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八

钦定四库全书

贵州通志卷八

营建志、序

城池书院 公署义学 学校、坛庙 贡院寺观《周礼》,惟王建国辨方正位,城郭沟池之固,掌固掌之,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司险掌之,至于表著之位、坛壝之制、庠序学校之设,领于宗伯,载在司徒,皆体国经野之洪规也。贵州介荒服,野处穴居,依倚山洞,明洪武初,始令马□筑贵州城为都指挥,治奢香,复开九驿。厥后设官置署,兴文教,崇祀典,规制渐备,非榛狉之旧,我朝圣徳神谟,无逺弗届,凡扼塞之处,皆建筑城垣官署以镇抚之,夷民秀者,亦得补学官弟子,荒村深箐,弦诵沸声,开辟郎岱,坡贡诸驿,易羊肠之险,为鸿渐之逵,而先农建坛,神龙立庙,以为民祈祷迓福,尤为从古未有之旷典煌煌乎?光史册而昭来许矣。若夫蛮俗尚鬼、信巫、浮屠、老子之宫,所在多有,而亭榭楼台,亦古昔望氛祲、察灾祥之遗意,不容略也。述营建志营建?

城池

贵阳府:

贵阳府城明洪武十五年,都指挥马□建石城,周围九里七分,髙二丈二尺。门五:东曰昭文,南曰迎恩,西南曰广济,西曰振武,北曰布徳。东北有池,西南一带濵河。天启六年,总督张鹤鸣、巡抚王瑊于北门外増砌外城六百馀丈,设威清、六广、红边、小东四门。 国朝顺治丁亥年,贼毁外城。十六年,总督赵廷臣、巡抚卞三元重修内城,増髙三尺。康熙十一年,总督甘文焜复修外城。雍正四年,巡抚何世璂,十年,巡抚张广泗、元展成,前后修葺贵筑县城附郭

定番州城原为程番府城,明成化十三年,知府邓廷瓒筑土城,万厯十四年,改州知州范郴重修,砌以石,周围五百一十丈,髙一丈五尺,门四,广顺州城明万厯二十九年,设州无城,崇祯二年,知州李绍沆议请题建工未竣,都司陈谦议改建新城于北冈上,今州治仍旧城,而以新城驻防兵,开州城明崇祯三年建周,围五百一十丈,髙一丈二尺。门四:东曰布徳,西曰永迎,南曰贵阳,北曰茶山昌。国朝康熙元年,知州徐 重修城楼四、龙里县城原为龙里卫城,明洪武二十三年,建周围五百三十八丈,髙一丈七尺。门四:东曰朝阳,南曰通化,西曰威逺,北曰镇靖。万厯二十一年,巡抚郭子章増筑二百馀丈,贵定县城原为新添卫城。明洪武二十二年,镇抚王璧建土城,正统间,指挥孙礼重建。万厯十三年,巡抚舒应龙、巡按毛在㕘议,王恩民甃以石,周围一千七十丈,髙一丈一尺。门四:东曰熙春,西曰延秋,南曰武阳,北曰肃逺、城楼。四月,城西北二座。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裁卫并县,迁治于此

修文县城原为敷勇卫城,明崇祯三年建石城,周围七里三分,髙一丈八尺。门四:东曰祥曦,南曰迎恩,西曰布徳,北曰平安县。国朝康熙二十六年裁卫改县,因为 城。长寨城周国朝,雍正十一年一题建。 围四百八十丈,髙 丈大塘城在定番州姑卢十。国朝乾隆三年,楼题建周围二百九 八丈。城门四:城 四安顺府:

安顺府城原普定卫城,旧普定府城,在今府南四十里,元泰定七年创。明洪武五年,安陆侯吴复建,十四年,置普定卫,始建今城,周围九里,三分髙二丈五尺。门四:东曰朝天,西曰懐逺,南曰永安,北曰镇夷、城楼、四水闗、三水楼、三垛普定府,后改为安顺府,成化中,移州于卫,万厯二十年,升州为府,遂为府城,明末,毁于冦年。国朝康熙九年,知府彭锡缨等捐修完固。十一, ,知府胡宗虞垒石増、髙重修四城门,傅以铁。

普定县城附郭

镇寜州城旧安庄卫城。明洪武二十五年指挥陆秉建。周围四百八十丈。门四:东曰朝阳,西曰镇夷,南曰永清,北曰迎恩。嘉靖十二年改迁州治于此。 国朝康熙十一年裁卫并州,因为州城。

永寜州城明时建小城一座,名查城墙,未及肩,围绕仅半里许,建东西二门。 国朝康熙十二年,知州林华皖増筑周围一百八十五丈,髙一丈四尺安平县城原为平坝卫城,明洪武二十三年筑,周围九百丈,有竒,髙一丈,宽六尺,门四城楼,四月楼一水,闗一因国朝康熙二十六年裁卫,改县 为县城清镇县城原为威清卫城,明洪武二十六年指挥,焦琴筑周围七百九十六丈,髙一丈五尺,宽一丈,城门楼五。万厯十三年,副使郑秉厚重修久圮, 国朝康熙十一年重修,二十六年裁卫改县,因为县城。

归化城围国朝,雍正八年厚题,建石城周 六百丈,髙一丈 四尺。门四。平越府

平越府城原为平越卫城,明洪武十四年,指挥李福建,三十四年改,甃以石,周围一千四百丈,髙二丈二尺,广一丈五尺。门四月,城三,城楼四,警铺四十五。城内无水。正统末,苗冦围城,人马渇死。成化间,指挥张能建水城于西门外,别开一门,曰小西门。万厯二十九年设府,因为府城。三十一年,知府杨可陶、指挥奚国柱于水城外筑外城五十五丈,水经城内,汲者便之。崇祯间,知府陈绍英于城北隅建敌台,名雄镇楼,造望楼十二。修国朝。顺治十八年,道府徐𢎞业、喻全昱前后增、平越县城附郭

黄平州城原为兴隆卫城,明洪武二十六年,颖国公傅友徳建指挥张龙筑石城,周围五百三十丈,髙一丈五尺,广八尺,门四:东曰丰润,西曰宣威,南曰镇安,北曰昭化。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裁卫并州,移州治于卫城。乾隆二年, 题请修建旧州城,同时 题修瓮安县城明万厯三十年,巡抚郭子章署府事,刘冠南建石城,周围六百九十丈,髙二丈,广一丈,门四城,楼各一座

馀庆县城明万厯三十年,巡抚郭子章署府事,刘冠南建石城,周围三百一十七丈,髙一丈六尺,广一丈。城门三:东曰来喜,西曰太初,北曰南薫城。楼三:后闭北门,止行东西两门。 。国朝康熙九年,知县陈世任修。乾隆二年 题请修建。湄潭县城明万厯三十年,巡抚郭子章署府事,刘冠南建砖城。周围三百八十八丈,髙一丈五尺,广一丈。门二:南曰久安,北曰长治城。楼四,水洞,五月,城三。今南北二门月城皆废。都匀府。

都匀府城原为都匀、卫城。明洪武二十七年,平羌将军何福筑土城后,指挥黄镛,砌以石,周围一千七十二丈,髙二丈,宽一丈,城楼五月,城转阁敌楼八,门五,东西北各一,南二。成化间,副使李麟浚凿河引水,环城为壕,万厯间,副使苏愚増修 。国朝顺治十八年,都清道佥事姚启盛新镇道㕘议徐𢎞业、知府龙纳铭,㕘将龙略中军守备李子玉重建,寻倾数十丈。康熙六年,副使吴毓龙、知府黎际皋,㕘将龙略卫守备崔基重修、都匀县城附郭

麻哈州城原筑土墙,明嘉靖三十年,知州杨敏砌石,寻圮。万厯十六年,知州胡友禄复砌以石,周围四百丈,髙一丈二尺,寛七尺。门四,东西南北各一,月城二,独山州城原无「城」。明万厯五年,知州欧阳辉谕令南北二街市民,各照界限修筑,土墙髙一丈,厚三尺

清平县城原为清平卫城。明洪武二十三年,指挥司铎建土城。万厯间,巡抚罗瑶请发帑银五千三百两,委㕘将侯之胄等修砌石城。周围六百六十三丈,髙一丈,门四。乾隆二年 题请修建县,属凯里城,同时 题建荔波县城旧城在穹来里喇轸村。明嘉靖间,知县尹东表建。万厯三十五年,知县刘邦征续修为三门。后圮莪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县王家正详请迁于方村 岭,是为今城。去旧城五十里,筑土垣周围一百八十二丈,髙五尺,厚一尺五寸。开西南北三门,建有草楼,歳久废頺。康熙二十年,知县刘棻捐资重建南、北城楼。乾隆二年,城题请改建石城于䝉石里,周围五百二十二丈, 门四,城楼四。

八寨城奏国朝雍正九年,围题建土城,十一年尺 ,请改建石城,周 六百四十八丈二,高一丈一尺。门五:东曰安定,西曰中孚,南曰成化,北曰威寜,又曰思恩、丹江城奏国朝雍正九年,围题建土城,十一年一 ,请改建石城,周 六百二十五丈,髙丈四尺。门四:东曰布徳,西曰宣威,南曰抚逺,北曰向化、鸡讲城城,国朝雍正九年丈题,建土 ,周围三百四十。 门四小丹江城城国朝,雍正九年丈题,建土 ,周围二百六十。 门四上江城城国朝,雍正九年九题建土 ,周围六百三十 丈门四镇远府:

镇逺府城明正、徳间,生苗劫掠知府程㸅,于治西木家湾跨江,据崖甃城四十五丈,髙一丈五尺,直至屏山髙低不一,共垛口七十有六,城楼一万厯。二十一年,苗袭府治,掠东西二闗,巡按冯奕垣捐赎锾六百两,檄知府张守让于木家湾城外筑石城一百二十丈,治右采樵,小径为石圈硐门,又于治右老虎冲空凹处垒石塞之。崇祯十五年,知府张宗炜以施秉苗叛,又于西门临闗矶上砌石为台,髙丈许,后东西两闗,门楼倾頺,临国朝康熙十年重修,乾隆二年 ,题请修建,除 河岸毋庸建城外,于山上隘口要路,分筑城闗,列建炮台,共四百四十四丈零卫城沿河低处,多遭水患,今将旧城加寛为堤堤,上建城垣,髙七尺,又塞两北门硐,另建楼开门,可以永防水患。、镇逺县城附郭

施秉县城原为偏桥卫城,明洪武二十二年筑,周围一千一百二十八丈,髙一丈二尺,外石内土垛二千二百,城楼四,西角敌楼一,东水闗一,万厯二十七年,增建敌楼八。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裁卫并县,移县治于卫城,乾隆二年题请修建县,属旧施秉城,同时 题建天柱县城原为天柱所𨽻湖广,明万厯二十八年,改县知县朱梓增筑周围一百八十丈,有竒门四:东曰迎恩,西曰懐逺,南曰迎薰,北曰拱极。崇祯六年,迁于县东五里之龙塘,后以苗乱,复还旧治府,国朝雍正五年改隶黔,属黎平, 十二年改属镇逺府清江城建国朝雍正九年九题建土城,十一年改。 石城,周围七百, 十丈,髙一丈四尺。门四:东曰尚徳,西曰遵义,南曰澄清,北曰肃威柳罗城城国朝雍正八年丈题,建土 ,周围二百七十 ,门二稿贡城城国朝雍正八年丈题,建土 周围二百八十 门二柳霁城周国朝乾隆二年门题建石城 围三百四十丈。 三,城楼三台拱城百国朝,雍正十一年四题建石城。周围九, 四十二丈,髙一丈, 尺门四,城楼四,炮台十二座。水闗二

思南府:

思南府城明𢎞治十四年,知府罗璞始筑土城,正徳间,蜀冦至城壊,知府甯阅继修之。嘉靖二十八年,苗冦印江知府李梦祥重修,周围七百七十丈馀,髙一丈五尺,宽八尺。门五:东曰清州,西曰清溪,南曰清江,北曰清泉,东北曰遵化。城楼五,水门,城楼一。嘉靖间,知府宛嘉祥易以砖石,知府赵恒重修,明季城壊,年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府叶蕃重修,康熙十二 知府陈龙岩修葺、安化县城附郭

印江县城明嘉靖二十八年,镇筸红苗猖獗,攻劫县治,知县徐文伯筑土城,周围五百一十二丈,有竒门四:东曰来仪,西曰金马,南曰咸寜,北曰康阜。崇祯十三年,改建石城,后毁于兵,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县蒋元㨗重修。婺川县城明𢎞治二年,知县熊玠筑土城。四十四年,知县刘敏之重筑,内外甃以砖。万厯二十二年,知县张仕教以播州兵变,増修坚髙,周围五百四十丈。门四:东曰东平,西曰西寜,南曰南安,北曰北靖,城楼四。明季兵燹,城楼灰烬,墙垣頺圯。 ,国朝康熙十年,知县雷起龙重修。石阡府。

石阡府城明嘉靖元年,知府何邦宪创立土城。四十年,知府萧立业甃以石,周围六百六丈,髙一丈八尺,广一丈五尺。门四:东曰对旭,西曰澄清,南曰迎恩,北曰拱极。城楼四,水闗四。四十二年,知府王管议増串楼,年久倾圯,万歴间,巡抚郭子章补修。 国朝顺治十八年,推官陈龙岩重修。、龙泉县城明万厯三十二年,巡抚郭子章、知县凌秋鹏建石城周围三百六十一丈七尺,髙一丈八尺。门四:东曰义阳,西曰绥阳,南曰明阳,北曰大保城,楼四,水闗二思州府。

思州府城明永乐十三年,知府崔彦俊创筑土城。隆庆三年,知府张子中议迁于平溪卫城。万厯五年,复还旧城,外砌以石,周围三百二十丈,髙一丈五尺,门三城楼。三十年,知府蔡懋昭以后山髙峻,俯瞰城中,敌至难守,乃议筑后山石城一百二十丈,増筑敌台十二,明季,毁于兵火。 国朝康熙八年,知府陈龙岩増修。十一年,复倾塌四十馀丈,知府李敷治重修,雍正九年,知府褚世晫加修。

玉屏县城旧为湖广平溪卫城,明洪武二十三年,卫指挥使许升建。周围九里,三分髙二丈。门五。黔国朝康熙五十年守备吴丕烈修,雍正五年𨽻 ,改卫为县,因为县城,乾隆二年 题修。青溪县城旧为湖广青浪卫城,明永乐二十年建。周围九里三分,髙一丈一尺,门三。 国朝,雍正五年𨽻黔,改卫为县,因为县城,乾隆二年 题修。铜仁府。

铜仁府城明景泰二年,知府朱鉴建土城。嘉靖二十二年,知府李资坤扩大之,砌以砖石。二十八年,思州知府李允简重修周围三百六十九丈,髙一丈六尺。门七:东曰景和上,南曰来禧,南曰文昌下,南曰迎薰,西曰阜成,上西曰宾𤾉,北曰拱辰。节经兵火楼,尽毁。 国朝顺治七年,知府梁懋辰重修上南正南下南诸城楼铜仁县城附郭

松桃城围国朝。雍正十三年广题建石城,周 五百六丈,髙一丈。 一丈。门四黎平府:

黎平府城原与湖广五开卫同城,明洪武十八年,创筑周围一千二百二十四丈,髙二丈一尺,广一丈五尺。门四:东曰青阳,西曰永寜,南曰迎薰,北曰拱辰。城楼四,角楼五铺,楼三十七,串楼一千二百一十九间。永乐十二年,知府司祥,正徳间知府祝寿、孙继鲁,万厯间知府袁表,崇祯间,知府熊建相、于元叶,先后重修。

开泰县城原为五开,卫城𨽻湖广,附国朝。雍正五年归黔改县 郭。永从县城,明万厯二十一年,知县包善始筑土城,周围一百五十丈,髙七尺,宽三尺,城东门一,知县李宗周重修,明末复圮。寜国朝康熙初,知县严一诏重筑,知县王克昌、王 长相继修葺。锦屏县城原为铜鼔卫城,𨽻湖广,明洪武间,筑周围六百二十五丈,髙一丈三尺,宽一丈二尺。门四:东曰迎晖,西曰镇静,南曰定边,北曰雄武。后倾,永乐元年修。 国朝康熙十一年重修,雍正五年,改卫为县,𨽻黔。

古州镇城百国朝雍正八年,髙题建土城周围七 九十二丈八尺, 一丈二尺,基寛七尺,顶宽四尺,门四

朗洞城围国朝,乾隆二年,城题建石城周, 五百三十二丈。 门四。城楼四。大定府

大定府城明崇祯九年,总兵方国安建,明季毁于贼 。国朝康熙三年设府,即其故址重修,周围九百三十四丈,髙一丈五尺。门四:东曰朝阳,西曰寳成,南曰来薰,北曰拱宸平远州城城国朝康熙三年,水西平设平逺府,无 竖木为栅,周围七百二十六丈,髙一丈五尺。门四:东曰迎旭,西曰来爽,南曰毓秀,北曰永安。敌楼四七年,知府丘业、总兵刘文进筑土城,髙八尺,周围七百二十六丈,城外凿濠深一丈,寛一丈二尺黔西州城原为水西城,明洪武间,都督马□筑周围九里,三分髙一丈八尺,东西南北各一门,后毁于贼,知府王命来、总兵李如碧重修。今国朝康熙二十五年,知州何缙、副将谢英复修圯,仅存其址。雍正五年,知州鲍尚忠建土垣并东西城楼、威寜州城原为乌撒卫城,明洪武十四年,建周围一千八十丈二尺,城基寛二尺,髙一丈二尺,门四,城楼四十,国朝康熙四年増修,雍正 年重修、毕节县城原为毕节卫城,明洪武十六年指挥汤昭始建排栅。二十年,命指挥李兴、李隆、李焕修筑,砌以砖石,周围六里二分。二十三年,増拓二里,共八里,二分髙一丈五尺,城基厚一丈五尺。门五:东曰武安,西曰定西,南曰镇南,北曰拱北,东南曰通津。嘉靖七年,副使韩士英于通津门建月城引水入内。万厯六年,兵备副使黄镆于月城外砌石堤二百丈,以障河泛。崇祯十年,水西夷目杓佐化沙叛,以城大难守截,去正西一壁及南北两角周围,仅得八百二十丈。东南有濠。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裁卫改县,遂为县城,雍正九年重修水城城共国朝雍正十年丈题,明建筑土城周围, 计三百七十二 髙一丈,寛六尺。门凡三。

南笼府。

南笼府城原为安笼所城,𨽻安顺府。明永乐二年建周围,共计二百八十七丈一尺,髙一丈八尺。门四:东曰朝阳,西曰柔逺,南曰雍熙,北曰顺天,久圯。 国朝康熙二年重修,后复倾圯。三十四年,裁去所官,移安顺府通判分驻其地。至雍正四年,总兵蔡成贵捐修旧城,雍正五年设府,遂为府城

普安州城原为普安卫城,明洪武二年,建周围四百九十七丈五尺,髙一丈八尺,寛一丈六尺,门四入。国朝康熙二十六年,省卫 州,遂为州城永丰州城围国朝,雍正五年,丈题明建,筑土城,周 ,共计二百五十 ,髙七尺,厚四尺,城门四

普安县城原为新兴所城。此国朝康熙二十六年裁所移县治于 知县罗在廷改筑。周围一里三分,髙二丈,门四。

安南县城原为安南卫城,明洪武二十五年指挥,梁海建。周围七百九十七丈,髙一丈七尺,寛七尺。门四,城楼四,遂国朝。康熙二十六年裁卫改县。 为县城。遵义府。

遵义府城明万厯二十九年,平播后筑,西倚崇山,东北临江,周围九百五十丈,有竒髙二丈。门四:东曰景福,西曰懐德,南曰通贵,北曰宁永。城楼四。 国朝康熙五十八年,知府赵光荣、知州丘纪重修。

遵义县城附郭、正安州城明万厯间,平播州之后,卜筑于思宁里潏水园,后为土冦窃据,又迁于三江里,至建国朝定鼎之后,再迁于德溪里土坪,先后皆未 ,有城垣,嗣后吴逆背叛,人民避兵至古鳯地,方相沿以为州治,迨雍正九年,仍题改建城于土坪,其后查得土坪水泉不继,今 议建州城于古鳯。

桐梓县城明万厯间,平播州之后,筑县城,周围共计三里,厚五尺,后因河水泛涨,及城署县事,合州知州段文郁缩城避水,仅及初筑之半,后摄县事。涪州知州王桂,拓増旧基,甃以砖石,多植把柳,以固外堤,周围四百三十丈,阔倍之门四:东曰东阳,南曰南薰,西曰西成,北曰北拱城楼凡四。

绥阳县城明万厯二十九年筑,周围四百七十九丈六尺,髙二丈。三十二年,河涨,圯百馀丈,因疏河流完砌以石熙。国朝康熙元年,知县邹宗彦重修,设门四:东曰 和,西曰清源,南曰永定,北曰拱极。城楼四。

仁懐县城明万厯间,平播州之后,建筑县城,周围共计四百七十五丈八尺,髙一丈四尺,外环以濠门,凡四至九。国朝康熙二十年,知县赵洪基重加修葺。雍正 年 题请移县治于生界之亭子坝建立新城周围,共计四百六十三丈。门四:东曰朝阳,西曰丰乐,南曰文明,北曰永安。城楼四

公署文武彚编贵阳府

总督云贵部院署在府城内,明为总兵署臣。国朝顺治十七年,总督赵廷 改建。康熙四年,总督卞三元増建。十年,总督甘文焜重修,因移镇云南,仅存地址,今为通衢,名曰新街。巡抚贵州都察院署在府城内东北。明成化十年,巡抚朱钦建、𢎞治间,巡抚邓廷瓒改。建明末圯。十国朝。顺治十八年,巡抚卞三元重建,康熙四 。七年,巡抚陈诜修改大门,提督学政署在府城南门内城。国朝顺治十七年,佥事赵焘建于 南隅。康熙二十三年,佥事袁时中迁建于粮驿道旧址,工未成。二十五年,佥事毕忠吉续成之。雍正六年, 题请迁今地将旧署改为贡院号舍

贵州承宣布政使司署在府城内贡院右。明永乐十一年建于北城外。景泰七年,布政司蒋云汉改。建明末圯,暂国朝。顺治十五年,布政使黄中通以城西公馆 建。康熙四年,布政使董显忠迁建今地,布政使潘超先、蒋寅、董安国前后増修。四十六年,布政使张建绩重修有《改向碑记》。

经歴司署。

照磨所署:

库大使署旧俱在府城中新街,今废贵州提刑按察使司署在府城内西。贵州前。卫旧址旧在城中大街,明永乐十八年建明末圯。熙国朝顺治十六年,按察使王鍈改建。今地康 八年,按察使张文徳重修。照磨所署。

司狱司署俱在司署东、贵州清军粮驿道署在府城内东南,旧贵寜道署,原在安平道旧址 ,国朝顺治十八年,副使王廷弼建康熙十一年㕘议陈,寳钥重修,二十年,参议劳之辨迁于今地。康熙五十年,参议白潢増修

贵阳府署在府城内西南,明隆庆四年建,如国朝康熙二年修,五十九年,知府徐 玉重修,雍正十三年,知府王玠増修经厯司署在府署西

司狱司署在府署大门内西、仓大使署在府南城内丰济仓,通判署在新城六广门内,为贵州前卫。旧址原在旧城内东南隅,后改为同知署,迁建今地教授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贵筑县署在府城内西南隅。旧为都司署,以八番顺元都元帅府改建,明末圯。 国朝顺治十六年重建。康熙二十六年裁都司,改为县署。五十五年,知县焦延祉重修典史署在县署内,旧在城东朝,雍正八年建今地。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抚标左营㕘将署。

守备署俱在府城西门内,抚标右营逰击署。

守备署俱在府城东门内贵阳营游击署。

守备署俱在府城南门内,定番州署在州城内。明洪武间建重。国朝雍正四年,知州苏松 修吏目署在州城内

学正署、在学宫内。训导署在义学内。州判署分驻大塘年国朝,乾隆四 设。定广协副将署在州城内。

都司署在州城南门内守备署分驻大塘年国朝,乾隆四 建广顺州署在州城内,明万厯三十九年,建朝康熙四年,知州韩之屏重修。 吏目署在州城内。

学正署在学宫内、训导署在义学内,贵阳同知署在长寨旧在府新城内,后改为通判署,即以通判署为同知署。 国朝雍正五年移建今地

长寨营㕘将署。

守备署俱在长寨城内朝,雍正五年建。 开州署在州城内。明崇祯三年建年,国朝康熙十年,知州王之官修,二十五 ,毁于火。知州王永烈重建。

吏目署在州治左学正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龙里县署在县城内,旧为推官行署。朝康熙十一年改为县署。 典史署,在县署右,典国朝康熈五十九年 史丁珏建。教谕署。在学宫左。

训导署在学宫右贵定县署在县城内,旧为新添卫署,改国朝。康熙二十六年徙县于卫 县署典史署在城内西南隅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新添营都司署在县城内。平伐营都司署在平伐司修文县署。在县城内。旧为敷勇卫署,明崇祯四年建。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改卫为县,因为县署。

典史署在城内西南隅:教谕署在学宫左、训导署在学宫右安顺府。

分巡贵西道署在府城内西南。定国朝康熙二十六年迁于大 府,复迁今治。安顺府署在府城内,西南即旧州署。明万歴二十年改州为府,因为府署。经歴司署在府南四十里。旧安顺州原在府署内。 国朝雍正五年分驻今地,七年建署。教授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右。毛口驿驿丞署。在毛口丝,国朝。雍正九年移黄 驿驻今地。普定县署在府城内。东以国朝康熙十一年改普定卫为县, 原威清道署为县署。典史署、在县署北。

教谕署在学宫后,训导署在义学左,督学行署在府城内东北同知署在府治西一百四十五里。郎岱 ,国朝雍正十年建通判署在府治南一百六十里,威逺 ,国朝雍正十年建。提督署在府城北,旧在贵阳府北门外,后移镇安顺,建于今地。提标左营㕘将署在府学宫前、守备署在府城南大街、提标右营游击署在府城内西水闗、守备署在府城西大街

提标前营游撃署在府署右、守备署在府城许衙街、提标后营逰击署在府城北、守备署在府城东水闗、安顺城守营游击署在府城内、守备署在府城内,俱建国朝乾隆二年、归化营游撃署,在威逺城南一百二十里摆顶 ,国朝雍正九年建。守备署、在威逺城东南五十里龙场, 国朝雍正九年建。永安营都司署在安顺府城西一百七十七里,那当旧为永寜州盘江营, 国朝雍正八年改永安营移驻,今地新建镇寜州署。在州城内西南,明嘉靖间,知州张邦洙建,后毁于兵。 国朝康熙五年,知州王廷槐重建。

吏目署旧未建署、学正署旧未建署、训导署旧未建署、永寜州署在州城内,旧在安南卫。明嘉靖间,知州段缘锦建后毁于兵。 国朝顺治十六年,移州治于查城驿,知州王燧建。康熙四年,知州易言翌増修,吏目署在州城内

学正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坡贡驿驿丞署,在坡、贡二国朝,雍正十 年建。安平县署。在县城内,旧为平坝卫署。明洪武间建兵,毁 。国朝康熙十年重建,二十六年裁卫,改为县署。

典史署在县署右教谕署。

训导署旧俱未建。清镇县署在县城内北。旧为威清卫署,明崇祯间建。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改卫设县,遂为县署。

典史署旧未建署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平越府

平越府署在府城内,旧守道署。明万歴二十九年设府,以卫署为府,署摄府事,副使刘冠南修。崇祯十二年,知府陈绍英重修,后圮。国朝康熙八年,知府蒋䕃修,改建今地,经歴司署在府署左

教授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平越县署在府城内。旧为平越卫,署为国朝。康熙十一年改卫设县,遂 县署。典史署在城内南街。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督学行署在府城内南、平越营、游撃署在府城内、守备署在城内北街、杨老驿驿丞署在杨老、黄平州署在州城内,旧为兴隆卫署。明洪武二十二年,頴国公傅友徳建,永乐三年指挥,萧琳重修。熙国朝,顺治十八年,守备秦杰迁建城西北康 ,二十六年改卫为州,遂为州署。吏目署在城内西

学正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州同署在旧州城内、黄平营都司署在黄平州城内重安江驿驿丞署在重安江瓮安县署在县城内。明万歴三十年,知县陈廷范建。 国朝康熈十年,知县沈日升重修典史署在县署内

教谕署在义学后、训导署在学宫内、馀庆县署在县城内,明万歴三十年,摄县事袁尚纪。建 国朝康熈十年,知县陈世任、金盘、蒋深相继重修

典史署在县署右、教谕署在学宫内训导署在县署右湄潭县署在县城内。明万歴三十年,知县黄如桂建。 国朝康熙九年,知县张日升重修。二十二年,知县杨玉柱改修。

典史署在县署左

教谕署在学宫内训导署旧未建署都匀府。

都匀府署在府城内,明𢎞治六年建,増国朝。康熙七年,知府黎际皥 修。经歴司署旧未建署。

教授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都匀县署在府城内原都匀卫署,遂国朝。康熙二十六年裁卫,改县。 为县署。典史署在县城南门内。迁国朝,康熙六十年毁于火后, 建于县署左。教谕署旧未建。

训导署在学宫内同知署在府城东九十里八寨。 国朝雍正九年建知事署属都匀府,分驻八寨署。国朝乾隆二年増设建通判署在府城东一百六十里。丹江 国朝雍正九年建、主簿署属清平县,分驻丹江署。国朝乾隆二年増设建、通判署在府城东南二百四十里。都江 国朝雍正九年建、主簿署属都匀县分驻都江署。国朝乾隆二年増设建都匀协、副将署旧设㕘将署,在府城内。乾国朝。雍正八年改协移驻八寨。 隆二年移驻府城,即参将署改建

左营游击署。

守备署俱在八寨,与副将署同建。右营游击署在府城内

上江协副将署在都江年,国朝雍正九 建左营游击署在都江年,国朝雍正九 建守备署在都江北十五里打略 国朝雍正九年建。右营游击署在古州西二十里髙旧营, 国朝雍正九年建守备署在古州西十里。定旦 国朝,雍正九年建,丹江营㕘将署在大丹江年。国朝雍正八 建、左军守备署在大丹江年。国朝雍正八 建、右军守备署在八寨东三十里鸡讲城, 国朝,雍正八年建、麻哈州署在州城内。明𢎞治六年设州建署吏目署在州署右

学正署在旧学内,训导署在义学内独山州署在州城内。明𢎞治六年设州建署吏目署在州署左

学正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都匀协右营守备署在州城小西门外州同署在州治东南一百六十里。三脚𡉫 国朝,雍正十二年建、清平县署在县城南门,内原在南。闗外旧长官司治。明隆庆四年,知县杨广迁于北门内行都司署。万歴二十年,知县杨明礼改迁仓基。二十三年,知县魏自强改今地典史署在县署右

教谕署在学宫内训导署在学宫右,县丞署在县治东五十里。凯里 国朝,雍正十二年建。凯里营都司署在凯里城设。国朝。乾隆二年増 建署。荔波县署在县城内。熙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县王家正建康 间知县刘芬、岳维増修典史署未建

训导署未建县丞署分驻旧县年国朝。乾隆二 建。荔波营游撃署。

守备署俱在城内,年国朝,乾隆二 建镇逺府。

分巡贵东道署在府城内营,国朝雍正七年设道,并改协为 ,即以副将署为道署镇逺府署在沿江大街,明宣徳元年,知府颜泽建久圯。 ,国朝康熙三年,知府张维坚増修,二十七年,江溢,漂圯。二十九年,知府陈克大重修。经歴司署在府署内

教授署在学宫内、训导署在学宫后、镇逺县署在沿江大街旧在江之南,明𢎞治十一年建久圯。 国朝康熙间,知县洪恩、张瑚相继増修。二十八年,知县朱三才改建于江北思石道署旧址。典史署在县署右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同知署,在府治西南一百三十五里。台拱 国朝,雍正十二年建。通判署。在府治西南一百九十里。清江年,国朝雍正七年设同知,九年建署十二。 移同知驻台拱,改设通判。署仍旧。

知事署在清江城内设,国朝,乾隆二年増 建署、县丞署在府治东八十里。卭水司。 国朝,雍正十二年建。督学行署在府城内。

镇远镇总兵署在府治江之南游,国朝乾隆二年改营为镇,即 击署改建。镇标中营游撃署。

守备署。

左营游击署。

守备署以上各署,俱在府治江之南, 国朝,乾隆二年改建。右营游击署在台拱城东北十五里,下秉 国朝,雍正十二年建。守备署在台拱城东北二十七里。槁贡 国朝,雍正十三年建。清江协副将署。在府治西南一百九十里。清江年,国朝。雍正九年设镇,建署十二,改协署仍旧。

左营游击署在清江城,年国朝雍正九 建守备署在清江城年,国朝雍正九 建右营游击署在清江城年,国朝雍正九 建守备署在清江城年,国朝雍正九 建、台拱营㕘将署在台拱城内,即国朝。乾隆二年改镇为营, 总兵署改建。守备署在台拱城内。

施秉县署在县城内,旧未设署官。国朝康熙二十六年,知县杨懋徳以 田易、土官李文蔚宅为署。

典史署在县城东门内。沈国朝,雍正五年,知县 遴建。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县丞署在县治南八十里。旧施秉县城内。旧国朝,雍正七年添设县丞于旧县,即以 县署改建为署。

主簿署在台拱城内。年国朝雍正十二 建天柱县署在县城中,明万歴二十五年建。典史署在县署右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县署左、县丞署分驻柳霁年。国朝,乾隆二 建,巡检司署在镇逺司东一百里八弓。天柱营都司署在县城东门内,旧为㕘将署㕘,国朝康熙元年建。雍正八年改 将为都司,佥书署仍旧

思南府:

思南府署在府城内,明永乐十一年以宣慰司署改建。正统间,兵毁。景泰三年,知府何辙重建,后知府王南金爵、罗璞、宛嘉祥、陆从平、赵恒,相继増修。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府陈龙岩重修。经歴司署在府署左、侧、东分司旧址、教授署在学宫内。宋国朝,雍正六年,教授 璟、嗣捐建、训导署在学宫内

朗溪长官司吏目署在朗溪司沿河长官司、吏目署在沿河司、安化县署在府城南门外。明万歴二十一年,知县王重巽建。三十九年,知县朱凌霄、邹守谦相继増修。夔,国朝康熙间知县雍居敬、姚 朱华前后修葺典史署在县署内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督学行署在府城内思南营游击署即旧蛮夷长官司署守备署、在安化县署前

印江县署在县城内,明𢎞治八年,废印江长官司,置县知县。周文以司署改建正徳。五年,知县刘灿重建。嘉靖元年,知县吴缙増修,后毁于兵。 ,国朝康熈间,知县蒋元捷、刘名标相继修葺典史署在县署前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婺川县署在县城内,明嘉靖二年,知县熊价建,万歴间,知县姚大受増修,明末久圮。 国朝顺治康熙间,知县胡舜封、吴嘉䕃、胡英杰、杨嗣汉、潘树楠,前后修葺。雍正五年,知县黄之征増修,典史署在县署内

教谕署在学宫内、训导署在县署左,原与教谕同署地。国朝康熙五十三年,建于今。石阡府。

石阡府署在府城内,明永乐十一年建。正统间兵毁。成化间,知府杨荣迁建。嘉靖间,知府萧立业増修,后圯复。国朝康熙三年,知府刘起 重修经歴司署在府署右

教授署在府学宫后。训导署在府署右。石阡营都司署在府城内,即旧守备署。龙泉县署。在县城内。明万歴三十二年,知县凌秋鹏建久圯。 国朝康熙五十年,知县张其文重修。

典史署在县署内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城内西隅。思州府

思州府署。在府城内,旧为宣慰司署。明永乐十一年,知府崔彦后改建。正统间冦毁,成化间,知府王常重修,隆庆四年,迁于平溪卫。万歴六年,复迁于旧址知府杨云鵾、蔡懋昭増修。 国朝康熙七年,知府陈龙岩重修。

经歴司署在府署右

教授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旧在明伦堂右,久废。西国朝雍正四年,知府张广泗于学宫东 偏建造两学署各三楹

玉屏县署。在县城东。旧为平溪卫,署为国朝。雍正五年归黔,改卫为县,遂 县署。典史署在县署右。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青溪县署在县城北。旧为清浪卫,署为国朝。雍正五年归黔,改卫为县,遂 县署。典史署。在县城内。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县城内。铜仁府。

铜仁府署在府城内,明永乐十一年建,后毁。成化三年知府杨显嘉重建,明末圯。 国朝康熙四年,知府梁懋宸重建。

经歴司署在府署左

教授署、在学宫内。训导署、在义学内。省提长官司,吏目署、在省提司。平乌长官司吏目署,在平乌司。巡检司署。在正大营。

铜仁县署在府城内,明万歴二十三年建,久圮。 国朝康熙九年,知县赵景福重建。典史署在县署左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县丞署在松、桃二。国朝,雍正十 年建同知署。在府治北一百三十里松桃营。雍国朝康熈四十三年设同知,驻正大营。 正九年移建今地。

铜仁协副将署在松桃,旧在府署北地,国朝雍正九年移建今,左营游撃署在松桃年,国朝康熈四十三年设,雍正九 ,以中军守备署改建。守备署在松桃原驻龙头营地,国朝雍正九年移建今。、右营逰击署在嗅脑营

守备署在正大营,旧在协镇署。前朝雍正九年移建今地 黎平府:

黎平府署在府城南门内。明永乐十年建于城西。𢎞治八年,知府张纲改建今地。经歴司署在府署内

教授署在学宫内训导署在学宫左。潭溪长官司吏目署、在潭溪洪州长官司吏目署、在洪州开泰县署在府城内。旧为五开卫,署县。国朝雍正五年改卫为县,遂为 署。典史署旧无署,现在议建。

教谕署。

训导署旧俱无署,现在议建县丞署分驻朗洞城,建国朝乾隆二年督学行署在府城内。

黎平营㕘将署在府城西门内守备署在府城东门内。古州兵备道署在古州城内,建国朝乾隆四年同知署在府治西一百八十里。古州城 国朝雍正八年建照磨所署在古州城内。年国朝雍正十二 建仓大使署在古州城内,建国朝乾隆元年。古州镇总兵署在古州城年,国朝雍正八 建、镇标中营游击署在古州城南门内。朝,雍正八年建。 守备署在古州城西门内。朝雍正八年建 左营游击署在古州城西门内,朝雍正八年建 守备署在古州城内,建国朝雍正八年右营游撃署,在古州城内,建国朝雍正八年。守备署在古州城内,建国朝雍正八年。下江营游撃署,在古州城南六十里。下江 国朝,雍正十年建。守备署、在下江年,国朝雍正十 建。朗洞营㕘将署在朗洞城内,建国朝乾隆二年守备署在朗洞城南,建国朝乾隆二年永从县署在县城内。明正统七年建,二十九年,苗毁,三十年重建。典史署在县署左。

教谕署。

训导、署俱未建。县丞署。在古州城南一百四十里丙妺, 国朝雍正十年建。锦屏县署在县城内,旧为铜鼔卫署,县国朝。雍正五年改卫为县,遂为 署。典史署旧未建。

教谕署在县署左训导署旧未建大定府。

大定府署在府城内西。旧署在今署之右府。国朝康熈六年,知府甯云鹏建,后改 为州,遂为州署。四十三年,改为督学行署知州。雷有成别建州,署于今地。雍正七年,改州为府署,仍之经歴司署。

司狱司署俱在府城内教授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侧,督学行署在府城内西、大定协副将署在府城内东北隅,旧为总兵署,雍正五年,改镇为协,遂为副将署。左营游撃署在府城内

守备署在府城东南隅,右营游击署在府城西北后街守备署在府城北街

通判署在府治西南三百二十里。水城旧在威寜, 国朝,雍正九年移建今地。水城营逰击署在水城城内,建国朝乾隆二年。守备署在水城城内,建国朝乾隆二年、平逺州署在州城内,初为府署为国朝。康熈四年建,二十三年改府。 州因为州署。。吏目署、在州城南旧府经歴司署学正署。

训导署俱在州城北。冷国朝康熈三十六年,知州 宗煜捐建、平逺协副将署在州城内东,旧为总兵署,副国朝康煕八年改镇为协,遂为 将署、都司署在州城内

守备署在州城内、黔西州署在州城内,初为府署。三国朝康熈五年,知府王命来建,二十 年改府为州,因为州署

吏目署在州城内东南隅、学正署在学宫内训导署在义学后。鲍国朝雍正九年,知州 ,尚忠捐建,黔西协副将署在州城内大街,旧为总兵署,遂国朝。康熙二十三年改镇为协, 为副将署

都司署在州城内中街、守备署在州城内,威寜州署在州城内,旧为府署七。国朝康熙四年,知府张英才建雍正, 年改府为州,因为州署

吏目署在州署西旧府司狱司署学正署。

训导署俱未建署巡检司署在得胜坡年,国朝雍正十二 建、威寜镇总兵署在州署后,旧为总兵署。九国朝,雍正六年改营为㕘将署, 年改协为副将署。乾隆二年改镇,仍为总兵署左营逰击署。

守备署俱在州城内、右营、逰击署在州城内、守备署在州治北一百里雄所营毕节县署在县城内旧卫署县。国朝康熈二十六年裁卫设, 遂为县署、典史署在县城内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县城内北街毕赤营游击署。

守备署俱在县城内南街南笼府。

南笼府署在府城北门外,旧为安笼所署,仍国朝。康熙三十四年,改设南笼㕔,署 之。雍正五年改府,因为府,署知府黄世文修,十一年,知府王元烈増修,经歴司署旧未建

教授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督学行署在府署右安笼镇总兵署在府城内三。国朝康熙二十 年建、镇标中营、游击署在府城北门外、守备署在府城北门内

右营游击署在府城西门内、守备署在府城北门内、左营、游击署在普安州黄平里、捧鮓原在黄草坝后,移今址、守备署在府城北门内

永丰州署在州城内州。国朝雍正五年割广西泗城府西隆 长坝地置永丰州,建州署,后因其地多瘴,移治珉球,即今州城,九年建。吏目署在州署。右年国朝雍正九 建。学正署在州署。右年国朝雍正九 建。长坝营游击署,在州城内,年国朝雍正九 建。守备署。在州治西南一百四十里。册亨 国朝雍正九年建。州同署在册亨年,国朝雍正五 建。州判署在州治东四百三十里罗斛 国朝雍正五年建。普安州署在州城内北隅,明万歴十四年,知州刘承范建兵毁。 国朝康熙八年,知州傅春闻重建。

吏目署在州城内学正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普安营都司署在城内东隅,州判署在州治黄平营,黄草坝署。国朝雍正五年设,以旧游撃 改建。杨松驿驿丞署在杨松二。国朝雍正十 年建。刘官屯驿驿丞署,在刘官屯年。国朝雍正十二 建。亦资孔驿驿丞署。在亦资孔。

普安县署在县城内。二国朝康熙元年设县,建治于新城所。 十二年徙新兴,即今县治。知县罗在廷建。

典史署在县署西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义学后罐子窑驿驿丞署在罐子窑。年国朝雍正十二 建。安南县署。在县城内。旧为安南卫。署二国朝顺治十八年守备陈壁。建康熙 十六年改卫为县,因为县署。

典史署在县署左教谕署在县署右,训导署在县城西门内安南营游击署在县城内,旧指挥署改建守备署在县城内

列当驿驿丞署在列当二。国朝雍正十 年建遵义府。

遵义府署在府城内。原在宣慰司,署遗址。明万歴间,平播,后建。后改为副将署。 国朝康熙七年,知府郭有龙、傅天宠以兵备道旧署改建。五十八年,知府赵光荣重建经歴司署在府署左

教授署在学宫右训导署在学宫左遵义县署在府治左,明万歴间,平播后建典史署在县署左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义学内,督学行署在府署右,遵义协副将署在府城内旧府署改建,左营都司署在府城景福门内,右营守备署在府城拱极门内,正安州署。原在古鳯,今国朝雍正九年在题,改州治于土坪, 又议归古鳯仍 旧署。吏目署现在议建

学正署。

训导署俱现在议建桐梓县署在县城内。明万歴间,平播后,知县何珩建后圮。 国,朝顺治十六年署知县,刘镇国修。康熙四十七年,知县金熊飞、雍正四年,知县杨企慎、七年,知县丘仲㫜相继修葺。典史署在县署右

教谕署在学宫左、训导署在学宫内、绥阳县署在县城内,明万歴间平播,后设县知县詹淑建 ,国朝雍正三年,知县黄焘世増修

典史署在县署右教谕署。

训导署俱未建。仁懐县署原在旧城内,新国朝。雍正十一年改建 治城内。典史署。在新治县署右。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新城学宫左,通判署原在府署右,后迁东门内县,国朝雍正九年移驻仁懐旧城,以旧 署改建仁懐营都司署在旧县城内

贵州通志卷八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