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昌克罗十三塔(公元前300年)

昌克罗十三塔(公元前300年)

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约400公里,有一个地区叫做昌克罗。19世纪时,在那儿发现矗立着十三座石塔,因而被叫做“昌克罗十三塔”。十三座石塔高度不等,从1.8米到6.1米 ,间距相对有些规则,一般相距4.7米到5.1米,排列成一条巨大的弧形,每个石塔两侧还各有一个石梯通向塔顶。因而整座石塔望上去好像一把被放大的梳子,虽然梳齿长度不一,却排列的紧密有序。

这些石塔大概建造于公元前300年到公元1年,距现在已经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堪称南美洲最古老的石塔建筑。石塔的修建年代比大家所知的秘鲁著名的印加文化还早上近两千年。石塔的建造者是谁,目前还不能确定,考古学家笼统地说是前印加人修建的。

自从石塔被发现起,众多考古学家一直困惑不已,他们搞不清楚这些石塔是干什么用的。过去曾有人认为“昌克罗十三塔”跟月亮有关,或者被当作城堡、祭祀中心和神殿,然而这些仅仅是猜测,并无确实的证据。直到最近有关石塔的用途才被科学家揭示。

征服印加王国的西班牙人曾在书中记述,印加人使用柱子来观测太阳,以此获晓天文历法,为农业作业确定农时。但是在公元1500年左右,这些南美洲最古老石塔最柱子基本上都在战争中被毁坏了,目前只找到两根残破的柱子。人们很难从这两根残损的柱子,来探索印加人如何利用它们来观测太阳。

但这个线索却让考古学家猜想,昌克罗十三塔和这些柱子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很有可能,前印加人也是用这些石塔去观测太阳,从而获晓各项农业作业时间。倘若昌克罗十三塔果真是个太阳观测塔,那么它有可能是美洲地区最古老的太阳观测塔了。然而,这些石塔究竟是怎样用于观测太阳呢?

考古学家重新确定了昌克罗十三塔建造的位置,发现这些石塔沿地平线而建,南北方向排列,东西两侧有观测点,能够记录太阳上升和下降的弧度;而且两端石塔之间的距离同每年夏至日和冬至日时,太阳升起和落山沉入地平线时两点之间的地面弧线吻合。而且,在这些石塔上面,雕刻着一个巨大的、皱着眉头的脸面,朝向一年当中特殊日子太阳升起和落下的位置。比如当地一年当中黑夜最短的一天,也就是12月21日,代表着耕种开始,这天恰巧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到南回归线,这个时候南半球恰好是太阳光照射地面的斜度最大,因而从石塔上看去,这天太阳是从最遥远的南边升起和落下;而在一年当中黑夜最长的6月21日,即北半球的夏至日那天,谷物刚刚收获完毕,情况正和冬至日那天相反,因而从石塔上看去,这天太阳是从最遥远的北边升起和落下;但是在春分和秋分时候,白天和夜晚基本上一样长。通过修建特定位置的石塔,前印加人观测太阳,并由此计算出自己的太阳历。

除了做观测太阳之用,考古学家发现,昌克罗十三塔还有其它用途。在昌克罗十三塔东西两侧各有一个石台和一个40米的长廊,没有窗和门。这两个石台都可以观看到石塔的全景,但作用可能不同。比如在冬至日这天,从东边的石台观测点,可以看到落日逐渐移动到最南边的石塔左侧;而同一个冬至日的次日,在西边的石台观测点,则可看到从右边(最南边)石塔逐渐升起的太阳。而在西侧台,考古学家发现了陶器、贝壳、石器等工艺品,因而他们认为,西侧石台可能是作为祭祀之用;至于东测石台,考古学家认为可能是用作宴饮。

看来,昌克罗十三塔除了用作太阳观测站,它还与国家政治有关,很可能是前印加人国家意识形态的体现,修建石塔有助于维护统治者的权威。显然,前印加人对太阳非常崇拜。而我们知道,在后来的印加文化中,印加人自喻为“太阳的子孙”,同样对太阳非常敬仰。那么前印加人和印加人究竟会有怎样的关系呢?目前人们还不得而知。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