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贵州通志卷三

地理

建置

贵州布政使司。

贵州在唐、虞时,为夏书》、《禹贡》,梁州之南裔、荆州之西鄙,殷因于夏,无所损益。周武王克殷,以巴、濮、楚、邓为南土,属巴、濮之地,成王合梁于雍,又为雍州之南裔。春秋时,楚庄既霸,遂服于楚,为巫黔中地。楚威王遣将庄蹻从沅水伐夜郎,灭之,遂至滇池。《后汉书》作「楚顷。襄王遣将庄豪」。按楚威王于周顕王三十年立,至四十年薨,在位十年。后厯顕王八年,慎靓王五年至赧王三十五年,秦取楚巫黔中地相距四十八年,如遣庄蹻为威王时事,则庄蹻在滇五十馀年,何以淹久不归。再考楚顷襄王立于赧王十六年,距秦取地十九年,其间庄蹻奉使至滇,欲归楚道不通,其说近是,至《史记》作荘蹻」,《前汉书》仍之,《后汉书》乃作荘豪」。查《通鉴》荘豹注荘姓,宋戴武、庄之族有出于楚者,庄蹻是也,亦作「蹻」在后,《汉书》改订史汉,似必冇据。但太史公去周、秦未逺,其所记威王及荘蹻,亦不应冇误。今从《史记》作威王荘蹻附载顷襄王荘豪备考。秦昭王二十七年,为周赧王之三十五年,取楚巫黔中地置黔中郡。蹻欲归楚,道不通,遂留王滇,而夜郎仍自立为侯国旁邑,且兰之属君长以十数,独夜郎最大,西距卭、莋,东接交趾。汉髙帝四年,改黔中郡为武陵郡。建元六年,遣唐䝉通夜郎。元鼎六年平且兰,遂平南夷,置牂柯郡,后置益州,以牂柯属焉。「牂柯各地,理志字形不同。前汉作「䍧牱」,《后汉作「牂牁」,隋作「牂柯」。《史记》「西南夷𫝊及《晋》、《宋志》俱作牂柯」,从其多者。始元二年,分天下为十三部:武陵属荆州部,牂柯属益州部,后汉州郡因之。建安十三年,魏武尽得荆州之地,及败于赤壁、呉兴,蜀、汉分荆州江夏诸郡属呉、武陵诸郡属。蜀汉先主殁,后复属呉,为荆州十五郡之一,而牂柯属蜀。汉之益州。晋平吴,荆州郡县屡有分析,而武陵郡常属荆州。泰始七年,分益州置宁州,统郡八,牂柯属焉。州后废,大安二年复置。永嘉二年,分牂柯立平夷、夜郎二郡。咸康四年置安州,分牂柯、夜郎属焉。八年,仍罢安州,以所属郡并入宁州。然自太安后,李氏据蜀,益州郡县悉为所䧟,江左仍遥置之。永和三年,桓温平蜀,始为晋有咸安,后再没于苻氏,太元八年,复为晋有。刘宋时,武陵领于郢州刺史,牂柯、平夷、夜郎仍属宁州,平夷后避桓温父彛之讳,改为平蛮。萧齐时州所领郡俱仍之。梁承圣元年,益州入于西魏,平蛮诸郡多没于㸑蛮。三年,荆州入于西魏。自后州郡沿革,多无可考。隋开皇初,置牂柯郡,废武陵为朗州,大业初复置。唐武徳二年,以巴蜀徼外蛮夷地置义州。三年,以牂柯首领谢龙、羽地置牂州。四年,置黔州及戎州都督府,以故兴古郡置西平州,以隋巴东郡之务川、扶阳置务州,以思州之寜夷县置夷州。五年,改义州曰智州。贞观元年废夷州。三年以南谢蛮首领谢疆地置南寿州,四年更名庄州,复以黔州之都上县开南夷,置夷州今石阡府又开南蛮置费州今思南府改务州为思州。八年,以辰州之龙标县置巫州,更西平州为盘州今南笼府。九年,以隋牂柯郡之牂柯县置播州今遵义府。十一年,罢黔州都督府,置庄州都督,改智州为牢州。十二年,开夷獠,置古州。十六年,废牢州,开山洞置溱州今桐梓县又置珍州今正安州。垂拱二年,以辰州麻阳县地及开山洞置锦州今铜仁府。天授二年,更巫州曰沅州。长安四年,以沅州之夜郎、渭溪置舞州。景龙四年,废庄州都督府,置播州都督。先天元年,废播州都督府,复置于黔州。开元十三年,更舞州为鹤州,复以沅州为巫州。二十年,改鹤州为业州。二十一年,分天下为十五道,设黔中道,置黔中采访使,治黔州。大厯五年,改巫州曰叙州今黎平府改业州曰奬州今镇逺府。元和二年,废珍州入溱州,思夷、费、播、溱、锦、叙奨八州皆隶黔中采访使,古州隶岭南采访使,盘牂则覊縻州也,隶戎州及黔州都督府。咸通十一年,南诏䧟播州。乾宁三年,黔南观察使王肇以其地降于王建,牂柯诸州不通中国,蛮酋分据其地,自置为刺史。五代后唐同光三年,蜀王衍䧏得黔、渝等六十四州。天成二年,牂柯、清州刺史宋化朝等一百五十人来朝,及孟知祥据西川,复不通朝贡。五代晋天福五年,都云酋长尹懐昌率其昆明等十二部、牂柯张万浚率其夷、播等七州,皆附于马希范。宋乾徳元年,平湖南。三年,平蜀诸溪洞蛮酋相继归附。七月,珍州刺史田景迁内附。开寳元年,改珍州为髙州。九年,奨州刺史田处达来贡。太平兴国三年,夷州蛮任朗政等来贡。八年,锦、叙诸蛮相率诣辰州,言愿比内郡输租税,诏不许。锦州刺史田汉希愿与懿州今沅州刺史田汉琼两易其地,诏许之,又以知叙州舒徳芬为刺史。咸平二年,古州刺史向通展来贡,诏有司铸印以赐通、展皆覊縻州也。崇宁以后,始务开拓疆土,置州郡比于内地。四年三月,王江古州蛮纳土,置怀逺军,寻改为平州。又寻废平州于中古州置格州。五年,改为从州。大观二年,播州杨文贵献地置播州乐源郡及遵义军大骆觧上下族帅献地置珍州夷州酋献地置承州,又置溱州。政和元年,废从州。七年,番部田佑恭内附,置思州。宣和三年,废承州,改播州为播川县,隶南平军,改遵义军为遵义砦,隶珍州。四年,废思州,绍兴元年复置。端平三年,复以白绵堡为播州。咸淳末,以珍州属焉,皆隶四川。䕫州路,锦、叙诸州,则隶于荆湖北路之安抚使。而唐时之牂盘诸州,在宋则为罗甸、于矢、普里诸部及南诏之东鄙。元宪宗时平云南,招降于矢部,置普安路,普里部归附,置普定路,寻改为府。至元十三年,乌撒部来附,置乌撒路。十四年,思州田景贤、播州杨邦宪来附,俱授安抚司。十五年,罗氏鬼国主阿榨、西南番韦昌盛内附,诏榨及昌盛各为其地安抚使。十六年,招降西南诸番,各授以安抚使。十七年,改罗氏鬼国为顺元路,置宣慰司。二十年,讨平九溪十八洞,定其地之可以设官者。大处为州,小处为县,并立总管府,聴顺元路宣慰司节制。置贵州等处长官司领于顺元安抚司。此贵州之名所自始也。二十一年,改乌撒为军民宣抚司,改思、播二州𨽻顺元路。二十四年,升乌撒宣抚司为乌撒乌䝉宣慰司。二十六年,以八番罗甸𨽻四川省,寻改𨽻湖广省,改金竹寨为金竹府,改播州为播南路。二十八年,改八番罗甸𨽻四川省,寻复𨽻湖广,立黄平府,改播州安抚司为宣抚司,直𨽻四川行省,立蛮葛军民安抚司,招古州等洞酋长诣阙贡献,招附光兰州洞蛮置定逺府。二十九年正月,以普定路𨽻云南省。二月,以思、播等州𨽻湖广省,以罗甸𨽻云南省。大徳七年,改普定府为路。至治二年,置八番军民安抚司,改长官司二十有八为州县,其置镇逺府,都云军民府,年分无考。至正二十五年,明太祖平汉,略地湖南,思南田仁智归附,授思南宣慰司,未㡬,思州田仁厚来献地,授思州宣慰司。洪武四年,顺元宣慰司霭翠归附,改授贵州宣抚司,置贵州卫。五年,播州宣慰司杨铿归附,仍授宣慰使司。六年,升贵州宣抚司为宣慰使司。九年,置永宁卫,改黄平府重安长官司及都云、金竹二府俱为安抚司,改八番诸安抚司为长官司,废定逺府,降镇逺府为州。十四年,改普定路为普定府,置普定卫,改乌撒宣慰司为乌撒府,置平越卫。十五年,置乌撒卫,设贵州都指挥使司。十六年,改普安路为普安军民府,改都云府为都匀安抚司,置毕节卫。十八年,废普定府。二十二年,置赤水、兴隆、安庄三卫,改普安府为卫。二十三年,改蛮葛安抚司为新添卫,都匀安抚司为都匀卫,兼置龙里、清平、威清、平坝、安南五卫及安笼诸所。二十六年,置贵州前卫,唯思南、思州二宣慰司隶湖广普安,卫隶云南。馀俱隶四川布政使司。永乐元年置普安安抚司。十一年废思南、思州两宣慰司,设两府。又设镇逺及铜仁、石阡、黎平、乌罗、新化六府,设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于贵州,宣慰司治所领之,改所隶四川、云南诸府州及宣慰、宣抚、安抚诸司俱隶焉。十三年,改普安安抚司为州。十八年,设贵州等处提刑按察使司,省乌罗入铜仁府,省新化入黎平府。正统三年,省镇逺州入府。成化十年,设程番府于程番长官司。𢎞治六年,即都匀、卫城增置都匀府。隆庆二年,改程番府为贵阳府,移治布政司治所。万厯十九年改贵筑长官司为新贵县附郭。二十年升安顺州为安顺军民府。二十八年灭播,以播地设平越及遵义二府,而以遵义隶四川,改湖广平溪、清狼、偏桥、镇逺四卫隶贵州,而以黎平府隶湖广。三十一年,复以四卫隶湖广。黎平仍隶贵州。崇祯三年,以水西地设开州及敷勇、镇西二卫,计府十,卫二十,州九,县十四。

国朝因之,顺治十八年,平马乃设普安县,𨽻安顺府。康熙三年,平水西乌撒,设平逺、大定、黔西、威宁四府。十一年,改龙里、平越、清平、都匀、普定五卫为县,省安庄卫入镇宁州。二十二年,割湖广镇逺、偏桥二卫𨽻贵州,省镇逺卫入镇逺县。二十三年,改黔西平逺为州。二十六年,改贵州贵前二卫为贵筑县,改敷勇卫为修文县,省新添卫入贵定县,俱𨽻贵阳府,改威清、镇西二卫为清镇县,改平坝卫为安平县,改安南卫为安南县,省普安卫入普安州,改安笼所为南笼㕔,俱𨽻安顺府,省乌撒卫入威宁府,改大定府为州,改永宁、毕节二卫为县,省赤水卫入毕节县,俱𨽻威宁府。省兴隆卫入黄平州,𨽻平越府。省偏桥卫入施秉县,𨽻镇逺府,裁各府军民字,三十四年省新贵入贵筑县,雍正三年改湖广五开、铜鼓二卫𨽻黎平府,四年,平长寨、仲苗移贵阳同知,分驻其地,仍𨽻贵阳府。五年,改南笼㕔为府,分普安州普安县、安南县幷新设永丰州𨽻焉。改铜鼓卫为锦屏县,五开卫为开泰县,俱领于黎平府。又割湖广之平溪卫为玉屏县,清浪卫为清溪县,俱领于思州府天柱县,领于黎平府,割四川遵义府并所辖遵义、正安、绥阳、桐梓、仁怀五州县,𨽻贵州。改永宁县,𨽻四川。八年,复以大定州为府,改威宁府为州,同黔西平逺、毕节三州县𨽻府。是年,新开辟苗疆,设同知三。驻八寨者𨽻都匀府,驻清江者𨽻镇逺府,驻古州者𨽻黎平府。通判三驻都江、丹江者,俱𨽻都匀府,驻归化者𨽻安顺府。九年,讨平松桃红苖,移正大营同知驻其地,𨽻铜仁府,设同知于郎岱,𨽻安顺府。十年,割广西之荔波县𨽻都匀府。十一年,改天柱县,𨽻镇逺府,移大定府通判分驻水城,仍𨽻大定府,移清水江同知驻台拱,设通判驻清水江,俱𨽻镇逺府。其领府十三,州十四,县三十四,分防同知,六、通判。五、贵阳府。

《禹贡》梁州南境荒服之地,汉以前为西南夷。元鼎六年,平南夷,置牂柯郡。唐为牂柯国。武徳三年,首领谢龙羽遣使来朝,以其地为牂州。四年,更为柯州,后复名牂州,为下州。开元中,降为覊縻州。五代时,楚王马殷遣八姓帅率邕管柳州兵讨两江,溪洞至此,留军戍之,遂各分据其地,号八番。宋乾徳五年,知南宁州蕃落使龙彦瑫等来贡,诏授彦瑫州刺史,仍为覊縻州,累世入贡。开寳间,置大万谷乐总管府。元至元十六年,设顺元路宣慰司,𨽻潭州,行省遣两淮招讨司经厯刘继昌招䧏西南诸番,俱授安抚司,曰大龙番,曰小龙番,曰卧龙番,曰洪番,曰程番,曰石番,曰卢番,曰韦番,谓之八番。二十六年,改金竹寨为金竹府,置乖西军民府,贵阳等处长官司俱聴宣慰司节制。明洪武四年,夷长密定等举土内附,置金竹长官司。五年,顺元宣慰司霭翠与同知宋蒙古歹归附,置贵州宣慰司及宣慰同知。又置贵州卫设都指挥使司,八番诸蛮长内附,俱授为长官司。十四年,密定首献马五百匹,特升为安抚司宣慰司,领长官司二十三,安抚司领长官司四,俱𨽻四川布政使司。二十六年,置贵州前卫、龙里卫、新添卫,俱𨽻都指挥使司。永乐十一年,改宣慰诸司𨽻贵州布政司。成化十年设程番府于程番长官司,以宣慰司所领之八番及小程番、方番、罗番、上马桥与安抚司所领之木瓜、麻向、大华、卢山四司俱属焉。隆庆二年移程番府治于布政司治城,改名贵阳府。其宣慰司所领惟贵筑龙里水、东中曹、白纳底寨乖西养龙虎坠青山札佐十一司而已。万厯十四年设定番州于旧程番府,仍领原府属之十六司。十九年以贵筑长官司置新贵县附郭。二十九年以贵阳为军民府。三十九年以金竹安抚司置广顺州。崇祯三年削宣慰司。安氏水外六日地置敷勇卫及修文、濯灵、息烽、于襄四所。四年以副宣慰宋氏乖西之地置开州。领州三、县一:

国朝因之,康熙三年,平水西宣慰司所领长官司皆归府辖。十一年,改龙里卫为县。二十六年,改贵州卫贵州前卫为贵筑县,改敷勇卫及修文四所为修文县,领底寨司改平越府之贵定县来属府,裁「军民」字。三十四年省新贵入贵筑县。雍正四年,讨平定番、广顺、仲苗移贵阳同知分驻长寨,以两州新辟地属之,仍𨽻府。雍正七年,革中曹副司。八年,革虎坠司。其青山、札佐、龙里、水东四司,革自明时年代无可考。共领州三,县四,分防同知一,正长官司三,副长官司一。

贵阳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卫所附唐虞 梁州南境。

汉        牂柯郡唐        牂州五代。            八番宋。 大万谷乐总管府  南宁州元。     金竹府:   贵州长官司乖西军民府。

眀。 贵州布政司。

贵阳军民府。 新贵县开 州 定番州贵州卫 广顺州,贵前卫龙里卫于襄所 敷勇卫修文所 息烽所濯灵所。国朝 贵州布政司。

贵阳府:  贵筑县,开 州 定番州龙里县 广顺州贵定县修文县司中曹司白纳副 飬龙司 白纳司贵阳府属州县建置。

贵筑县附郭贵州等处长官司。洪武四年设贵州,卫𨽻四川行都司。十四年,改隶贵州都司。二十八年,又设贵州前卫。万厯二十九年,以贵筑长官司置新贵县国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以贵州贵前二卫改贵筑县。三十四年,省新贵县入焉定番州。

为程番长官司成化十年设程番府,后移府于布政司治城。万厯十四年设州,领长官司十七,国朝因之康熙五十年革卢山司,五十七年革大华司,雍正七年革洪番司。领长官司十四程番司、韦番司、卢畨司、卧龙番司、大龙番司、小龙番司、金石番司、上马桥司、小程番司、罗番司、麻向司、方番司、木瓜正司、木瓜副司广顺州。

为金竹府洪武四年改金竹安抚司。万厯三十九年改土归流置州。国朝因之。

开州

为乖西军民府。为副宣慰。宋氏地。天启二年,宋嗣殷叛,讨平之。崇祯四年置州。国朝因之。领长官司二乖西正司乖西副司。龙里县。

置龙甲州。大徳元年改置平伐等处蛮夷长官司,𨽻亦奚不薛千户所。洪武二十三年改龙里卫,领长官司五。后革除龙里、水东二司,领长官司三。国朝因之康熙十一年改卫设县,雍正八年革小谷龙司。领长官司二大谷龙司羊场司。

贵定县

置白马安抚司。置新添葛蛮安抚司洪武间,置新添千户所,𨽻贵州卫。寻升为新添卫,领新添、小平伐、把平、丹平、丹行五长官司,又改龙里卫之平伐、大平伐二长官司属焉。万厯三十三年于平伐司地置县,𨽻平越府国朝因之顺治十八年革丹平司。康熙二十六年省卫入县,移县治于卫,改属贵阳府。领新添、平伐、把平、大平伐、小平伐五司,以丹行司改𨽻都匀。雍正五年革把平司。领长官司四平伐司、新添司、大平伐司、小平伐司。修文县。

名乾坝龙场为水西安氏地崇祯三年,安氏献地赎罪,设敷勇卫及修文四所。国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改卫为县,省修文、濯灵、息烽、于襄四所入县。领长官司二㡳寨正司底寨副司

长寨同知。

俱为化外狆苗国朝雍正四年,讨平叛苖,设同知驻其地安顺府。

《禹贡》梁州外境。周以前俱为荒服。秦属夜郎地。汉属牂柯郡。唐为戎州都督府、盘州及罗甸国地。宋为普里部。元初内附,置普定府,又置习安、镇宁、永宁三州,后又置罗甸宣慰司,寻废初,乌鲁斯、吕国瑞入贿丞相僧格及约,苏穆尔等请创罗甸宣慰司。至元二十九年,招到罗甸国札哇并龙家、宋家、犵狫、苗人诸种蛮夷四万六千六百户阿卜阿牙者来朝,为曲靖路宣慰同知脱因及普安路官所阻㑹。云南行省言:「罗甸即普里也,归附后改普定府,印信俱存,𨽻云南省三十馀年,赋役如期。今所创罗甸宣慰安抚司𨽻湖南省,乌鲁斯等擅以兵胁降普定土官矣。资男札哇、希古等勒令同其入觐,邀功希赏,乞罢之,仍以其地𨽻云南」。制曰:可。大徳七年,改普定府为路,洪武十四年,复改路为府,筑城于今城东二十里,州仍旧𨽻四川布政使,寻置普定卫,𨽻四川都司。十六年,改习安州为安顺州。十八年,府废,以三州属卫。二十三年,置普安、威清、平坝、安南四卫,置乐民、平夷、安南、安笼四所,及新兴所属普安卫,又置安庄卫于镇宁州。二十五年,以闗岭、鸡背二堡设闗索岭,守御所属安庄卫,俱𨽻四川都司。永乐十三年,改普安安抚司为州,𨽻贵州布政司。正统三年,改安顺、镇宁、永宁三州俱𨽻贵州布政使,改普定卫𨽻贵州都司。成化中,移安顺州于普定卫城,万厯二十年升州为军民府,领镇宁、永宁、普安三州。崇祯三年,削宣慰安氏水外地,置镇西卫、定南、赫声、柔逺、威武四所。

国朝因之,顺治十八年平马,乃以其地置普安县,𨽻府,裁平夷、乐民、安南、闗岭四所。康熙五年,郎岱土司陇安藩叛,讨平之。十一年,改普定卫为县附郭,省定南所入县。二十二年,省新兴所移普安县治于所。二十六年,改威清、镇西二卫为清镇县,省赫声、威武二所入县,改平坝卫为安平县,省柔逺所入县,改安南卫为安南县,省安庄卫入镇宁州,省普安卫入普安州,移贵阳通判驻安笼所,改为南笼㕔,俱𨽻府府,裁「军民」字。雍正五年,改南笼㕔为府,分普安州普安、安南二县𨽻焉。八年,设通判,驻归化。九年,设同知驻郎。岱俱𨽻府,共领州二、县三,分驻通判、同知各一。

安顺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卫所附唐虞 梁州外境。

周 荒服

汉       牂柯郡唐 戎州都督府。 盘州罗甸国。宋       普里部。

元       普定路习安州 镇宁州。 永宁州。明。 贵州布政司。

安顺军民府。 镇宁州普安卫。 永宁州安南卫 普安州安庄卫普定卫镇西卫 平坝,卫赫声所。 威清卫定南所乐民所威武所。 平夷所,新兴所 安南所安笼所闗岭所。 柔逺所

国朝 贵州布政司。

安顺府:   普定县安平县 镇宁州清镇县 永宁州知郎岱,同归化通判。

安顺府属州县建。置普定县附郭、唐罗甸国地普里部

普定路

普定卫。领长官司三。国朝因之康熙十一年,改卫为县,省定南所入县革西堡正司、宁谷司。领长官司一西堡副司。

镇宁州

俱罗甸国地镇宁州

因之领长官司三,国朝因之康熙二十三年,革十二营司。雍正五年,革康佐正司。十年,以康佐副司及革康佐正司之地𨽻威逺通判

永宁州

俱罗甸国地永宁州

因之。领长官司三,巡检一,国朝因之。领长官及巡检司四募役司、沙营司、顶营司、盘江土巡检、安平县。

为金竹府地。平坝卫

国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改卫为县,并省柔逺所入焉清镇县。

为八番罗甸宣慰司地威清卫,镇西卫国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改威清卫为清镇县,省镇西卫及赫声、威武二所入焉。郎岱同知。

为土司陇氏地国朝康熙五年叛平之。雍正九年设同知,驻其地。归化通判。

康佐寨

康佐、正、副二长官司地。又为府辖之洛河、驼鲁诸地,及贵阳府定,番州之新化、广顺州之板当诸寨,山箐阻深,狆苗杂处

国朝雍正十年设通判,驻其地。领长官司一康佐副司。平越府。

禹贡:梁州南境,秦为且兰地,汉为牂柯郡地,隋为牂柯郡之牂柯县。唐贞观元年,以隋牂柯县置朗州,并析置恭水、髙山、贡山、邪施、柯盈、释燕六县。十一年州废,县亦废。十三年复置州,更名曰播,亦复置县,改恭水曰罗䝉,髙山曰舎月,贡山曰湖江,柯盈曰带水,邪施曰罗为,释燕曰胡刀。十六年更罗䝉曰遵义,以废牢州之芙蓉、琊川来属。显庆五年省舍月湖江罗为开元二十六年省胡刀、琊川入芙蓉,胡刀、琊川二废县在今镇逺府。施□县江外,俗名偏刀水地。今遵义府所辖州县,多唐时珍州溱州地所得播州地。自遵义一县外,恐多在平越府界,内观胡刀、琊川二废县可见,但苦无载籍可据耳。唐末没于南诏,太原人杨端以兵复其地,世为州刺史。宋嘉泰初,土官宋永髙克服麦新等寨内附,号黎峨里等寨。大观二年,置播州乐源郡,宣和三年废。元至元十四年,播州安抚使杨邦宪言:「本族自唐世守此土,将五百年,昨奉㫖许令仍旧,乞降玺书」。从之,仍授安抚使,领黄平府及白泥等处长官司,𨽻顺元宣慰使。二十八年,改为军民宣抚司,直𨽻四川行省,寻置平月长官司,𨽻管番民总管,后俱改𨽻湖广行省。至正末,改白泥、馀庆二长官司为州。明洪武五年,播州杨铿归附,置播州宣慰司。八年,改黄平府为安抚司,置黄平守御所。十四年,置平越卫军民指挥使司。十七年,改白泥、馀庆二州仍为长官司,改草塘长官司为安抚司。二十三年,置新添卫兴隆卫,俱𨽻四川布政司,寻改𨽻贵州都司。万厯二十八年,平播州,宣慰司杨应龙就平越卫,设平越军民府,以黄平安抚司置黄平州,以草塘、雍水二司置瓮安县,以馀庆、白泥二司置馀庆县,以苦竹坝三里七牌置湄潭县,皆宣慰司地也。又于平伐司置贵定县,俱𨽻府府。领州一、县四,兼领黄平所、杨义长官司。

国朝因之,康熙十一年改平越卫为县,附郭省黄平所入州。二十六年徙贵定县治于新添卫,因省卫入县,改属贵阳府,徙黄平州治于兴隆卫,因省卫入州府,裁军民」字,共领州一、县四,长官司一。平越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卫所附唐虞 梁州南境。

秦           且兰汉        牂柯郡唐 朗州     播州郡宋        播州乐源郡 黎峨里等寨元。 顺元宣慰司。  黄平府白泥州处。馀庆州平越等 长官司。眀 贵州布政司。

平越军民府黄平州湄潭县 瓮安县贵定县。 馀庆县平越卫新添卫杨义司 兴隆卫 黄平所国朝  贵州布政司。

平越府:   平越县。馀庆县 黄平州湄潭县 瓮安县官司杨义长平越府属州县建置。

平越县附郭平月长官司。平越卫军民指挥使司国朝因之康熙十一年,改为县。黄平州

为狼洞地黄平府

洪武八年,改黄平府重安长官司俱为安抚司,置黄平所。二十二年,平狼洞苗以其地建兴隆卫𨽻贵州都司。万厯二十八年平播,就黄平所设黄平州𨽻府,领长官司二,土吏日二。国朝因之康熙十一年省黄平所入州。二十六年,移黄平州治于兴隆卫,并省卫入州。雍正五年,革朗城长官司及土吏目,领长官司一、土吏目一岩门长官司,重安土吏目

瓮安县

俱播州地、元瓮城、草塘等处洪武十七年,设草塘安抚司,瓮水长官司𨽻播州。万厯二十八年平播,以二司地设瓮安县𨽻府,改二司为土县丞

国朝因之,领土县丞二草塘瓮水馀庆县。

乾符三年,以白泥、馀庆两土官为校尉,𨽻播州。宋因之

改为白泥、馀庆二长官司,𨽻播州。至正末,改二司为州。初因之,后改州仍为司,属播州宣慰司。万厯间,平播,以二司地设馀庆县𨽻府,改馀庆司为土县丞,白泥司为上主簿属县。

国朝因之,领土县丞一、土主簿一馀庆白泥、湄潭县。

俱播州地万厯二十八年平播后,以苦竹坝三里七牌地设湄潭县,𨽻府。国朝因之。

都匀府:

禹贡荆、梁二州南境,唐以前俱为蛮夷,不通中国五代晋天福五年,都云酋长尹怀昌始率其十二部附于楚马希范。旧志云:宋为合江、陈、䝉二州。宋史地理志未载,不知何据。考元史止有陈䝉长官司。明一统志合江州陈蒙烂土长官司注,止云元置合江州及陈䝉军民长官司。续文献通考于广西思明路内载二州名云元置,明洪武十六年改为长官司,并存之以备考。元初,置都云军民府,属管番民总管,又有都云、麻峡二县,属定逺府,𨽻湖广行省。明洪武十六年,省定逺,改都云府为都匀安抚司,废县为长官司,易麻峡为麻哈,𨽻四川布政使司。二十三年,改安抚司为都匀卫,改清平堡为清平卫,领都匀等长官司十二。永乐十七年,改𨽻贵州都司,割所领长官司𨽻布政司,寻复属卫。𢎞治六年,即卫城增置都匀府,以卫属长官司𨽻之,又增平定、乐平二长官司。八年,改麻哈长官司为麻哈州,九名九姓独山长官司为独山州,清平长官司为清平县,𨽻府。正徳间以四川播州之安宁安抚司改为凯里,来属清平县。

国朝因之,寻分长官司二,𨽻麻哈州,三𨽻独山州。康熙七年,省清平县入麻哈州。十一年改都匀卫为都匀县,附郭复置清平县,省清平卫入县,以新添之舟行长官司来属。十二年,以府属长官司并属都匀县。雍正八年,开八寨、丹江、都江各苗疆,设同知一员、通判二员,分驻其地。俱𨽻府十年,又以广西庆逺府之荔波县来属。共领州二、县三,分防同知一、通判二。

都匀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分辖同知、通判暨卫所附唐虞 荆梁南境。

五代         都云蛮元。 思明路。   都云军民府。定逺府。   都云县 麻峡县明。 贵州布政司。

都匀府:   麻哈州都匀卫 独山州清平卫 清平县国朝 贵州布政司。

都匀府。   都匀县、清平县 麻哈州荔波县 独山州知八寨、同、丹、江通判 都江通判都匀府属州县建置。

都匀县附郭为都云县。都匀卫

国朝因之康熙十一年改为县,以府属六长官司及新添卫属之丹行司,属县。五十二年革丹行司。五十五年革平州司,五十九年革夭坝司。雍正五年革平浪司。领长官司三都匀正司、都匀副司、邦水司

麻哈州

麻峡县

麻哈州

国朝因之。领长官司二平定司、乐平司独山州

独山长官司独山州

国朝因之。领土同知一,长官司三独山土同知、烂土司、丰宁、上司、丰宁下司

清平县。

麻峡县地明。洪武初,置清平堡,二十三年,改为卫。𢎞治八年,增置清平县,与卫同城。正徳间,以凯里安抚司属焉。

国朝因之康熙七年,省县入麻哈州。十一年复置县,省清平卫入县。康熙四十一年革凯里安抚司并入县。

荔波县。

覊縻荔波州。属南丹安抚司。洪武元年,并入思恩县,十七年,析置荔波县,𨽻广西庆逺府,明末割𨽻贵州都司。国朝顺治十六年,仍属广西。雍正十年,改𨽻府。八寨同知。

为夭坝土司地,后生苗,将土司戕害,遂成化外。国朝雍正六年,讨平之,设同知,驻其地。丹江通判。

以前皆化外生苗,国朝雍正六年,讨平之,设通判,驻其地,都江通判。

以前皆化外生苗,国朝雍正九年讨平之,设通判,驻其地镇逺府。

《禹贡》荆、梁二州南境,周属楚,为巫黔中地,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无阳县地,晋为舞阳县。唐长安四年,以沅州之夜郎、渭溪二县置舞州。开元十三年,以「舞」「武」声相近,更名鹤州,二十年,更名业州。天寳元年,更夜郎为峨山,大厯五年改为奨州,又为思、播二州之地思州之思卭、思王,播州之胡刀琊川诸废县,皆在府境内。唐末,没于蛮石,晋时附于楚。马希范,宋开寳九年,奨州刺史田处达来贡。元初,田氏归附,置镇逺沿边溪洞招讨使,后改为镇逺府,属思州军民宣抚司,明洪武五年,改为镇逺州,𨽻湖广布政司。二十二年,设镇逺卫。永乐十一年,废思州,思南两宣慰司析置镇逺府,𨽻贵州布政司。正统三年,省州并府,九年,置施秉县,𢎞治十一年置鎭逺县,俱𨽻府,国朝因之。康熙二十二年,改湖广鎭逺、偏桥二卫来属,省镇逺卫入镇逺县。二十六年省偏桥卫入施秉县,雍正八年开清江苗疆,设同知驻其地。十一年平台拱,移清江同知驻焉。设通判驻清江,俱𨽻府,以黎平府之天柱县来属。共领县三,分防同知一、通判一。

镇逺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唐、虞。 荆梁南境。

周 楚国     巫黔中地秦。        黔中郡汉        武陵郡无阳县。晋        武陵郡舞阳县。唐        奨州 峨山县思州 思王县。 思卭县。播州 胡刀县 琊川县宋       奨州

元 湖广行省  思州军民宣抚司。镇逺府。

明。 贵州布政司。

镇逺府:  镇逺县。 施秉县国朝 贵州布政司。

镇逺府:  镇逺县知台拱同。 施秉县,判天柱县,清江通。镇逺府属县建置。

镇逺县附郭无阳县。

舞阳县

奨州地

竖眼大田溪洞改镇安县,至正元年改安夷县,寻改镇逺溪洞、金容、金达、杨溪公、俄等处两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改为镇逺金容金逹蛮夷长官司,𢎞治十一年,改设镇逺县国朝因之,康熙二十二年,以湖广镇逺卫属府省入县。雍正十二年,以府属卭水正副二长官司来属。领长官司二、卭水正司卭水副司。施秉县。

琊川县地,属播州。竖眼、大田溪洞地。至正二年,置施秉前江等处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改设蛮夷长官司。正统九年改设施秉县。国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省偏桥卫入县。天柱县。

属城州

洪武二十四年置天柱所,万厯二十五年改县,属湖广靖州。国朝因之雍正五年改𨽻黎平府,十一年,自黎平来属。台拱同知。

以前俱为九股化外生苗。国朝雍正十一年,讨平之,设同知,驻其地。清江通判。

以前俱为化外生苗。国朝雍正八年讨平之,设通判,驻其地。思南府。

禹贡荆梁二州之裔土。周属楚巫黔中地,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隋以其地置务川县,属巴东郡。唐武徳四年,以隋巴东郡之务川及扶阳县置务州,析务川置涪川县。贞观元年,以废夷州之宁夷、伏逺、思义、明阳、髙富、丹川及废思州之丹阳、城乐、感化、多田思王来属,寻省思义、明阳、丹川、丹阳。四年,更务州为思州,以涪川、扶阳兼开南蛮,置费州。八年,省感化,以多田、城乐𨽻费州,以髙富𨽻黔州。十一年,省思州之伏逺。开元四年,开生獠,置思邛县,𨽻思州。今扶阳、多田、城乐诸废县皆在思南境内。由是言之,唐时费州,今之思南也。唐末,没于蛮。宋政和中,蕃部长田佑恭内附,始建思州,领务川、邛水、安夷三县。宣和四年,废州及务川县为务,川城,邛水、安夷二县皆为堡。绍兴元年,复为思州,仍领务川等三县,𨽻䕫州路。元至元十四年,置思州军民安抚司,寻改为宣抚司,治龙泉坪,领婺川县及思邛、江水、特姜等处长官司。十八年,改宣抚司为宣慰司,兼管内安抚司。二十一年,改𨽻顺元路。二十九年,改𨽻湖广行省。至正二十五年,明太祖既平陈友谅,宣慰司田仁智遣其都事杨琛来归附,仍授为思南道宣慰司,𨽻湖广布政司。思南府志云:元至正间,其族属镇逺州,知州田茂安始分据其地以献。明玉珍设都元帅府,徙今治宣慰。田琛徙都坪,而思州分为二,今治谓龙泉坪。都坪,今思州府也。考明外史土司传,元至正二十五年,明太祖既平陈友谅,思南宣慰司田仁智、思州宣抚司田仁厚皆归附。洪武十二年,仁智死,子大雅袭。永乐八年,大雅死,子宗鼎袭。洪武二年,仁厚死,子洪正袭。二十年,洪正死,子琛袭。琛为仁厚之孙,是思州之分为二,不自琛始也。元时二田有宣慰、宣抚之分,至明始并为宣慰。是田氏之有两宣慰,亦不自琛始也。府志之言恐不可为据,存之以备叅考。洪武二十三年徙宣慰司治于水徳江。永乐十一年,仁智孙宗鼎以不法废,改设思南府,𨽻贵州布政司,以婺川县𨽻府。正统四年以废乌罗府置朗溪正副长官司,𨽻府。𢎞治六年改印江等处长官司为印江县。万厯三十四年改水徳江长官司为安化县,俱𨽻府。领县三,长官司六:

国朝因之,雍正七年革沿溪正长官司。领县三,长官司五:

思南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唐、虞。 荆梁南境。

周 楚国

秦        黔中郡汉        武陵郡隋        巴东郡务川县唐 黔中采访使。

费州涪川郡 涪川县城乐县 扶阳县 多田县思州宁夷郡 务川县 思卭县宋 䕫州路    思州。 务川县 安夷县。 邛水县元 湖广行省

思州安抚司。 婺川县等处水特姜长官司思卬江 长官司。明 贵州布政司。

思南府:   安化县司,蛮夷正。 婺川县司蛮夷副 印江县司沿河正沿河副司 朗溪正司 朗溪副司国朝 贵州布政司。

思南府:   安化县司,蛮夷正。 婺川县司蛮夷副 印江县司沿河副朗溪正司 朗溪副司思南府属县建置。

安化县附郭务川县地。

俱因之

置水特姜长官司,𨽻思州宣抚司初改水徳江长官司,𨽻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一年𨽻府。万厯三十年,正长官张瑢无嗣,族人争袭,十馀年不决,改为安化县,设县治府南门外,仍以正长官改授上县丞,副长官改授土主簿,及原设土巡检一,俱领于县

国朝因之,领土县丞、主簿巡检各一。印江县。

思邛县地

改为思邛江长官司,𨽻思州宣慰司初改为印江长官司,𨽻思南宣慰司,永乐间𨽻府,𢎞治六年,改为印江县,其长官司改授土县丞。

国朝因之,领土县丞一:婺川县。

开皇末年,置务川县,𨽻巴东郡。

俱因之

因婺星飞流化石,改「务」为「婺」初𨽻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一年改𨽻府。十二年始立土知县,寻易流官国朝因之。

石阡府:

禹贡,荆梁南裔。周属楚,秦为黔中地,汉为牂柯郡地。晋分牂柯置夜郎郡,为夜郎郡地。宋、齐因之。隋属明阳郡。唐初为思、黔二州地。武徳二年,以信安、义泉、绥阳三县置义州在龙泉县义阳山下,并置都牢、洋川二县,寻改信安为信宁。四年,以思州之宁夷县置夷州,析置夜郎、神泉、丰乐、绥养、鸡翁、伏逺、明阳、髙富、思义、丹川、宣慈、慈岳十二县。五年,更义州曰智州。六年,省夷州之鸡翁。贞观元年,废夷州,省夜郎、神泉、丰乐,以宁夷、伏逺、明阳、髙富、思义、丹川𨽻务州,宣慈、慈岳𨽻涪州,绥养𨽻智州。四年,复以黔州之都上县开南蛮,置夷州,省智州之都牢。五年,以废●州之乐安、宜林、芙蓉、琊川四县属智州。六年,置鸡翁县,属夷州。十年,以髙富属黔州。十一年,改属夷州,改智州曰牢州,徙治义泉。领县九:信阳、义泉、绥阳、洋川、绥养、乐安、宜林、芙蓉、琊川。十六年,废牢州,省绥养、乐安、宜林,以信宁𨽻黔州,以芙蓉、琊川𨽻播州,以绥阳、义泉、洋川𨽻夷州,徙夷州治于绥阳。永徽后省鸡翁、髙富,开元二十五年,复以思州之宁夷来属。领县五:都上、绥阳、义泉、洋川、寜夷。废绥阳县,在今龙泉县西北,废洋川。县在今府,属苗民司。南今之石阡,葢唐贞观四年所置夷州地也。唐末复陷为蛮夷。宋初为羁縻夷州,大观二年,酋长献其地,建为承州。所领五县与唐夷州之县名同。宣和三年,废承州及都上诸县,以绥阳𨽻珍州。元置石阡等处军民长官司,𨽻思州宣抚司。明改石阡长官司𨽻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一年置石阡府。领长官司五:龙泉,葛彰,苗民,石阡正石阡副万歴。二十九年改龙泉长官司为龙泉县,𨽻府。国朝因之。康熙二年革葛彰司。五十年革苗民司。雍正八年革石阡正司,领县一,长官司一:石阡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唐、虞。 荆梁南境。

周 楚国    巫黔中地秦。       黔中郡汉       牂柯郡晋。       夜郎郡隋       明阳郡唐       夷州 绥阳县,洋川县。 都上县寕夷县 义泉县宋。       珍州 绥阳县元。 思州宣抚司。    石阡等处长官司。明 贵州布政司。

石阡府: 龙泉县官石阡正长官司司石阡副长官司葛彰长 司 苗民长官国朝 贵州布政司。

石阡府:   龙泉县 石阡副长官司石阡府属县建置。

龙泉县

为牢州治。为珍州地。龙泉坪为思州安抚司治所。洪武初,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一年改龙泉坪长官司,𨽻石阡府。万厯二十年,播贼冦龙泉,土官安民志死之。三十二年,改龙泉长官司为龙泉县,𨽻府。国朝因之。

思州府:

禹贡荆州之裔土。周属楚巫黔中地。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酉阳县地。唐为废思州之丹阳及废夷州之丹川二县地,唐地理志有两思州。两夷州,前夷州,武徳四年置,贞观元年废。后夷州,贞观四年置。前思州志不载,所置之年,亦贞观元年废。后思州,本务州,贞观四年更名。贞观元年废二州,时二县俱𨽻务州,寻省丹阳,二年省丹川,故仍以二县系之。思、夷二废州。𨽻黔中采访使。宋为思州安夷县地,𨽻䕫州路。元世祖至元十二年,思州田氏降,置沿江安抚司,𨽻思州军民宣抚司。宣抚司原治龙泉坪,后因龙泉火徙治都坪。十七年,诏复还旧治,而都坪遂为安抚司治所,即今思州也。二十九年,改安抚司为宣抚司,𨽻湖广行省。至正二十五年,明太祖平汉,宣抚司田仁厚遣其都事林宪等来献镇逺、古州、军民二府,婺川等十县,于是命改宣抚为宣慰使司,以仁厚为宣慰使,𨽻湖广布政司。永乐十一年,仁厚孙田琛与思南宣慰田宗鼎有隙,弄兵坐废,遂改思州宣慰司为思州府,𨽻贵州布政司。隆庆二年,迁思州府治于平溪卫。万厯五年还旧治。领长官司四。

国朝因之。雍正五年,割湖广平溪、清浪二卫来属,改为玉屛、青溪二县。领县二,长官司四:

思州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唐、虞。 荆梁南境。

周 楚国   巫黔中地秦。      黔中郡汉      武陵郡酉阳县。唐       思州。 丹阳县夷州 丹川县

宋 䕫州路   思州。 安夷县。元。 湖广行省  思州宣抚司。

明。 贵州布政司。

思州府:   都坪长官司都素长官司 黄道长官司施溪长官司国朝 贵州布政司。

思州府: 玉屏县官司黄道长。 青溪县官司都素长 都坪长官司施溪长官司思州府属县建置。

玉屛县。

为雄溪地马援略地五溪,此其一也

俱酉阳县地。平溪蛮夷司。洪武初,设平溪堡。二十三年置平溪卫,𨽻湖广都司。国朝因之后裁都司,𨽻辰州府。雍正五年来属,改卫设玉屏县,𨽻府。青溪县。

大坪村蛮地洪武时,始建清浪卫,𨽻湖广都司国朝因之后裁都司,𨽻辰州府。雍正五年来属,改卫设青溪县,𨽻府。铜仁府

《禹贡荆州南境。周属楚,汉为武陵郡。隋为沅陵郡。唐初为辰州境。垂拱二年,分辰州麻阳县地及开山洞置锦州卢阳郡。领县四:卢阳、招谕,渭阳、万安。长安四年,以溪州之洛浦来属。天寳元年,更万安曰常丰。唐末没于蛮。宋太平兴国八年,有锦州刺史田汉希与懿州刺史田汉琼上言愿两易其地,诏许之。懿州,今沅州也。熙宁间置锦州砦,后倂入沅州麻阳县。元置铜仁、大小江等处长官司,𨽻思州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初,改铜仁长官司,𨽻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一年置铜仁府,𨽻贵州布政司。领长官司四:省溪,提溪,铜仁,大万山。正统四年又以废乌罗府之乌罗、平头四长官司属焉。万厯二十六年革铜仁司置铜仁县,后又革大万山司,国朝因之。康熙四十三年平红苗,设正大营,以同知驻其地。雍正八年平松桃红苗,移同知驻焉,仍𨽻府。共领县一。正副长官司八:

铜仁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唐、虞。 荆州南境。

周 楚国    巫黔中地秦。       黔中郡汉       武陵郡隋       沅陵郡唐       锦州卢阳郡宋。       沅州  锦州砦元。       思州安抚司。 铜仁长官司。明 贵州布政司。

铜仁府: 铜仁县司提溪正。 省溪正司提溪副司 乌省溪副司 罗正司乌罗副司 平头正司 平头副司国朝 贵州布政司。

铜仁府: 铜仁县司省溪副 松桃同知提溪正司 省溪正司提溪副司、乌罗正司、平头副司 乌罗副司。 平头正司铜仁府属县建置。

铜仁县附郭初为铜仁长官司。万厯二十六年改县𨽻府。国朝因之,编户八里。

松桃同知。

以前俱为红苗巢穴,接连黔、楚、蜀三省,谓之「三不管地」。国朝雍正八年平红苗,移正大营同知驻其地黎平府。

《禹贡荆梁之裔。周属楚,秦为黔中郡地,汉为武陵郡地。梁置龙檦县,隋属沅陵郡。唐武徳七年,置龙标县。贞观八年,置巫州,析龙标置夜郎、朗溪、思微三县,属州。九年,省思微。十三年,李𢎞节开夷獠,置古州乐兴郡。总章二年,智州刺史谢法成招慰生獠,以故唐林州地置福禄州。天授二年,改巫州曰沅州,析夜郎置渭溪县。长安四年,分夜郎、渭溪置舞州。先天元年,析龙标置潭阳县。开元十三年,复改沅州为巫州。大厯五年,改巫州为叙州,𨽻黔中采访使,古州、福禄州俱𨽻岭南采访使,唐末皆没于蛮。宋太平兴国八年,以知叙州舒徳郛为刺史,为羁縻州。崇宁四年,王江古州蛮纳土,于王口砦置平州。政和元年废。元至元中,设古州八万军民总管府,寻改为长官司,又设上里坪及中古州乐敦洞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𨽻湖广行省。明洪武三年,辰州卫指挥刘宣武率兵招降湖耳、潭溪诸洞,于是诸洞长官皆来朝,命皆仍其原官。置蛮夷长官司十四,𨽻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一年废宣慰司,设府以古州曹、滴、潭溪、八舟、洪州、西山、福禄、永从七长官司,置黎平府,以湖耳、亮砦、欧阳、新化、龙里、中林、赤溪七长官司置新化府,并𨽻贵州布政司。宣徳十年,省新化府入黎平。𢎞治八年,废福禄永从司,置永从县,万厯二十八年改𨽻湖广,三十一年复𨽻贵州。

国朝因之。顺治十七年革曹、滴司。康熙二十三年革赤溪湳洞司。二十五年革西山司。雍正三年,以湖南之铜鼓、五开二卫来属。五年,改铜鼓为锦屏县,改五开为开泰县,又以湖南靖州之天柱县来属。七年,开辟苖疆,设同知,驻古州。十一年,以天柱县属镇逺府府。领县三,正副长官司十四,黎平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唐、虞。 三苗

周 楚国

秦       黔中郡汉       武陵郡梁。           龙檦县。隋       沅陵郡 龙檦县唐。 黔中采访使。 叙州潭阳郡 龙标县 朗溪县岭南采访使。 古州乐兴郡 福禄州宋。 广南西路  覊縻叙州。

元 湖广行省  思州军民安抚司。 上里坪长官司官司。古州八万洞长。明 贵州布政司。

黎平军民府。 永从县西山司 曹滴司龙里司  赤溪湳㓊司、中林司、新化司亮砦司 欧阳正司,湖耳正司 欧阳副司湖耳副司洪州正司潭溪副司 洪州副司古州司。 潭溪正司八舟司

国朝 贵州布政司。

黎平府:   开奉县知古州同。 永从县。龙里司 锦屏县中林司、新化司亮砦司。 欧阳正司湖耳正司 欧阳副司湖耳副司洪州正司潭溪副司 洪州副司古州司。 潭溪正司八舟司

黎平府属县建置。

开泰县附郭属五溪

为潭溪砦置潭溪长官司。至元中,设军民总管府洪武十八年始立五开卫,设内外十六所,𨽻湖广。国朝因之雍正三年来属,改卫,设开泰县,𨽻府永从县

置溪洞、福禄州。五代杨氏据其地。太平兴国,始置福禄永从长官司。因之,𨽻思州安抚司。

正统间,长官李英死,族人争袭,改为永从县,𨽻府国朝因之康熈二十五年,废西山司地入县锦屏县。

为铜鼓砦名五脑砦蛮地洪武三年,妖人林小厮叛兵剿之,设铜鼓卫,𨽻湖广靖州。国朝因之雍正三年来属。五年,改为锦屏县,古州同知。

古州有里外之分。自宋至元明建砦设州,设长官司,皆外古州也。而里古州厯代俱为化外生苗。

国朝雍正七年讨平之,设同知,驻其地。大定府。

禹贡梁州荒裔。汉属牂柯西南境。蜀诸葛亮南征蛮,长济济火,佐擒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唐元和六年,罗罗鬼主上表,请尽归牂柯故地。开成元年,鬼主阿佩内附,㑹昌中,封其别帅为罗甸国王,世袭爵。宋开寳中,普贵纳土,本志,一名宇贵,考宋史二名皆逸。封袭如故。元至元十五年,罗氏鬼国主阿榨内附,诏授安抚使。十七年复叛,左丞李徳辉谕降其酋长阿察,奏改鬼国为顺元路,以阿察为顺元路宣抚司,后改为宣慰司。明洪武四年,霭翠归附,授贵州宣慰使。永宁宣抚司内附,置永宁卫。后霭翠死,都指挥马●将以兵尽驱诸罗为郡县。诸罗欲反,霭翠妻奢香见太祖,愿效力,开西鄙世保境,以乞除●。太祖许之,赐姓安氏。香归乃率诸罗开赤水、乌撒道以通乌䝉,且立龙场九驿。自是子孙世袭宣慰使。十五年,于乌撒军民府地置乌撒卫,又置乌䝉卫。十六年,徙乌蒙卫于毕节,改置毕节卫。二十二年,増置赤水卫,又置普市、摩泥阿落宻、白撒四守御所𨽻卫。天启二年,安邦彦叛。崇祯元年,讨平之后,头目卧这化沙等争袭,各献地,请设流,因建大方城,置副将镇守,旋废。

国朝顺治十五年,大兵取滇,宣慰使安坤为向导。滇平,仍授水西宣慰使司,准世袭。十八年,裁摩泥、白撒、阿落宻三所。康熈三年,安坤与乌撒土知府安重圣谋叛,讨平之。以水西十一,则溪地设三府,以大方城为大定府,水胯火、著架勒化各四,则溪属之以水。西城为黔,西府则窝,以著雄所三则溪属之,以比喇坝为平逺府,的独朵你要架、陇胯四则溪属之,则溪罗鬼语犹华言唐之州,宋之军也,改乌撒为威宁府。二十三年,改黔西、平逺二府为州,𨽻大定府。二十六年,改大定府为州,改永宁卫为县,省普市所入县,改毕节卫为县,省赤水卫入县,省乌撒卫,俱𨽻威宁府。雍正八年,割永宁县属四川,复大定为府,改威宁为州,与黔西平逺毕节俱𨽻府。十一年,移通判分驻水城,仍𨽻府。共领州三、县一,分防通判一。

大定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唐、虞。 梁州荒裔。

秦       夜郎国汉。       牂柯郡唐       罗甸国宋       罗施鬼国。 乌撒部元。 湖广行省  顺元路宣慰司云南行省。  乌撒乌䝉宣慰司明。 贵州布政司。 贵州宣慰司四川布政司 乌撒军民府。国朝 贵州布政司。大定府。  平逺州毕节县 黔西州判威宁州水城通。大定府属州县建置。

平逺州

西南夷、牂柯郡地。罗甸国

罗施鬼国顺元宣慰使地洪武为水西宣慰比喇坝地国朝康熈三年设平逺府,二十三年改为州,𨽻大定府,后又属威宁府。雍正七年仍属大定府。黔西州

西南夷、牂柯郡地。罗甸国

罗施鬼国顺元宣慰使洪武四年罢为宣抚使,六年升为宣慰使。国朝康熈三年,设黔西府。二十二年改为州,属大定府。后大定改州,属威宁府,雍正七年,仍属大定府。

威宁州

名巴,凡兀姑,后又改名巴的甸、唐乌些

蛮夷乌撒部至元十年,始附立乌撒路,寻为军民总管府,又改为军民宣抚司。二十四年,升为乌撒乌蒙宣慰司。

洪武十四年,改乌撒军民府𨽻四川为土知府,世袭。十五年,増置乌撒卫,𨽻云南都司,永乐十二年,改𨽻贵州都司。

国朝康熈三年,置威宁府,二十六年,以黔西平逺、大定三州毕节、永宁三县属之。雍正七年,改为州,𨽻府。

毕节县

为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地、明洪武初归附。十五年,置乌䝉卫于乌䝉府境,十六年,罢乌䝉卫,因毕节驿,改设毕节卫,二十二年,又増置赤水卫,俱𨽻贵州都司。国朝因之康熈二十六年,改卫为县,省赤水卫入县,𨽻府水城通判。

以前俱为水西安氏地,国朝平水西,属大定府。雍正十一年设通判,驻其地南笼府。

《禹贡》梁州南境。秦以前为夜郎地,汉为牂柯郡地。蜀、汉为兴古郡地。唐为盘州地,𨽻戎州都督府。蒙氏叛唐,其地为南诏东鄙,东㸑乌蛮七部落居之。其后㸑酋阿宋逐诸部,据其地,号于矢部。元至元十三年,改属普安路,𨽻云南行省。明初为棂钵寨陵元堡,洪武二十三年设安笼守御所。𢎞治十一年,普安夷妇米鲁叛,广西安隆土官岑轼助兵讨平之,割安笼所三十六寨之阿能等十八寨以赏其功,𨽻广西万歴。四十三年,阿能土目三狼杀安隆土官岑峰,其子光裕请贵州兵讨诛三狼,仍以赏功之。十八寨归𨽻贵州。

国朝因之,康熈二十五年,改安笼所为南笼㕔,移安顺通判驻其地。雍正元年,改㕔为府,以安顺府之普安州及普安、安南二县来属。又以广西泗城府西隆州所属红江以北之地设永丰州,𨽻府,共领。州二、县二。

南笼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唐、虞。 梁州南境。

秦       夜郎地汉。       牂柯郡蜀、汉      兴古郡唐 戎州都督府。 盘州宋       于矢部元。 云南行省  普安路,明。 贵州布政司。 安顺府安笼所国朝 贵州布政司。

南笼府。  永丰州安南县 普安州。 普安县南笼府,属州县建置。

永丰州

百粤地

属交趾郡地

俱为泗城州地属泗城州及西隆州,𨽻广西国朝雍正五年,割泗城土府所属红江北之上江、长坝等十六甲,西隆州所属江北之罗斛、册亨等四甲,置州𨽻府。

普安州

置西平州,贞观中改为盘州。为于矢部地。

延佑中置于矢部万户府,寻改为普山府。至元间改置普安路。洪武十六年置普安军民府,以土府适恭为知府。二十二年罢府,置普安卫军民指挥使司,𨽻云南,寻改𨽻贵州。永乐元年置普安安抚司,以土蛮慈长为安抚司。十三年,慈长叛,改为州,领罗罗民十二部,属安顺府。

国朝因之康熈二十六年,省普安卫入州。雍正五年,改𨽻府。普安县

为马乃夷地国朝顺治十八年,马乃叛,讨平之,以其地设普安县,𨽻安顺府。康熈二十二年,徙县治于新兴所。雍正五年,改属府。

安南县。

为普安路地。洪武十七年置尾洒驿,二十三年改设安南卫。国朝因之。康熈二十六年改为县,属安顺府。雍正五年改𨽻府。遵义府。

《禹贡》:梁州之域,古蛮夷地。周、秦时为夜郎。且兰地,汉元鼎中,且兰君反,𤼵兵讨平之,置县,属牂柯郡,晋、隋因之。唐贞观元年,以牂柯北界地置朗州,并置恭水等六县。十一年州废,县亦废。十三年复置州,更名曰播,亦复置县。十四年,更恭水曰罗䝉,十六年更罗䝉曰遵义六县沿革详见平越府建置论。又开山洞置珍州,领丽皋、夜郎、乐源三县置溱州,领荣懿、扶欢、乐来三县。咸亨元年,省乐来。元和二年废珍州,以所领县属溱州。大中十三年,南诏僭号,㓂陷播州,咸通元年,安南都䕶李鄠复取之,寻仍为所陷。乾符初,太原人杨端应募领兵复之,世为州刺史,自后王建、孟知祥相继据其地。宋乾德三年,珍州刺史田景迁内附。开寳元年,景迁上言:本州连年灾沴,乞改为髙州,从之。大观二年,大骆解上下族帅骆世华、骆文贵献其地,复置珍州,南平夷人杨文贵等献其地,置播州乐源郡,领播川、琅川、带水三县,又置遵义军遵义县。宣和三年,废播州为播川县,废琅川、带水二县,𨽻南平军,废遵义军为砦,𨽻珍州,又以废承州之绥阳县来属。开禧三年,升遵义砦为军,嘉定十一年,复为砦。端平三年,复以白绵堡为播州。嘉熙三年,设播州安抚司,领乐源县。咸淳末,以珍州来属。元至元十四年,播州安抚使杨邦宪归附,仍授安抚司。十五年,从邦宪请,以鼎山县𨽻播州。十六年,改鼎山为播川。二十一年,以播州𨽻顺元宣抚司。二十六年,改播州为播南路。二十八年,播南杨汉英上言,所管地于四川行省为近,乞改为军民宣抚司,直𨽻四川行省,从之。以汉英为绍庆珍州南平等处沿边宣慰使、行播州军民宣抚使,播州等处管军万户,凡珍州思宁等处长官司俱属焉。后改播州,𨽻湖广行省。至正末,改珍州曰真州。明洪武五年,播州宣慰杨铿归附,仍授宣慰使司。十七年,改真州为长官司。万厯二十九年,宣慰司杨应龙叛,讨平之,设遵义军民府及真安、遵义、桐梓、绥阳、仁懐五州县,𨽻四川布政司。

国朝因之,康熈二十六年府裁「军民」字。雍正五年改𨽻贵州布政司。领州一,县四:

遵义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唐、虞。 梁州南境。

秦       夜郎国汉。       牂柯郡隋       牂柯郡夜郎县唐 黔中采访使。 播州 遵义县 芙蓉县。 带水县溱州。 荣懿县,丽皋县。 扶欢县,乐源县。 夜郎县宋       播州 乐源县 遵义县 绥阳县珍州。

元 湖广行省  播州安抚司。 播川县明 四川布政司。

遵义军民府。 遵义县绥阳县。 正安州仁怀县 桐梓县国朝 贵州布政司。

遵义府:   遵义县绥阳县。 正安州仁怀县 桐梓县遵义府,属州县建置。

遵义县

古夜郎且兰地,后为县。夜郎县

播州遵义县。为播州安抚司。因之

播州宣慰使司。万厯二十九年改遵义县,属四川。国朝因之。雍正五年,改𨽻贵州。正安州。

夜郎县地

俱因之

珍州

改西髙州初为珍州,后改真州、明洪武十七年,改真州为长官司。万厯二十九年,改真安州𨽻府,属四川。国朝因之。雍正二年,改正安州,五年改属贵州。按明一统志,古迹中载废珍州,唐贞观中置,长安中改舞州,开元初又改鹤州,后复为珍州。考唐地理志,唐贞观十六年开山洞置珍州,并置夜郎、丽皋、乐源三县。元和二年州废,县皆属溱州,珍州未尝复置也,且并无改舞州、鹤州之说。考贞观八年,以辰州之龙标县置巫州,因析置夜郎、朗溪、思微三县。天授二年,又析夜郎置渭溪县,改巫州曰沅州。长安四年,以沅州之夜郎、渭溪二县置舞州,开元十三年以舞、武声相近,更名鹤州,二十年曰业州,大厯五年始更名奬州。是舞州、鹤州乃沅州之夜郎所置,非珍州之夜即所置也。葢州郡之更改无常,山水之名称常在舞州,当因舞溪而得名,在今镇逺府之域,夜即析自龙标,在今黎平、沅州之间,与镇逺近与珍州逺,一统志因夜即之名而误载耳。桐梓县。

夜,即地

溱州

播川县

初为鼎山县,后仍改播川。洪武六年以其地析置播川、松坎、桐梓三驿。万厯二十九年置桐梓县,𨽻府,属四川。国朝因之雍正五年,改属贵州。绥阳县。

属牂柯郡地。绥阳县。

置遵义军,后改播川县。属播州

万厯二十九年改绥阳县,𨽻府,属四川。国朝因之雍正五年,改属贵州。仁懐县。

且兰地,属牂柯郡。属播州。

俱因之

万厯二十九年,改仁懐县𨽻府,属四川。国朝因之。雍正五年,改属贵州

贵州通志卷三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