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13.12.26.5 张鲁传(公元215年)

十二 东汉-13.12.26.5 张鲁传(公元215年)

《后汉书卷七十五•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鲁字公旗。初,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辄出米五斗,故谓之“米贼”。陵传子衡,衡传于鲁,鲁遂自号“师君”。其来学者,初名为“鬼卒”,后号“祭酒”。祭酒各领部觽,觽多者名曰“理头”。皆校以诚信,不听欺妄,有病但令首过而已。诸祭酒各起义舍于路,同之亭传,县置米肉以给行旅。食者量腹取足,过多则鬼能病之。犯法者先加三原,然后行刑。不置长吏,以祭酒为理,民夷信向。朝廷不能讨,遂就拜鲁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通其贡献。

韩遂﹑马超之乱,关西民奔鲁者数万家。时人有地中得玉印者,髃下欲尊鲁为汉宁王。鲁功曹阎圃谏曰:“汉川之民,户出十万,四面险固,财富土沃,上匡天子,则为桓文,次方窦融,不失富贵。今承制署置,埶足斩断。遽称王号,必为祸先。”鲁从之。

鲁自在汉川垂三十年,闻曹操征之,至阳平,欲举汉中降。其弟卫不听,率觽数万,拒关固守。操破卫,斩之。

鲁闻阳平已陷,将稽颡归降。阎圃说曰:“今以急往,其功为轻,不如且依巴中,然后委质,功必多也。”于是乃奔南山。左右欲悉焚宝货仓库。鲁曰:“本欲归命国家,其意未遂。今日之走,以避锋锐,非有恶意。”遂封藏而去。

操入南郑,甚嘉之。又以鲁本有善意,遣人慰安之。鲁即与家属出逆,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邑万户,将还中国,待以客礼。封鲁五子及阎圃等皆为列侯。

鲁卒,谥曰原侯。子富嗣。”

(张鲁字公旗(校勘记:殿本考证谓魏志作“公祺”)。起初,张鲁的祖父张陵,顺帝时客居蜀中,在鹤呜山中(今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道明镇)学习道术,制作符炼文书,用来迷惑百姓。接受张陵道法的总是拿出五斗米,所以被称为“米贼”。张陵传给儿子张衡,张衡传给儿子张鲁,张鲁于是自称为“师君”。那些前来学道的人,开始叫做“鬼卒”,后来叫做“祭酒”。祭酒各自统领部下,人数多的称为“理头”。他们一律用诚实信义要求大家,不许欺骗虚妄,谁有病只要他说出自己所犯的过错就行了(魏志曰:“大抵与黄巾相似。”)。所有祭酒都在路边造起义舍,跟驿站相同,放上米和肉供给来往行人。来吃饭的人根据自己的饭量取用,拿得过多鬼就会使他生病。触犯法令的人先原谅三次,然后用刑。他们不设长官佐吏,祭酒就负责管理,百姓和夷民都信服归顺(典略曰:“初,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骆曜。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骆曜教民缅匿法,角)为太平道,张角(修)为五斗米道。太平道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病或自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云不信道。修法略与角同,加施净室,使病人处其中思过。又使人为奸令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号‘奸令’。为鬼吏,主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字,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沈之水,谓之‘三官手书’。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为常,故号‘五斗米师’也。实无益于疗病,(但为淫妄),小人昏愚,竞共事之。后角被诛,修亦亡。及鲁自在汉中,因其人信行修业,遂增饰之。教使起义舍,以米(肉)置其中,以止行人。又(教)使自隐,有小过者,当循道百步,则罪除。又依月令,春夏禁杀。又禁酒。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也。”)。

朝廷无力讨伐,就派人去授予张鲁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袁山松书,建安二十年(215年)置汉宁郡。),接受他的进贡。

韩遂、马超之乱时(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关西百姓投奔张鲁的有几万家。当时有人在地下得到玉印,部下想尊奉张鲁为汉宁王。张鲁的功曹阎圃劝阻说:“汉川的百姓,超过十万家,四面险要坚固,财物富足,土地肥沃,上策辅助天子,就可成为齐桓公和晋文公,次之也可以和窦融相比,不会失去富贵。现在以天子名义设置官员,权力足可杀伐专断。匆匆忙忙称王,必定种下祸根。”张鲁采纳了他的意见。

张鲁在汉川将近三十年,得知曹操征讨他,已经到达阳平关(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西),想以整个汉中投降。张鲁的弟弟张卫不答应,率领几万人坚守阳平关抵抗(魏志曰:“太祖征鲁至阳平关,卫拒关坚守。”)。萱操击败张卫,杀了他。张鲁得知阳平关失陷,准备请罪归降。阎圃说:“眼下因情况紧急投降,功劳比较小,不如暂且依凭巴中地区(今陕西省汉中市),然后归顺,功劳必定大。”这样,张鲁就逃奔南山(通鉴胡三省注:兴元之南有大行路,通于巴州。其路险峻,三日而达于山顶。其绝高处谓之“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孤云、两角,二山名也;今巴州汉巴郡宕渠县之北界也。三巴之地,此居其中,谓之中巴。巴之北境有米仓山,下视兴元,实孔道也。),手下人想把珍宝物品仓库全部烧掉,张鲁说:“本来想归顺朝廷,心愿未能实现。今日逃走,目的是避开兵锋,并没有恶意。”于是封闭府藏而去(建安二十年(215年)七月)。

曹操进入南郑(汉中郡治所),对张鲁很是称赞。又因为张鲁原本抱有善意,就派人对他加以慰问安抚。张鲁随即同家人部属出来迎接曹操,曹操授予他镇南将军一职,封为闾中侯,食邑一万户。曹操准备回中原,以宾客的礼节对待张鲁,封张鲁的五个儿子和阎圃等人为列侯。

张鲁去世后(其卒年有说为216年、245年或259年),谥曰为原侯,他的儿子张富继承官职。)

《三国志卷八•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人也。祖父陵,客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益州牧刘焉以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将兵击汉中太守苏固,鲁遂袭修杀之,夺其觽。

焉死,子璋代立,以鲁不顺,尽杀鲁母家室。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

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觽,多者为治头大祭酒。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又置义米肉,县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过多,鬼道辄病之。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乐之。雄据巴、汉垂三十年。

汉末,力不能征,遂就宠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通贡献而已。

民有地中得玉印者,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鲁功曹巴西阎圃谏鲁曰:“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上匡天子,则为桓、文,次及窦融,不失富贵。今承制署置,势足斩断,不烦于王。愿且不称,勿为祸先。”鲁从之。

韩遂、马超之乱,关西民从子午谷奔之者数万家。

建安二十年,太祖乃自散关出武都征之,至阳平关。鲁欲举汉中降,其弟韂不肯,率觽数万人拒关坚守。太祖攻破之,遂入蜀。

鲁闻阳平已陷,将稽颡(归降),圃又曰:“今以迫往,功必轻;不如依杜灌(杜濩)赴朴胡相拒,然后委质,功必多。”于是乃奔南山入巴中。左右欲悉烧宝货仓库,鲁曰:“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达。今之走,避锐锋,非有恶意。宝货仓库,国家之有。”遂封藏而去。

太祖入南郑,甚嘉之。又以鲁本有善意,遣人慰喻。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封鲁五子及阎圃等皆为列侯。为子彭祖取鲁女。

鲁薨,谥之曰原侯。子富嗣。”

(张鲁字公祺(《后汉书》作“公旗”),沛国丰邑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祖父张陵,客居四川,在鹤鸣山(今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道明镇)学道,编造道书迷惑百姓,跟他学道的人须交纳五斗米,所以当地人称他为“米贼”。张陵死后,他的儿子张衡继承了父亲的遗业。张衡死后,其子张鲁也干起了这一行当。

益州刺史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命他和别部司马张修一起带兵去攻打汉中太守苏固,张鲁借机杀死了张修,夺了他的兵权(鲁初与脩取汉中,事在初平二年(191年))。

刺史刘焉死(献帝兴平元年(194年)),他儿子刘璋继位,因张鲁不顺从他,将张鲁母亲一家尽数诛杀(通鉴记其事在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张鲁据有汉中后,用鬼道迷惑老百姓,自称“师君”。

那些来学道的人,开始都称“鬼卒”,其中受道到了笃信程度的,改称“祭酒”。那些教民手下都有军队,拥有兵马最多的,做治头大祭酒。张鲁教导人们要诚实讲信用,不要欺诈,有了缺点、错误,要自我反省和检讨,这一教义大致与黄巾军相同。各位祭酒都盖起了义舍,就像今天路旁的驿站一样,又置买义米、义肉挂在义舍中,行人视自己肚量大小吃饱为止;如果吃得太多,鬼神就让他生病。教民如果犯了法,前三次可以原谅,再犯就被处以死刑。不设置长官,一切都由祭酒来管理。汉人和少数民族都乐意接受。张鲁等人雄踞四川东部、汉宁一带近三十年(典略曰: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骆曜。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骆曜教民缅匿法,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太平道者,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为不信道。修法略与角同,加施静室,使病者处其中思过。又使人为奸令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号为奸令。为鬼吏,主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为常,故号曰五斗米师。实无益于治病,但为淫妄,然小人昏愚,竞共事之。后角被诛,修亦亡。及鲁在汉中,因其民信行修业,遂增饰之。教使作义舍,以米肉置其中以止行人;又教使自隐,有小过者,当治道百步,则罪除;又依月令,春夏禁杀;又禁酒。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臣松之谓张修应是张衡,非典略之失,则传写之误。)。

东汉末年,汉皇室的力量不足以征讨张鲁(时据汉中),于是就让张鲁做了镇民中郎将,领衔为汉宁太守,其实只是要他将地方上的贡物上奉罢了。

有一个老百姓从地下挖出一块玉印,教民们因此想尊奉张鲁为汉宁王。张鲁的功曹巴西人阎圃劝张鲁说:“汉川的老百姓有十万多户,他们拥有财富和肥沃的土地,四面又有高山做屏障。对上扶持天子,则可以做齐桓公、晋文公一样的人,再次就可像窦融一样,割据一方,也不失富贵。现在奉皇帝之命设置官员,凡事都可作主,根本用不着称王。还是不要招来灾祸啊!”张鲁听从了他的劝告。

韩遂、马超作乱(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关西百姓从子午谷逃来投奔汉中的,大约有数万家。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太祖亲自领兵,自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出武都(今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西南蒿林乡)来征讨张鲁,一直到达阳平关(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西)。张鲁想要交出汉中投降,他的弟弟张卫不同意,率领数万兵马在阳平关内拒守。太祖攻破阳平关,进入四川(魏名臣奏载董昭表曰:“武皇帝承凉州从事及武都降人之辞,说张鲁易攻,阳平城下南北山相远,不可守也,信以为然。及往临履,不如所闻,乃叹曰:‘他人商度,少如人意。’攻阳平山上诸屯,既不时拔,士卒伤夷者多。武皇帝意沮,便欲拔军截山而还,遣故大将军夏侯惇、将军许褚呼山上兵还。会前军未还,夜迷惑,误入贼营,贼便退散。侍中辛毗、刘晔等在兵后,语惇、褚,言‘官兵已据得贼要屯,贼已散走’。犹不信之。惇前自见,乃还白武皇帝,进兵定之,幸而克获。此近事,吏士所知。”又杨暨表曰:“武皇帝始征张鲁,以十万之觽,身亲临履,指授方略,因就民麦以为军粮。张韂之守,盖不足言。地险守易,虽有精兵虎将,势不能施。对兵三日,欲抽军还,言‘作军三十年,一朝持与人,如何’。此计已定,天祚大魏,鲁守自坏,因以定之。”

世语曰:鲁遣五官掾降,弟韂横山筑阳平城以拒,王师不得进。鲁走巴中。军粮尽,太祖将还。西曹掾东郡郭谌曰:“不可。鲁已降,留使既未反,韂虽不同,偏携可攻。县军深入,以进必克,退必不免。”太祖疑之。夜有野麋数千突坏韂营,军大惊。夜,高祚等误与韂觽遇,祚等多鸣鼓角会觽。韂惧,以为大军见掩,遂降。)。

张鲁闻讯闻阳平已经被攻陷(七月),想磕头称降。阎圃又献计说:“如今你被迫去谒见,肯定得不到曹公的重用,不如依照杜濩所说,先到朴胡去抵抗(通鉴胡三省注:杜濩,賨邑侯也。朴胡,巴七姓夷王也。余据板楯蛮渠帅有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不输租赋,此所谓七姓夷王也。 其余户岁入賨钱,口四十,故有賨侯。),然后再向他献礼称臣,这样才会得到曹公的重用。”于是张鲁带着部队前往巴中(今陕西省汉中市。通鉴胡三省注:今兴元府,古汉中之地也。兴元之南有大行路,通于巴州。其路险峻,三日而达于山顶。其绝高处谓之“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孤云、两角,二山名也;今巴州汉巴郡宕渠县之北界也。三巴之地,此居其中,谓之中巴。巴之北境有米仓山,下视兴元,实孔道也。)。临行前,左右的人想将仓库里的宝物全部焚毁,张鲁说:“我已有归顺朝廷的意愿,但这一意愿没能让曹公知晓。今天我们离开,不过是避开锋芒,并没有别的意图。宝货仓库,应归国家所有。”于是张鲁将宝物都妥善藏好才带队离去。

太祖到达南郑(十一月),对张鲁的行为深加赞许,又因张鲁早有归顺之意,所以派人前去慰问。张鲁带着全家谒见太祖,太祖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待他以客礼,封阆中侯,食邑一万户。封张鲁的五个儿子及阎圃等人为列侯(臣松之以为张鲁虽有善心,要为败而后降,今乃宠以万户,五子皆封侯,过矣。习凿齿曰:鲁欲称王,而阎圃谏止之,今封圃为列侯。夫赏罚者,所以惩恶劝善也,苟其可以明轨训于物,无远近幽深矣。今阎圃谏鲁勿王,而太祖追封之,将来之人孰不思顺!塞其本源而末流自止,其此之谓与!若乃不明于此而重燋烂之功,丰爵厚赏止于死战之士,则民利于有乱,俗竞于杀伐,阻兵仗力,干戈不戢矣。太祖之此封,可谓知赏罚之本,虽汤武居之,无以加也(习凿齿论曰:“鲁欲称王,而阎圃谏止之(事见建安六年(201年)),今封圃为列侯。夫赏罚者,所以惩恶劝善也,苟其可以明轨训于物,无远近幽深矣。阎圃劝谏张鲁不要称王,而曹操却追封他,以后的人,哪有不愿归顺曹操的!堵塞水的源头,其下游的水自然不再流动,说的不正是这个道理吗!假如不明白这一点(此引前书徐福焦头烂额事,见汉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仅重视武力征伐的作用,丰厚的爵位和赏赐只给那些拼死作战的武士,民众百姓便会认为动乱有利可图,习惯于争相攻杀,倚仗武力,战乱就不会停止了。曹操这样封赏,可以说是了解赏罚的根本原则。)。

魏略曰:黄初中,增圃爵邑,在礼请中。后十余岁病死。晋书云:西戎司马阎缵,圃孙也。)。替自己的儿子曹彭祖娶了张鲁的女儿为妻。

张鲁去世(其卒年有说为216年、245年或259年),谥号为原侯。儿子张富继其爵位(魏略曰:刘雄鸣者,蓝田人也。少以采药射猎为事,常居覆车山下,每晨夜,出行云雾中,以识道不迷,而时人因谓之能为云雾。郭、李之乱,人多就之。建安中,附属州郡,州郡表荐为小将。马超等反,不肯从,超破之。后诣太祖,太祖执其手谓之曰:“孤方入关,梦得一神人,即卿邪!”乃厚礼之,表拜为将军,遣令迎其部党。部党不欲降,遂劫以反,诸亡命皆往依之,有觽数千人,据武关道口。太祖遣夏侯渊讨破之,雄鸣南奔汉中。汉中破,穷无所之,乃复归降。太祖捉其须曰:“老贼,真得汝矣!”复其官,徙勃海。时又有程银、侯选、李堪,皆河东人也,兴平之乱,各有觽千余家。建安十六年(211年),并与马超合。超破走,堪临陈死。银、选南入汉中,汉中破,诣太祖降,皆复官爵。)。)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