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汉-10.13.2.5 汉班四条(公元2年)
《汉书卷十二•平帝纪第十二》:“秋,举勇武有节明兵法,郡一人,诣公车。”
(秋,下诏各郡举荐勇武而又懂兵法的,每郡一人,到公车署(官署名。由公车司马令主之,属卫尉。凡吏民上书言事和朝廷征召等事都由它管理。汉时常用官府之车先送皇帝征召之人,日公车征召;应征之人于公车署等待皇帝任命,日待诏公车。正义百官表云韂尉属官有公车司马。汉仪注云:“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夜徼宫,天下上事及阙下,凡所征召皆总领之。秩六百石。”)报到。)
《汉书卷十二•平帝纪第十二》:“九月戊申晦,日有蚀之。赦天下徒。”
(九月戊申晦(三十日,张文虎以为当是“闰月”), 日偏食, 赦免天下囚徒。)
《汉书卷二十七下之下•五行志第七下之下》:“二年九月戊申晦,日有食之,既。
凡汉著纪十二世,二百一十二年,日食五十三,朔十四,晦三十六,先晦一日三。”
(二年(公元2年)九月戊申晦(三十日,张文虎以为当是“闰月”),又有日食,日全食。
总计汉记载纪年的共十二世(高帝、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二百一十二年(自前206年至公元6年),日食五十三次,朔日十四次,晦日三十六次,在晦日前一天有三次。)
《汉书卷十二•平帝纪第十二》:“使谒者大司马掾四十四人持节行边兵。”
(派谒者大司马掾四十四人持朝廷符节巡视边防部队。)
《汉书卷十二•平帝纪第十二》:“遣执金吾候陈茂假以钲鼓,募汝南、南阳勇敢吏士三百人,谕说江湖贼成重等二百余人皆自出,送家在所收事。重徙云阳,赐公田宅。”
(派执金吾侯(执金吾的属官,晋灼曰:百官表执金吾属官有兩丞、候、司马)陈茂并临时使用钲鼓(古时军中所用的乐器名。钲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以槌敲击。应劭曰:将帅乃有钲鼓,今茂官轻兵少,又但往谕晓之耳,所以假钲鼓者,欲重其威也。钲者,铙也,似鈴,柄中上下通)以重其威仪,募集汝南、南阳勇敢吏士三百人,晓谕并劝说江湖盗首成重等二百余人自首投诚,送回原籍为民并按章从事赋役(如淳曰:贼虽自出,得还其家而已,不得复除,尚当役作之也。师古曰:如说非也。言身既自出,又各送其家人诣本属县邑从赋役耳),将贼首成重迁于云阳(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并赏赐公田公宅(这是收买之法)。)
《汉书卷二十七中之下•五行志第七中之下》:“平帝元始二年秋,蝗,遍天下。是时王莽秉政。”
(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秋季,发生蝗灾,遍及全国。这时王莽执政。)
《汉书卷十二•平帝纪第十二》:“冬,中二千石举治狱平,岁一人。”
(冬,中二千石举荐治狱公平的吏员,每年一人。)
《汉书卷九十九上•王莽传第六十九上》:“莽念中国已平,唯四夷未有异,乃遣使者赍黄金币帛,重赂匈奴单于,使上书言:“闻中国讥二名,故名囊知牙斯今更名知,慕从圣制。”又遣王昭君女须卜居次入侍。所以诳耀媚事太后,下至旁侧长御,方故万端。”
(王莽考虑到中原已经安定,只有四方夷族没有多大变化,就派遣使者携带黄金和财物,丰厚地赠送匈奴单于(乌珠留若鞮单于:栾提囊知牙斯),让他上书说:“听说中原讥笑双名(古人之名大都只用一个字,表字才用二个字。《春秋公羊传》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云:“讥二名,二名非礼也。”),我原名囊知牙斯,现在改名知,以表示仰慕遵从中原的制度。”又派遣王昭君(王嫱。南郡秭归人。汉元帝时入宫,后出嫁于匈奴呼韩邪单于,称宁胡阏氏(yānzhī),生一子。呼韩邪死后,又复为复株累单于妻,生两女)的女儿须卜居次(王昭君之长女,名云)来侍奉王太后。为了欺骗、迷惑和向王太后献媚,直到她身边的随从宦官(随从侍者。指宦者)、侍女,王莽的手段竟是如此的变化多端。)
《汉书卷九十四下•匈奴传第六十四下》:“初,上遣稽留昆随单于去,到国,复遣稽留昆同母兄右大且方与妇入侍。还归,复遣且方同母兄左日逐王都与妇入侍。是时,汉平帝幼,太皇太后称制,新都侯王莽秉政,欲说(悦)太后以威德至盛异于前,乃风(讽)单于令遣王昭君女须卜居次云入侍太后,所以赏赐之甚厚。
会西域车师后王姑句、去胡来王唐兜皆怨恨都护校尉,将妻子人民亡降匈奴,语在《西域传》。单于受置左谷蠡地,遣使上书言状曰:“臣谨已受。”诏遣中郎将韩隆、王昌、副校尉甄阜、侍中谒者帛敞、长水校尉王歙使匈奴,告单于曰:“西域内属,不当得受,今遣之。”单于曰:“孝宣、孝元皇帝哀怜,为作约束,自长城以南天子有之,长城以北单于有之。有犯塞,辄以状闻;有降者,不得受。臣知父呼韩邪单于蒙无量之恩,死遗言曰:‘有从中国来降者,勿受,辄送至塞,以报天子厚恩。’此外国也,得受之。”使者曰:“匈奴骨肉相攻,国几绝,蒙中国大恩,危亡复续,妻子完安,累世相继,宜有以报厚恩。”单于叩头谢罪,执二虏还付使者。诏使中郎将王萌待西域恶都奴界上逆受。单于遣使送到国,因请其罪。使者以闻,有诏不听,会西域诸国王斩以示之。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遣中郎将王骏、王昌、副校尉甄阜、王寻使匈奴,班四条与单于,杂函封,付单于,令奉行,因收故宣帝所为约束封函还。时,莽奏令中国不得有二名,因使使者以风单于,宜上书慕化,为一名,汉必加厚赏。单于从之,上书言:“幸得备籓臣,窍乐太平圣制,臣故名囊知牙斯,今谨更名曰知。”莽大说,白太后,遣使者答谕,厚赏赐焉。
汉既班四条,后护乌桓使者告乌桓民,毋得复与匈奴皮布税。匈奴以故事遣使者责乌桓税,匈奴人民妇女欲贾贩者皆随往焉。乌桓距曰:“奉天子诏条,不当予匈奴税。”匈奴使怒,收乌桓酋豪,缚到悬之。酋豪昆弟怒,共杀匈奴使及其官属,收略妇女马牛。单于闻之,遣使发左贤王兵入乌桓责杀使者,因攻击之。乌桓分散,或走上山,或东保塞。匈奴颇杀人民,驱妇女弱小且千人去,置左地,告乌桓曰:“持马畜皮布来赎之。”乌桓见略者亲属二千余人持财畜往赎,匈奴受,留不遣。”
(当初,皇帝派稽留昆跟随单于(乌珠留若鞮单于:栾提囊知牙斯)一起回去(成帝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单于)侍子死,归葬。复遣子左于駼仇掸王稽留昆入侍”),单于回到王庭后,又派稽留昆同自己的娘舅右大且方及妻子入朝侍奉天子。这次朝拜回去后,又派右大且方的同母哥哥左曰逐王栾提都及妻子入朝侍奉。这个时候,汉平帝年纪小,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称制,新都侯王莽主持朝政,王莽想藉称颂太后威德至盛来取悦于太后(师古曰:以此事取悦于太后),便让人从侧面告诉单于,要他派王昭君的女儿须卜居次云入朝侍奉皇太后,用来赏赐的东西十分丰厚(事在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 正巧这时西域的车师后王(车师后国,王治务涂谷(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南),去长安八千九百五十里)句姑(勾姑:疑作“姑勾”)、去胡来王(婼羌国王,号去胡來王,去阳关千八百里,去长安六千三百里。师古曰:为其去胡而来降汉,故以为王号)唐兜二人都怨恨都护校尉(西域都护,官名。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西汉时,都护为加于其他官号上的职称,多以骑都尉领其职,秩比二千石),率领妻儿部众逃走,归降了匈奴,事情记载在《西域传》里。单于接受了投降的人,把他们安置在左谷蠡地方(指左谷蠡王所居之地),派使者上书汉朝报告情况说:“我已全部接受下了。”朝廷诏令派中郎将韩隆和王昌、副校尉甄阜、侍中谒者帛敞、长水校尉王歙出使匈奴,告知单于说:“西域归属汉朝管辖,单于不应当接受投降的人,要你放回他们。”单于说:“孝宣皇帝、孝元皇帝哀怜我们,与我们约定,从长城以南归汉朝天子所有,从长城往北归单于所有。如果有侵扰边塞的,要互相通报情况;有来投降的,不得接受。我的父亲呼韩邪单于蒙受汉朝无量的大恩大德,临死时留下话说:‘人是长城以外的国家的人,我可以接受。’”汉朝使者说:“当初匈奴骨肉亲人之间互相攻击,国家几乎绝减,承蒙中国的大恩,扶助单于,使危亡的匈奴得以延续下来,家室妻儿得以保全平安,世代相传,对汉朝的大恩,匈奴应该有所报答。”单于听后,对使者磕头谢罪,把归降的两个王爷抓来交给了汉朝使者。汉朝诏令派中郎将王萌到西域的恶都奴(西域之谷名)边界上迎接并接受归还的人。单于派使者护送到汉朝,并向皇帝请求饶恕罪过(为“二虏”请求汉朝释其背叛之罪)。使者报告朝廷,朝廷下诏不予饶恕(不接受单于的请求,既不免“二虏”之罪),并会集西域各国国王,杀了句姑和唐兜,昭示其罪。重新制定了四条规约(事在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中国人逃入匈奴的、乌孙国逃亡归降匈奴的人、佩戴中国印绶由汉朝任命的一些西域国家投降匈奴的人、乌桓国投降匈奴的人,匈奴都不得接受。汉朝派中郎将王骏和王昌、副校尉甄阜和王寻出使匈奴,向单于颁布四条规约,规约与玺书混封在一函之内,交给了单于,要求他奉行,并就此收回以前汉宣帝与匈奴制定的规约(宣帝与匈奴约,长城以南汉有之,长城以北匈奴有之,有降者不得受。今莽以约束未明,故颁四条而收旧所为约束),装在信函中回来了。
当时王莽奏请皇帝后批准,命令中国人不许有两个字的名字(古人之名大都只用一个字,表字才用二个字。《春秋公羊传》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云:“讥二名,二名非礼也。”),并派使者去匈奴用托词婉言劝说单于,应该上书朝廷,追求汉朝文明教化,只用一个字的名字,汉朝一定会加倍赏赐。单于听从了使者的劝告,上书朝廷说:“我有幸成为汉朝的外臣,喜爱汉朝的太平圣明的礼制。我原来的名字是囊知牙斯,现在我愿意把名字改为知。”王莽十分高兴,告诉王太后,派使者去予以答覆,赏赐十分丰厚。 汉朝颁布与匈奴的四条规约后,后护乌桓的使者告诉乌桓的百姓,不要再向匈奴交纳皮布税。匈奴按旧例派使者去乌桓征税(师古曰:故时常税,是以求之),匈奴一些想做买卖的贩子及妇女都随使者一起去了。乌桓的人拒绝说:“我们听从汉天子的诏令,不许我们向匈奴纳税。”匈奴使者十分愤怒,把乌桓的首领收捕,吊了起来。首领的弟弟生气了,一起杀了匈奴的使者以及跟随来的官员,把来贩卖东西的妇女和他们的牛马扣留没收。单于听说了,派使者去命令左贤王出兵攻入乌桓,指责他们杀了匈奴使者,并攻打他们。乌桓被打散,有人跑上了山,有人到东边去凭堡垒自保。匈奴杀了不少人,把乌桓的近千名妇女、老人、小孩驱赶走了,把他们留置在左地,派人告诉乌桓说:“拿马匹畜皮和布匹来赎你们的人。”乌桓派被抢去的人的亲属二千多人带着财物、牲畜去赎人,匈奴接受了财物,把人也扣留了(师古曰:受其皮布而留人不遣)。)
《汉书卷九十六下•西域传第六十六下》:“元始中,车师后王国有新道,出五船北,通玉门关,往来差近,戊己校尉徐普欲开以省道里半,避白龙堆之厄。车师后王姑句以道当为拄置,心不便也。地又颇与匈奴南将军地接,普欲分明其界然后奏之,召姑句使证之,不肯,系之。姑句数以牛羊赇吏,求出不得。姑句家矛端生火,其妻股紫陬谓姑句曰:“矛端生火,此兵气也,利以用兵。前车师前王为都护司马所杀,今久系必死,不如降匈奴。”即驰突出高昌壁,入匈奴。
又去胡来王唐兜,国比大种赤水羌,数相寇,不胜,告急都护。都护但钦不以时救助,唐兜困急,怨钦,东守玉门关。玉门关不内(纳),即将妻子人民千余人亡降匈奴。匈奴受之,而遣使上书言状。是时,新都侯王莽秉政,遣中郎将王昌等使匈奴,告单于西域内属,不当得受。单于谢罪,执二王以付使者。莽使中郎王萌待西域恶都奴界上逢受。单于遣使送,因请其罪。使者以闻,莽不听,诏下会西域诸国王,陈军斩姑句、唐兜以示之。”
(元始中(汉平帝年号,共五年(公元1年-5年)),车师后王国(王治务涂谷(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南))有一条新道,从五船以北,可通到玉门关(在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西北),往来较近(五船道,是丝绸之路的一条重要古道,由于史料太少,对于其起讫经过,至今人们多不知晓,或说法不一),戊己校尉(官名。掌西域屯田的最高长官)徐普想要开此新道,可以省一半的路程,又可避开白龙堆(指玉门关迤西数百里的大沙碛)的危险地区。车师后王姑句以为新道直贯本国(意谓以此道通,当为汉使设置帐篷。拄置:言支撑帐篷),内心不高兴。新道所在地与匈奴南将军地连接,徐普想划明此界限以报告皇上,就召姑句,让他帮助证明。可是姑句不肯,徐普就把他逮捕了。姑句几次用牛羊贿赂汉宫,要求放他出去,都未获准。姑句家的矛头上冒火花,姑句之妻股紫陬对姑句说:“矛头上冒火花,这是兵气,有利于打仗。以前车师前王(谓兜莫,车师前王治交河城(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去长安八千一百五十里)被都护司马杀死,今天你长时间被关押,必定也要死。不如投降匈奴。”于是就骑马逃出高昌壁(即戊己校尉驻所,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东南40公里艾丁湖北,通鉴胡三省注:拓拔魏时,阚爽始立国于高昌,盖因汉高昌壁为名。 杜佑曰:高昌郡,盖因其地高敞,人物昌盛立名。或云:昔汉武帝遣兵西讨,师旅頓弊者因住焉,有汉时高昌垒故也),投降匈奴。
又去胡来王唐兜(婼羌国王之号, 去阳关千八百里,去长安六千三百里)的国家靠近大种赤水羌(原来游牧于青海湖西北,公元一世纪初,逐渐西迁至阿尔金山),几次被寇掠。唐兜不能取胜,就向都护(西域都护,为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控制西域各国)告急。都护但钦没有及时前往救援,唐兜被困危急,怨恨但钦,就向东逃至玉门关。玉门关守将不让进,他就率领妻子、人民一千余人逃亡,降于匈奴。匈奴收容了之后,就派使者到汉向皇上报告了这一晴况。这时,新都侯王莽执掌朝政,派中郎将王昌等出使匈奴,告诉单于,说西域内属于汉,匈奴不应当接受唐兜来降。单于认罪,就逮捕了两个王交给汉使。王莽派中郎王萌到西域的恶都奴界上等候接受二王。单于派使送二王来,请汉免除二王之罪。使者报告王莽,王莽不同意,下令会集西域各国国王,摆开军阵,将姑句、唐兜二王斩首于众人之前(事在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
两汉人口已有比较可靠的历史材料记载,西汉人口数字以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 年)的记录最高,当时全国人口已达59,594 ,978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