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贵州通志卷五
地理
山川
贵阳府:
贵筑县附郭
、翠屏山在布政司署后
、东山在城东一里,翠巘、崔嵬、琳宫缥缈,溪山闤闠,一览可尽。郡人杨大宾读书,其上题「君山读书处五字,于石壁巅左有振衣亭
、铜鼓山在城东二里
、栖霞山在城东五里,山腹有洞,曰霞山,仙洞明、王守仁、郭子章俱有诗
、石门山在城东六十里,两山对峙如门
、唐帽山在城东南一里,以形似名,土人常避兵于此
、文笔山在城南一里孤峰,如笔卓立云表
、斗岩山在城南里许,俗名倒岩山
、髙连山在城南二里,诸山髙而连络,有天马、贵人诸峰。唐史谓䍧柯境内有髙连、石门,二山即此
飞凤山在城南五里,形如飞凤
,卧牛山在城南二十五里,山南有长丰堰,溉田甚广
、簸箕山在城南五十里,山下有羊虎二场,四方军民贸易于此
、板桥山在城南六十里,髙与云齐,登之数百里内外皆见晴日,常生云气,上有石椑,传曽有仙人对奕
风洞山在城南百里白纳司之西,山腹有洞,每风贯其中,有声如雷
金猫捕䑕山在城西南五里,山以形名,宛如狸奴蹲踞,溪边昻首傲睨,旁有群石隐伏如䑕
五虎山在城西二里,山形类虎者五,谚传五虎,三狮一,凤凰云
狮子山有三,俱在城西二里,明颍川侯傅友徳尝驻兵于此
、坎马山在城西二里,俗名坎马冲天
玉冠山在城西百馀里,巍然耸拔如羽士星冠
、黔灵山在城西北三里,众山环抱,石径险仄一线,盘旋而上,建有祠宇,为往来游观之所
木阁箐山在城西北四十里,延袤百里,横亘修文,境内林木蓊蔚中,有道可通黔西,山上有一潭,深不可测
白岩山在城北二里兔场,大道经其下
、贵山在城北五里,一名贵人峰,郡之得名以此
、金鳌山在城北五里,群山如奔涛叠浪,中涌一峰,宛如鳌首,跃波而起
、骊珠山在城北五里许
、鸦关山与骊珠山接
、云锦山在城北二十里,旧为宣慰,宋氏别业,舒屏列嶂,俯瞰平田,烟云缭绕,下有流觞曲水诸胜
、石人山在城北三十里,山顶巨石,林立逺望如人
、相宝山在城东北一里,俗名照壁山,排云列嶂,俨若翠屏,与东山对峙,上有梵宇,颇称名胜
,崆巃山在城东北五里,山腹谾豅可通人行
、石洞山在城东北八里,山有石洞,可以容众
、梯岭在城南三里,石级如梯,中曹司路经其上
、髙坡在城南五十里,冈峦缭绕,如带如围,石岩摩霄烟,岚夹涧,暑月犹寒,地产茶,郡人尝避兵其上
、青岩在城南五十里,岩下有河,通定番州
、三仙洞在城东四十里,地名翁若堡,中有泉石之胜
、朝阳洞在城南六里,轩豁爽垲,可供游赏
、云岩洞在城西北三里,旧名唐山,洞甚幽邃
、白龙洞在城西北十五里,岩石玲珑,备极灵异,入数十丈渐幽暗,非秉烛不得前。中有潭水,驾竹而度石笋,数茎扣之,铿然若钟声
、鲁纳洞在城西北百馀里,三洞并列,可容千人,土人于此避兵
,泻玉洞在城北四十里,有山,绵亘而下峰,围水拱中有石阜雄峙,豁开一洞,中石有如人立者,兽蹲者笋茁者,花绽者,石床、丹灶等扣之,有声戞然,石窍清泉,外喷几于匡庐瀑布
水落洞在城北百里,为众水所归,松风古刹即之泠然
、船石在城东二里牛渡河,边长数丈,宛然孤舟野泊
、石谱在城南百里白纳司平地突起,群石欹整,横斜千态,万状下有清泉,隆冬不涸,竹树阴森游之忘暑
犀牛石在城西一里,昻首田中如犀牛状
、三水江在城北三十里,府西境之水派流而下至此,合流为一,又东入于清水河
,贯城河自崆巃山发源,贯入城中,流㑹南明河,明大学士席书有记,巡抚杨鹤题曰玉带 。国朝总督甘文焜、巡抚佟凤彩因居民屡火浚之,以御火灾。康熙四十八年水溢,淹城中居民,巡抚陈诜复加开凿
。南明河在城南门外,源出广顺州界,东北流经郡城,至下流为牛渡河,至巴香北流,合乌江,通思南府入蜀。涪州界合岷江
、龙洞河在城南十里,下流入于南明河
。四方河在城西南五里,源出广顺州汇于南明河
、济番河在城西南三十里,俗名花犵狫河八番路所经。明成化初,宣慰使宋昻叠石为桥,其下流合南明河
、清水河在城东北百二十里,与贵定县分界,即南明河之下流,水甚清冽,两岸峰岩壁立,﨑岖难行,乖西。巴、香诸部,苗狫倚此为险。明景泰三年,南和伯方英将兵渡此平,两岸为坦途苗獠夺气,又东北入于乌江
、择溪在城北,源出髑髅山,流合贯城河
、墨特川在城西北。元大徳五年,宋隆济蛇节作乱,攻贵州,元将刘国杰讨之,大破隆济等于此
富水在城南,源出八里,屯流入南明河
、涵碧潭在城南门外武侯祠下,南明河之所汇,碧流莹澈,岩木荟蔚,旧多题咏
、鳌头矶在城南门外,南明河中。明万厯十五年,巡抚江东之巡按应朝卿架石筑堤,建甲秀楼于上,以培风脉
芳杜洲在南明河中甲秀楼下,广可百步,春来芳草晴沙,足供游咏
渔矶湾在南明河左岸,渔人鼔枻往来,有潇湘之致
、灵泉在城内大兴寺,泉极澄澈。旧传:月出没时,虽偏在东西泉中,皆见影
温泉在城东九十里,地名杨郎坝,初出地热,甚可熟,生物稍逺,方可浴
圣泉在城西八里黔灵山后,一名百盈,一名漏勺,自山麓涌出,昼夜百盈百竭,应刻漏之数,似有槖龠,莫测其端,明镇逺侯顾成,甃石为池,覆以亭池,中立一石,以验消长亭,今废
九十九泉在城西二十里,地名髙寨,泉出山顶凡九十九穴
珠泉在城西三十里,泉分六七道而出,累累如贯珠
,神应泉在城北一百二十里,地名巴香,出于两石之间,水不恒注,汲者至击石数声则涓涓流出,随器而满,足则复止
玉池在城内东南隅丰济仓,前明巡抚赵釴题曰玉池胜地池,北有堂曰凤嬉,池中有亭曰浮光,皆有记 。本朝巡抚罗绘锦命工疏治植莲其中
,梦草池在按察司署中,一泓清浅,经冬不涸。旧为邑人吴子骐别墅,岸植芙蓉,榆柳萧踈掩映中,植莲甚茂
龙井在城内龙王庙前,水出石隙,味甚清冽。安贼围城井忽涸,有人探入,见一穴深窅,莫可穷极
金井在城内小十字,街心井已填塞,干石尚存,俗呼金井、玉栏
、普惠井在城北门外,一名四方井
、海螺井在城南百里,白纳司地,形如螺甲,每日三潮,若吞吐然
、定番州。
琴山在城东一里,形如琴
麒麟山在城东五里
屏风山在城东上马桥司前,又前有卓笔山。
连云山在城东通州里寨南髙耸连云。
松岐山在城东南克渡寨
笔架山在城南五里,稍前为挂榜山
、三寳山在城南七里,三峰鼎峙,视诸山若蚁垤。州人祈雨,其上辄应
连珠山在城南八里五山圆秀如珠
九龙山在城南十五里。山前平径,纡回长松夹道九岭蜿蜒如龙,后突起,一峰深林,逺映遥望,如画幽秀迥,异他山
三台山在城南金石司南。又司西有天堂山、小龙山
龙山在城南程番司西。又司南有蒙山
天马山在城西南,木瓜司西旁有莲花洞。又司南有独鲤山。司东有凤凰山
翠松山在城西南大华寺前。又司北有播答山。又司南有牛角山
百莲山在城西南麻向司北。又司治后有盘龙山
沿台山在城西南,木官寨西三里。又寨北五里有木栗山
交椅山在城西五里,又西一里有旗山,皆以形似名
三叠山在城西洪番司,南峰峦,绵亘曲折三叠。又司北有伏蛟山
印山在城西韦番司西,山形如印
,执笏山在城西大龙番司南。又司西有栗木山
月坡山在城西卧龙司南。又南有文峰山
锦屏山在城西北。方番司相近有将台、旗峰二山
骊龙玩珠山在城北二里,以山势盘曲而名
卢山在城北卢山司,南极髙峻,旁有三石峡如门,盘旋而上,平广可容千人。有泉有池,田土可耕。又南有茶山,产茶。又司南有五门山。司西有宝塔山,峰峦尖削如塔司。北有纱帽山。
象山在卢番司前。又前有狮子山
牛眠岭在城南小龙番司南,其旁有文秀峰
翁松岭在卢山司南。又司北有松明岭
桐木冈在大龙番司南。又卢山司北有卧牛冈
营盘坡在城南二里,又有杨梅坡,产杨梅
、伏龙坡在城南小程番司南,西通上马桥,东达卢番司
滴水岩在城东南十里,水出岩中,四时不絶行者资以济渴。岩前有平地,名三墓,常有贼出没于此,向置哨兵戍守
长岩在卢番司南十五里
、嘉禾箐在小程番司南,又前有江渡箐
、天生洞在金石司东。又卢番司有龙王洞
仙人洞在卧龙司东。又东南有白象洞,洞中有石如象。
蒙江在城南,源出蒙潭,㑹州境诸水,至破蚕入广西泗城州界。或以为即唐䝉下番禺之处,故俗亦呼为䍧柯江。
涟江在小程番司南,流入蒙江
回龙江在金石司东南,又罗番司南有环带江,俱合流而入蒙江。
九曲江在城西二十里
,奔龙江在大龙司东,下流入于蒙江
绕翠江在卧龙司南,流入蒙江
、上马桥河在上马桥司东北,下流入于南明河
罗番河在城南罗番司北。又司东有小水河,二水合流,环带江而入蒙江
冷水河在小程番司南流,合涟江而入蒙江
大韦河在韦番司南,上通程番,下接卧龙,亦入蒙江
大龙河在大龙司治后,合奔龙江而入蒙江
、小河在麻响司
底方河在方番司,又有小番河、云溪水,皆合于蒙江
、玉带河在城北,下流入于蒙江
摆游河在卢山司西,流入蒙江
、洗马河在卢番司东,流入蒙江
、小溪在洪番司南,溪流清激,东入蒙江
、双峡水在小龙司南,入蒙江
、云溪水在方番司北山岚返照水气云腾
、滚水泉在韦番司西
、莲花池在州署前,向植芰荷于中,暑月最为胜赏
、清水塘在城南五里,水清不涸,可溉田数百亩
乾堰塘在程番司北,水或盈或缩,可验丰歉
、龙塘在大华司西
、清水沟在大华司西,居民资以灌溉
广顺州
螺拥山在城东二十里,上有深渊,四时不涸,色碧如蓝
白云山在城东四十里,层峰叠嶂,如奔马渇。虹至此而止。两水界其左右,山顶白云,常覆阴晴,皆见相传。明建文帝常遁迹于此,上有罗永庵,前有杉二株,长数十尺,其一经帝手所摩至杪,絶无附枝
天台山在城南五十里,传有黒白二鹿,往来其上,旧有方广寺,久圮
、云台山在城西南二十里,峰髙顶平孤卓如台
、粗石坡在城北十里
、蜃洞在城东从仁里,天生桥下石如蜂房,蟹筐多竒异
、一宿河在从仁里。相传明建文帝入白云山时宿此
、麻线河在城北二十里
,尤爱溪在从仁里,水出山腹中东折,复入山腹泻为瀑布,注于济番河
、圣水在城西五里,人汲则涌,不汲则止
。
开州
南望山在城西南三十里,峰壑绵亘数十里,林木苍翠接天上,有梵刹,为州名胜
、阴阳山在城西南,乖西司治旁。土人以云气占晴雨,故名
、鲁郎山在乖西司元时有鲁姓者,读书于此,又名书。案山旁有洗马潭,相传诸葛武侯南征时洗马于此
、三昧岩在城北五十里,悬岩百仞耸峙云表
,白石坑在城南四十里,山甚髙峻,冈阜连亘,昔时常产朱砂
、仙人洞在城南三十里,一山摩霄隐日洞居山半其中,石液凝成鸟兽状,洞南,群石俨若列仙坐者立者跪,及拜者各具生态。左有聨珠塘,水清可鉴,毛髪右有天生桥,横卧碧涧上。
白马洞在城西南四十里,旧出水银,有厂课
、洗泥河在城东南四十里,流入乌江
温泉在城北三十里
。
龙里县
紫虚山在城东门内,叠石崚嶒,顶结平台,上建紫虚阁
、龙驾山在城南一里为县镇山
,回龙山在城西南一里
、马鞍山在城西一里
、长冲山在城西四十里,昔为苗蛮出没之所,明成化间,置哨堡守之,今渐驯服
、云台山在城北二十里,髙五里许,磅礴蜿蜒顶有普贤寺
、留云洞在城南里许洞中,悬二石乳,扣之如钟鼔声,左有一石台,云龙变幻,明巡抚郭子章题曰雕云黔记称此洞有云溪之朗,而竒石怪壁,非云溪所有,有天然之巧,而髙明洞瞩,非天然可侔,云溪天然,清平县二洞名也
、鲤鱼石在城西五里官道旁,有扬鬐、鼔鬛、烟雨欲飞之状
加牙河在城东,源出县东南之谷者,岩流入大平伐司之瓮首河
、簸箕河在城北流入贵定县,合清水江
、原溪在城西南五里,流合簸箕河,上有广济桥,为往来官道
,呼应泉在城南五十里,相传人呼之,水恒应声涌出
贵定县。
文笔山在城南六里
、天马山在城南十里,又名三台
松牌山在城南十五里,色翠如黛
白马山在城南四十里,峻石巉岩。相传有白马见于山下,一黄冠咒之。马上山化为石,上有大池,深不可测,人迹罕至,至则风雨晦㝠
连珠山在城南七十里,上有坪,可容万人,中起峰十二一水旋绕,四山罗列称胜境焉
摆笼山在城南把平司,又有翁黄山
谷峡山在城西南大平伐司连峰峭壁一径中通为平伐司分界处
云雾山在大平伐司上,有九池,曰九龙池,池边有石椅石榻,位置天然
冗刀山在城西南平伐司西,峰峦髙耸,状如列㦸。宋末有保郎者,立砦此山,集诸苗以拒䝉古故址犹存
水口山在平伐司穹嶐髙峻水自峭壁泻下,直贯洞中如银河
、金星山在城西一里,端正圆秀迥异诸峰
、银盘山与金星山相属,形圆色白
谷阻山在城西小平伐司
、象鼻山在城北里许,俨如象鼻
谷、定山在城北十里,悬岩絶壁,瀑布分流,其景最胜
阳寳山在城北十里,山脉自西北来甚逺,由北而南而东而西,结峙于兹,诸峰环向逺者如拱如,赴近者如俯如,揖左右者如侍如卫,登山半,诸峰皆若在,几席及顶则培塿矣山有祠,明万厯中僧白云再创丛林于山后絶顶,夜时有光起,殿中若长虹亘天,因山髙风烈,陶瓦飘卷,乃易以铁,山产茶可供啜
西华山在阳寳山后
、蔡苗山在城东北十里,上有泉,悬岩飞下,宛如玉虹,名曰飞泉
、老人峰在城东五里,一石直立,俨似人形
、梅花峰在城西五里,其形如五出梅花
、香奁岩在城南六十里,嵌空玲珑石如白玉,上有香草,少年歌曲祝之,风动草坠,袭人衣裾
、莲花𡉫在平伐司司有七𡉫,此为最大。诸峰耸翠髙矗云表,清流环绕,上一坪,土人常避兵焉
崆峒洞在城东十五里,由洞口曲折下丈许,寛可坐数百人,岩隙透光,竒诡毕露,内隐隐有声如潮
牟珠洞在城东二十里大道旁,俗名母猪洞,明太史丘禾实易名凭虚,本朝镇逺知府陈受涟复易名牟珠。又山左有雷鸣洞
龙山洞在城南五十里,旧县前髙百馀丈,明敞危峭,有丹炉石几,巨人足迹相传,有道者修炼其中
乌龙洞在城南百里乌龙潭上,大水出其中,深窈难穷,中分为二,澄潭内蓄急湍,外流灵物之所宅也
天灵洞在平伐司治后,殊髙敞叠石如云,又名垂云洞洞,前古木阴翳,怪石㟏岈,有土官建楼于上,名曰洞天楼
西华洞在城西三里,岩石峭峻,下临深涧。明崇祯初有僧号北京,和尚隐其中洞,始知名
海马洞在城西五里,相传洞中,有物如马鳞甲,光怪,或出与牝马交,即产名驹,犹府治养龙司之柳坑云
白衣洞在城西四十里,洞门髙数十丈,一径上达,穿岩而入,凡三层,极曲折土人蓝桂修径,并建庵其中。
三门洞在城北十里,洞中可容万人,东西南有三门,俨若城郭
石龙在城南四里髙家岩下,涧旁有石,形如双龙角爪,鳞甲皆具,毎雷雨则势若生动
倒影石在大平伐司山巅岩洞内,一石壁立如悬鉴,逺照数里,田垄泉树皆倒映于上, 本朝邑令陈以明命,其山曰天目峰,刻石以纪之
凤凰石在城西十里,头尾俨若凤凰,古大道在其下。明丘禾实改路于凭虚洞前,而此石对峙焉
,独木江在城北十五里,两㟁峭石壁立,昔以一木作桥,江外即贵阳界
八字河在城东二里,两水合流,有石中,分如八字,筑堰灌田,民攸利焉
、南坝河在城南四里,筑堰灌田数百畆
翁树河在城南四十里
、翁黄河在把平司翁黄山下。又司治南有罗鸭溪,合流入瓮城河
、瓮首河在大平伐司下,流合清水河
、乾溪在城西十里流,合瓮城河
、瓮城河在城西二十里,自平伐发源视诸水,差大有桥为黔楚大道,下流合清水河
、三岔河在小平、伐司,三水汇流合于瓮城河
、清水河在城西北三十里,上自南明河流汇府境诸水,至巴香合瓮城河,又东北经开州界,至岩门入乌江
、麦新溪在城西流,合八字河
川、崖溪在城北三十里,地名喇哑水,穿岩而过
、十万溪在城北四十里,山峰特立,如群笔揷,天下皆深溪狆苗,毎恃险作叛,相传总兵石邦宪率师十万围之不克,因有是名
飞雪溪,在城北四十馀里,髙岩壁立,急湍,飞瀑如雪,花乱坠,毎入夏鱼迎瀑,逆飞而上,土人置竹笼于岩畔,俟鱼落笼中取之,俗名曰跳笼,邑令陈以明更是名。岩下石有足迹,长尺许,深一寸五指,宛然
,洛白龙潭在城北十里深澄莫测相传:毎年有气上腾,在水则丰,在山则歉
莲花池在城南猴场,毎夏荷香数里,相传与省城玉池荷花,互为盛衰
虾蟆塘在城北二十里,旱祷多应
、沙井在城内大街,味极清甘,遇旱不竭
。
修文县。
屏山在城内,县署后翠屏髙列,登临俯眺,城郭山水田畴如图画
木阁箐山在城东南二十五里,林木蓊郁山,石巑岏
、三足山在城西南六里许,三山攒立如鼎足
寳峰山在城西二十五里,形如覆钟,虬松,古栢蓊蔚,清幽石径,盘旋上有梵刹。
西望山,在城西北六十里,盘亘百馀里,与南望山对峙,山巅有池曰凤凰涧,可里许,前有三峰:曰翠屏,曰目游,曰莫若,皆壁立万仞,苍松虬结,而目游更竒峭,不可登,有叠石如浮屠,又石笋数株髙揷,天际有盘陀,石上平下削约髙二丈许,可坐百人,相去数百。武有小峰曰模罗石,甚险峻,游人扪萝而上,有小涧落悬岩间如飞练涧,左有双石如柱,髙可数百尺,曰天门,诚西南巨观也。
凤凰山在城北五里,二山并峙,俨如比翼
将军山在城北五里美珠寨,后县镇山也。孤峰插,汉云气常蒸,一名清峰,又名三台
南望山在城北二十里,峰壑绵亘数十里,抵开州界,林木苍翠接天,与西望山对峙,俗传为雌雄山
、龙冈在城东南二里,明王守仁构何陋轩君子亭处
、吴公坡在城西二十里,明王守仁瘗旅骸处
、红岩在城北七十里
、白岩与红岩相连,有厂署
、阳明洞在龙冈山半岩下,髙敞深广各二三丈,顶石如凿,旧名东洞。明王守仁谪居龙场,游息其中,更名阳明。小洞天书于石嵌洞中洞上有僧舍,二左巅有文昌阁,甚峻丽
石天洞在城西北八十里,石峰耸峭如削中,通一窍,蹑级而登,髙敞可逺眺。明王辅建庵三楹,覆以木皮,谓之木皮庵
乌江在城西五十里,即陆广河之下流,湍激汹悍,为贵阳、遵义二府之界
。陆广河在城西三十里,源出威宁七星关,受大定黔西诸水,上流为鸭池河,下流为乌江。旧系水西驿道,明吴国伦有「人家、半倚蛟、龙窟驿署孤悬虎豹营」之句
白马潭在城北门外,溪流至此,渟滀澄澈,传有神物居之
、三潮水在城北五里,水日盈缩者三,涌则奔腾怒,号竭则声响俱寂。
观音泉在城西北百五十里黄沙渡,边泉出髙岩下,夏冷冬温结庵以憩行者。
夜,明塘在城北七十里,两山间,深不可测,夜明如灯。
杨老井在城东一里,溪水汇于岩下一井,如方塘,深不可测,溉田千畆,虽旱不竭。
长寨同知。
羊城𡉫在城东南半里。
羊角𡉫在城南十里
小河在城西南三十里,源出定番州,属麻响司流,经长寨属之摆仪、羊雍二寨,入广顺州界。
安顺府
普定县附郭
塔山在城内南隅,元泰定二年建塔,于上常有白光,自塔顶出山,多树木四,时青葱为郡中胜境
东胜山在城东一里
,飞虹山在城东五里,悬岩怪树,相传明建文帝往来滇黔,常游其上
岩孔山在城东十五里,山髙峻腹,有穴平广,可容万人
、旗山在城东南五里,峻拔如帜
、马首山在城东南四十里
、屏风山在城南二里
、西秀山在城西一里,与东胜山对峙
伐木山在城西西堡司南,山髙箐深,中多林木
新坡山在城西北三里,其岭长广五里,府治以为形胜
旧坡山在城西北二里,又名马头山,两峰相峙,中有石关,为郡治之要隘
石笏峰在城东五里,群山惟此最髙
,搏翠峰在城东北五里
、红土坡在城西南三里,土色如朱,又西南十里有黒土坡,土色如墨
、白石岩在西堡司西南,山甚险峻,一径攀援而上有泉,四时不竭,苗人依此为寨
清凉洞在城东二十里,又名粮仓洞,天开一窍,前后通明,相传孟获曾屯粮于此
龙潭洞在城东北五里,洞极寛广,中有潭水气慑,人不可近,上有天生石桥,为岁旱祷雨之所
楚田洞在西堡司东南,山髙万仞起伏,迤逦三百馀里,洞在山畔。又司东南有老鸦洞
碧波桥河在城东二里,又城南十里有宁谷桥河
、九溪河在城东南四十里,九溪汇而成河
、三岔河在城北三十里,旧称水内水外者,此也
谷龙河在城西五十里西堡司,前流合乌江
山、京海在城南五十里,众水所汇,周围二十五里许,中峙一山,上建殿阁,颇称胜概,常有龙见于内
、乾海子在城南,宁谷司东南,水泛成湖,若云南旱,此水必泛溢。云南潦,此水必涸。相传地脉相通,故互为盈缩
。龙泉在城东五里,澄清澈底,大旱不涸
、哑泉在龙泉右,饮之则哑,有禁碑
、双眼泉在城内东北隅,左井色红,右井色白,甘咸亦异
、胭脂井在城内北隅,水自石隙出,渍米炊饭,色如胭脂
镇宁州。
东坡山在城东三里,逶迤盘郁髙三十里,亘十馀里,州之镇山也。相连有笔架山
、青龙山在城东南三里,叠巘逶迤如龙,下有嘉乐池,其对峙者曰白虎山
、玉京山在城南二里
、龟山在城西南五里,以形似名
、白岩山在城西三里,山势起伏聨络,自水西至普定欢喜岭、老虎关、马场铺、龙井铺等处,绵亘百里,至此而止
慈母山在城西三里,其形如母负子,俗名背儿岩
螺山在城西三十里,下有河,俗传毎风雨作毒蛇,猛兽即出,因建飞云阁镇之
环翠山在城北一里
、猫儿山在城北十二营司西北
、火烘坡在城东南五十里,一名和宏,旧州治也。地多瘴疠,故徙于今治,相传用火器,惊之则散
九十九陇在城北百馀里,周围一百馀里,两水界其左右,外开重关七八所,内藏九十九陇,大小不等,弯环如带,分门别戸道,通一线,中平衍可耕。四面竒峰插汉最髙者曰髙峰山,俗传罗鬼弄兵于此,至今营垒遗址尚存
摆山洞在城东南,康佐司东广七丈,深不可测,旁有摆山寨
双明洞在城西五里,又名紫云轩,豁髙朗,东西相通,如城阙中流,水汇成潭,有桥可渡,深入更竒邃
巢云洞在城北三十里,石台寛广,水绕其下,寒气袭人
乌泥江在城南百里,南流入广西田州
、杨吉河在城西南十五里,下流注于白水河
,公具河在十二营司东北,旁有公具寨,灌溉田畆,民利赖之
、阿破河在十二营司旁,有阿破寨土人以索为桥渡之
、海子在城北中九枝髙官堡旧系粮田,有龙潭,明成化时,忽变成海,周围约广二十里,其水冬夏不涸
、贺家溪在城东,源出石冈贯城中,毎岁冬则涸,春二、三月间,忽如潮水,骤至俄顷即退,如是者三,则岁丰稔
、石溪在城南四十里,流入慕役司界,注于白水河
、龙潭在十二营司北,水色常黒,大旱不竭
、丰泉在城西二里白岩山下,四时不涸,可资灌溉
、清泉在城西三里,林木阴森,一潭清泻,中产异蟹,或赤或紫色,极鲜姸
、石泉在城西三里,出石窦中,引流灌田
,既济泉在城东北二里许,其地极热,而此水独凉
、荻、芦池在城北六十里,周环八里,中有小岛,居人资以灌溉
、永宁州。
顶箐山在城内旧多山樝树,故又谓州为樝城。今杂植蕉竹,桃柳,建草亭,其巅颜曰屡迁
二龙山在城东五里,一名雾露山,山半有双洞,二水分流
鸡公背山在城东四十里,旧为滇、黔大道,山脊如鸡背,险峻难登,相传山畔,昔有石鸡尝鸣,后被窃去,其迹尚存
髙宗观山在城南一里,四面悬岩,上有石洞,流泉不竭,建有真武殿
、肇普山在城西一里
,安笼箐山在城西慕役司北,山峦相接,林木蓊密,周四十里,旧入滇路经其中,险阻难行,秋冬多雾,昏晓不辨。又有香树坡、小箐口坡、白口、东坡、胡树凹、打罕坡,行者苦之
靛山在慕役司水,回山转其中,深箐可种蓝,岁必异地以植
红岩山在城西北八十里,壁立万仞,岩侧有洞,深广数十丈,或时闻洞中有铜鼓声,恍见岩上,红花如雨,则其年必有瘴疠,夷人或一年或三年,用乌牛白马祭之,以祈岁稔。世传武侯南征,曽驻兵于此
、云亮山在城北一里
、箭眉山在城北顶营司,山势极髙大,周四十馀里,河流潆纡其下
、象鼻岭在城东七里,入滇旧路,左右皆岩箐万仞,中有道如梁
、关岭在城西三十里,山势陡峻,曲折而上,凡四十三盘,方至顶上,有关索庙。旧志:索蜀汉,汉寿亭侯子从武侯南征有功,土人祀之,山半,有马跑井,相传索统兵至此,渇甚,马踣,地出泉,故名。又有哑泉,饮之,能令人哑立石以戒行者
水帘洞在城东八十里,地名那大关,四面悬岩,大山洞内,可容万人,大水泛涨,不能淹及
聚仙洞在城南五里,门径委折,伛偻始入,渡一小桥渐髙,敞顶有窍,光明下注石床,石钟俨然
留节洞在城西南十馀里,石乳凝结,状若盘龙,鳞鬛生动,上有字如蝌蚪,不可辨识,更进益幽邃,中一石塔,左右曲房,天然不假椎凿,昔有刘烈妇避兵其中,遇贼不屈死,因以为名
蜂洞在城西南沙营旧司山巅,洞深曲有水,上为悬岩,有蜜蜂房,大如车轮,毎春夏则来,霜降前后则去可卜,一岁之丰俭如霜降,十日五日前早去,则一岁全荒,仅先后一半日则半熟,或后十日。五日去则大稔,苗人取蜜从悬岩上秋千而下,以击其房,如猿猱然
,观音洞在城西北三十里,从关岭北行,歴落数峰,青翠欲滴洞,中轩辟若城垣危磴,叠梯而上,数十武有石,平广可罗,拜祀大士于巅,折而右俨,若长廊大厦,悬幔流苏,靡不毕具,有白石若龟龙鳞甲,生动,乃积澑所成,昔人勒字曰:「神龟玉液,寂坐良乆觉暗泉,细雨从空中石窍生」
伯牙洞在城北,从北极观,溯流而上,可五里,至洞,洞口低窄,伛偻而进,数丈,徐中始平。广有水出洞间
,盘江在城西三十里,源出乌撒可渡河,流入广西泗城州界武侯平南,中战于是水之南。水经注云:水广百馀步,甚有瘴气。朱褒之反,李恢追至盘江即此。
落叶河在城东,澄水多游鱼,相传潭内有潜龙,人不敢渔
、北口河在城东二十里,水归盘江
、灞陵河左城东三十五里
、郎公河在慕役司东南三十望,湍流急疾,不能为桥,设舟以济往来
者,马河在城西北六十里,即普安州之者。卜河自安南县流入境,下流注于盘江河
、白水河在城东北四十馀里大路旁,色白,异于他水,从髙飞落,直下数十丈,白练千条,轰雷●雪,注入绿潭,虽天气晴朗,而激湍喷溅,如行大雾中,澎湃之声,逺闻数里外,其飞落处内有洞曰水帘,昔孙可望至此,见水中有神物,欲涸水以索之,而潭水絶深戽,数日不可竭,乃止,洞中有碑「刻雪浪穿霞」四字
清镇县。
笔山在城东郭外峰,峦尖耸如笔
、马鞍山在城南一里
、铜鼓山在城西四十五里,相传武侯南征,于此获铜鼔
、桂华山在城西北五十里,昔有僧名广逺、卓锡结茅其上,手植桂子于岩阿,至今桂树犹存,髙数丈花时香闻数里
、云归山在城北二里云起山巅,人以其聚散卜晴雨
、羊耳山在城北五里,明天启初,副将张彦方败水西贼于此,又西北五里有蜜蜂山
,耸翠峰在城北,相传明建文帝曽寄宿于此
、香炉岭在城西山峰陡峻,形如古鼎
、曹木洞在城南一里,明敞如堂
、云龙洞在城西南十里,一名华盖洞,又名凉伞洞,可容数十人,其上有气氛氲望之,如云变幻,万状相对,有扁洞洞口,扁窄而中寛
、天柱洞在城西北六十里,悬岩千仞,一径盘回,洞极宏敞,中有大石柱,孤撑洞顶,后有河水,声吼如雷,土人常避兵于此
、滴澄河在城西,入陆广河
、甲池河在城西北九十里,俗名鸭池河,与黔西接界,即陆广河之上流
汲波塘在城西南二十里,汇诸溪涧,溉田甚广
。
安平县。
金鳌山在城东三里,诸峰奔赴。浪,涌波翻。独此山髙,耸插云俨,若金鳌特峙
髙峰山在城东二十里,昔有僧自然栖息于此,手植栢树,千株飘然而去
龙鼓山在城东南七里,万山攒叠,忽展云坪,曲径盘旋半山石壁下有门如砌,稍入数步,宏敞若堂门,左一穴,湫水注焉。碧灔隐深,莫可底极。相传有灵物居内,春时尝有声如鼍鼓,或闻八音具奏,乍响乍沉亦逺亦近,数年始得一闻,五七日方止。
马头山在城东南二十五里,群山聨络,髙耸凌云,状如马首
圆帽山在城南一里,又南八里有蹲狮山,又南三里有笔山
龙凤山在城南五里,峰回四合,秀水双湾僧自然登巅览胜,拂一袈裟于地,谓可为众僧禅定之所,后因建寺焉。
鹿角山在城南十里,石峰峙立,形如鹿角
天台山在城南二十里,乱云断石中,特起孤峰,俨若百丈,金茎石壁,崭截危嶝,接云絶顶,楼阁庄岩,乃白云僧所开,多有诗词纪其胜
天马山在城西
,梵刹竒岩在城内西南隅,山半石屛铺,云挂月浮图精舍上下参差面枕清流涵光,影翠四时松栢蒙茸,鸟语溪声与梵音相和
藏甲岩在城东五里,一名金银山,崇山峻岭,石壁嶙峋,一户双扄限阈,俨然相传。昔人藏甲于此,下有废垒
爆石岩在城东二十里,巉岩髙峻山半,泉出石窦中,流注深潭,祷雨辄应
袈裟岩在城南五里,削壁千仞如展袈裟相接,有包玉岩
洛阳洞在城东十五里,下有洛阳河
、南仙洞在城东南十五里,石壁髙十丈,入洞二十馀步,地势平广,可容千人,西有深潭
蚺蛇洞在城西三里半山闲,洞左右二门,中有碧潭,深邃莫测,昔大路经其下,相传有蚺蛇在内,时出伤人,因改路穿城而走
玉龙洞在城东十里界首铺,群峰峭壁中一洞,玲珑竒巧,内有一石平坦如床上蟠石,龙鳞爪生动,相传,明建文帝曽憩息其中,经旬始去
穿空石在城东三里,山若画屏,中有一孔,直穿山背,晶光四射
惊蛰鱼石在城南十里普济桥,边碧漪翠浪中,白石齿齿,毎年惊蛰,前后数日,鱼丛聚石边,土人网之以为乐,因名
虾蟆石在城西十五里,溪水环带,两峰对峙,上有大石屹然,状类虾蟆
洛阳河在城东十里溪流中,有两穴,方围十数丈,栏楯若井甃,然鱼从楯跃出,土人伺取为利
车头河在城南十里,水势百折,渔舟往来其间,又南十里有麻线河,汇流入于鸭池河
东溪在城东,源出东北石洞中,流灌田畆,人赖其利
、文笔水在文庙前,迤逦而来,自㢲转兑,逆折回旋一,澄如鉴术者云,此邑文盛兹水之灵
龙洞泉在城南二十五里,龙洞堡侧亦有灌溉之利
圣泉在城西门外百步,平冈之下,泉从石罅中流出淙淙有声,一时之内,再盈再缩,曾不少辍。春时词人游女,或置香花,或插簪珥,再拜祈请,泉即淜湃鱼虾并出前汇。一大池清可濯缨
、喷珠泉在城西沙作铺路,旁深数尺,寛广如之,泉色清澈微碧,客至喧哗,鼓掌则数千百珠迸逗而出。明叅政焦希程勒石纪胜名曰喜客泉 ,本朝总督甘文焜更名喷珠泉
龙井在城东南十五里,水极清,甘上,尝有烟雾居民,遇旱,磔狗厌之,则风雨随至
。
郎岱同知。
毛口河在城西三十二里,源出永宁州盘江之上流,今新路渡口也。水势汹涌,雨水暴涨,髙辄数丈。
平越府:
平越县附郭
、福泉山在城内,明张三丰修仙处,山形灵秀,上有髙真观礼,斗亭前有浴仙池,夏不盈,冬不竭,旁有古桂,一株久枯,忽有丐者来浴于池山,僧秽之,丐曰:「无伤也,吾能活此树」。乃掬水沃其根,挂巾于树而去。是年,桂复荣,人以为三丰再来也,桂至今犹茂池水,云可疗病四方,汲者不絶,亭有三丰手书,聨名人题咏,碑刻颇多
㠟峨山在城东一里,一名莪万山,山势崇嶐为郡镇,山乃㠟峨寨故址
石关口山在城东南二里,旧时官路经其中
叠翠山在城东南十里,大小百峰峻秀揷,天中峰名老人。或云近此居者多寿九十九峰,在江外,一峰独在江内,名将军峰,三江㑹其下,独砥中流,平越絶景
月山在城南半里,山形如半,月下有月山古刹
、文笔山在城南三里,髙耸卓立
、獬豸山在城南十里,苍翠突兀俨如豸冠
、大水山在城南三十里,上有古寺,雄壮可观
、百里山在城南四十里,溪深箐,大为苗人窟穴
杨山在城西十里。杨义司旁有玉笏,峰前为凝真观
、云雾山在城西四十里。明崇祯间,总兵胡从仪征苗屯兵于此,营址尚存
杉木箐山在城西六十里,峰峦髙峻,苗倚为险
滃霾山在城北六十里,山髙林深,霾雾滃郁
、玉屏峰在城西南五里
、玉笏峰在城西十里,端拱如卓笏
、七盘坡在城东三里
、倒马坡在城西南五里
、白螺洞在福泉山后
、犀牛洞在城南,其上即髙真观,洞中有物若牛,明、正徳间,观僧夜闻洞外鬬,声如雷,起撞钟失钟所在,有顷闻钟声,一路震响而来,及旦视之,钟上有水草始悟,夜所闻声乃钟与牛鬬,后衅之乃止。明隆平侯张信父葬于洞内,相传为张三丰所授。
仙人洞在城西南五里,洞数层,曲折幽深。明崇祯间,太守陈绍英建迎仙阁于洞外
新开洞在城西门外西山下,康熙元年三月大雷雨,山石崩,中开一洞,深莫能竟
燕子洞在城西三里,毎冬来燕子千百蛰其中
百人洞在城西十里,一名川洞,清泉涌出,可容百人
、麻哈江在城东五里,两岩壁立,舟渡甚艰。明万厯间,郡人葛镜始建桥,详载关梁
、鱼梁江在城东十五里
,芦坪江在城东三十里
、三江口在城东南七里,马场、羊场、麻哈三水㑹合波流,潆洄为郡之胜
、诸梁江在城南三里
、马场江在城南四里,与羊场江通,其水湍急而深,中流如沸,合流于麻哈江
、羊场江在城南二十五里
、皮陇江在城西二十里
、羊场河在城东二十里
、杨老河在城东三十里
、龙潭河在城东南三里
、南河在城南门外
、武胜河在城南五里
、清水河在城西四十里,其上流来自贵阳贵定源逺,流广雄、吞诸溪,北经乖西、巴香诸苗界而入乌江
、𡽖隆河在城北三十五里
、白水河在城北三十里
、地松河在城东北十五里,其地名松屯,南流入麻哈江
、冷溪在城西南四十五里
、广济泉在城内东隅,其源分自㠟峨山下。明𢎞治间,叅将赵胜因城中乏水,凿阴渠,引水入城为井
、福泉在福泉山上
、月、山泉在城南月山寺
、翰墨池在城南。潮音阁下
、海、螺井在叠翠山之南,地名乐冈,有石穴,形如螺,殻水自中涌出
、黄平州。
梅花山在城东郭,俗呼鼓角梅花
、狮山在城东五里,其形如狮
,架梁山在城东四十里即岭山孤峰插天一望千里
、鼓台山在城南五里,顶平如鼓,四周堑削凿梯,挽铁絙乃可上
铜钉山与鼔台相雄,长尖峰髙耸雄峙东南
宜娘山与铜钉山相近,山顶平衍,可容万人,上有垒址相传,宋时有宜娘屯兵于此,故名
香垆山在城西南十五里,峭拔髙竦与清平接
、金星山在城西三里,正临兑方,下有蟠桃洞
、斗岩山在城西五里,亦曰西岩山,有洞髙五尺,阔一丈,左侧有虗岩泉,涓涓下流
都凹山在城西北三十里
、龙岩山在城北一里,下为龙洞,又名狼洞,山势巉岩,水色深碧,传有龙潜,其中能出云雨相近,有掲榜山,石壁峻峭。又有北辰山
五星山在城北,如五星环列
、太翁山在城北二十里,雄特出诸山之上
、马鞍山与太翁山对峙,岩石甚胜
、岑舟山在城北三十里,山形雄杰,一名太阳山
、石林山在城北八十里,山麓有长松庵,相近有髙岚山
、中华山在城北九十里,上有太平寺
、九龙山在城北九十里,上有九龙庵,相近有百花山
、岑东峰在城西十里为州治宾山
、马鬃岭在城东四十里,大路所经接镇逺、石阡二府界。岭阳有马蹄井
、飞云岩在城东二十里大路旁岩倚山麓,势如垂天之云岩,下颇轩敞,中有小洞,深黒不可究极。左有瀑布,淙淙作佩,玉声前一小峰特起,上构圣果亭,有明王守仁碑记,又有古栢十数株,千馀年遗植也。又有月潭古寺,为黔中第一竒境,天下名胜,记载具有图
梯子岩在城南五里,蜿蜒曲折,髙揷云表,州属竒观也。
七里谷在城东五里,俗名七里冲,两山壁立,中通一路。杨应龙叛时,屯兵二十七营于此,以窥黄平
梅子洞在城东三里,中多梅树
截洞在城南十里。明景泰初,苗贼韦同烈纠众数万屯聚截洞,官军击败之,遂退据香垆山洞,盖与香垆山接。
白岩洞在城西十馀里,洞口敞朗,内极深邃
燕子洞在城西十五里,紫燕千百为群,潜藏于此
、葛浪洞在城北二十里,一山绵亘,中多洞穴,昔人于此避兵
,重安江在城东三十里,发源麻哈,合清江入楚
。两岔江在城西南十五里,水有二源,一出上堂,一出大原,合而为一流,入府界,即麻哈江也
、冷水河在城东三里,水白而寒,三伏不可涉,流入两岔江。又城东南有苗里水,下流入镇阳江
,西门河在城东三十里,旧城西即镇阳江之上流,可行舟直达楚、沅江,因有施秉诸葛洞之险,艰于上下,故开而复塞。顺治十六年疏滩,凿石以通楚运,挽舟衔尾而上,集于城下
处洞河在城西十里,源出苗境,东流合北门河入镇阳江
、北门河在城北
,北攸河在城北三十里,原名都凹水,即㵲江之源。水经注云:沅水出䍧柯且兰县为旁沟水,山海经所谓出象郡镡城西是也
秀水溪在城东三十里东坡堡下
、髙溪在城西北,旁有髙溪屯,下流合秀水入重安江
纸房潭在城北里许,中有沙洲,毎夕鹭鸶千百集于上
,翁播潭在城北十里,两岩壁立,潭在其下,深莫能测,大旱不竭,每遇岁旱,土人于此祷雨辄应
、王井在城南。明洪武间,岷王封于滇,经此凿井得泉,味甚甘美,因名
瓮安县。
旗山在城东南五里,山顶有洞,一名穿岩
花竹山在城南二十里,山顶有九泉,天旱,邑人常祷雨于此
太和山在城南五十里
北斗山在城西南五里
云雾山在城西南六十里,上建大佛寺
仙桥山在城西十里,山髙千丈,顶有石,中空如桥,上建真武殿
白乐山在城西三十里,地名飞练。明杨应龙反,败官兵于飞练𡉫,即此。鸟道盘旋而上,山顶寛平,幽邃山麓有祖师殿
百果山在城北十五里
、伏龙山在城北,旧草塘司山麓有报恩寺
、万丈山在旧草塘司东南二十里,岩壁髙峻,矗立万丈
岑口山在旧草塘司东南四十里,初为苗蛮窟穴。平播后,土官宋世孝凿山通道,立哨防守
九峰山在城东北十五里,地名鼠场坝,九峰迭起,延亘数里
玉华峰在城北六十里上揷云霄下临流水顶颇平旷,山有池,莹彻如月。明嘉靖间,平越指挥王之臣建,梵刹数重,飞阁翔空,梵呗之声,遥闲数里
双箭峰在旧草塘司东双峰并峙尖削如箭,下有石,名晴明,石天久雨将晴,其色如玉,久晴将两,其色如墨
石笋峰在旧草塘司西石峰,直立山巅。又司北有后岩,沿岩曲折而上,两旁石壁,环列如雉堞
青龙𡉫在城南五六里,昔人呼为状元旗,其下有鼠场,通平越
黄金𡉫在城南,与青龙𡉫相近,可容万人。四壁悬陡路,通一线,为瓮水第一险境
、龙马𡉫在城东北猴场坝,明隆庆间,恒有天马,见于草间,故名
龙洞在城北三里,洞有潭奫,沦莫测上,横跨石梁,寛平可歩,中有神鱼,土人不敢取取,亦不得
震天洞在城北四十里,江界河上流,两旁峭壁百仞,中亘石坎三级,水势倾泻湍急,舟不可近
太和洞在旧草塘司南,洞在山腰,水从下出,其声如雷
殷家洞在旧草塘司南,地名擦耳,岩洞髙十馀丈,岩壁陡峻,非攀援不可上。明时道人殷均阳开
水落洞在旧草塘司西,凡草塘诸水皆㑹于此,出江界河
、老鹰洞在城东北红头堡,洞有二容六七千人,可以避兵
瓮安江在城南水,自髙坪司由乾溪里至县流入江界河
、乌江在城西北五十里,县境诸山溪之水皆流合焉
、白岩河在城南二十里,汇众溪经刘家堡入瓮安江
三河口在城南老寨窑厂、王公桥三河之水,同汇于此,故名
城西河在城西,中有阜垤曲折可观
、蛇子河在城北三十里
、江界河在城北五十里入乌江,通四川
、长滩水在城南十里
、青坑水在城西六里,山麓巃嵸,一池莹澈。每卯、酉二时,水潮涌沸,候之弗爽。土人相传,尝见一老叟,须眉皓然,扶杖径行水畔,疑以为神,凡旱涝辄祷于此。
。馀庆县。
官山在城东三里,广袤数十里
古佛山在城东七里,四面陡絶,止一径可上,两溪环绕,上有精舍
、紫霄山在城东旧白泥司东,山势危耸,上凌霄汉
、翠萝山在城东南三里,突起一峰,上多古树,四时苍翠,后抱一岭,如萝附木,故名
、太平山在城南,即县治之主山,俗呼太平囤
、中华山在城南十里,髙接云表,登山逺望,黄平、施秉等处,皆若指掌
拱辰山在城南一百五十里,以山势向北而名
仙峰山在城西南二十里,俗名杨仙峰,相传昔有杨仙居此
、九龙山在城西三十五里,危峰排列,唯中峰最髙耸,下有龙泉,产鱼巨口,细鳞甚美
狮子山在城西四十五里,又五里有画笔山
、玉屏山在城西九十里,鳌溪之南为县治,镇山下有大石,特立如人,旁有数石,列侍稍卑,亦如人形
招隐山在鳌溪南,山不甚髙,而竒峰怪石,特为幽秀
立钟山在鳌溪,左圆正而中空。又有艾门山,两山壁立如门,其西有洞,名曰停留洞
他山在城西一百六十里,地名蒲村,山多竒石,下有柳湖及仙奕洞,可游可隐
天台山在城西北十里最髙险,顶有古刹
、雷坡山在城西北十五里,悬岩峭壁,时有风声如雷,其相近有鬼洞山
,梦峨山在城北五里,髙峰特耸,悬岩壁立,相传昔有异人修炼于上
佛顶山在城北麻子坝,山髙二十馀里,悬岩峭壁,陟者心惧
、九龙、金凤山在城北大溪,山形如凤,下有九泉,蜿蜒如龙,故名
、崆峒山在城北杉溪,其山空虚,多洞穴,故名清音洞。留云洞俱在其阳
、五云山在城北馀庆司,一名江家山,横跨馀湄,两邑最为竒险,上有云深寺,其西有白露山,西北又有笔架山
翠屏山在城东北二里,列帏如屏,青翠可观
牛塘山在城东北二十里,髙数十里,巅有犀牛塘,广数畆水,四时不涸,上构石殿,古木阴森,夏犹积雪为邑之胜
仙人墩亦曰三里墩,在城西北八十里。乌江渡有三大石,髙丈馀,方圆四五丈,横立江中。土人传有仙人,欲于此造梁,故名
庆云洞在城东十里,两水交会,洞前洞内可容百人,洞口有古栢二株,左右森挺,苍虬屈曲,天色晴明,常有五色云结其上,土人遇旱,祷雨于中
玉虚洞在城西七里,明巡抚郭子章建凖提庵于洞口
鹅水洞在鳌溪南一里,髙可丈许,中出泉,旱涝如一,土人赖以灌溉
慈云洞在城东北二十五里内有天生石大士像,洞前石笋,髙数十丈,一水绕前,左右怪石林立,毎云封洞门则澍雨立至,明知县韩任甫因题曰慈云
白泥江在城南,即牛场渡河,𤼵源瓮安流合乌江,由思南而入于岷江
、小乌江在城西三十里
岩门江在城西北八十里,即乌江之下流
新村河在城东,源出响水,绕翠萝山,由冷水、小城寨入白泥江
、新街河在城东,源出官山下,至县治前流入白泥江
鳌溪在城西九十里,发源鱼鼓洞,流入岩门江
、杉溪在城北,源出佛顶山,其水清泠特异
、小溪在城西,发源立钟山,流入鳌溪
船溪在城北,中产大鱼,深不可测
、柳湖在城西他山之下,大可百畆,中有十九泉,旁生大柳数百株。明都御史钱邦芑避乱结庐居此湖上,有堤曰桃源堤,有桥曰宛转桥
瓮钟水即金竹水在鳌溪东三十里,每月明之夜见泉中有钟影,故名
、三潮水在他山之西,潭水毎日涨溢三次,不爽时刻
、龙塘在鳌溪西,旁有小山,上立一石,形如凤头名凤冠石
、湄潭县。
回龙山在城内,一名东山,自县脉左旋,绵亘逆转,陡峙东南,城筑于山,腰有回龙顾祖之象
玉屏山在城内山如列屏县,署在其址
、凤凰山在城东十五里,山形翔舞如凤,故名
佛顶山在城南十里甚髙,耸顶,有平田、清泉,明邑人李少岩建僧刹,钟梵声出云际
、象山在城南二十里,形如象鼻
、牛星山在城南二十里,极髙峻,登其巅,虽阴暝,亦见星斗
、马头山在城西南十五里,山下有清泉、幽谷,竒花异木,极林壑之胜
觉仙山在城西南四十里,髙十馀里,延广倍之,林茂箐深,上有铁瓦寺,山顶有云辄雨,邑人以占阴晴
朝阳山在城西一里,下临流水,悬岩峭壁,日初出时,顶有彩色,晖映于上,下有朝阳洞
玛瑙山在城西十五里,三面石壁多五色,雨后日初光,彩尤丽
、狮子山在城北三里,山势雄昻,县城北障
、金条山在城西北二十馀里,山势雄伟,中有闲道,从葛藤箐径达遵义府
、平灵台在城北四十里。马蝗箐中,四面悬岩,多茂林,其竹可为纸,名平灵纸。顶上方广十里,有茶树、千丛
、湄溪在城南,弯环如眉,因名
、大洞溪在城南,流入湄溪
、花水溪在城北二十里水中浮蔓生花如兰蕙,四时不凋
、三江水在城西南,容山司有三源,俱出苗界,东流入乌江。
都匀府:
都匀县附郭
东山在城内,建鼔楼于上,四望极逺
、凤凰山在城东南都匀司
、六洞山在城西南。平州司山险峻,上有大六洞寨
、陇黄山在城西南,旧丹平司南
、摆铺山在丹平司东二十里
、藤茶山在城西南,旧丹行司西
、睹虎山在丹行司西十里
洞得山在丹行司东北三十五里
龙山在城西二里,逶迤若龙,有圃可畦,有泉可汲,有洞可栖,俯临剑河,天将雨则云生一缕,渐绕峰峦,郡人以此卜阴晴。初名蟒山,明迁客,张翀,易今名。
观音坐山在城西有洞,与龙山洞相望,号鸳鸯洞。又西里许曰筓山
小孤山在城西三里
凯阳山在城西平浪司上有凯口,𡉫周十馀里,髙四十丈,四壁陡絶,独一径仅尺许,盘旋始登。有天池,虽旱不竭。明时部苗阿向、阿凹皆据此为乱,后讨平之,改为灭苗镇,添兵守御
鸡冠山在城西邦水司
箐口山在邦水司髙险多箐
笔架山在城西北一里,三峰髙耸,并列
养牛山在城西北十里,其上有寨。
龙戏珠山在城西北五十里,二山环抱,中有圆山,状若珠。
梦遇山在城北一里,俯临剑河,众水汇流,波光浩,淼有碑识,曰仙人张三丰观澜处。
七星山在城北七里,拱列如七星,内有洞梯石而下,如闻风雨声,初甚纡暗,行数武便得平,地极寛,中有潭风,急涛骇寒,气逼人隐,有一船随波往来,人不能近
黄土坡在城南都匀司
、雨花岩在城内巉岩曲磴,万木丛阴,春时桃李盛开,落英缤纷,宛若雨花。
都匀洞在城东十里,前门北向,髙广俱一丈五尺,后门南向,髙广四五尺,洞中乱石,类状象鼻,杂草丛生。
九龙洞在城西九十里,洞有石,鳞鬛宛然,或悬或伏,若游若飞,变态多端,盖不止九
观音洞在城西悬岩峭壁,下临深潭,上建飞阁
雄黄洞在平浪司西北
、鱼王石在城北河中,毎春夏水涨,鱼皆溯流,朝之,逐亦不去。
便河即城濠。明正徳间,副使李麟因苗警自北门厯西南一带,环浚为河,引水绕城下,守者赖之。万厯间,副使袁应文、重浚,日久堙塞,珣国朝知府王锺 复疏通。
长河在城西南,一曰剑河,即清江之上流,有二源俱出山涧,至城东合流,出湖广之黔阳县,向多怪石,不通舟楫。雍正七年,知府王锺珣详请总督鄂尔泰、巡抚张广泗开凿,自城起厯三百馀里,达施秉入黔阳界
麦冲河在城西南,相传内有巨鱼二,不轻出,出则群鱼随之,其年必有兵,屡验后,鱼为暴雷震死
藤茶河在丹行司西南
、平州河在平州司
、邦水河在城西,自邦水司发源,下经独山州东流为都江,过古州合车江、溶江南流出广西懐逺县界
、甲港溪在丹行司东十五里,流入瓮城河
、胡公堰在城北二里,明指挥胡纲筑,引水灌城西诸田,厯久而圮。雍正七年,知府王锺珣复筑。
龙潭在城南一里,深汇不可测,岁旱祷雨有应。
麻哈州。
皮陇山在城东十里,又东有天台山
、贵人山在城南二里,髙耸独立。又南有天马山
玉屏山在城西三里,端方竦立如屏。又西有百里山。
铜鼓山在城西五里,山麓有水,毎日凡三溢。
马场山在城西乐平司东北,与牧马场相连。
杨古山在城西北平定司。又司南三十里有平孔山
、龙头山在城北五里,自下而上约五里,上有古寺清泉,颇堪眺望。
凤凰山在城北二十里,昔时建城于此。
龙洞在城东二里,有内外二洞,中界碧潭,有石如床,如棋局。游者若过碧潭以探内洞则风起,火炬皆灭,无能进者。世传有龙蛰在内。
马蹄洞,在城东二十里,又名天焦洞。昔日悍苗,毎恃此为窟穴。
麻哈江在城南五里,其上源为两岔江,又为算水,下流入于清江。
摆递河在城南三里
,平定河在城东。平定司源发于郡河通清平县之凯里司。向多怪石梗塞,不通舟楫。雍正七年,知州杜理疏浚。
、舟溪在平定司东
、乐平溪在乐平司南,下流合于麻哈江。有紫姜苗夹溪而居。
独山州。
文笔山在城南二十里
,镇夷山在城南三十里,山髙顶平,土人结寨其上,以镇苗蛮
、羊角山在城西南六里,两峰斜出如羊角
、独山在城西南二十五里,群山相连,一峰独峙,州以此名
行郎山在城西八十里,山峻路险,用梯以登。苗蛮所居,上有泉水
髙岩山在城北十里矗立千仞,山半有泉喷出
丙,王山在城东北烂土司,髙数百丈
,三角𡉫在城南二百里,都江水所经为由,粤西抵黔赴滇,更换夫马舟楫之要冲,今设州同驻其地
、梅花洞在城南五里,岩水喷泻,白石齿齿,作梅花状
都江在城东南,即独山江之下流,一曰紫泉,一曰遁水,一曰䍧柯,山海经所谓泿水,水经注所谓「南至郁林,东至苍梧,又东至髙要,由番禺入海者也。汉武帝伐南越,发夜郎精兵,下䍧柯江,同㑹番禺,疑即此。
独山江在城南,源出都匀邦水河,下流为都江,经古州诸苗寨入广西懐逺县界
深河在城北
、龙兴泉在州署东
、官井在州署西
、城隍井在城内城隍庙前
、清平县。
棋盘山在城东三里,又名东山,三峰髙鋭,顶有平石如棋盘,可坐数十人。又东二里有马鞍山。
天榜山在城东二十里,壁立如张榜,相近有笔架、小华、望城诸山
瓮坝山在城东南十五里,山径险巇,竹木丛密,明时苗贼依之,遗有营垒
香炉山在城东南四十里,四面陡絶三叠而上,有田,有井,有潭,可容万众。明时苗据为乱。正统间,总督王骥剿之,不能尽。天顺间,巡抚邹文盛、叅议蔡潮等平之,置防兵建仓,贮粮于上后裁。
木案山在城东南凯里司。明一统志载茂林修竹青翠如屏障,今已无
水箐山在城南十五里,两山夹峙,中通一径,径旁有古桂一株,花时香闻数里
盔山在城西二里,形如覆釜
、葛贡山在城西五里
、石仙山在城北上有三石屹立,如人对语
、双乳山在城北六里,两山并峙如乳,又数里有罗仲山
双童侍讲山在城北二十里中为玉屏山,旁两山突起分峙,左右如人
王家坡在城东一里,又城北二十里有观音坡
、龙王坡在城南四里,上有龙王庙,祷雨辄应,今圮
木级坡在城南五里,两木交生如阶级。苗蛮出没于此,为戍守要地
老君洞在城东十五里黄茅山下,洞髙十馀丈,阔如之中,悬一石,空其中而出乳洞左,循级而上,有石室内有石床,又左通一径,有天生桥,长十馀丈,桥下有泉,秉炬至此,豁然天开,列坐桥上,洞中灵异,一一可见。
天然洞在城北十五里,一名小空洞,宏敞幽深,石乳倒垂如莲花万朵。明嘉靖间,总兵石邦宪开其左为太极洞
云溪洞,在城北二十里,一名大风洞,即道书,峙苍洞天也。后门在杨老西,深二十馀里,中有苍龙、白虎、石钟、石鼔,入里许则寒风刺骨,暑月须披裘以游,至半有天穴透,日光照见一切。
将军石有二:一在城南三里,一在城南三十里,龙场路旁皆平地,突起,髙十馀丈
城河在城内,明指挥司勲引溪水入城,以备不虞
山江河在城东五十里,源出香炉山
,涌胜溪在城南九里,又城北五里有凯旋溪,下流皆合于山江河
、济生池在城内。明正统间,苗贼围城凡十四日,军民赖此以济。
皮井在城内,水清而味甘
、龙井在城北十里洛登哨山,下源深流,长广资灌溉
葛贡连塘在城西北五里
荔波县。
永长山在城东七十里
水岩山在城西五十里,下有水从岩中出,四时不竭。
方林山在城北三十里。
劳村江在城东南,其源二,一自黒猫,一自烂土司合流而入县境焉。
八寨同知。
得鹿山在城西千寻壁立,据八寨咽喉,路通鸡贾城,今设太平汛
甲些坡在城西十五里,山势髙耸,乌道逼仄,苗民向恃以为险,今凿成孔道,直达府城
鸡贾河在城西四十里,即剑河之下流,南注为清江,东入湖广之黔阳县
龙塘在城东北二十里,广可十畆,深不可探,相传产异鱼能伤人
、龙井在城西十里,其水清洁味甘,四时不涸
丹江通判。
九门山在城西南,山势盘旋,中有九洞,俱极轩爽。
衙门山在城西,群峰罗列,一水环流,宛如垒壁。
丹江在城西,发源城南。髙坡上有泉名大塘,溢而下流,合诸山之水以成江,下流入台拱之小江。
九股河在城东,发源九摆寨山中,东北经凤党诸寨,入于清江。
防里河在城东,发源城东防里寨山中,西经桃绕寨入丹江。
髙坡河在城南,发源城西南囊路寨山中,经乔港、趱坡诸寨,南入都江。
乌尧河在城北,发源城东乌尧寨山中,流经乌耶关,入于清江。
都江通判。
柳叠山在城西竒峰拔起,近置汛其上
都江在城西,发源独山州之旧烂土司山中,六十里至三角𡉫,江流渐广,可以浮舟,又百馀里过城西,又南经来牛、定旦诸寨,至古州城东,㑹车江溶江,南流入广西懐逺县之容江
镇逺府。
镇逺县附郭
、石屏山在府治后,髙千仞端立,如屏府之镇山也。山半有石窦,久雨窦中有水,下泻如虹,则江必溢,居民避水,以此为候
中河山在城东,两水夹流,山居其中,石壁鑴有「楚桥风顺」四字
香炉山在中河山畔巨石水中,上丰下削形若香炉岩上,鑴有「溯流光」三字
观音山在城东十里,地名观音塘,岩石错立,髙数十丈,中有洞,广一丈,袤三丈,髙如之,内涵清漪,连舫可进。洞牛有窍如忩,上有石如佛像,洞顶色碧石,文隐起若龙蛇,北岸有观音小龛
太平山在城东二十五里,其山最髙,有积水斗许。土人祷雨,取以书符辄应
马首山在城东,卭水司南,其山东昻西,伏状如马首。又司东南有岑陵山,司西有金潮山
笔岫山在城东南五里
巴邦山在城东南四十五里,周围陡絶,土人尝于此避兵
思卭山在城东南八十里
都波山在城东南九十里旧思卭县界,东接唐锦州洛浦县
都来山在城东南九十里旧思卭县东,唐锦州常丰县,与此接界
五老山在城南五峰相连山麓,即镇逺县治
、吉祥山在城西南隅,形如燕窝,俯临江水
、天枢山在城西下,有北极宫,故名
,平昌山在城西三里,双峰圆耸,江水环其前,四山回合,中有平原,可居演武场在焉
狮子山在城西四里,自东南望之,如狮自北望之,如展旗。又西十里有双石柱,临江骈立一大一,小髙数十丈
西峡山在城西十里,山势若楼,台叠起,有飞瀑,数处挂岩端,若轻绡
铁山在城东北一里髙峻突兀石色如铁
、石岩山有大小二山,俗呼岩门。大岩山在镇逺县后,苗自卭水由金堡、狗洞来者,由此小岩山在镇逺卫,后苗自施,秉鼓楼坡来者由此,昔人于大岩山垒石筑门以守之,于小岩山建营鼓楼坡以守之
二仙峰在城西五里文徳关二峰并立如人
马场坡在城东十五里,两旁皆谷中,仅一道如线苗,自卭水白虫入犯者,于此遏之,所谓丸泥可塞者,昔建大胜堡于此
鼓楼坡在城西南二十五里,重冈峭阜,望之如谯楼上,有双峰并立,毎晴朝挂云,辄雨苗自施,秉来者必由之。明万厯中,都督陈寅建戍营于此
弹子岩在城西十五里,两山对峙,相去数百步,左山顶有一石,圆如弹丸,右山中虗,一窍明透如牖
太和洞在府治东中河,山南广丈馀,袤倍之,旁有大洞,深黒不可入,亦名南洞
东岩洞在城东北隅,较南洞更深广
、凌元洞在城东五里分水岭北,俗呼七间屋,颇有胜致
、华岩洞在城西三十里大路旁,洞口宏敞,石乳凝结,有石大士像,左右石罗,汉内渐狭而黒,更入丈馀,复得空旷,日光不烛,为水所限不能穷
岑药洞在卭水司西,崆峒深邃,莫测其际
、石柱有二:一在城西十里,一在偏桥司南十五里,山石崛起,皆髙数十丈
石厂在铁山石屋如厂,前俯清流,可濯可游
、镇阳江在府治前,即潕溪,亦作㵲为五溪之一。黄平、兴隆诸水合流至此,东入沅水,通舟楫
、宛溪在城东十五里
、焦溪在城东四十里,为往来通津
、梅溪在城东五十里,旧为清浪驿,又东六十里有秋溪,皆汇于镇阳江
、松溪在城西南三里,可以灌溉
、牙溪在城西五里
、小由溪在城西十里
、勇溪与小由溪相近,犵狫所居
、白水溪在城西三十里,自盘石奔注入江,其色如雪
、铁溪在城东北三里,㑹岩壑水,南流入镇阳,江中产蟹及小鱼味佳,自宛溪以下,所谓镇逺九溪也
浮石潭在铁溪口有长潭,潭之北岸为铁山,南岸石委积为洞,中流入镇阳江。江边群石错立,急湍奔泻,其势若浮。又东有石侧立名,古牛岩郡之名胜也
、平宁坡在城西六十里,溉田数千畆,四时不竭
,卭水在卭水司南,源出苗寨,下流入沅江
、云根五漏泉在城西五里文徳关侧有石生五窍,泉自窍中迸出
、云露泉在城东北一里,出山半石窦中,循岩婉转西下,达于铁溪
,小瀑布在城东半里,髙二丈许,飞瀑如练
,大瀑布在城西六里,有瀑布数条,自岩巅飞下,髙百馀丈,为郡竒观
、龙池在城北一里,地名翁种,四面髙山,中有池,云气蓊郁白,日晦㝠,相传有神物居之
味井在府治西,味甚甘冽
施秉县。
飞凤山在城内西隅,从空倒垂如凤舒翼、报恩诸寺在其麓
、仙飞山在城东南一里,又五里有羊子岩
岑麓山在城东南旧城内,冈峦重复,四面陡絶
岑鳌山在旧城北,明季设防于此,垒址尚存
三台山在城南峰峦连峙如画
云台山在城西北三十里,独立万山中如台,几然云停烟结,仄径纡回,攀缘而上,及巅平衍,可数百畆,旁有石如列屏,群峦皆拱伏环望,无际石壁藤萝,虬龙倒挂,诚异境也
巴施山在城北十五里圆耸揷天状如卓笔
相见坡在城东三十里,两坡对立,中阻小溪,行者相去数里,而彼此招呼如在咫尺
癞头坡在城北十五里,旧时军民㑹哨于此
漏日岩在城北二里,髙峰壁立,有窍通明
,打杵岩在城东北一里,壁立河干,为水所迫,常有栈阁以通行者,故曰偏桥。今屡经修凿,成坦途矣
,诸葛洞在城东十里,一名瓮蓬洞,飞岩夹岸,踞镇阳江之上流,束县境大小江诸水而出于其间,石滩三层,縦横巉㟧碍难行舟,故舟自镇逺而止。明巡抚郭子章凿通之,久复淤塞。雍正四年,知县沈遴详请总督鄂尔泰修凿,复通
钟鼓洞在云台山前,与望元关相对,中有石钟石,鼓扣之有声
,前江在城南,上为重安江,下即清水江
、小江在城南,源出黄平北门河,至城东合大江
大江在城北,源出黄平之都凹水,过旧州为西门河,入县境,受瓦窑、杉木等水,至城东合小江,谓之两江口,下诸葛洞至镇逺为镇阳江
、杉木河在城北合大江
、江凯溪在城东合大江
、秉溪在城南
、别溪在城南
、凤溪在城南
、鹤溪在城南
、涌珠泉在城内西隅,泉出如贯珠
、响泉在城南,泉声触石如雷
。
天柱县
凉伞山在城东十里,其形如伞,峰峦最秀
凤山在城东二十里,髙数百丈,相传昔有凤栖于此
、林排山在城东三十里,山势排列如壁。又东十里有岑朗山,形如垂翅
茨岭山在城东四十里,两山对立峡,长数里,旧设太平堡,为县扼要之所,今裁
新舟山在城东五十里,山形如舟,流水环其下,林木参差,蔚然可观。又东十里有髙云山
元正山在城东六十里,林木苍翠,朝烟暮霭,俨然图画
太灵山在城东七十里,上有佑圣宫
、烟墩山在城南三里,为县城发脉之山
、春花山在城南三十里,山畔有池,半畆夜发清光晦明皆然
、黄少山在城南七十里,与茅坪接壤,对面有五龙岭
幞头山在城西三十里,山形下覆有雾,笼罩即雨
、莲花山在城西六十里,山如莲瓣
、叠山在城北五里,峰峦层叠,迤逦而南
、尖山在城北五里,如浮屠揷,天髙不可极
、柱石山在城北十五里,山上一峰直峙天际宛如柱石,县之得名以此
,急澑山在城北三十里,前后有溪山,当急澑之中,故名
、蓬莱山在城北八十里,三山列峙,俗传如蓬莱三岛,故名
、白云山在城东北六十里,上有梵刹
、小水岩在城东二十里,岩下有洞深不可测,投之石响,逾时毎有白气上腾则雨,立至气敛则雨止
,观音岩在城北数百步,累级而登,傍壁为阁,洞门髙敞,可以游观
邦洞岩在城北十五里,峭壁临水,凿石开路
、铁山坪在城西二十里,寛敞可容万人,三面环山,一面绕水,山隈常积,雪如至春不消,即兆丰年
分水凹在城北七十里沅州界,水自凹分一归沅州,一归鉴江
千佛钟鼓洞在城西二里,洞中可容数百人,进数十步,时有微雾,恍见千佛隠见悬石有若钟鼓者击之,皆有声清流,从洞中出,冬温夏凉,明邑令朱梓题于石曰「天下第一竒洞」。
清水江在城南六十里,发源都匀,下流入楚。黔阳江歴系生苗盘踞,雍正八年,贵东道方显,招抚开通,舟楫可行
。西江在城西北,发源圭拈寨,至城北,合流入鉴水江
。鉴水江在城北,又名北门江,发源新溪,绕城而下,与清江合
青龙涧在城东南,又名白水冲郭外之田,咸资灌溉。明知县朱梓筑堤,更今名
、古木潭在城北五里。旧传有一木,长三丈馀,流至此,沉入潭中。土人犹时于暮夜见其形云
、龙塘在城东南十五里
、白龙井在城东二十里
、仙姑井在城东五十里
、金溪井在城东南二十里
,台拱同知。
台雄山在城西南,苗民依山而栖,结屋如巢,乃大小台雄及台盘诸苗踞险处,山径峭仄,人迹罕至。今开辟道路可通,行旅往来
、平蛮坡在城东北五里,山势险峻,向苗、蛮作逆,蚁聚于此,雍正十年讨平之,遂以名坡
莲花𡉫在城西北三十里,险峭入云中,有一径如线,攀援而上,诸峰拱向,宛若莲瓣,今于其上设番招汛
小江在城西南,发源城南之牛皮箐,北流经城南,绕城西北,入于清江
。
清江通判。
公鹅山在城南城,即建其上,髙峰突兀,增壮垣墉
摆尾山在城西三十里,峭拔险峻,冠于诸山
柳罗山在城东北十里耸峙,清水江畔,为群苗出入之要路,水陆之急冲。
清江在城东北,发源都匀之东山,经麻哈州之瓮城、清平县之凯里、黄,平州之岩门司施秉县之下,秉入境,东经柳罗山,又东过黎平之黄寨,又东至天柱之瓮,东入于湖南之黔阳,合于沅水。
思南府。
安化县附郭
、中和山在城内,山势纡折,上多古栢,俯瞰江流,为郡大观
万胜山在城东一里,下临徳江,髙数千仞,四面陡絶,麓有龙洞,泉可灌田,千畆相传,灵物在内,祷雨辄应,背有丹台为上阳子,炼丹处顶有真源井,清澈一潭,旱甚不涸
东胜山在城东三里,孤峰竦峙,秀丽如画
思唐山在城东四里,方舆胜览」作「唐山,昔人因名郡曰思唐
、半月山在城东五里,形如半月
、马鞍山在城东三十里,以形似名
、象山在城东朗溪司山麓,形如象鼻
、天马山在城南二里,下有朝阳洞
三台山在城南五里,左有开仙洞,下有风神洞于此,祷雨辄应
思王山在城西南三百里,一名门山,为古费州扶阳县界。旧有思王城
、万圣山在思王山南,四面陡絶上,平坦可耕
岩门山在城西二里,两山对峙,岩壁险峻,左曰大岩门,右曰小岩门,大道出其中。永胜、武胜二关依岩而立,为郡之门戸
稽公山在城西三里一峰特起平地,昔有稽道人庐其上,仙去因名。又西四里有白鹿山
四角山在城西十五里,四峰鋭起相对,俗名四个山
、石柱山在城西三十里黒鹅溪侧,又名石柱坡,山巅有石,屹立如柱
琴徳山在城西三十五里,林木苍翠,洞壑最胜
金竹山在城西二百里多产竹
,浮禹山在城西北五十里,唐置多田县于其下
、双峰山在城北五里,两峰秀丽,下临大河,与白鹭洲相对
观音山在城北五里,相近,有纱帽山、
磈岩山在城北二百里,髙百丈许,延袤二十里,接酉阳界
、蒲竹山在城北二百五十里,约髙数百丈,上产蒲竹
、笔架山在城北二百七十里,山挺三峰,时有烟云缭绕其上
、石马山在城北二百八十里,峰峦耸拔,独冠诸山,中有燕子洞,深阔险峻
腾山在石马山东,髙数百丈,四面陡絶,毎壁下有水皆清冽。昔人避兵其上
、髙山在城北,沿河司髙二十里崒嵂难登相对,有菫竹,山髙十里,脉自石马山发
、铜锣峰在城东十五里,水出山峡中,声如雷鸣
、●峰在城西南五十里,峰甚髙峻,上有古寺故址,居人尝掘出铜磬诸物
、九老峰在城北一里,群峰环列者九
、髙歇峰在沿河司壁立云表,久雨云出则晴久晴,云出则雨,居人以为占验
、沙子坡在沿河司东坡旁,涌水极凉,又司东有大龙坡
、手巾岩在城南七里,岩下黒白相间,缕缕如帨
、穿岩在城西一百二十里,两石相对峙,人从中间穿出
、大桐岩在城北五里有大桐数珠,故名。又城西五十里有红岩,又西七十里有日头岩
、碑摸岩在沿河司髙数十丈,上有仙书红字,又有仙岩数处,皆有古篆书,明嘉靖间酉阳司来侵地界,募人铲去
开先洞在城南四里,明知府舒应龙建亭于上,旁植松栢
、●人洞在城南三十里,因与古迹仙人家相近,故名村人厌胜火灾塞之, ,国朝知府刘谦吉开治层级而上,有寺有亭为近境胜览,题咏甚众
,石芝洞在城西四里洞门北向,可布数席,明副使徐九皋刻有「石芝洞天四字
、藏春洞在城西六里,洞不甚深广,而壁石竒润,林木乔郁,妍花异卉,盛产其中,思南之胜,无有出其右者。相近有迎春洞
钟鼔洞在城西,地名洞子头,洞有二孔,乳倒悬而下击之,作钟鼔声。又西十里有迎仙洞
、狮吼洞在城北三十里,有泉,下泻十馀丈,声如狮吼,洞中两石对峙如门,又有石壁若鱼形,俗呼为鲤鱼,朝天洞下为湖底滩,商贾在此,易舟达川,江接荆楚
大墩石在城东半里,形状瑰伟,下临徳江,昔人平其上,建净修阁
、四方石在城北三百里,髙阔俱五丈,四壁崭然
徳江在城西南一里,其上为乌江,下流入四川。涪水合岷江。水经注云:江水东至枳县西延江,从䍧柯郡北流,西屈注之,亦曰涪陵水。唐史,乐城县西一百五十里有涪陵水。方舆胜览云:思州有巴江水,即此,秦司马错溯舟此水,取楚黔中地。宋延熙中,邓芝伐徐,巨射元猿于此中流乱,石林立,激水成滩,行者苦之,有石状如牛,眠为牛犊,滩有石,如僧趺,跏为和尚滩。又有齐、袁九门七星香炉、相公诸滩,最险者无如龚滩,波涛汹涌,震声如雷,长十馀里,行舟至者尽虗,其中乃得过焉。
河由江在沿河司源出铜仁之乌罗司乱石横江,水势最险,司北五里为五门滩,其下为湖白滩,以水色白故名,去湖白十里为黎滩,险峻出诸滩右,又有涪塔滩、松滩、野猪、虎口诸滩,皆江流所经也
石马江在沿河司西,下流合于徳江
暮溪在城东三里,其地多雨,疑有龙物
、昔乐溪在城东十里,流入徳江
、仁溪在朗溪,司治前一日三潮,又名三潮溪,居人引水以溉田中,有洲突起,土人立川主庙于上
、宪溪在城南五里,汇于徳江
、掌溪在城南二十里
、青鸾溪在城西三十里,俗称黒鹅溪郡人安康序云:昔有青鸾集其地,土人不识,呼为黒鹅,遂以名溪
、鹦鹉溪在城北三十里产茶甚佳
、马蹄溪在城北五十里
、亭子溪在沿河司水自龙冈中流出,又北七里有后溪,自马鬃岭流出,俱入河由江。又司西南七十里有甫南溪,又司南九十里有鹅溪,又司北十里有桃竹溪
、上费溪在城东北百里,旧费州以此名北流入四川黔江县界曰黔江,东北入湖广施州界曰清江
石牛潭在城西南三十里,澄清深广,水际有石如牛卧
、白鹭洲在城东北五里,烟水微茫,多产文石游者采之,以供清玩。广舆记云:烟水萧踈,颇似中土
鲇鱼峡在城西,徳江、内峡长十馀里,两岸之间,古木阴森,碧浔澄静,最为幽胜
、灵泉在朗溪司东北,其水从石底上升,不消不长,冬温、夏凉
、马公泉在城南十二里,泉自山麓流出,势如瀑布,俗称白水泉
、金盏泉在城西三里,其水清澈
、稽公泉在稽公山下,盖稽公垂钓处,有小鱼,每以夏四月潜于泉底,至明年雷动乃出,渔人相聚网之
,汲溪泉在城西北八十里,日有消长
、黄鱼泉在城北五里产鱼,皆黄色
、珍珠泉在沿河司南,水自石窟涌出,若贯珠然,又颇温,亦名温泉
、天鹅池在石马山之北
、绿井在朗溪司,其水绿色,尝有绿鸠群浴其中
、杨柳井在城北山麓间,一泉甚清,中有赤碧色小蛇,遇大旱,出即雨
、一碗水在朗溪司东四十里,山巅有井,方圆,止若一碗,不盈不涸,饮之不竭
印江县。
文笔山在城东二里山,削如笔
峨岭山在城东三里,逶迤绵亘二十里,山势髙耸,自县治望之,叠翠重岚,宛如屏嶂
十种山在城南三里,群峰叠翠,宛如图画
,河缝山在城西十里,即观音岩髙,可二三十丈,上有石龛,下有石洞,深不可测,去岩里许,有石形垂如肺,人呼为金石肺
大圣登山在城北五里,端正耸拔,顶平阔三里许,昔人建鐡瓦寺于上,后废,每冬雪,深数尺,入夏始解,不异峨眉,又呼大石墩石,可作杯皿,名为黒玉,其麓有叶鱼洞
、石笋山在城北五里,又北一里有交椅山
、铜鼓山在城北,地名花岩,有山壁立击之,其声如鼓
白水坡在城南五里,山路夹拥,有石壁立髙可二十丈,每春水四溢,则众流咸汇于此,水自壁中悬瀑里,人每以瀑流有无觇,岁时丰歉
滴水洞在城西五里,有细流,从石窦中滴下听之,清越如琴声
,思卭江在城南,源出朗溪司北流入徳江,后讹卭为印,遂以名县
桶溪在城北二里,溪流环抱若桶,因名
、网陀溪在城北二十里
中洲在城南,两水环流而洲处,其中,平旷一线长可二里
,双峡在城西二里
、白水泉在城南三里,水自岩出,飞流如练
龙津在城南一里,印江不通舟楫,河皆浅多,石而湍急,至此略潴小津,居人每夜汛舟捕鱼,逺望火光如星
婺川县。
潜山在城东二十五里,列嶂之上,一峰拱北如朝,旧产朱砂
大岩山在城东八十里,洞壑深广,为游眺之地。又城东二里许有山壁立,亦名大岩门
泥塘山在城南五十里产朱砂
、华盖山在城西十里,岩壑深邃,为前代避兵处
无党山或云即华盖山
,卧龙山在城北五十里
安峰山在城北,相近有笔架山
岩。前山在城东北二十里
、长钱山在城东北五十里,地名板场
木悠峰在城东四十里,上有水月宫
、凤凰峰在城东五十里,山以形似名
、梦子坡在城北七十里,坡顶平广,上有石炉,髙大约数丈
、万卷岩在城西五里,石累万卷,俨如缥缃
山羊岩在城西五里,地名熊林岩,形如青箱,文类蝌蚪
、金藏岩在城西五十里,地名祥川,岩上有鹿井、鸦池
云岩洞在城东一里,中甚寛敞,可容百人,外有石柱,柱上纹迹如霞,稍前复有大石,方正如玉几然
蟠龙洞在城南里许山下,洞寛水深壁,有「盘龙化雨」四字
、金牛洞在城南二十里,地名牛塘山,半洞内有石如牛
、倒羊江在城北五里,或作晓羊江。其水由山谷溪流所聚,至隘溪渡汇丰乐河
丰乐河在城东五十里,其水由龙泉、湄潭折入县境,至洪渡入龚滩。北汇川江
、隘溪在城东北五里
、何只水在城东十里
、罗多水在城东八十里,何只罗多,皆獠之姓名,其流合于丰乐河
、龙泉在城东二十里。其泉一日三潮,消则澄清,长则混浊居人,资以灌溉
、香墨池在城西三十里,其水清香,汲以注砚可发墨光
、暖塘在城北五里,水至冬尤暖,秋分后鱼皆聚此,而鲤鱼更多。又皂池坝有温泉,四季皆温
来雁塘在城东北三十里,地名江边。昔有三雁来集,其上后申祜、邹庆、邹奭一时并举人以为三雁之兆。
石阡府:
镇东山在城东一里,为府治镇山
知府山在城东三里,其后有侯山
金鸡山在城东十五里,髙可百仞,翠色如黛
、龙山在城东南一里,髙冈悬岩,雾聚则雨,散则晴
九龙山在城东南十里,本府水源皆从此出
松明山在城南一里,温泉出其下,故又名温塘山
十万山在城南六里。昔杨再兴屯兵之所,其上平衍,中有土田
琵琶山在城南四十里,月夜常闻琵琶声
岩门山在城西南五里,两山相并如门,岩上有洞,深广莫测。又西南有挂榜山
、骆驼山在城西三里,又西为飞马山
云堂山在城西五里谷深林茂昔为苗贼潜藏之所
排衙山在城西五里
、万寿山在城西二十里,地名乐桥,山下有洞,传有神羊,出入人逐之,即化为石
金顺山在城西旧葛彰司东,山下有石䕃泉,广一丈,深三尺馀,夏涨冬消,水极清泠
狮子山在旧葛彰司东,有二山,皆髙耸。又东有飞凤、朝阳山
隘门山在旧葛彰司北,两峰相峙,险隘如门
马鞍山在城西北,苗民司山势昻耸,又东有黄杨山,上多黄杨树
香炉山在城北十里平地,突起一山,四面陡絶,攀援而上,可容数百人。
青山在城北七十里髙耸多林木,又北五里有文笔山
迎仙峰,在城西北五十里,下有龙塘泉。又苗民司西有大夫峰,旧葛彰司,西有三尖峰。
朝天岭在城西三十里,俗名纱帽山
长沙岭在城西北,苗民司东甚髙峻
,望江岩在城西一百六十里下有泉
鬼岩在苗民司西髙广方丈如屋
,寒林箐在城西,以竹树阴森而名。又西北有杉木箐,多杉木
香炉𡉫在城北十里,平地髙二十丈,可容五百人,避苗寇者倚此以为险。
坪耕箐在旧葛彰司南,又有方竹岩、头葛蔓诸箐,皆以岩险阴翳而名。又西有山丹、绵花诸坪,亦险隘之处。
太虚洞在城南五里,一名燕子岩,中有万佛岩石、大士像及石龙、石虎
秋满洞在城南梭砦隔岸,洞门宏敞,后通池塘砦。平茫溪有泉长流,资以灌溉
龙洞在城西南三里龙底江上,中产竒石,大如鸡卵,有文可观。
风神洞在城东北十里,人不敢深入,入则大风飘发
龙底江在城西南三里,其上源为包溪,流经城东黄茅囤,合大溪,绕府前入思南界,注于乌江
乌江在城西一百五十里,东流合思南江入蜀,即方舆胜览所载珍州思溪与南平军朗溪合者此也
、乐回江在旧葛彰司南,其源有三,至方竹箐合为一流,注深溪而入。乌江中有淹龙滩
新开河在城西二十里中流,巨石森列。明万厯间,知府郭元宾疏凿通舟,民利赖之
大溪在城南,流合龙底江
、深溪在城西北二十里,又西八十里有各容溪,皆西流而注于乌江
洋溪在城北十里,其源出铜仁府提溪司山下,西南流入界。又西经龙泉县界,合桶口河,流入乌江
大龙潭在苗民司北,深澄不测,有灌溉之利
、温泉在城南一里,大小二泉泉,水温,暖清可鉴髪
,望江岩泉在城西北六十里,水颇甘冽,四时不涸,亦资灌溉
,登沙塘在城南二里,民筑堤,蓄水备,旱。又南六里有湾塘鱼泉,春则鱼出,秋则鱼入民张笱,以时取之
龙泉县。
凤凰山在城内县署,右形如凤凰为县之镇山,又儒学前有卓笔峰
东山在城东二十里,峰峦秀拔,为一县之胜。又有金鸡山,与东山并峙,锦鸡最多
、义阳山在城东二十里,唐义州故址
、石牛山在城东五十里,上有巨石如牛状
、中华山在城东九十馀里,山岩髙峻,上有古刹,山麓多古梅
、将军山在城东南五十里,宋绍兴间,任正隆之变,都监安文誓师于此,因名
、石伞山在城西三里,山上有石,髙十馀丈,端图如伞
、绥阳山在城西北三十里,唐绥阳县故址
、鸡翁山在城北二十里,唐鸡翁县故址
、石笋山在城北五里,其峰尖耸如笋
、玛瑙岩在城东三里,髙峻险絶
山羊岩在城东五十里,髙数十丈,上有山羊岩三字,相传系唐人书
、夜郎岩在城西十里上刻「夜郎,古甸」四字相传,唐李白经此,后人纪焉
、洗甲岩在城北三里,上刻「天河洗甲」四字。明帅刘綎平播凯旋,经此,磨岩勒石
、黄蜡箐在城东,又北有隘头箐,又有穿帘谷三跳石,义阳江水发源之处
、黄杨𡉫在城东三十里,巉岩絶壁,有大河环绕其上,可容数万人,宋时屯兵营堑犹存
,青竹岩在城东北一名深箐,又北有中宗岩
、龙穿径在城北二十里,泥水地方左右皆石峡,中通一线,仰窥太空,虽酷暑亦清凉可憩
腾云洞在城南二十里,左右有五石石,顶有文类太极图,故又名太极洞
、野人洞在城南,邑人于此立便民场
、兑溪洞在城南九十里,洞中寛平,外壁峻絶,非悬梯引绠不能上,土人尝避兵其中,洞水可资灌溉
、龙泉坪即今县治,旧长官司以此名
、义阳江在城东北五十里,环抱县治,通思南大江
、泥水河在城东,发源东山,通义阳江,中多鲇鲤
、桶口河在城东一百三十馀里,县属众水,汇流于此,合成大河,下流,直抵思南,入川江
、石贯塘河在城北二里,上流由老木桥、三跳石二水㑹成大河下流,过清江溪,至泥水、山羊等处,合桶口河、
犵木溪在城南,环绕县治,入于清江溪
、清江溪在城北五里许,纡回如带,流入桶口河
、龙泉在城内凤凰山下,泉自洞中流出,大旱不竭,一邑资其灌溉,县之得名。以此城外,又有小龙泉,水甘冽,取以烹茶,味甚佳
。鱼子孔泉在城东,四时常盈,深不可测,常有小鱼自石孔中出,故名
、五眼塘在城西
暖塘在城北门外,泉水长温,虽严寒不冰
思州府。
踞胜山在府治后,旧名松园,𡉫明知府蔡懋昭筑踞胜台于上,故名 。本朝知府陈元迁台于山麓
、岩前山在城东十五里
、龙塘山在城东六十里,旧产铅铁
、旗头山在城东百馀里,上有甘泉古栢,旧设哨防守
、黄岩、冲山在城东黄道司西南,山势险固,其中平广,有据险,避苗𡉫
,㸃灯山在城南一里,峰峦髙耸,夜常有光如灯
、莪山在城南三里,群峰聨起
飞山在城南三里,梁刺史杨再思有功徳及民,郡人为立庙于此
圣徳山在城南九十里,为万山之尊,郡人多祈祷于上
、盘山在城西门外,自镇逺盘曲而来百馀里,结为府治
、岑、巩山在城西二十里,峰峦层叠,绵亘百里,昔为宣慰田氏牧马处
,住溪山在城西三十里,诸溪之水流经山下,潴而复流
、龙坑山在城西三十里,昔产朱砂
、桥山在城西三十里
鳌山在城西八十里,上有古寺,人迹罕到
、瑰楼山在城西九十里,俗名鬼楼山,相近有鬼总山,又名鬼隐山
、天应山在城西百里最髙耸,土人常祷雨于此,谓呼天而可应也,为思州江水发源处
、红岩江在城北以色名
、六农山在城北二十里,洞苗出没之所
、金豹山在城北五十里
、土麻山在城北都素司,又东北三十里有江头山,亦名弹岑山,傍有歇路坪,土人毎遇节序,则相聚笙歌于此
,独峭山在城东北一里,孑然孤峭,卓异群峰
、狮口山在城东北平牙寨洞苗出没之隘,设防于此
、漾头山在城东北,施溪司南三里,又司西三十里有火龙山,又司北里许有玉屏山,又北三十里有蜡傍山,产蜡
、九曲坡在城东黄道司,山势险峻,路径盘曲
、打寳坡在城南十里一石两分,中有圆孔,相传昔人于此得寳而去
、岑贾坡在城南百里,外接红江,旧时苗尝出没为患,设哨防守
、杨柳岩在黄道司西岩峻险,多蜡树
、白岩在城西五里,髙峻。难登,中有洞下临深潭
、白溪岩在城北三十里,铜仁府分界处
独径岩在城东北,施溪司路最险仄,设隘御苗
、田堧坪在黄道司北,四山围绕中,有广原沃野
,十万𡉫在城西五十里,其地平广。昔田宣慰屯兵于此
、天平𡉫在城北都素司之南
、泉洞在城北五十里,上有飞瀑,下有澄潭
、㵲阳江在城东南,合府境诸水而入于湖。广沅江
、磨寨河在城西十里,设舟以渡
、铁山溪在城东十里,昔产铁
、异溪在城东五十里,西通洒溪
、田塍岩溪在城东八十里设渡,为往来要道
、黄道溪在黄道司西南,又司北有淘沙溪
、洒溪在城南一里,㑹注溪,绕城而东,合架溪,出两河口入㵲溪
、架溪在城南,架木溪上,以济往来
、注溪在城西南三十里,宣慰田氏子孙世居于此
、龙溪在城西,相传土人击铜鼓于此而龙出,因以成溪,又有凹溪,东岸有油鱼洞,西岸有铜鱼洞,俱流合于清江
养苗溪在城西北八十里,源出岩洞,中有巨石障流,土人架木槽,引以灌田
。海龙溪在城北六十里都素司境上,相近有牛角、黄栢、水银三山,昔红苗啸聚于此,明知府胡楠合思南、石阡、铜仁三府兵剿灭之,至今民犹颂徳
、马口溪在都素司,即洒溪之上源也。又司南有左溪,西南有冷水溪,下流俱入清江
、施溪在城东北三十里
、星石潭在城东七里,产石有金银星㸃者,可琢为砚
、铜锣潭在城北十里,相传有龙穴,于此数十年一见
、龙泉在黄道司北,其水清而甘,居民赖以灌溉,但不可以涤垢涤垢,则水不出
、玉屏县。
玉屛山在县治后,屹立如屏
月屛山在城东三里,俗名龙塘坡,山形如屏,每望时月,从此出,因名
三台山在城东五里,山顶最髙处,突起三峰
、天马山在城东南一里,形势奔逸雄峻
,道定山在城南三里,与双荐峰并峙
界牌山在城南二十里为卬水、湳洞鬼庐,诸苗出入要路,明时设有防堡,今裁
、狮子山在城西二里,雄踞山口
、象鼻山在城西二里,与狮子山对峙,野鸡河之左右有若门,户中通一涧,架桥其上为黔楚要隘
、飞凤山在城西五里,中峰髙耸如凤首,两翼夹峙,上有朝阳观
、七星峰在城南半里,与学宫相对,逶迤起伏,有七峰如星象
,双荐峰在城南三里,较群山独髙,每天雨云雾,先于此兴
、石莲峰在城北二里,分披如莲瓣
、卓岭在城北十里,昔设有哨
,万卷书岩在城东一里,垒石如卷帙,髙数十丈,岩顶有寺
、铜鼓岩在城东五里,上有石洞击之,铿然有声
,挂榜岩在城东十里
、白岩在城西十里
、团岩在城北三十里,上有古刹
、蜡岩在城北六十里,通铜仁、施溪、六洞、水银等山,诸苗路最为险要。昔尝集乡兵防守
、兔儿坪在城内,有明尚书郑逢元书院
、坝坪在城南六十里,南通革溪、天塘、西通新溪、湳洞等处,明时立堡,驻兵防守
、野鸡坪在城西
、柴冲洞在城东南二里,邑人于此祷雨辄验
、金银洞在城北五里
、白水洞在城东北十里
、平江在城北,上流为镇阳江,至府境汇洒溪、异溪诸水下流入沅江,即古雄溪五溪之一也,中有显灵滩,水势最为险恶
、文水河在城东,㑹诸涧水,入平江
、易家河在城东,流入平江
、野鸡河在城西,源自西溪、梭溪诸水㑹,合经飞凤山、野鸡坪、象鼻山,入于平江
、太平河在城西三十里
、龙塘在城西二十里太平堡下,为卭水,诸苗出没要路,明时苗寇薄城由此
青溪县。
瑞云山在城内,岭多云气。上建瑞云宫,楼阁巍峨,登之可望百步外
北障山在县治后突兀峥嵘城,围其半,为县治屛障
东山在城东三里,山势嵯峨,万峰环抱,上有东山寺
竹屏山在城南三里
灵寳山在城西一百馀里,地名铁山屯
玉屏山在城西北二百里,地名戎满屯
、寳炉山在城北一百五十里,相传昔有异人炼丹于此
、竺云山在城东北三里
观音山在城东北一百一十里,地名栗子屯
、青溪江在城西,即镇阳江之下,流经玉屏县,入沅江。
竹坪河在城南
、描龙河在城南
、铁厂河在城南。
。
铜仁府:
铜仁县附郭
东山在城内,突兀竒峭,俯瞰大江,絶壁鑴云彩,江声四大字。明嘉靖中,知府李资坤建大观楼于山顶,久毁。顺治十八年,知府梁懋宸复建双峰阁
石笏山在城东五里,髙拱云端,俨然笏立
天乙山在城东南一里有石,屹立山顶,每色赤,即有火灾。明嘉靖中,知府魏文相凿池山麓以厌之
文笔山在城东南五里,髙插云汉
、天马山在城南五里,又南一里曰晒袍山,俱秀耸
玉屛山在城南三十里
、大万山在城南二百里,旧产朱砂
、新坑山在城南,旧大万山司北五里,岩谷幽邃,可以避兵
、席帽山在城西二里又一里曰三台山,其相接者半月山皆以形似名
诸葛山在城西十里,形势突兀,俯瞰诸山,有如丘垤,上有武侯屯营故址
、百尺山在城西一百里,层峦叠嶂,髙不可攀
层嶂山在城西一百二十里,峻壁间有一石门,泉从门出,岁旱祷之,每验
,独岩山在城西二百里,一峰独峙,险不可攀
、五云山在城西,省溪司常出五色云。又有江头山,罗江水所从出
磴山在提溪司东二里,山髙险,有石磴萦纡而上
,滥泥山在城西提溪司
、翀凤山在城北三里,回峰翥汉,势如凤飞
、将军山在城北六十里,旧名狮子山
、森岩山在城北平头司峰,峦髙耸,林木蓊郁,望之如云
、石梁山在城西北,乌罗司东,山石横亘如梁,又东有琴阁山,又东有木降山
,迎虹山在乌罗司西南,髙出群峰之表。朝旭初升山光四映,又有云朵山,秀丽如云
梵净山在乌罗司北,一名月镜山,群峰耸峙,分为九支,中涌一峰,周围仅四丈,突兀陡絶其髙,千仞中如斧,划隔五六尺许,名曰金刀峡。峡有飞桥相接,左右皆立梵宇,广阔可容数十人。寺侧有石曰说法台。陟者,攀絙上下,如蹈空而行,寺在极顶,风峭不可瓦,冶以铁千里,风烟可一览而尽。有拜佛台、香炉峰、绵絮岩、炼丹台藏经:岩有井,曰定心水,山后有池曰九龙池。又相𫝊有辟支佛遗迹,山下有九十九溪,环绕纡折黔中,胜概无逾于此
双贵峰在城南十里,以两峰并峙而名
正人峰在城西三里,原名岑嶂,又名文笔洞明,督学沈思充改今名。有明人倡和诗,勒于岩上
、木耳坡在乌罗司治旁,官道经其上,俯视群山,森列于下,苍翠郁然
铜岩在城西南隅,当两水合流处,壁立千仞。明正徳间,叅议蔡潮建跨鳌亭于岩上,毁于兵。康熙八年,知县赵景福重建。相传:元时有渔人没江底,得三铜人挽而出之,郡之得名以此
岑桃岩在城西百二十里,岩中有泉,常出云祷雨每应
万胜磴在乌罗司西南,上有洞可容百人
,观音囤在乌罗司西,岩壁峭峻,卓然天险,上有三洞,可容五百人
黄蜡洞在城东五里,又城北四十里有川江,洞皆深邃
、仙女洞在省溪司北
、铜仁江在城西南,发源四川酉阳司㑹府境诸水,流至湖广麻阳县入沅江
、宙罗江在省溪司北,源出江头山
乜江在乌罗司南,上纳乌罗溪、羊溪二水,下合铜仁江
、小江在城西北,源出瓮济洞,至城东,合于大江
前溪在城南旧大万山司,源出大万山,东北流入铜仁大江
提溪在城西提溪司,源出滥泥山,流入铜仁江。又府东一里有印江,流合提溪
、乌罗溪在乌罗司东
、木耳溪在乌罗司南,其流纡曲,东抵平南。寨有九十九折
、云舍泉在省溪司,岁旱磔犬投之可致雨
、甘梗泉在城北平头著可司石隙中,一源涌出,清浊分流,有如泾、渭取其清者。酿酒味甚美
、飞瀑泉在城北十八里
,松桃同知。
石榴坡在城南三十里,山势嶙峋,树木蓊郁,大路经其上。
牛角河在城南三十里
黎平府。
开泰县附郭
五龙山在城内,山有五支二水,夹流中为南龙山,即府治,又名腾蛟山。
万福山在城东二里山,多竒石。
楚营山在城东四里有楚王垒,明初征苗时所筑。
太湖山在城东五里
石门山在城东十里,上有石如门。
天府山在城东六十里
龙见山在城东一百里。相传昔有龙见于此
石岩山在城东洪州司东。又司南有都莫山。又司西南有特洞山、洒洞山。
龙洞山在洪州司,下有龙潭、潭水、清泠西为莲花池
丑家山在城东南二十里为苗贼巢穴。
太平山在城东南六十里,夜恒有光如灯
石井山在城东南八十里,福禄江之源出此。
巴龙山在城东南九十里
寳带山在城南二里
南泉山在城南五里,多古松、如虬
大岩山在城南西山司。其西有髙峰岭。西南有西山。东有天有山。
天井山在城西南四十里
四寨山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
铜关铁寨山在城西南,潭溪司西。其山髙峻,三面俱险,惟南可登顶,平广可容千人
磨盘山在潭溪司西北,上有石如磨,遇旱击之以祈雨
天桥山在潭溪司,又名湾寨山
、寳唐山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
龙标山在城西北龙里司,唐王昌龄谪龙标尉即此
六叠山在城西北,新化司西,盘回六叠至顶
、银赖山在城西北。旧三郎司南十里旧有银赖洞砦
苗沙山在三郎司西,容江之源出焉,一名苗沙洞。又司南三十里有髙伟山,西南七十里有髙镜山二山,俱有溪,流入新化江。
锦屏山在城北一里,府治后,崒嵂如屏,旁列二凤山,为一郡之镇
石流山在城北湖耳司东,飞泉迸出。又东有九牛山
邦寨山在城北欧阳司西
东茶山在欧阳司溪水潆洄其下
罗丹山在城北亮寨司西相近又有龙池山,皆髙胜。
程岩山在亮寨司,状如覆釡。
八舟山,在城北八舟司石立如人,又名仙人峰。
摩天岭,在城东南九十里一峰揷,天髙接云汉
、白云岩在湖耳司
、铜鼓岩在城东北二十里有洞髙,大如屋,深里许,中有溪水横流。
石岩,在潭溪司,东四壁峭,絶中容二百人。
响水洞在湖耳。司水自洞出,声震林木。
罗团洞在城东北十五里,洞门寛广有石凳如床,可容二百馀人。
洪州江在洪州司
潭、洞江在洪州司东。
平茶江在城东南,源出太平山,流合洪州江。
大岩江在西山司,源出大岩山,东南流入于永从县之福禄江。
容江在城南曹滴司
寳带江。在城西南,源出庄家潭,流绕寳带江。
新化江源出城西,其上流为八舟江,下流合于清水江。
清水江在城西北,源出都匀,受平越诸水,经新疆苗地,至赤溪两江口,合新化江,流入沅江。
九曲河在城北
寗溪在城东,源出丑家山,北流入敛村溪。
敛村溪在城东
上黄溪在洪州司东南,源出洒洞山
潭溪在洪州司
朗溪在湖耳司东,源出石流山,亦名变溪。
东茶溪在欧阳司东北,源出东茶山,流入亮寨界。
洒洞泉在洪州司洒洞山下,又名神泉
磨刀泉在城北一里,其水甚清,汲饮可以疗疾。
清泉在湖耳司西南,两石相向,中有泉穴,深不可测,于此祷雨每应。
神鱼井在城南。井有五色鱼,不恒见。
永从县。
禄髙山在县治后,为邑之镇山,凭髙逺眺,诸峰罗列,一水澄澈,宛然图画
笔架山在城东五十里,三峰屹立如笔架
、鹿背山在城东南二十馀里,多佳竹甘泉
、大力山在城南一里许,其势奔腾向县
、苍山在城南三里为县治朝山
、云洞山在城南五里,山上有洞景,最幽竒
、上皮林山在城南三十里,有皮林洞,髙敞寛广,可容数百人,又二里有下皮林山,一名过化山,石壁上有明叅将邓子龙,题「过化二字,寨民相传,岁用石灰填之,否则多病目者
啸天龙山在城西南八里,山势蜿蜒如龙啸天门
标瑞山在城西南六十里,群石布列,如人奔马腾状
、龙图山在城西南七十里,蟠曲奋迅,其状如龙
、江头山在城西五里
、古方山在城西十五里,俗名老荒山,深林掩映,蓊翳蔽天
贯通岩在城西南七十里
、仙鹅磴在城南四十里,孤峰特越,四面石壁如削,中开一坪,可容数千人
、滑石阪在城南十五里石磴,绵延滑,不留足传。昔有仙人饮水于此,掌膝之印,至今犹存
管团洞在城西南二十里,山势壁立,在半山中,多雕鸟,春来冬去
、洒洞在城西南四十里,洞中冷气逼人寛广,可容百馀人
。福禄江在城南,源出石井山,至府西境,为古州江,东合彩江为福禄江,又东合大岩江为南江,流入广西柳州界
。万育江在城南沈口,水势汹涌,怪石差参
、双江口在城南。水有二源,一出鹿背山,一出古方山,合流而下
乐民溪在城东南,源出鹿背山,流合福禄江
,从龙溪在城西南,源出老荒山,民田多利赖之,流入广西大溶江
和济溪在城西,南流合福禄江
、沙平溪在城西,溪水常盈,大旱不竭,一方资其灌溉
、石牛潭在城北五里,潭水深澄。昔有善水者入潭捕鱼,见石牛蹲踞岩洞,如吞噬状,惧不敢入
、荷花塘在城南二里
、三异井在城东
,冲虚井在城西,泉水清澈
。
锦屏县
双峰山在城内,两峰并峙,形势陡絶
、楚营山在城东五里,明初,楚王桢征苗札营处
天龙山在城东三十里,祷雨每应
、石榴山在城东南十里,山髙林茂,气朗则晴,阴晦则雨
,笔架峰在城东五里
、梅花峰在城东十里
、白云岩在城西三里,岩石耸秀,有溪环抱,上有古刹,景物清幽,常有白云封䕶
白衣洞在城内东北隅,岩穴中有石笋滴乳,作琴筑声,相传昔时有白衣巨人立洞口,后建观音寺,遂灭迹焉
响水洞在城西北五里石峡,巉岩飞泉,喷声如雷
城东溪在城东二里,发源于苗山,经府属之湖耳司,迤逦达于楚之黔阳县
,马跑井在城东三里。昔人传诸葛武侯南征经此,士马渇甚,泉忽开云
、城心井在城中,泉水清冽,合邑共汲,大旱不竭
、桂香井在学宫旁
、三眼井在城南
、双眼井在城西
、古州同知。
笔架山在城东六十里,三峰耸秀,髙下相顾,象形以名
俾飞山在城西南,林木苍翠,望之蔚然
摆喇山在城西南,与俾飞山并峙。
诸葛洞,在城东都江、车江、容江合流处,洞口可容数百人稍进,又一洞縁梯而上,广亦如之,中黒暗无光,相传诸葛武侯南征时,斩蛮帅首藏于此。
车江在城北,因绕车寨得名
溶江,在城西北,合众小溪以成江,至城北与车江㑹,至城东与都江㑹,南流入于粤西。
孖女江,在城南。苗人谓山之髙者曰岑,水之分者曰孖,每取以名其寨,如车溶,两水将合处,形如八字,有寨焉,即名曰八孖之类。孖女江之水,下流合于都江。
大定府:
万松山在城东一里,连山皆松枝骈响,接望若羽葆
、凤山在城东三十里,俗名公鸡山,髙入云霄,数百里外皆见之,山形似凤,距二十里有凰山,俗名母,鸡山对峙亦峻
、五老山在城西三十里,五峰低昻拱向
、双山在城西北二十里,大路旁两峰矗立如天阙
、文龙山在城北一里,上有禅林,颇称杰构
,比渡坡在城东南,路极隘塞
,落趣坡在城西四十馀里
,阿北𡉫在城西北二十馀里,𡉫上寛阔十里,有田土池塘,周围悬岩,髙百丈馀,凿石通道,一线羊肠,下绕长河,抵平逺巴浪界
、九里箐在城东十里,大路由其中
、簸罗箐在城东四十里
、鬼筒箐在城西三十里,茂林丛棘,崭絶难登
以列箐在城北五十里,自遵义出水西,赤水经此
笼几箐在城东北四十馀里,地势最为深阻
,陇跨大箐在城东北五十里,与黔西州接界
、凉风台在城东南一里,众山环列,地最髙敞,虽炎天凉颸,袭人
穿洞在城东南百馀里,髙阔三丈馀,深三十丈馀
,桃源洞在城西南三里许,髙阔数十丈,洞口桃树百株,旁有书卷,岩落水洞,众水悉注于中,泉声铿然
红岩洞在城西南五十里,石色如涂朱
,阿作洞在城西南七十里,石径纡回,竒险洞口,一潭颇深广,以筏渡入,可藏万人
阁鸦洞在城西北十五里,悬崖絶壁,下临阁鸦江,洞中深广不可测,登降以梯。又城南有岩底水,洞深广二十馀里
仙洞在城东北十里,清流直达于外,内有石亭,相传为神仙之宅
,角溪洞在城东北十里,最深险,又有险水洞、阿母遮洞,皆苗蛮据守处
、白土洞在城东北六十里,髙大险峻,可容万人,土人常避兵于内
、龟石在城东南十里,石磴﨑岖,怪木丛生一桧,大数十围,黛色参天,旁一树离,竒夭,矫根夹巨石,形似龟,土人于此祈雨
乌西河在城东二十里,源出仲麦龙潭,入六归河
总已河在城东南,源自七星关,过天生桥出,以列至木空河,同入六归河
、六归河在城南五十里,断岩千尺,旧为絙索以渡,今易以舟
喇雍河在城西南三百里,源自乌撒入大定常平里,至果尾,出安顺西堡司界
落折河在城西北二十里,当两山间,夏秋之交,尤为湍疾
、陇溪河在城东北一百五十里,发源陇几箐,㑹安乐河,出三重堰,合黔西渭河
灵塘在城北一里丈龙山下,有池一区,荇藻不生,惟产异草,莫识其名,叶如兰,随日影,东西为向背,岸旁木脱,飘入其中,辄为乌争衔去
。
平逺州
东山在城东二里,髙百仞,凌空峭拔,有洞逶迤百折,上建佛寺,杰阁层楼,登临极目,城郭林峦,宛然如画
纱帽山在城东,又东一里有玉屏山,又东一里有天马山
悬雾山在城东五十里,四壁悬絶路,通一线,山顶平阔,百畆有二池,泉水澄碧,晨夕常多云雾
火石山在城东七十里
、茶山在城东南六十里
、狮子山在城南五里
、石柱山在城南二十五里,山巅有石,双耸如柱
、凤凰山在城南三十里,髙二十里,突起孤峰如凤首,昻霄俯视万峰,每岁秋冬,常有百鸟骈集翔舞,一日夜乃去,传有凤凰巢其上,故百鸟集焉
白岩山在城西十里,岩如白壁,横亘数里
、碧山在城西二百里,岩石耸崒,皎㓗如玉,下有大河,深不可测
、墨续山在城北十里,一峰耸起水,环山半攀萝,扪壁始陟其巅,修篁古木,怪石珍禽,异于凡境
,双峰在城北三十里
、西岭在城西十五里,逶迤绵亘十馀里,若障若屏,每遇冬初积雪早见
滴水岩在城东三里,有水从石窦中出㸃滴歴落如琴声
,牛角𡉫在城东一里,山顶寛平,四面絶壁
,画眉𡉫在城东九十里,近簸朵河大路,上可容千馀人
、白马𡉫在城西三百里,上可容万人
,马陇箐在城东十里入省大路纵横约三十里,内有𡉫可容千人,即织金关
比徳箐在城西一百二十里,悬岩鸟道行者却步
以个箐在城西三百里,接威宁界,蓊荟深翳,险扼要道
陇峨箐在城西北十里,树林丛密,纡回深阻,中颇寛广,昔为蛮人恃险处
,小穿洞在城东二里洞中一水清流,曲径﨑岖,内有石台可坐数十人
,大穿洞在城东三里,髙百馀丈,形似覆锺洞口,时有云气,虽溽暑,凉风侵肌
石佛洞在城东三里,洞殊髙阔,中有白石,似佛髙丈许,石钟石鼓击之则鸣
、果忠洞在城东六十里,岩壁最髙,土人避兵之地
,补卧洞在城东一百二十里,四壁天险,层岩峻峭
、白鹤洞在城南四十五里,洞中通明视之,影如白鹤
、白马洞在城南五十里
双洞在城西五里,两岩相对如合壁,洞在岩下,二水分流,其声潺潺似天然,音乐
补作洞在城西三十里,从水窦中入,中最寛隙,光下透众妙皆见
、莲花洞在城东北三里,洞顶石形似莲花,水从中滴出,下有池,池中石笋,宛若人形
、三台石在城东磊落,天成髙数丈许
、织金河在城东三十里
、簸朵河在城东一百里,源出安顺,下流入六归河
、比古河在城南五十里
、堕极河在城西北三十里
、武著河在城西北六十里
,以墨溪在城东三十里
、平溪在城东五十里
,渡路溪在城南五里,通安顺大路,水涨难渡
、墨溪在城北十里墨续山下
、慕恩溪在城北五十里
,回龙潭在城内,其水与河通,二水合流,潆洄曲折
、三潭在城东,三潭相连,形如鼎足,其声涌沸如雷,每晴明则澄清荡漾,月映波心,州人建寺于其上
、杨柳井在城北三里
,一碗井在城北五里,水从石隙流出,方圆若碗,四季不盈不涸
、黔西州。
狮子山在州署后,首东尾西,形像酷似逺,百步有山小而圆,名绣球山
牛饮山在城内,上有石如牛,相传尝夜饮于河
印山在城东半里,山出平田中,形如印
东山在城东一里,毎夕阳在山,则金紫万状
,扣钟山在城东三十里
、金鸡山在城东八十里,山顶有石鸡,旧入夜常鸣,有营葬其下者忽见人马驰骤,逼之则隐,因毁其首,遂不鸣其石犹存
,白塔山在城西北百里,冈麓皆土顶,矗一,石峰莹如白塔,上有泉极清凉
、轿子山在城西三十里,石壁悬竖,下有小溪石桥,与西溪相接
。将军岩在城西北百里,巍峨独峙,相传吼则兆兵革,升平寂然
,箭筒𡉫在城南三十里,下临大河,顶有泉,冬夏不竭
。十万溪箐在城东,悬崖絶壁,无径可行,四面皆设𡉫砦。又东北有杓里箐路,近遵义,中有平川可容万人,入路极险,其西有莫陇法地𡉫,危峰突峙,四面皆絶壁,惟后有间道可登
比喇箐在城西北三十里,崇岩、茂林四面修阻,中平广可容数万人
。万家洞在城南箭筒𡉫,下洞口一石障若垂帘,洞内石上,人迹宛然,深䆳莫测,土人传有白衣者,常牵犬出入,疑为仙人所居云
罗圏洞在城西三十里,层岩峭壁,险峻独絶
、白玉洞在城东北十里,亦曰黄岩,洞极险恶
、鸭池河在城东南五十里,即猡革之下流
猡革河在城南,发源于安顺府,属三岔河,至平逺为簸朵河,至大定为六归河,至州境为猡革河
、西门河在城西上洪、下洪二水合而成河,其下流为沙坝河,又流为洛则河,入渭河
西溪河在城西,出岩洞小溪,合流成河,为大定界,其下流入六归河
、六广河在城东北九十里,即鸭池之下流,由此下为乌江
黄沙渡河在城东北百里,即六广河下流,沙溪之水来㑹于此
、雷涧溪在城西
、沙溪在城北百里,入六广河
、龙潭在城东北,泉出山麓,汇为潭潭内,晦夕犹有月光
、三涨水在城西永丰里,有异人经之,则一日三涨
,一碗水在城东北四十里,道旁一石方二丈许,中凹如碗,有泉不溢不竭,挹之甘冷异常
、威宁州。
飞凤山在城东
、大隐山在城东三里
、百级山在城南二里,山势巍峨,翠壁可观
、石龙山在城南七十里,蜒蜿起伏,大路经其上
、火龙山在城西半里,山上有庙,以镇火灾
了髙山在城北二里,一名凤岭,山势絶髙,可以眺逺
乌门山在城东北一里,石径岖﨑,两岸相峙
翠屏山在城东北二十里,山峦秀拔,上多杉,桧望之蔚然
得胜坡在城西北十里
、普陀岩在城内
、千丈岩在城西南七十里,下临可渡河
、赤囤在城东北五十里
、乌䝉箐在城西五十里,为云南昭通大路,山岩陡峻,石磴嶙峋,林深木茂晴,日路亦泞泥
、华盖洞在城东南百七十里,有门可入,中容百馀人
、清源洞在城北
、五道河在城东野马川,性恶不可饮
,可渡河在城东南九十里,与云南宣威州界,流入盘江
、七渡河在城西
、南海子在城南门外,地广而平,惟夏秋有水,开渠泻流,其地可耕。或曰,州多雾雨,暑月犹寒,昔人有种植者,率皆秀而不实
,八●海子在城西南十里,列石凡八如人状
、官坊海子在城西六十里云南,昭通大路
、北海子在城西北三里,昔人筑二坝,引水卫城
、桃花溪在城南八十里,两岸皆植桃。又城西南百里有九十九渡,水皆流合,可渡河
、龙潭湾在城东南八里群山中,其深莫测
、龙泉在城东山下,乍清乍浊,相传,有灵物潜焉
,涌珠泉在城北,喷沫如珠,累累不絶
、三潮水在城北,其水一日三潮,如鼔乐音
、毕节县。
青螺山在城东半里,即东山,上建文昌阁,登眺城郭,原野一览可尽
崧山在城东二里,明兵备道。黄镆建塔山巅为学宫文峰
、东陵山在城东三里
木稀山在城东四十里,巉岩陡峻,石磴﨑岖,仅容一马,设关以守其险。又东二里有东壁山
、猿窝山在城东,山势险阻,猿猱窟穴
南霁山在城南二里,有雾即雨,一霁则晴
、翠屏山在城西三里,元何𢎞、士明、杨慎俱有诗
、天鼔山在城西二十里
、七星山在城西八十里,上有七星,关传为诸葛武侯祭星处。明洪武中,颍川侯傅友徳筑城于上,置兵戍守,为控制要害之地
,香炉山在城西北百二十里赤水城西
、青龙山在赤水城东,蜿蜒如龙,作镇江口
、北镇山在城北二里,中通一径,上有北镇关,为云南镇雄路要隘
、石笋山在城北五里孤峰,特立如笋
,脱頴山在城南三里,双峰脱起
、灵峰在城西五里,一名云峰,有雾即雨。僧建寺曰灵峰寺
石船冈在城西二十里
、白岩在城北百里,石壁如铁,中有白石一片,莹然可爱,下有镇市,乃入川要隘
撑天岩在城北十里,周围削壁。明天启中,安邦彦叛,军民三百馀家立栅守之,夷兵不敢近
石鼓坪在城东北八十里
、丰乐原在城西十里平原沃野水秀山明
猪场洞在城南三十里,髙敞寛豁,深可五里,中又有小洞洞口,仅容一人,其中髙阔,土人避兵于此
、鼍音洞在城南五十里,一名响鼓,洞中有水滴如鼓乐音
贾姑●洞在城北三里,昔有隐者居之
通天洞在城北十里,势如虹桥,有幽兰十数,本名曰兰壁,一水潆洄旁有听鱼石、朝阳洞、半仙洞、遗珠洞、系星石诸胜
永清河在城内,自响水河流入城,注于通津门月城内之惠泉,下入东门河
、东门河在城东,即响水之下流
、威镇河在城东十里
、杉木河在城东一百里
,落折河在城东南八十里
。南加河在城南十里,即头铺河
、七星河在城西八十里七星山下,乌江之上源也。两岸壁立,旧以铁索系渡。康熙三十四年,总兵唐希顺建木桥,覆以楼设汛,为滇、蜀通津
赤水河在城北,源出云南镇雄,由赤水卫城下东流,经仁懐县,至四川合江县,入于岷江
响水河在城东北三里,两山夹岸,一水通流,中有石梁,横亘作三叠而下,水势迅激,声吼如雷,灌溉田畆,人赖其利
龙潭在城东三里,有灵物居之,祷雨辄应
、清水塘在城西十五里
、惠泉在城东南通津门月城内,明指挥林晟凿,今为县中泄水之区
、福井在城东郭内普惠寺,今呼为双井寺。井水清甘异于他水
、泽井在城东郭内
、徳沟在城东南十里,平畴夹岸,风景殊佳
。
南笼府。
龙井山在城东半里,下有珍珠泉,即东龙井
将军山在城东一里,挺然特立,威严雄壮,故名
兴隆山在城东二十里,旧名坡叠山,四面巉岩,惟鸟道一线,盘旋而上,至半山岩下突开一缝,阔三四尺,人从中过百步始至山顶建有兴隆寺
桅杆山在城南三里,耸秀卓立,髙出群峰为郡文星
、九峰山在城西五里,周围十馀里,髙二里,上分九峰,中有水泉田土,昔时为棂钵寨
天榜山在城西北半里,一字平冈,髙数十丈,峭壁嵯峨,上有古刹
、万寿山在城北半里尖峰特立树木苍森,上建万寿宫
、玉屏山在城北一里
笼纳山在城北六十里,自普安县境抵永丰西南,绵亘数十里,丛林密箐,中有一溪源深流,长灌田数千畆,相传山中所生瓜果之属,人不可携,去携即不得归路
观音洞在城西一里,水由洞出,极清泠洞,中垂一石,笋色白,形如手掌,俗呼为观,音手
跃鱼洞在城北门外海边石长丈馀,状如鱼,跃头向城门
、红江在城南,发源广西,黔粤于此分界
、都威河在城西三十八里
、阿棒河在城北五十馀里
、绿海在城东北十里,众水所归,深数丈,阔数里
以冲海在城南深不可测,旁有窦水,注而入如尾闾
、北海子在城东北,环绕潆回,上抵北关,下连绿海,延袤三十馀里
,招公堤在城东海中,水国朝游击招国遴以 无关鎻,捐千金筑石堤,髙阔各一丈许,上建亭台,杂植花柳,后圮仅存遗址
,珍珠泉在城东半里,上建龙王庙,故又名龙井,其泉方二丈,涌水如珠
虾蟆井在城北十五里井上有石仰面向人如虾蟆状
。
永丰州
六合山在城东四百里罗斛州,判地突耸双峰,其髙揷天
、白云山在罗斛无分阴,晴白云环拥不散,土人号曰白云窝
者,𡉫山在城西南一百五十里,册亨州同地,烟岚幽邃,望之如层城叠嶂,苍郁可爱,人莫穷其境
、小寳山在册亨形如钟,月夜望之,常有寳光发现
、坡、邓山在册亨,冈峦峻险,人不可攀,四时阴雾迷漫
、南望山在册亨诸峰,环列耸然森秀
、老人峰在罗斛地,旧传:土人男女未配者,相约于元旦定婚,此峰下取偕老之意,故名
、文笔峰在城南三里,一峰特出约髙四丈,如文笔
、双●峰在城西北十八里,峰如二仙拱立
、飞凤岭在罗斛
者、党岭在城西南二十里
、花江岩在城北九十里
、桑郎𡉫在罗斛髙三里许,土人祈报旱潦,皆于此致祷
、珉、球柱在城西一里,山有石笋,髙三丈馀,似柱
、罗炎河在城东一百二十里,即永宁州,盘江河下流入广西红江,可行小舟
、搏㺜河在罗斛又西北,有克渡,索㺜河水自定番而下,二水交流,㑹合入红江
、巴歪河在罗斛为本州要津,水势深迅,设有渡船猛雨则不能渡
、冗渡河在册亨,流入龙渣河,至者𡉫迤逦而归红江
、乐繁河在册亨东北,南流为达岭河,又南为百乐河,南入于红江
、八渡河在册亨,即红江下流,通云南罗平州达,粤西界乃黔粤之要津
、石匣泉在城南,一名安乐井,水清味甘,灌田数十顷
、双龙泉在册亨州,同署西双流,四时不竭
、二泉在罗斛州判署,东汉夷各汲一泉,田畆亦资灌溉
、清泉在罗斛州,判署西后山,性凉病热者饮之即解
、普安州。
八部山在城东三十里,诸峰皆石矗然摩空
新盘山在城东七十里,新兴站在其上
、格孤山在城东四百五十里,山势雄峻,界连滇蜀,明傅友徳自曲靖率师循格孤山而捣乌撒,即此
得都山在城东南四百二十里,一名白岩,旧产雄黄水银
、丹霞山在城南三十五里,孤峰揷汉霞气常腾
、杨那山在城南一百六十里
、和合山在城西南二里,形如双髻
、石象山在城西南六十里,有石,形如象
、党壁山在城西南二百七十里,四山环䕶,东南一箐,外狭中寛,可容数百家,夏月土人常迁此避暑,故又名躱瘴山
夹牛山在城西百里,旧乐民所在其上
、香罗山在城西二百里,古平夷县旧治
,番纳牟山在城西北一里,峰峦髙峻,为州之镇,驿道旧由此号云南坡,冈阜连亘,往来行石齿中
、广午山在城北九十里,一名八纳山,髙数十里有七十二小山,顶有龙泉,九汇为大池,池旁多翠鸟,凡树叶,落水中,鸟即衔出之
尾洒山在城北一百六十里,髙出群山。苗言:尾洒,犹汉言水下也
罗磨塔山在城北一百八十里,四面峭壁,上有寨,惟一径可达盘江在其下
、捧诰山在城东北三十里,九峰摩霄,一泉奔泻,旧州治在其下
斗郎箐在城东五十里,列当驿西,山势峥嵘,万木阴森,新开驿路,此为险峻
碧云洞在城东,里许甚髙敞,有小溪水,居人云:水自外入则无警,自内出则有兵歴,验不爽,洞门内有石磬二击之,铿然有声,稍进,有石龙一石蛇一,由地而升,挂于石壁,长十馀丈,鳞甲宛然,顶上透光一隙,下射洞中,朗照如日,有石如金瓜,悬于隙下,光闪璀灿,旁有石类人者八,再进有水,人无有竟之者
玉阳洞在城南三里
、天桥洞在城西百里,有石如桥
拖长江在城东七十里,源出沙陀石岩中,下通盘江
、软桥河在城东三十五里。又南板桥河在城东八十里,上接城南三十馀里之大水塘,俱流入盘江
者卜河在城东南一百八十里入盘江
、新石河在城南
、三一溪在城东七十里,其源有三:一出沙河庄,一出目前山,一出云南坡,三流合一,故名入于城南水洞
深溪在城东一百二十里,流经黄草坝入乌泥江
、响水在城南五十里,水入石洞,声闻数里
、洗心泉在城内东岳庙左
、普济泉在城内味甘,人多汲饮
、香乳泉在城东南二十里车塘西半坡,水清味甘
、温泉有二:一在城东南八十里,其水如沸,一在城西百里,乐民所水,温可浴。
普安县
磨盘山在城南八十里,下有马别河,山髙水深,岩间挂瀑者三
、鹦鹉山在城西二十五里,俗名鹦哥嘴,有鹦鹉寺
九龙山在城西四十里,髙出层霄,昔时建城于上,今呼为旧城坡
松岿山在城西北三十里礶子窑驿,虬松翠竹,秀色可餐,巅有招提楼阁,参差为新路,名胜
、江西坡在城东二十里入滇旧路,明初为安南卫治。崇祯间,叅政朱家民建一城曰有嘉,今圯
鲁沟河在城东八十里,险要足恃
、马别河在城南八十里磨盘山下,为通滇大道,设有塘汛
大桥河在城北四十里,为滇、黔之要津
安南县。
天马山在城内,叠嶂回峦,面临大池,建学于此
独秀山在城东一里,耸秀独立
、飞凤山在城东二里
,盘江山在城东三十里,跨永宁普安界,鸟道百折兵民下江汲水,甚艰里,国朝总督髙其倬捐金于数十 外,凿山引水以济之
、玉枕山在城南一里
断山在城南八十里,悬岩峭壁,一径中通,若断若续,山巅有池,四旁皆竹,极丘壑之胜。昔建梵刹于上,今毁
、白驹山在城西南二十馀里,一名白基山,自鸦关绵亘至西坡河,山势嵯峨,旁有峭壁,苍翠如屏,相传上有白驹见,则岁大丰
晴龙山在城西五里,崔巍峭,㧞为县治祖脉
、龙翔山在城东北五里,一名巍山,俗呼歪山,山顶有洞洞,中有生成石,碓石炉,泉水四时不涸,祷雨有竒验
爆石岩在城东二十里,巉岩挺出山半,有泉出石窦中,流注深潭,于此祷雨常应
白石岩在城西南五里,岩壁陡峭,有飞泉千仞,暑天过之,寒气侵肌
朝阳洞在城东三里,石隙流泉,极为澄澈
、海马洞在城东十二里大路旁,洞中可容百人相传,昔有海马见于此,故名
碧玉洞在城东南三十五里,悬岩峭壁,上有三小洞,若居屋数椽,并开三窗者。明崇祯间,有樵人见窗洞,一藤垂下,攀援而上,得至石屋,乃援壁凿路通焉。中有寒泉,一泓四时不竭,居人曽避寇于此
清源洞在城西三里,道旁洞有清泉岩,石竒古行人憩焉
、大章河在城东四十里有舟渡
、阿黑河在城东南十馀里,蹊径幽僻,有水一泓,深不可测,大树覆其上,叶落水面,鸟辄衔去
白麓泉在城南一里,源出晴龙山涧中
,清涟池在城内县署,前向时池水涸,即有火患。守备周士达浚池蓄水以厌之
东门池在城东门外,广数畆,恒蓄鱼以供祀事
,双清井在城内西北,二井相连,水极清甘
遵义府。
遵义县附郭
、凤山在城东一里,形如凤翥
,双荐山在城东二里府学宫后
、湘山在城东二里,上有䕶国寺
、龙镇山在城东十里,一名髙岩,上有川主庙
、香风山在城东二十里,上有石洞石几,俱出天成
、玉屏山在城东二十里,相近有仙人山,又城南四十里亦有玉屏山
聚秀山在城东四十里,一名水园山,林壑隠秀,望之蔚然,山麓有清水桥
板角山在城东九十里,势极险峻
锦屏山在城东南二里,形如屏障
、南宫山在城南十五里,又旁有三木山,又三十里有天台山
岩孔山在城西南二百里有石脉涌泉,为乌江发源
放牛山在城西十五里为府治镇山,又二十里有马坎山,三十里有天马山
元寳山在城西四十里,上有溪水瀑布
,大水田山在城西四十里上有池可资灌,溉又相近,有崆峒山
雷变山在城西八十里,山麓有池,寛平数十丈,可以灌田
洪关山在城西八十里,山有温泉
、石笋山在城西百里,突出如笋髙揷云霄
、龙山在城北二里
,眠象山在城北十五里,其相近者曰兰山,曰白鹿山
、蟠龙山在城北二十馀里,首尾蟠曲如龙
、紫霞山在城北三十里,其相近者曰七星山
、龙岩山在城北四十里,怪石巉岩,其相近者曰金藏山
、定军山在城北四十里,唐宣慰司杨端驻军于此
、永安山在城北六十里外,髙内平,有田二千馀畆
,岩门山在城北六十里,两山对峙如门
、娄山在城北九十里,俗名大楼山,峭壁揷天路通一线为入郡第一险要
,越宁峰在城东四十里,相近又有十三峰
碧云峰在城西十里,四峰并峙,中一峰迥出,色碧如云
、太乙峰在城北五里,又三十里有万年峰
伴云峰在城北四十里,又名黄钟岩,一峰插天,悬岩如削,上有普贤川,主各庙
滴水岩在城东南五十里有石洞,可容万人。又西北二十里有列坐岩,又西南七十里有老龙𡉫
、柜岩在城北三百里,髙百丈,广半之中有一石穴,穴前有一石如柜,故名
藏玉丘在城北十五里,前有莲花、月池
、海龙𡉫在城北四十里,居万山之巅,四围陡絶,上有飞升岩,旧为杨应龙巢穴,今建寺于上。又十里有芝山
白云洞在城东三里
、桃源洞在城东三里,石壁䥴有仙诗。
、仙女洞在城东五里
、卿云洞在城北十里,相近又有景仙洞
湘江在城东四里,一名穆家川,源出龙岩山,流经湘山南,与桃溪水合,纡回五百里,入乌江。
洪江在城东四十里,源出大楼山,合仁江入乌江
仁江在城东南五十里,源出永安驿山涧,下流合湘江入乌江
乌江在城南八十里,源出黔西州,经县界,与湘、洪、仁三江合,由思南府北流入涪江
芙蓉江在城北二十里。又正安州亦有芙蓉江
、龙坪河在府南四十里
、黒水河在城西七十里,出洪关入偏岩
、沙溪河在城西一百里,源出岩孔山,流入乌江
㑹川河在城北五里,又名九节滩
、凤凰溪在城东四十里,亦名长滩。有石洞
桃溪在城南十里,源出城北六十里上庄山,溪水汇流为罗家河,至坝竹水、罗㑹水又数里与湘江合,流入乌江。
龙马溪在城北十五里
、金鼓潭在城西南四十里,流合乐闽水,入湘江。
乐安水在城东七十里,源出绥阳之金竹里,南流为绿塘河,经乐安里,穿出袁门𡉫山,与乌江合。
湄潭水在城东一百里,源出湄潭县,经三渡关外流入乌江。
乐闽河在城西南四十里,源出雷变山,东流八十里,合湘江而入乌江。
龙泉有二:一在府治北六十里,一在正安州西南六十里,俱深沉莫测,相传有龙居其中。
易氏井在城南一里,泉水甘美清㓗
、海风井在城西南八里井上多风相传,昔有异人指曰:「此南海风也」。遵义有此可保,永无劫难矣。
跃龙井在城北龙山,井有三,一在山顶,一在山腹,一在山麓,三井相通。冬,温、夏、凉。
正安州。
凤举山在城内学宫后
,覆钟山在城内州署后
、大武山在城内州署前,秀丽如云锦
、东松山在城东五里
、翠屏山在城东南七十里,旧州东一里
、豹子山在旧州北八里,多产豹,虽晴明亦常有雾。
聚秀山在城南一里
、龙门山在城南十里
罗蒙山在城南六十里。唐志有罗䝉县即其地
、罗支山在城西南九十里,明嘉靖中,平寇于此
、云顶山在城西南百里
、双凤山在城西一百七十里
、文笔山在城北五里,秀頴甲于群峰
,㑹●山在城东北二十里,州治发脉于此
、林溪坝在城西十里,群峰环拱,地势寛敞
、芙蓉江在城南一百里,源出婺川县,经州境入岷江
、三江在旧城北五十里,源出羊毛坡,流注四川彭水县界入岷江
、北溪在旧城北
、林溪在城西南五里
、虎溪在城西南七十里,流经州南,入三江
贯珠溪在城西南八十里,源出州西杉木门,流入州境。落水孔
思溪在城西七十里,源出南川县牛角寨,流入三江
卯溪在城北山后
桐梓县。
魁岩山在城东半里,山上有池
、石女山在城东十里,上有石,如女立
、九龙山在城东九十里,相近有明月山
、牛星山在城南半里,与县对峙
、金马山在城南里
、一鼎山在城南十里,踞群山之巅,周围削壁,其形似鼎
金鹅山在城西一里,山下有井井中,尝见二鹅羽色如金,故名
、玉屏山在城西二里
、虎峰山在城北半里相近,又有苍龙山
、凤鸣山在城北二里
、天禄山在城北三里
、猫儿山在城北一百三十里
、扶欢山在城北二百里,古扶欢县以此名
、楚米坡在城东二十里,平播时,楚人挽米至此,故名
、陈头箐在城南四十里,上有古庙
、夜郎小箐在城北三十里
、龙罩台在城西四十里
、桐梓原在城北十五里
、三夜郎坝在城北七十里有古夜郎城旧址
、三元坝在城北九十里
、蟠龙洞在城西南六十里,洞口寛敞,中甚幽邃,一石一级皆有竒致深,壑中有一石龙鳞甲宛然
,䝉渡河在城北七十里,传汉、唐蒙渡,此因名
、母渡河在城北一百二十里
、坡头河在城北一百四十里
、溱溪在城东二里
、青龙溪在城西半里
、黄龙溪在城西一里
、天桥水在城东五里
、南溪水在城南二十里
、清溪水在城南二十五里,溪中有井,每日三潮
、葫芦水在城西五里,溱、南二溪水㑹此
、斋郎水在城西六十里,古有苗名斋郎者居此,故名流出县东楚米坡至米粮渡,㑹赤水河入大江
、蟠龙水在城西八十里
、赵洋水在城西九十里
、官堂水在城北十里,为诸水所经
、绥阳县。
望京山在城东七里,又东二里有达摩山
、永山在城东南二里
、彭山在城南三里
、冠子山在城南十二里
拱辰山在城南一百五十里,山势北向,故名。
平木山在城西南五里,有宋人冉璡故居。
扁桶山在城西九里,又西里许有笔架山
金子山在城西十五里,相近有辰山、风坎山
●人山在城西十六里,上有石坪遗迹
石牛山在城西二十里,绵亘数里,常有积雪不消。又西五里有朗山。
长干山在城西北六里,一名白玉山,为县治来脉。又西北四里有西山,与长干山相连。
天台山在城北二里,上有池,大可五畆,四时不涸
望霭山在城北十里
、何家山在城北一百五十里,山形髙大,两峰揷天,昔有何道者栖此居址尚存,见仙释
香炉岩在城东十五里
、银子岩在城西十八里。又西二里有朴老岩
萧家洞在城西金子坝、萧家沟,相传中有灵物
碧霄洞在望霭山,周广可四五里,中有天生石床、盘盂等相传,昔有仙人栖此,故又名神仙洞。又相近有燕子洞
小乌江在城东北六十五里,源出椒溪,流入正安州,经南川界入涪江
清水河在城南,源出黒泽水,流入伞水
合口河在城北,源有二:一出黄鱼溪,一出羊岩
渡头河在城北,即合口河,下流至此,浸大过大滩入正安州
石梁河在城北,源出桶关,与渡头河合。
达溪在城东南,源出杨柳水,经达摩山,西流与朗水合。
源溪在城北十里
黄鱼溪在城北二十里,流入正安州
朗水在城西,又名螺水,源出朗山
瀼水在城东五十里
浦浙水在城东,一名大滩,源出湄潭山箐中,与渡头河合
伞水在城东南,合达溪、朗水诸流,出遵义
厚水在城东南,源出赵家里,经长滩,入遵义
三朝水在城北百馀里,水自洞出,毎日辰午酉刻三至不爽。相传中有灵物
、温泉在城北旺草里
、紫莲池在城东里许,康熙十一年,荒田数畆,浸而为池,自生紫莲,因名
金子池在城西金子坝,大可百畆。
仁懐县。
翠帱山在城东十五里,形势起,自西南,迤逦回旋,由东转北,绵亘百馀里,县治祖山也
夕阳山在城西里许落照衔峰半,规隐树,景致絶佳
端山在城北半里,端秀如垂绅,正笏立于玉屏山之下
、玉屏山在城北二里许,势如屏障县,治坐山也
、福徳山在城北四百五十里旧县城内
、紫气山在旧城东五里,卓立,髙昻如笋,如笏
、楼子山在旧城东五里
、纱帽山在旧城东南二十里
、五花山在旧城东二十里。又东有天台、木莲诸山
、雨标山在旧城东南二十里
,冠葢山在旧城西八里,旧治镇山,髙大雄伟为诸山之冠
、石锭山在旧城西十里
、笔架山在城东北十五里,四时青葱为学宫文笔
、关门𡉫在城南二十里,嶢峤耸秀,平列一十七峰
,书画岩在城南五里,岩石壁立,黒白成章
、手爬岩在城北悬岩天险
、赤水河在城西十五里,源出毕节县之旧赤水卫,经新城,过旧城,下合岷江,平时舟楫可抵旧城上一百馀里之猿猴滩,自猿猴滩以上再加疏凿,可宜抵新城
、玉溪河在城东北,一名鱼溪河
、□溪在城东数十步,两岸石壁,髙峙千仞,溪出地底自东注,西与赤水河合
、福泉在城南门外,涌泉如珠,其味清冽,灌田百畆
、鱼泉在城南七里,其泉有二,俱在溪边。每春三月出鱼如鯈,味甚佳,过期即不复出
、温泉在城西十五里。泉水常、温相传浴之可愈疾
贵州通志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