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10.7.26.2 负薪朱买臣(公元前115年)

十 汉-10.7.26.2 负薪朱买臣(公元前115年)

《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第七》:“人有上书欲通褒斜道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张汤。汤问其事,因言:“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回远。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之船漕。漕从南阳上沔入褒,褒之绝水至斜,间百余里,以车转,从斜下下渭。如此,汉中之谷可致,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巴蜀。”天子以为然,拜汤子卬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

(有人上书皇帝打算开通褒斜道(道路名,为关中通往汉中交通要道之一。自今陕西眉县西南行沿斜水及褒水河谷至汉中市。集解韦昭曰:“曪中县也。斜,谷名,音邪。”瓒曰:“曪,斜,二水名。”正义括地志云:“曪谷在梁州曪城县北五十里。斜水源出曪城县西北九十八里衙岭山,与曪水同源而派流,汉书沟洫志云‘曪水通沔,斜水通渭,皆以行船’是也。”按:曪城即曪中县也。)并谈及于此运粮事,交由御史大夫张汤处理(前121年,“廷尉张汤为御史大夫”)。张汤过问这事,因而说:“自关中到蜀地要走故道(道路名,一名陈仓道,为关中通往汉中重要交通要道之一。自今陕西宝鸡市西南行出散关,沿嘉陵江上源河谷至凤县,折东南入褒谷至汉中市。秦置故道县于今宝鸡市西南,正在此道之上。正义括地志云:“凤州两当县,本汉故道县也,在州西五十里。”),故道多斜坡(“阪”,山坡),曲折而遥远。今开凿褒斜道,少斜坡,比故道近四百里;而褒水(即今陕西褒河,源出秦岭太白山,南流至汉中市西北入汉江)南与沔水(今长江支流汉江)相通,斜水(即今陕西石头河,源出秦岭太白山,东北流至眉县东入渭河)北与渭水相通,都可以通行粮船。粮船自南阳(指今河南南阳盆地与湖北襄樊市以北地区。战国秦昭王五年(公元前272年)于此置南阳郡,治宛县(今河南南阳市)。正义南阳县即今邓州也)逆沔水西上进入褒水,从褒水发源处北至斜水发源处,其间百余里则用车转运,复由斜水船运下渭水。这样,汉中(指今陕西汉中盆地一带,战国秦惠王时于此置汉中郡,治南郑(今汉中市),汉移治西城(今陕西安康县西北))的粮食可以运到,山东地区的粮食经由沔水运输不会遇到阻隔,比经过黄河砥柱方便。而且褒斜道附近一带盛产材木竹箭,可以和巴蜀地区(“巴”,泛指今四川东北部地区,本巴国地,战国秦于此置巴郡,治江州(今重庆市)。)比美。”皇帝以为有理,任命张汤的儿子卬为汉中郡太守,发动几万人修褒斜道,长五百多里。道路修成后,果然比故道近便。但褒、斜二水流急多石(集解徐广曰:“湍,一本作‘溲’。”),粮船不可通行。)

为了避开三门峡天险,将南方的粮食和物资转运到长安,汉武帝曾令张邛(张汤子张卬)沿古褒斜道开挖运河,企图通过汉水支流,褒水、渭水支流,经斜水来沟通汉水与渭水。但因褒、斜水的河谷过于陡峻,水流很急,水道中多礁石,而且褒水,斜水的地势太高,致使水浅不便行船,因此,没有达到预期目地。

《汉书卷六十四上•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是时,方筑朔方,公孙弘谏,以为罢敝中国。上使买臣难诎弘,语在《弘传》。后买臣坐事免,久之,召待诏。

是时,东越数反复,买臣因言:“故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今闻东越王更徙处南行,去泉山五百里,居大泽中。今发兵浮海,直指泉山,陈舟列兵,席卷南行,可破灭也。”上拜买臣会稽太守。上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买臣顿首辞谢。诏买臣到郡,治楼船,备粮食、水战具,须诏书到,军与俱进。

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买臣徐出户。有顷,长安厩吏乘驷马车来迎,买臣遂乘传去。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县长吏并送迎,车百余乘。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居岁余,买臣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有功。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数年,坐法免官,复为丞相长史。张汤为御史大夫。始,买臣与严助俱侍中,贵用事,汤尚为小吏,趋走买臣等前。后汤以延尉治淮南狱,排陷严助,买臣怨汤。及买臣为长史,汤数行丞相事,知买臣素贵,故陵折之。买臣见汤,坐床上弗为礼。买臣深怨,常欲死之。后遂告汤阴事,汤自杀,上亦诛买臣。买臣子山拊官至郡守,右扶风。”

(朱买臣,字翁子,吴县人(《张汤传》云为“会稽人”,汉郡名,辖境约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南地区及浙江(西北部一小角除外)、福建二省;治吴,即今江苏苏州市。正义朱买臣,吴人也,此时苏州为会稽郡也))。家庭贫穷,但他很喜欢读书,不懂治产谋生,常常去砍柴草,靠卖柴填饱肚子。朱买臣挑着两捆柴草,一边走一边朗诵书句。他的妻子也背着柴跟在后面,几次三番劝阻买臣不要在路上朗读。朱买臣却更加提高了嗓门。妻子觉得这是羞耻的事,便要求离婚。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时应当富贵,现在已四十多了。你跟着我苦了很多日子,等我富贵了报答你的功劳。”他的妻子愤怒地说:“像你这种人,最终饿死在沟壑中罢了,怎么能富贵?”朱买臣没能留住妻子,就听任她离婚走了。后来,朱买臣独自在路上边走边诵书,背柴从坟墓间经过。前妻和她丈夫一起上坟,看见朱买臣又饿又冷,就叫他吃饭喝水。

过了几年,朱买臣跟随上计吏当差,推着载衣食用具的车到长安,到宫阙上书,奏书送上去以后很长时间没接到回音。在公车府待诏,粮食资用匮乏,身为上计吏卒的朱买臣只好出外食。恰巧碰上同乡严助,严助尊贵而受宠幸,向武帝推荐朱买臣。武帝召见朱买臣,朱买臣说《春秋》,谈《楚辞》,武帝听了很高兴,任命朱买臣为中大夫,和严助同为侍中。这时汉朝正在修筑朔方城(朔方筑于元朔三年(前126),治所在朔方(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东南)),公孙弘规劝武帝,认为筑朔方城会使中国疲敝。武帝让朱买臣诘难辩服了公孙弘,语在《公孙弘传》(《汉书卷五十八•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第二十八》云“时又东置苍海(一作沧海,郡名。在今朝鲜半岛),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以为罢(疲)弊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于是上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弘乃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苍海,专奉朔方。”上乃许之。”)。后来朱买臣因事获罪被免官(元狩元年(前122),受淮南王刘安谋反一案牵连,被免官),过了很久,又被征召为待诏。

这时,东越(指东海王。孝惠三年,以闽君摇功多,立摇为东海王,亦称东瓯王。建都东瓯(今浙江省温州市))多次反叛后又归服,朱买臣建议说:“以前的东越王盘踞固守泉山(后称清源山,在今福建泉州市),一个人守在险要的地方,一千人也难以攻上去。现在听说东越王又向南迁徙,离泉山五百里,住在大泽(指今台湾海峡)里面。现在派军队乘船渡海,直指泉山,陈列战船集结军队,席卷南下,可以破灭东越。”皇上任命朱买臣为会稽郡太守。皇上对朱买臣说:“富贵不回故乡,就像穿着锦绣衣服走夜路,没人看得见,现在你感觉怎么样?”朱买臣叩头谢恩,并向皇帝辞行。诏令朱买臣到会稽郡(治所在吴(今江苏苏州市))后,修治楼船,准备粮食、淡水及其他军需物资,待进军的诏书一到,各军一同进发。

当初,朱买臣被免官,待诏时,经常跟看守会稽郡设在长安的郡邸的守邸官来往,在郡邸里借宿、吃饭。被任命为太守后,朱买臣仍然穿着从前的衣服,怀揣会稽太守官印,步行回郡邸。正碰上会稽郡来人到京城上交计簿(地方官吏呈报考核文书之时),会稽郡来京的官吏正相聚在一起喝酒,不理睬朱买臣。朱买臣走进屋中,守邸和他一起吃饭,快吃饱时,朱买臣稍稍将怀里系宫印的印绶露出来一些。守邸看见了很奇怪,上前一拽印绶,审视那颗印,原来是会稽太守的官印。守邸大惊,出屋告诉上计掾、吏等人。这些人都喝醉了,大叫说:“说大话!”守邸说:“不信,来看看。”朱买臣的旧友中有个一向瞧不起朱买臣的人进屋去看印,看过之后转身就跑,大喊说:“真是那样!”在座的人都十分惊骇,将此事报告了守丞,互相推拥着排列在郡邸的中庭裹请求拜见朱买臣。朱买臣徐徐走出门来。过了一会儿,长安的厩吏驾着四匹马拉的车来迎接朱买臣,朱买臣就乘坐传车离开了长安。

会稽郡听说新太守快要到了,征发百姓清扫道路,县里的官吏一起去迎接,有一百多辆车。朱买臣进入吴县境内,看见他从前的妻子和她现在的丈夫都在修路。朱买臣停住车,大声令跟随的车子载上他们夫妻,到了太守府,朱买臣把他们安置在后园里居住,供给衣食。住了一个月,朱买臣的前妻上吊自杀了,朱买臣赠给前妻的丈夫一些钱,让他安葬妻子(后人取其夫妻离异事,作《烂柯山》剧,衍变为“朱买臣休妻”、“马前泼水”故事和剧目)。朱买臣把朋友、供给他饮食以及曾有恩于他的人全部召来相见,都给予报答。

过了一年多,朱买臣奉诏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一起击破东越,立下功劳。被征召入京担任主爵都尉(汉官名。掌有关封爵之事。武帝时改名右扶风,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又变为行政区之名),位列九卿。

几年以后,朱买臣犯法免官,后来又做了丞相长史。当时张汤任御史大夫。先前朱买臣和严助同为侍中,宠贵当权,张汤还是小吏,现在却爬到朱买臣等人之上。后来张汤以廷尉身份审理淮南一案,排挤陷害严助,朱买臣因此怨恨张汤。等到朱买臣担任丞相长史,张汤多次行使丞相权力,知道朱买臣一向贵幸,故意欺凌折辱他。朱买臣进见张汤,张汤坐在床上不以礼接待他。朱买臣非常怨恨,常常想致张汤于死地。后来就告发了张汤暗中所做的不法事情,张汤自杀(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皇上也杀了朱买臣。朱买臣的儿子朱山拊官至郡守,右扶风(故秦内史,高帝元年属雍国,二年更为中地郡。九年罢,复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右内史,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

《资治通鉴卷第二十•汉纪十二•汉武帝元鼎元年》:“丞相青翟下狱,自杀。”

(十二月壬辰(二十五日),丞相庄青翟被逮捕下狱,自杀(庄青翟是汉武帝的第8个丞相,也是继李蔡元狩五年(前118年)伏诛之后第二位伏诛的丞相)。)

庄青翟(?-前115年),汉代大臣。汉高祖时武强侯庄不识(《史记》作庄不职)之孙,汉文帝时袭爵武强侯。汉武帝时曾任御史大夫、太子少傅,丞相。其事迹散见于《史记》、《汉书》。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功臣庄不识为武强侯。国在今河北武强县李家城、吴家城村址处。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武强侯国除,属于武隧县。

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庄不识孙武强侯庄青翟(讳汉明帝“庄”为“严”,严青翟)为御史大夫。

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丁亥廿六,窦太后崩,六月癸巳初三,丞相许昌、御史大夫庄青翟坐丧事不办,免。以田蚡为丞相,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四月乙卯初二,丞相李蔡坐盗孝景园(刘启墓),堧地,葬其中,当下吏,自杀。以太子少傅武强侯庄青翟(严青翟)为丞相。

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十二月壬辰二十五日,因张汤一案下狱,自杀。成为继李蔡元狩五年(前118年)伏诛之后第二位伏诛的丞相。

《资治通鉴卷第二十•汉纪十二•汉武帝元鼎元年》:“二月,以太子太傅赵周为丞相。三月,辛亥,以太子太傅石庆为御史大夫。”

(二月,汉武帝任命太子太傅赵周为丞相。

三月辛亥(十五日),汉武帝任命太子太傅石庆为御史大夫。)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