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
广东通志卷五十二·
物产志天地之施生,山川之孕毓,人为贵物次之,而独岭南物产,颇见魁殊,岂阳德之发,越于丹徼,别显其竒欤?抑幽遐独邃灵秀之气,锺于飞潜,动植者夥欤?
圣天子不贵异物,弛山泽之禁,会风雨之和,故百货阜通,群生茂殖,稽南物者色然骇也。乃㑹稡群䇿,分条名品,以资博观搜览焉,志物产。
淮海惟扬州,厥草惟夭厥。木惟乔厥土,惟涂泥,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筱簜齿,革羽毛。惟木。岛彝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禹贡》
。
扬州,其利金、锡、竹、箭,其畜宜鸟兽,其谷宜稻《周礼职方氏》
。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砂、犀、瑇瑁、珠玑、齿、革、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者,与江南大同俗,而扬越多焉,番禺亦其一都㑹也《史记货殖传》
。
岭南往往出盐同上
。
国税再熟之稻,乡贡八蚕之绵桃笙。牙簟韬于筒中,蕉葛升越弱于罗纨。篙工楫师,选自闽禺。昧潜险,搜瑰奇。摸瑇瑁,扪觜蠵。剖巨蚌于回渊,濯明月于涟漪左思《吴都赋》
。
百粤之㑹,是为南海。山泽之沃,锺为土毛。禾稻绮错,秔穧稆释。塍埒交经,枕海连皋。 其布帛则攀枝吉贝,机杼精工,百卉千花,凌乱殷红。蕉苎云浮,绸絁冰空,疏絺薾暑,密斜弭风。 其材木则梌楠、松㮨、枫樟、杉榆、檿柘、谷梡、榕栎、椿樗。 其香药,则沈檀、安息、白胶、青木、马牙、鸡舌、龙脑、天竺、卷栢、茯苓、青精、黄独、宜男、益母,有繁其属。 其果则卢、橘、杨梅、黄蕉、丹荔、柑、橙、丸、金橼、柚、幄翠、橄榄、馀甘,五敛千岁,人面荐仁宜蒙酝水。 其蔬则金、虀、玉𧄔、香菌、紫芝杞、吠灵、尨芋、眩蹲、鸱树、茄筏蓊红葩、绿㽔。 至于鸡豚、散野、牛马、量谷家积䔲、椒、户映、藤竹、鱼盐、漆蜡,其雧如蔟。 火伏孽鳬海縆,怀珠山熂水封凿矿攻瑜。 岛舶之来,有粲其宝、锴、镣、鐼、鈏、璠、璵、瑾、璪、玑琲、瑟瑟、瑇瑁、玛瑙、玻璃、珊瑚、琉璃、车渠、木、难火、齐阳燧,方诸龟筒。鹤顶、犀角、象齿、猫睛、日耀,鸦鹘、霞绮。流黄、空青,缥碧、紫英。其罯如云,其爌如星。 度樾桥至,珠江刺桐,木槿含荣,吐芳素馨。茉莉旖旎,芬香椰浆。醉客侑以㯽榔。循河南岸市,比如栉齿。革果布埴铸髹漆。藤竹诸品,巧逾天出,柯株攒露,筱簜封尘,花梨蒲箑,积犹棘薪。至于狍狗璀璨,翎鳔纷披,握椒片糖,天下所资。今日之民,可谓庶且富矣。 东北多山兽,走鸟,翔鸟则鹧鸪山,胡鸜鹆鵾鸘。鸡鹊绣质,鶷鹳绶,章白鹇缟衣,金鸨黄裳。晨风林郁,时鷮山梁。爰居违暖,宾雁避凉。鹦鹉以言而畏,笯孔翠因羽而惧戕。 兽则䴦麂麖麕犴獌狨猴麡,狼猿𤟤土。麝沙牛甲,攒鳞鲤箭。竖豪䝏䍶,羚角逐狸兕。儦游狖鼯缤幡,猰㺄𧍘虬。飞枝掷于猓然,层崖响乎獾獳。 东南多水韬星,浴日珠池,贝阙鳌宫。鲛室鼋鼍,鲲鲵于焉。窟宅鳅鬐,耸山鱀脊。扬铋鲟鳇,龙喙鲨鯼,虎质鳟,鲫嘉于丙穴,鳝鲔夥于沮漆。锯张牙而㦸立,鰂窥乌而墨出。虾寄目于水母,蟹或腹于璅𤥐。海僧泣而占灾。天吴舞而扬飓罾罛网,薄获必盈。槎鳊鲚鲂,鳢鰽鱋鮆鰕,鹅毛鳯尾,白饭黄花。腰带横掷,比目贴沙。苍茫蒲赤,蒸云拥霞。 鳞介交错,旣物且跃,喣沫涯壖,睢盱瀺汋,蚶蛏𧒽蚌,螺蚬蛎蛤,鲎㠶海镜,江瑶沙白,车螯胡鲢,鳅蛑蟛螖,仙掌瓦屋,石首笋殻,虽汀渚之濎濙,犹露鳙而潜鳄。然则鸟兽鱼鳖,亦旣咸若矣。黄佐粤㑹赋稷,旧志于各郡县之下,仿有 ,有黍有熊,有罴之文,止数其名,莫辨其物,复沓晦蒙,故采此篇以挈其纲。厥后分疏,略本于此。
谷五谷,天下所同而粤东,再熟三熟则异,且多代谷之物,至酒树面木,尤属恢奇
。饭之美者,南海之秬《吕氏春秋》
。
交址农者,一岁再种,冬又再熟杨孚《南裔异物志》
。南海、晋安有九熟之稻葛洪,《抱朴子》
。
交址有骆田,仰潮水上下,其禾能风旱而谷早实顾微《广州记》
。
稻有葢下白。正月种,五月获获后,其茎根复生,九月复熟,青、芋、稻,六月熟。累子,稻、白漠稻,七月熟,有虎掌稻,紫芒稻,赤穬稻、白、米、稻。南方有蝉鸣稻,七月熟。南方地气暑热,一岁田三熟,冬种春熟,春种夏熟,秋种冬熟,故交州有三熟之禾郭义恭《广志》葢按再熟其常三熟,其偶 春熟,即不及春种也。亦有止一熟者,瘠田、惰农,或更种他物也。若夫葛洪所云,则概举一歳而言,凡有九熟,非比他处止赖秋成尔
海南秫稻,率三五岁一变,以黏为饭,以糯为酒,糯贵而黏贱。葢以其性善变,罕得佳实云苏轼《海南文》
。
浮山上有平田七亩,水旱不及,禾稼异常《罗浮山记》
。粤东宜稻,名类最夥,大抵秔、秫二种而黏介乎其间黏米种出占城,本日占城稻,一名籼,一名秥,今呼为黏早者五月收。晚者九月收水,田种之止一熟,有赤白、黄斑诸色
,曰早稻、曰早黏皆二月。种六月熟
,曰蝉鸣稻六十日熟
,曰芮稻二月种十月方熟
,曰界稻十一月种四月方熟,介在两年
,此早晚迟速之相异者也。曰香秔粒小性柔而味香
,曰香红莲香而色红
,曰珍珠稻米稍圆而色洁
,曰黄𥣬稻米极润白
,此谷之美者也。曰白穄稻坡田种之
,曰大禾潮田种之
,曰斜禾出番禺,与吉贝、茶豆胡麻杂植邱阜间
,曰山米一名云子亦曰旱秴,于山中燔林,积灰和土而播种焉,不加灌漑,自然秀实连歳三四,收地瘠乃弃之,更择他处,所谓五月畲田收火米是也
,此谷之别,其土宜者也。 黍之类四:曰糯黍,曰黄黍一名金黍
,曰牛黍,曰饭黍。 稷之类三,皆名为粟,曰鸭脚粟宜酿酒
,曰狗尾粟岁再熟
,曰大粟岁一熟所,按黍、稷之属,非粤土 ,宜葢间有之
。 麦之类三:曰大麦,曰小麦,曰荞麦按岭南多稻而少麦,多小麦而少,大麦作麫亦不如北。土惟雷州小麦九月种至二月收者为良罗。定州不宜麦
。 菽之类,总名为豆,五色皆具,曰青,曰赤,曰黄,曰白,曰乌乌豆宜为豉
,又有绿豆柳豆枝叶如柳
、乌眉豆别为一种,味甘性。温可作饀
、花眉豆春三月间,吉贝花同种,五月即熟
。雷州有米豆其细如米,可以代饭,出海中思灵岛,一年种之,数年收实。《淮南子》曰:「豆之至美」者。
。又有四收豆新安,有三收豆总以土暖而早成
,海丰有雪豆一名寒豆熟,于大小雪时
。此五谷之大凡也,与四方所有大同小异,惟耕获之候颇不相同耳纂旧志》
。
芝麻具,黄黑白三种,旧志:粤按芝麻可服饵为油,最良而 ,人鲜用麻油,并菜豆油,通用豨膏茶子油外。此又有海棠油核、桃油山柚油,山竹果油,皆他产所无,至于桐油桕油芘麻油,则所同也。东莞以密香子榨取油,然灯最明,百虫不敢近,然不可食。
琼人最重,黎米他处则重,猺豆絶大而甘,畲田所种。《琼州志》。
薏苡米猺人多种之以为粮。广州志谷自此以下诸条皆非 也,而粤人每以为粮,故附载之。
甘𧄔,根叶如芋,实如拳,有大如瓯者,皮紫而肉白蒸煮食之。旧珠厓之地,不业耕稼,惟种甘𧄔秋熟,收之蒸㬠,切如米粒,仓圌贮之,是名𧄔粮。北方人至者,或盛具牛豕脍炙,而末以甘𧄔,荐之若粳粟然。寿多至百馀岁者,由食甘𧄔故尔嵇含《南方草木状》
。
海南以𧄔米为粮,几米之十六。苏轼志林不按粤中多以代饭 ,但海南琼州志又称薯蓣、莳莨、甜娘三种,皆可代谷。
桄榔树皮中有屑如麫,多者至数斛食之,与常麫无异《广志》
。
桄榔木如莎树,皮酿木皮,出面可食。《洛阳伽蓝记》云:「有酒树面木非桄榔乎?」其心为炙,滋腴极美段公路《北户录》
。琼州以南椰粉为饭,曰椰霜饭南椰与椰子树不同,其精液、形色、气味皆类藕蕨之粉,本草以为䔋木面也,出万州《万州志》源按蕨粉,出翁 乳源
。
交址有欀木,其皮中有如白屑者,乾之水淋之,似「面」可作饼。张勃《吴録》。
西国米出西洋,伪者以葛粉为之,以多煮不化而色紫柔滑者为真吴震方《岭南杂记》:西以后,凡书杂记者,系《岭南杂记,非 京杂记等书
,葛根大如𤓰,剖而食之,甘如梨,白如萝卜,可以为粉同上
。
仙米产韶州仁化县丹霞山徧地所生,粒如粟而色绿,煮熟大如米,其味清腴同上
。
酒附
草麴南海多矣,酒不用曲糵,但杵米粉杂众草叶,冶葛汁涤溲之,大如卵,置蓬蒿中䕃蔽之,经月而成。用此合糯为酒,故剧饮之。旣醒,犹头热,涔涔以其有毒草故也。南人有女数岁卽大酿,酒旣漉,候冬陂池竭,时置酒罂中,密固瘗陂中,至春潴水满,亦不复发矣。女将嫁,乃发陂取酒以供宾客,谓之女酒,味絶香甜草木状
。
南方酿酒,未大熟,取其膏液,谓之酒子」,率得十一旣熟,则反之醅中苏轼《酒子赋序》
。
东坡在惠州,自造酒曰罗浮春。又博罗之蛮村多桂,以其花为酿香味沁脑。东坡有《桂酒颂》,并酿法刻于罗浮铁桥下。又在海南作真一酒,以米麦水三者为之《志林》
。
琼州酝酒不用曲糵,有木曰严树、捣皮、叶和粳成酒,又石橊花叶亦和酿,数日成酒。张天复舆地志:曲又按琼州有一种: 藤,采其叶杂米粉为饼,可以酿酒。一名酒藤。
㯽榔食之醺然颊赤。东坡诗云:「红潮登颊醉㯽榔」《鹤林玉露》
椰子中有清浆,升许微带酒气曰椰酒《广志志》:「桂海虞衡 云:椰酒新者极清芳,久则浑浊不堪饮」。
。
乌丸有东墙、酒诃陵有柳花、椰子酒。波斯拂菻有肉汁酒,南蛮有㯽榔酒。扶南有安石橊酒、土𤓰根酒。辰溪有钓藤酒,赤土有甘蔗酒,真腊有明芽酒。波斯有三勒酒,以暹罗酒为第一外国名。《酒记》:故广东番舶载酒贸易 载之
菜蔬品无奇。惟树茄筏蓊差异耳,至野蔌海苔,不胜缕述,惟取其稍美者。
合欢一名,青囊食之,蠲忿无忧,其枝叶互相交结,每一风来,輙自相解,不相牵缀。高凉太守杨方有合欢诗《古今注》
。
蓊菜如落葵而小,性冷味甘。南人编苇为筏,作小孔浮于水上,种子于水中,及长茎叶,皆出于苇筏,随水上下,南方之奇蔬也。冶葛有大毒,以蓊汁滴其苗,当时卽萎。世传魏武能啖冶,葛至一尺,云先食此菜。草木状南按蓊筏,名曰蓊田,亦曰浮田,粤中在处有之。谚曰:「 蓊西,芹菜茹之珍。亦名蓊菜,可以淹藏。虽有解毒之功,然能损目。
茄树交广草木经冬不衰,故蔬圃之中,种茄宿根有三五年者,渐长枝干,乃成大树。每夏秋盛熟,则梯树采之。五年后,树老子稀,卽伐去之,别栽嫩者同上
绰菜。夏生于池,沼间叶类茨菇,根如藕条,南海人食之,云令人思睡,呼为瞑菜同上食。按郭宪《洞㝠记》:五味草 之使人不睡,亦名却睡草。南方有之。
芜菁,岭峤以南俱无之,偶有士人因官携种,就彼种之出地,则变为芥,亦橘种,江北为枳之义也。至曲江方有菘,彼人谓之土菘同上「重」。按《杂记》云:「海丰芥菜,大者 二十馀斤,他处不及圆厚,无齿」。
。
水韭生于池塘中,叶似韭,得非龙爪韭乎?《字林》云:「莶,水中野韭也」。又荶见《字林》,蒜生水中《北户录》
广之菜绰辛,叶也
、东风味如酪香,气似马兰
、藠似葱
荺茭嫩苗也
之类,无足奇者同上
。
匾菜细如荇带,匾如薤菜,长一二尺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石发出海上,纎长如丝缕同上
。
木耳产于石上,多皱而厚,食之甚脆杂记
:瑞莲菜,一名睡莲花瓣外,紫内白干如钗股,心似鸡头必鸡鸣,时采之始可得清香爽脆,消暑解酲。出高州同上
。
洋葱,形似独蒜而无肉,剥之如葱。澳门岛番饷客,缕切为丝,珑玜满盘,味极甘辛同上
。
蓬生果名乳𤓰,土人又名木𤓰树,高一二丈,如㯶榈叶,如蒲葵。近顶节节,生叶叶,生𤓰,大类木,𤓰而青色,嫩皮,微有楞肉,白多脂而无核,掐之乳,随指出酱。食甚脆,子如蚕矢,二月下种,一年卽高大数年。果少则伐之。其树皮可食,嫩如萝葡,亦可酱食。肇庆有之同上
苦𤓰,又名癞葡萄岭南谓之菩莲
,卽锦荔枝也。闽粤皆以为常馔同上
。
芥兰甘辛如,芥叶蓝色,炼之能出铅,又名隔蓝同上
葛,花菜涌生地,上如芝如菌,色赤味甘脆,微苦葛之精华也。曰葛蕈《广州志》
。
银芋、苗茎、莹白,与叶并可生食,粤俗多用以为虀。其馀芋种至多,亦号「大米苏。过常以作玉糁羮、云同上
,地肾盖松花落地而成者,生无根蒂,散布松下,小若弹丸,大如鸡卵,红黄相错,晶莹可爱熟之味。甘香同上
,石莼似紫,菜色青味,甘美如莼同上
。
藤菜,一名落,葵蔓生叶,柔滑可食出丰湖者尤美。苏轼诗:「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羮」。《惠州志
。
海毛菜三种,惟海、丰有之。同上
。
白鸠莳,似山药而小味,嘉于山药出阳江《肇庆志》
,春不老菜,名冬种,至正二月不花《雷州志》
。
猴菜色赤生石上,南越谓之鹿角高士奇,天禄识馀
。海菜,产琼州之文昌、㑹同,有研石,广数里,横亘海底,其石上所生莓苔白者为琼枝一名琼芝
,红者为草珊瑚,味甚脆美琼郡,种植之利,㯽榔为大,琼枝次之
。又有纸菜,色如青苔,其薄如纸,乃盐水之皮。又紫菜、海带、海粉、鹿角、龙须之类,皆出琼海中《琼州志》
。
金钗𤓰冬熟,味乃甜美,罗浮志。此按岭南𤓰类无异,惟 冬熟小异耳。
果,丹荔,黄蕉传名已逺㯽榔,椰子,偏嗜独珍,馀果实繁,虽味不尽佳,而名殊可异。
荔枝树高五六丈馀,如桂树,绿叶蓬蓬,冬夏荣茂,青华朱实,实大如鸡子,肉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橊有甜酢者,夏至日将中,翕然俱赤,则可食也。草木状。
南方果之美者,有荔枝、梧州。火山者,夏初先熟而味少劣,其高潘者最佳,五六月方熟,有无核类。鸡卵大者,其肪莹白,不减水晶,乃奇实也。北户录。
广州有无核枇杷,海南有无核荔枝庄绰鸡肋编
。荔有多种,曰黑叶,曰大荔,曰田岩,曰塘壆,曰进奉。产增城者尤佳,曰挂绿,曰犀角子,曰状元红,曰尚书怀。诸品挂绿为上。出新兴者,香荔实小核,焦而香。美竺法真登罗山疏云:「荔枝冬靑,夏至日子始熟,六七日可食,甘酸宜人。其细核者,谓之焦核,荔枝之最珍者也。南海药谱:荔枝未熟,人未采则百虫不敢近,才采之,则乌鸟、蝙蝠之类无不残伤,然亦不独荔枝诸品皆然罗浮志
。
荔枝多不及闽,而较早一月,惟新兴者过之。新兴、荔乾美于闽之状元红官其地者亦不可多得。增城荔枝亦美挂绿,为最黑叶次之。彼人取荔浆为酒,葢以荔汁和烧酒为之,香味俱美,然难致逺杂记
龙眼如荔枝,但枝叶稍小殻,靑黄色,形圆如弹丸,核如木梡子而不坚,肉白而带浆,其甘如蜜,一朵五六十颗,作穗如葡萄。然荔枝过则龙眼熟,故谓之荔枝奴」,言常随其后也草木状确,按《惠州志云:荔枝宜肥,龙眼宜 ,故博罗荔枝独劣龙眼则不让。他产《潮州志》云:龙、荔二种粤止于韶州,至南雄则无闽,止于福州,至延平则无之,大都近海之郡则生,不近海不生又语云荔枝惜花龙眼惜子。
龙荔殻如小荔枝,肉味如龙眼木,身叶亦似二果,故名可蒸食,不可生啖。令人发癎三月,开小白花与荔枝同时虞衡《志》
。
甘蕉叶长一丈,或七八尺,花大如酒杯形,色如芙蓉。每华一阖,各有六子,先后相次,子不俱生花,不俱落,一名芭蕉,或曰芭苴。剥子,上皮色黄白,味似葡萄,甜而脆,亦疗饥。有三种:羊、角、蕉,味最甘,好牛。乳蕉微减一种,大如藕子,长六七寸,形正方少甘,最下也按《罗浮志》名鼓、槌、蕉
,其茎解散如丝,以灰练之,可纺绩为絺綌,谓之蕉葛。交、广俱有之。《三辅黄图》曰:「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建扶荔宫,以值所得,奇草异木,有甘蕉二本草木状
。
蕉子芭蕉极大者,凌冬不凋。中抽干长数尺,节节有花花褪叶根有实,去皮取肉软烂如绿柿,极甘冷,四季实,又名牛子蕉。 鸡蕉子小如牛,蕉亦四季实芽蕉子,小如鸡蕉,尤香嫩,甘美,秋初实虞衡《志》
。㯽榔,树高十馀丈,皮似靑,桐节如桂竹,下森秀,无柯端。顶有叶,似甘蔗,条脉开破,仰望眇眇,如插丛蕉于竹杪,风至,触动似举羽扇之,扫天叶下,系数房房,缀数十子,家有数百树《东方朔林邑记》
。
㯽榔无华而实,坚如乾枣,以扶留古贲,灰并食则滑美下气及宿食消谷《南裔异物志》
。
㯽榔实南越之奇,观子旣非常,木亦特异,性不耐霜,不得北植,必当遐树。海南辽然,万里弗遇。长者之目,自令恨深。俞益期笺。
木实曰㯽榔,树无枝,略如柱,其颠生穟而秀棘,针重叠其下,彼方珍之以为口实,亦出交址《广志》多按㯽榔,今 产于琼州
。
㯽榔土人以为贵,款客必先进,若邂逅不设,用相嫌恨《南中八郡志》
。
山㯽榔,一名蒳子叶,似栟,榈干,似蔗叶,作丛十馀干。每干生十房,房底数百,子四月采登罗山疏
。
东南荒中有椰树,高二十馀丈,生子三成而熟,如𤓰少㼑。《东方朔神异经》
㯽榔无柯椰叶无阴,左思《吴都赋》
椰树,高六七丈,无枝叶,其实大如寒,𤓰其浆美如蜜,饮之得醉,核中有白,肤厚半寸,味似胡桃,《广志》:昌,今产文。
橘为树,白华赤,实皮旣馨香,又有善味。交址有橘官长一人,秩二百石。主岁贡御橘。吴黄武中,交址太守士燮献十七,实同一蒂,以为瑞异,群臣毕贺。草,木状。
柑乃橘之属,滋味甘美,特异者也。有黄者有赬者赬者,谓之壶柑。同上庆。按潮州志云:潮果以柑为第一品。肇 志云:乳柑产四㑹,上林者佳。
橘有壶、橘,形色,都是皮厚,气味亦不劣。其小而黄者名金橘,剥皮则酢合,食则甘。罗浮记。
山橘子,冬熟有大如土𤓰者,次如弹,丸者,皮薄下气。《北户录》。
罗浮香柑,有赬黄二色,以味甘美,得名。神湖之侧及山下皆有之。其大有三寸者。王叔之有柑、橘、赞,唐初亦尝充贡,故名御园、柑子《罗浮记》
。
罗浮,柑子。开元中,始有小僧种于南楼寺。其后常资进献,幸蜀奉天之际,皆不结实《唐书》
。
新州出变柑,有苞大于升者,且皮薄如洞庭之橘,他柑之所弗及。传云:「移植不百里,形味俱变」,因以为名。《北户录》
。
馒头柑,近蒂起馒头,尖者味香胜虞衡志
。钩缘子形如𤓰皮,似橙而金色,土人重之,极芬香,肉甚厚,白如芦菔。女工竞雕镂花鸟,渍以蜂蜜,㸃胭檀,巧丽妙絶,无与为比。泰康五年,大秦贡十缶,帝以三缶赐王恺,助其珍味草木,状色钩缘,一作枸橼。按其形 当卽佛手柑
。佛手柑,木似朱栾叶,尖长有刺皮,黄若橙肉白若肪,香最清烈《群芳谱》如按《韶州志》香橼有二种,一名五指,橼头 五指是佛手柑,亦称为香橼也
,柚似橙,实酢生江南。孔安国云:「小曰橘,大曰柚」。《唐本草注云:柚,皮厚味,甘不如橘,其肉亦如橘,有甘,有酸酸者名胡甘。今俗人或谓橙为柚,非也尔雅注疏
。
柚橘,属有雷柚,实如斗大,卽《列子》所谓「碧树而冬青,实丹而味酸者也。裴渊《广州记》:便按《广州记》有顾微、装渊二家不 ,相、混以后各著其名。
柚有大小红白数种,产于增城者,小而尖,长甚芬郁,名香柚。十月熟,一种如斗,大者曰「斗」柚。十二月熟,馀皆八月熟。又有名贺正柚,至正月始熟《广州志》
。
橙子,柑、橘之类,甘香沁齿,入口。融化皮性辛,温可醒酒。又有水橙,似柑而差。大皮。甜可食同上
。
化州仙橘相传仙人罗辨种橘于石龙之腹,至今犹存。唯此一株在苏泽堂者为最清风楼次之,红树又次之。其实非橘皮厚肉,酸不中食。其皮剺为五片,七片不可成,双治痰症如神,每片真者,可直一金。每年结实,循例报明,上官至期采摘批制,卽官斯土者,亦不易得。彼人云,凡近州治闻谯楼更鼓者,其皮亦佳,故化州橘红,赝者多而真者难得《杂记》柚,今广东柑、橘、橙、 之皮,皆充广陈皮
。
卢、橘、夏熟,黄甘、橙、楱。司马相如上林赋之,按卢橘」,昔人误以为枇杷考。 ,吴录乃橘类也,故附于此。
朱光为建安太守,有橘冬月,树上覆裹之。至明年春,夏色变,青味尤酸,正裂人牙絶美,《上林赋》云:「卢橘夏熟」。卢,黑色也,葢近是乎《吴录》
卢橘,罗浮有之。夏熟实大如李,剥皮,食作酢。合食则甘裴渊《广州记》
。
诸蔗一名甘蔗,南人云可消酒,又名干蔗。司马相如乐歌曰「太尊蔗浆析朝酲」,是其义也。泰康六年秋,扶南国贡诸蔗一丈三节草木状
。
交址有甘蔗围数寸,长丈馀,颇似竹断,而食之甚甘,笮取汁曝,数时成饴,入口消释,彼人谓之石蜜。《南中八郡志》:蔗,按粤东蔗糖,行四方。《肇庆志》云:始于闽人浮连种 为之,今利侔于闽矣。《潮州志》云:葱糖极白而无滓,乌糖用甘蔗汁,煮黒糖烹,炼成白劈鸭卵搅之使渣滓上浮。《老学庵笔记》云:始自唐太宗时贡使所传
,波罗蜜,大如冬𤓰,外肤礧砢如佛髻,削其皮食之,味极甘,子㼑悉如冬𤓰,生大木上,秋熟《虞衡《志》
波罗树,自萧梁时,西域达奚司空携子二枚栽于南海庙,卽佛氏所称优钵昙也。无花结果果成之后,或一生花,故以优钵昙花为难得。树高五六丈,实生枝间,其大如斗,有重至三十四斤者。若不实,则以刀所树,皮白乳涌出旋,凝结为实,老树已朽,今是其萌。蘖已大数十围,他处皆自此分种,其根旁行,实旋结于地中,坼裂闻香,始知较枝干。所结尤美,一实有数,百核核中,仁如栗可煼食果之大而美者,惟此与椰子而已。又有一种草本实结于心顶,仍有叶,其实皮,厚有软刺肉,层叠如橘囊,味亦香甘。广州志:果按粤人甚珍,此 以其种之异耳,然味甚甜俗。又新兴有优昙钵无花,而实实似枇杷,别为一种。
橄榄树身耸枝皆高数丈。其子深秋方熟,味虽苦涩,咀之芬馥胜含鸡舌香草木状
。
橄榄子八九月熟,其大如枣。《广志》云:有大如鸡子者,树高不可梯,但刻其根方数寸许,入盐于中,子皆落矣。今高凉有银坑、橄榄子、细长味美于诸郡产者,其价亦贵。《北戸录:询按苏轼诗「纷纷青子落红盐」,其说本此。然 之土人实系缘树,以竹竿击之,红盐亦见。北戸录:恩州有盐场,色如绛雪,由煎时染成,差可爱也。
珠厓、榄榄独报枝南向者为橄榄,东向者为木威酉阳杂爼
。
乌榄如橄榄,青黒色,肉烂而甘,方榄,亦橄榄,类三角或四角出,两江州峒虞衡志》
。
乌榄一名木威子,乃榄之大者,蒂有臭味大逊橄榄,土人取其肉腌为葅,名曰榄䜴,色如玫,瑰味颇隽。又可榨油调食㸃灯,其仁则为佳果。其皮染物,鲜红如茜,其核可为薪。杂记:「榄」粤东多种鸟榄,其利多白 ,种者少号曰青子
。
庵摩勒树叶,细似合昏黄花,实似青李,黄色,核圆作六七,棱食之,先苦后甘,术士以变,白发有验,出九真草木状
。
馀甘子,形味类橄榄,一名庵摩勒。群芳谱子虞衡志云:馀甘 多贩入北州,人皆识之,其木可以制器」。
留求子形如栀子棱,瓣深而两头,尖似诃梨勒而径,及半黄已熟,中有肉白色,甘如枣,核大,治婴孺之疾,南海、交址俱有之草木状
。
海梧子树与中国松同,但结实絶大,形如小栗三角,肥、甘、香、味亦樽爼间,佳果也。出林邑同上
。
海枣树身无闲枝,直耸三四十丈,树顶四面共生十馀枝,叶如栟榈,五年一实实甚大,如杯,碗核两头,不尖双卷而圆,其味极甘美,安邑御枣无以加也。同上 。按《广州志》,海枣树,俗名紫京,坚重过铁,力木入水,经风雨不朽,微有皴裂,故不贵。
千岁子有藤蔓出土,子在根下,须绿色,交加如织。其子一苞,恒二百馀颗。皮殻,青黄色,殻中有肉如栗,味亦如之。乾者殻肉相离,撼之有声,似肉豆蔲,出交址同上
。
人面子树似含桃,结子,如桃实无味,其核正如人面可玩于席间,飣餖御客出南海同上,粤按人面子出增城 ,俗嫁女之家,用作礼果,重其仁也,以㸃茶如梅花片,尤泽可玩
。
五敛子,大如木𤓰,黄色,皮肉脆,软味极酸。上有五棱,南人呼棱为敛,故以为名,以蜜渍之,甘酸而美。出南海同上
。
五棱子形甚诡,异瓣五出,如田家碌碡,状味酸久,嚼微、甘,闽中谓之羊桃」。虞衡《志》:棱按此即五敛子也。有三棱、四 以至七八棱者,统名曰五棱,能解岚瘴之毒。中蛊者,捣自然汁,饮之,卽吐而愈然,与苌、楚羊、桃名同而实异。或曰:种自大洋来,故谓之羊桃。以下诸果,多与北土名相混者。
五子:树实、如梨,里有五核,因名五子,治霍乱金疮顾微《广州记》近此与五敛子不同,以名相 附之,今产潮阳
。
石栗树与栗同,但生于石间花,开三年,方结实殻,厚肉少味似胡桃。仁熟时,或为群鹦鹉,啄食略尽,故彼人多珍贵之。出日南。《草木状有按《杂记》,石栗仁化县丹霞山 之树如枇杷叶,亦相类。异,果也。
山胡桃皮厚底平,状如㯽榔。又占卑国出偏核桃,形如半月状,波斯人取食之,絶香美。《北戸录》
。
蒲桃树高二三丈,其叶如桂,四时有花,丛须无瓣,如剪出丝球,长寸许,色兼黄绿,结实如苹,果殻厚半指,絶香甜核,与殻不相连属,摇之作响,罗浮涧中多有之,猿鸟含啄之馀,随流而出,人阻水取之,动盈数斛,以之酿酒,曰:「蒲桃春经岁香不减,作膏,尤美」。《罗浮志》: 。按此亦非北土之蒲桃也。
山葡萄茎细袅而花,紫白不恒,实如北葡。萄小而赤,八九月熟,味酢可食,亦堪为酒。其茎主呕逆,断其两头,节吹之,有汁,出如通草。仙家浴丹用之同上按:此亦与葡萄不同
。
林檎似赤柰子,亦名黑檎,一名来禽,言味甘熟,则来禽也。《广州志》:粤人名为花红,卽中苹果之小者也。
苹婆果,一名林檎树高,其荚如皂,角长二三寸,子生荚,间两㫄,或四或六子。老则荚迸,开内深,红色。子皮,黑肉,黄熟,食味,甘盖耎栗也。相传三藏法师,自西域移至梵语曰「苹婆」。《广州志》而按此与北方苹婆果絶不相类。 名又与林檎相混,大抵粤果甚夥,叩其名则中土所熟而按,其实,则诡类殊形,往往如此。粤之苹婆,本名罗望子,又曰罗晃子,其皮七重,故俗谓颜厚者为苹婆。
黎、朦,子如大梅,复似小,橘味极酸。虞衡《志》:
宜母果似橘而酸,妇人怀妊,不安食之良,故有宜母之名。又名宜蒙子制以为浆,甘酸辟暑,名渴水元。吴莱有《宜蒙熟水歌》《杂记》
。
藤韶子大如鳬卵柿。虞衡志者,范成大云:世传南果以子名, 百二十半,是山野间草木实人强,名为果耳。
山韶子,色红肉如荔枝同上
古米子殻黄中有肉如米粒同上
榖子,如青梅、味甘同上。初按谷子大如橄榄而长 亦苦涩。厥后回甘。
木连子如胡桃,紫色。同上
。
特乃子状似榧而圆长,端正同上
不纳子,似黄熟小梅絶易烂烂,即破肉附核,可为经珠,似菩提子。同上,故按《广州志》云,粤中少苹果花红二种 ,以不纳子代之,然形味殊不相类也。
黄皮子如小枣。同上皮,按黄皮,果大如龙眼,又名黄弹子。 ,黄白有微毛,瓤白如肪,有青核数枚,甚酸涩食,荔枝太多,以黄皮解之。
朱圆子正圆深红状如楝子同上
匾桃,大如桃而匾色,正青同上
罗浮山顶有湖杨梅山,桃绕其际,海人时登采拾,止得于上,饱啖不得持下。陆贾南越行纪:春按苏轼诗:罗浮山下,四时 ,卢橘、杨梅次第新。又罗浮志:山桃大于寻常,桃珍以下诸米,皆他方所有而稍异者为粤中。 果。
林邑山杨梅,其大如杯碗,靑时极酸,旣红味如崖蜜,以酝酒,号「梅香酎」,非贵人重,客不得饮之《林邑记》
。杨梅叶如龙眼,树如冬靑,一名朹潘,州有白色者甜而絶大《北戸录》
。
榛似栗而小《毛诗》注疏子粤语讹为锥
。浮山有沙棠花,黄实赤,味甘如李登罗山疏之。按《吕氏春秋》:「果 ,美者,沙棠之实,其木可为舟,入水不沈」
。
杏园洲在南海中,多杏云仙人种杏处」,汉时常有人舟行,泊此洲五六日日食杏,故得免死。又云洲中有冬杏。《述异记》:北按广中絶无杏树,凡李柰、梨枣俱不及岭 」。此云仙杏」,葢出于传闻之说耳
岭南之梅,少于江左,居人采之,杂以朱槿花和盐渍之梅,为槿花所染,其色可爱。又有选大梅刻镂,取棹汁渍之棹,木叶汁
,亦甚甘脆《北戸录》为按,粤中以糖梅 礼果
。
红盐草果取生豆蔲入梅汁,盐渍令色红,暴乾以荐酒,鹦哥舌卽红盐草,果之珍者实始结,即频取红盐乾之,才如小舌。虞衡志。
猕猴桃亦无花果,但不及波罗蜜之大而美。《广州志》 ,此以下采诸志。
蜜望树高数大,花开极繁,蜜蜂望之而喜,故名其实黄,味酸甜,能止船晕,海舶兼金购之。有夭桃者子,大如木𤓰,渡海者食之不呕,然不宜于岁事。谚云:「米价高,食夭桃同上子」。按《肇庆志》,蜜望 ,一名莽果
。
桾櫏子树如甘蕉,即柿也,其子如马乳而小,中有美浆同上
。
金纽子色红黄,味甘同上
。
都捻子,一名倒捻子,有红、白二种,花如芍药而小子如软柿外,紫内赤,其汁可染花,可为酒叶,可代曲皮渍之,有胶可代漆。苏轼名曰海漆同上子,一名粘
。
卍果形如卍字,横直甚方,正蒂在卍字,中间不可见。生食香甘土,名蓬松子同上
。
万寿果树高如桐,实在树间,如柚味香甜同上
落花,参蔓生花,吐别生荚,于根茎间,掘沙取之。状如蚕豆同上
。
「蓬薘奈,华言破肚子,葢果实也。产于暹逻之崛巄如大枣,而青岛人日乾以附逺,渍以沸汁,其皮自脱,圆满如大李,肉润腻如红酥,甘美可啖,亦珍美云同上
冬荣子蔓生,实大如柚,中有瓤瓣瓣相叠,白如脂,炙食香甘,粤俗采以相饷同上
。
杏梅出乐昌,花红实甜韶州志
李有红心珍珠、鹅膏、胭脂南雄志
、革琢子殻硬黑、肉白甘香、赛核桃廉州志
、菩提果色白者味甜,五月熟雷州志
罗定有猪膏子,罗定州志也。按潜确类书云:肉树端溪,猪肉子 ,大如杯炙而食之,味如猪肉而美。
西𤓰皮,皱味苦食之,解热《阳山志》
花岭南花候迥异他方,大抵能暑而不能寒,故艰于移植。中州牡丹则粤中所无,而蜀茶玫瑰、水仙皆由他产
。
耶悉茗茉莉花,皆番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陆贾南越行纪》曰:南越之境,五谷无味,百草不香。此二花特芳香者,缘自别国移至,不随水土而变彼之女子以彩丝穿花心以为首饰。草木状,按耶悉茗一名,恙即弭,即素馨。
茉莉花,似蔷蘼之白者,香愈于耶悉茗同上
,素馨较茉莉更大香,最芬烈。广城、河南花田多种之。每日货于城中,不下数百担,以穿花灯,缀红黄佛桑。其中妇女以彩丝穿绕髻,而花田妇人则不簪一蕊也。茉莉尤贱,有重台者三台者。又有番茉、莉花、大如、龙眼、千叶、极香,但鲜有开足者杂记
。
指甲花,其树高五六尺,枝条柔弱,叶如嫩榆与耶悉茗、茉、莉皆雪白,而香不相上下。亦番人自大秦国移植于南海,而此花极繁细,才如半米粒,许彼人多折置襟袖间,葢资其芬馥尔,一名散沫花《草木状图》:按三辅黄 扶荔宫在上林苑中,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木、菖蒲百本山姜十本,甘蕉十一本,白木十,本桂百,本蜜香指甲花百本,龙眼、荔枝、梹榔、橄榄、千岁子、甘、橘皆十本,土木南北异宜,时岁多枯瘁,岁贡邮传,疲毙于道,其后乃罢之。
赬桐花岭南处处有自初夏生,至秋葢草也,叶如桐,其花连枝萼,皆深红同上
。
刺桐,其木可材,三月三时,布叶繁密,有花赤色生叶间,旁照他物皆朱殷,然三五房凋,则三五房复发。如是者竟岁九真有之同上花,按粤中刺桐甚多,花如木笔, ,后始放叶,其叶可以壅田。或谓刺桐即苍梧
。
花之美者,有水,莲如莲而茎紫,柔无刺同上
麻。姑峰下有池,独产白莲道。书云:「真人游时,各坐莲花之上。其茎十丈《罗浮志》
。
鹤草蔓生其花,麴尘色浅,紫蒂,叶如柳而短,常夏开花,形如飞,鹤觜翅尾足,无所不备。出南海上,有虫老蜕为蝶赤黄色,女子藏之,谓媚蝶草木状
。
朱槿花茎叶皆如桑,叶光而厚,树高止四五尺,而枝叶婆娑。自二月开花,至中冬卽歇,其花深红色,五出,大如蜀葵。有蕊一条,长于花叶,上缀金屑,日光所烁,疑若焰生,一丛之上,日开数百朵,出高凉郡同上郡,今各有之
。
佛桑一名福桑华首,寺左右极多按木槿、佛桑,二名不定,南人呼花如牡丹者曰槿槿,有五色,随色立名,岭外称之则佛桑也罗浮志岭按佛桑一名扶桑,即朱槿花 ,《南杂记》以佛桑与扶桑为二花,非也,但有单瓣重台之异耳。茂名志云,粤无牡丹,以佛桑花代之。二花相较,葢亦迥乎不相及矣。
嵩寺忽有思,惟树卽贝多也。汉世有道人从外国来种之,一年三花白色,香美,汉语翻为「贝叶裴渊《广州志》
。贝多罗花,大如酒杯六,瓣瓣皆左纽白色,近蕊则黄香,甚缛堕地。至数日,鲜芬不败。叶大而厚,梵僧常以写经《广州志》
。
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白帖
梅花,十二月开结子繁,如北杏山下有梅花村,即赵师雄遇仙处,今为田庄,无复梅矣。罗浮志与按岭南梅花常 菊花相及,所谓「十月先开岭上梅」也。罗浮山深气寒,故以十二月开。又庾岭梅花微与江南异,花颇类桃而唇红,故名红梅驿。
胭脂花丛生端州山,崦间多有之,其叶类蓝,其花似蓼,正月开花,土人采含苞者卖之,用为胭脂粉,或时染帛,其红不亚红蓝。又郑䖍云:「石榴花堪作胭脂」《北戸录》
。
上元红深红色,絶似红木,𤓰花不结,实以灯夕前后开故名虞衡志
红蕉、花叶、瘦类芦、箬心,中抽条条端发花色,正红如榴花荔子,其端各有一㸃,鲜绿尤可爱。春夏开至,岁寒犹芳。又有一种根出土,处特肥饱,如胆瓶,名胆瓶蕉同上
。
红豆蔲花,丛生叶瘦,如碧芦,春末先抽一干有大箨包之箨,解花见一穗数十蕊,淡红鲜妍,重则下垂如蒲萄,又如火齐璎珞及剪彩鸾枝之状,此花无实,不与草豆蔲同种,每蕊心有两瓣相并,词人托兴,曰比目连理云同上
:
山姜,花茎叶卽姜也,根不堪食,惟叶枝吐花穗,如麦粒嫩红色。选未拆开者,谓之「含胎」。以盐淹藏入甜糟中,终冬如琥珀、香辛可为脍,罗浮志:药卽红豆蔲,其根入 ,名高良姜
泡花,南人或名柚花。春末开蕊,圆白如大珠,旣拆则似茶花,气极清芳,与茉莉、素馨相逼。番人采以蒸香,风味超胜虞衡志》
。
拘那花叶瘦长,略似杨柳夏,开淡红花,一朵数十萼,至秋深犹有之。同上树罗浮志。求那卫,外国 也,卽夹竹桃。
史君子花蔓生作架植之夏开一簇一,二十葩轻盈似海棠同上
。
石榴花南中一种,四季常开夏中旣实之后秋深。忽又大发花且实枝头硕果罅裂而其旁红英粲然并花实,折飣盘筵极可玩。同上
。
南山茶葩萼大倍中州者,色微淡,叶柔薄,有毛同上
添色芙蓉花。晨开正白,午后微红夜深红。同丄云:按杂记》, 潮州木芙蓉大,如梧桐朝开粉红色,午变大红,晚又变为淡。黄人家种者,凭楼而观之」。
兰生于幽谷,叶阔而靱,长一二尺,四时常青茎紫节赤,高四五尺,乃开花花下黄,中有紫㸃春芳者为春兰色,深秋芳者为秋兰色,浅石洞左右有之,其生下隰方茎赤花者为蕙,所谓薰也。世俗误以为兰品类不一,曰丫兰,曰紫兰,曰靑兰,曰出架白,曰鹤兰等,不能尽述《罗浮志》
。
风兰花从叶心抽出,作双朵悬于檐间,不著水土,自然繁茂。《广州志》。
贺正兰每当立春及元日始开,故名同上
暹兰来自暹罗,茎叶纷披甚弱,种之盆盎。四时有花,如珍珠,如金粟一枝数串同上
。
树兰高丈馀,花似鱼,子兰而香烈过之,五叶者贵其花,不落香且久。三叶者,其花次日卽落,俱不能度岭度岭,次年不花,三年萎矣。杂记。
珍珠兰彼处殊不贵根有毒,故蒸花露者忌之同上
粤山中道傍有一种小树,状如木兰,亦类紫薇。高一二尺叶,大如指,头颇带,蓝色叶。老则有白篆,文如蜗涎,名鬼画符叶,下有小花如粟米,至晚则香。闻数十步,恍若芝兰,又名夜兰山间,暑月有蚊卽折此树,逐之,蚊卽惊散,故又名「蚊惊树同上
。
鹰爪兰枝蒂如鹰爪六瓣,两台他处未见,亦异种也。同上
。
菊有数种,叶似茼蒿,花蕊俱黄色,乃黄花也。青茎大叶作蒿,艾气而花白,味苦不堪食,谓之苦薏《尔雅》:「翼菊与薏相,似菊甘而薏苦」
。亦有红紫者,惟茎紫气香而味甘,可作羮食者,名为甘菊。王叔之居兹山,植兰菊于庭,作铭《罗浮志》
。
桃花、桃源洞最多同上不按,粤中有香桃花,与中州桃花 异,独于八九月盛开有微香。又肇庆有寿带桃桃花之佳品。
薝卜山,栀子也。花白六出,芬香甚清同上
。含笑花,紫蓓蕾,微展而香。清彻一种小而色多白者尤香。延祥寺下达于西麓蒲涧,俱有之同上
。
山丹花如瑞香而正赤,开足后带黄色。苏诗云:「堂前种山丹,错落玛瑙盘」。甚得其形似杂记
。
龙髯花赤如秋海,棠中心垂丝袅袅如龙髯同上
,马缨花赤,亦如马缨,其花下垂一条,数十朵树,高者丈许,有白者,有桃红而大红镶边者,皆异种也同上
昙花,似百合花而色紫,合二三十朵,攒为一朵。香烈异常同上
。
九里香,木本叶,细如黄,杨花成丛,色白,有香甚烈。又有七里香,叶稍大,其木皆不易长。有数百年者,枝干拳曲,可作盆盎之玩《广州志》
。
西洋莲蔓,细如丝朱色,缭绕篱间花,初开如黄白莲,久之瓣落其蕊,复变为菊,故又名西洋。菊同上
。
东坡有诗,题定慧院之西海棠云:「土人不之贵,今惟贴梗海」。棠与秋海棠多,而西府海棠偶有惠州志
罗浮之百花,迳一名锦绣峰,红紫错出,多识之士不能悉举其名,辨其香也同上
。
草地势坱圠,庶草蕃庑,土人不知者多矣。其为服用所须,则美草也,而胡蔓亦并生焉,岂非沴气之所锺与!
水葱花叶皆如鹿葱,花色,有红、黄、紫三种,出始兴,妇人怀妊,佩其花。生男者,卽此非鹿葱也。交广人佩之,极有验。然其土多男,不厌女子,故不常佩也草木状
。吉利草其茎如金钗,股形类石斛,根类芍药。交广俗多蓄蛊毒,惟此草解之极验。吴黄武中,江夏李俣以罪徙合浦,初入境遇毒,其奴吉利偶得是草与俣服,遂解俣,因此济人,遂以吉利为名同上
。
良耀草枝,叶如麻黄,秋结子如小栗煨,食之解毒,功不亚于吉利。昔有得是药者,梁氏之子耀亦以为名。梁转为良尔花,白似牛李,出高凉同上
。
益智子如笔毫,长七八分,二月花,色若莲,著实五六,月熟,味辛杂五味,中芬香亦可盐曝,出交趾、合浦同上
。蒟酱,荜,苃也。生于蕃国者,大而紫,谓之荜苃。生于番禺者,小而靑,谓之蒟,可以为食,故谓之酱。交趾、九真人家多种之同上酱。按蒟,卽扶留藤子。左思《蜀都赋》谓蒟 流味于番禺之乡,今粤虽产蒟而实,不知为醤也
。
菖蒲、番禺东有涧,涧中生菖蒲,皆一寸九节。安期生采服仙去,但留玉舃焉同上所按。《罗浮志》。菖蒲一名尧韭 ,谓涧有尧时韭也。
蕙草一名,薰草叶如麻,两两相对,气如蘼芜,可以止疠出。南海同上
。
肥马草南方,冬无积藁。濒海郡邑多马,有草叶类梧桐而厚取以秣马,谓之肥马草。同上
。
冬叶苞苴物,交、广皆用之。南方地热,物易腐败,惟冬叶藏之,乃可持久同上不按,冬叶如芭蕉,以褁珍物入土 ,坏贴壁柱,能辟湿,又可擦象牙使光泽
。
藿香形如都梁,可著衣服中。万震,《南州异物志》合。按《交州记》:藿香似苏 ,今所在多有,而产于广者为佳。
。
《睡草》出海南,见之,则令人睡,一名醉草》,亦呼为懒妇葴《述异记》
。
广州有树,可以御火,山北谓之慎火,或谓之戒火多种屋上,以防火也,但南中无霜雪,故成树耳沈怀逺《南越志》。
铜鼔草,其实如𤓰,疗疮疡毒。虞衡志。
都管草一茎六叶辟蜈蚣蛇同上
。仙茅出保昌庾岭之巅,折而东,有峰奇秀为嫦娥嶂,相传仙人葛洪炼丹之地洪上升,弃馀丹生仙茅,叶似兰,采以八月,濯以嶂,下流泉。其白如玉,炼成丸,服之补益元气张以宁杂记》
。
知风草出琼州,他郡亦间有之。
丛生藤蔓,土人视节,知一岁风候,每一节一风,无则无风。《舆地志》。
仙人掌人家,种于田畔,以止牛践种于墙头以辟火。灾无叶枝,青嫩而扁厚,有刺,每层有数枝杈丫而生,絶无可观,其汁入目,使人失明。《杂记赋》:按黄佐有仙人掌 ,云惟罗浮黄龙金沙洞有之,盛称其美,当别是一种。
铁蕉叶如鳯尾,草而坚劲,根出土上如芋头,烧铁钉钉,其根则繁茂同上
。
铁树高数尺,叶如老,少年开花如桂而不香。或云此树周甲子一开开,必以丁卯年,故有铁树开花之谚,然甚无异致同上
。
油葱形如水,仙叶叶厚,一指而边有刺,不开花结子,从根发生,长者尺馀,破其叶。中有一膏,妇人涂掌,以泽发代油。贫家妇多种之屋头。问之,则怒,以为笑。其贫也同上
。
金星草阔寸许,长一二尺,形如芦,其叶中心一条,金星㸃㸃,连缀折之,中有黑发一根,切而浸之,可为闺中膏沐同上
不死,草其状如茅,食之多寿,暑月置盘,蝇蚋逺去粤《西偶记》
。
罗浮山有五色隠芝《罗浮志
,朱草,状如小桑,栽长三四尺,枝叶皆丹汁如血,朔望生落如蓂荚,周而复始,可以染绛成黻黼之章同上
,万年松生狮子峰,乾曝之以水渍之则复青。一名卷柏同上
。
蛾眉草,以形似名。《惠州志》云:出罗浮同上
黄,精根如子姜,俗名野仙。姜九蒸晒,可服食益人同上
。灵通草,长三尺,小如箸而劲,顶开七叶,虚中两头实,聋者食之,卽通此仙草也同上
。
蓬莱术,卽莪茂也。叶青白色,有花作穗,根如鸡子,治痛,解毒出罗浮同上
。
缩砂仁随地有之,罗浮为佳同上
蚤休,名七叶,一枝花可解,毒罗浮山人。每以饷客同上
蓝草叶、细二月种。五月,收土人以为靛《广州志》
。
黄姜,番禺多种之,以其末染诸香屑为香线香饼,是名黄香。又乾龙眼必以黄姜末糁之,则色鲜黄,不生蠧同上
。
虎耳草叶有六尖尖,有一刺,屑之为末,遇盗贼,顺风扬之,著身则骨痛,七日不可忍,不敢言,言则再加痛。七日,多产阳春、山谷同上
。
白草出仁化,长三四寸许,丛生茎叶,与众草无异。每天雨,先一日变白晴,则如常《韶州志》
。
接骨草出封川阳,江一名四季花生园。林中茎绿而圆叶,长似指而尖,花白跌伤骨节捣烂,敷之可以接骨,而本草不载《肇庆志》
破布叶,出阳江,阳春恩平,状如掌而绿,岭南舟人多用香烟及毒水,迷闷过客,以此草煎汤服之,立解同上
,龙须草出广宁生岩崖间,似蒲而细,织席甚佳。同上亦出儋州。
九里明,剪水可疗疮毒《雷州志》
。冶葛,毒草也,蔓生叶如罗,勒光而厚,一名胡蔓草,置毒者多,杂以生蔬进之,悟者速以药解,不尔半日輙死,山羊食其苗,卽肥而大,亦如鼠,食巴豆。其大如㹠,物类有相伏也草木状
。
二广有草名,胡蔓以急水,吞之卽死。慢水卽缓死,取毒蛇杀之,以此草覆之洒水菌生其上,末为毒药杀人。又凡或有所约,其人临去,以毒置饮食,订以年月,复还,解以药,不则死。今此俗亦革。《续博物志》:胡按梦香船中以 蔓草合香焚之,人卽迷闷,粤中以胡蔓草入麴,酿酒饮之,头卽涔涔然。宋顾文荐《船忩夜话》云:「断肠草形如阿魏叶,长尖条蔓生嚼,三叶以上卽死」。或收藏经久,作末食亦死。如食未久,即以生羊血,或金汁灌之,可解其毒。此草近人则叶动如欢喜,状将嫩叶心浸水,涓滴入口,卽百窍溃血。其法急以伏卵不生鸡雏者,细研和香油灌之,乃尽吐出恶物而苏,少迟不可救矣。一名胡蔓革。
黄金茄,状若㯽榔,子色黄,误食之立死。或云虾酱可解《广州志》
。
木千章之材,岭外所饶,而海南特产文木,天下所资。
桂林八树在番禺东。《山海经》,白按临海。《水土记》云:「郡东南有 石山,望之如雪山,在湖中」。《传》云:金鹅之所集,八桂之所植。
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巅,冬夏常靑,其类自为林间。无杂树,交趾置桂园。桂有三种,叶如栢叶,赤皮者为丹桂,叶似柿叶者为菌桂,其叶似枇杷叶,赤为牡桂草木状
。
桂,南方,奇木上药也虞衡志》
。翳树出交州,色黑而有文,亦谓之乌文木《古今注》:「南今出海,一名角,乌色纯黑甚脆。有曰:茶乌者,自番舶来,坚实,置水则沈」。
。
紫旃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古今注
。楠橊之木,相思之树左思《吴都赋》、《思文选注》:「楠,橊木之蟠结者,相 ,大树也。材理坚斜,皆可作器」。又按《广州志》,相思木有黄紫之分,皆起细花,云坚于铁力木子,名红豆,如珊瑚珠,光莹鲜泽,山村儿女或以为钗饰,王维诗所谓「红豆生南国」者也。唐时曾以进御以藏龙脑,歴久不减。有一种,红豆生于藤,蔓用以饲鹦鹉,乃杜甫诗所谓「红豆啄馀鹦鹉粒」者也。
诃梨勒,树似木梡花白子,形如橄榄六路,皮肉相著,可作饮变,白髭发,令黑出九真。草木状光。按《广州志》,诃子树 孝寺,昔有五六十株云,是虞翻所种,今根株已尽,其名存耳。又按梡树含苞如木笔。广州故屯田道,署有一株,粤人呼为管树。
榕树、南海,桂林多植之叶如大麻,实如冬青,树干拳曲,是不可以为器也。其本棱理而深,是不可以为材也。烧之无焰,是不可以为薪也。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其䕃十亩,故人以为息焉。藤梢八,地生根节,或一大株,有根四五处,而横枝及邻树卽连理同上
榕树,闽、广最多,他省则无故红。梅驿以北无榕大者䕃十馀亩,离奇古怪备木之异,衙署多植以为䕃,庄子所谓「以不材而寿」者也。其木年久者,常结伽南香焚之,致鹤植于水际,其子可以肥鱼细枝曝乾束为炬,风雨不灭。其须制药可以固齿,其脂乳可以贴金接物,与漆相似。人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也杂记
。
桄榔,树似栟榈,其皮可作绠,得水则柔韧,番人以此联木为舟,皮中有屑如麫木,性如竹紫,黑色,有文理,工人解之,以制奕枰出九真、交址《草木状》、《桄琼州志》云红豆 」。榔,树子也。
桄榔,木身,直如杉,又如㯶榈,有节,似大竹,一干挺,上高数丈,开花数十穗,绿色《虞衡《志》
。
水松叶似桧,而细长出南海,土产众香,而此木不大香,故彼人无佩服者。岭北人极爱之,然其香殊胜于南方时。草木状次按水松㮨也。树高大多种于水, ,非吴都赋石,帆水松也。
水松似桧而香,有抱木生其旁,柔弱可作履《罗浮志》:「 ,抱香履」。详见器用
。
五岭之间多枫木,岁久则生瘤瘿,一夕遇暴雷骤雨,其树赘暗长三五尺,谓之「枫人」。越巫取之作术,有通神之验,取之不以法,则能化去草木状
。
南中有枫子鬼、枫,木之老者为人形,亦呼为灵枫《述异记》
。
语云:柽喜雨,枫喜风,枫阴木以风而生,风去而枫声不止,罗浮连亘数岭,皆枫树,每天风起则枫鸣罗浮志
棹树干叶俱似椿,以其叶煮汁渍果,呼为棹汁,若以棹汁杂彘肉,食者卽时为雷震死,棹出高凉郡草木状
药,有乞力伽木也。濒海所产,一根有至数斤者。刘涓子取以作煎,令可丸饵之长生同上
。
苏、枋树类槐花,黑子出九真,南人以染绛,渍以大庾之水,则色愈深。同上十。按琼州志云:苏木凡州县艺植者, 年后始堪用黎山野生者,以年久故佳。又《续博物志》云:苏枋木自然虫粪为紫粉。
宁浦有三种,荆金荆可作枕紫,荆堪作床白荆堪,作履与他处牡荆蔓,荆全异同上
熙安县有古度树,俗人无子于祠,炙其乳则生男,以金帛报之顾微《广州记》
。
岭南有蝱母树,《南越志》云:「古度树俗呼那子,南人号曰柁不花,而实实从皮中出,如缀珠璫,其实大如樱桃黄卽可食,过则实中化,蛾飞出,亦有为蚊子者」。《北戸录》
㯶,一名栟榈,叶似车轮皮,可作索。《广志》名《丹铅录》,㯶榈一, ,鬛葵。又曰:蒲葵。
纶似榖皮,可以为绵。南越志:又按:今阳春县榖冈下有纶木 。按诗义疏曰:楮,荆扬、交、广谓之谷,绩其皮以为布,又捣以为纸」。
博罗县有合成树十围,去地二丈,分为三,衢东向一衢木,叶似楝子,如橄榄而硬削去皮,南人以为糁南向一衢,橄榄西向一衢三丈树,南北之候也。同上州。按惠志云今不知何树,但今人花树多合成者,岂效而为之耶?抑昔人所见,亦人力为之者耶?
绥南县。有连山。柽松。杞梓同上
无患,木名也,实可以去垢核黑如㙠栌。何承天《纂文》: 」,按《古今注》,栌木曰:无患者,何也?昔有神巫能作符劾百鬼,则以此木为棒杀之。世人竞以为器用,以厌却邪魅,故号无患。又按《广州志》:栌,木性坚而理粗,一种有金丝者可为弩,其白如象牙者,可为器皿。其核可为经珠。
沙木与松同,类尤高大,叶尖成穗,少与杉异虞衡《志》
思儡木坚,实渍咸水,中百年不腐同上
。
胭脂木坚致,色如胭脂,可镟作器。同上极。按《广州志》云:「性 ,耐土不易朽」。
。
龙骨木色翠青,状如枯骨同上有今海南 之
,南漆如稀饴,气如松脂,沾沾无力同上明,按广漆色甚光 而不甚粘出阳春,新兴德庆
潮州韩文公祠,有异木世传,退之手植,去祠十数步,种之輙萎。有题诗者云:「韩木有靑春谷暖,鳄鱼无种海潭淸。《竹坡诗诂》
。
闽、广多种木绵,纺绩为布,名曰吉贝。海南蛮人织以为巾,上出细字杂花卉,尤工巧,卽古所谓白叠布方勺《泊宅编》
。
木棉树大可合抱,高者数丈,叶如香樟瓣极厚一条,五六叶,正二月开大红花如山茶,而蕊黄色结子如酒杯,老则坼裂,有絮茸茸,与芦花相似,花开时无叶花,落后半月始有新绿其絮,土人取以作裀褥,女工不能治。今询之,粤人亦无有织者,或别是一种耳。广州阅武㕔前与南海庙各有一株,甚大开时,赤光照耀坐其下,如入朱明之洞也《杂记》「花」按木绵花,一名攀枝 肇庆志云:「以吉贝苗接乌桕根结花为绵」。
绵木产肇庆、新兴,其质柔韧,以为肩担,虽负重不折。为舆杠最,佳同上
。
松径在庾岭。
张曲、江植,至今尚存。同上
女青卽万,年枝惟罗。浮山有男,青似女青,条蕊之属,莫不朱色。尤易植立,上中因便开荣。《罗浮志》
南烛罗山间或有之,太极真人青精乾石饭法朱灵芝,真人得其法服之,人称青精先生同上
。
汉椒似胡椒而大,色黑,治心腹,冷痛出罗浮同上
香。楠木干极端伟,一名端正树,亭亭直上若幢葢然,肤有花文,色黄绿而细腻,剖之香辣,多产崖州《广州志》「按《雷州志》,水楠产于水边,其气肖楠」
。
花榈色,紫红微香。其文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花狸。老者文拳,曲嫩者文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往往寄生他树。同上州。按《琼州志》云:花梨木产崖 ,昌化陵水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有㣲香。
鸡翅木,白质,黑章如鸡翅,身多结瘿,又名瘿子木,粤匠车作素珠,泽以伽楠之液,市逺人同上翅。《琼州志》云:「鸡 木,出崖州昌化陵水,白质,黑章纹如鸡翅」。
铁力木理甚坚致,质初黄,用之则黑,粤人以作诸器具,颇不贵。黎山中,人以为薪,至吴、楚间,则重价购之同上力按铁力,一名石盐,一名铁棱峤,《南琐记》言铁 木上水仅可百馀年,惟黄连木最能久。
吐珠木坚如铁,力色,比紫,荆较赤,为海南之文木同上
、飞云木,文如波浪回环辏,心斫作杯子,极为幽致同上
椽,木分青、黄、白三种,黄者最良坚,且腻不蛀同上
椅木,一名云楸,琵琶、棋枰多用之同上
。
赤黎俗曰槌子木子,如珠玑可食。每结子多,则岁颇俭同上
。
梌木根叶俱类桃,而肤理细腻。性极耐水木,品之良者惜少耳。同上
棂木性至坚,歴久不朽,白蚁所不敢犯,故以灵名之。同上
。
紫●树,脂色赤如血,名麒麟,竭以嚼之,不烂如蜡者为妙。同上
诃林有菩提树,梁天监四年,智药三藏携种树大十馀围,根株无数,其柯干中空矣。同上而按菩提,叶似柔桑 ,大寺僧采之,浸以寒泉,歴四旬,浣去渣滓,惟馀细,筋如丝,霏㣲荡漾以作灯。帷笠帽,轻盈可爱,持赠逺人,比于绡谷。
药树,状似木绵,其液白,见风则黑,是名药脂。土人以濡箭镞中虎,则三跃而死。或中山猪猪,啮木槵根以自疗,故知木槵子能解此毒。同上
蝇树粤人,多种于茶畦。夏秋时蝇皆集于此树而不集于茶,故茶不生螆而味好。又遇旱则蝇树降水以滋茶,潦则蝇树升水以熯茶。物有相成若此同上
,紫栢木香而文可作,器用多产潮阳《潮州志》
。高凉有獭尾木、红罗木《高州志》
。
虎斑,木纹似虎斑。《琼州志》:鸭按琼州文木甚多,有鳯眼龙、瞻 、 脚、猫尾、狗卵、猪血之类,皆出黎山中。
香黎山所产,番舶所凑,芬郁布于天下,故自古称众香之国,名品猥多,举其槪尔。
黄帝列圭玉于兰蒲席上,然沈榆香舂,杂宝为屑,以沈榆和之,以分尊卑之位。《封禅记》。
元封中,起方山馆,招诸灵异,烧天下异香。有沈光香、祗精香、明庭香、金磾香,皆外国所贡《汉武故事》
。
月氏国使者献香曰:「东风入律,百旬不休。青云干吕,连月不散。意中国有好道之君,故搜奇蕴异而贡神香,凡三枚,状如燕卵,香闻百里《神异经》
。
蜜香、沈香、鸡骨香、黄熟香、鸡舌香、栈香、青桂香、马蹄香。按此八香同出于一树也。交趾有蜜香树,干似柜柳,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橘,欲取香伐之经年。其根干枝节各有别色,木心与节坚黑沈水者为沈香,与水面平者为鸡骨香,其根为黄熟香,其干为栈,香细枝𦂳实未烂者为青桂香,其根节轻而大者为马蹄香,其花不香成实,乃香为鸡。舌香,珍异之木也。草木状 。按金楼子,扶南国众香、木根、旃檀节、沈水花、鸡舌叶、霍胶薫陆,与此微不同,亦言众香同出一木也。以下沈速诸香。
沈香叶似冬,青树形,崇竦其木,枯折外皮,朽烂内心。乃香佳者乃出,日南比景登罗山疏
盆允县利山上多香林,南越志兴,考其地,卽今新 老香山。
日南有千亩香林名香出其中。 日南有香市,商人交易诸香处。 汉雍仲子进南海香物,时谓之香尉」《述异记》
。
唐太宗问高州首领冯盎卿宅去沈香逺近?」对曰:「宅左右即出香树,然生者无香,惟朽者始香耳」。《国史纂异》。
南海郡有香户。 香洲在朱崖郡洲中,出诸异香。太平广记:香按广州志云:粤南老香诸山并香林、香洲,咸产异。 自有东莞人种植,而香山、香林皆废莞种香之地。金钗脑金桔岭为第一,鸡翅岭石,茶园百花洞者次之,是葢为莞香盛行于天下而言耳。德庆有香山,高明新兴有老香山、朱崖、香洲,葢卽琼南之黎山,并产名香,岂东莞所能独擅耶?
沈香,杂木也。儋崖海道居民桥梁皆香材如海桂,橘柚之木,沈于水,多年得之,皆为沈水香,然生采之,即不香也《续博物志》
。
南方火行,其气炎上,药物所赋皆味辛,而嗅香,如沈笺之属,世专谓之「香」者,又美之所锺也。世皆云「二广出香」。然广东香乃自舶上来,广右香产海北者亦凡品,惟海南最胜。 沈水香上品出海南黎峒,一名土沈香,少大块,其次如茧栗,角如附子,如芝菌,如茅竹叶者,佳至轻薄如纸者,入水亦沈香,节久蛰,土中滋液,下流结而为香采,时香面悉在下,其背带木性者乃出上上环岛四郡界皆有之,又以出万安者为最胜。说者谓万安山在岛正东锺,朝阳之气香尤酝藉丰美。大抵海南香气皆清淑,如莲花梅英鹅梨蜜脾之类,焚一博,投许氛翳弥室,翻之四面悉香,至煤烬气不焦,此海南香之辨也。海上亦自难得,省民以一牛博香一担归自差,择得沈水十不一二。中州人士但用广州舶上占城、真腊等香,近年又贵丁、流眉来者舶香,往往腥烈不甚腥者意味又短带木性,尾烟必焦。其出海北者生交趾,及得之海外番舶而聚于钦州,谓之钦香。质重实多大块,气尤酷烈。惟可入药蓬莱香亦出海,南卽沈水,香结未成者多成片,如小笠及大菌之状,有径一二尺者,极坚实,色状皆似沈香,惟入水则浮刳去其背,带木处亦多沈水。按琼州志有蓬莱香,又有脱落香。
鹧鸪斑亦得之于沈水、蓬莱及絶好笺香中槎丫轻松,色褐黑而有白斑,㸃㸃如鹧鸪臆上,毛气尤清婉,似莲花。 笺香如猬皮栗蓬及渔蓑状。葢修治时,去木留香棘刺森然香之精锺于刺端,芳气与他处笺香夐别,笺香之下又有重漏、生结等香,皆下色。 光香与笺香同品第出海,北及交趾亦聚于钦州,多大块如山石,枯槎气粗烈如焚松桧,曾不能与海南笺香比南人,常以供日用及常程祭享。虞衡志
沈香木岭南诸郡悉有之,濒海诸州尤多叶如冬青,大者合数人,抱木性虚韧,山民或以构茅庐,或以为桥梁为饭甑,尤善有香者,百无一二,葢香得水方结,多在折枝枯干中,或为沈,或为煎,或为黄熟自枯死者,谓之木盘香。今南恩、高、窦等州,惟产生结香,葢山民入山,见香木之曲,干斜枝必以刀破之,成坎经年,见雨水所渍结香,复以锯取之,刮去白木,其香结为斑㸃,亦名鹧鸪,斑燔之甚佳,沈之良者惟在琼、崖等州,俗谓角沈乃生木中,取者宜用薰爇,黄沈乃枯木中得之,宜入药用,依木皮而结者,谓之青桂。气尤清,在土中岁久,不待刓剔而精者,谓之龙鳞,亦有削之自卷咀之柔韧者谓之黄䗶沈,尤难得。倦游杂录即按黄䗶、沈伽㑲。
伽南香一作奇南」一作琪𪻳」,一作「奇蓝」
,出海上诸山葢香木枝柯窍,露者木立死而本存者气性皆温,故为大蚁所穴蚁食石蜜,归而遗香中。岁久渐渍木受蜜,气结而坚润,则香成矣。香成则木渐坏,其傍草树咸枯,香本未死,蜜气复老,谓之生结」上也。木死本存,蜜气凝于枯根,润若饧片,谓之「糖结」,次也。其称虎斑结金丝结者,木性多而香味少,斯为下品,生结红而坚,糖结黑而软。琼州亦有土奇,南白质黑㸃,占城奇南出在山,禁民不得采取,犯者断其手,彼亦自贵重。《香品海》:按月出丛谈 ,南人取沈速伽㑲旋风诸香,每数人合夥裹半月乾麨,相与深入山中求之,或一二日即得,或半月不得徒手归者,亦有命也。有香之处,即有蚁封高二三尺随挖之,则其下必有异香。岭南杂记云:海琼沈香尽产黎峒,多虎狼、毒虺,其俗皆女子采香耳,带金钚首纒,锦帕腰,佩利刀。什伯为群遇窃香者,卽擒杀焉。是丛谈所云,乃窃香者耳。杂记又云:沈香以琼州所出者为最舶,沈虽大而重,色黑而坚,味辛俱不及琼沈之甘,而下气神速也。琼又有药沈,细片黄色,而投水,卽沈入药尤妙,人不易识。
速暂香,出真腊者为上伐树,去皮而取香者谓之生速结,仆木腐而香存者,谓之熟速。结木之半存者谓之暂香木。自烧黄而熟者为黄熟,通黑者为夹笺《明统志》
。
速香出琼州者为胜,有色黑而重者,名将军帽。鲫鱼片色黄而有棕纹者,名花剗」。自海舶至者,味辛而酸,不如琼产之甜静,无尾烟气也。其馀有夹板并抱朽木者,俱香之下品。而尤有他木煮成假充者,不可不辨《杂记》
。
黄熟出东莞,他处则无,其最佳者为香根,坚如沈速,槎丫屈曲可为杯斚,为砚山,为禽兽,形供玩杯以银镶山,以紫檀为座,颇称雅品。其香有透棕桥梁有大片如手掌,俱以棕纹深透坚实为佳。其平常者至贱以树兰蒸之香,颇蕴藉有以香。橼皮罨之味胜兰香同上
。
芸香辟纸鱼蠧故,藏书台称「芸台。鱼豢三国典略草,按古时芸香乃叶,今芸香乃山中树液所结杂诸香,焚之可薫衣,辟湿肇庆有之。以下诸香皆土产杂香。
枫香树似白,杨叶圆而歧分,有脂而香。其子大如鸭卵,二月,华发乃著实,八九月熟,曝乾可烧,惟九真郡有之。草木状非。按罗浮志云:今所烧乃其皮干。 , 子也,子亦无如卵者。
薰陆香,出大秦在海边,有大树枝叶,正如古松,生子沙中盛夏,树胶流出沙上方采同上
。
薰陆香,即罗香也,一名马尾,香是树,皮鳞甲采之,复生罗浮。有越王岛、薰陆香《罗浮志》
。
思劳香:出日南如乳香,沥青黄褐,色气如枫香,交趾人用以合诸香虞衡《志》
。
紫藤叶,细长,茎如竹,根极坚,实重重,有皮花白子,黑置酒中,歴二三十年亦不腐。败其茎,截置烟炱中,经时成紫香,可以降神。草木状番。按:紫藤香,即土降香也。又有 降香,从洋舶来。《海药本草》云:降真香,主天行时气烧之,或引鹤降。
旃檀出外国。元嘉末,增城有人于山见一大树,圆䕃数亩,三丈馀,围辛芳酷烈,其间枯条数尺,援而刄之,乃白旃檀也登罗山疏久。按《琼州志》,檀木年 成香。
。
南海出千步,香佩之香闻于千步,今海隅有千步草,是其种也。叶似杜若,而红碧相杂《述异记》:陵按此即排草零 香之类
。排草香,出日南,状如白,茅香芬烈如麝香,用以合香,诸草香无及之者虞衡志:「广按一名留香草,今 ,人多种之」。
。
零陵、香、宜、融等州多有之,土人编以为「席」荐。坐褥性暖,宜人同上
。
㯽榔苔,出西南海,岛生㯽榔,木上如松,身之艾蒳,单爇极臭。交趾人用以合泥香,则能成温黁之气,功用如甲香同上介甲香,见 部
。
橄榄香,橄榄,木脂也,状如黑胶饴江。东人取黄连木及枫木脂以为榄香,葢其类出于橄榄,故独有清烈出尘之意,品格在黄连枫香之上,以纯脂不杂木皮者为佳同上
。
五木香一株,五根一茎,五枝,一枝五叶一叶间,五节相对,故名五香之木烧之。十日上彻九天《香谱》:木即今青 香」
,九真龙、麝香《西京杂记》以下龙麝
。
诸香中龙涎最贵,重广州市,真者每两不下百千,次亦五六十千,系番中禁𣙜之物,岭外杂记载龙涎出大食,西海多龙枕石,一睡涎沫,浮水积而能坚,鲛人采之,以为至宝,新者色白,稍久则紫,甚久则黑。又一说云:白者如百药煎而腻理,黑者亚之如五灵脂而光泽,其气近于臊,似浮石而轻和香而用真龙涎,焚之则翠烟浮空,结而不散,坐客可用一剪以分烟缕。所以然者,蜃气楼台之馀烈也。又一说云:龙涎有三品:一曰泛水,二曰渗沙,三曰鱼食泛水轻浮水面,善水者伺龙出没,随而取之,渗沙乃被波浪,飘泊洲屿,凝积多年,风雨浸淫气味尽于沙土中鱼食,乃因龙吐涎鱼竞食之,复作粪散于沙碛,其气腥秽,惟泛水香可入香用。游宦纪闻扑,按广州志云:龙涎香置盂水于前,往 入其中者,乃真。杂记云,余两至,粤未见真龙涎。
龙脑香出婆律国树高八九丈,可六七尺。围乾脂为香,清脂为膏。其絶妙者,目曰梅花龙脑。有经火飞结成块者,为熟龙脑。酉阳杂爼
。
天宝中,交趾贡龙脑如蝉,蚕老、龙脑、树节方有之,禁中呼为「瑞龙脑」,惟赐贵妃十枚,香气彻十馀步《续博物志》
。片脑产暹逻诸国,惟佛打泥国为上,其树高者二三丈,叶如槐皮,理类沙柳脑,则其皮间凝液也。好生穷谷,香味清烈,莹洁可爱,是以谓之梅花片《海语》
。
麝以一子真香糅作,三四子刮取血膜杂,以馀糁皮毛,不辨也。黎香真者,有三说,鹿群出山中,自然有麝气不见其形,为真香。入春,以脚剔入水泥中,藏之,不使人见,为真香杀之,取其脐一,鹿一脐为真香。又有水麝。天宝初,虞人获水麝,诏养之脐中下,水沥滴于斗水中,用洒衣,至败香不歇,每取以针刺之,捉以真雄,黄香气倍于肉麝《续博物志》
。
兜娄香出海边国,如都梁香。又有唵叭香,亦似汁滓所凝,使诸香不散《异物志》名以下外国 香
。
石叶香,其状叠叠如云母,其气辟疠《拾遗记》
艾蒳香出西国,以细艾合诸香烧之,能聚其烟,青白不散《广志》
。
中天竺国出苏合香,是诸香汁煎之非,自然一物也。梁书:狮按《神农本草》:苏合香生中台川。陶隠居云:俗传是 子屎外国说不尔。今皆从西域来,色如紫檀,重如石,烧之灰。白者,佳大。秦人采苏合,先笮其汁以为香膏,乃卖其滓与人展转达中国,不大香也。其汁曰苏合油。
鸡舌香生昆仑,及交趾以南树有雌雄无子者,雄树也,采花酿以成香《唐本草》即丁香。
鸡舌香消口气故郎官含鸡舌香奏事日华子》
安息香出波斯国,树名辟邪酉阳杂爼
。
赤土国在海南出异香,每烧一弹丸香,闻数里,号「一国香同上
。
蔷薇露,出大西洋国花,如牡丹花露,晶莹芬芳,袭人以泽,体发腻香,经年不灭。国人贮以铅缶,行贩他国。香谱。
真腊有树形如桧香,藏于皮老,而脂白流出,名笃耨香。冬月因其凝而取之者曰黑笃耨,盛之以瓢,碎瓢爇之尤异《明统志》
。
金颜香,亦树脂也,有深黄色者,有黑色者。劈开雪,白者为佳,夹砂石者为下,其气能聚众香,番人以之和香涂身。同上抹。按金颜香即 身香。
猛火油树津出佛打泥国,大类樟脑第,能腐人肌肉,燃置水中,光焰愈炽。以制火器,其烽甚烈,㠶樯楼橹,连延不止,虽鱼鳖遇者,无不燋烁。《海语录》此条附。
鹤顶香相传古榕之腹,有鸟衔香子堕其中,久之香成,有鹤盘旋,其所精气相感,坚润如脂,焚之香烟翔舞,悉成鹤形,此香无种,非所易得《广州志志以下采诸
、女儿香、东莞种香之家,其女儿輙于香棱角潜割少许藏之,类多黑润,脂凝而佳,好事者以重价购之同上
鸡蹢香香之枝条若鸡,距市中恒多同上
。
鸡骨香乃杂树之,坚节形,色似香,非香也同上
。马眼香,其藤大如臂,岁久心,朽皮坚自然成香,周回,小眼如雕,刻香筒状,粤俗多以供神《肇庆志》
。
仙女香,一名观音香。昔有今无同上
。
龙骨香树丛生有刺汁甚毒,枝老而根结,成香者美《琼州志》
。
海漆、香产、文昌、海港,色甚黑,焚之,油出如漆。同上。
白木香,破伤其树则结否,虽年久,亦为白木。同上香,卽蜜树之未结者。
沈香饼出交趾,以诸香草合和,蜜调如薰衣香,其气温。黁自有一种意,味然微昏钝。虞衡《志和》以下合香,本古百 香之制也。名品甚多,不备载。
香珠出交趾,以泥香捏成小巴豆状琉璃珠间之彩丝贯之同上
。
沈檀脑麝四合,加以琪南罗合榧子、滴乳蠡甲,九味相合,其香絶尘至山林寒士四和香,以荔枝殻甘樜滓、乾栢叶黄连和燃,又或加松球枣、核梨核皆妙。洞天清录》。
粤市中有香,胶乃末,高良姜,同香药为之,淡黄色抿发香而解䐈杂记
。
茶他茶不及闽、浙䔲,则盛行于世,名品虽不高而利甚溥。
檟苦茶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羮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茶尔雅注:
茗苦涩,谓之果罗」。南越志:皋按一名皋卢皮日休诗十碗煎 卢,即苦䔲也,今谓之苦艼。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名: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其树如𤓰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叶如丁香,根如胡桃《陆羽茶经》
。
𤓰芦木出广州,似茶至、苦涩。栟榈、蒲葵之属同上
。岭南茶出韶州,往往得之。其味甚佳同上
。
罗浮茶、石洞诸庵多有之,以春分前一日采试,以景泰泉水芳香勃发絶胜白云鼎湖所产《罗浮志》
。
罗浮有茶产于山顶石上,剥之如蒙山之石茶,其香倍于庙,岕不可多得《杂记》
。
化州有琉璃茶,出琉璃庵,其产不多香味,与峒岕相似。僧人奉客不及一两同上
。
苦䔲茶,非茶也,叶大如掌一片入壶,其味极苦,少则反有甘味噙,咽利咽喉之疾功。并山豆根同上
。
顾渚茶,自唐诗人曹松移植于西樵,号称茶山,今山中人多种之为业。或谓此茶甲,天下春摘者尤胜《广州志》
。
新安茶产于新安之杯渡山絶壁上有类蒙山,茗烹之作幽兰茉莉,气水濯十馀次,甘芬益冽。以山势高,云露滋润,得太清之精英也,第不易得为憾耳同上
顶湖茶,端州之白云山顶有湖,僧人于岩际种茶烹之,作素馨花,气味甘淡而滑然。岁收止石许同上
细茶出南华者佳韶州志》
。
茶罗浮产者佳,桂山产苦䔲,海丰、龙川、长乐各有土茶。惠州志。
潮地茶罕佳者,今鳯山茶佳,亦名待诏茶,亦名黄茶《潮州志》
。
野茶一名灵茶,即江南黄、连茶、琼州之茶,以产琼山、文昌两县近儋州者为佳。又有买梅茶、苦䔲茶《琼州志》
藤岭南藤类至多,适于器用,海内莫能尚焉
诸虑山櫐,今江东呼櫐为藤,似葛而粗大《尔雅注》疏
。斜藤,围数寸,重于竹,可以为杖篾以缚船,及以为席,胜于竹也《临海异物志》
。
浮沈藤生子,大如韲瓯,正月花苞仍连著实。十月,腊月熟,色赤生食之甜酢生交址九真草木状
。
合浦涧子藤生缘树木,正二月花四,五月熟实如梨,赤如雄鸡冠,取生食之味淡泊。出交址同上
野聚藤缘树木,二月花苞仍连著实。五六月熟子,大如羮瓯,俚民煮食,其味甜酢。出苍梧同上
。
菽藤生金封山,俚人往往卖之。其色正赤同上
榼,藤依树蔓生,如通草藤也。其子紫黑色,一名象目,三年方熟。其殻贮药,歴年不坏。生南海,解诸药毒同上
土人伐船为业,随树所在,就以成槽。去水动有数里,山生膏藤,津汁软滑,以此导地牵之,如流五六丈,船数人便运裴渊《广州记》
。
𦬹藤如栟,榈叶,疏破,皮青多棘,刺高五六丈者如五六寸,竹小者如笔管,竹类。有十许种。顾徽《广州记》。
续游,草藤也。一曰诺藤。二曰含水藤,状若葛,叶若枸杞。其中水清美可润,五脏山行渴,则断取汁饮之,更生根至地,永不死。同上茹,按即断续藤叶可为 ,一名东风菜
花,藤镟,以为器用,中有花纹虞衡《志》
。
丁公藤,俗名过山,风可疗,筋骨软痛罗浮志
,甘露藤蔓,生如箸花如指甲,性甘温,食之令人肥,故又名肥藤《广州志》
白花,藤味如蔗,以酒调,服甚佳,老人宜之同上
兰子藤子如梨,色赤若鸡冠,生食之,味若番桃同上
。乳藤,蔓如悬钩,倒挂叶尖而长断之,有白汁如乳。妇人产乳不通,以藤捣汁和白粥。食之立效同上
。
五色,龙须,小藤也,细如发,直起数丈,无节,常飞,越数树如百千游,丝牵缀生,无根蒂以秽物投之卽消释,不知所在。以其液和细土石灰涂衅糖釜。其坚如铁,虽猛火不裂其花。及子浸酒,服能健筋骨同上
。
买麻藤,其茎多汁可解渴,性柔易治,用织履坚韧如麻故名。又名买子藤。其子可食,买一藤而得三利,故其直颇贵,不比他藤,听人自取同上
。
鸡香藤坚而芬烈,能辟水雾之气同上
括藤,用以磨砺。器物能发,光腻同上
蚺蛇藤,凡有蚺蛇之所,卽有此藤捕蛇者,以藤圈牵之,蛇不敢强,舍此藤则不能伏。同上
。
扶留藤,俗名蒌叶,用之以合嚼。㯽榔有一种,名假蒌,不堪用《肇庆志》
。
黄藤可染熬汁,卽藤黄也。其性最寒可和青鱼胆㸃目。同上。
白藤叶,似土茯苓,藤身小而长白,外有𥶇褁用,与海南产者同,特腻少逊同上为按,粤东多藤,而产于海南者, 最。《琼州志》有赤、黄、青、白诸藤,又有苦藤、圭、藤、土藤,皆堪为器用
。
沙藤叶,长三四寸,多芒刺,身如指大,坚韧异常同上
,赤里藤似香而精,细捶软乃可用同上
。
红藤色红可代㯽榔,出阳江同上
竹粤中多竹,大小皆殊异,笼䇗名最著,然竹围二十一尺,葢过论也,志其实而已
,东南之美者,有㑹稽之竹箭焉《尔雅》
。
箭竹高者不过一丈,节间三尺,坚劲中矢,江南诸山皆有之。《竹谱》
。
始兴郡桂阳县出筀竹,大者围二尺,长四丈。又交趾有篥竹,实中劲,强有毒,锐以刺虎中之则死《山海经注》
。桂竹高四五丈,大者二尺,围阔节大叶,状如甘竹而皮赤,南康以南所饶也《竹谱》
。
石林,竹似桂竹,劲而利,割象皮如刀,出九真、交址草木状
。
𥯨簩竹皮薄而空多,大者径不过二寸,皮粗涩,以镑犀象利胜于铁同上
。
南方思牢国产竹,质甚涩,可以砺指甲。李商《隠射鱼曲》云:「思牢弩箭磨青石绣额,蛮渠三虎力。是知亦可作箭。今东广新州有此种,制琴样为砺甲之具,但微滑当以酸浆渍之过,信宿则涩杨伯嵒臆乘
云邱竹一节为船,出扶南。今交广有竹节,长二丈,其围一二尺者往往有之草木状
。
思摩竹,竹大而笋,生其节,笋旣成竹,春而笋,复生节焉。交广所在有之同上
。
箪,竹叶疏而大,一节相去五六尺,彼人取嫩者磓浸纺绩为布,谓之「竹綀布」同上
。
单竹大者如腓,虚细长爽,岭南人取其笋,未及竹者灰,煮绩以为布,其精者如縠焉。竹谱仁。韶州志云:丹竹出 ,化节,长缉。其丝可为布,大略类蕉布。
越王竹根生石,上若细荻,高尺馀。南人爱其靑色,用为酒筹,云越王弃馀算而竹生草木状
云母,竹,大竹也,㰚竹细而多刺者。𥯨竹堪作笛,篃竹宜为屋,椽𥲑竹皮,靑内白如雪,软韧可为索。汉竹大一节受一斛,小者数升为椑榼,利竹蔓,生坚韧《广志》
。筋竹长二丈许,围数寸,至坚,利南土以为矛,其笋未成竹,时堪为弩弦。《竹谱》别又云「生于日南, 名为「篻」
岭南道无筋竹,惟罗山有之,其大尺围,细者色如黄金。坚贞疏节登罗山疏》
。
麊泠县有大竹,数围,实中任屋梁柱,覆用之则当瓦《南中八郡志》
。
籦龙,竹名黄帝,使伶伦伐之,于昆仑之墟,吹以应律声。《竹谱》:西按《吕氏春秋》,黄帝令伶伦为律,伶伦自大夏之 ,阮隃山之阴,取竹之嶰谷,断两节间,长六寸九分而吹之。是《竹谱》所云籦龙,非卽罗浮之龙锺也。罗浮大竹,岂中律管之用乎!
罗浮山生竹,皆七八围,节长一二丈,谓之龙锺竹《南越志》
。
第三峰有竹,大径七尺,围节长二丈,谓之龙公。竹尝有鸾栖宿东,有溪曰罗阳,永泰中,暑雨溪涨,有竹叶若芭蕉叶,大随水出,须㬰,见一竹,阔二尺馀,长二丈,乃龙公竹也,亦名龙䈡竹《六帖》
。
贞元五年,番禺有海户,避罪罗浮山,入至第十三岭,遇巨竹,百丈万竿,有三十九节节,长二丈,因破之为篾,遂挈而归。时有军人获一篾以为奇货,后献于刺史李复,复命陆子羽图而记之。许氏说文》有长节竹谓之䇗音锺
,得非罗浮山龙锺之义乎《北戸录》
。
笼䈡竹大可十围,世人闻其名而不识其物。水帘洞有道人庵,忽遇道侣,自称姓黄,寄宿一宵。及去,留下靑竹篾一条,可长二丈馀而无节,葢笼䈡竹也。或以道侣为黄野人云。罗浮志长,按《琼州志》有长节竹节 ,丈许生黎山中。
广州有桃枝竹。裴渊《广州记》
桃枝竹皮滑而黄,可以为席篔簹。最大大者中甑,射筒薄肌而最长,节中贮箭,因以为名。箖箊叶薄而广,越女试剑竹是也。桃枝是其中最细者《竹谱》
。
桃枝竹多生石,上叶如小㯶,榈人以大者为杖。虞衡《志》。
笻竹本出卭山,张骞西至大夏所见也,而此山左右时有之,乡老多以为杖。《罗浮山记》
澄州产方竹,体如削成,劲挺堪为杖,亦不让。张骞笻,竹杖也。又海晏地名。
出芦,堪为拄杖。高潘州出千岁蕨,拄杖之类甚多。更有疏节,竹五六尺,一节,僧道多以为杖。又按王最云:「溱州通竹,直上无节,空心也」。北户录。
人面竹节密而凸宛如人面,人采为拄杖。虞衡《志》。
棘竹生交州诸郡丛生有数十茎,大者二尺,围肉至厚,实中。俚人破以为弓,拔节皆有刺,彼人种以为城,卒不可攻,万震异物志》所谓「种为藩落,阻过层墉」者也。《竹谱》。
竻竹多刺土人,用为藩篱,近交址境尤多《杂记》
、箘、簵、二竹亦皆中矢,出云梦之泽,皮特黑涩,以此为异。《吕氏春秋》云:骆越之箘。然则南越亦产,不但荆也《竹谱》
。
海中之山曰岛,山有筱,大者如筋,内实外坚,拔之。不曲。生旣危埇海,又多风,枝叶稀少,状若枯筋,交州海石林中偏饶是也同上
。
䈄𥶴,竹大如脚,指坚厚修直,腹中白膜阑隔,状如湿,面生衣,将成竹而笋未落,輙有细虫啮之,陨箨之后,虫啮处,往往成赤文,颇似绣画。可爱南康所生同上
狗竹,生临海,山中。节间有毛同上
。
由衙竹生交州同上
。
百叶竹生南垂界,甚有毒伤,人必死,一枝百叶,因以为名。刘渊林云,「篣竹有毒,黎人以刺虎豹中之,輙死。或一物二名,未详其同异同上
。
苏麻,竹长数丈,大者尺馀,围穊节,多枝,丛生四枝,叶大如履,竹中可爱者也。五岭左右徧有之同上
。
簜竹叶,大且密,如芦苇虞衡《志》
。
钓丝,竹类簜竹,枝极柔弱同上
棕竹干如竹,而实心密节,皮青色。外有棕皮,节节包之,叶与竹无异,最难长,可为杖。《杂记》竹潮州志》:一名观,音 可为扇骨,生深山,岁久者佳。
鹤膝,竹可为杖,其节如鸡,腿亦名鸡腿竹同上
,符竹生刘仙坛,左右叶上有文如篆籕,葢虫行之文。罗浮志片,按《杂记》云:罗浮山有竹叶符片 ,有篆文,可以辟书中蠧。
放杖,竹似竹而非竹,亦木类也,浸酒服之。理腰脚,老人服之。一月,放杖,故名出罗浮。同上
。
雷州土贡电斑竹《地理志》莱又按,雷州有粉竹作器,用有 公竹,因寇准得名
,象牙竹,色白如象牙《广州志》
。
石竹,大者径二寸,质实微,虚最坚,老者斧斤不能入,倭人以刀触之则断。同上
。
纸竹出从,化之流溪堡居民以造纸,粤东印歴日用此,每年解司三十万为额同上
。
油竹水浸晒,乾为燎可代。烛同上
烛竹多产,永安土人,采以代烛。昔宋文丞相屯军南岭,每生燃此竹,火光照人。今名丞相竹生于岭南者,叶有符文,与他处异同上
。
方竹出乳源,蓼竹出英德,鳯尾、竹钓、丝竹之类多同韶《志》
。
笋附
马援至荔浦见冬笋,名曰「苞笋」。吴录:月按诗义疏:笋皆四 ,生巴竹笋,八月生,篃竹、笋,冬夏生。永嘉记:含𥶴竹笋,六月生。今冬笋惟浙中者行逺岭南,则四时常有之,地暖发生故也。
马竹笋,大如盘,长有二尺馀,出从化。 银竹笋,长三四尺,肥白而脆,产西宁。 圣笋出增城。 春不老,亦笋名,出阳山。 龙牙,油筒,竹之笋也。 甜竹笋。 筀竹笋,所在有之,皆笋之甜味而美者《广州志》
。
柔筒,笋小而佳。出新兴阳春山谷中肇庆志
,粤东之笋十九,皆苦以为苦者益人,甘者作胀,凡煮苦笋,以黄豆同煮未熟,不可开釜。杂记。
鸟粤多珍禽,中州所羡。顾囿于方而不能北,盖文彩有馀而质颇脆弱,然其羽可用为仪矣
。周成王时,越裳献白雉《孝经援神契》
。
白雉有种,按《地域图》,九德,古之越裳也。周成王所以为瑞者,贵其所自来之逺,明其德化之广,非谓此为奇也《抱朴子》
」。
《火离》为孔雀》《春秋元命苞》
南越王佗献生翠四十双,孔雀二双《前汉书》
南越以孔雀珥门户桓寛《盐铁论》
孔雀细颈隆背似鳯凰,自背及尾,皆作圆文,五色相绕如带千钱头,戴三毛以为礼,拍其尾则舞南裔异物志》。按《南越志》:「孔雀为鸟,不必匹合,以音影相接,便有孕」。
。
孔雀生高山乔木之上,探其雏育之喜,卧沙中,以沙自浴,自拍雄者尾长数尺,金碧晃耀时,奋张其尾,团如锦轮。按孔雀张尾谓之开屏。
羽不可近目损人。虞衡《志》。
孔雀产广西而罗定山,中间或有之按今高、廉、雷皆产孔雀
,雌者尾短,无金色。雄者尾大而绿金翠,夺目其毛羽,初春而生,四月后复凋。与花相荣衰,自爱其尾。欲栖息,必先择置尾之地。捕者先施网罟,俟其两尾露而重,不能高翔,卽罹网罟,不肯妄飞。土人取其尾,每数十茎长短相杂为一屛,价亦不甚贵。其徧身毳毛及尾毛之破碎者,取以织补。服其肉,则充饷馈,如鹅雁食之,解百毒然。食孔雀肉,则服药无效其尾。金眼有毒,其胆与粪尤毒。能杀人。孔雀尾插瓶中,蚊喜食之尾,能粘龙脑。宋时禁中每幸诸阁,掷龙脑以避秽,过则以孔雀帚扫之,脑皆粘聚尾上,无有遗者《杂记》
。
成王时,苍梧献翡翠逸《周书》
。
翠鹬似燕,绀色生郁林,其羽可为饰。《尔雅注》:「疏赤」。按《广志》:「翡色 ,翠色绀,皆出交州」。
。
翠鸟先高作巢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生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也《南裔异物志》
。
红翠亦名捣药,禽色间红绿。春夏间夜鸣于深岩幽谷中,如云克丁当宛,似杵臼、敲戛之声《罗浮志》
。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曰鹣、鹣《尔雅》云:「郭璞《注》:「 似鳬,青赤色,一日一翼,相得乃飞」。《水经注》云:「林邑有比翼鸟,其名归飞,终日自呼,一名蛮蛮」。
。
成帝时,交趾越雟献长鸣鸡,伺晨鸡伺晨,卽下漏验之,晷刻无差。长鸣则一食,顷不絶长,距善斗《西京杂记》
。移风县有潮鸡,鸣长且清,其声如吹角,每潮至则鸣,故呼为潮鸡沈约《袖中记》:林舆地志》云:「一名 鸡」。
。
伺潮鸡潮上即鸣,孙绰《望海赋》曰:「石鸡清向而应潮是也」。《述异记》:吏李徳裕诗:「三更津 ,报潮鸡」。
翻毛鸡,翎翮皆翻生。弯弯向外,尤驯狎,不散逸,二广皆有虞衡志》
木客鸟,大如鹊,数千百头为群飞。集有度,不与众鸟相厕。俗人云:「木客白黄文者,谓之君长。有翼有绶,高飞而正赤者在前,谓之五伯。居前。正黑者,谓之铃下,缃色而赬,杂者谓之功曹。左胁有白带似鞶囊者,谓之主簿,长次君后。其五曹官属,各有章色。庐陵郡东有之,即五色雀也。山神常使木客鸟迎贵人南裔《异物志》
。罗浮有五色雀,非时不见。若士大夫将游,则先翔集庵僧以为候余靖记》
。
东坡至儋州,五色雀来集庭下,客见而异之。坡举酒祝曰:「若为吾来者,当再集也」。已而果然。志林。
罗浮有五色雀,即《月令》所谓䳚鴡,绿毛红喙,类鹦鹉而小。然他产不备方色毛,至冬稀罗山所有者。羽仪四时鲜明,未尝𣰇毨。飞则数十为群,不杂他鸟,进退,以一双导之,方色各备。其白者大如鸠,质素凝映,独见则为瑞,海南人谓之鳯异物。志云:「山神使木客鸟迎贵人」,卽此雀也。产罗浮者,以铁冠为长苏。轼在海南,见者则常以两綘者为长。《罗浮志》:按苏文云:海南有五色雀,常以两綘者为长,进止必随,久旱而见輙雨,潦则反是。
王母若练雀,靑色尾最长,有钱,文如孔雀。猺中有王母裘,织成钱,文杜诗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赤雅
。
南禺之山,有鳯凰、鵷雏《山海经》:于《庄子》,鵷雏发于南海而飞 ,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
乌鳯如喜雀色,绀碧,颈毛类雄,鸡鬃头有冠,尾垂二弱骨,各长一尺四五寸,其杪始有羽毛,一簇,冠尾絶异,大略如鳯鸣声,清越如笙箫,然度曲妙合宫商,又能为百虫之音,生溪峒中极难得。虞衡志鳯,按肇庆志云:乌 出德庆,即青鸾也。五彩鸡形鸣中五音,非常有之物。
山鳯凰状如鹅雁,嘴如鳯凰巢深林中伏卵,时雄者以木枝杂桃胶,封其雌于巢,独留一窍雄飞,求食以饲之,子成即发封,不成则窒窍杀之,此亦异物也。同上名。按鳯凰灵鸟而粤中见、五色雀之类,群谓之鳯,其 甚滥。又连州有鸟,大如画者,乌头,绿髻,身白而喙,脚红润,尾长尺馀,稍有黒文如孔雀眼,亦名山鳯凰。
南方有鸟,其名曰鹧鸪,其鸣自呼,长向日而飞,畏霜露早晚稀。出有时,夜飞夜飞,则以树叶覆其背上《古今注》
。
鹧鸪解岭,南野葛诸菌毒及辟温瘴,一名樢多,对啼。《广志》言「鹧鸪鸣云,但南不北。《南越志》云:「其鸣,自号杜薄州。惟《本草说鸣》云:「钩輈格磔《北戸录丛潮州志》云:「在万山 中啼,云行不得也哥哥」。
扶南东有涨海,海中有洲,出五色鹦鹉,其白者大如母鸡吴时外国传》
。
鹦鹉有三:一种靑,大如乌臼,一种白,大如鸱鴞,一种五色,大于青者。凡鸟四指,三向前,一向后。其目下睑眨上。此鸟两指向前,两指向后,两睑俱如人目。交州、巴南尽有之。五色者出杜薄州《南方异物志》
。
白鹦鹉大如小鹅,亦能言羽毛玉雪,以手抚之,有粉粘著指,掌如蛱蝶翅珍珠船
。
林邑国有结辽鸟,能言胜于鹦鹉,黑色,两睂独黄,即秦吉了也。一云形似鹦鹉而色白,顶微黄,顶毛有缝,如人分发,又谓之了哥,出杜薄州。唐会要有,按岭南录异记: 廉州民获赤白吉了各一头,献于刺史。广州志云:有三种:眼黄者金了为上眼,白者银了为次眼,黑者铁了为下产。琼州又罗浮志云:青鸡似秦吉了,稍大尾长,头上,一㸃丹砂。
海鹦哥,黑喙,绿羽足类鳖海语
鵁鶄。巢于高树,生子在窟中,未能飞,皆衔母。翼,飞上下也《临海异物志》
。
鸂鶒水鸟毛亦五色,食短狐,其所在溪中,无复毒气。同上。
啄木,大如雀,喙足,皆青毛色,正青,翠鸟类也。与凡啄木异种,舌长五寸杪,有刺针同上
。
增城多鵕䴊鵕䴊者,山鸡也,利距善鬬,世以家鸡斗之,则可擒也。光色鲜明,五采眩耀。《南越志》
。
山鸡爱其毛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以大镜著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异苑》
。
碧鸡似孔雀而小五距鸟也,足重距背连钱,文色碧,亦名越王山。鸡罗山多有之登罗山疏
。
罗浮山有碧鸡,群飞絶巘,或独鸣于空林,曰:「先顾先顾,可见不可取」。《六帖》
锦鸟文章如丹,地锦而藻缋互交,俗人见其端正似锦,因谓之锦鸟《南方异物志》
。
南中有锦鸡,一名金鸡,形如小鸡头,项鬃毛,金色身,红黄相间,极有文彩,目微白虞衡《志》
。
越王鸟状似鸢,口句末可受二升许,南人以为酒爵。珍于文螺不践地,不饮江湖不唼。百草不饵,虫鱼惟啖木叶,粪似薰陆香。山人旣以为香,又治杂疮《南越志》
。䴌𪆏一名越王鸟,喙长二尺馀,黄白黑色,状如人画,光饰似漆,莹磨益鲜明《罗浮志》
。
松鳬如今,野鳬栖息松间,故俗谓之松鳬南越志
罗山上有神湖,湖中有白鸭登罗山疏
。
雄鸭以南雄府得名《杂记》:「蟛」,按广东濒海,多畜鸭,食田中 蜞则田美而鸭易肥,故有鸭埠。然鸭不甚大,惟雄鸭最著
宝鸭似鳬而小,头有绿毛,多文彩,水次多有《肇庆志》
。江鸥一名海鸥,在涨海中,随潮上下,常以三月风至,乃还洲屿,颇知风云,若群飞至㟁,渡海者,輙不敢渡,以此为候《南越志》
。
吐绶鸟身大如翟,毛色可爱,若天晴。淑景则吐绶长一尺,须㬰还吞之,一名锦带功曹。述异记曰:今岭南有之,名 ,绶鸡。
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足,上依所敎之处,飞往投之,目之为「飞奴。开元天宝遗事。
唐永徽中,吐火罗国献驼鸟。《通典:鹰》按《广志》云:颈及身类 ,蹄似槖,驼头高九尺,张翅丈馀,能食铁石。
唐顺宗时,拘弭国贡,却火雀纯黑,大似燕,置于火中,火自散去,遂盛于水,晶笼悬于寝殿《杜阳杂编》
。
火鸡出满剌加山谷,大如鹳,多紫赤色,能食火,吐气亦成烟焰。子如鹤胎殻,厚逾重钱,或斑或白,岛彝采为饮盏,见者多珍奇之。又有山鳯,喙首如鹤,顶足率七八尺,翅翮过之,能吞众鸟,敌人而啄其脑,若刀斧然。其子大如椰瓯《海语》
。
粤中曾见火,鸡毛黑毵毵下,垂高二三尺,能食火炭,相传火鸡火,鼠毛为火浣布,此鸡毛焚之,亦成灰烬,恐非此鸡,亦自海外来」。杂记,黒:按㢘州志:火鸡色红嘴翅, ,春夜先鸡而鸣,此即粤之火鸡也。
端新州,有鸟类青,鶂而嘴大,常在池塘间,捕鱼而食,每作一声,则有蚊子群出其口。按《尔雅》曰:「鷏鸟似乌𪇰而大。蚊母,鸟也。土人云,其翅堪为扇,惟辟蚊子《北户录》
。
灰鹤大如鹤,通身灰惨,色去顶二寸许,毛始丹及颈之半亦能鸣舞。虞衡《志》:丹按粤中少鹤,惟琼州则𤣥裳缟衣 ,顶其馀灰鹤居多。又有蓑衣鹤」。
鹤白色,千岁变苍,又千岁,则黒惟黄,鹤最大,青鹤颇小,此山俱有之《罗浮志》
。
白鹇素,羽黑文,状如山鸡,举止闲静,雌雄定耦,不乱不斗,故曰白鹇同上称按白鹇粤人多 为白雉
。
岭南珍禽有倒挂子,非尘埃间物也。毛羽五色,日闻好香,藏之羽间,夜则张翼倒挂散香。苏轼集录按刘缋霏雪 ,云即桐花鳯。
倒挂子一名么鳯,似鹦鹉而小,绿衣,黄里嘴红色,甚姣丽,常倒悬架上,屈体如环,东西相穿以自娱,罗浮梅花村多有之。罗浮志坡按:杂记倒挂,性畏寒,不能度岭东 ,词中有倒挂收香」之说,殊不确,或别一种耳。
海雉如雉而黑,在海中山上《尔雅注》
。海鸡毛色如家鸡,惟双足鳖类耳《海语》
。西洋、鸡头、高尾趫,与常鸡甚异,亦有黑白杂色诸种《杂记》
。
海燕大如鸠春回,巢于石岩,危壁葺垒,乃曰海菜也。岛人伺其秋去,以修竿接,铲取而鬻之,谓海燕窝。随舶至广,宴品珍之。海语。
燕窝有数种,日本以为蔬菜供僧,此乃海燕食海边虫虫,背有筋,不化,复吐出而为窝,缀于海山石壁之上,土人攀援取之,春取者白,夏取者黄,秋冬不可取,取之则燕无所栖,冻死次年无窝矣。杂记録此条附。
山乌形如八哥,按:一名山鹕,又名珊瑚
能作种种禽兽音敎之能学人语臆间有黑色圆长者,善鸣眼红者善斗,彼处多畜之同上
。
绿鸠似斑鸠而色绿,自广西而来,相传每年九月,黄鱼化为之,出水集岩树间,网之輙得,粤东甚贵之,而粤西以充庖同上
。
官雊,喙距皆红身,五采,顶有缨,碧绿闪烁,处山谷中,群鸟附之,俗呼山判官《广州志》
。
兜兜雀,其名自呼产东莞、大奚山,中出则有大风同上
豁鸡,鸡头、乌喙,尾长下垂,鸣声豁豁。性嗜蛇,能治骨节,折伤其哺子,时取其雏,折两足,以蛇饲之。屡折屡复,故有奇验同上。
云白鸟出肇庆,能禁蛇《肇庆志》
钩割雀,四五月夜半,飞叫若云:「钩割年必丰,钩钩割,年必歉」。廉州志。
阁雀昼不见形,每岁初夜向东高飞鸣声,阁阁必兆岁丰。《琼州志》:近按钩割,与阁阁之声相 ,大抵一禽也。
琼郡无喜鹊,明景泰间,指挥李翊自海北携来纵之,今蕃育滋多矣同上
。
兽山海之间,奇兽所丛罗,浮虎不咥人,则天下所独也。其渉于荒怪者不载,载其殊尤与夫多而适于用者
炎洲在南海中,上有风生兽似豹,靑色大如狸,取其脑和菊花,服之,得寿。《东方朔《十洲记》
。
《九真之麟》班固《西都赋》
平定县巨海有水,犀似牛,其出入有光水为之开。顾微,《广州记》,在按平定县地,今 吴川。
。
汉时交趾有犀,奔至高凉,人以黑牛眂之,有识者曰:「此元犀也」。杨孚《南裔异物志赞》曰:「于惟元犀,处自林麓,食惟棘刺,体兼五肉,或有神异,表灵以角《南越志》
。犀出九德县,其毛如豕,蹄有三甲,头如马,有二角,鼻上角长,额上角短《交州记》
。
海、犀间出海上类野兕,而额鼻有角,与陆犀同所游止处,水为分裂,夜则渊面,白光莹莹,岛人以是候之,然罕有获者。旧说温峤燃犀,能照水中神怪,莫容逃遁者,即此角也。《海语》。
彖耳濈濈,其大如掌,行动鼔舞,有欢悦发扬之意,状似犀而角小。居草茅而知吉凶。东粤谓之茅犀,遇之则吉《赤雅》
。
象长鼻牙,南越之大兽,三岁一乳《说文》
九真都龎县多象生山中郡内,及日南饶之吴录《地理志
。广之循雷,产黑象,土人捕之,争食其鼻,云肥脆偏堪为炙,象有十二,肉惟鼻,是其本肉。梁翔法师,云一名伽那《北戸录
。
「象嗜稼,凡引类于田,必次亩而食,不乱蹂也。未旬,即数顷尽矣。岛人以孤豚缚笼中,悬诸深树,孤豚被缚,喔喔不絶声。象闻而怖,引类而遁《海语》
。
𦦷𦦷一作狒狒」
。其状如人而长黑,身有尾,反踵见人则笑,笑则上唇掩其目。交趾及南康郡山中有之,俗呼山都《山海经》注:「《志》」《说文》云:「𦦷𦦷一名枭,羊廉州」。 云:「狒狒,俗呼山笑」。
。
狌狌似狟,声如小儿啼,出交趾封溪县《广志》云:「《华阳国志》 猩猩能言其血,可以染朱罽」。
安南武平县封溪中有猩猩焉,如美人,解人语,知往事,以嗜酒故,以屐得之。或饷封溪,令以帊盖之。令问何物,猩猩乃笼中语,曰:「唯有仆并酒一壶耳」。令笑而爱之。养畜能传送,言语人不如也《朝野佥载》
。
胥浦县有兽名果然,猿狖类也,色靑赤,有文居树上。九真、日南皆有之《吴录》
。
交州以南,有果然兽,其名自呼,身如猿犬面,其体不过三尺,而尾长四尺馀,喜反尾,度身,其鼻两孔仰向天。其毛柔细滑泽,白质黑,文集十馀皮,可得一褥。繁文丽好,细厚温暖《南州异物志》
。
熊好攀援木而引气,故谓之熊《经》。其胆:春在首,夏在腹,秋在左足,冬在右,足当心。有白脂如玉,味甚美,俗呼熊白。冬蛰不食饥,则自䑛其掌,故其美在掌。《异苑》: 《广州志》云:熊之所蛰,獞人谓之熊馆。《罗浮山志》有人熊猪、熊、狗、熊、马熊。其体同首异。
钱乙言熊胆奇药佳者,色通明,如米粒用草莛,㸃入,水转如飞,惟性急者良。刘跂暇日记》
貊色苍白,其皮温暖《广志》
。
貊大如驴,状颇似熊,多力食,铁所触无不拉《南中八郡志》
。海畔有兽名蒲牢,性畏鲸,每食于海畔,鲸跃蒲牢,则鸣声如钟李善《文选注》
。
麡狼大如麋,角向前有枝,下出反向上,长者四五尺,常居平地,不得入山林。刘逵《吴都赋》注「角」。按《异物志》:「麡狼入林」,则挂 逐得之「皮」,可作「履袜,角正四」,据「南人因以作「踞床」。
豺似狗而长,尾狼似犬,锐头高颊。《说文》有按《肇庆志》,高要 ,腾豺山出豺,以其捷于腾树,谓之腾豺。又狼大如狗,青色作声。诸窍皆沸,尾大能食,犬羊并攫。小儿出封川。
山獭出溪峒。峒人尤贵重,云能解药箭,毒中箭者研其骨。少许傅治立消虞衡志》
。
合浦有鹿额,上戴科藤一枝四条,直上各一丈《南康记》
。儋耳、珠厓、郡山多麈麖《前汉书》大颜师古注:「麈似鹿而 ,麖似鹿而小」。
,麈尾辟尘,取置帛中,能令岁久红色不黦,以拂毡则不蠧《埤雅》
。
獐性善惊,故从章。《吴越春秋》曰:「章者,傽偟也饮水,见影輙奔。同上以《广州志》云:粤人 ,酿酒甚佳」。
麂大麕一作𪊨
,旄尾狗足,好作声,其大者名麖同上志广州云:麖牡者,有短角,黧色,喜食橄榄,声如破钹,每鸣,则赦书至其皮软腻以作履袜,甚良」。
麂鹿属虎,所在,麂必鸣,以告鹿,鹿属冯而安者,亦其声几几然,出东南山谷,字说鹿。按雷州之野,多鹿万州有 市,崖州多麂鹿,黎人谒州守,必以为贽。徳庆青旗山有三足鹿,相传秦时龙母蒲媪常乘白鹿以出入,农人恶其害稼母,乃断一足以放之,至今鹿有三足者。
罗浮山有哑虎,不啸不咥,仙人常乘之。《茅君内传》:「山有湖岸,周回数里,常应海潮,铁桥石柱,人不到者,卽有哑虎。巡山云,因谓游山虎《罗浮志》
。
罗山高,入云雾诸仙所游,上有豹兽小似,猿猴南海,人名之为果下豹,非凡豹也同上
火狸,其毛色如金钱豹,但其钱差大耳。彼人云,岁久则化为豹,其先似之矣虞衡《志》
。
风狸,状似黄猿,食蜘蛛。昼则拳曲如猬,遇风则飞行,空中其溺及乳汁主治,大风疾。竒效。同上
高凉青山镇多猿有黄,绯者。绯者絶大毛彩。殷鲜,真谓奇兽善啼,其音凄入肝脾《北户录》
。
猿有三种:金丝者黄,玉面者黑,纯黑者面亦黑,金丝玉面皆难得虞衡《志》
。
猿飞云顶,后最多,有黑白二种,其黄者谓之金丝猿,尤可爱玩《罗浮志》
。
乌猿出罗定及石城。浑身如墨止,眼碧齿白,卽舌,亦黑也。短身长臂,臂倍于身,行走如人。性甚警慧,携归,畜之甚驯。 石猴小如拳,出高州、化州罗定等处,可于笔筒中睡。杂记
狨葢,猿狖之属,轻捷善缘。木大小类,猿长尾尾,作金色。俗谓金线狨甚,爱其尾,中毒箭,卽啮断而掷之,恶其为身害也。狨毛以藉衣,不皱取其皮为卧褥、鞍被坐毡之用。唐制,文臣两制、武臣节度以上,方许乘狨毛暖坐杨亿《谈苑》
。
岭南有狨似猿,猴而大毛,深厚而金色,以猿猴为粮,每啸则群猴皆集,列跪其前,狨乃一一手按之,验其肥瘠。视肥者以石戴其顶,此猴跪捧不敢动,馀乃散去。戴石之猴,随狨至水次,入水洗濯。又自拔毛净讫,乃卧而听狨食之。物之相制,至于如此杂记
。
犦牛,即犎牛也,领上肉犦胅,起高二尺许,状如槖駞肉鞍,一边健行者日三百馀里。今交州合浦徐闻县出此牛《尔雅注》之今海康有。
潜牛,形似水牛,一名𤘣牛。《广志》:鱼肇庆志:生西江中,形似 ,能上岸与牛斗角软,还入水,坚则复出。今阳江有之。按《赤雅》云:「东粤曰潜,牛西粤曰州,留楚曰鰅鳙」。
犤牛庳小,今之𤛵牛也」。又呼果下牛,出广州高凉郡同上
。
山牛与牛无异,但眼红耳。山中作队而行,见人不畏海,南山中甚多《杂记》
。
乌犍牛,出阳春、电白等界,毛色光腻,土人饰鞍辔,乘之以代驴骡。
儋耳珠崖郡无马与虎,前汉书地理志北琼州志》:马非琼产,由 购来。
果下马,土产小驷也。以出德庆之泷水者,为最高,不逾三尺,骏者有两脊骨,故又号双脊马。健善行,虞衡志:
山马形似鹿,千百为群,角弯绕后。杂记山。按肇庆志,凡深 皆有之,而阳江尤多似马而有角,毛似牛,肉味美皮,可为卧具,能御湿。
平定县东巨海,有𩣡马,似马牛尾,一角。《南越志
。海马,色赤黄,高者八九尺,逸如飞龙山,食而宅海,葢龙种也。岛番老于泛海者间一见,云昔人有得巨兽骨者,以问沙门赞宁,赞宁曰:「是为海马骨水火,俱不能毁,惟沤以糟卽腐矣」。试之,果然。前代缁流,博雅如此。海语。
海驴多出东海,状如驴舶,估有得其皮者,毛长二寸许,晴则毵毵下。垂阴则牦䋱整整,或以制卧裀,善人御之,竟夕安寝。不善人枕藉,魂数惊岛,番诧其灵同上
豪彘夹髀有麄豪,长数尺,能以脊上豪射物。吴楚呼为鸾猪《山海经注》
。
昔有懒妇化为奇兽,得其脂燃之照,纺绩则暗照,歌舞则明习懒之性不革也。今州峒俱有之,状如山猪而小,喜食苗田,夫以杼柚之类,挂于田头,则不敢复近矣《南越志》
。
山猪卽豪猪,身有棘刺,能振发以射人,三二百为群,以害禾稼,州峒中甚苦之。虞衡志。
龙猪出南雄龙王岩在城东百里,重一二十斤,小耳庳脚细爪《杂记》
。
麢羊似羊而大角圆锐,好在山崖间。《尔雅》注:要》按《肇庆志》:高 有羚羊峡,羊角多节,夜则挂角树间。
花羊:南中无白,羊多黄褐,白斑如黄,牛又有一种,深褐黑脊,白斑全似鹿《虞衡《志》
。
乳羊本出英州,其地出仙茅羊,食茅,举体悉化为肪,不复有血肉,食之宜人同上
。
石羊色黑,类人家羊而蹻捷其角烧纸为火罐,能收头风,其皮作褥,可愈筋骨疼痛,其血能疗跌打损伤,犹秦中山羊也《罗浮山记》:「按《肇庆志》:出高要山中似羊而高大,长角耳,厚于羊一孔三毛,服用柔而能久」。
。
獶獀,南越犬名也《逸雅》
。
蛮犬如猎,狗警而猘《虞衡志》:一按《杂记》,西洋狗小者最贵,又 种稍大,状如狮子,尤狞丑」。
。
赤狗穴居韶州志》
海狗纯黄,形如狗,大如猫,常群游,背风沙中,遥见船,行则没海渔,以技获之,盖利其肾也。卽腽肭脐海语
獴𤡱,有白、有黑、有黄、有狸,状酷类,猫而大,高足而结尾,捕鼠捷于猫也。诸国皆产惟暹逻者,良舶估挟至广常,猫见而避之,豪家每十金易一云同上颂。按《尔雅》,「蒙 猱状,郭璞注云:即蒙贵也,状如蜼而小,紫黒色,健捕,鼠胜于猫,九真、日南皆出之」。
海鼠大如豕,重百斤,目正赤,然犹畏猫,或畜之别囿,遇獴𤡱,啮其目而毙。同上
。
竹鼠如小狗子,食竹根,出封溪县《交川记》,甚卽竹䶉也。肉 肥美。
土□似鼠而大,嘴短穴居《韶州志》
。
岭南人好蜜喞即鼠胎,未瞬通身赤蠕者,以蜜飣之筵上,梜取啖之。《朝野佥载》
香鼠至小,仅如指擘。大穴于柱中,行地中疾如激箭《虞衡《志》
。
鼠脯,顺德佳品也。鼠生田野中,大者重一二斤炙为脯,以待客筵中,无此以为不敬杂记》
。
鼯鼠似蝙蝠,肉翅,脚短爪,长飞且乳,亦谓之飞生。《尔雅注》
。
千岁蝙蝠,色白如雪,山中间有之,亦有色,红如茜,雌雄不相舍,多巢芭蕉中,皆可服之成仙《罗浮志》
鳞海至南而异鱼,尤大且众,非特中土所无,亦东海、北海所未有也。兹谨纪其异中之常常,中之异者,介鲸乘涛行舟,或遇嘉鱼,食乳他产,则无此其例也外,此娵隅之族不胜穷矣。
𩶯魮鸟头鱼尾,鸣似磬而生玉。《山海经》本按:即文魮。《山海经》: 出,鸟鼠同穴。而《广州记》及《南越志》皆云海中有此鱼,在鉴江南,《高州志》亦载之。
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尔雅注:按郭璞 状似牛,脾鳞细,紫黑色,一眼,两片相合,乃得行。异物志云:比目一名鲽,一名𩼔,似左右分鱼。《南越志谓之板鱼,亦曰左介。「介」亦作「魪」。
鲵大者谓之鰕。同,上猴。按郭璞《注》:鲵鱼似鲇,四足前似猕 ,后似狗声,如小儿啼,大者长八九尺,别名鰕。邢昺《疏》云:鲵,雌鲸也。今连州有狗子鱼,似鲇。四足大者,裁数斤,盖鲵之小者耳。
鲸鱼,海鱼也。大者长千里,小者数十丈,一生数万子,常以五六月就岸边生子,至七八月,导从其子还大海中,鼓浪成雷,喷沫成雨,水族惊畏,皆逃匿莫敢当者。其雌曰鲵,大者亦长千里,眼为明月珠《古今注
海鳅鱼,长数千里,穴居海底,入穴则海水为潮,出穴则潮退,出入有节,故潮候有期。《水经注》:长,按海鳅鱼,大抵即 ,鲸也,长者亘百馀里,牡蛎聚族其背。鳅平水即牡蛎峍屼如山矣,舶猝遇之如当,其首輙震。以巨炮鳅,徐徐而没,犹漩涡数里,颠顿久之,人始有更生之庆。其出入乘潮,非能为潮也。高㢘呼为「海主。雷琼」,谓之海龙翁」。
海鳅鱼,海鱼之最伟者也,小者亦千馀尺。一海船过南海,见有山阻东海,涛险而急。又见十馀山,或出或没,初甚讶之。篙工曰,非岛鳅鱼背也。果见双目闪烁,须鬛簸扬,日中忽雨霡霂。舟子曰:此鳅鱼,喷气水散于空,风势吹来若雨耳」。《岭表录》:异雷。按异物志:南方大鱼声为 , 气为风,涎沫为雾,所谓吞舟之鱼也。𤣥中记》云:海中有大鱼行海者,一日逢鱼头,七日逢鱼尾。又《明统志》云:吞舟之鱼,其名曰摩蝎,皆此类也。然海鳅背常负子以游,蛋人以长绳系铁枪丛标,其子候其困毙,曳至岸,取油货至万钱,脊骨可为舂臼。《琼州志》云。
玠秋晚巡行昌化属邑,俄海洋烟水腾沸,竞往观之,有二大鱼、游戏、水面,各头下尾上决,起烟波中,约长数丈,离而复合数四,每一跳跃,声震里许。玠怪而询于土人曰:「此番车鱼也,间岁一至,此亦交感生育之意耳。今中州药肆悬大鱼骨如杵臼者,乃其脊骨也」。海槎馀録》番按:《琼州志》亦载 车鱼。
于頔在南海,夜忽晓,如日初出,移时却暗。后海客言:「某日夜,海中大金鳌浮出,其光照耀如白昼,后徐复验,其日正同方知鳌光」。《纪闻谈录》。
牛鱼,方圆三丈,眼大如斗,口在胁中,露齿无唇,两肉角如臂翼,长六尺,尾长五尺《南越行记》
。
鱼牛象獭,大如犊子,尾青黄色,其毛似毡,知潮水上下。临海《水土记》:尾按鱼牛。一曰海牛,形长文馀,紫色,无角,龟足鲇 。性敏捷,见人则飞入于海。膏可燃灯皮,可为弓鞬矢箙。
虎䱜长五丈,黄黑斑。耳目、齿牙皆似虎,形惟无毛。或云变乃成虎。又有虾䱜、尾似虾《临海异物志》
。
错鱼一作「䱜」
鱼子,生后朝出索食,暮皆入母腹中《吴录》 」。按《水经注》引《南越志》云:「暮从脐入,旦由口出腹里,两洞肠贮水,以养子肠,容二子两则四焉」。
鲛鱼出合浦,长三丈,背上有甲,珠文坚强,尾长三四尺,皮可以饰刀剑,又可以鑢物《交州记:鲨》按鲛鱼䱜鱼即海 鱼,其能化虎者则是虎䱜,俗名虎鲨
。
鲨鱼有二种,鱼丽之鲨,葢江,汉、闽、广之常产海鲨,则虎头鲨,体黑文。鳖足巨者,馀二百斤。常以春晦陟于海山之麓,旬日而化为虎,唯四足难化,经月乃成。或曰,虎纹直而疏且长者,鲨,化也,炳炳成章者,常虎也《海语》人、《㢘州志》:鲨鱼有犁头鲨剑,鲨虎鲨有斑,㸃者食 ,皆胎生子随母行。惊则从口入,母腹复出」。
。广东海鲨变虎,近海处人多掘岸为坡,俟其生前二足,缘坡而上,则袭取食之。若四足俱上坡,则能食人而不可制矣。《菽园杂记》:「师按任昉《述异记》,虎鱼老者为蛟」。又张 正倦游杂录》云:「海鱼之异者,黄鱼化为鹦鹉泡鱼大者如斗,身有刺,化为豪,猪沙鱼之斑者化为鹿,是不但化虎也」。
。
凡鱼皆孚子,卵生唯鲨,鱼口吐而生破腹,取胞鱼目未开者,肉嫩中羮若鲨鱼,则其美在翅肉粗淡无味也杂记为粤中名鱼翅 ,银丝菜
。
鹿鱼头上有两角如鹿临海异物志》
。人鱼似人,长三尺,不可啖同上曰「按人。鱼雄曰:「海和尚雌 ,海妇体发牝牡皆人,惟背有短鬛微红,耳间出沙汭亦能惑人,舶行遇者必作法厌禳之」。
。
鳄鱼一作「鳄」
,似蜥蜴,长丈馀,四足口森锯齿,居水中,以食鱼为本。南州异物志
王齐直知潮州,钓得一鳄鱼,其大如船,画以为图,其形如鼍喙,长牛身,牙如锯,齿尾如三,钩极利,遇鹿豕,卽以尾㦸而食之,生卵甚多。或为鱼鼍,其为鳄不过一二万花谷
。
水䐗鱼似猪形。南方草木状。
海鱼千岁,化为剑鱼。一名琶琵,形如琵琶而善鸣《述异记》
。
乌贼鱼常自浮水上,乌见而啄之,乃卷取乌,故谓之「乌贼」,腹中血及胆正黑可以书《南越行记》:水又名墨鱼能吐墨 自蔽。
乌鰂怀墨,而知礼江东,或取其墨书契以绐人物,书迹如淡墨逾年,墨消空纸耳《南越志》:海其骨入药名、 、螵蛸
。
柔鱼类墨鱼而长无螵蛸骨,故名柔鱼、墨、鱼、海丰名𩶋鱼,较他产脆美,大约鱆鱼、柔鱼、墨鱼,一类也《杂记》
。䱼鱼如指,长七八寸,但有脊,骨宜羮。曝作烛,极有光明。临海异物志鱼。按惠州志有此。
南方鱼多不肥美味,魿鱼为上,大者长三尺,作脍炙,尤香而美同上
。
南方镜,鱼圆如镜也同上䱜,或云即 鱼
。鲮鱼,腹背有刺,如三角菱同上中一名鲮鲤,即穿山甲,粤 多有之。《韶州志》云:「俗名钱鳞」。
。
鯼鱼出南海,头中有石,一名石首,小者名春来,又名石头,长七八寸,与石首同同上鳬,一名黄雀鱼,至秋化为 ,头中犹有石,产惠州
。
三牙鱼似石首,或曰,雄石首也《南越志》
。羊、肝,鱼形,斑头大,尾有星,老则化蛇按《雷州志》,一名朝天
。鳝䲋,属也,长鼻软骨,长数丈,而骨可啖,似黄䱦而长同上鱼。按《异物志》云:「俗传有七里鳝 ,鲤鱼长百步者甚夥」。
。
鲔,似鳝而色,靑黑,头小而尖,如铁,兜鍪口在颔下,大者七八尺,一名䲋肉,色白。同上
䱟鱼,左右如铁锯同上
䱥鱼肥美有馀,土人重之,同上
鱨鱼,一名扬合颊,骨正黄鱼之大而有力者。同上
恩州出鹅毛,脡乃盐藏,其味絶美,其细如针。郭义恭云:「小鱼一斤千头,未之过也」。北户录:鱼,渔者张灯于艇鹅毛 ,见光,輙跃入,须臾满载,气味极香,一名香鱼。
奔䱐:非鱼非蛟,大如船,长二三丈,色如鲇鱼,有两乳在腹下相传懒。妇所化,一头得膏,三两斛取之。烧灯鸣琼,泛醳则明披缃辟。纑则暗,佛经谓之「馋灯,一名魧鱼《酉阳杂俎》
。
嘉鱼状如小鲥鱼,多脂味,极腴美,出梧州火山,人以为鮓饷逺客。虞衡《志》:
嘉鱼出肇庆府,冬月始多为鱼,中第一广鱼无味。此鱼出自石穴,盖食乳水,故肥美《杂记》
。
虾鱼出漓水,肉白而丰味,似虾而松美《虞衡《志》
。竹鱼出漓水,状似青,鱼味如鳜鱼,南中鱼品如鲤鲫辈皆有之,而以虾竹二鱼为珍同上封。按《肇庆志》:「竹鱼出 川,形似魿,色似竹叶」。
。
鳙庸,鱼也,鱼之不美者也。一名鱮。《续博物志》曰:「网鱼得鱮,不如啖茹。《埤雅》
。
长安塘中有万年,金鱼跳跃间,有金光炫耀《罗浮志
,蒲鱼即鱄鱼,其味甚美,而尾极毒,状若荷叶,大者七八尺,无足无鳞背青腹,白口在腹下,目在额上,尾长有节节,连比熟则脆,软出阳江者多《杂记》
。
角鱼头如菱、角四起。 飞鱼翎鬛,如针而稀,能飞水上。 花鱼鳊身而鱀斑。 跳鱼,长二三寸,形如土鲋而细长,顶高而方,两眼生,顶上身有细绿,㸃能跳跃,亦名花鱼炙。食佳亦可作羮,以上皆出海丰同上
。海丰水族甚夥,有马鲛鱼鲳,鱼淡鲨脯,土䱱脯,似比目半体而两眼生。在一处,炙食最鲜。黑鱼脯,鳅鱼脯,乌耳鳗,乾油箸,风螺乾,西施舌丝蚶、金钩虾米、对虾、沙蚬龙虱赤蟹麫、蚝珍珠、蚝菩提、菜、沙白海胆鲑鱼、鳔鲨翅带、子及鲥鱼鲥鱼,絶无味。土人名「三黎鱼土,音黎曰来同上在。按《肇庆志》,鰽白鱼阳江最多,在海为鰽 江,为鲥鲥鱼,出顺德之甘竹滩者美。
。
鱼胶大者径数尺,小者如盘,厚且坚,不知何鱼鳔。或云齐明帝所嗜鱁鮧,卽此服之多子同上
。
芦鳗产海边,随潮登岸,食芦笋潮,退入溪田中,不能去,方可得。有重一二十斤者,有重五六斤者,全似鳗而身短背黑,有类乌鳢味,极肥美同上
。
鳗鲡大者,身径如磨盘,长丈六七尺,枪觜锯齿,遇人輙鬬,数十为队。朝随盛潮陟山,而草食所经之路,渐如沟涧,夜则咸涎发光,舶人以是知鳗鲡之所集也。燃灰厚布路中,遇灰,体涩,移时乃困。海人杀而啖之,其皮厚近一寸,肉殊美。《海语》。
印鱼出南海中,似青鱼而修,广过之,头骨中坼,若解颅之婴。䪿后垂皮,方径三寸许,若道巾之披,上有黑文,俨如篆籀,岛间获者甚珍之。同上
。
河豚出于江河者,皆不盈尺,海中大者如豕腹,杂红黄,文彩可玩,常鱼率顺水而游,此则旋回戏跃喷沫之声,乌乌如训狐。舶人闻其声,知其下有河豚也,以小絙系义,镖掷而获之,有重数十斤者。同上美按,河豚味 ,其腴在肝而有大毒,烹饪失宜,即能杀人。吴中以初春而粤中,以秋竞为河豚之会。中其毒者,水磨降香汁,捣橄榄汁,饮之可解。
广州海有𫚁、鱼、鲟、鱼、鳯、尾、鱼、短颈、鱼马、交鱼之属,其尤大者鱀鱼,数年一至南海庙前,明统志》:锋按鱀鱼之脊若 刄,锐喙,长齿大腹,鼻在额上而能作声,少肉,多膏健啖鱼,大者长一二文。
南海诸郡人至八九月,于池塘间采鱼子著草上悬于灶烟上,至二月春,雷发,时却收草浸于池塘间,旬日内如虾䗫子状,鬻于市,号曰「鱼种育池」塘间,一年内可供口腹也。《北户録出:按《肇庆志》:巨鱼散卵入肇界内,始 子民设法取之,养成鱼苗鬻贩,自封川以至高明,五六百里多设鱼埠。
介介与鳞相若,而粤中获介之利居多,镂甲为珍,充庖为馔,盖民生所资也
。离为火,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易说卦》
。陶唐之世,越裳国献千岁神龟,方三尺馀,背上有蝌蚪书记。开辟以来,帝令录之,谓之龟歴《帝王世纪》
。
龟甲,一名神屋,出南海生池泽中,大如拳而色,如金上甲,两边如锯,齿爪至利而能缘木《南越志》
。
徐太尉彦若赴广南,渡小海,于浅水中得一琉璃瓶,中有一龟及寸,旋转不停,而瓶口极细,不知何自而入,置之舟中,夜半,觉舟偏重,视之则群龟层叠,登舟绕瓶,惧而弃之,后问舶主曰:「此名龟宝也!」刘崇逺,金华子。
六目,龟出钦州,只两眼,馀四目乃斑纹金花,圆长中黑,与真目并排,皆正不偏子细辨认,方知为非真目也。游宦纪闻,即按宋史,太宗时,万安州常献六眸龟 ,今万州也,然钦州实产之。
石洞有六足,龟初从外国入贡,留一于此,大如函,牛重百斤,伏处仆碑下,遇雨则出行,至冬而蛰,至春乃出《罗浮志》
。
海中多珠鳖,状如肺,有四眼六脚而吐珠《山海经》出,按《珠鳖》澧水而顾微。《广州记》载之,以为在鉴江南。
鼋似鳖而大,南人亦捕食之《尔雅翼》
。鼍鸣如桴鼓,吴越谓之鼍更晋安海物记》
。贝居陆贆,在水者蜬,大者魧,小者鰿《尔雅传》。郭璞注书大 曰:「大贝如车渠。今细贝亦有紫色者,出日南」。陆玑疏》云:「紫贝白质,如玉紫㸃为文,皆行列相当,其贝大者当至一尺六七寸」。今九真交址以为杯盘,宝物也」。《汉书》:南越王佗献紫贝五百」。
。
南海贝,如珠砾白,驳其性寒,其味甘,止水毒朱仲相贝经》
。潮阳南有小水注海濵,带曾山,其中多文贝,可以解毒《南越志》
。
贝子:海傍皆有之,大者如拳,上有紫斑,小者指面,大白如玉《虞衡《志》
。
魁陆状如海,蛤圆而厚,外有理纵横,即今之蚶也《尔雅注》:子按惠,潮多种蚶,有蚶田。魁陆亦名丝蚶,亦名瓦垄。 《琼州志》云:「海蚶甚大,有片甲,大如屋者,以治器,即为车渠」。
瓦屋子,葢蚌蛤之类也,南中旧呼为空。慈子顷因卢钧尚书作镇,遂改呼为瓦屋子,以其殻上有棱如瓦,故以名焉。殻中有肉紫色而满,腹广人尤重之,多烧以荐酒,俗呼为「天脔炙」。《岭表録》异。
蜃,小者玉珧《尔雅注》:惠,按即江瑶柱也。又名马甲柱 ,州美其名曰西施舌」。
。玉珧柱,厥甲,美如珧玉《临海异物志》
。
江瑶如蚌而稍大,中肉腥而䏰不中,口仅四肉,牙佳耳。长可寸许,圆半之,白如珂雪,一沸即起,甘鲜脆美,不可名状,此所谓柱也《安南异物名。记》崖《琼州志》云:「江瑶以柱为珍 , 州者佳」。
。蠃大者如斗,出日南涨,海中可以为酒杯《尔雅注》
。鹦鹉螺,形似鸟,故以为名。常脱殻而游朝,出则有虫类,如蜘蛛,入其殻中。螺夕还,则此虫出。庾阐所谓鹦鹉外游,寄居负殻」者也《异苑》
。
寄居之。虫如螺而有脚,形如蜘蛛,本无殻,入空螺殻中,戴以行触之,缩足如螺,闭户也。火炙之,乃出走,始知其寄居也《南州异物志》
。
海螺靥名甲香,合众香烧之则香独烧则臭。格物论 。按甲香一名珠香。《本草云:「流螺之靥,又鲎殻,可代甲香」。
鳆,无鳞有殻,一面附石,细孔杂杂,或七或九,广志之:按颜推云:鳆鱼即石决明内旁一年一孔至十二孔而止,以合岁数,其味珍絶今粤又呼为「九孔螺」。
海阳、大蟹汲冢,周书一孔晁注,海水之阳 蟹,盈车」。
蟛蚎,小蟹也,生海边,泥中食土,其有一螯偏大者,名为拥剑,一名执火《古今注》
。
蝤蛑大者,力能与虎斗取之,不戒螯,能剪杀人,续博物志。
蟹未被霜者甚有毒,以其食水莨故也。其族类甚多,扁而大后足阔者曰蝤蛑,岭南人谓之「拨棹子」,以其后脚形如棹也,两螯无毛,所以异于常、蟹,其最小者名蟚螖,吴语讹为彭越。尔雅云:螖蠌小者蟧。郭璞云,卽蟚螖也,似蟹而小蟛。蜞亦其类也,食之误人矣。陶𢎞景别録》。
蟹,一名蛫」。《广雅》云:「雄曰螂蚁,雌曰博带」。《抱朴子》称「无肠。公子广志》云:「铺小蟹,大如货钱」。又「蟹奴如榆荚,在璅𤥐腹中,生死不相离」。《山海经》载千里,《蟹洞𡨕记》「有贡百足,蟹长九尺四螯者,今恩州又出《石蟹》《北戸录》
石,蟹生海南,形「真」是「蟹」,云是海味所化,理不可诘。又有石虾,亦其类也虞衡《志》:里按,石蟹,生于崖之榆林港内半 ,许土极细腻,最寒蟹,入则不能运动,片时即成石矣,置之几。案能明目在海南。
。
飞蟹小如钱,以螯为翼,常从海面,飞越味美《广州志》
。鲎形如惠文冠,青黑色,十二足,长五六尺,似蟹足,悉在腹下腹中,有子如粟而大,中醢《山海经注》
。
鲎鱼,状如便面,眼在背,上口在腹下,其血碧皮殻,甚坚雄小,雌大雌常,负雄而行,虽波涛终不解,故号鲎媚」。在海中,群行輙相,积于背,高尺馀如㠶。乘风而游,出交址南海中。《广志》:鲎,按《广州志》云:鲎子如珠粒,出而为 者什二三,馀多为蟹,为䗿虾」。
鲎鱼与闽同。其子为醢,其殻为杓。其血緑色,烹鲎并血,则味更佳。杂记》
。
月望则蚌蛤实群,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群阴缺《吕氏春秋》
。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淮南子令高诱《注》:「方,诸大蛤也。熟,摩 热,月盛时以向月,则水生。以铜盘受之,下水数滴」。
。
蛤有三,皆生于水。蛤蜊千岁,鸟所化也。海蛤百岁,燕所化也。魁蛤一名复老,服翼所化《说文》
。
凡蛤之属开口闻雷鸣,不复闭口《南越志》
珠蚌殻长三寸,在涨海中徐衷《南方记》曰:「按其肉鲜美,可以为鮓 珠母鮓
,系臂如龟,生于海州杨孚《异物赞》
。
土肉正黑,大如小儿,臂中有腹,无口多目郭璞《江赋注》
蛤蜊殻,白厚而圆,肉如车螯,姑劳如车螯而殻,薄芦雉如蛤,蜊殻小薄耳《临海异物志》
。
车螯味高,食部名陈物志,蛤蜊声,重前论,见珍若士。梁元帝集螯。按《说文》:蚌之大者曰蜃,亦名车 ,今粤人名为沙白。
海人有食石●,一名紫●,蚌,蛤类也,春而发华,有足异者。江淹《石●赋序》,而郭璞《江赋》,石𧉧应节 扬葩。
蚝相粘为山,十百各自生。韩愈诗:牡蚝以左顾者为雄,故曰 。蛎粤人以为常馔,其殻用以垒墙,亦可烧灰涂壁。
牡蛎附石而生磈,礧相连如房,故曰蛎房,一名蚝山。初生海畔,身如拳石,四面渐长,有一二丈者。一房内有蚝肉一块,肉之大小,随房所生。每潮来,则诸房皆开,有小虫入,则合之以充腹《本草衍义》
。
蚝肉最美,其殻砌墙,鳞鳞可观。●形似蚬而大,沙螺类蛏而肥,若龟脚,真下品矣。杂记。
蚝、崽,小蚝也。潮州以姜醋蘸生,食味甚清脆,不觉其鯹。同上蛎肇庆志。珍珠蚝,似 房而极小。
海镜广,人呼为豪菜盘,一曰膏药盘。
两片合以成形,殻圆,日照如云。母内光,有小肉如蚌胎,腹中有小红蟹子,其小如豆黄,而头足俱备。海镜饥,即蟹子走出取食,蟹饱归腹,海镜亦饱。《岭表录》异者,按此即郭璞所谓璅𤥐腹蟹 也。又名蚝光,其肉为蛎,黄可为酱,其殻为明瓦,圆如镜崖,州产者佳。
章举八足,形如乌贼,闽、越多采鲜者,以姜醋食之。同上食。按《潮州志》云:一名八索子,能 蟹吮其膏,故腹中有膏类蟹。
石距,乃章举之类也。身小而足,长入盐乾,烧食极美。同上
。
石相思子生于海中,如螺状而中实,大比豆粒,好事者藏之箧笥,积岁不坏,亦不转动。若置醋一盂,试投其中,遂移动盘旋不已,亦一奇也」。《海槎馀录》:周按一名长生螺 。 密谓置之醋中,则活即此。
海胆,螺类也,出阳江海丰殻,圆似粟粒,附石而生,互相联缀,取一带十若触破其一馀,皆粘石不可动,纵椎破亦不脱也。肉色黄有四瓣,鲜煮甚美,乾煮其味如鹿脯《杂记》
。
水豆芽,蛏类也,鲜时殻中有一肉,柱如牙箸,腌之则无同上
。
锁管,形如锁,十馀相连,味如蛎房,鲜食腌食,味俱甚佳。同上
广州海中有白蚬塘,塘在水中。
长三百馀里,皆产白蚬。二三月南风起,雾气蔽空,輙有白蚬,微细如尘,飞落海水,秋长冬肥,贫者买以代蔬。采补。
金錂蚬,刘鋹时取以自奉,禁民采取。又曰:金口蚬生大海中《广州志》
」。
吊蛇首鼍身水宿不栖,其膏甚轻利,贮以铜瓦皆渗。惟鸡卵殻盛之,则不漏治肿毒神效《琼州志》
。
虫南方多虫湿热,所蒸其类,有可食者可。衣者,可用者,可玩者可畏,可恶者至于蛇,则毒蠚之尤也。而或采药焉,或甘带焉,故附著之。
南越王佗献桂蠧一器《前汉书
,桂蠧紫色香,辛有味,食之,去阴痰之疾罗浮志
。蛱蝶,一名野蛾,一名风蝶,江东人谓之挞末,色白而背青者也。其有大如蝙蝠者,或青斑名为鳯子,一名鳯车,生江南柑橘园中。 绀蝶,一名蜻蛉,亦曰天鸡,好以七月群飞暗天海,边人食之,谓海中青鰕化之也《古今注》
。
公路南行,歴悬藤峡,维舟饮水,睹岩侧有一木五彩,初谓丹青之树,因命僮仆采之,顷获一枝,尚缀软蝶凡二十馀个,有翠绀缕者,金眼者,丁香眼者紫斑眼,黑花者黄,白者绯,脉者大如蝙,蝠者,小如榆荚者。愚因登岸视,乃知木叶化焉,是知蝶生江南柑、橘树蠧变为蛱蝶,乌足之叶为蝴蝶,皆造化殆然,非虚语也。北戸録。
常有人游南海,泊于孤岸,有物如蒲,㠶飞过海。将到舟次,舟人以物击之,破碎堕地视之,乃蛱蝶也,去其翅足称之,得肉八十斤,啖之极肥美。《岭南志》
鬼蛱蝶,大如扇,四翅好飞。荔枝上。 黑蛱蝶大如扇橘,蠧所化,北人云𤣥武蝉《虞衡志》
。
蝴蝶洞有仙蝶、文彩陆离两翅如合璧,有日月星斗文八卦,分列左右,奇耦井然,造化之神物也,与仙有缘者始得见之。今以蝴蝶茧馈客者,乃野蚕蛾耳罗浮志
。
《罗浮志》载仙蝶为仙人彩衣,所化大如盘而五色,人得其茧,蝶亦化出。数日,即有一蝶来引之而去,虽数千里之外,藏之箱箧,亦化去也。惠潮山中多产,此茧或作于竹叶,或作于树叶山中,人采而贸之,抽丝捻线,制为茧绸。出程乡者最佳,然非仙蝶也。因疑罗浮亦志书附会之说。康熙庚辰十月,震方在惠州,有罗浮僧赠茧二枚,置之竹笼中,亦忘之矣。次年三月,十七舟至弋阳,忽出二蝶大如扇五,色陆离合邑传观。二十一日至玉山,日中忽有一蝶飞至舟中,顷之不见。上灯后,复见一蝶从舟中飞去,视笼中二蝶,杳然无迹矣。但笼隙甚小,不知何以得出。玉山离罗浮数千里蝶出茧,未及三日,何由知之,何以引去?如是之速,始信神物去来,有未知其所以然者。志书之说,殆不我欺也。杂记
。
金、花虫大如斑猫,形色文彩如金龟。子喜藏朱槿,中多双栖,亦名绿金蝉,又名吉丁。虫带之,令人增媚登罗山疏于按北户录。金龟,甲虫也。大 榆荚,土人收以养粉
。
晋滕修为刺史,修乡人语,修虾须,长一尺,修以为虚,责其人,乃至东海取虾须,长四尺,速送示修,修始服。《交广记》六。按《广州志》:䗿虾产盐水中,长五 , 寸两两,乾之为对虾。
水母目虾郭璞《江赋虾文选注》:「水母一名海舌,蒙蒙如沫,常有 依随之,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
。
水母一名蚱,一名石镜,南人治而食之。北户录异。按《岭表录》, 云:广州谓之水母,闽人谓之蛇。
百粤之民,以蛙为上味《风俗通坐》。按《岭南杂记》云:石蛤一名 。鱼即蛙之大者耳。重者,斤许,土人连皮食之
。
九真移风县有土赤如胶人,视土知蚁,因垦之以木枝,其中有蚁缘而生漆《吴录》
。
有飞蚁有木蚁,又有黑黄大小数种《广志》
。交广溪峒间,收蚁卵淘滓,令净卤以为酱,或云其味酷似肉酱《岭表录异》
。
广州民多种柑、橘,常患小虫损食,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戸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脬盛脂其中,置蚁户旁,俟蚁入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鸡肋编。
白蚁闻竹鸡之声化为水,竹鸡自呼泥滑、滑是也。或曰,白鸡之雄,亦能化白蚁。 马绪谪潮,得巨蚁长尺馀,盐渍之,归夸北人。《续博物志》
粤处天下之南地,以阳胜而为害于粤者三,皆阴类也,一山水多盗,一墙屋多鼠,一果木,多蚁蚁之属,唯白蚁无所不蚀,其害尤甚。康熙辛巳,粤东藩库交盘,每箱贮银以千计,独一箱少十二两,或洞其腹,或陷其边,则白蚁据为银窝矣。采补多。按杂记云:粤中温热,最 ,白蚁新构房屋,不数月为其蚀坏倾圯者有之,尤能蚀银寻其穴,掘得白蚁入炉熔之,仍得精金耳。
大蜈蚣出徐闻界,取其皮可以冒鼔《交州记》
。大蜈蚣长数丈,能啖牛,或遇之则鸣鼓,燃火炬以驱逐之,取其肉曝为脯,美于牛肉。《南越志》
。
李司徒勉在南海有异骨,一节可为砚,得于海商,云是蜈蚣骨《续博物志》
。
螂蛆,一名蜈蚣,南人入山,皆以竹管,盛活蜈蚣至有蛇之地,輙动作于管中,便放之。蜈蚣能制蛇,山中修蛇无,故自死皆其所伤合璧事类
廉州府学中有大蜈蚣,长四五尺,身阔三寸,每逢风雨之夜,飞出殿楹之外,白光如曳练头,有圆光如球,霍霍有声。族弟章成为廉州教授,举家见之,杂记:
蛤蚧,首如蟾蜍,背绿色,上有黄斑㸃,若古锦文,长尺馀,尾絶细。其族则守宫,蜥蜴蝘蜓,多居古木窍间,自呼其名,声絶大,又有十二时,亦其类也。大者一尺尾长于身,自旦至暮,变十二般色,伤人必死,尝获一枚,闭于笼中,玩之止,见变黄褐,赤黑四色,北户録:蛇一名吉度。
海蜘蛛巨若丈二,车轮文具五色,非大山深谷不伏也。游丝隘中,牢若絙缆,晨辉照耀,光焰炳炳,虎豹麋鹿,间触其网,蜘蛛益吐丝如缟霞,纠纒卒不可脱,俟其毙腐,乃就食之。舶人欲樵苏者群百十束炬而往,遇丝輙燃,红遍山谷如设庭燎,蜘蛛始潜,或云取其皮为履,可不航而涉云。海语。
天蚕出阳江,其食必樟枫叶,岁三月熟醋,浸之,抽丝长七八尺,色如金,坚韧异常,以作蒲葵扇缘,名曰天蚕丝《广州志》
。
白蜡虫生菁紬,树上树如冬靑虫,食树汁,吐沫成白,脂熔为蜡。至秋,结苞如白卵,是为蜡种。黄蜡成于蜜蜂,白蜡成于此虫。琼人多有养畜者,故白蜡出焉同上青。又按《韶州志》云:「冬 放虫,收取白蜡」。
。
石蜜凡海,山岩穴野,蜂巢焉,酿蜜无收采者,草间石罅,在处泛溢,抛露日久,必蓄蛇虺之毒。倘以为甘而过食,必大霍乱而死。《海语》
蜂有八种,惟蜜峰有君臣之义。作蜜益人外,此则有排蜂黑蜂黄蜂道壁,蜂火筒,蜂青育蜂《琼州志》
。
蝎生北,方江以南所无,而琼郡反有之同上无,又琼州旧 ,蛟今甚多
。
海马长四五寸,无鳞无足,自头至尾皆四方有楞雄者腹小,雌者腹,大难产者佩之。神验同上
。
水弩,卽蜮也,一名短狐,一名射工。 山蛭,山中生蛭之所,人陟其山,则在地者缘股而上,在树者雨坠而下,驱之不得,拂之不可,莫不委顿。 蛇蛊,形如蜘蛛,腹大足短,时处树间。人皆忽之,伤人最毒。同上
琼州有雷公马,状如蜥蜴,腹紫背青绿,头颈有鬃如马,多在树上,螫人立死。 雷州亦有雷公马,其形相同而无鬃,多在海滩沙上,又名沙鳅,见人即藏入沙中,雷州人取食之《杂记》
。
禾虫,身软如蚕,细如箸,长二寸馀,中有白浆,状甚可恶。产海濵,田中禾根长数尺,或至丈许,缕缕如血丝,随水而出,漾至海濵,寸寸自断,卽为此虫,土人网而食之同上
。
蛇附
越人得蚺蛇以为上肴,中国得而弃之无用。淮南子》。
蚺蛇大者长十馀丈,围可七八尺,多在树上,候獐鹿过者,吸而吞之,至鹿消,即纒大树上,出其头角,乃不复动,土人伺之,以竹籖籖煞之,取其胆。南裔异物志》曰:蚺蛇牙长六七尺,土人尤重之,云辟不祥,利远行,卖一枚,直牛数头。《北戸录》曰:《广州志》:蚺蛇皮长三十丈者名 。龙皮一端,直千金,波斯市之为鼓,声震百里。
蚺蛇粤西及南海,州县有之,大者能吞鹿食,人捕之之法,度其出入之地,先钉罗桩数,行狭,仅容其身,壮士持橄榄棍伏其中,一人出外,扬妇人裾以招之,蛇望见即昻头高五六尺来,逐人退入罗桩内,蛇到狭处,蜿蜒屈伸,间人持棍击之,且退且击,视其首俯地,则无惧矣,以葛藤系其颈而牵之,每击一下,则皮肉蹙缩成泡而血凝,即䕶身胆也,其力大减,多以乱真真者,乃在腹内价过兼金,其肉可食其皮可装鼓鞲之类,蛇处山谷中,土人往往占望而测,知其多少,杂记心按蚺蛇胆,诸说不同。廉州志云:上旬在颈中,旬在 ,下旬在尾,性耐死取胆,释之犹活。琼州志云:遇人击伤胆,即至伤处䕶之,故独重肤胆腹中之胆无用也。以浮水面而回旋行走者为真。广州志云:蚺蛇胆有三:一曰旱胆,能疗目疾,一曰水胆能止泻,一曰䕶身胆,为熬刑药。
公路至雷州,对岸倚舟候风势,见群小儿簇二巨蛇,各长丈馀,一如孔雀,尾毛色,金翠夺目,一如真红色,鲜明若血。又有十馀头白蛇,前后相次,若导从俱入,一榕藤窍内,竟不复去。故知蛇有草、木、水、土四种,其类不可穷也。又归化县有两头蛇。《南越志》云:「无毒,土人饵之。兼《名苑》云:两头蛇一名越王约发。俗占见之为忌《北戸录》
。
两头蛇岭外多有如小指,大长尺许,腹下鳞红,背错锦文,一头有口,眼一头似有口眼,云两头俱能进退,亦谬矣。昔孙叔敖见之为不祥,乃杀而瘗之,虑后人见之,必受其祸,而南人见之以为常《岭表录异》
。
岭南人喜啖蛇,易其名曰茅鳝,食草、螽易。其名曰茅虾鼠,曰「家鹿曲蟮」,曰「土笋虾」,蟆曰「蛤蚧」,皆常所食者。倦游杂录
。
岭南有报寃,蛇人触之,即三五里随身即至,若打杀一蛇,则百蛇相集,将蜈蚣自防,乃免。《朝野佥载》
。
岭表有人面蛇,能呼人姓名害人,惟畏蜈蚣《江湖纪闻》
。琼州有冬,𤓰蛇大如柱而长,止二尺馀,其行跳跃,蓬蓬有声,螫人立死《杂记》
。
狗印出,潮如蛇,有四足同上
掲阳,近龙溪,有盘龙蛇,青黑色,赤带锦文,随渎溪水而入于海。有毒伤,人輙死,俗谓潮、漳风土,赋性似之《舆地志》
。
藤蛇善附物,袅袅如藤,初不知其为蛇,常有中其毒者。 土锦蛇将生子,必当大道人击之,腹破,子始出,否则食母而出《广州志》
。
檀蛇大比蚺蛇 桅杆蛇黑白间,道最毒。 猫蛇,其声如猫,出崖州。 箭簳蛇,土圭蛇七寸,蛇青竹标,红簸、箕簸、箕甲皆大毒。 量人蛇长五六尺,遇人必竖其身,量人长短,然后啮之粤人云其量人也。鸣声曰「我」。高人猝遇之,亦应之,曰:「我高则其蛇自坠而死」。
。 四足蛇,又名师蛇,俗呼狗母。蛇背褐色,腹下黄白,肋有朱㸃,啮人冷彻骨髓而死。土人有药可救。 山乌蠡,一名风梢,头如鸟,声如马嘶,腾身逐人,惟尾著地《琼州志》
。
蛊毒中州,他省会所无,独闽、广、滇、贵有之。广中草有断肠蛊,有蛇蜘蛛、蜥蜴蜣螂食而中之,绞痛吐逆,十指俱黑,远发十载,近发一时,吐水不沈,嚼豆不腥,食矾不苦,皆是物也。又有挑生蛊,食鱼则腹变生鱼,食鸡则腹孕活鸡畜蛊之家。其神多蛇蟾、骡马之状,能化钱贝事物绀珠
。
金蚕毒始蜀中,近及湖、广,闽粤浸多,唯刺猬能擒之《说海》
。
苗人能为蛊毒,其法五月五日聚毒虫于一器之中,使相吞噬,并而为一,乃诸毒之尤也。以之为蛊中者,立毙用蛊,恒在冷茶冷酒中及菜蔬肉食中第一块上行其地者,宜带甘草嚼而咽汁遇蛊即吐若含甘草而不吐者,非毒也。中毒者,以炙甘草三两生姜四两,水六升,煮二升,日三服,又三七末荸荠皆可解。又白矾,细辛为末各五钱,新汲水调下得吐即止。又蛮人解蛊毒药,有名三百头。牛者,土常山也,有言三百两银者。马兜铃藤也,皆宜佩带。又下蛊之家,其居必洁窗牖之上,纎尘不染,觉之者为女字,坐则其蛊不灵。峒溪,纎志山。按下蛊多出于獞妇,若猺妇则不能,而粤东诸 。县人杂猺蛮,亦往往下蛊有挑生鬼,特滇、黔粤西尤甚。今亦革
。
宝《市舶录》云:金山珠海,天子南库言,粤为珍竒之所凑也。珠玑、犀、象、瑇瑁,土地所产,益以蛮琛,弥加璀璨矣。
帝喾之时,有丹丘之国,献玛瑙瓮,以承甘露、玛瑙南方者为胜《拾遗记》
。
玛瑙,玉属也,出自西域,文理交错,有似马瑙,故其方人因以名之魏文帝《玛瑙勒赋》序佳按玛瑙出西洋者名番玛瑙,红色为 ,内有柏枝及五色纒丝者胜之。白者最殿,出云南者名土玛瑙
。
南海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人能泣珠《博物志》
。穿洲其上多珠,有九品,大五分以上至一寸八九分为大品。有光彩一边小平似覆釜者,名璫珠璫。珠之次为走珠,走珠之次为滑珠,滑珠之次为𥗼砢珠𥗼砢珠之次为官雨珠,官雨珠之次,为税珠税珠之次为葱符珠《南越志》
。
端溪俚人岑班入山,遇一宝珠,径五寸,取还,夜光明照烛。俚人甚惧,以火烧之,虽小损,犹照一室。同上
合浦民善游采珠儿,年十馀岁,便教入水得好,珠吞而出。《南州异物志》。
海中有大珠、明月珠、水精珠顾㣲《广州记》
鲸鲵目即明月珠,故死不见有目精裴渊《广州记》
珠母者,大珠在中,小珠环之。樊文渊《七经义美》,按《原化记》,魏生得一 石,后有胡僧见之曰:「此宝母也」。每月望设坛海边置石其上,则得美珠。
合浦有珠市,粤俗以珠为上,宝生女谓之珠娘,生男谓之「珠儿」《述异记》
。
珠出合浦海,中有珠池,蛋戸投水采蚌取之,岁有丰耗多得,谓之「珠熟,相传海底,有处所如城郭。大蚌居其中,有怪物,守之不可近,蚌之细碎蔓延于外者,始得而采虞衡《志》
。
珠池居海中,按廉州珠池四:曰杨梅,曰青莺、曰平安、曰永安。雷州珠池,一曰乐明,实皆海,而岛屿环围,故称池云
蛋丁皆居海,艇中采珠以大船,环池以石,悬大縆,别以小绳系诸蛋腰,没水取珠,气迫则撼绳动,舶人觉,乃绞取人缘大縆上。永乐初,尚没水取珠,人多葬鲨鱼腹,或止绳系手足存耳,因议以铁为耙取之,所得尚少。按南合州有铁杷县,是铁杷之法已久。
最后得今法木柱版口,两角坠石,用本地山麻绳,绞作兜如囊状,绳系船两旁,惟乘风行,舟兜重则蚌满取法,无逾此矣。御史吕洪云:菽园杂记而按明代设珠池,太监采取不遗馀力, 且扰民,故自此无美珠。
珠池在廉州海中,取珠人泊舟海港,数十联络,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同开至池处,以铁物坠网海底,以铁拨拨蚌满网,举而入舟,舟满登㟁,取而剖之,皆凡珠也。偶或一舟得宝珠,即有片云如墨,风波陡作,必举而弃之,始免覆溺。然群舟之中,不知何舟得宝,必咸弃之数十舟,皆空手而回,否则片板无存矣。其蚌圆而底平,与内蚌不类,杂记。
洋珠有大如豆者,不异夜光,但轻而易碎,其中空而不实,故又名玻璃珠《广州志》
。
辟珠质,理坚重如贝常,以㭨子㯽榔果谷诸实为胎,一名「圣铁」,大者如菩提,子可辟铜铁。小者如黍粟,可辟竹木,番舶能辨之,以为奇宝。又海中有珠子树,其状如柳蚌,生于树,蛋人采得,剖蚌取珠,其贵无价。东莞相传有珠蠃树,久矣蔑闻同上
。
白玉美者,可以照面出交州青玉出倭国,赤玉出扶馀《广志》
。
曲江东有玉山,卉木滋茂,泉石澄润,相传云「昔有人采玉处。《湘州记》
。
玉出蓝田、昆岗及南阳徐善亭部界,日南卢容水、中外国、于阗、疏勒诸处,皆善今蓝田、南阳、日南不闻有玉,多是于阗玉《游宦纪闻》
。
积草池中有珊瑚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四百二十六条。是南越王赵佗所献,号烽火树。至夜,光景常欲然《西京杂记》
。
郁林郡有珊瑚市,珊瑚树碧色,生海底,一株十枝,枝间无叶,大者高五六尺,小者尺馀。鲛人云,海上有珊瑚宫。汉元封二年,郁林郡献珊瑚。光武时,南海献珊瑚妇人,帝命植于殿前,谓之「女珊瑚」。一旦,柯叶甚茂《述异记》
。
大秦国西南距海中八百里,到珊瑚洲,水底有盘石珊瑚,生其上。海人乘大舶,沈铁网水底,发其根取之《唐书西域传》
。
珊瑚生水底石上,初生白。二年,黄三年赤。四年,虫食败。《𤣥中记》直按:珊瑚乃水中之木,以铁网或铁,猫取之,在水 而耎,见风则曲而坚,得日光者,乃作鲜红、淡红二色,其五七株合成者号珊瑚林,高大者为珊瑚,树絶难得。以朱红光泽为贵,而亦有白,黒青三色,黒如漆者,出安南海中。
琅玕青色,生海底人,以网得之。初出水红色,久而青黑,枝柯似珊瑚,而上有孔窍如虫蛀击之,有金石之声《异物志》
。
车渠,玉属也,多纎理缛文,生于西国,其俗宝之。魏文帝《车渠碗赋序》
车渠似大蚌,海人磨治其殻,为诸玩物《虞衡志
。松脂入地千年,化为茯苓,茯苓化为琥珀《博物志》:洋按来自舶者,金珀、蜜珀、水珀来自云南者,多血珀广人,雕琢为器,物特工」
。
武帝时,使人入海市琉璃《前汉书即按《汉书》所云琉璃 ,今玻璃也
,大秦国出,赤白黑黄、青绿、绀缥红紫十种琉璃鱼豢魏略
,琉璃本质是石,欲作器以自然,灰治之,自然灰状如黄灰,生南海濵,亦可浣衣,投之水中,滑如苔石,不得此灰则不可治《南州异物志》
。
千岁积水,结为玻璃,狮子,乳以金银宝器盛之,皆渗,惟玻璃则否。酉阳杂爼黎。按:积水之说,乃属传讹。玻璃一名颇 ,出南番诸国,有酒色、紫色、白色诸种,与水晶相似,碾作器皿,雨㸃花儿者,是真其用药烧者入手,轻有气眼。
堂庭之山多水玉《山海经》,精郭璞注:「水, 也」。
。
大食国以水晶为屋柱,食器亦然。魏略南按:倭水晶第一 水晶白,北水晶黒,信州水晶浊。
琼州五指山谷产五色,水晶朗澈如削冰,所生之处,夜中烁烁,如有火光。《广州志》:玩按月出《丛谈》,中州水晶,皆为 好五指,山傍满山,皆是望之如雪,而光彩过之,人取以为假山有高至丈馀者。
火齐珠,状如云母,色如紫金,列之则如蝉翼,积之则如纱縠之重沓也《南史》中《天竺国传》
。
瑟瑟,碧珠也博,雅色。按《杜阳杂编》有瑟瑟幕,其 轻明虚薄,无与为比
。罗刹国多火珠,大如鸡卵,光照数尺,日中以艾藉之,輙火出《岭表录》异
。
红靺鞨大如巨粟,赤烂若朱,樱视之若不可触,而触之甚坚,不可破《宝椟记》
。
木难,金翅鸟,吐沫所成,碧色珠也。大秦国珍之《南越志》:一名莫难」
。
曹子建诗《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注》,引《南越志》,按其形色,今所谓祖母绿也天禄识馀。
五色鸦鹘石产西洋古里。 龟筒出暹罗、爪哇、三佛齐、浡泥诸国。 鹤顶产爪哇、满剌加诸国《地舆志》
。
海鹤大者,修顶五尺许,翅足称是,吞常鸟,如啖鱼鳝。成化间有飞至漳州者,漳人射杀之。复有以顶货者,类淘河而锐喙。旧志南按益州记:鸏䴀,水鸟黄,喙长尺馀 ,人以为酒器,即今之鹤顶也
。瑇瑁形似龟鳖,首觜如鹦鹉,背负十二叶,黑白斑文,间杂边襴,缺啮如锯,无足而有四鬛,前长后短,以鬛掉水而行。老者甲厚而黑白分明,小者甲薄而花字模糊。或曰取用必倒悬,用滚醋泼之,逐片应手而下出。广南产于海洋深处。诸蕃志,瑁按应劭曰:雄曰玳 , 雌曰觜蠵。
觜、蠵,大龟也。甲有文采,似瑇瑁而薄《山海经注》:「商一作蠀蛦」。李 」。《隠诗》:「蛮市蠀蛦甲」。
。
𮮢鼊,龟属也,其形如笠,四足缦,胡无指,其甲有黑珠,文采如瑇瑁,可以饰器。《海録》:碎事黄。按瑇瑁,今产廉州,以文采, 黒鲜明而厚者为真质,薄则觜蠵、黑,多则龟鼊也。鼊皮亦产于粤。
通天犀有白理如线,自本彻末以置米中,鸡欲往啄,至輙惊却,故名骇鸡犀,得其角一尺以上,刻为鱼而衔以入水,水常为开。抱,朴子海。按《岭表录》,异辟水犀行于江, 水为开置雾露中,经夕不湿。
却尘,犀海兽也,燃其角辟尘,置之于座,尘埃不入。《述异记》:忿按犀之异者,有辟寒却暑,蠲 夜明。此皆希世之珍也。
犀以黑为本,其色黑而黄,曰正透,黄而有黑边曰倒。透正者,世人贵之,其理有倒插正插、腰鼓、插倒,插者一半以下,通正插者一半以上,通腰,鼓者中断不通,故波斯谓牙为白暗」,「犀为黑暗,言难别也姚寛《西溪丛语》
。象牙长丈馀,脱则深藏之,削木代之可得《南越志
。广之,潮、循州多野象,牙小而红《岭表录》异
。
象齿感雷,莫之为而生文《字说为按象牙以文为真,以红 贵,不文则假,不红则枯。
。
象退齿、犀、退、角、麝、退香,皆輙自藏覆知,自珍其货也。《埤雅》。
。
象林、南有四国皆贡金供税《晋书地理志
华俗谓上金为「紫磨金」,蛮俗谓上金为「阳迈金」《续博物志
银出始兴阳山县,又出桂阳阳安县,宣武帝诏并置银官《魏书》
。
林水源出盘石山,罗列十瓮,皆葢以靑石,盆中悉银饼,有人遇之,得开观而不可取,取輙失路《始兴记》
。兰仓水有金沙,越人收以为黄金《水经注》
。
林邑国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夜则飞,状如萤火。梁书:金按粤东,古称出金锡,如开建之金庄水,广宁之 坑、英德之金山,河源之蓝田濑,高明之银矿,崖州之黎田,韶则杂产五金,连则取名铅锡,自昔尝有之矣。然考之前志,则银坑出南海者,曰大水坑、狮岭等处,与高明抵界出新会者曰白银坑,昔年俱以扰民而封禁之矣,金坑则未闻有金,或土人淘沙者,间得麸金,亦不能多。至于锡冶出阳山县,一在上浦乡,一在性塘,郷明制,岁办课钞一锭七百五十三文,铁冶出阳山常岁乡,明洪武十年山崩颓塞,遂止采办铅冶,出阳山元鱼场,前代倾塞,今不可采,至于产铁之山,往往有之,凡有黄水渗流,则知有铁然,必山有林木,方可开炉山,茍童然虽多,铁亦无所用,而开炉卽防聚奸明之矿,徒往往生事。大抵广东地不产铜,而广锡广铁甲于天下贸易金银,今广锡多从广西、贺县而来,其广东、长乐、兴宁、河源、永安亦皆产之,又有洋锡,来自海舶尤坚,而白制器如银然,必以内地锡和之,乃易成器,广铁出阳春、阳江及新兴,今新、兴、芙、蓉都诸山割入东安,商贩皆从罗定江运铁总集佛山,故铁以佛山为凑,而以罗定为良。白铅则本出楚中,贩者由乐昌入楚,至粤市于海舶,倭人归以煎炼,每担取银一十八两,其馀即成乌铅,俗名倭铅,仍售中国,故银铅非出于倭也。其煎炼之术不传,即炉火家亦不知也。
石粤之石端,砚最著,英石次之,其他则本地取资,不甚行于他方
。砺砥、砮丹《禹贡》
。
葛洪闻交址出丹,求为勾漏令,遂至广州《晋书》:
丹砂以辰砂为上,宜砂次之,有墙壁生白石,床上可入炼,别有一种土坑沙,彼人惟以烧取水银,以朱砂末之入炉烧取极易成。虞衡《志》:昔按《舆地志》:连州 产丹砂。
水沫为浮石刘熙《释名》:「水」,宋俞璞云:「石入水则沈,而南海有浮 之石木,入水则浮,而南海有沈水之香」。
。
烧泥为瓦,燔木为炭,蜂窠为蜡,水沫为浮石。凡此皆去其柔脆,变为坚刚《抱朴子》
。
磁石引针同上
磁石俗名吸铁石,粤南海,中多磁石之山,海舟遇之,逺即奔赴,至山下,触石立碎,故南海诸国常制为藤船,不用铁钉以避其吸。《琼州志》:琼、磁、石。自肇庆、阳江至 海多有之。
怀化县掘堑,得石墨甚多,精好写书。 山中多出朱石,亦可以入朱砚中使」。顾微《广州志:今按石墨,一名画眉石, 出韶州。
临海郡使伍曜在海水际,得石树,高三丈馀,枝茎紫色,诘曲倾靡,有光彩宋书。
石梅生海中一丛,数枝,横斜瘦硬,形色,真枯梅也。虽巧工造作,所不能及,本质为海水所化《虞衡志》
。
石栢亦生,海中一干极细,上有叶,宛是侧栢,此与石梅未详可以入药否?然皆奇物,不可不志同上
。
石栢出阳江大海中,宛似侧栢,枝叶悉备,而轻脆易折《肇庆志》
。
帆,殷国南界有火山,山㫄石皆焦,熔流千里乃凝坚,人取以为药,即石流黄也魏书来按硫黄,今皆 自番舶
。
石锺,乳饵之最良者也,楚越之山多产焉,于连于韶者,独名于世柳宗元《复乳穴记》:比按乳源以锺乳得名,明初岁贡,其后 他产更劣,因罢贡连州。桂阳有十八穴,必篝火而入,多毒虫久閟。
锺,乳石,液凝结所为也。乳床下垂渐锐,且长如冰,柱柱端轻薄,中空如鹅管。又以鹅管之端尤轻明如云母爪甲者为胜《虞衡《志》
。
无名异小黑石子也。一包数百枚同上
端溪有端山,山有五色石《吴录》
。
广信县之寿乡,有孤岩岩,有斑石,石皆五色《舆地记》
。砚品中端石人皆贵重之。谱纪取名各异,有眼为端,或以无眼为贵。然石之青脉者必有眼,嫩则多眼,坚则少眼,石嫩则细润而发。墨以眼为验眼之品类不一。曰鹦哥。眼鸜鹆,眼了哥、眼雀眼、白鸡眼、猫眼、绿豆眼,各以形似名之,翠绿为上,黄赤为下,然亦石之病,大抵瑕翳,于石有嫌。况病眼假眼,韵度尤不足观《游宦纪闻》
。
端砚以下,岩石紫色者为上,其贵重不在眼,或以为石之病,然石理坚润,而具眼者固自佳。若必以有眼为端,则有饰伪眼于凡石者陆树声《清暑笔谈》
端州羚羊峡距郡东三十里,束三江之水,其山产石类瑊,玏唐宋以来,才人文士采作砚材,苏文忠称为宝石,葢东西粤扶舆之脉所藴閟也,未至峡,十里为大嶤山,皆牛毛,细皴宛如画境峡山青苍对峙,江流泓净,颇似严濑,峡石矿凡十一。北岸坑曰阿婆,曰白婆坟,其石质黯黝,不鲜佳者,亦有火捺纹蕉叶白可乱水,岩朝天岩惟靑花中黄星密洒如尘,眼大如螺若,人张目湛湛,无神真赏,家以此辨定碧㸃,长斜似眼无瞳,每石一片,可得十二三,㸃十数㸃者。梅花坑在峡外三水境中,峡将尽,㟁南山坳有洞书,宋治平四年,差太监魏某重开土人,名曰岩仔,坑其石叩之,声泠泠久磨能滑㫄有冢,相传开凿,中虚崩,闭数百十人,太监死焉,守土者葬其冠服于此坑下,度小山曰新坑,其石细润微,青蕉叶,白亦靑,西上越水涧隔里曰朝天岩土人名山坑为隔里
,其石坚实不能滑,腻火捺纹,成结不运,若蜡炬,著垩壁斜焰,及烧损几案处,蕉叶白色,晦气黄纯洁无痕者,亦可贵。古塔岩,其石比朝,天岩无火捺纹蕉叶白古塔岩,后为屏风,背其石,譬猪肝,曝于风日。宣德岩在屏风背下,去水岩二里许,其石仿髴水岩,今不可得。岩仔坑东有洞广如屋,曰栖安洞,旧时开坑石工所栖之所,又东有小山,圆阜下为水坑,折上数十,武有万歴。二十八年,差督理珠池市舶内官监太监李鳯,开坑封坑,月日立石洞临江口,小于圭窦,石工裸身,盘盛豨膏,燃火腰锤,螺旋而进,入洞西转,有渊不测,先投以石,闻水声急转,不则堕深渊矣。正洞容工一二十人,由正洞入西洞西洞,渐寛东洞,旧纳四人,二人运凿,二人仰卧膝前置磁盘灯于胸以烛之,不能坐立,捧今容七锤且十四人矣取石一人,秉锤,一人捧灯
三洞正洞石上上东洞次之,西洞又次之,土人皆名曰老坑石,三层上层近山沙透,漏如蠧蚀。曰蛊蛀,其质微逊,中层常有翡翠杂拉,中层火捺纹蕉叶白。其絶品东𤓰穰,青花及眼生蕉叶,白下石,工所名,下层石也,又下麻鹊,斑纹成鱼冻,或如唾涎,亦有眼眼,中瞳含沙,多脱去,此中石时有蔚蓝者,秀色可餐,不一见下,此为底坂,石云中层下层火捺,纹如朝霞蔚起,散若马尾,若刷丝萦绕,绚采熊熊大当钱,有芒曰金钱火捺,品上上黫然黑色,曰铁捺如蚓,曰鳯涎,皆石疵蕉叶白,上下四㫄必有火捺纹掩映,旧坑皎洁,比纨素,近坑白中杂,出青花也。青花上品若涧沚细藻,朱碧莹然,繻缕隠隠,又如鱼儿队行,青花明显如石花菜者,石工称为芋纹,品中中三洞眼各异,正洞眼赤,圜如珊瑚鸟,目石嫩眼,侵土气者若象牙,其瞳分明亦足赏。东洞眼,碧色数晕,对之奕奕。射人曰:鸜鹆眼圆正明,媚者不易得。他洞偶一有之,西洞眼黑,圜瞳,一黍如䜴,三洞口,正洞下层,第一入手,温润柔腻,有生气鲜洁,蒨丽磨之,与墨相亲,摩挲心动。东洞西侧深处曰飞鼠岩,其石有纹。曰黄龙,斜亘石面,工指为瑕,正洞亦有黄龙纹,游扬如云,气如薄罗,亦移人情。三洞俱水中,冬日引水尽乃可取。正洞北潭底,水深不可引。时有鬼神东,洞径倾仄,水工列小童长,跪举杯勺,扬水水乃涸。以故开坑,先引水,阅月费金钱至累千金。旧制,把总一员专辖守,坑律令,盗坑石,比窃盗论,其厉禁如此。永乐、宣德开坑未几,俱罢去。崇祯末,熊文灿总督两广,指挥苏万邦藏石工于江西。緼火中夜开坑,今守禁久罢,凡六开坑工。受官役,日有程,不择肤理,凿伐,坼裂石理,日剥精华,日尽气韵颜色,不能一执成说,要以老坑具妍姿者为定。高兆端砚考
。
端石出肇庆府羚羊峡,东有上岩、中岩,下岩之别有水坑,旱坑之分,有旧坑新坑之目,其宋时旧坑,包公所谓不持一砚者,今亦无所得石矣。其石之精麄美恶,人人聚讼,皆由身不至端溪,以耳为目,此倡彼和,究竟莫能辨真石也。大约不论石之大小,眼之有无、细润光嫩者为上,其发墨与否,久而后贵初出,未有不发墨也。其眼亦不论大小,以层次分明、色泽圆活者为佳。至于城外庙前肆中所卖者,皆屏风岩旱坑之石,卽新坑亦不可得矣。杂记。
锦石出高要峡,细润可为砚,亦发墨白锦石出七星岩,有山水、草木、云气、物象。土人琢为屏风、为床,榻、为香几,为插屏,或仿高丽,制为灯极明亮。康熙甲子,西洋国王造宫殿求此石,以为阶戺,因关系肇庆龙脉,不允其请。其见珍于外国如此同上
。
英德石大者置园亭,小者可列几案,无不刻画奇巧,玲珑峻削,但不若灵璧石叩之铿铿作声耳。入城列肆,多卖石者,然米袖中物殊少,价亦不贱。语云:「英、石三妙皱透瘦也同上
。
吸毒石,乃西洋岛中毒蛇脑中石也。大如扁豆能吸,一切肿,毒即发,背亦可治。今货者乃土人捕此蛇,以土和肉捣成围,棋子大可吸,寻常肿毒,及蜈蚣、蛇蝎所伤以置患处,粘吸不动,毒尽自脱。亟以人乳浸之,否则石裂矣。乳变绿色著,人畜亦毒,宜逺弃之,一石可用,数次真脑石置蛇头,不动为验同上
。
嫩石出南雄,琢之可为釜」。地图综要:风一名糯米,石质嫩琢为 炉,经火则坚。
紫石英出东莞爆山,大如指,如石榴,子色纯紫,光明鲜艳,广人以饰,佩带器物,性暖而能补,与增城云母、桂阳锺乳俱入药品。广州志。
云母石出增城大溪何仙姑常炼之,若红玉,捣为粉服之成仙同上
。
胆𥖎出翁源,宝山水流入江,明初贡生熟𥖎十二斤,后因采取艰难。成化元年,都御史韩雍奏罢之。韶州志。
金星石出德庆,其黑如漆而密排金星坚润者,亦能发墨,今以斫伤石脉,禁工采取,市遂絶迹肇庆志
银星石出高要小,湘峡虽坚而不发墨,葢碑石材也。止堪琢砚,调朱同上
。
火石出红毛国者,佳琼州西黎山亦产之琼州志
。砺石出东石山者,佳能发刃同上
。
扁青即石青,本草云:「生珠厓山谷中同上
野猪,精石产。崖州白润可玩,又有羊肚石棋子石同上
、石脑藴石中白色有蜂窠同上。
海花石出文昌可为假山同上
、翠珉冶在连州西㟁可作碑,出于山者燥而易得,出于水者润而难求。连州志。
连州旧有芦甘、石、信、石冶,今久閟同上
垩土,出高要,官棠山莹白如蛤粉,有伪充铅粉,售之市舶者《肇庆志
。
朱土出高明纯赤者,塑画用之,黄而赤者为春牛泥,阳春县解司为土牛之用同上
。
白脆出阳春,山中如锡片,錾则随碎,火亦不熔同上
器广中制器为世利用,约举数品,不能尽登,大抵古人所作,因其质而裁今,则工巧而坚致逊焉
。
粤无鎛非无鎛也,夫人而能为鎛也。《考工记》涂郑注云:「粤地 ,泥多草蔵,而山出金锡,铸冶之业,田器尤多」。
武帝时,身毒国,献连环羁,以白玉作之,皆以南海白蜃为珂《西京杂记》
。
武帝以象牙为簟,赐李夫人同上竹,按象,牙 名
。簟,竹席也说文之。按《释名》:簟,覃也,布 覃。然平正也
。
桃笙,红竹簟也,方言谓簟为笙《琼州志》
。琼州出红藤簟,一呼为笙,或谓之「行唐,其色殷红,莹而不垢《北戸录》
。
五色藤红者可以为簟,色若夭桃,甚莹滑白者名琼枝」,以红紫间之为席,为盘及屏风盔甲之属,其用甚奢。又有一种白藤,其子斑驳,可为数珠,又一种金藤,可以为箸,若遇毒物,则烟气迸出,逺行之人,珍若至宝。广州志
黄村席出澄迈,染茜为饰,岁久愈滑《琼州志》
。赵飞燕为皇后,其女弟在昭阳上,襚三十五条,有椰叶席《西京杂记》:玦,按赵昭仪所上诸物,如琥珀枕、龟文枕、珊瑚 、玛瑙彄、云母扇、孔雀扇、翠羽扇、琉璃、屏风、七枝灯以及香螺卮,大抵皆南方物也。
芏草一名。夫王生海,边似莞蔺,今南越人采以为席《尔雅注》
。
菰可以为席,温于蒲生,南方《风土记》
。蒲席出端州者,细滑胜他处,名赛龙须,龙须席出广宁,似蒲而细然,虽细而恨薄,暑汗粘身,故无足贵《杂记:乐按龙须,席甚有名,以广宁金渡村者为佳,高明长 亦有之,织手微不及然,尤不如西洋茭文席也
灯草席出东莞,软厚而温,价亦不贱。染作五色如罽充,四方馈遗同上
。
流黄席,出潮州,流黄镇,与虎丘席相似,而柔细过之佳者每一金同上
。
香螺卮出南海一名丹螺《西京杂记》
。扶南海有大螺如瓯,从直㫄截破,因成杯形,或合而用之,螺体蜿蜒,委曲酒在内,自注倾覆,终不尽以伺,误相罚为乐《南州异物志》
。
鹦鹉杯即海螺,产于文昌海面,淡青色,身白色。周遭间赤数棱,好事者用金镶饰,凡头颈足翅俱备,置之几案,亦异常耳。海槎馀录。
青螺,状如田螺,其大两拳皆磨,去粗皮如翡翠色,雕琢为酒杯《虞衡志》
。
儋州出红蟹大小殻,上多作十二㸃,深胭脂色,其殻与虎蟹堪作叠子。北戸录
。
红虾出潮州、潘州大者长二尺,土人多理为杯。《王子年《拾遗记》云:「大虾长一尺,须可为簪。《洞㝠记》载虾须杖。兼《名苑》云:「广州献虾头杯。简文将盛酒,无故自跃,乃不复用。又按《毛诗》,义其大者有一尺六七寸。今九真、交址以为杯盘同上
。
潮州龙虾大者长五六尺,头与龙无二更,大者其须可为杖,洗涤其殻,可以为灯。杂记》
海胆出海畔,其殻朱漆,其内为杯为盒,大者为香炉,然脆不经用同上
。
螺钿器,本出倭国,物象百态,颇极工巧。《泊宅编》亦按:今粤人 善制之。
潜龙鲨,其鳞甚坚大者,如掌可为带及酒器,饰小者,亦可作杂佩《广州志》
。
岭外少兔以鸡毛,作笔亦妙。王羲之《笔经》三:按苏轼在南时,每云 钱鸡毛笔,盖价至贱也。
番禺地无狐兔,用鹿毛,野狸毛为笔。又昭、富、春勤等州,则择鸡毛为笔,其为用与兔毫不异《岭表录异》
。
番禺诸郡,以青羊毛为笔。韶州择鸡毛为笔,亦有圆如锥,方如凿,可抄写细字者。昔溪源有鸭毛笔,以山鸡、毛雀、雉毛间之,五色可爱《北戸录兔》。按《虞衡志》:岭外亦有 ,然极少俗,不能为兔毫笔,率用鸡毛其锋,甚踉蹡不听,使今粤中,虽非鸡毛,而笔甚不中书。
张华作《博物志》,武帝赐侧理纸万番,此南越所献,南人以海苔为纸,其理纵横邪侧,因以为名《拾遗记》言按后人陟里,或曰陟厘,皆误
。
蜜香,纸以蜜香树皮作之,微褐色,有纹如鱼子,极香而坚韧,水渍之不溃烂。泰康五年,大秦献之,常以万幅赐当阳侯杜预,令写所撰春秋释例及经传集解以进。草木状纸按:北戸录:罗州多笺香树身如柜柳皮,堪捣 ,士人号为蜜香纸。又岭表录异长乐有榖纸,厚者八重为一,可作衣服,浣之至再不坏,甚暖能辟露水。又萧仿欲以榖纸写书,以其子谏而止,事见本传。从化有流溪纸,以纸竹为之,此皆粤中之纸也。纸出江西,粤中不及,然装书必用蜜,香纸则不蠧。
抱香履抱木,生于水松之傍,若寄生然,极柔韧不胜刀,锯乘湿时,刳而为履,易如削𤓰,旣乾而韧,不可理也。履虽猥大,而轻者若通脱木风,至则随飘而动,夏月纳之,可御湿蒸之气出扶南、大秦诸国。泰康六年,扶南贡百双,帝深叹异,然哂其制作之陋,但置诸外府,以备方物而已。同上新。按北户録云:今潮州 州多刳之为履。
蒲葵如栟,榈而柔薄,可为葵笠,出龙川同上出按蒲葵,今 新㑹,其本为扇,其末作蓑笠、簟席,又有一种,油葵出阳江,恩平性柔止,可作蓑笠。
葵扇出东莞,其贩于江浙者,特其麄者耳。其精者有彩画人,物极工致,又有柄中镂空,内刻人物,自能运动其直。兼金大长三四尺可为腰扇障日,其葵亦有花杂记
。
琼州出五色藤合子,书囊之类,细于锦绮,亦藤工妙手也。新州出五色藤筌台,皆一时之精絶者,北户录。
藤合、屈藤、盘绕、成柈合状,漆固䕶之,出藤、梧等郡。虞衡志
英枕即藤枕以光细坚厚三两层者为佳,定制乃可得。杂记
沙箸生于海岸沙中,春吐苗,其心若骨,白而且劲,可为酒筹。凡欲采者,轻步向前,及手急拔之。不然,闻行者声遽缩入沙中,掘寻之,终不可得也。《岭表录异》。
舂堂以浑木,刳而为槽,一槽两边,约排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梁、敲磕、槽舷,皆有遍拍,声闻数里。虽思妇之巧,秋砧之凄,不能比其浏亮也同上
。
东坡以黄子木拄杖为弟子,由生日之寿《志林》
。过侄,寄椰子冠《栾城集》
。
椰子外包棕皮,内有坚殻,可为碗,最小者为酒杯尤贵。入蛊,乡用椰器,遇毒即裂。今皆镶而用之,失其性矣。《杂记》制。按椰子出琼州,而 器则广州。
有一种,石椰生子,絶小止,可作酒杯白色者尤贵。注酒,遇毒輙沸起,或至爆裂。唐李卫公征蛮时,常佩一椰杯于玉带环中,其大者为瓢为碗,皆可通用《广州志》
。广木多瘿,以荔枝瘿为上,作旋螺,文微细如丝,以作星冠。颇有仙致,雕作小器亦佳同上
。
《皂荚树罗浮极多,《神仙传》云:葛仙翁斩皂荚树为杯以盛酒,酒味益妙《罗浮志》
。
㯽榔合南人,喜食㯽榔,至以银锡作小合,如银铤様,中为三室,一贮灰,一贮藤,一贮㯽榔虞衡志》
。
鼻饮杯,南人习鼻饮,有陶器如杯碗,㫄值一小管,以鼻就管吸酒浆,暑月以饮水。同上
蛮碗,以木刻朱黑间漆之,侈腹而有足,如敦瓿之形。竹釜,猺人所用。截大竹筒以当铛鼎,食物熟而竹不熸,盖物理自尔,非异也同上
。
黎刀,海南黎人所作,刀长不过一二尺,靶乃三四寸,织细藤纒,束之,靶端插白角,片尺许,如鸱鴞尾以为饰同上
。
蛮鞍,西南诸蕃所作,不用鞯,但空垂两木镫镫之状,刻如小龛,藏足指其中,恐入榛棘伤足也。后秋镟木为大钱,累累贯数百,状如中国,骡驴秋同上
。
蛮鞭,刻木节节如竹根,朱墨间漆之,长才四寸,其首有铁环,贯二皮条,以䇿马同上
花腔腰鼓,以土为鼓腔。村人专作窑烧之,油画红花纹以为饰同上
。
铳鼔状如腰鼓腔,长倍之,上锐下侈,亦以皮鞔植于地,坐拊之同上
。
铜鼔古,蛮人所用,南边土中时有掘得者,相传为马伏波所遗,其制如坐墩而空。其下满鼓皆细花纹,极工致,四角,有小蟾蜍同上按广州志云:粤俗,凡遇嘉礼,必用铜,鼔以节乐,又有小者名曰铛。详见《杂事志》。
黎金形似铜,鼔而匾小,上有三耳,黎人击之以为号《琼州志》
。
锡出惠州者,谓之上㸃铜锡,矿入炉必用芋艿炼之,方熔成,汁无芋则不成也,性坚而清,以制器用最精,工人亦极精巧,他省之匠不能及也。杂记:州按锡器以广 所造为良。谚曰:苏州样,广州匠,香犀、象、蜃、瑇、瑁、竹、木、藤、漆诸器俱甲。天下冶则佛,山陶则石湾,皆良工也。又能仿取西洋诸法,制为机巧之器。
自鸣钟本出西洋,以索转机,机激则鸣,昼夜十二时皆然。广州志
机铳,西洋所制,仅长尺许,外以铁篐束之,函火石如豆,旁置铁牙,戛火立发,弢藏衣衱之间同上
。
绕指郁刀,出自日本。国卷之首尾相连,舒之劲直自若,可以穿铁甲洞坚石,上有龙虎细文,或旋螺花,或芝麻雪花刀头,凡作二层,一置金罗经,一置千里镜。今澳门有之。同上
白铜锁潮阳铜匠制最工,价值三百钱《潮州志》
。石器出高要,黄、江各器,俱有制作精巧《肇庆志》
。陶器出阳春、新兴,皆闽人效龙泉为之,然不能精也同上
。
竹器出高要新桥诸乡,同上器。又《惠州志》:竹 出长乐。
纒㯶器,为酒壶、茶瓯之属。《琼州志》。
漆器,垒漆雕漆,有剔红、剔黑诸色。同上
藤器出万州。同上
金刚子产琼山圆如弹,坚实不朽为数珠同上
连州,为箆为伞为扇,皆取其坚《连州志》
。
币布帛,常物也,粤产亦微,有异精者行天下,粗者不出其境。至乃洋布黎单,陆离五色,中州所售皆繇,粤通其货币云。
周穆王时,献火浣之布《列子》
。昆仑之墟,有炎火之山,山上有鸟兽草木,皆生于炎火之中,故有火浣布,非此山草木之皮枲,则其鸟兽之毛也《搜神记》
。
南海商人赍火浣布三端,杰公遥识之曰:「此火浣布也」。二是缉木皮所作,一是绩鼠毛所作,以问商人,具如杰公之说。因问木鼠之异,曰:「木坚毛柔,是别也」。梁四公记。
日南蚕,八熟。俞益期笺,粤按广州志》云:「广蚕歳七熟闰,则八熟 中第八蚕皆可为丝,所谓珍蚕也。《肇庆志》云:土茧丝,每岁六熟」。《琼州志》云:琼郡岁止一蚕。
南海有龙绡宫,泉先织绡之处,出鲛绡纱一名龙纱,有白之如霜者,其价百馀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扬州有蛇市,市鬻珠玉,而杂货鲛布鲛人,卽泉先也,又名泉客《述异记》
。
纱之至轻薄者曰轻容,即今之银条、纱类也。齐东野语 ,按《唐书音训,轻容无花,薄纱也。即子虚赋所谓纎罗雾榖,而惟广中所作,轻明若空,葢鲛人之遗制。
粤缎之质密而匀,其色鲜华,光辉滑泽,故凡西北风沙飞扬之处,缎生丝者风吹易裂,熟丝者尘粘即垢,粤缎为宜,所以珍贵,然必吴蚕之丝所织,若本土之丝,则黯然无光,色亦不显止,可行于粤境逺贾所不取,广州志:丝按广中必用吴蚕,故贸 者皆自浙中。
粤纱、金陵、苏、杭皆不及,然亦用吴丝,方得光华不褪,色不沾尘,皱折易直。故广纱甲于天下,缎次之以土丝织者,谓之丝纱,价值亦贱同上
。
潮纱出自潮州,乃土丝所织,其轻如绡,其色亦显。都用生丝,不数月卽裂,暑天宜之,亦有熟丝者,其质柔而不任用,作夹衣亦可。佛山纱亦以土丝织成花様,皆用印板,生丝易裂,熟丝易毛同上
。
牛郎绸质重而细密,本于红女所自织,近来渐以疏薄矣。同上
。
女儿绢,闺中处子,性慧而心静,专精毕巧,故极轻细而又坚韧。今止存其名,不复出于闺中之手同上
。程乡茧绸为岭南所贵野,蚕丝所织。其蚕实分畦而养,如椒柘之类,以某树叶饲之,即名「某茧,绸无定名。文昌茧,其蚕惟食,山栗叶丝,坚韧而绸佳,服之无斁,新兴茧亦然。至南海、官窑、顺德、龙江,劣矣同上
。
茧布以罗,浮大蝴蝶茧,所织者为上馀,野茧织者不及同上
越王使国中男女入山,采葛作黄丝吴越春秋
,粤中恒燠,以葛苎为常服,絺綌俱有而细者特行于四方,所谓广葛也。以雷葛为最雷,葛之精者,细滑而坚色,若血牙为锦囊葛,其出博罗者为善政,葛潮阳者为鳯葛,出琼州澄迈、临高乐㑹者为美人,葛出阳春者为春葛,出广州者为龙江,葛皆絟葛也。其尤细者为女儿,葛出增城,纎如蝉翼卷,其一端可入笔,管未字之少,女织之故名。然日晒则皱,水渍则蹙,经年成疋,今絶无而仅有矣。纂旧志。
葛布产韶州杜诗云:韶州白葛轻韶州志
、白越,细布也《越絶书》
。
綀子出两江州峒,大略似苎布,有花纹者,谓之花綀」,土人亦自贵重。虞衡志:粤按、綀、緂皆出粤西,而 东亦有之。
緂亦出两江州峒,如中国线罗。上有徧地小方胜纹同上
。
新㑹之苎布,甲于天下,卽江西之荆溪,出者亦所不逮,其色如玉,其缕如丝,胜于纱罗,价值亦贵《广州志》
。鱼冻布,东莞女子以丝兼苎为之,柔滑而白若鱼冻,凡纱罗浣后则黄此布,愈浣愈白同上
。
蛮人不蚕,采木棉为絮皮篔簹竹,剥古缘藤,绩以为布裴渊《广州记》
。
《竹练布》见《草木状》及《竹谱》
丹竹亦曰单竹,节长二尺,练以为麻,织之,是名竹布,故曰南越。食竹衣竹《广州志》:「州竹布出韶」。
。
吉贝布、土人于中春种吉贝核五六粒一坎,以土掩之,五月即生花结子,殻内藏三四房烈日中房开。有棉花,垂下洁白如雪,绞去其核,纺以为布,细腻精密,轻如蚕纸,又名白㲲布。若初结子时遇雨,则房不开而无棉,故不能常得颇为珍贵云同上
。
䋔布极厚实。又有广福布、鹅毛布兼丝布《琼州志》
,㯽榔布有一种,山㯽榔叶如兰,大三指许,长可数尺,淡白中微,带红紫。绩为布,似葛而轻《广州志》
。
蕉葛不花不实人,家沿山溪种之,老则斫置溪中,揉其筋,织为布,亦有粗细。产高要广利、宝查等村者佳,然一年即黑而脆,逊葛逺矣。杂记
。
蕉可为布者曰布蕉,亦曰蕉麻,多种。山间土瘠石密之处,则丝坚韧可以为布。其经以蕉,其纬以丝,夏日之服也。出高要长乐者佳。唐时曾贡蕉布云《广州志》
。重南越之毭𣯻。扬雄《蜀记》:按毭𣯻,卽今之𣯽𣰯。
大秦国以野茧丝织成氍㲣,以群兽五色毛杂之,为鸟兽人物,草木云气,千奇万变,惟意所作。上有鹦鹉逺望,轩轩若飞《异物志》
。
氍㲣,白㲲,毛织也,近出南越《广志》
。蛮毡出,西南诸蕃蛮人昼披夜卧,无贵贱人有一畨虞衡志》
黎幕出海南黎峒人,得中国锦彩,拆取色丝间木棉,挑织而成,每以四幅联成一幕同上
。
黎单,亦黎人所织青、红间道木棉布也。桂林人悉买,以为卧具同上
。
黎被出儋、琼名为被实,厚毯也。黎𧚔黎人以蔽下体,紫花帨儋织者佳。又有假锦帨《琼州志》
。
黎锦出琼州,以吴绫越锦拆取色丝,间以鹅毳丝线织成人物花鸟诗字浓丽灿烂,可以为衾褥,幛幕以有金丝间错者为上。广州志:按岭南锦、绮不若中州,故西京杂记云:尉佗献高帝鲛鱼荔枝,高祖报以蒲桃锦四匹。今黎锦亦是拆取彩丝,复加组织,非能为锦也。
琐里国,产撒哈剌布,以毛织之,蒙茸如毡,毼有红绿二色。《明统志》
满剌加出锁袱,哈烈亦出一名。梭服,鸟毳为之,纹如纨绮。同上
鹅毛被南蛮,多选鹅之细毛,夹以布帛絮而为被,复纵横纳之,北户录云:如稻畦衲之。
,其温柔不下于挟纩也。俗云:鹅毛被暖而性不偏冷,宜覆婴儿,兼辟惊癎《岭表录异》
。西洋纸被,长丈馀,圆如茧而空,其首细看无缝,色白如绵,云寝其中可以御寒。杂记
。
广东通志卷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