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13.12.5.5 刘焉传(公元194年)

十二 东汉-13.12.5.5 刘焉传(公元194年)

《后汉书卷七十五•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鲁恭王后也。肃宗时,徙竟陵。焉少任州郡,以宗室拜郎中。去官居阳城山,精学教授。举贤良方正,稍迁南阳太守﹑宗正﹑太常。

时灵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焉以为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暴乱,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清选重臣,以居其任。焉乃阴求为交址,以避时难。议未即行,会益州刺史郗俭在政烦扰,谣言远闻,而并州刺史张懿﹑凉州刺史耿鄙并为寇贼所害,故焉议得用。出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皆以本秩居职。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是时益州贼马相亦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数千人,先杀绵竹令,进攻雒县,杀郗俭,又击蜀郡﹑犍为,旬月之闲,破坏三郡。马相自称“天子”,觽至十余万人,遣兵破巴郡,杀郡守赵部。州从事贾龙,先领兵数百人在犍为,遂纠合吏人攻相,破之,龙乃遣吏卒迎焉。焉到,以龙为校尉,徙居绵竹。

(龙)抚纳离叛,务行宽惠,而阴图异计。

沛人张鲁,母有恣色,兼挟鬼道,往来焉家,遂任鲁以为督义司马,(遂)与别部司马张修将兵掩杀汉中太守苏固,断绝斜谷,杀使者。鲁既得汉中,遂复杀张修而并其觽。

焉欲立威刑以自尊大,乃托以佗事,杀州中豪强十余人,士民皆怨。初平二年,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并反,攻焉。焉击破,皆杀之。自此意气渐盛,遂造作乘舆车重千余乘。

焉四子,范为左中郎将,诞治书御史,璋奉车都尉,并从献帝在长安,唯别部司马瑁随焉在益州。朝廷使璋晓譬焉,焉留璋不复遣。

兴平元年,征西将军马腾与范谋诛李傕,焉遣叟兵五千助之,战败,范及诞并见杀。焉既痛二子,又遇天火烧其城府车重,延及民家,馆邑无余,于是徙居成都,遂疽发背(疽)卒。

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立为刺史。诏书因以璋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以韪为征东中郎将。先是荆州牧刘表表焉僭拟乘舆器服,韪以此遂屯兵朐鉄备表。”

(刘焉,字君郎(校勘记:校补引柳从辰说,谓蜀志同,华阳国志作“字君朗”),江夏竟陵人(今湖北省潜江市),是鲁恭王(景帝子,名刘余,传见公元前128年)的后代。肃宗时(章帝刘炟,75年9月5日-88年4月9日在位),刘氏搬到竟陵居住。刘焉年轻时在州郡任职,因为是皇帝宗室而被授予郎中一职。离任以后刘焉住在阳城山(今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东北车岭),专心学问,传授弟子。后被举荐为贤良方正(汉代选举官吏科目名),逐步升任南阳太守、宗正(九卿之一,掌管王室亲族事务的长官。此职多由皇族中的人来担任。汉官仪曰:“宗正卿,秩中二千石。”)、太常(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

当时灵帝政治教化衰败残缺,到处发生兵乱,刘焉认为刺史的职权小,既没有能力制止,所任用的人又不胜任,因而经常增加暴乱,于是建议改设牧伯,镇抚一方,慎重挑选担任重要职位的大臣去当牧伯。刘焉暗中谋求交趾太守,以躲避当时祸乱。他的建议没来得及实施,赶上益州刺史郗俭(三国志作“郤俭”)施政搅扰百姓,谣言传得很远,而且并州刺史张懿、凉州刺史耿鄙均遭寇贼杀害(灵帝中平五年(188年)三月),所以刘焉的提议得到采纳。

刘焉被派出担任监军使者(古代监军皆临时差遣,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汉武帝时任安为监北军使者),领益州牧(朝廷遂从焉议,选列卿、尚书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列卿,秩中二千石;尚书,秩六百石耳。东部以后,尚书职任重于列卿),太仆黄琬担任豫州牧,宗正刘虞担任幽州牧(虞,东海恭王(刘强,刘秀儿子,传见58年)之五世孙也。虞尝为幽州刺史,民夷怀其恩信,故用之),都以原先职位的俸禄当州牧。州牧地位的重要,自这里开始。

这时,益州(约当今四川省东部、贵州省大部,及甘肃、陕西、湖北等部分地区,治所在今四川省广汉市)贼马相也自称为“黄巾”,聚集起几千为劳役所苦的百姓,先杀了绵竹县令(今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进攻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市北),杀了郗俭(郤俭),接着攻打蜀郡(辖境在今四川省中部。郡治成都)、犍为(辖境约相当于今四川南部宜宾、自贡等地区),一个月内,就攻下毁坏了三个郡(绵竹及雒属广汉郡,并蜀郡﹑犍为郡)。马相自称“天子”,部众达十多万人。马相派兵攻克巴郡(在今重庆市、四川省东部。郡治江州(今重庆市嘉陵江北岸)),杀了巴郡太守赵部。益州从事贾龙原先带了几百士兵在犍为驻防,于是集合官吏百姓进攻马相,击败了马相(六月),贾龙派官吏士兵迎接刘焉。刘焉上任后,任命贾龙为校尉,将他迁到绵竹居住(188年六月)。

刘焉安抚收容逃跑反叛的人(校勘记:校补谓“龙”字误衍,各本皆未去,此□焉事,与龙无涉,兼系蜀志原文,原文固无“龙”字也),极力实行宽容恩惠的政策,但内心打算反叛.

沛国人张鲁,母亲长得漂亮,加上懂得神鬼邪说,和刘焉家有往来,刘焉就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洪氏隶释曰:刘焉在蜀,创置督义司马,助义、褒义校尉。刘表在荊州,亦置綏民校尉。汉衰,诸侯擅命,率意各置官属。),与别部司马张修(张脩)率兵出其不意杀了汉中太守苏固,切断斜谷(通鉴胡三省注:斜谷,在汉中西北,今兴元府西北入斜谷路,至凤州界百五十里,有栈阁二千九百八十九间,板阁二千八百九十二间。郡国志曰:褒谷,北口曰斜,南口曰褒,长四百七十里,同为一谷。两山高峻,中间谷道,褒水所流,曹操谓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者此也。余据班志,斜水出衙岭山,北至郿入渭;褒水亦出衙岭,南至南郑入沔,则褒、斜雖同为一谷,而衙岭乃其分水处也),杀死来往的使者。张鲁已经占领汉中(郡名,辖境约当于陕西省南部,以及湖北省西北一小部分。郡治南郑(陕西省汉中市东)),就又杀了张脩并且合并了他的部队。

刘焉想通过设立严厉的刑法达到妄自尊大,就以其他事为藉口杀了州内的十多个豪强(蜀志曰,杀王咸﹑李权等),弄得士人百姓都埋怨。初平二年(191年),犍为太守任岐和贾龙一道反叛,被刘焉打败,反叛的人全被杀死。自此以后,刘焉的意气渐渐强横,就制造了天子的乘车和一千多辆辎重车。

刘焉有四个儿子,刘范担任左中郎将,刘诞担任治书御史(续汉志曰:治书侍御史二人,秩六百石,掌选明法律者为之;凡天下诸谳疑事,掌以法律当其是非。蔡质曰:选御史高第补之。胡广曰:宣帝幸宜室,齋居而决事,令御史二人治书,治书御史起此。),刘璋(蜀志曰:“璋字季玉。”)担任奉车都尉,他们都跟随献帝在长安,只有别部司马刘瑁随刘焉在益州。朝廷派刘璋晓谕刘焉,刘焉将刘璋留下,不让他回去。

兴平元年(194年),征西将军马腾与刘范商量杀死李傕,刘焉派五千蜀兵相助,结果被打败,刘范和刘诞均被杀死,刘焉已经由于失去两个儿子而伤心,又遇天火烧掉城中府内的车子辎重,大火还烧着了百姓的房屋,客舍城邑烧得荡然无存,刘焉只好搬到成都居住,接着背生毒疮而死。

益州的大官员赵韪等人贪图刘璋温和仁慈,将他立为刺史。皇帝下诏书就任命刘璋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任命赵韪为征东中郎将。在此以前荆州牧刘表上书告发刘焉僭越身份,在乘车器物衣服方面和天子比拟,因此赵韪驻兵朐鉄(今重庆市云阳县西)以防备刘表。)

《三国志卷三一•蜀书一•刘二牧传》:“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

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后以师祝公丧去官。居阳城山,积学教授,举贤良方正,辟司徒府,历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焉内求交阯牧,欲避世难。议未即行,侍中广汉董扶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闻扶言,意更在益州。

会益州刺史郤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而并州杀刺史张壹,凉州杀刺史耿鄙,焉谋得施。出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当收俭治罪;扶亦求为蜀郡西部属国都尉,及太仓令(会)巴西赵韪去官,俱随焉。

是时凉(益)州逆贼马相、赵祗等於绵竹县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数千人,先杀绵竹令李升,吏民翕集,合万余人,便前破雒县,攻益州杀俭,又到蜀郡、犍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相自称天子,众以万数。州从事贾龙素领(家)兵数百人在犍为东界,摄敛吏民,得千余人,攻相等,数日破走,州界清静。龙乃选吏卒迎焉。

焉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张鲁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容,常往来焉家,故焉遣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绝谷阁,杀害汉使。焉上书言米贼断道,不得复通,又讬他事杀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以立威刑。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由此反攻焉,焉击杀岐、龙。

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余乘。荆州牧刘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时焉子范为左中郎将,诞治书御史,璋为奉车都尉,皆从献帝在长安,惟小(叔)子别部司马瑁素随焉。献帝使璋晓谕焉,焉留璋不遣。

时征西将军马腾屯郿而反,焉及范与腾通谋,引兵袭长安。范谋泄,奔槐里,腾败,退还凉州,范应时见杀,於是收诞行刑。议郎河南庞羲与焉通家,乃募将焉诸孙入蜀。时焉被天火烧城,车具荡尽,延及民家。焉徙治成都,既痛其子,又感祅灾,兴平元年,痈疽发背而卒。

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共上璋为益州刺史,诏书因以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以韪为征东中郎将,率众击刘表。”

(刘焉,字君郎,江夏郡竟陵县人(今湖北省潜江市),西汉鲁恭王(景帝子,名刘余,传见公元前128年)的后裔,东汉章帝元和年间(84年-86年)迁封竟陵,为宗族的旁出支脉。

刘焉年轻时在州郡为官,因宗室的身份被授职中郎,后来因为为老师司徒祝恬(臣松之案:祝公,司徒祝恬也)守丧而辞官。退而移居阳城山(今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东北车岭)研究学问、招授生徒,被举为贤良方正,征召至司徒府,历任洛阳县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汉代选举官吏科目名),逐步升任南阳太守、宗正(九卿之一,掌管王室亲族事务的长官。此职多由皇族中的人来担任。汉官仪曰:“宗正卿,秩中二千石。”)、太常(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等职。

刘焉目睹汉灵帝朝纲混乱、王室衰微,故向朝廷建议说:“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招致众叛亲离。应该挑选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员去担任地方州郡长官,借以镇守安定天下。”他本人自请充任交阯牧,意欲借此躲避世乱。尚未议定成行,侍中广汉人董扶私下对他说:“京城将有大乱,益州一带呈现天子之气。”刘焉听董扶此言后,便想改任前赴益州。恰逢益州刺史郤俭(通鉴作“郗俭”,郤正祖也)横征暴敛,民怨沸腾影响甚坏,而并州刺史张壹、凉州刺史耿鄙均为人所杀,刘焉心愿终于实现。出任监军使者兼职益州牧(朝廷遂从焉议,选列卿、尚书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列卿,秩中二千石;尚书,秩六百石耳。东部以后,尚书职任重于列卿),封阳城侯,受命逮捕郤俭治罪(续汉书曰:是时用刘虞为幽州,刘焉为益州,刘表为荆州,贾琮为冀州。虞等皆海内清名之士,或从列卿尚书以选为牧伯,各以本秩居任。旧典:传车参驾,施赤为帷裳。臣松之按:灵帝崩后,义军起,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然后刘表为荆州,不与焉同时也。汉灵帝纪曰:帝引见焉,宣示方略,加以赏赐,敕焉为益州刺史。前刺史刘隽、郤俭皆贪残放滥,取受狼籍,元元无聊,呼嗟充野,焉到便收摄行法,以示万姓,勿令漏露,使痈疽决溃,为国生梗。焉受命而行,以道路不通,住荆州东界。)。董扶亦请求为蜀郡西部属国的都尉,正巧太仓令(百官志:太仓令,秩六百石,主受邵国传漕谷,属大司农)巴西人赵韪被免职,也随刘焉西去(陈寿益部耆旧传曰:董扶字茂安。少从师学,兼通数经,善欧阳尚书,又事聘士杨厚,究极图谶。遂至京师,游览太学,还家讲授,弟子自远而至。永康元年,日有蚀之,诏举贤良方正之士,策问得失。左冯翊赵谦等举扶,扶以病不诣,遥於长安上封事,遂称疾笃归家。前后宰府十辟,公车三徵,再举贤良方正、博士、有道皆不就,名称尤重。大将军何进表荐扶曰:“资游、夏之德,述孔氏之风,内怀焦、董消复之术。方今并、凉骚扰,西戎蠢叛,宜敕公车特召,待以异礼,谘谋奇策。”於是灵帝徵扶,即拜侍中。在朝称为儒宗,甚见器重。求为蜀郡属国都尉。扶出一岁而灵帝崩,天下大乱。后去官,年八十二卒于家。始扶发辞抗论,益部少双,故号曰致止(至止),言人莫能当,所至而谈止也。后丞相诸葛亮问秦宓以扶所长,宓曰:“董扶褒秋毫之善,贬纤芥之恶。”)。

此时益州(约当今四川省东部、贵州省大部,及甘肃、陕西、湖北等部分地区,治所在今四川省广汉市)叛贼马相、赵祗等在绵竹县(今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打起黄巾旗号,召集为劳役所困苦的百姓,一两天就招聚数千人。他们起手即杀死绵竹县县令李升,官吏百姓纷纷归服,集合万余人马后便进而攻克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市北),攻进益州杀死郗俭(郤俭),随后转入蜀郡(辖境在今四川省中部。郡治成都)、犍为(辖境约相当于今四川南部宜宾、自贡等地区)一带,一月之中连破三郡(绵竹及雒属广汉郡,并蜀郡﹑犍为郡)。马相自称天子,归附者数以万计。

益州从事贾龙率领家兵数百人在犍为郡东境收集官吏百姓,得千余人马,攻打马相等人,几天后马相兵败退走,州内安定无事。贾龙选派官兵迎接刘焉(188年六月)。

刘焉将治所迁到绵竹(今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对叛乱民众实行招抚政策,明里宽厚优待,暗中图谋自立。张鲁的母亲开始以创立五斗米道发迹,又稍有姿色,经常来往刘焉家中,故此刘焉任张鲁为督义司马(洪氏隶释曰:刘焉在蜀,创置督义司马,助义、褒义校尉。刘表在荊州,亦置綏民校尉。汉衰,诸侯擅命,率意各置官属。),驻守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东),切断山间栈道(通鉴胡三省注:斜谷,在汉中西北,今兴元府西北入斜谷路,至凤州界百五十里,有栈阁二千九百八十九间,板阁二千八百九十二间。郡国志曰:褒谷,北口曰斜,南口曰褒,长四百七十里,同为一谷。两山高峻,中间谷道,褒水所流,曹操谓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者此也。余据班志,斜水出衙岭山,北至郿入渭;褒水亦出衙岭,南至南郑入沔,则褒、斜雖同为一谷,而衙岭乃其分水处也。),杀死汉朝使臣。刘焉上奏朝廷说米贼截断山道,无法通行,又借故斩杀益州豪强王咸、李权等十多人,借以严法树威(益部耆旧杂记曰:李权字伯豫,为临邛长。子福。见犍为杨戏辅臣赞。)。犍为郡太守任岐以及贾龙因而举兵反攻刘焉,刘焉将任、贾二人击杀(英雄记曰:刘焉起兵,不与天下讨董卓,保州自守。犍为太守任岐自称将军,与从事陈超举兵击焉,焉击破之。董卓使司徒赵谦将兵向州,说校尉贾龙,使引兵还击焉,焉出青羌与战,故能破杀。岐、龙等皆蜀郡人。)。

刘焉割地称雄的野心日益强烈,制造了千余辆车驾乘具。荆州牧刘表上奏朝廷,说刘焉颇类昔日子夏在西河时疑惑圣人的言论(礼记檀弓:曾子责子夏曰:吾与子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归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人疑汝于夫子,而罪一也。表盖言焉在蜀僭擬,使蜀人疑为天子也)。这时刘焉的儿子刘范为左中郎将,刘诞为治书御史(续汉志曰:治书侍御史二人,秩六百石,掌选明法律者为之;凡天下诸谳疑事,掌以法律当其是非。蔡质曰:选御史高第补之。胡广曰:宣帝幸宜室,齋居而决事,令御史二人治书,治书御史起此。),刘璋为奉车都尉(掌皇帝乘舆马),都随汉献帝在长安(英雄记曰:范(闻)父焉为益州牧,董卓所徵发,皆不至。收范兄弟三人,锁械於郿坞,为阴狱以系之。),只有侄子别部司马刘瑁一直在刘焉身边。汉献帝派刘璋去警诫刘焉,刘焉留住刘璋不放(典略曰:时璋为奉车都尉,在京师。焉讬疾召璋,璋自表省焉,焉遂留璋不还。)。

这时征西将军马腾拥兵郿地(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东北)谋反,刘焉、刘范与马腾串通合谋,领兵袭击长安。刘范密谋败露,逃往槐里(今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东南),马腾兵败,退还凉州(献帝兴平元年(194年))。

刘范不久被杀,刘诞亦被抓获处死(英雄记曰:范从长安亡之马腾营,从焉求兵。焉使校尉孙肇将兵往助之,败於长安)。议郎河南人庞羲与刘焉乃婚姻亲家,于是派人找到刘焉的孙子们送往蜀地。

此时天火焚毁刘焉的城府,并将其所造车乘烧得一干二净,四周民房亦受其害。刘焉将治所迁往成都,既痛心亲子受害,又为天灾惊吓,终于于兴平元年(194年)因背疽发作而死。

益州重要官员赵韪等人看到刘璋性情温仁,故共同上表求封刘璋为益州刺史,朝廷下诏封刘璋为监军使者,兼任益州牧,任命赵韪为征东中郎将,派他率军进击刘表(英雄记曰:焉死,子璋代为刺史。会长安拜颍川扈瑁为刺史,入汉中。荆州别驾刘阖,璋将沈弥、娄发、甘宁反,击璋不胜,走入荆州。璋使赵韪进攻荆州,屯朐鉄(今重庆市云阳县西))。)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