岩,共作两层,玲珑特异。
邓近岩在州西岜桑村后山,形如屛岩,方圆一丈,中一大石,平可布席。有泉水不竭,通出大江渠。岩在渠卢村中,周围四山,如城前后山门出入,岩中寛朗,岩下一大塘,四季不竭。
鸳鸯岩,在州南六十里,人迹罕到,岩上石笋,竒峭迥异。又有二石,絶似鸳鸯,故名,又名天仙胜岩。犀牛洞在城西三十里。诸峰环立,中一石,似牛形耸,立髙一丈,稍入深䆳。有石池,似莲花瓣,常注水于池中。
仙降洞在邓村岜岩山,中有一岩,内玲珑七窍,石笋倒垂。
慈乌石城东一里州龙过脉,黑石星布于野,如乌聚止。
回澜石城西江畔,石形类狮,横涨江流。渔父晒网,时憩其上。
太平石在陇寨山,脚下石如天篷样,一岩甚髙,大石笋,倒垂于岩门左右。
聚乐石在新村陇岩山,脚下髙四丈,可远观,故名。定禄江在城西,发源自交南,经思明、龙州二江,合丽江,西下环抱州城。
文字水在定禄江埠,头波流潆绕,如文字,与笔架峰相映带,故曰笔山文字水。
那模水,在州东三十里。
响水在州西南百里江涯,有石嵯岈,水由石罅出,其响如雷。
渌瀇水,在州南十里。
鱼影滩在石人堡,江畔,石出肖鱼影,故名龙头湾,在新庄下,江流九曲,若龙蜿蜒,故名石龙洲,在笔架山下,江中横露,石脊出水不盈尺,长数十丈,似龙。
长沙洲在州北狮子岩下,横栏江中。渠乐洲在州东鬬鸡山下,江中突出。龙湾洲在龙头湾下水。
金竹洲在大江中龙头湾下。金带沙在新江村,日映沙光,其色如金玉带。沙在城西,环抱江浒,明媚可人隆安县。
三台山县东岸二里,其来脉自归德三峰秀异,联属如笔架、学宫向之。
金榜山在县东十里,傍有尖峰,层级而上,豁开一洞,洞中有一泉,清雅竒观,别开境界。
逍遥山在县东六十里,上有灵池,不溢不涸,常结云雾过者。或闻其中有鼓乐声,则年丰,土人以此卜岁。
盖桥山在县南三十里,岩有古木横架,俗传自神农时至今不朽。
石人山,在县东二十里,突起一石,坐山巅,絶似人形。隔江有一石似马,仰首向人。
独秀山在县东五里,独立平地,翠耸如削,亦名东独秀山。又有西独秀山,在县六里。
火焰山一名夜光岭,在县东北三十里,山麓出泉极清,毎至黄昏,常有火光腾耀。
白马山在县西南十里,山峰秀丽,中有神庙二,古传其神。自青州白马驿因军功至此,没而为神,居民因奉祀灵应如响。
岜猫山在县东十二里,其状似猫,故名猪槽山,在县西三十五里,上有槽,旁数石,似猪岜幞山,在县南四十里,上有一石突出,状似幞头,故名。
陇雅山在县东六十里,有石岩,髙广十馀丈,岩内生石塔二座、八仙形像。
龙山在县东南六十里,峰嶂盘曲如龙,下通一孔,春流不竭。
朝霞山在县东七十里思龙马村前,其山蟠亘数里,髙欲参天,多产野䔩,以资饥馑,左为九波,右名八仙,中一溪,天将雨,则落霞氤氲,屈曲如龙,灌溉田畴,思龙一五,两图均资其利。
将军山在县西二十里,石山耸秀,甲于群峰巅有石窝,蓄水,常潜菩萨鱼一双,下又有深潭,为鳞潜之薮。人有临涯羡赏,则群鱼逐队,鼔浪而出。那岑山在县西南二十里石上,镌「隆安界」三字。岜桑山在县东三十里,山腰通一穴,深不可测。多柄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古镌字于石,记隆安、万承界。又名凿字山。
影容山在县南三十里,山上石壁有影,宛肖人形并立,竒巧异常,俗因名之。
龙囊山,在县南三十五里。梅龟岭,在县东南五十里。耸秀居九曲,上流为县关,鎻前设堡于此。
马晚岭,在县南二十里叠嶂盘,旋为县下关。那龙岭在县南半里,千嶂如骖,下有泉。甘冽,遇旱,登此祈雨。
云楼岭,在县西北二十里,三台耸秀,雄冠一方,枕近十馀村,祈雨辄应。时有云雾生其巅,即为雨兆。清珠崖在县西南二十里。明嘉靖戊午冬,晋江姚南涯镌「清珠崖」三字于石。
感阳岩,土名更盘。在县东六十里内,有灵神,乡民以春秋祈榖。
龙翔岩在县东二十五里,滨江直对渌水。江口岩内有石如床,石壁上有痕如龙,下有潭,产蓝鱼。三清岩在县西南十里,山腰有岩平、正光、明窍。通山,背下有涧水潆绕。宋元佑间,一夕烈风大雨,香炉忽自移岩内,因塑像奉祀。
感昭岩在县西三十里,岩一石,居中,形如獮猴,上下洞彻,今又名仙岩。
白鹤岩在县西二里,岩中有石,宛肖鹤形,引石击之,戞然有声,俗号为「鹤鸣九皋」。
青灯岩在县南三十五里,岩中坦平,前人常讲学于此。下有一桥石,镌莲花一,朵名曰浪花桥。阳明洞在县西北,明王守仁征抚思田舟次于此,刻曰阳明洞天。
钓鱼石在县东七十里,江畔一石,状如老翁,垂钓水中一石宛如鱼欲饵,因义取之。
镜面石,在县西北二十八里。其石圆平如镜●,起倚斜如开镜状,傍列二小坡,如两梳然。
息耕石在县西南五十里,耕者困惫,常憩息于此。明嘉靖间,县令姚居易刻「息耕」二字于此。
何泸江,在县东六十里曲水村,发源自武缘南入江,可通舟楫。
大江水发,源自云南,歴泗城田州,从县后纡回而去,绕下十五里湾,成九曲,合武,缘县江一折流而南下,与太平、丽水㑹合,东往邕郡朝宗于海。九曲水在县东五十里湾,环九折,为一邑关。锁䭾良溪在县西十里,发源自万承州,流于大江。清水潭在县东十五里,寛十馀丈,碧波潺●,为鱼之薮。
龙床潭在县东南,水清冽,多产蓝鱼,祈雨亦应。那龙泉在县南半里,泉出岭下,清洁异他水。观井在县南门,四时不竭。
永淳县。
挂榜山在县西北,城环其上,石壁临江,形如挂榜,亦名屏风山。
凤凰山,在县南十里,近三州村。司中山,在县北五十里,旧时多产铁,力樟楠诸木。陆离山在县北八十里,山畔有飞来寺。
鱼流山在县西六十里,中有溪潦涨滩,急鱼自顺流而下。
龙章山即震龙山,在县北四十里。相传有龙出入,文彩炳然。
丫髻山,在县北四十里。
高尖山,在县西北六十里。北墨山,在县北六十里。
登高岭在县西一里,九月九日,邑人登岭,放风筝为乐。昔有亭,今废。
雷峰岭在县北岸二里,顶周围,蹊径圆绕,旧传雷震而成,因立雷庙。
林公岭在县西南五十里,昔有林姓●,此大人岭在县北六十里,峰高耸上,有古寨,乡人避冦处。
黄殻岭,在县北五十里。
白象岭,在县西南八里。
大鹿岭东门对河一里。
狮子岭西门外二里。
香炉岭在县东南二十五里,聚仙岩,旧名众妙岩,又名龙●,去县二十里滕村,洞门巨敞,旁通一径,始入殊隘,行数步渐寛,秉炬以游。有天门三,中间琼台、玉龛、宝镜、龙床,俨入蓬莱方丈,泉流分溅,夹道泠然,水乳皆滴成钟,鼔状明。御史董传䇿,大学士萧云举有记。
雷破岩,在城东三十里,石崖如壁,下有刘大王庙。游鱼石在挂榜山下,江水涸则见,形若游鱼。又有石圆而浮,名曰珠岩,相传有紫水出焉。有诗勒壁头,巾石在雷,破岩对岸,形如儒巾,故名。
大江在县城外,环绕东南、北三方,即郁江,经横州为槎江,经浔州,与黔水合,经梧州㑹漓水,入于海。永东江一左源出梁鸡,迳滑石一,右源出石灰浪二水,㑹于青滩,合入县郁江东岸。
东班江在县西北五里,自震龙山经急水、露墟、甘塘、石岭入于大江。
秋风江在县西南三十里,源出灵山县界灵犀水,即珠岩前之水。旧传水底石窟,有犀牛潜焉。
龙潭在县南六十里,潭深无底,下有伏龙,值天旱,官往祭祷。土人备乐,草置潭中,龙急忿起,遂兴云雨,民多赖之。更有巨鱼无数,随之而起,争以为利,俗因号「打龙潭」云。
野鹤滩在高村下县西五里,有乱石,水涨难行,下一石洞,其深无底,号曰「龙门」。
流鱼滩在县西四十里,涝涨滩急,鱼顺而下,不能复上。
火烟滩在县西五十里,横石大江中,如鸡头,舟行险阻。
梁伞滩在火烟滩上,乱石夹路横踞,似屋梁,伞盖凡十二处,为往来舟楫所苦。
牛练滩,即三洲滩,在县南二十里,险急有石,形如牛。
燕子滩,在县西八里。
石洲滩,在县西二十里。
泊滩在县西二十五里。
渌境,漩在县西十里,涝涨湍急,其声如雷雷。破矶在城东三十里,水险急。
古辣泉在古辣墟旁,旧传泉水酿酒,色美详横。州牛涧泉在县南五里,相传以水煮饭,饭上寸许如桃花色。
龙泉在县西十五里,有石洞,洞有石窦,通大江、果化、土州。
青秀山在州南三里。
独秀山在州西八里。
龙床山在州西。
大江在州北,自思恩府上林流入,又东南入隆安界。
归德土州。
九儿山,在州西十五里,高于诸山。归峰山,在州西北二十里,峰峦秀起,石壁陡峻,无林木。
大河在州西三十里马头村。忠州土州。
岜仙岩在州北三里,岩深䆳阔,约十丈馀,登眺则远峰如带,天气晴和,彷佛闻琴,棋丝竹声相传,仙人曾奕于此。
水源一从渌削诸岭,下流出至新宁州。一从那如峻岭流出至江州,一从通贞高岭流出,至明江入大河。
迁隆峒。
那马岭在东南三十里。
上碎岭在东北三十里。
峙内岭在西十里。
把迍岭在北三十里。
小河在城南,源自上思州十万山,横绕峒城,下流思州、土州,不通舟楫。
太平府:
崇善县附郭
白云山在城东北四里,下有涧,水形如玉屏壁,立峰头,常有白云缭绕,故名麓有七洞,怪石嶙峋洞,前悬石击之,有声如磬。世传晋葛洪之勾漏息,此炼丹,今灶迹尚存,夜静犹或有光,自岩中出文奎山在城东二里,丽水绕其下,山势耸立,学宫向之,旧名将军山鲁铎使安南,易今名。
幞头,山在城南一里,形如幞头,一名纱帽山。金柜山在城东一里,石壁百寻,丽水经其下山,腰有小径,阔三尺许,可以横渡。明都御史毛伯温讨安南还,勒元老壮猷,平交伟绩」八字于其上,今字犹存,中一岩亦曰「金柜」。
笔架山在城西二里,三峰耸秀,形如笔架。青连山在城北十里,太平之镇山也,青壁相连,故名其山。发源将军岭,溯丽江而上,至崇善江口,绵亘三百里,分擘数千。峰中多曲洞灵泉,奇材硕果,珍禽异兽,絶壁之上,每有仙迹。
鳌头山在城东北四里,矻立江心。明隆庆辛未,水泛山巅,推出方石,长八尺,四围花阑中,有锦纹花树,后太守李友梅建塔三层于上。
国朝康熈三十七年,太守徐越续建四层,至今崔巍改观。
蛾眉山在城北,离壶关十里,烟雨晴霁,逺望如蛾眉。
灯架山在城北二里,高耸尖秀,望之巍然僧灯山在县治三里,世传有一仙造寺于此,至今岩内犹有横梁木一株夜静,佛灯常现。
盘马山在盘溪上,离县治四十里。四面平坡惟此山,形如天马盘旋,故名。
凤凰山,古名鹧鸪山,在城北五里,山巅竒石卓立,如凤展翅状。
大●山在城北十五里,土官赵暹甃、石成阶为通诸土司孔道山之开凿自暹始。去山半里有狐掘泉。
连元山在文庙,对江即学宫前案高压,群峰巅有三层如磨盘,皆巉石环绕,上凿「连」「元」二字。
净瓶山,在城西北二里,形如瓶。
银山在城对岸,有洞深黑,昔有人秉炬方入,未数步,气闷,极遂返。
崇官山,在旧县北二里,其山空洞如室。䭾夹山在崇官山北,土官赵暹曾结庵于此。玲山在城北十里,山峰峻峭,石壑玲珑,故名与螺山相去三里。
环山,在城东十里许,与龙井相去三里,石径盘旋。璧山在城东五里山下有池。其后一小溪,春雨水涨,潆回如璧色,故名。
五廪山,在城东四里,山多羊桃,俗呼为五廪子,故名。
龟公山在城北五里,山有岩二层,如楼阁,然石笋参差,列于岩壁。
陇口岭在城北六里,与关城为唇齿。佛子岭在府城南门,对河十里,与江州分界处。盘环岭在城北五十里。其岭纯土可耕,大路经其岭,即见太平、安平二土州。又名「望州岭」,一统志》作「环岭」。
感谷岩在城西北一里,上有进宝石,下瞰江流,形如石阙石壁,镌感谷二大字,上下有洞,呼声相应,故名。
邓岩在城东北,郡人邓祥龙读书于此,刻邓岩二字记之。
回阳洞,在城南五里,旧名和尚岩,昔有老僧神定洞中,久之,趺坐而化。知府江一桂同周璞游此,至夕,见烛照洞中,因改今名。
钟鸣洞去城六里,俯瞰丽江,可容数十人,有悬石击之,鸣如钟磬。明总督张岳书、钟鸣洞三大字于石壁。
碧云洞在城北十里,峭壁插天,一洞深䆳,旁有石门,绕山麓而行,云烟缭绕,洞门一石台可以观眺。前人游览有诗。
盟猿洞在城北三十里,洞有二层,迂回曲折,幽深不可测。洞口古木参天,猿鹤常居其中。
丽江在城南,发源于广源,分流于凭祥,歴龙州。明江经府治,绕城西南,东三面合邕江,下浔、梧,东入于南海。
龙门江在城西十里,江心怪石,嶙峋奔涛击石,铮铮如琴筑。每岁春雨,南风起,鳊鱼数万,溯流聚此。墨水江一名崇善江,去城六十里,发源交址,歴下雷合、安平、恩城、太平、果化诸水,通于丽江。相传江心。有香水潭出香,鱼味甚美,他江不及。
龙马泉在城南,岸近江,三穴相通,有古榕十数根覆其上,天将雨树荫下,每见鳅鱼数万游跃,世传有龙化马于此,因名。
白云泉在白云洞上,下有孔,通天下一穴,世传有龙潜伏,岁旱祈雨辄应。
广济泉在城北二十里青连山阴龙井泉在城东北十里,深二百尺,其泉通于丽江。明太守徐师皋甃石建亭作记。
显灵泉在城东五里,岁旱,祈雨于此。狐掘泉在大●山旁,狐掘乃名树盘,荫泉上。螺泉在螺山下,泉外池,池上列植,修竹苍翠掩映环山,泉源出环山,清洁甘美,上多林木,夏日晴明,猿声乌语,自觉可人。
玲山泉源出玲山石洞中,春夏雨霁,泉声歴歴,静听如笙琴声。
馨泉在馨山,盟猿洞下。春夏水发,声如琴瑟。太守高不矜,名曰馨泉。
玉井在下郭玉皇阁前。明万厯初年,开凿龙窍井在府后千户所公廨。
左州
金山,在州治北一里,上有寺,联络三十六峰,旁有一壁峭立,上镌龙光。在望山,势空灵洞,辟轩敞,外有孤峰独峙,倒插如云。
麒麟山在城西二十五里,挺特苍秀,为州龙之脉。天登山在城东南八里,两山峙立,其高插天,因名博感山。在城东南八里,一水中流,奇峰对列,旁通幽岩,秉炬而入洞中。形状诡怪,天然入妙,不可方物。
九峰山在城南四十里,山峰聨属不断,故名银瓮山在新村,其山临江,起伏如瓮,晴霞映之色如银。
芙蓉山,在城西南五十里。初,日照之鲜妍可玩。狮子山在城东南五里。
龙泉山,在城东三里。
独山,在城西南八里。
华父山,在城西南十五里,有潴泽,四面环绕,石牙盘错,窍通穹嶐。
跨龙山,在城西二十里。
昆山,在城西二十里。
马鞍山在城西五里,又五里为天髙山。雷岭在城西南二十五里。
角势岭在州城西门外。
感国岭,在城北五里。
红泥岭在城西南三十里,云岩在城西南二十里,一峰拥峙,有岩二层,逺眺叠翠如云。
伏龙岩在城东八里。
淋岩在模村,入岩二十步,幽窈深黑,古传有野龙潜伏。
《墨山岩旧图志》:即栢岭在州南三里,其中虚敞,曲折盘旋,可容百人。
鹤洞在城西南十五里,山岩耸峭,傍有陂塘,春夏雨水涨溢,多生鱼菰,野鹤常聚于此。《一统志》谓之通明岩」,今又作叫鹤岩。
潭洞,在城南五十里。
桥江在城东门外,发源自陀陵三清山,合诸流而入于州界。
渌江在城东五十里。
龙潭在城南,一石若虬龙状,石下泉涌,冬夏不涸。味洞泉在城西南四十里。
龙泉在城东三里,涌出不竭,汇而为池,北流合桥江。
养利州。
古嵩山,在州南四里,形如屏风。胜竒山在七村离城南三十里,州之门户。金马山在州西。
帽山,在州北一里,形如幞头,州之后屏小印山,在州西一里,平地突起,状如印,有岩空洞,玲珑穿透。
武阳山在州东南四里,孤峰危峙,四面水绕,下有雷坛,遇旱,祈即应。有武安洞,洞中水滴成溪,陇幔山在州北十五里,万山环列,仅通一路,中有水穴竒胜,一起一伏,莫测其源。
养山在州西北三十里,苍翠蓊郁,绵亘甚逺州,盖以此山及利水为名。
鸡公岭在城东六十里,岭甚高峻,登望万山如壁立,与故陀陵县接界。
散花岭在城西三十里,昔传土官追吕仙至此,见白马腾空天花落坠,因名。
观音岩在城东四十里。其岩离平地十馀丈,平广可坐百人。石壁有菩提大士像,岩下有弄月、镜台二石。
榜冕峒在城东二十里,各村环绕,树木蔚茂。旧设有峒官,今废。
武能洞,在州东三十里,二山夹水极为扼塞。通利江发源笔架山,经龙英,至州界,入左江州。前江发,源自万承西流,经那岜、那造等村,至州前,合通利江。
润江在州西北,自龙英经叩村出,合恩城江石岩泉在城内,深彻无底,泉出石罅,与城外潭水相通。
武阳溪亦曰洞溪,源出武安洞,西南流,至州南入通利江。
呼水泉在城西三里石岩中,旧传童牧过此,呼之即涌出尺馀,饮讫如故。
灵陂自茗盈经陇幔,至州治北,水出石中,与城内泉通。
永康州
净瓶山,在州东南三里,平地突起,一峰如瓶。白面山在州东北十里,旧图志作白虎山。天马山在州南五里,峰峦层峭,势如天马,行空文笔。山在城西三十里。
展诰山在州西,与文笔山相连。尖峰秀丽为州学向山。
横榜山,州治南三里,横峙数十丈,其形如榜,旧图经作横石山。
岜兜山,州治南六里,两山互向,其形如门,俗号为兜。
明山在州南,故思同州东,岩穴相通。渌空山在故陀陵县南十五里绿瓮江水出其下。骆驼山在陀陵北二十里,古县名骆陀。以此蛇岭在陀陵东三十里,路通罗阳。
将军岭,在陀陵西三十里。
岜横岩,在州北七里,上下有岩,岩中有水,俗号为田,塘内有一石特立,每年三月修禊,士民,以兆丰年。
巄崆峒州治西三十里。四围髙山,中有一峒,蜿蜒窈窕,通人来往。
绿瓮江水自渌空山发源,东北流,绕州南合思同州水,又东入罗阳界,入大江,浅窄不通舟楫,水味清甘无毒,饮濯皆资之。
渌零水在州南,故思同州,西南入大江。宁明州
逐象山,在州治北三十里。猪峡山在州北,近江因形而名,为关锁。州治镇山。回●岭在明江城西南十二里,自十万山来脉,层峦叠嶂,清翠可爱,状若盘龙回顾,故又名龙蟠蕾兰岭,在明江城东南二十四里,岭高而大,有两石相对,中通岐阳,号曰石门,傍有土檀香可、采蕾略。岭在州东四十五里。
风门岭在明江城北二十五里,乃南太孔道。仙奕岭在明江城南十里,菁葱秀丽,顶上有泉一大石。《寛平方正传:昔有樵者上山,遇数老奕棋,归已数月。
象伏岭在明江城西南十里石下,有象,迹傍有泉。白马峒在州治西三十里,山石突起,中穿一峒峒,有水从中出,约深十馀丈,即六月寒气逼人石壁,云花灿烂,彷佛如白马状。
交椅石在明江城东十二里,石形如椅,故名。明江源出自十万山,由迁隆峒西流,经思州土州,至城东南,曰明江。又北流,至州治一百八十里,合龙州龙江。
交址河即小溪,在明江城西南十里,出交址、髙楼、夷州,经六●四寨而下合州界。
东湖系大池,在街旁,横亘数十亩,中有土堆,上建西竺庵。
汪龙潭在明江城东十二里,深约六七丈,捕鱼其中,辄兴风浪。
巡检泉在明江城南门外,泉有三五孔,汲之不竭。咘䝉泉在明江城南六里,咘埋泉在明江城北十四里。旧传:二泉相通,尝腾沸,土人惊畏,将牛羊铁器秽物窒之,乃不为害。
咘吴峒泉在吴峒石崖间,中产鱼,虾多,则年必丰夏流,如江冬即涸。其山有神峒人,岁一祭之。咘饶泉在水口峒。
马跑清泉即太子井,在明江城西北二里。元镇南王托欢及右丞索多太子讨占城士卒,饮明江水而病,祷于神。马跑地忽涌泉,故名水清美,汲贮罂中,旬日而味不改,能消瘴毒。
咘王井在明江城东五十馀步,夏极凉而味略酸。太平,土州。
龙蟠山在州西二里,以山势盘绕而名。九峰山,在州东五里。
板栈山,在州南二里。
●润山连峰峭壁,一水中流,颇足怡目。普媚山在州西北二十里。
涧水一自恩城、安平,一自养利万承流经州地,曰逻水,又东南,经崇善出大河。
安平土州
秀貌山,在州北一里。
仰山,在州西一里。
通山,在州东一里。
㑹仙岩在州西,一洞天然石门开。敞小涧水,一源,西北自交址髙平流入,一自下雷、土州二水合流,绕州前曰陇水,又东南入太平土州界。
恩城土州。
龙级山在州东二里,盘旋髙峻,层级而上。陇马山在州南五里。
叫唵山在州东二十里,与养利州接界,近有叫唵村。
陇育山,在州西北五十里,有陇育村,与安平土州接界。
教水源出养利州,西流入境,绕州南分二水,又西南入安平州界,合陇水。
凭祥土州。
白马山相传班氏夫人殁厝于此,忽夜沉柩山于䭾卢峭壁山上,遂化为白马形,故名。
翠屛山在州后,峰峦插立,樾荫层层为州治。镇山蓬岛,岩山形峭,壁岩在半山,昔有群仙临此游,人多赋诗于上。
小水在州北三十里,与上石西州接界。详后龙井在州前,其水春冬则温,秋夏则凉万承土州。
香寿山在州东北半里,有峰十馀,皆高峻秀,出为州之后。屏山半。有灵泉,上有飞来寺香炉。
金童山在州东北半里,相连一山,曰玉女天马山,在金童山之左,形状如马,为州治出脉之山。
麒麟山在州西南二里,似麒麟回首。三台山在州东南二里,三峰秀列,云雾常集。莲花山在州西北,形如新荷,欲放旧名连山。翠壁山在州东北,苍翠异于诸山,下有潮泉。云门、紫洞在州西南,外势嶙峋,内寛敞,北广南狭,为往来孔道。
文秀水在州北一里。
玉带水在州东,古名渌洚水,源出玉屏山下,环绕州前,与文秀、连珠二水合流,出云门紫洞。
连珠水在州北一里,古名咘黎水,源自州西北来,歴星潭穿山而出,与玉带水合。
□咘水,在州北三十里,皆小涧注泉,不通舟楫,茗盈土州。
狮山,在州南五里。
㡌山在州北一里。
观音岩,在州东十里。
咘显水在州西,自全茗流入,又南入养利州界。小涧水源出观音岩,穿洞而出,直抵州南全茗土州。
端坐山,在州南二里。
印山在州前。
狮子山,在州东一里。
财江在州西,流出龙、英州界。利江在州南,与咘显水合流茗盈州界。咘显水环绕州治,与咘壤水㑹于●鳄桥,东南流出茗盈界。
龙英土州。
八仙山在州治南,为州之后,屏牛角山在州东,峰头尖锐如牛角笔。架山在州北,三峰并列。
咘瑞山,在州西,叠峰万仞,峭壁千层,养利全茗,恩城连界。
通利江自上映州流入州境,屈曲经州前,东下养利州。
岩亮潭在州治东八里,潭水清凉,夏月,人多垂钓,避暑其间。
佶伦土州。
竒主山在州南,山势连亘,为州后山高峙,山在州东,峰峦直耸。
兜鳌山在州西北。
下权岭在州西,接镇远州界。咘吝水出涧中,流绕州前,下穿山洞入上林土县,春夏长流,秋冬浅涸。
结安土州。
峒段山,在州东北四里。
多赶山,在州东。
城门山在州北,壁立如城。石人山,在州北十里。
咘水二:小涧,一流镇远州,一流都结州、镇远、土州。
笔架山,在州南六里。
杨山,在州北十里。
陇角山在州南。
天马山,在州西五里。
岩磨水在州南,水泉清冽,州人皆取汲焉。都结土州。
坤山在州南。
印山在州治前,为州之向山。青云山在州北,高耸入云故名。咘水自山涧涌出,北流隆安县界。小河水出黎念山咘村,下流隆安河,入右江。江州土州。
弄俸山四围峭絶一迳,入山内皆平地,中有村名弄俸,即分界处。
挂榜山在州治右。
鹧鸪山在州治后。
鸡笼山与鹧鸪山相连。
子母山,接鸡笼山。
波汉山在州后,山势起伏,状如波涛万顷,故名独山,在州治十里一峰,独立如笔。
咘岩山去州半里,泉自岩中流出,岩前尽栽青松、丹荔,傍有长塘旋绕夏日荷花盛开,香闻数里。渌㣲水在州治,南流入左江。
归安水来自上思州,流经本州,注于左江北门。泉在门桥下,泉自江心涌出,冬夏不竭。世传此泉水,清浊可卜,世盛衰。
上石西土州。
古望山在州南五里,髙百馀丈,山巅平广,四旁泉绕,相传汉征交址,屯兵于上山之西五里,有通天桧,亦征安南驻营地。
石乳山,在州东二十里,其中岩峒,莹静深广,石乳凝结,秀异天然。案《一统志》即白石山。
咘陇岩在州北二十里,深数十丈,村民贮粟于中,以备不虞。
透天岩在州东。
小水源出交址文渊州界,与凭祥水㑹于州南,又东入下石,西界流,经思州入明江,皆石碛小溪,不通舟楫。
下石西土州。
弄花山在州东,与寜、明州界。马鞍山在州东。
白乐山,在州治北,峰峦耸秀,林木苍翠。汪山在州南。
独山,在州西南,与上石、西州界。小水在州南,详上石西。州上。下冻土州。
青连山,在州北一里,自交址广源州发脉东达府境,绵延峻耸,为州后嶂。
八峰山在州西,八峰相连。白马山在州西二里。
拱天岭在州南十里,山峻而长,绵亘百馀里,东南接交址界,其峰皆拱北,因名。
新桥川,在州南一里。
䭾孟川,一名伦村川,出拱天岭下数里达州前小河。
大源发自交夷广源州,由龙州水口关下入境,绕州前顺流,至龙州汇,合下流入左江。
思陵土州。
公母山北接交,南山势髙,峻广阔宻箐,丛林,秀色可观。
连珠山南接交址禄州,山势雄伟。宝盖山在州之东。
东陵山在州之北。
天马山在旧治之西,山不甚髙,中有石径,古道小涧旋流。
纪牟山,在州治东十里。
角硬山,在州南二十里。
风门岭在州之北。
淰削水在州治前流入思州界角硬水,源出角硬山,北流三十里,与淰削水合。白玉泉在州治东,泉水潺湲,声闻逺近。
思州土州。
公母山,在州西南一百四十里,山势嶐嵸,盘云雾则晴,逗清光则雨。
藏旦山在州东,髙五十馀丈,相传昔有勇士被追逐,策马造巅而死,至今土民祈祷颇有验。
挂榜山即摩天山,在州西南八十里,层峦叠翠,环接明江。
花山,在州西一百里,怪石嵯峨,状若人形,马象,执戈矛、旗鼓之类,过者惊畏。
曹烂山在州西六十里,四面髙山,中有平峒田,可耕泉可饮,人可容百馀。
饭包岭在州西南九十里,与明江接界。旧传:越裳来侵中土,至此岭饭包,化石惧而还。
飞仙岩,在州西六十里,山高林茂昔有飞仙居此,军人坐化岩在州西南二百里,相传元时万户府,军人拾草岩内,坐化后,土人因而祠焉。
三清峒,旧名百●洞,在州西二百里。元时,镇南王托欢征交址,还游峒中,爱其清雅,命工塑三清像,因名。今其像犹存。
龟石,在州西三十五里,江中有石,形若群龟,泛水,因名。
明江在州东北。详见宁明州淰汉水,在州西,水流五里许,入宁明州界。汪娄潭,在州西五十五里,深约十丈,常有风波荡击。
蕾黎泉在州东,味甘而夏,极凉,人多饮之。洞蓬泉在州西,泉有三五孔穴,自岸头流出,味清、甘、冬、温、夏、凉土官、黄道环,以竹木为游观所、罗阳土县。
岩全山在县东北
仙人山在县南。
白鹤山在县西。
权州山在县西北。
岜提岩在县东南
䭾排水自永康州来,经那黄村,出新宁,合大河罗白土县。
罗髙山在县南,为诸山之冠。那俭山在县西南。
小溪自山中出,流过县南,至江州清水河㑹濑,湍响水入大河。
陇东泉流入左江。
下龙司。
马倾山在司治西。
叫抱山在司治南。
独山在司治东五里,独峙平原,形如卓笔。狮子山在司治南九里,山势起伏,如狮舞状。壮山在司治西四里。
秀岭在司治南九十里,近交址高平府七源州界。仙岩在东门外里许,石山突起,岩窟清幽。
紫霞洞在司南三十里,大江水经其下。龙江在司南十里,源出交址,经上下冻州流,入绕州前,而出江口,合明江入崇善界。
龙泉发源上龙之古甑流入司北,水清多鱼,一灌入仙岩,东流出青龙桥,合龙江。
上龙土司。
花山在司治南。
武德山在司治北。
观音岩,在司治东。
龙泉在司治西。
镇安府:
文笔山在府城东学宫前,秀耸如笔。东山在府东四十里,奇峰絶壁,髙峻插天,有石屹立如人状。
扶苏山在府治东二十五里,其巅可望见日出处。崇山在府东四十里,层峦叠翠,髙出云表,一郡竒景山设有隘名陇桑,接连奉议州界。
西山在府西二十三里,山峰若屏,夕阳返照,观之烂然夺目。
鉴山,在府西七十八里,峰峦秀丽,林木幽深,石洞流泉不竭,群资灌溉。原设鉴隘,接连归顺。州界马鞍山在府西三里。山有神异土俗,遇水旱,祈祷辄灵。
伦山在府南八十里,山峦叠障,众山之宗,树木深宻,人迹罕行,旧设有隘,连接向武州界。
马凉山在府北九十五里,山设有隘,两山相对接连土田州界。
云山在府城内衙署东峰,峦秀,拔层叠如云梅山。在府西三十五里。山有水源,春盈冬涸。得䭾山,在府西北八十里。山形若驼,背有鞍,如负重,旧设有隘,接连归顺州界。
天保山在府北三十里。山有泉穴,春夏淙淙,秋冬絶流。
雷高岭在府南八十里,峰峦高耸,跨连上映,俨如界限。
感䭾岩,在城西四百五十里,周回二十馀丈,内有石柱,大如盘,故又名盘石岩。其侧有镇安洞。黑岩在府南一里,石室幽深,暗如长夜。䭾命江在府城南,东流,径奉议州界入右江。归顺江在城西,归顺洞侧。
黑洞水在城南三百馀步,洞中水长流咘桑泉在城西一百八十里。
莲花塘在城南,澄波渟●,四时不涸。那盎陂在城东三里。
归顺州。
照阳山在州西北,群峰联络,惟此山高耸,无路可通。中开石穴,虚敞清幽,可坐百人外,一小径直达小镇安界,名照阳关。
岭卫山,在州西高耸,绵亘拦隔,交址为一州之卫。狮子山在州南二里,横卧江心,二水分流,其旁形如狮子锁。一州水势。
腾烟山在州西十里,山势突兀,峭壁环三面。旧志下有潴水,深数十丈,流分三●,各长一二里,藏伏蛟龙,水发则流沙,漂石居民必沉铜铁屑以镇之。排磨山在州南三十里。
魁嵩山在州北,层峦耸拔。岩岩山在州东北,岭下有岩,与府界。鹅泉水在州西南十五里,相传有异鹅搅沟,水为潭,深十数丈,清流环碧,中多游鱼,举网不常。得流。珠水在州东南下峒路旁,水循山崖,漰湃而下,望若白练,垂空即视,则水沫流溅如珠,因名龙潭水。在城东北一里,水自山下,石穴涌出,绕城而南,霪雨亢旸,不甚盈涸。
奉议州。
高更山,在州西四面,山峦联接,东西穿径。老坡山在州西,与府连界。
怕律山,在州北,与田州分界。莲花山在州北,形如莲花,南北路通更梯山,在州西,石径峭壁,登者必架梯栈以行。破山在州南,上有一径,中分山脊,接土田州界。三齐山在州南,接田州界。
连珠岭在州治后,迤●四十馀里。绿略岭在州西南,与府界。
右江经城北流,至南宁合江镇,与左江合。都康土州。
隆满山在州后,苍翠如屏,树木阴翳。岜望山在城东,石峰嵯峨,人迹罕至妙诀。山在州北,耸插霄汉,髙出群山,下有观音阁鼎独山。在州治西北,一山独立。
巩佛山,在州治西山脚,即联仙桥。鸦咋山在州西北。
怀恩山在州治东。
仙桥水在州西界,连上映桥,右有田涔水,涓涓流出,过仙桥下,曲绕州前旁汇咘滩、伏店二泉,注全茗土州。
伏店水出自山穴,过恒建桥,共注仙桥溪、咘滩水,山下有潭,碧澄莫测相传。有蛟龙游泳其间,逶迤经里,许合仙桥溪水。
鸦咋泉出鸦咋山下,石穴亦名龙潭,漰湃之声,不可谛听,土民不敢汲饮鸟,迹亦不至。
多恐泉在城南六里,相传昔有犀牛游此居民杀之,忽雷雨交作,遂陷为池,中多鲤鱼,人不敢捕札。空陂在城西,自炉泉水涌流,筑为陂,与黎塘俱有灌田之利。
向武土州。
独嶐山在州治前,有三岩,层次悬梯而上,各塑神像于内,名万福寺。
马鞍山在州东,形如马鞍。武城山在州治东,尖峰峭石,下有小岩塘,滨山在故富劳县西五里,山势萦纡耸秀,遇朔望山峒常闻鼓吹,声下有泉,流入上林土县水中,鱼不可食。
坡州山在故富劳县北三里,山形如虎,又名虎山。苍盂岭在城东,四时烟霞不散。
枯榕江在城南,源出镇安,流经故上林县,入右江。大旱溪在上旱村,山脚流入镇安东峒。经奉议吉权城头入右江。
上映土州。
上庄山在州西南三十里,南岳山在州西南三十里,昔有南岳祠,每祷必应,今圯。
□哮山,在州东南二十五里。轩山,在州南四十五里。
岜风山在州东城内。
咘底山,在州西城内。
个能岭,在州东二十五里,高峻,矗天冠冕,一州登之,苍翠满目,空阔无碍。
岜风泉在城东岜风山下,泉自穴出,涓涓㣲涌不絶。
秀泉在州西咘底山下,水色澄清,与岜风合流而南,州中灌溉赖之。
印塘在州衙前,其塘四方如印,中有一埧,如印之有纽。
下雷土州。
笔架山,在城东一里。
地轴山,在城东南一里。
崇寿山在城西一里,石峰特起为州之主山。天关山在城北一里。
小河一在城西北,发源湖润寨流至州前,一在城西,出上下珢夷州,与湖润水合,流下安平州。小镇安。
大魁山在西北五十里,崔嵬高耸众山以此为魁,故名。
末山在西三十里,山势绵亘山外即云南界,故以末名。
劳山在东北一百里。
吉烈冰在北四十里,从山穴涌出流,经数里,合大魁水,穿山而出,与诸水同下。
大魁水亦从山穴涌出。
劳山水由山底而出,与末山水对流。末山水由山根石穴涌出曲汇古鸡隘出髙平,一分流出云南富州界。
湖润寨。
岜露山在寨东北十五里。寺晓山在寨南三里,少西有弄仰山。弄增山,在寨西北十里。
扣满山,在寨北十里。
小河在寨西,详下雷土州。
广西通志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