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广西通志卷四十五
古迹
浔州府:
桂平县附郭
皇化县,在府治东。本汉郁林郡阿林地,隋置宋省入桂平。
陵江县。在县治崇姜里。唐武徳十年置。十二年,省大宾县,在县治东南。隋置,属藤州。唐改属浔州。罗绣县。在县治南八十里,今为罗秀里城。隍庙犹存
常临县。在常临乡遗址尚存。武靖州,在府城西二十五里,地名碧滩。明成化三年,总督韩雍置,寻废为镇。
玉泉台在府城外。
观风楼在府城南门上。宋廖徳明有诗思古楼在府城东门上。
卷雨楼在府城西门上。
平远楼在府城北门上。
振远楼在城中,明正徳间,叅将房润建四穿楼在城中,街高三层,四面洞辟,乆废,今创复净练,阁在城北平远楼西。
澄济阁,在府城东。
寒亭在城西五里,下有泉,出自石罅,清冷异常,冬夏不竭。宋姚嗣宗有诗。
永新亭,明成化间,都御史韩雍建叅将房润重修。今其地莫考。
涌金亭在府城江岸。
望雁亭在西山寺旁。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知府金世济建涵碧亭,在城东三江口。
春风亭在府学内,又有射圃亭,今皆废。东塔在城东三里,白沙隔岸,与宾山对峙。明豫章刘万安为桂令,建塔其上,仅成二层。寻卒,邑人立遗爱碑于其下。崇祯间,御史李仲熊、郡守葛元正增高九层,而塔成布山八景之一。
马平场,在城西北七十里,炉户采取砂宝,烹炼黒铅。
古铜鼓,汉马援有铜鼓二,沉于水,一为白石山所获,置于观风楼,一为铜鼓滩所获,置于文庙。后俱失。
《南海白石记》:石刻南汉乾和三年乙酉,奉敕鑴石,有玉皇仪像,侍卫九躯,并修《金籙斋庆赞记》,呉可一撰。
平南县
郭县古城,一在县治罗陵里郭县。村一在县治大乌里古城村。
隋建县,在县治东北,建乌里,隋开皇九年置。宋开宝五年省。
龚州在县治龚江。唐贞观中置。宋绍兴间,废武平县,在县治武平里
思明州,在县治西北。唐永隆初,置思唐州,领武郎、思和二县。宋开宝四年,改思明,以思和入武郎。嘉佑间省。
武林县。在县治东南。刘宋文帝置。宋开宝五年省,今为武林乡
大同县。在县治东北五十里。唐贞观七年置。宋开宝五年省,今为大同乡。
阳川县。在县治西北六十里阳川里。唐贞观七年,置西平县,属龚州。天宝元年,改阳川。宋开宝五年省。
秦川县。在县治东北。唐贞观初置,属燕州。七年,属龚州,十三年省。
归政县。在县治西。唐贞观七年置,十三年省,今为归政里
武郎县在县治北,前临驼礼。江唐永隆初置。宋嘉佑二年省。
平原县。在县治西北,唐置。长庆三年,更名思和。宋开宝四年省。
凌波阁载一綂志,今莫考。率正堂在县治。
濯缨亭在县西,宋折彦质诗:「澄练正,萦槛高屏近拥门。张南轩诗芙蓉,岂不好濯濯清涟漪。
龙街里。在县南南。汉时,梁嵩中状元,因改其乡曰鹏化,里曰龙街。
鱼洲瑞雁在县大江中之沙洲,形如游鱼,雁鸿飞集,邑人以此为科第徵,故名「瑞雁。明张廷纶诗,瑞应年年俱不爽,等闲莫道是虚谈。
南汉翰林院学士梁嵩墓在麒麟山,馀详本传,明李廸功郎墓,旧志俱云在县境,今莫考贵县。
郁林郡《隋志》郁林郡治郁林县。大业初改郁州,寻复为郡。唐曰贵州,元大徳九年省县入贵州。城在县治江南三里。相传呉陆。绩为太守时所筑,遗址尚存。
南尹州,在县治南,本南定州郁林郡,唐武徳四年置,贞观八年省。
怀泽县。在县治一百五十里。刘宋置。隋废,入郁林县。唐武徳四年复置,属贵州。宋开宝五年,省今为怀泽驿。
义山县。在县治西北八十里。唐天宝元年置,属贵州。五年,省入郁林。
马岭县。在县治西六十里。唐武徳四年置。天宝元年废。
潮水县。在县治西。唐武徳四年置,属贵州。宋开宝五年省。
郁平县。在县治东南,晋太康元年置。唐属贵州,后改。属郁林州。宋初省。
布山县在县治,东汉元鼎六年置,属郁林郡。隋大业初废。
龙山县,在县治北。隋志》郁林有故龙山县。大业初废。
奉议卫,在县西北。明正统十一年,自奉议州移置,今废。
向武千户所,在北门外。明正统间,自向武州徙置,属奉议卫。万厯二十三年,又徙于谢村镇,今废敕书。楼在县北一里,明时建。
怀泽楼在旧州城北,今废。爱莲阁在县署内。
双清阁在县学,南宋刘汶有诗,薰风亭在县东郭。宋、梁诏读书楼。苏轼南迁,诏使三子往谒。轼留语为署今名。
南涧亭在县西二里嘉鱼井井上,卷石刻「宋苏轼」、「南涧」二字。陶弼有诗。
莲巢亭在县治莲池北。有苏轼书帖石刻。紫江亭在县北里许石洲上。
龙田在南山之阳,宋人诗有「龙田尚有耕痕在」,及「耕馀龙跃云津去」之句。
石羊在县西山南岩,相传神仙骑羊入山,仙去羊遂化石。
金牛石在县北十里龙山口。周穆王时,九月九日,天上金牛星飞坠,即亢。旱人物多瘴疫,求祷于石乃愈。邑人立庙祀之。今庙圯而石存明,李知微有诗。
石钟在县南,山石形如钟,击则风雨立。至甘罗坟,在县北山下,今地缺一隅。《藤县志》载在甘村。 案:罗秦时下蔡人,而粤之墓,凡再见,或姓氏之同,抑亦传流之讹也。
明副总兵沈希仪墓在县北一里北山庙前,事详本传。
烈妇朱茉莉墓在县北二里。事详《烈女传》武宣县。
武仙故城。唐武徳四年,析桂林县置。明初改曰武宣。在县治东下水二十里。洪武三年筑土城,三十年增拓之。宣徳六年移今治
中留县汉置,属郁林郡。刘宋为桂林郡治。隋开皇十一年省。 案《水经注》,中留在柳江之西都坭江之南,为今县治西南界。
桂林县,在县治东北。汉置呉孙皓置桂林郡,以县为小桂。《晋书陶侃传》「执刘沈于小桂」是也。唐初属象州。乾封元年,省入武仙。
阳寜县。在县治西北。隋开皇十八年,因故淮阳县改置。大业初,省入武仙。
南寜府:
宣化县附郭
古邕州城,在府治南二里。唐武徳四年,本隋郁林郡之宣化置。宋皇佑中,始移江北滨江,基址尚在,今名为古城口。宋陶弼有诗。
晋兴郡在县治北,晋大兴初置。隋开皇时废思笼县,在府治西。唐乾元后开山峒置。宋开宝中,省入宣化,今为思笼乡,又见隆安县
怀化州在府境,本邕州怀化峒,宋皇佑中置朗寜县,在县治西北。本汉增食县地。唐武徳五年置。宋开宝五年省。
横山县在县治东,近横山,故名。唐武徳五年置,乾元后省。
如和县。在县治太平乡,因如和山故名,废置详新寜州。
昆仑台在府城东北昆仑山下,南城台在府南。宋陶弼有诗,月台在府治中,宋安抚颜敏徳建清风台,在府东,宋安抚任忠建,为避暑之所。 案王大经《清风馆记》:即台故址,明郑豫夫有诗最高。台在城西,地势突兀,俯视一城,传系梯云阁旧址。明同知张贯改建,更名兵备,徐浦增修有记。后圯。
筹边楼,在府治子城上。旧名荷思堂,宋安抚任忠易今名。
矗云楼,在旧府城西北隅。明崇祯元年,兵备张元芳重建。
双梅堂在府治内,旧有梅二株,枝生连理,安政堂在府城东,宋安抚颜敏徳建瑞文堂,在清风台后堂前,有池岁生并头莲,故名锦云亭,在府城上。宋颜徳敏建。
三公亭,在望仙坡上。三公,盖宋狄青、余靖孙,沔于此破侬贼处。
迎春亭在城东二里,旧名春野。宋陶弼有诗,明嘉靖五年,知府蒋山卿重建。十五年,知府郭楠重修,更今名。
去思亭在府东,明嘉靖壬戌,为知府郭应聘建。董泉亭在县东青秀山。明嘉靖中,董传策谪逰,邕地与兵备。徐浦郡守郭楠登临此山,为建二亭,遂以「董」名。其一曰洞虚,皆有倡和诗并序。
孤鹤亭在兵备署中。明嘉靖初,王守仁征思田时,构亭演射,扁曰「射圃」。后徐浦因旧址增葺,更名孤鹤,自为记。
《元风圃》,明宗室雪窗、别墅、许应元、谢少南俱有诗。银瓮在芝山」,《九域志》云:「仙人炼丹既成,而遗此。上山视之,则失其处下,瞻望宛然在目」。
铜鼓相传,汉伏波将军马援所制,形如坐墩而空,其下满腹皆苍纹细花,极工致,四角有小蟾蜍击之,其声清润,今失。
邕州刻壁在府㕔。宋初,范丞相质之子旻知邕州,为撰邕管杂记》三卷,并刻疗病方书于其上天威经》,新凿海●,唐咸通九年静海营书记裴钏撰碑在邕州。
《大宋平蛮碑》,安抚使余靖撰。宋安抚使石鉴墓在那石宋村。明徳庆州判官陈琚墓在县东北归仁铺。明桂王妃墓在合江来村。
京观在归仁铺侧,宋狄武襄所筑,有碑铭横州。
简阳城,晋太康七年置,属寜浦郡。阮放杀陶侃,故将高宝宝众击放,放败走,保简阳城是也。梁于此置郡,隋废。今州治西南六十里陈埠江口,城基尚存。
寜浦县,在州治西南呉昌平县,晋为寜浦。唐武徳四年,于县置南简州,贞观八年,改为横州,领寜浦,明初省。
从化县。在州治东北。从化乡。唐武徳四年析寜浦地置淳风,永贞元年改曰从化,宋开宝五年省。蒙泽县,在州治西北。蒙村,唐武徳四年置,贞观十二年省。
岭山县,在州治西北。梁置郡。隋改为县,属郁林。宋开宝五年,省入寜浦
乐山县。在州治东南五十里乐山乡,城址尚存。本汉广郁县地,梁置乐阳郡,隋改置乐山县。宋废平山县,在州治北,呉置为合浦北部都尉治,梁时省。今州治东北从化乡。有平山村,盖因旧县得名兴道县,在州治东南。宋志,晋太康元年,以合浦之连道置,梁时省。
驯象卫。明洪武十九年,置于思明府。二十年迁南寜。二十二年又迁于州,在今治东北。
观徳台,在州旧学射圃内。
月江楼在西城上,宋守陈大纪重建秦观诗九:「天●露蛰蛟龙,琅玕长凭,清虚府,又名横浦楼。东曙楼在州署中。署州事陈光恩建。
望云楼在州署中,今废。
清华楼在旧州城上,又名瑞锦楼。昭回阁在旧州学内。宋靖康初,州守曹衮建天机阁,在州南十里。
浮槎馆旧在州西南,宋秦观有书事诗,后废。明正徳间,知州黄琮再建于淮海堂后。
淮海堂在海棠亭后,明正徳间,知州黄琮建,嘉靖中,知州冯伸、高士楠俱重修。
仙槎亭在城西北,登高岭,相传晋元帝时,董京避地居横,遇一仙,秋夜横槎于浦。宋绍定间,州守张垓建亭,因名韦銮诗:「几点翠云排,雁字一溪,流水映芙蓉」。
怀古亭在城西海棠桥,宋守蔡光祖建。有记海棠亭在海棠桥畔,宋守向友。䕫建旧多海棠,因名。
绮川亭在城南,临郁江。
连理亭在州江南岸,宋梁世基旧宅产连理荔枝一枝,神宗赐以诗。
春色亭在州东城上。
半山亭在城北古钵山腰,明●治十年建。得山亭在城东北乌石岭上。明嘉靖四十一年,兵备徐浦,为呉时来建。
醉乡亭在海棠亭畔。
寄水亭在城水门外龙池小洲上。明嘉靖间,左江道佥事徐浦与呉悟斋登游其地,命指挥范儒建亭以配得山亭云。
夫子小影石四十六代孙孔宗寿家蔵小影,乃唐人呉道子,笔夫子凭几而坐,从以弟子,见者莫不竦然。宋绍兴间,州判何先觉刻置于寜浦县学,有记。
晁无咎小影石:宋建炎元年,无咎婿李植命工绘像弟,挽之题讃,明正徳间,知州黄琮获之,置于海棠亭内。 案《宋史》晁,钜野人,曾知泗州,绍圣四年与秦少游同贬。李植,泗州临淮人,无咎,以女妻之。后歴知数州。植子汝士,随任横州,以其家传旧像,刻石摹拓。
呉时来小影石在乌石书院,刘子试小影石在崇报里,戒石铭宋黄庭坚书,旧在州甬道上,覆之以亭。明嘉靖癸巳,知州曹储撤亭移置座右。
宋佥判李师颜墓,在州东北二十里金龟岭北。宋进士李㑹龙墓,在州东四里。
明郎中乐章祖墓,在州西南三十里龙母湾高山顶。
明总兵范信墓,在州北五里蒙村,明㕘议任。榖祖墓在州东三十里杨村,明教授黄济墓,在州东三十里漂竹村。明教授陆嘉鲤墓,在州南二十里沙田村,六梅岭,上思州。
故城在州南隔江。《新唐志》:邕州都督府有羁縻上思州,明初属土官黄氏,●治间,因争袭紏迁隆峒为乱。太平知府谢瑚讨平之,迁治江北,改流官。瀼州在州治南。隋大将刘方始开此路,置镇守,寻废。唐贞观十二年,李宏节遣首领甯师京寻故道开置,以达交址。因州界有瀼水,故名,后废。
新寜州
西原州,在州治西南,唐安南都䕶府,有羁縻西原州,领罗和、古林、罗淡三县,又有黄峒,一名黄澄峒,在州西亦西原,属其蛮为黄氏。长庆二年,邕州刺史李元宗惧罪奔黄峒,盖蛮中也。又申峒在州南,宋嘉佑五年,交址与申峒蛮㓂邕州,经略使余靖讨平之,即此。
如和县在州治东。唐武徳五年,析南宾、安京二县置。宋景佑二年,省入宣化。明隆庆六年割属。今为隆化一二三都地。
武黎县。唐为羁縻州。元改置县,属思明路。明初,废为峒曰武黎、华阳、沙水、呉从后武华以功授县,兼领沙、呉二峒,华阳寻絶并入武黎。隆庆中,改设今州,治武黎故址,在州治西,今为武黎都。又华阳故址在州治西南,今为华阳都。
鳯凰城在州治西永福村,周围半里许,四山壁立,人不能越,前后二山洞洞门涌泉长流如带。黄巢城在州治东丰村,陇拱山环抱,层叠中有一岩,四面径穿。
隆安县。
思笼县。在县治南,唐置。宋开宝五年入宣化。明嘉靖间分属
阳明洞天,在县西北四十里,悬崖峭壁,中开一洞,可容数百人。明新建伯王阳明征田泊舟,于此额曰「阳明洞天」,并鑴征田功绩文于其上。后左江使者王毓贤续题曰「神武,不杀邑令盛国俊,题曰「干羽流徽」。
含辉洞在县东七十里马村,后入洞,约三丈许,有二石焉,一如悬磬,一如悬钟,引石叩之,其音越如明马琼汉题诗于上洞之右。太傅萧元圃有和韵诗。
龙床石桥在县东二十里,明嘉靖间创建,旧迹犹存。
永淳县。
峦州本秦桂林郡地,唐武徳四年置为淳州,永贞元年改峦州,宋初废。
永定县,在县治北。唐置淳州,领永定县。宋熙寜间,省入寜浦。元佑三年复置,改为永淳。元至正十二年,迁县于江之南,学校故址尚存
武罗城,在县治北六十里。唐武徳间置,属淳州。宋废,今为武罗巡检司。
灵竹县。在县治东北五十里。唐置,属淳州城隍庙,至今犹存。其乡名灵竹乡
承露塔,在县西五里。明万歴间,知县童时明创建以镇水口,其碑文磨灭其石匾额,及石柱对聨砌塔上。
太平府:
崇善县附郭
故城在府治西北六十里,古地名崇山,宋置,明宣徳八年改流官,十七年徙入府郭,遗址犹存。太平寨在县治东北三十里,宋属邕州,元置太平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正徳间废,故址犹存。黄巢故城在府治东二里,石壁峭立,四面皆山,中凿一门,下瞰江流,相传巢兵败南奔,屯驻处银窖山。石峒在城东四十五里,当半山间,封塞完密,相传黄巢蔵金处。
远景楼,即府治大门。
国朝康熙元年,知府马正午建。高不矜继修有记钟楼旧在府城安远街,明正徳十五年,知府邓炳改建于府东隅,自为记。
桂香阁在府学,后明崇祯间,知府陈爰谋建国朝。康熙三十三年,署府事同知傅泽深重建。感义亭在府城下郭街南,为通判郑策立。有记达观亭在城外黄坭岭。上明嘉靖间,知府徐师皋建。
铜鼓在城隍庙,相传汉伏波将军马援所置。古铜钟,上刻大汉。乾和四年辛亥,铸于东禅院飞来钟相传,自交址思琅州飞来,明指挥沈希仪遣舍人刘勲往相之,欲捶取其铜以造军器,未至数百步,忽仆地。
左州
故城在州治东十五里,地名龙村,唐邕州都督羁縻州,明属土官黄胜爵地。成化十三年改流迁思崖村。正徳十五年,知州李钦承又迁古揽村,即今州治。
古寺台在州北,金山上诸峰聨络四望,空灵养利州。
故州在州治北。宋置古名厯阳。明洪武初,授土官赵日泰知州事。宣徳七年改流。 案故州一系旧州村,在州治北,上甲一系通域村,在州治西北,接龙英州界,一系㺯豆村,在州治东北,下甲各有故址。
旧学在州北城外二里。
观鱼亭在州西城外。明万厯间,知州许时谦建有诗。
萃緑亭,在州西门外。知州许时谦建。有诗簪花亭,在州东门外。
悬崖杖在州南五里,其山峭絶壁立,人迹不可到,中间横亘,一杖长寻馀,相传为数千年物。
永康州
故县在州治北,古地名康山。明洪武初,授土官杨荣贤知县事。成化八年改流。
思同州,在州治西南。唐为羁縻州。明万厯二十七年,并入永康,今为思同村。
陀陵县。在州治西南六十里,古地名骆驼,宋置。明为土官黄氏,世袭。
国朝康熙二十八年,并入永康。凉风亭,在州南十里。
寜明州。
况村城,在州治东。明成化中,土酋庶孽黄绍治兵况村,戕㓂思明●治,十八年,讨平之,绍子文昌复肆恶,筑城拒命,寻就擒乃定。
将台,在州治东南。元镇南王托欢征交址还,即地竖旗二,令军士各培以土,遂成台。又相传汉伏波将军时所筑。
临清楼在州治东北,明永乐三年,知府黄广成建。解缙有记。
公正堂,在旧土府署中。明成化中,知府黄道建、倪谦记。
忠显堂在州东。明宣徳五年,都指挥黄●建英武堂,在明江城西。明成化十一年,知府黄道建、徐溥有记。
太平土州
明烈女李氏,墓土官李琛之女,因夫岑瑶为弟所杀,矢志而殁,其地莫考。
万承土州。
万形州,在州治东北。唐邕州都督羁縻州,宋省。今为下州村。
龙英土州。
上怀恩州,在州治西南。宋时置元省入龙英,今旧州村即其遗址。
思州土州。
黄远县故址,在州东北,即今峙岜村,鹿场在州东,洞楞每临年节调,众围鹿于此,土官及族目各戎服驰射,中者获赏,今春秋丁祭鹿户,犹供应焉。
江州土州:
银瓮在州山上石岩中。《一统志》相传:仙人炼丹所遗舟人往来可望见,登山寻之,则失踪迹。
上石西土州。
受降城,在州治北五里。明成化间,征交址,置受降所。
下石西土州。
故州在州治东南,凌鸾二村间。唐为羁縻石西州,宋元丰后分置。明万厯间徙。
凭祥土州。
昭徳台在镇南闗内,明嘉靖间建此,以接见交址贡使者,今仅存基址。
铜柱在州治东南,接交址界,汉伏波将军马援所立。又唐马总为安南都䕶,复建二铜柱于汉故处西事珥,一在凭祥州,一在钦州,分茅岭,有「铜柱折交人灭」之语,至今往来叠石于下者不絶。
下龙司。
龙州故城,唐置羁縻州,属安南都䕶府。宋属太平寨。元初筑在司东北,遗址犹存。
上龙土司。
邓勒甲在司治南。明永乐中,遣将军朱能讨安南,舟抵龙州,卒于邓,勒甲即此。
镇安府:
故城在府治西。元泰定初,为镇安路。明洪武初,改府,移今治。
归顺州。
故城在州治南十里,元置,后废为峒。明●治九年,复设州,筑城周一里,为门四,后毁。
计峒即计甲,今为州治。禄峒在州治西十四里。元皇庆二年,交址犯镇安、归顺二州,陷禄峒,计峒寻引去,即此。
奉议州。
故城在州治东十五里,宋置。明洪武中,省入来安,寻复置。二十八年改为卫,寻又复置。 案:故城元、大徳间筑。明洪武初,迁于砦林村遗址尚存。向武土州。
故城在州治西北五里,宋置。元初筑城,延佑间迁于岜捧村,故址尚存。
富劳县在州治北三十里,元置。明洪武间,没于夷獠,寻复置。后并入向武,今为劳甲。
武林县。在州治东十里。元置。明永乐初省入。富劳向武千户所。明洪武初置。正统中,徙贵县。
上映土州。
上映峒,即今州治。宋皇佑中置州。许公顺以平侬智高功授知州,世袭。明洪武五年废为峒。万厯三十二年复置。
小镇安。
镇安峒明永乐中,即峒分置州,更名。小镇安。在府治西感䭾岩侧。
柳州府:
马平县附郭
故城隋开皇十一年,析桂林置,属象州。唐始为柳州,在府北双山间。
龙城郡城,即今府治,唐武徳四年,以始安郡之马平置。《通志》相传有八龙见于江中,故名「移置」。详见「柳城。
潭中县在府治东南。驾鹤山。间汉置。晋为桂林郡治。隋开皇十一年,县废。
新平县。在县治南。唐武徳四年析置。贞观十二年,省入马平,即今新兴镇地。
常安县。在县治南沈约,《太康地志》属桂林郡,今为常安堡。
将台在城北,旧传宋狄青征侬智高时所筑镇,粤楼在北门外,明嘉靖间,总督张岳平马平猺,筑柳北郭城,建楼名镇,粤后人即以祀襄惠公于其上,骆日升有记刻石。
待苏楼在府治后,宋州守许申建取杜诗「春生南国瘴气待北风苏」之句自为记。
罗池馆在城东罗池旁。明景泰三年,建柑子堂在府城西,唐柳宗元于城西隅种黄柑树,有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徧城隅,一诗刻于石。宋陶弼《柑子堂诗》:子厚才名甲,有唐谪官,分得荔枝乡罗池,水尽黄柑,死独有空碑在画堂云锦亭在朝京门外,宋闗庚建。
三相亭在驾鹤山麓,宋丞相王安中、汪应辰呉敏谪宦尝寓此,赵师邈有碑记。
罗池亭在罗池上,宋守朱轨建刻柳宗元像于其中,后迁郡龙江,复凿池建亭新庙之左。
东亭在城东南。唐守柳宗元建并记思柳亭在城东,宋陶弼有诗。
秀野亭在北闗外,明成化间,㕘将欧磐建,杨文广峒在江东北,俗传侬智高幽杨文广于此,又一峒在大堂西,峒有门,有鎻,用生铁,封锢人,持灯烛照之,辄为风所灭,于门隙中隠隠,见盔甲军器状,土人言此峒由城外河底直通隔江之峒,仙人迹在天马山麓,一石自平地拔起,上有足迹,相传为锺、吕二仙所留者,一统志载入柳城㫁碑,在柳侯祠内。唐韩昌黎诗,宋苏子瞻大书,刻石遗柳民歌以祀侯者,俗称韩诗「苏」字,柳侯碑是也。后筑外城,军士拾得碑一角以砌城,城辄崩,因取还,与原碑复合。
《乾明寺碑》,唐柳子厚来刺是邦,建寺立碑,今废。又柳侯遗碑,旧在夫子庙,盖子厚亲笔,乆仆无闻。宋淳熙己酉,太守赵彦礼复得㫁碑于学宫、草莽间,遂龛于郡治之明秀堂。
老子像在城南五里老君洞内,锺乳所成古栢,在柳侯祠前,东西二树摇其一,则彼树亦动,大叶榕在水南,上寨叶生则暖,叶落则寒唐,柳子厚,有「榕叶满庭莺乱啼」之句,明末,为兵所伐,唐柳州司户刘蕡墓,在府城西五里。
唐柳州刺史柳宗元墓,在罗池街后雒容县。
洛容故城,在县治东北,洛清乡,唐置。明万厯三年省,以其地为平乐镇。
象县在县治南。陈置象郡。隋开皇九年,改置县。宋嘉佑六年,废入洛容
石钟在县西白象岩,石洞玲珑,中有一钟,击之铿然。
罗城县。
故城在县治北。宋崇寜元年置罗城堡,属融州,二年废。明初始置,县在西罗乡。
武阳县。在县治西北平西里巴台村。隋开皇十一年,析置临牂县,唐初废。龙朔二年重置,改名武阳。宋熙寜七年,省为镇,入融水,即今武阳镇。
黄水县在县治西北。唐武徳四年,本隋黄水郡地,析置,属融州,天宝初,并入武阳。
安修县。在县治西北。唐武徳初置,属融州。贞观十三年,省入临牂。
乐善州在县治北,唐融州管羁縻州,宋崇寜二年置乐善砦,即此。今县安祥、乐善二里,分立四堡、柳城县。
龙城故城在龙江南岸,梁置。宋咸淳元年,移府城于龙江,因移县于江北。元至大间,仍各徙还,而江北之城废。明初又改龙江东岸,即今县治,而江南之城亦废,置南阳卫,寻废。卫设南荡堡。今土城尚存。
柳岭县,在县治西。唐武徳四年置。贞观七年,省入龙城
千蔓城,明设叅将镇守,后废,接马平县界。城址尚存。
潭中亭,在县南闗外。
泥桥在城东六十里,大河堤邉长可丈馀,广四尺,厚二尺,乡人恐水涨冲塌,以巨石填其上,水至石尽,漂去而桥如故,傍有虞帝祠。
落米滩在田村塘,离城二十五里,石壁一穴如鸡子,大日落米一升,足养一僧。其僧贪而不餍,引匠凿阔其穴,米遂絶。
融县
融水县,在县治西。唐武徳六年置,属融州。明洪武四年,废入州,寻改州为县
东寜州城,在县治江东,梁大同。中,本萧齐齐熙县置。隋大业初废。
将台在城西门外,宋清远军节度使岳飞建,今旧基尚存。
风雩台,在灵岩絶顶。
祖师台,在县西二里独秀山㑹一阁,在城东五里真仙岩旁,宋宝庆三年,建唐麟有诗。
望仙阁在县城内,前揖仙岩,故名真仙亭。在真仙岩。宋守鲍粹然重建易祓,有赋御书碑,在真仙岩内,凡四面,各高三尺,横六尺一刻。「西江二字,一刻「颐堂」二字,一刻「瑞云」二字,一刻「精忠」二字。每面篆「御玺一,小图书一,盖宋太宗真迹也。
《党籍碑》在真仙岩内。
《贡士碑》在真仙岩内,宋守刘继祖立《劝农碑》,在香山之麓。宋守李兴时,出郊劝农邑,宰张锜立碣。
平猺碑,在真仙岩内。
平蛮石刻唐,乆视元年立。画鹘行磨崖宋韩琦手书「在灵岩石壁」字,可五寸许。
卦辞磨崖,宋司马光手书,家人卦《彖》爻全辞在灵岩,峭壁高不可攀。
镇蛮书在背江戥潭,两岸悬崖壁立,横江砥石平铺,自东岸石上刋字一行,直透江心,转达西岸,字如斗大,非篆非隶,漫不可识,世传诸葛武侯制以镇蛮者。
宋银青光禄大夫覃光佃墓在太平乡渗尾村。宋御史大夫覃庆圆墓在太平乡浮石村。宋李仙墓在县西十六里康田村。
元义兵万户何先甫墓在拱北坊铁坑厢,明按察副使李允简墓在高锡村谕祭葬。京观在西城外一里。明万、厯间,猺蛮寇县擒斩千馀人,筑此儆蛮。
怀远县。
故城在县治北,相传即宋初所置怀安军治,后废为王口砦。崇寜四年,知桂州王祖道诱致诸峒,纳土开邑于砦,建怀远军。寻改为平州,兼置怀远县。政和元年,州县俱废。绍兴十四年复置县。明洪武初,废为三江镇,寻复置。万厯中,议旧城难治,移建丹阳。
允州,在县治西北安口砦。宋崇寜中,置允州及安口县。又于中古州置格州及乐古县,寻改从州。政和元年,废州为乐古砦,属允州。寻又废允州入平州。
诸葛营在大融江亮寨下,相传七擒孟获时所筑,至今台基尚在,濠堑依然。
象州
阳寿县即州治。本汉中留县地。隋开皇十一年,析桂林县置。唐于县置象州。明洪武二年省入州。长风故城在州治东。《九域志》,象州有古长风城,废置。详见来宾。
武徳县。在州治西北。唐置,仍于县重置象州。天宝元年,省入阳寿。
西寜县。在州治南。隋大业初,并入桂林。唐武徳中复析置,属象州。贞观十二年,省入武徳。
象台,在州南三十里。旧志云:平地崛起,岿然若台,四望平远」。
拱辰楼在州城北门上。
瑶光楼在州西门上,俯溪山面,长江晴岚烟霭,景物殊胜,后更名西峰。
瑞莲亭在惠泽街方池中,寒光亭在扶疏堂侧。宋孙觌有诗,谢家园在州南门外,宋进士谢氏兄弟所营内扶疏堂,竹木深䆳。王安中南迁,尝寓此。
韦厥碑在智诚洞,盖厥所隠之洞也。碑乃刺史韦敬辨立。
来宾县。
循徳县。在县治东。唐置。五代时废。旧志,县古郎山下。有古郎城,即故县址。
严州,在县治西二十里白面村。唐乾封间,于废昆州乐沙县置严州,今村即其故址。
归化县。在县治南。唐乾封二年置,属严州。宋废武化县,在县治南。唐初析建陵县南界置,属安州,后属象州。宋熙寜中,省入来宾。元佑初复置。南渡后省。
长风故城在县治西,唐武徳四年析阳寿县置,属象州。大厯十一年,省入武化。
庆远府:
宜山县附郭
龙水县,唐贞观五年置,宋改曰宜山。旧有土城,在今县治北江北岸。
崖山县在府治南,唐贞观间置。南汉时省洛曹县,唐置,因近洛曹山,故名。宋嘉佑七年,省入龙水,在今县治东四十里,即大曹驿
东玺县,在县治西。唐置。南汉时,省蕃州,在县治南。唐置,属桂州。宋属宜州,领蕃水、都伊、思寮三县。
琳州在县治西。宋初置。熙寜八年,废为怀远砦,入龙水。今为古阳乡
铁城在府治北三里,宋宝佑间筑。黄应徳有记,明梁益有诗。
庆远卫。旧址在府新城。
宝积监,在城西二百二十里。宋置富安监。在城南一百八十里。宋置,以采朱砂。玉田场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宋置。
来薰台在府城内。
瘗鹤台在府城南龙塘。
筹邉楼在府治后,旧名望仙规模壮丽,甲于诸楼。元、刘怀远,明秦山竺,俱有诗。
南楼在府城上,宋黄庭坚所书《范滂传》,刻石于中。嘉熙三年,楼毁。
惠慈楼在北城上。
明辰,楼在子城上。
齐云阁,在府城北北,山顶东阁,在城北白龙峒。
御书阁在城南六里南山之畔,宋崇寜三年重建,郭良翰有记。
宜山堂在府城东。
披锦亭在城西北,又有岩桂、梅坡、都郡诸亭。宜布亭在城南六十里,宋庆元六年,知州耿明建,宝庆五年,知州黄䕫修。
放鹤亭在府城南,大号山上。宋赵拚判宜州时,建阜民亭在府城外香山闗之右。汪溥有记。
宋冯京祖墓在府城北拜相山麓,相传三元冯京祖葬此。
宋刺史张自明墓在城西南九龙山丹霞岩内,明太仆寺卿高嵩墓在府北山麓,谕祭葬。明右副都御史冯俊墓在九龙山北麓河池州。
故城在州东一里许屏风山南,宋大观元年,以河池县置庭州,倚郭曰:怀徳四年州废,复为县,明洪武初,改为亭州,永乐初改今名,嘉靖四年迁今治。又旧志:宋懐徳故城,在今州治西,四围高冈是其故址。
金城州宋初置,今州治。东北有金城堡,又思恩县界有金城乡,皆故州境。
智州在州治东。宋初仍唐置,治英罗。领县四:富力,智本。兰江,平林。治平二年,省富力县入河池。故址在今惟建里。 案:旧志,英罗里在州治东十里。智本里,在州治东三十里兰江里,在州治西南十里平林里,在州治东南三十里,皆宋故县。
石盆在卢村,山尖四时,水皆不涸,水中逰鱼可玩视,不可术取。
天河县。
故城在县治北,思农,镇江浒。唐初置。宋嘉熙元年,迁于高寨。明洪武二年,迁兰石村。正统七年,迁甘场村正徳。十二年始营土垣。嘉靖十三年又迁福禄镇,改筑土城,寻毁。
澄海城在县治东南,宋初置戍守处。景徳四年,澄海军校陈进作乱,据宜州,既而转攻天河砦,官军至,败之,即此。
思恩县。
故县在县治南。唐贞观十二年置,属环州。宋改为州治。熙寜九年,改属宜州,徙带溪砦。元丰六年,复还旧地。元徙赵村。明末,又徙谭村。
环州,在县治西北。唐置。天宝初,改正平郡。乾元初,复改环州。 案《寰宇记》在游卢山南整水西,是诸峒要冲,故以环名。
镇寜州,宋置,割福零县属州,又领礼丹县。熙寜八年,省镇寜州礼丹县入思恩,今县治西为镇寜乡即故州。
溪州在县治北,即宋故带溪砦。熙寜八年,移思恩县治此。元丰六年,县还故治,复为带溪砦。大观元年于砦置溪州,四年废,今为大溪里。
抚水州,在县治北。唐黔州都督府,下。羁縻州,领抚水、古劳、多蓬、京水四县。宋大中祥符九年,抚水州蛮为乱,转运使俞献可讨破之,改为安化军,县为归仁县。《宋志》,安化州领四县,即此元废。相传即今县治东北中洲之地。
都亮县。在县治东,宋置,今为都亮乡。文漪亭在县东望峰之上。
东兰州
故兰州在州治东南,宋宜州管羁縻州。崇寜五年,以文兰峒韦君朝子知兰州事,世袭其官。
文州唐贞观初置。本汉交址、日南二郡界地。明洪武十二年省入东兰故址。在州治西南二百四十里。
安息州、忠文州,俱唐贞观初置。明洪武十二年省入东兰。安息故址在武篆哨。忠文故址在兰阳哨绥南砦,在州治东。宋大观初置。绍兴四年废靖远砦,在州治东南。宋政和四年置兑州,兼置万松县。宣和三年并废,改为砦,元初砦亦废。
威远砦,在州治南。宋政和四年,置隆州,兼置县曰兴隆。宣和三年并废,改为砦。元初砦亦废。
荔波县改●黔省
故城在县治东南。宋置羁縻荔波州。明洪武初,废入思恩。十七年复置,改为县。万厯中,始编地为十六埲,建城于穷来之喇轸村山麓。
那地土州。
废那州,在州治南,今为那周里。宋熙寜中,土酋罗世念等归附。崇寜五年,置那、地二州。明洪武元年省入地州,改今名。地州故址即今州治。
孚州,在州治东十里。宋大观元年,以地州建隆县置,领县曰归仁。四年俱废。政和七年复置。宣和三年又废。故址在今翁罗里。
南丹土州
故州在州治东北。唐为羁縻蛮峒地。宋开宝中,土酋莫洪普内附,置州管辖。大观元年,改观州,寻复旧。元为安抚司。大徳元年,并入庆远路。明洪武初,仍为州,后废为卫。
观州在州治东。宋大观元年,仍以南丹属莫公晟,于高峰砦置观州。绍兴四年,复废为砦。
永州鸾州、福州、延州,皆宋羁縻州。明洪武初,废入南丹。永州故址在州治西北。岜峨哨。鸾州故址在州治北,移周哨。福州故址在州治西南。罗富哨延州,未详。
中平县。在州治北。宋置羁縻县。大观元年,于县置靖南砦,属庭州,后移孚州。政和七年,复还中平。今州有中平村,即故县地。
南丹卫明洪武二十八年改置。永乐初,移卫于宾州。故址在州治东二里。
忻城土县
纡州在县治东。唐置桂州都督府,下羁縻州。宋庆厯三年,入忻城。
归恩州,在县治东。唐置羁縻州,属桂州都督府,领履、博、罗、遵都、恩吉、南许水五县。宋庆厯三年,并废入忻城
平西县在县治南。唐置芝州忻城郡,领忻城、富川、平西、乐光、乐艳、多云、思龙七县。宋庆厯中,并废入忻城。
永定土司。
洛富县。在司东五十里。唐置,属温泉州,后废为洛富里
永顺土司。
述昆州。唐置,属桂州都督府,后废为县。宋熙寜中,并废县。今为述昆乡,分属正土司。
思恩府。
鳯化县。在府治东北。明正徳七年置。嘉靖八年废武縁县。
乐昌县。在县治南苏村。晋为晋兴县地,后省。宋开宝五年,改置乐昌。景佑三年,并入武縁,今为乐昌乡。
封陵县。在县治南,唐乾元间开山峒所置。宋开宝中省。
故县在县治东南。隋书岭山县。有旧武縁县,大业初并入。
罗城石城在县治东四十里罗坡潭侧,明正统中,土官岑瑛筑。又东二十里为镆鎁石城,今皆废。瑞莲亭在县旧学址。
侬智高营垒一在暗山顶,一在紫金岭上,皆属县境,林木阴霭,石垒攒聚人逰,其地凛凛,有杀伐气。发金井在县南二十里紫金岭上,相传昔有发井得古遗金者。
石钟在县西江水中,以其石形似钟,故名相传,击之则风雨作。好事者试之,果然。
韦公墓在县东北一百里,相传韦将军征蛮终此,乡人敛骨瘗之。
周师庆遗蜕在县南伊岭山,相传师庆,坐化于此,后人名曰望仙岩。
宾州
古宾州在州治南十里,唐置,今为宾化乡。领方县,在州治西。汉置,属郁林郡。梁于县置领方郡。唐仍为县。贞观五年,复于县置宾州。宋开宝初,迁于旧城北二十里,县废
安城故城,在州治东七十里。梁置。隋平陈,郡废。唐属宾州,又改曰保城。宋开宝间,废入领方,即今安城镇。
思干县。在州治西南,唐置。贞观十二年省入领方琅琊故城,在州治东二十里。唐武徳中,析领方县置。宋开宝间省。
环江楼在州城中,旧名凌霄,又名观风。雅歌楼,在州城北。
紫云楼,在城北三里。
清风楼在州城南。
北楼在州城北。
翠中楼在城外。
阅武堂,在州城中。宋陶弼有诗,澄碧亭在城东。
桂亭在州城外一里。
领方山石碑在城东一里,又宋元佑中进士题名碑,今设学宫处。
迁江县
故县在县治西十里瓦山岩下,文辉塔在县东北六里,依红水砌七级鎻清江二水口,系明指挥黄文辉所建,故名向有佛像庙宇,今毁。
上林县。
澄州唐置,初名南方州,贞观八年改曰澄州,宋开宝中废,去宾州。西北七十五里
无虞县,在县治东。唐置,属澄州。宋开宝五年,省入上林。今为无虞乡
止戈县在县治西。唐武徳四年,析领方县置。宋开宝中,省入上林。
贺水县。在县治东北。唐澄州,领贺水县。宋开宝中,省入上林
迎春楼在县城南门。
广惠楼,在县城东门。
富寜楼在县城东。
得月楼在城西,明知县冯徳让建望江楼在城东隅,明指挥孙寿,建大明山,仙迹在县后,层峦苍郁,险道山梯,人迹罕到,相传卢六化身之地,毎遇亢旱,祷之立应田州土州。
故城唐邕管有田州,天宝初改为横山郡,乾元初复故名,贞元中废,后复置,元移于州治东南三十里。今上下田州。甲有旧州墟。又有武龙甲,在州治西,即故武龙县。
来安路,在州治西。元置,属右江。明洪武七年,省入田州。
婪鳯州,在州治东。《寰宇记》:邕州右江道有羁縻婪鳯州,元废明置巡司,今为婪鳯塘。
上隆州,在州治北十里。宋置。明成化三年,废恩城州。在州治北一百五十里。唐置。明●治中,土知州岑桂佩党于岑浚,官军讨诛之,州废。
买马市在州东平马塘,宋绍兴间设横山寨及买马市于此。
上林土县
故城,宋皇佑间置,属横山寨,在今县东十里,余甲对岸。
白山土司
乔利故城,在司西南三十里。明正统七年,岑瑛于此建思恩府治。四围皆山峭壁攒,丛如处,戈矛㦸剑中。嘉靖间,王守仁奏移府治,废为司境。
兴隆土司:
故司在司西五里。明嘉靖间,置有石墙,周七十丈,开设北门,一面后毁。
那马土司。
周鹿城,即今司治。明正统间,土官岑瑛尝围猎,守鹿于此,因名守鹿,后讹为周鹿。嘉靖间,置司定罗土司。
故司在司东。宋为田州武顒里。明嘉靖间分置,后徙。
岑瑛城,在司东二十里。明正统间,土知府岑瑛垒石筑,城中无人居,止有瑛庙,甚灵验。又一城在下旺司地。
旧城土司。
思恩故城。本唐思恩州地,四围皆山,环列如城,又名砦城。明正统间,岑瑛迁治乔利,城遂废。嘉靖间,于此置司。
下旺土司。
故司在司东北。相传宋为下旺原。明嘉靖间分置司,后徙。
都阳土司。
十八砦,在司境。明●治中,土酋岑浚作乱,乃甃都阳等砦、石城十八所。嘉靖间置司。
古零土司。
古零堡在司东,下劳山下遗址犹存泗城府。
故城在府治西南,宋皇佑间置。明洪武六年改移古磡峒,即今府治。
唐兴州,在府治南。元置为来安路。延佑六年,总管岑世兴叛,据唐兴州是也。明初废。
利州,在府治西南六十里。宋置,属邕州横山寨。明正统中,土官岑颜为岑豹所杀,乃以流官州判管州事。嘉靖初,省入泗城。
程县在府治东北三百二十里。旧名程丑庄。明洪武二十一年,置县。正统中,为岑豹窃据,后废西隆州。
安隆长官司,即今州治。明永乐中置。旧州治在扁牙寨之埧楼山。
国朝康熙六年建。
西林县
上林长官司明永乐中置,国朝。康熙五年改置县。治故司地,在县治东南,今为上林塘。
直●郁,林州
南流县,刘宋置郡,梁改为定川,隋废。唐武徳四年,析置县。贞观中,于县徙牢州。宋开宝间州废,县属郁林州。寻为州治
定川县。在州治西南三十里。定川。下。渡隋置,寻废。唐初析南流地复置,属牢州。宋开宝中废。
容山县。在州治西北。唐置。永淳元年,析置平琴州治焉。建中初,州废,以县属党州。宋开宝七年,省入南流
善劳县。在州治北七十里。唐初为郁林州地。永淳元年,开古党峒置党州,寜仁郡领善劳,兼领抚安、善文、寜仁,宋州废县皆并入南流。又东为抚安县,唐至徳初,改曰抚康,后省,今为抚康巡司。
马援营在州城南三里,汉马援南征,经此立。有石柱,高三尺,又名石柱坡。
景陆台在州治内,今废其后堂,仍题名景。陆鼔角楼在州城上。宋陶弼有诗。
四川楼在州城西,古建。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知州贾有福重修。瑞泉亭在州城南一里。宋嘉熙中建驻节亭,在州治旧名圆通阁。明嘉靖间改建赏心亭。在州城西。
铜船》《郡国志》载,汉马援铸造铜船济海,后沉于江渚,天霁水澄,往往见之,一名越王船。
坭牛石在州东五里。《广州记》云:「郁林郡东有池,池有石牛,岁旱,杀牛祀之,取血和泥以涂其背,即●养奋。碑奋,字叔高,郁林人。后汉和帝时,举方正碑,以献帝初平四年八月立。
郁林观文》在东岩壁上。唐崔逸八分书》并撰,开元七年正月立。
元集贤院学士文升墓在城西十里,明国子监学正曾才鲁墓在城东三十里,明按察使陶成墓在城西三十里三山下,谕祭葬。明湖广左布政兼广东按察使陶鲁墓在三山下,明奉议卫经歴文旭墓,在城西十里。
明徐闻教谕:「文桂墓在城西十里,明新㑹县丞闗镇南墓,在城西十里新定山。明湖广监察御史唐之䕫墓,在城西三十里,明琼州同知晏景乡墓在湘汉塘。
明儋州知州牟春华墓在城西三十里罗㜑山博白县。
白州城,在县治南。唐初置南州,寻改为白州。宋并入县
南昌县。在县治南十五里。隋置。唐初属潘州。贞观中,改属白州。宋开宝五年废
周罗县。在县治东南百里。唐初置,宋废。今为周罗寨巡检司地。
建寜县,在县治东十五里,唐武徳四年置。宋开宝间,省旧址,犹存。
朗平县。在县治西北十五里。唐初置。贞观十二年省。
淳良县。在县治东南百里。唐初置,贞观十二年省。今为安仁乡。
大都县,在县治南。唐初置,属㢘州。贞观六年,改属白州。十二年,省入博白
海门镇,在县东南百五十里,旧为入安南之道。唐咸通六年,高骈治兵海门镇,进复安南。石晋天福二年,交州乱,南汉刘龑乘机图取其地,屯兵于海门是也。
寻山堂在县东十五里洞房山中,宋刘子羽谪居于此建。
若水亭在县北。明万厯五年,知县林瑄建澄。清亭在县北一里江南埠。明万厯六年,知县林瑄建。
马门滩碑在县西南。唐咸通末,安南都䕶高骈平蛮獠,诏使归阙,就海道由合浦,经是滩,湍险石伏,舟不可行,因留俸钱,遗海门防遏使杨俊营治之。乾符中工竣,立碑以纪。
唐总管龎孝泰墓在飞云山。宋寺丞徐噩墓在凝雾山,宋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李时亮墓在鳯凰山麓北流县。
铜州,在县治东一里金●山南,唐武徳四年置,后徙治普寜,故址犹存。
勾漏县,在县治东北十五里勾漏山。前晋置葛洪求为令,即此。
扶莱县。在县治南百里。唐武徳中置。宋初废,今为扶莱里。
峨石县。在县治东南。唐总章元年置。宋开宝间,并入北流。
陵城县。在县治东南。唐武徳中置。宋开宝五年,省石寨,在勾漏山。隠然天成中,有牙纛干橹之状,环州一十二峰,故又名巫山寨。
宝圭驿在东门外,县自此遵陆指郁林元范椁有诗。又县南百里有大洞驿。
得月台,在县南门外。
㑹仙台,在县东十三里,高百馀丈,上有亭。登龙亭,在县东登龙桥上。
通仙亭在县东北,通仙桥上,独石亭在独石山上。明嘉靖二十六年,知县萧遴建《十洞记》,在勾漏山宋呉元美撰。
陆川县
绣州,在县治东五十里。唐初为林州,后改绣州,寻废。龙化县。在县治东南五十里。唐武徳中置。大厯间,又析禺、罗、白诸州地置顺州。宋开宝五年,并省入陆川。今有龙化乡。
温水县,在县治南十里,唐置。宋开宝间,废南河县。在县治东南一百二十里。唐武徳五年置,宋初废。今县有南河乡,疑即是。
龙豪县。在县治西北。唐武徳四年置。宋开宝中省。谯楼旧在县治,明嘉靖间,知县张子翼移建南门上。
摩云阁在城东东山岩顶,邑人龎颖重修。温泉亭在城南二里温泉井。
修竹亭在城东七里,东山岩右。罗侯墓在县东六里,相传异人姓罗飞升遗骸瘗此。
卜氏墓,即贞烈卜夫人,在城南三里万丈坡旁兴业县。
石南县。在县治南十里。陈置石南郡,领石南县。隋废郡,以县属尹州。唐建中二年省
潭粟县,在县治东二十里。唐置,属郁林。宋废兴徳县,在县治南。唐析置。宋开宝五年,省今为兴徳乡
郁平县。在县治西北四十里,今为蔚平乡,改置。详见贵县。
古城唐建中间,移郁林州治兴业。宋初,复迁州于南流,遂废。今县治。东有古城村。
读书楼在旧学地,明天顺间,改为文奎阁。飞泉亭在县东山。
观徳亭在旧学射圃内,明宣徳间,知县胡纲建。
广西通志卷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