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汉-10.9.23.2 黄霸传(公元前51年)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诏曰:“乃者凤皇集新蔡,郡鸟四面行列,皆乡(向)凤皇立,以万数。其赐汝南太守帛百匹,新蔡长吏、三老、孝弟力田、鳏寡孤独各有差。赐民爵二级。毋出今年租。””
(宣帝下诏说:“前者凤凰集于新蔡(县名,在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群鸟四面环列, 都向凤凰肃立, 数以万计。为此,赏赐汝南太守(郡名。治上蔡(在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西南)。新蔡属汝南郡)帛一万匹,对新蔡的长吏(称地位较高的县级官吏称地位较高的官员,《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三老(掌管一乡教化的地方官吏)、孝悌力田(汉选拔官事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惠帝时,作为一种荣誉头衔,名义上是奖励有孝弟的德行和能努力耕作者。中选者经常受到赏赐,并免除一切徭役)、鳏寡孤独都进行不同赏赐。赐百姓爵二级,并免出今年田租。”)
《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七•汉纪十八•汉宣帝甘露三年》:“三月己丑,建成安侯黄霸薨。五月,甲午,于定国为丞相,封西平侯。太仆沛郡陈万年为御史大夫。”
(三月己丑(初六日),建成安侯黄霸去世。五月甲午(十二日),于定国被任命为丞相(接替去世的丞相黄霸),封西平侯。太仆沛郡人陈万年任御史大夫(接替于定国)。)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第五十九》:“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以豪杰役使徙云陵。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坐同产有罪劾免。后复入谷沈黎郡,补左冯翊二百石卒史。冯翊以霸入财为官,不署右职,使领郡钱谷计。簿书正,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
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守丞相长史,坐公卿大议廷中知长信少府夏侯胜非议诏书大不敬,霸阿从不举劾,皆下廷尉,系狱当死。霸因从胜受《尚书》狱中,再逾冬,积三岁乃出,语在《胜传》。胜出,复为谏大夫,令左冯翊宋畸举霸贤良。胜又口荐霸于上,上擢霸为扬州刺史。三岁,宣帝下诏曰:“制诏御史:其以贤良高第扬州刺史霸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居,官赐车盖,特高一丈,别驾主簿车,缇油屏泥于轼前,以章有德。”
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师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吏民见者,语次寻绎,问它阴伏,以相参考。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豪氂不敢有所隐。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
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皆当出于民,所易新吏又未必贤,或不如其故,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征守京兆尹,秩二千石。坐发民治驰道不先闻,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劾乏军兴,连贬秩。有诏归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前后八年,郡中愈治。是时,凤皇神爵数集郡国,颍川尤多。天子以霸治行终长者,下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遣,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吏民向于教化,兴于行谊,可谓贤人君子矣。《书》不云乎?‘股肱良哉!’其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秩中二千石。”而颍川孝弟有行义民、三老、力田,皆以差赐爵及帛。后数月,征霸为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
五凤三年,代丙吉为丞相,封建成侯,食邑六百户。霸材长于治民,及为丞相,总纲纪号令,风采不及丙、魏、于定国,功名损于治郡。时,京兆尹张敞舍鹖雀飞集丞相府,霸以为神雀,议欲以闻。敞奏霸曰:“窃见丞相请与中二千石博士杂问郡国上计长吏、守丞为民兴利除害、成大化,条其对,有耕者让畔,男女异路,道不拾遗,及举孝子贞妇者为一辈,先上殿,举而不知其人数者次之,不为条教者在后叩头谢。丞相虽口不言,而心欲其为之也。长吏、守丞对时,臣敞舍有鹖雀飞止丞相府屋上,丞相以下见者数百人。边吏多知鹖雀者,问之,皆阳不知。丞相图议上奏曰:‘臣问上计长吏、守丞以兴化条,皇天报下神雀。’后知从臣敞舍来,乃止。郡国吏窃笑丞相仁厚有知略,微信奇怪也。昔汲黯为淮阳守,辞去之官,谓大行李息曰:‘御史大夫张汤怀诈阿意,以倾朝廷,公不早白,与俱受戮矣。’息畏汤,终不敢言。后汤诛败,上闻黯与息语,乃抵息罪而秩黯诸侯相,取其思竭忠也。臣敞非敢毁丞相也,诚恐群臣莫白,而长吏、守丞畏丞相指,归舍法令,各为私教,务相增加,浇淳散朴,并行伪貌,有名亡实,倾摇解怠,甚者为妖。假令京师先行让畔异路,道不拾遗,其实亡益廉贪贞淫之行,而以伪先天下,固未可也;即诸侯先行之,伪声轶于京师,非细事也。汉家承敝通变,造起律令,所以劝善禁奸,条贯详备,不可复加。宜令贵臣明饬长吏、守丞,归告二千石、举三老、孝弟、力田、孝廉、廉吏务得其人,郡事皆以义法令捡式,毋得擅为条教;敢挟诈伪以奸名誉者,必先受戮,以正明好恶。”天子嘉纳敞言,召上计吏,使侍中临饬如敞指意。霸甚惭。
又乐陵侯史高以外属旧恩侍中贵重,霸荐高可太尉。天子使尚书召问霸:“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兴文也。如国家不虞,边境有事,左右之臣皆将率也。夫宣明教化,通达幽隐,使狱无冤刑,邑无盗贼,君之职也。将相之官,朕之任焉。侍中乐陵侯高帷幄近臣,朕之所自亲,君何越职而举之?”尚书令受丞相对,霸免冠谢罪,数日乃决。自是后不敢复有所请。然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
为相五岁,甘露三年薨,谥曰定侯。霸死后,乐陵侯高竟为大司马。霸子思侯赏嗣,为关都尉。薨,子忠侯辅嗣,至卫尉九卿。薨,子忠嗣侯,讫王莽乃绝。子孙为吏二千石者五六人。
始,霸少为阳夏游徼,与善相人者共载出,见一妇人,相者言:“此妇人当富贵,不然,相书不可用也。”霸推问之,乃其乡里巫家女也。霸即娶为妻,与之终身。为丞相后徙杜陵。”
(黄霸,字次公,淮阳郡(郡国名。治陈县(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市))阳夏县人(县名。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其家因为是豪绅而徙居云陵(昭帝刘弗陵母亲赵勾弋陵名,又县名。在今陕西淳化东南。黄霸徙云陵,是太始元年(前96年)事)。黄霸年少时就学习法律条令,喜好当官,武帝末年以待诏身份捐钱而获赏为官(谓出钱买武功爵以补官),补侍郎谒者(侍郎:官名。近侍天子。属郎中令。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属郎中令),因亲兄弟犯罪而被弹劾罢免。后来又捐谷给沈黎郡(治筰都(今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东北),辖今四川西部大渡河以北之雅安地区),补左冯翊官俸二百石的卒史(此指左冯翊的属吏)。左冯翊因为黄霸是捐财为官,轻视他而不给他高职,让他负责掌管郡里的钱、谷出入工作。黄霸记账不欺瞒,以廉洁被察知后升补为河东郡(郡名。治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西北))均输长(设在郡治的均输官,统一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后又因廉洁被察知而升为河南郡(郡名。治洛阳(在今河南洛阳东北))太守丞(太守的佐官)。黄霸为人善于观察,且思维敏捷,又熟习法律条文,待人接物温良谦让,能体家人,善于团结众人。做太守丞时,处事议政合乎法度,顺应人心,太守十分信任他,老百姓也敬爱他。
自武帝末年开始,使用法律开始严厉起来。昭帝即位时还很年幼,大将军霍光代为辅政,大臣之间争权夺利,上官桀等人还与燕王合谋作乱,霍光杀掉了他们(事在昭帝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十月),于是仍遵守武帝时代的法度,以严厉的刑罚约束广大臣民,由此一些粗俗的官吏便以严酷的刑法为其能事,而惟独黄霸因宽容温和而著名。
遇上宣帝即位,他在民间时便深知百姓苦于官吏用刑的严峻,又听说黄霸持法公平,便召黄霸做了廷尉正(官名。掌司法。属廷尉。秩千石,东汉减为六百石。事在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黄霸数次裁决疑难案件,庭中都一致认为判得公平。于是他又临时担任了丞相长史(官名。协助丞相的高级属官),在一次公卿的高级会议中,黄霸却因明知长信宫少府(官名。掌长信宫事务)夏侯胜有非议皇帝诏书的大不敬言行而不举报,与夏侯胜一起被下交给了廷尉去审罪,结果以死罪关入监狱。黄霸由此而在狱中跟着夏侯胜学习了《尚书》。过了两个冬天到第三年才出狱(事在宣帝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四月),其详细事迹见于《夏侯胜传》。夏侯胜出狱后,又当上了谏大夫(官名。掌议论,属郎中令,秩比八百石),便让左冯翊宋畸举荐黄霸为贤良(“宋畸”,《公卿表》作“宋畴”。举霸贤良,是本始四年(前70)事。)。夏侯胜又亲口向皇帝推荐黄霸,皇上便提拔黄霸当了扬州刺史(辖境当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皖南等地区)。又过了三年(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宣帝颁下诏书说:“命令御史:任命以贤良高第身份担任扬州刺史的黄霸为颖川郡太守(颍川:郡名。治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俸禄每月二千石,上任时赐给车中高盖,特许可高一丈,其下属别驾(官名。刺史的佐史。刺史出巡时,别乘驿车随行,故名)和主簿(官名。典掌文书、办理事务。汉代朝廷与郡县均置此官)乘坐的车,车轼前可挂挡泥的丹黄色帘子,以示仁德。”
当时皇上正专心于治理天下,多次下达诏书给民众,但有的官吏却不让百姓知道。太守黄霸(本始三岁(公元前67年)“霸为颖川太守”)却专门选择了优秀的下属吏员,分到各处去发布皇上诏令,让民众都能知道皇上的旨意。他还让邮亭(古代设置在道路上供传递文书者住宿的旅舍)乡官(此指乡之官舍)都养上鸡和猪(师古曰:邮亭,书舍,谓传送文书所止处,亦如今之驿馆矣。乡官者,乡所治处也。沈约曰:汉制:五家为伍,伍长主之;二五为什,什长主之;十什为里,里魁主之;十里为亭,亭长主之;十亭为乡,有乡佐、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各一人:乡佐、有秩主赋税;三老主教化;啬夫主争讼;游徼主奸非。),以赡养鳏寡贫穷的人。然后又制订了条令教则,发给各方父老(同三老,掌教化的乡官)、师率(表卒)和伍长(古代户籍以五家为伍,设伍长一人)等基层小吏,由其颁行于民间,劝说百姓严防奸盗,并安心于农耕蚕桑之之业,节约使用货物资财,种树木、养牲畜,去掉浮华奢侈的浪费。像数米粒盐粒一样细密的公事(形容政令细碎),最初显得烦杂碎乱,然而黄霸却全力以付地加以推行。官吏民众凡可遇见的人,黄霸都要从其言行中了解有用的情况,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以资参考。曾经遇有密事调查,于是择派一位老成的廉吏前往访察,并令其绝不能泄露机密。廉吏依言出发,途中易服微行,不敢住在驿亭,饿了便躲在路边悄悄地吃些食物,这时忽有一只乌鸦飞来抢走了他手里拿的肉。百姓中正好有一个要到郡府陈报事情的人看到这一情况,便与黄霸讲了此事。日后那廉吏回来拜见黄霸,黄霸迎上前慰劳他,说:“太辛苦了!在路上吃饭还被乌鸦抢走了肉。”廉吏大惊,以为黄霸对他外出的起居情况都已知晓,所以对黄霸问及的调查结果便不敢有丝毫的隐瞒。郡中若有鳏寡孤独的人死了没钱安葬的,由乡吏上书报知,黄霸都能为他们分别妥善处理,告其某处有棵大树叮做棺椁之材,某亭有头小猪可以做宰祭之用,乡吏依令去取,果然都像黄霸所说的一样。黄霸了解情况清晰明了到这样的程度,官吏民众不知底细(师古曰:不知其用何术也。),都称他是神明。奸盗也只好转移到其他的郡中,所以本郡的盗贼就曰渐减少。
黄霸尽力施行教化,然后才使用刑罚(师古曰:力,犹勤也。言先以德化于下,若有弗从,然后用到罚也。),注意成全维护下属官吏(师古曰:不欲易代及损伤之也。)。许县县丞(许县,乃颍川郡的属县。县丞,乃县令之佐吏)年纪老了,耳朵也聋了,督邮(官名。郡之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传达教令兼处理狱讼等事)报告黄霸想要辞退他,黄霸说:“许县县丞是廉洁的官吏,虽然上了年纪,但还能应付官场拜起送迎之类的例行公事,即使很聋,又有何妨呢?还是好好地帮助他,不要让贤德的人失望。”有人请教他其中的缘故,黄霸道:“一再更换长吏,送旧迎新的费用,以及奸猾官吏乘机销毁账册文书而盗窃财物(师古曰:缘,因也。因交代之际而弃匿簿书,以盗官物。),公家和私人的损失很大,所有的费用都得百姓供给,换上的新官又未必贤德,或者还不如他的前任,白白地反复加剧混乱。大凡治民的道理,主要是做得不要太过头罢了(亦可理解为“重要的是去掉那些很不称职的官吏”)。”
黄霸以外宽内明的作风而赢得了属吏和民众的心,从而郡内的户口逐年增长,治理情况堪称天下第一。皇上征召他试任京兆尹(事在公元前63年),俸禄二千石。后因调遣民工修治驰道没有事先上报朝,又调遣骑士到北方造成军马无法配给的局面(北军:汉代守卫京师的屯卫兵。马不适士:谓马与士不适应,即马少士多。),黄霸被举劾影响了军队出动,于是他接连被贬官降职。后来有诏书令他回颖川郡作太守,可俸禄却已被降至八百石居官(太守秩二千石;连贬,故以八百石居。)。
前后八年(胡三省注: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颍川太守让入为左冯翊,以霸为颍川太守。至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霸入守京兆尹;数月,还故官,至是适九年;中间入尹京,是在颍川前后八年),郡中越加安顺。这时凤凰神乌多次飞集各郡国(事见宣帝神爵四年(神雀四年)(公元前58年)二月),而颖川郡更是特别多。天子以为这是黄霸治理长久的吉兆,便下诏书赞扬他说:“颖川郡太守黄霸,积极向民众宣布皇上旨意,百姓都向往而归化了朝廷,守孝之子、尊长之弟、贞洁之妇以及乖顺之孙都日渐众多,在田地耕作的人互相谦让田界,在大道上行行走的人不捡拾别人的遗失物品,供养探望鳏寡老人,赡养帮助贫苦穷人,监狱甚至八年没有重罪囚犯,官吏民众向往教化,熟衷交谊,真可说是贤人君子的风貌。《书经》中不是这样说吗‘股肱大臣品行优良啊(见《尚书•虞书•益稷》)!’赐封黄霸爵号关内侯,黄金百斤,俸禄中二千(官阶名。俸禄每月谷百八十斛。黄霸原秩二千石,今增秩为中二千石)。”而颖川郡孝悌贤民以及乡宫中三老(掌管一乡教化的地方官吏)、力田(“孝悌力田”的简称,汉选拔官事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惠帝时,名义上是奖励有孝弟的德行和能努力耕作者。中选者经常受到赏赐,并免除一切徭役)等都分等级赐予爵号和帛匹。几个月后,朝廷征召黄霸为太子太傅(官名。辅导太子之官),又调任御史大夫(仅次于丞相的长官,辅助丞相,主管监察、弹劾,兼掌重要文书图籍。事在宣帝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八月壬午初二)。
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二月壬辰),黄霸取代丙吉任丞相,封建成侯,拥有六百户的封地。黄霸的才能主要是在地方治理人民,待做了丞相,需要全盘协调发布全国性的号令,其能力风度就不如丙吉、魏相和于定国等前任,其政绩名声比他治郡时也有所下降。时值京兆尹张敞家中的鵾雀飞到了丞相府,董灵以为是神雀,便商议着想上书称瑞。于是张敞奏了黄霸一本说:“臣下见到丞相和九卿、博士一起接见各郡国派来京师奏报考绩的长吏、守丞(上计:战国、秦、汉年终时郡国派遣属吏前往京师送计簿,报告辖区户口、钱、粮、盗贼、狱讼等事),让他们逐条报告为民兴利除弊、推行教育、感化的情况,凡是报告辖区内做到农夫在田间让田界,男女不混杂同行,遗失在路上的东西没有捡了据为已有,以及能列举出孝子、悌弟、贞妇姓名人数的,列为第一等,让他们先入厅屋上坐;有能举出郡中孝子、悌弟、贞妇的一些情况,但是说不出姓名人数的,列为第二等;没有制定条规制度的,在最后,这些郡国的长吏、守丞应向丞相叩头谢罪。丞相嘴上虽然没说话,实际上心里是希望他们这样做。长吏、守丞众官正应对时,恰有臣下张敞家中鹃雀飞到丞相府屋上,丞相下面的官吏看到鵾雀的有数百人。官吏们大多认识鵾雀这种鸟,丞相询问他们,却都假装不知。丞相便商议上奏圣上说:‘臣下黄霸召问前来报考绩的郡国长吏、守丞关于推行教化的情况时,上天显示祥瑞,降下了神雀。’事后他得知鹃雀是从臣下张敞家里飞来,才没有上奏。郡国官吏都暗暗耻笑丞相虽有仁厚足智的名望,却又自以为是而大惊小怪。昔日汲黯接任淮阳太守,辞别同僚离京赴任,他对大行李息说:‘御史大夫张汤内怀奸诈,欺君瞒上,你若不早去告发,一旦事情败露,恐怕你也难免与他同遭杀身之祸。’李息害怕张汤,一直没敢告发。后来张汤事情败露被诛(事在公元前116年),皇上听说了汲黯对李息说的话,就问了李息的罪而升任汲黯为诸侯相,以表彰他的一片忠心。臣张敞不敢诋毁丞相,惟恐众臣对此事不加上报,而长吏、守丞又害怕丞相的权势,致使法令失效,私心暗存,浮夸成风,淳朴失落,虚伪盛行,名实难符,公事懈怠,乱臣横行。假如下令京城地区先期推行‘让界分路,路不拾遣’之风,其实正好适得其反,而为天下事先树立了虚伪的典型,所以决不可行;就是诸侯国先期推行,若虚伪之风超过京城,其后果也不堪设想。我大汉朝除除弊通变,制定法令,以便劝民从善,防盗禁奸,其条文详备,不可增改。应该令大臣明白地训示长吏、守丞,回去禀告郡守,推举三老、孝子、悌弟、力田、孝廉、廉吏一定要名符其实,郡中公务应依法而行,不可擅自制定法令;如有胆敢用伪诈手段骗取名誉的,一定先行正法,以正明善恶。”天子采纳了张敞的奏言,召集郡国来奏报考绩的长吏、守丞,令侍中敕告了张敞的奏言。黄霸因此十分惭愧。
又一次,乐陵侯史高(史良娣(戾太子刘据之夫人)兄史恭之长子。因揭发霍显等谋反有功,封乐陵侯)以外戚身份任侍中一职(旧恩:指史高祖母贞君及父史恭曾抚养宣帝(幼时)之恩情),名望很高,黄霸推荐史高可任太尉(官名。掌全国军事。汉三公之一)。天子令尚书(通鉴胡三省注:尚书,属少府。成帝建始四年,增置为五员。自文帝罢太尉官,至景帝以周亚夫为太尉,寻罢。至武帝,以田蚡为太尉;罢后,不复除授。)召黄霸质问说:“太尉一官废除已久,其责由丞相兼管,这是为了息武而兴文。如果国家动乱,边境吃紧,左右大臣都可任领兵的将帅。而宣明教化,顺通隐情,使牢狱中再无冤案,地方上再无盗贼,是你丞相的职责。将相一级的官员,是由我来任命的。侍中乐陵侯史高是我的帷幄近臣,我对他的才能已有深知,何劳你越职举荐他呢(通鉴胡三省注:丞相职,总百官,进贤退不肖。霸荐史高,以为所荐非其人可也,以为越职则非也。盖自武帝以来,丞相之失其职也久矣。)?”尚书令(官名。掌管章奏文书。属少府)请丞相陈言(通鉴胡三省注:后汉志:尚书令,承秦所置。武帝用宦者更为中书谒者令。成帝用士人,复故,掌凡选署及奏下尚书曹文书众事。帝既使尚书召问霸,故使尚书令受其对也。尚书令、中书令,沈约以为两官。),黄霸羞惭满面,连忙摘下帽子谢罪,数日后才裁定黄霸免罪。从此以后,黄霸再也不敢向君上进奏。然而自从汉朝兴起,讲到治理地方官吏民众的,还是以黄霸为第一。
黄霸任丞相五年,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三月己丑(初六日))寿终,谧号定侯(谥法云“安民大虑曰定”)。黄霸死后,乐陵侯史高竟升为大司马(此可明黄霸奏史高可太尉实适事宜,亦见宣帝必欲恩自己出,故霸死始用史高以证实“将相之官,朕之任焉”之语),黄霸的儿子思侯黄赏继承了爵位,任关都尉(官名。掌收关税,稽察过往旅客)。黄赏去世,其子忠侯黄辅继承了他,官至卫尉九卿(名辅,字子元。哀帝元寿三年(元始元年,公元元年)为卫尉。见《公卿表》)。黄辅去世,其儿子黄忠继承他为侯,到王莽时黄家才断绝了封爵。子孙中做官做到郡守一级的有五、六人。
早年黄霸任阳夏游徼(乡官。掌乡巡捕之事),与一看相人同车出游,路旁遇见一位少女,看相人看了一下说:“这女子以后一定有富贵之命,不然的话,相书就要作废。”黄霸过去探问女子姓氏,原来是乡间巫家之女。黄霸就娶了她做妻子,并与她白头到老(此事详见《论衡》之《骨相篇》、《吉验篇》)。在黄霸当了丞相后便迁徙到了杜陵(宣帝陵名,县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