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五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广东通志卷五十四

《坛祠志》寺观附

凡祭,有其举之,莫敢废也。沿于古者,先民是式增于今者,庙貌维新,非此族也,不在祀典,粤东山幽谷,邃民好淫祀淫祀无福于此,思敬逺之义欤?志坛祠而以寺观附焉。

广州府:

坛壝府社稷坛在府城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旧在府城南门外清水濠街。雍正八年,番禺知县龎屿改建大东门外教场。左围以垣墙开,设各门东门外为厨库,为牲房。西门外为斋宿所,南为正门。

先农坛在东门外教场普济院后。雍正五年建筑,坛后为堂凡二层,坛畔公田四亩九分,祭用仲春亥日,其耕耤仪式详《礼乐志》

厉坛在城东二里,每岁清明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致祭。祠庙南海神庙。在府东南八十里扶胥之口,黄水之湾,创自隋世,唐天寳中,封广利王,宋康定二年加号洪圣王,皇佑二年,以侬寇遁,赖神功加号昭顺,绍兴七年,复加威显兀,至元二年加号广利灵孚王,明洪武三年,始封南海之神,春秋二仲月壬日,遣官致祭。六年,复赐黄金香盒重一十六两,以答神贶。国朝康熈四十四年重修,屡遣致祭,雍正三年,封为南海昭明龙王之神,并修殿宇中为神祠,东为厨库牲房,西为斋宿所,南为仪门,少南立石华表为望洋之所。殿内藏古铜鼓二门,临波罗江,故俗曰波罗庙,门左立,达奚司空像祀之,各州县乡村多立祠以祀,称为洪圣王云。

龙王庙在巡抚衙署东辕门,雍正三年建闗帝庙在粤秀山之麓后殿增祀三代

天后宫在归徳门外五羊驿之东,莆田林氏女显灵,海上,人称天妃。明洪武初,加昭孝纯正灵应孚济圣妃。春秋二仲癸日,有司致祭。 ,国朝尊为后

城隍庙在府城东,旧分守海北道。右古未载祀典始。明洪武三年,诏封天下省府州县城隍之神,前用木主,后塑神像,守令新任斋宿于此。祭礼同风云、雷雨、山川坛。其制:北为神宇,南为拜亭,亭之左右为斋宿所,仪门之西南,为省牲所。

南粤三君祠在北城镇、海楼东廊,祀秦南海尉任嚣、南越武王赵佗,汉大中大夫陆贾,今圯,秉正庙在城东祀汉臣张买,今圯

名徳祠在粤秀山北,以古阁改建祀,歴代名徳,髙固、杨孚、董正、罗威、唐颂、陈源、陈临、王范、黄恭,凡九人,后圯,改为观音阁。

二献祠:在朝天街,宋寳佑中,安抚使方大琮建祀唐相张九龄,宋相、崔与之张,谥文献。崔谥清献也,今圯。

周元公祠在粤秀山下,祀宋儒周敦颐,旧在濓溪书院。明嘉靖四年,提学魏校迁建,春秋致祭、忠简祠在备倭府故址,明万歴二十九年,建祀宋臣李昴英,春秋致祭

大忠祠在旧山川坛左,今文明门外东南隅,明嘉靖间,御史呉麟建祀宋忠臣、丞相文天祥、枢宻使陆秀夫、枢宻副使张世杰有司,春秋二仲上旬致祭,后圮。国朝康熙十年,番禺知县彭勷重建颜曰:正气堂,右为臣范,堂左为逺风堂前池,后濠辉映俨翼。

汪公祠在旧布政司仪门外,祀明左丞汪广洋,今圮遗爱祠。在城隍庙东,祀明臣巡抚杨信民,后增入佥事毛吉、布政、陈选、陶鲁,配以知县髙瑶。初,启土获孤忠大节四字,石刻于地中,人咸异之。有司于三月十二日致祭祠,今圮。

忠襄祠在忠贤街右,祀明佥事毛吉

白沙祠在粤秀山下,祀明翰林陈献章,今圮、阳明祠在朝天街旧北隅,祀明两广总制新建伯王守仁,春秋致祭,今圯、文康祠在城东仁寿里,祀明少师梁储,今圯

文简祠一在天闗,一在小嵎洞,祀明尚书湛若水,今圯、文敏祠在越秀山麓,祀明臣霍韬,今圯。

文襄祠在西门外彩虹桥下,祀明内阁方献夫,今圯。迂冈祠在粤秀山麓祀明状,元伦文叙今圯。报徳祠,在府学右祀明巡按潘季驯,今圯。文裕祠。在粤秀书院后,祀明少詹黄佐。

东所祠一在南城外,一在西城外,祀明臣通政张诩,今皆圯、中大夫祠在城内兰湖里,祀明赠湖广参政郭大始,今圯、呉公祠。在城南祀明总督呉桂芳,今圯。

穆侯祠在仁寿里,祀明番禺县知县穆天颜,今圯、永赖祠在旧番禺县,前祀明都察院副都御史龎尚鹏、青萝祠在粤秀山下,祀明主事王渐逵,今圯、一山祠在粤秀山东南,祀明御史。黎贯,今圯、玉笥祠在旧番禺县,左祀明番禺县知县张国维,今圯、忠义孝弟祠雍正二年,建在南海学内、节孝祠雍正二年,建在石马槽

坛壝南海县附郭西邑,俱从府祭。其社稷坛。雍正八年,知县刘庶筑墙祠庙闗帝庙在县治北

灵应祠在佛山堡,祀真武之神黄萧,养乱神示灵,有司岁祀之文昌祠一在佛山堡,一在郡城惠爱坊。雍正七年,署巡抚傅泰、布政使王士俊重修人于祠右买地建扬化楼

赵都运祠在吉利山台祀宋转运使赵师楷。韩都宪祠、在云路峰西,祀明臣右都御史韩雍。白沙祠、甘泉祠、俱在云谷祀明翰林陈献章、湛若水。忠义孝弟祠。在学内。

节孝祠在石马槽

坛壝番禺县附郭东邑,俱从府祭。

祠庙闗帝庙在郡城东。雍正七年,布政使王士俊重修庙后殿,增奉三代,复购民居于殿傍,建屋三楹,用供盥沐,有碑记。

菊坡祠在鹿步都蒲涧,祀宋臣,崔与之

毛、蔡二公祠在县仰忠街,嘉靖初建祀,明臣毛伯温蔡经 国朝顺治间,总兵张国勋、重建、忠义孝弟祠在学内

节孝祠在亚婆塘

坛壝顺徳县社稷坛在城西里许、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里许、先农坛在东南郊外四里

厉坛在东北一里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县治左

梁百揆祠在桂林祀宋大夫梁百揆

贞女祠》在龙江,祀宋贞女呉妙净

赠兵马指挥闗敏庙、在黄连堡祀明忠烈阙敏四贤祠,在鳯山祀明布政刘大夏、知县呉廷举。吏目:邹智,举人李承箕忠勇祠。在寜都堡祀明臣刘英。

崇义祠在寳林寺东,祀明义士蘓刘义梁奎区瑞、贞节祠在桂图里,祀明刘元妻周氏

胡友信祠祀明知县胡友信

忠义孝弟祠在学后

节孝祠在尊经阁左

坛壝东莞县社稷坛在城西,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东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县治西

义士祠在学右元林,邑人黎友龙捐地为学,五世孙琼复捐鱼塘供祭。明嘉靖中,提学欧阳铎令立祠祀之

节妇祠在城隍庙左,明嘉靖十年建,祀宋李昌期妻等十八人、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故南海街前

坛壝从化县社稷坛在城北里许,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东里许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社稷坛右

祠庙闗帝庙在城隍庙左

城隍庙在闗帝庙右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龙门县社稷坛在城西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东。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西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城北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新宁县社稷坛在城西一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一里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西

祠庙闗帝庙在千户所西

城隍庙在城西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增城县、社稷坛在城北、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社稷坛北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县治东

崔清献祠。在鳯凰山

古公祠在城东,祀宋臣,古成之

白沙祠在鳯凰山

张尚书祠在城南祀明臣张度

遗爱祠》在城北,祀明臣王大用

忠孝祠在城南相江铺,祀明臣王纲、孝子、王彦达、湛义士祠、在沙贝乡祀明义士湛、懐徳巡。按:洪垣有记,后废巡按顾龙正、李时华,重修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学宫侧

坛壝香山县社稷坛在城西石岐山下,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东林山下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南

祠庙闗帝庙在城西门内

城隍庙在城东门内

萧列女祠在㰖村祀明萧思敬女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学西

坛壝、新㑹县社稷坛在城北、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西。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社稷坛南

祈雨坛在圭峰山下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城西门街

全节庙在崖山,祀宋杨太后。明宏治二年,徐佥事建、忠义祠在全节庙左。明嘉靖二十二年,知县何廷仁建祀宋朝死义将士、大忠祠在崖山全节庙前,祀宋丞相文天祥、枢宻使陆秀夫、枢宻副使张世杰、明成化十年、兵备佥事陶鲁、建、知县丁积,割废寺田三顷馀,供全节庙及大忠祠祀事,以赵樵、伍隆起子孙守之。𢎞治辛亥,右布政刘大夏、佥事徐鋐奏入祀典。嘉靖二十六年重修,罗伦有记

丁公祠在白沙村,明成化十二年建祀,循吏丁积陈献章有记、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三水县社稷坛在城西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

祠庙闗帝庙在城南通衢

城隍庙在按察分司西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清逺县社稷坛在城西二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二里、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一里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真武庙在兵备道右

天后宫在通津门外。

城隍庙在城西南鳯凰台,即县治基。

太子庙在广济仓左,祀黄帝二庶子

二圣祠在飞来寺祀黄帝二庶子

著灵祠。在县东北。神姓张,名某,后冈人死,示灵异,旱疫祈之辄验。宋封为著灵将军,久废,明万歴十一年重修。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新安县社稷坛在城外西南隅、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崇锁铺、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门养济院右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天后庙在南山赤湾

城隍庙在城中

武安王庙在县治东北隅

旗纛庙在东莞所左

汪刘祠在南门外,明万歴元年,知县呉大训建祀明副使汪鋐、刘稳、黄孝子祠,在三都大锺山下,万歴元年,建祀明孝子黄让、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花县社稷坛在城南半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半里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一里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县治东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韶州府:

坛壝府社稷坛在笔峰山下,宋建于城内祈报坊。元延佑七年迁南门外,明洪武七年徙今所、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东。宋为二坛:一、风伯坛一,雷师坛。元至正八年,立风师坛于东北郊,立春、后五日祭,立雨师、雷师坛于西南郊。立春后申日祭,明洪武七年徙今所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新馆驿后

祠庙虞帝庙旧在皇冈岭,相传舜南巡,作乐于曲江盘石上。宋嘉定三年,提刑廖徳明创祀,配以皋、陶、稷、契、益明。正统二年,知府湛礼重修,嘉靖二十三年,知府彭大治始迁于城东,毎岁春秋二祭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城西南

伏波将军庙在武水西,祀西汉伏波将军路。博徳,明洪武二年,迁于官滩。二十年,知府王世安迁,今所并祀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嘉靖四年,知府唐升重修,今圯。

侯司空庙在桂山下,祀陈臣侯安都,即其故居,张文献公祠在府学右,唐元宗遣使致祭,立祠,铸铁像祀之。旧在武水西,宋天禧二年,郡守许申始迁于此。明洪武二十年,郡守王世安重建。嘉靖十五年,参政詹瀚拓祠后地,建寝堂,置祭田

忠惠庙。在馆驿北,祀唐刺史卢光稠,宋开寳二年赐额。

秦义士祠在河南光孝寺前,祀宋义士秦纲、余襄公祠在城通衢,即公故宅。宋治平二年,郡守吕楠建。绍兴七年,郡守陈麟奏入《祀典》。明嘉靖十五年,知府郑骝重修,尚书霍韬有记

濓溪祠在张文献祠之东,宋淳熙二年建,后迁于学宫、坛壝曲江县附郭首邑,俱从府祭

祠庙、城隍庙在丰积下街,明崇祯十年,知县潘复敏建新文献公祠在风度楼北,康熙二十四年,知府唐宗尧建、忠义孝弟祠在学宫东

节孝祠在学宫西

坛壝乐昌县社稷坛在城西一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二里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一里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明洪武二年,知县索彦胜建于北门内。正徳十三年,知县李增徙于县治西南。嘉靖十八年,知县张坚徙建于北门外。二十六年,府同知胡瑞复迁北门内故地

周府君庙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祀汉臣周昕。明成化四年重建张文献祠旧在城南二里,宋宣和二年,知县张植建。明嘉靖丙午,都御史张岳改建南湾、邓忠襄庙在城西一里,祀唐臣邓文进

邓忠毅祠。旧在学,东祀明臣邓顒,正统十四年,知府王圯重、修学士黄谏有记。嘉靖十二年,知府邓骝复改建于学宫之西。

王宪副祠在城西北一百四十里,祀明兵备副使王大用、右都御史方豪有记、忠义孝弟祠在学宫内

节孝祠在城中

坛壝仁化县社稷坛在城东北,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先农坛在西郊里许

厉坛在城东北

祠庙闗帝庙在县治西

城隍庙在县治东,明洪武二年,知县何廷初建忠义孝弟祠在学宫东

节孝祠在学宫外

坛壝,乳源县社稷坛旧在城北十里,明万歴十二年,知县赵佑卿迁于西岭上风云雷雨。山川坛旧在城南,明万歴十二年,知县赵佑卿迁于东岭上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一里

祠庙闗帝庙在城东一里,明万歴十二年,知县林文丰建、城隍庙在城东门外,明洪武六年,知县张安仁建。

义勇祠在城西二里,祀元义士邓可贤。明嘉靖三年,通判苻锡建忠义孝弟祠在学宫内

节孝祠在学宫西

坛壝翁源县社稷坛在城西一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一里许、先农坛在城东二里

厉坛在社稷坛后

祠庙闗帝庙一在演武亭后,一在三华镇中、城隍庙在县治南,明天顺八年,知县陶鼎建。詹公祠在城东二十里。旧志云:神詹,姓名失,考元人。李都宪祠在三华镇祀明都御史李崇有。旧忠义祠在城西衢,明天顺六年,知县陶鼎祀义士呉洪进。忠义祠,在翁山寺右,明嘉靖十一年,知县传云祀明知县何仕仁。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学宫傍

坛壝英徳县社稷坛在城西一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西南一里、先农坛在城东一里

厉坛在城北二里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真武庙在龙山,春秋致祭

城隍庙在城中

㝠助祠在城西二十里寨,将村,祀唐寨将夫人虞氏,宋嘉定三年,赐额封显佑夫人,敕曰:「惟神生能抗巢贼之锋,没能制峒寇之暴,有嘉一妇之节,殆过百夫之强,况雨旸之致祈,复利泽之随著,可无美号,以答阴功,用正小君之名,大彰显佑之实。林子升有记」。

邵柱国祠在洸口巡司右。宋开寳三年建祀,南汉将邵廷琄、节义名臣祠在龙山书院,后祀宋臣唐介、洪皓、义勇祠在城十里西六乡,祀明义士刘廷龙、周应乾、姜兵宪祠在大庆山东,祀明佥事姜忻、张令公祠在南山书院后,祀明知县张慎,忠义孝弟祠在学宫内

节孝祠在文昌书院后

南雄府:

坛壝府社稷坛宋在城南州案山侧,绍兴三年,迁南市。庆元三年,知州宋价取其地为陵江馆,移河南闻韶亭下教谕朱仲河有记。明洪武二年,知府李庭贵建于城西北四里。嘉靖十三年,知县刘嶅迁于闗外晓真寺故址。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州案山麓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文昌阁在文明门内。

城隍庙旧在南门内。明洪武三年,知府叶景龙迁县西,隆庆元年,知府周思九重修。 ,国朝康熙九年,知县马文绣捐赀、重修二门

旗纛庙在千户所西,明洪武元年指挥王璵建,今圯张文献祠在儒学讲堂东。宋嘉熙二年,教授翁甫建,明正统二年训𨗳黄绶修。成化十二年,知府江朴迁大中书院西。𢎞治元年,知府林符迁七林堂,嘉靖缺年,知府黄伟迁闗帝庙。五年,伍箕迁率性社学,即旧东岳庙,一在梅岭云封寺,元至正二年建。明嘉靖七年,御史张岳、知府张嵿继修。 国朝康煕二年,知府陆世楷建天峰书院,配以明两广总制新建伯王守仁,春秋致祭

四先生祠在府学东。明隆庆二年,教授陈应龙建祀宋儒周敦颐、程灏、程颐、朱熹、萧使君祠在斗城北隅,宋皇佑二年建祀,知州萧渤,今圯

潘太守祠在儒学右,宋绍圣三年建祀知州潘遘,今圯。凌陂祠。在陂头村祀宋保昌令凌皓,今圯。

黄太守祠在云封寺西,宋端平三年建祀知州黄𡷫今圮、梁侯庙在城东一百二十里,宋嘉定二年建祀戍将,梁满今圮、忠孝祠在县后,宋嘉定二年,建祀知州赵善偰及其子汝振、景徳祠在府学,旧名忠义,祀明知府刘实,岁久圯,嘉靖十年,知府胡永成即大中书院隙地重建,今圯、忠节祠旧在东闗外祀宋佥判邱必明,岁久废为社学,明嘉靖二十一年重修,四十年再修,岁免二丁差徭,置田赡祭

徳星祠在南门,祀明知府。周南今圯。

坛壝保昌县附郭首邑,俱从府祭。

祠庙闗帝庙在宾旸门外。明万歴十六年,府同知王应麟建城隍庙。在县治西,明洪武十年,知府叶景龙建。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梅魁街

坛壝始兴县社稷坛在城西二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东一里、先农坛在学宫右

厉坛在城北二里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县治东

唐张文献祠在儒学讲堂东

宋十大夫祠在儒学讲堂西,宋嘉定四年,知县赵彦偃建十大夫者,据《郡县志》及宋张庚记云:许致、许牧、许彦博、邓戒、邓辟、邓酢、谭焕,逸其数人无考。明嘉靖三年,知县髙辅即张文献书堂,改建置祭田、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义学右

惠州府:

坛壝府社稷坛明洪武二年,立坛于城北三里,风云雷雨山川坛明洪武二年,立坛于城南二里中,为风云雷、雨神,左为山川神,右为城隍神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明洪武二年,立坛于城外二里,奉城隍神主之设,无祀鬼神牌,祠庙闗帝庙在府治南

文昌祠在府治右,明万歴十三年,知府黄时雨建祀、城隍庙在府治西

东坡祠。在白鹤峰祀宋臣蘓,轼即故居,以唐、庚蘓过配焉。明嘉靖五年,知府顾遂重修,增以蘓辙。三十五年,通判呉普、重修杨载鸣有记。

野吏祠在府治东北隅,城上祀宋臣陈尧佐。明成化十年,徙建𤣥妙观左。𢎞治六年同知。雷复复之岁,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致祭

景贤祠在城西丰湖上,明嘉靖四年,提学魏校毁东岳祠。五年,知府顾遂以其地建宋儒周敦颐,名元公祠。十三年,知府史立模以宋儒罗从彦配,改名崇道祠。何元述有记:万歴四年,知府宋尧武以唐臣、张锡、宋臣、唐庚、杨万里、陈鹏飞、陈次升、呉潜、文天祥、明臣王守仁合祀,更今名岁,以春秋二仲望日祭」。

表忠祠。在崇道祠后,明嘉靖五年,知府顾遂建祀明监察御史王度,十三年,知府史立模以谅江判官刘简合祀。万歴四年改建超然台下。

彭令公祠在白鹤峰祀明知县彭长臣、殷都宪祠在𤣥妙观左,祀明都御史殷正茂以参议顾养谦配,顾公祠在南隅社学祀明臣,知府顾言、参议顾养谦、叶梦熊有记,坛壝归善县近郭首邑,俱从府祭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辅阳门右,知县林民止建

忠义孝弟祠在学宫右

节孝祠在东平坊

坛壝博罗县社稷坛在城北二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西一里,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三里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县治西二十步。明洪武二年,知县阎义重建孝女祠在县西五十里。梁大同二年,广州刺史萧誉建祀梁沙河民陈志女。南汉封昌福夫人祷雨有应。明嘉靖四年,提学魏校易,名曰「孝女祠」。翟宗鲁增廨宇,叶春及复祀田俱有记

郑令公祠。在县儒学之东,宋治平二年,祀邑令郑勲,今圮。

豫章祠。在县西北五十步,明嘉靖四年,提学魏校改华光庙为豫章书院,祀宋儒罗从彦岁,以春秋二仲月祭。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学宫左

坛壝长宁县社稷坛在城西一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东一里、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西二里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县治东,明万歴元年,知县陈仲建报恩祠在清贵都雪洞建,祀明臣李棠、刘稳忠义孝弟祠在学宫左

节孝祠在城东

坛壝永安县社稷坛在城北一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渡河二里。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一里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分司东

文信国祠在南岭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学宫侧

坛壝:海丰县社稷坛在城西北二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西南二里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东北二里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县治西,明洪武四年县丞缺表忠祠在五坡岭。明正徳十一年,提学张拯建祀,宋臣、文天祥、邹鳯、陈龙复、刘子俊、杜浒、萧明哲、张唐熊、桂林竒、呉希奭、陈子全、徐榛、萧资大学士方献夫记。国朝康熙四年,知县阮士鹏修,后圮知县范逢春重修、忠正祠在县东马街后。康熙三十九年,知县白章建祀归化县知县赠佥事黄易

双仁祠一在碣石西门外,一在甲子所城内。康熙七年,乡民建祀总督周有徳、巡抚王来任。、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学宫旁

坛壝龙川县社稷坛在城西一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三里。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一里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县治西,明洪武八年,典史黄九成建。永乐十年,知县费思铭修二贤祠在城东五里,祀宋臣蘓辙陈,次升

洪令公祠在县治仪门左,祀明知县洪祉、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长乐县社稷坛在城西一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西一里、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西北一里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县治西,明洪武四年,主簿李仁建,永乐九年,典史黄必贵重修,忠义孝弟祠在学宫侧

节孝祠在城西门

坛壝兴宁县社稷坛在城西半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一里。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一里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四年,知县周士贵建。正徳十三年,知县祝允明重修、罗学士祠又名探花祠,在县墨池上。明洪武初,废于兵。今遗址犹存。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连平州社稷坛在城北、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西二里许、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西

祠庙闗帝庙旧在城东门,明崇祯八年,知州牟应受建,遭火毁。十六年,知州姜赐履迁建西街,在城隍庙右

天后宫。在城内东南分司之左。

城隍庙在城内西街

牟侯祠在城北。康熙二年,州人建祀知州牟应受、忠义孝弟祠在学宫明伦堂左

节孝祠在州署东

坛壝河源县社稷坛在城西北一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西二里、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西北一里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县治左。明洪武八年,知县马士彪建。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学宫侧

坛壝和平县社稷坛在城西二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东一里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西北一里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城西南一里,明嘉靖二年,知县刘珙建,二十四年,知县周隆盛重修,王新建伯祠在县治北。明嘉靖五年,知县刘琰建祀明臣王守仁、保惠祠在县学内左。明嘉靖四年,邑人建祀知县刘琰,后以琰入祀。名宦祠废,盘古庙在城东一里

天后庙在小南门外

五福庙在马塘

卢洞庙在古镇

九公庙在浰头

粮溪庙在粮溪

三官庙在大鱼潭

三角庙在大湖

南迳庙在南迳

双头庙在古镇

水口庙在小西

五将庙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潮州府:

坛壝府社稷坛在城西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西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一里

祠庙闗帝庙在府治内

城隍庙在府治北

韩公祠在河东韩山上,宋咸平二年,建祀唐臣韩愈元公祠在郡学右,宋淳佑三年建祀宋儒周敦颐陆公祠在韩山左,明𢎞治二年,建祀宋臣陆秀夫、马公祠在金山上,祀宋将马发

坛壝海阳县附郭首邑,俱从府祭。

祠庙忠义孝弟祠在文庙后

节孝祠在郡城北

坛壝潮阳县社稷坛在城北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城东

双忠祠一名灵威庙,在县治东,祀唐臣张巡许逺。韩公祠。在灵威庙右,祀唐臣韩愈

大忠祠在灵威庙左,祀宋臣文天祥

惠福庙在太湖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揭阳县社稷坛在城西,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

祠庙闗帝庙在县治内

城隍庙在县治东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程乡县社稷坛在城西北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西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西北

祠庙闗帝庙在县治内

城隍庙在县治东北。

忠孝公祠在西城外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饶平县社稷坛在东门河口、风云雷雨山川坛在教场左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良田溪边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城中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惠来县社稷坛在城西风云雷雨山川坛任城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

祠庙闗帝庙在县治内

城隍庙在县治北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大埔县社稷坛在城北,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东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启圣公祠左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澄海县社稷坛在城北、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东北

祠庙闗帝庙在县治中

城隍庙在县治右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普宁县社稷坛在城北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北门外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县治东北。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平逺县社稷坛在乌石冈、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东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

祠庙闗帝庙在县治东

城隍庙在县治北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镇平县社稷坛在城北二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社稷坛后、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一里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县治后,康熙元年,知县徐履吉修邑侯书院祀明知县胡㑹宾,今圯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肇庆府:

坛壝府社稷坛在城西三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社稷坛西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一里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府治西里许

忠节祠在城北,祀唐臣张柬之、李绅、宋臣、刘挚、邹浩、胡寅、胡铨、留正、张世杰八人、包公祠在西门内,祀宋臣包拯

濓溪祠在城东三里,明嘉靖四年,知府曾直建祀宋儒周敦颐、陈大尹庙在府城东河畔,祀明髙要县知县陈忠卫、惠爱祠在府城东七十里,祀明同知张吉、呉公祠在崧台书院右,祀明都御史呉桂芳、总督呉公祠在府学左祀明都御史呉文华、坛壝、髙要县附郭首邑,俱从府祭

祠庙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四:㑹、县、社、稷坛在城东社山都、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外正山都、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

祠庙闗帝庙在县治中

城隍庙在县治西

包公祠在城东,祀宋臣包拯

濓溪祠在城东二里,明嘉靖二年,知县萧樟以龙母庙改建、懐徳祠在城南大州,上祀明都御史谈恺、王钫,配以参政王国正、同知吕天恩、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新兴县社稷坛在城西北二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一里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县治东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阳春县社稷坛在城北一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一里、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一里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县治西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阳江县社稷坛在城北一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东南一里、先农坛南郊外较场前

厉坛在城北二里

祠庙闗帝庙在县治东

城隍庙在县西南,元天歴元年,知州张允明建。明洪武三年,知县张翼重建澹庵祠在学后东,祀宋臣胡铨

太傅祠在城西,祀宋枢宻副使张世杰

忠义孝弟祠。在学左

节孝祠在尊经阁后,俱在城中

坛壝髙明县社稷坛在城东南一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北

先农坛在北门外教场东

厉坛在城北一里

祠庙闗帝庙在县治中

城隍庙在县治西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恩平县社稷坛在城北石神山下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东南一里。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石神山下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儒学右

二忠祠在县南,祀明副使毛吉、布政兼副使陶鲁、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广宁县社稷坛在城东南一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西南二里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东北二里

祠庙闗帝庙在南门城外

城隍庙在城内东南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南门

坛壝开平县社稷坛在东门外石坦冈、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南门外、先农坛在城东门外

厉坛在城北郊外

祠庙城隍庙在县治西

坛壝徳庆州、社稷坛在城西四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西四里、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

祠庙闗帝庙在州治东

城隍庙明洪武初,建于州治东二百步。嘉靖间迁于元妙观,后以观地为文庙,遂以旧文庙为城隍庙,大忠祠在香山、岳庙,后祀汉臣陆贾

《忠景祠》在东濒江,祀宋臣赵师目

兴化祠在金林乡,祀明州人陈頵

杨都御史祠在州治东北,祀明都御史杨信民、惠徳祠在香山东岳庙前,祀明御史张岳、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封川县社稷坛在城西北三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社稷坛少南、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社稷坛北

祠庙闗帝庙在县治东

城隍庙在县东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开建县社稷坛在城北一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北一里、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一里

祠庙闗帝庙在县治中

城隍庙在县治东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髙州府:

坛壝府社稷坛在城西门外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门外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门外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明万歴十八年,知府张邦建火神祠在城西门外

城隍庙在城中

灵湫庙在旧电白县东二十里,一名龙湫,中有龙井,世传龙伏焉,遇旱,祷雨辄应,明洪武四年入祀典。冼夫人庙一在旧电白县寳山下,一在今府治东门外

表忠祠在府治东,明万歴四十三年,知府曹志遇建祀明臣陈思贤。孔公祠。在山川坛左,祀明知府孔镛。

义壮祠附孔公祠之东,祀明将林雄、符琼、呉公祠祀明知府呉国伦

欧阳公祠在新南门外,祀明知府欧阳烈三贤祠。在郡治南桥边,祀明知府杨逢时、俞嘉言署府事同知林春泽明。万歴四十三年,知府曹志遇重修,今圯。

江公祠在城南营兵建祀,明同知江龙

仰徳祠在河西岸祀明,叅议徐大任、知府李熈、张邦伊、伍、张二公祠、在五里亭,祀明知县伍成大、张揆、曹公祠。在城西祀明知府曹志遇。

蘓公祠。在城南十里,祀明叅政蘓宇庶。

陈公祠。在太平闗内祀明推官陈立本

张公祠祀明㕘政张茂颐

崇徳祠在梅绿乡约所前,祀明同知廖彀、报徳祠在城东冼夫人庙左,祀明知府申用嘉、懐陆祠在甘雨亭魁星阁右,祀明通判陆启䝉、汪公祠在南宫岭祀明茂,名知县汪道洋、黄公祠在南宫岭祀明茂,名知县黄櫆

胥公祠一在黉宫右,一在郡治南十里,祀明茂名知县胥学韶。去思祠。在茂名县学门左,祀明训𨗳黄槐。

南洲双美祠在城南五十里南盛墟旁,祀明推官万尚烈、知县胥学韶、张公祠在府治南,祀明知县张复善

坛壝茂名县附郭首邑,俱从府祭

祠庙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电白县社稷坛在城西,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

祠庙闗帝庙在卫东

真武庙在县治北

文昌阁在城南鼓楼

天后庙在县南

城隍庙在县治西

旗纛庙在县北

夫人庙在城北长乐街,一在山兜庙,夫人所生之地、忠烈黄侯祠在县治北。据旧志,神名十九战死,赠忠烈侯遗爱祠在县治东南,邑人祀明知县王许之、张希皋。王公祠在望海楼北祀明参政王民顺

盛公祠在城迎恩,街祀明参,政盛万年

林公祠在西郊浴龙河东,祀明知县林梦琦、张公祠在按察司南祀明参将张旁。

张公祠在城东祀明参将张可大

张公祠在城中祀明参政张茂颐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信宜县社稷坛在城西北一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西南一里、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

祠庙闗帝庙在千户所左

天后庙在城南。

城隍庙在县治东北。

旗纛庙在千户所左

沈公祠在城西祀明知县沈𢎞遇

廖公祠在城东北,祀明知县廖彀

顾公祠在城北,祀明知县顾斌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化州社稷坛在城东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南

祠庙闗帝庙在州治东,明末圮,知州邱崇文、城守吕承祉重建、真武庙在隔江

天后庙在龙母山

城隍庙在州治东,明末圮,知州邱崇文重建康王庙在东城外三里

华光庙在龙母山

冼夫人庙在州治左

四贤祠在寳山下,祀宋臣、范祖禹、梁寿、龚夬、莫伋、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呉川县社稷坛在城北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东

祠庙闗帝庙在城隍庙左

天后庙在白沙渡头

城隍庙在宁川所东

冼夫人庙在县治右

去思祠在城东,祀明知县李友兰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石城县社稷坛在城西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东。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西

祠庙闗帝庙在东岭上

城隍庙在南门

冼夫人庙在城东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廉州府。

坛壝府社稷坛在城北半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先农坛在城东二里

厉坛在社稷坛西

祠庙闗帝庙在府治中

城隍庙在府治东

大魁阁在城南串楼,康熙六十一年,知府徐成栋建。雍正六年,知府蒋杲迁学宫左伏波祠在城北,祀汉臣马援,今圯

三贤祠在县学左,祀汉臣母将隆、宋臣、陈瓘、蘓轼今圯、太守祠在城东北,祀汉臣、孟尝今圯

陈王祠在府东北三十里祀宋臣陈绍,今圯。忠孝祠在故石康县南,祀明石康知县罗绅,其子罗镒孝子祠。在海岸乡祀明孝子郑韺,今圯。

坛壝合浦县附郭首邑,俱从府祭。

祠庙忠义孝弟祠在县学文庙左节孝祠忠义祠右

坛壝钦州社稷坛在城西北半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西南半里、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东北

祠庙观音庙在游鱼洲上

闗帝庙在州治西

真武庙在州治东二里。

天后庙在城南振民坊。

城隍庙在州治东

旗纛庙在千户所后,今圯。

二贤祠在𤣥妙观后,祀唐臣张说、宋处士吕祖泰,今圯、谏议祠在城东二十里,中和坊祀唐臣甯原悌,今圯、林公祠在𤣥妙观后,祀明副使林锦,后配以知州林希元,今圮、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灵山县社稷坛在永安里西北、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半里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城西北

林公祠在六峰门内,祀明副使林锦,今圯。蒋公祠。在县治西,祀明训𨗳、蒋䝉。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雷州府:

坛壝府社稷坛在城西北。元天歴二年,廉访使贾焕建,旧在府治西三里。明迁天宁寺,复迁今址。嘉靖二十五年,知府林恕重建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旧在演武亭下。明嘉靖二十五年,知府林恕迁于迎恩亭飓风坛在城北。明嘉靖十七年,知府洪富设坛东洋海岸祭风。继之者,知府林恕迁于南渡头。继之者知府罗一鸾。又迁于城北郊五里,设坛望祭

祠庙、雷庙。在府城南英榜山祀雷神。陈文玉,宋熙宁九年封威徳王,乾道三年增封昭显王,庆元三年增封广佑王,淳佑十一年,增封普济王,徳佑元年改封威徳英灵昭顺广佑普济王,元泰定二年封神威刚应光化昭徳王。明洪武三年,改雷司之神,每岁上元日,守臣致祭。 国朝顺治十年,海北道陈嘉善建神座,康熙四年,知府陈允恭建门楼。

闗帝庙在府治中

城隍庙在府治东镇宁坊,宋延佑三年,建于元帅庙,元因之。明洪武二年,建于文庙西。嘉靖元年,提学魏校毁𤣥妙观,知府易蓁改建之。

伏波庙在南桥祀西汉伏波将军路博徳、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旌忠祠。在西湖东,宋乾兴二年建祀寇准后圯。咸淳二年,知府虞应复重建,增祀蘓辙、赵鼎、李纲、王岩叟、胡铨、秦观、李光、任伯雨,今圮。

颖滨,先生祠祀宋臣蘓辙,今圮。

秦公祠祀明知府秦时中

旧忠义祠祀明海康知县王麟御寇而没,赠通判,赐额忠义、坛壝海康县附郭首邑,俱从府祭

祠庙忠义孝弟祠在府治东

节孝祠在南门内大街

坛壝遂溪县社稷坛在城北一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半里、先农坛在城东门外

厉坛在城北

祠庙闗帝庙在县治南观民坊

城隍庙在县治西北。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学宫内

坛壝徐闻县社稷坛在城西、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

祠庙闗帝庙在县治中

城隍庙在县治西

英佑将军、江公祠在海安所祀及国朝副将江起龙,详见本传。 下琼州江公祠、忠义孝弟祠在学宫东

节孝祠在学宫西

琼州府:

坛壝府社稷坛在城西北半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二里先农坛在城东门外

厉坛在城东北一里

祠庙、闗帝庙在卫右

天后庙在海口

城隍庙在城正中

旗纛庙在卫左

飓风祠在迎春馆后

景贤祠在北门外,即竒甸书院,明正徳十年,建祀宋臣蘓辙、明臣、丘浚四贤祠在东门内,正徳十六年,祀明臣王泰、徐鉴、游琏、张子𢎞、灵山庙在城南七里,年久圯。雍正五年,知府宗思圣重修、伏波祠在龙岐村,祀汉两伏波将军

柔惠祠在郡城西南,祀诚敬夫人冼氏

聚和亭》在城北,祀明学士邱浚、尚书海瑞孝古祠在文庙后,祀明教谕赵谦

江公祠在海口祀康煕五年,海安所副将江起龙勤官水死,歴显灵异。今封英佑骁骑将军,又以康熙十九年虎头门副将张瑜、义士谢谦、仓大使崔祥同时战死,祔祀之

坛壝琼山县附郭首邑,俱从府祭

祠庙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学左

坛壝澄迈县社稷坛在城西一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一里、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一里

祠庙闗帝庙在县治中

天后庙在通潮门

城隍庙在县治东

伏波庙在东门外天池书院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县治西门内

坛壝定安县社稷坛在北郊、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南

先农坛在城东门外

厉坛在城北二里

祠庙闗帝庙在县北门

城隍庙在城东南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南门坊

坛壝文昌县社稷坛在城东北,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西北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城西

旗纛庙在清澜所

七星岭神坛在迈犊都,祀明知县周观。柔惠祠新安桥右

忠义孝弟祠。在学右

节孝祠在北门外

坛壝㑹同县社稷坛在城北、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城西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县治东

坛壝乐㑹县社稷坛在城北、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

祠庙闗帝庙在县东南朝阳市

城隍庙旧在县治西,明万歴十一年改建东分司左。三江庙在博放都。

侯王庙在三江庙侧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旧布政分司前》

坛壝临髙县社稷坛在城西北,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西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

祠庙闗帝庙在县东门

天后庙在县治东

城隍庙在县治东

髙山昆邪神坛在昆耶山,元至元二年,封显应侯。明洪武三年赐今封。入祀典岁以八月十六日白牲致祭

澹庵祠在县西

湛公祠在城东太平桥祀明都指挥湛钺,御贼符,南蛇战死,人仰祀之。龙潭庙在县西龙潭侧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学左

坛壝儋州社稷坛在城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

祠庙闗帝庙在州治中

城隍庙在州治左

旗纛庙在州治南,祀谯国夫人

东坡庙在城南桄榔庵,祀宋臣蘓轼

周公祠在所前祀,明指挥周逺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昌化县社稷坛在县西北,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西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县治北

旗纛庙在所北

神山峻灵王庙在北岸都乌坭港、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东门内

坛壝万州社稷坛在城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

祠庙闗帝庙在州治中

城隍庙在城东州学旧基

旗纛庙在所后

昭应祠在㑹通都新泽港。据旧志,神号舶主,明洪武三年赐封海港之神入祀典。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陵水县社稷坛在城北。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西。

先农坛在城东门外

厉坛在城北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城北

旗纛庙在所中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县南。

坛壝崖州、社稷坛在城西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东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州治左

旗纛庙在所中

三贤祠祀唐臣李徳裕、宋臣赵鼎、胡铨。雍正七年,知州程哲建、毛知军祠在南山铺山中,祀宋臣毛奎

王公祠在州治西,祀明副使王倬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感恩县社稷坛在城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先农坛在城东门外

厉坛在城北

祠庙闗帝庙在县治中

城隍庙在县治北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县治东

罗定州

坛壝、州社稷坛在城西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东南

先农坛在东郊

厉坛在城西二里

祠庙闗帝庙在城内西北,一在南门城内真武庙在东门内

天后庙在南征墟

城隍庙在儒学后

神滩庙在城南河旁,明封䕶国神滩侯王亭子庙在建水乡,祀南海神

福济庙在谭舎埠,俗呼大人,庙祀明巡抚杨信民、忠义孝弟祠在学宫内

节孝祠在城内南街

坛壝东安县社稷坛在城西二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二里、先农坛在东郊

厉坛在城北二里

祠庙玉皇庙在城东北

闗帝庙在县治东

真武庙在县治北

天后庙在六都河岸

城隍庙在县治西

忠义孝弟祠在学宫内

节孝祠在学宫旁

坛壝西宁县社稷坛在城西、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东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

祠庙盘古庙在城南一里

闗帝庙一在东门内,一在教场左

真武庙一在南门外,一在北城上。

天后庙在东门内

城隍庙在城西门内

龙母庙在城南

遗爱祠在城东五里,明万歴十年,建祀知县蘓至卿、忠义孝弟祠在学明伦堂侧

节孝祠在城东郊

连州

坛壝州社稷坛在刘相祠左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后街北

先农坛在北山寺前

厉坛在城西

祠庙闗帝庙千户所西

城隍庙旧在化俗门外,明洪武二年,知府王彦铭改迁今地、伏波将军庙在朝天门外,祀汉将路博徳,宋赐额忠勇,加封忠烈王、郭将军庙在山川坛右,祀汉将郭孚

太守庙二在育徳泉南,祀汉桂阳太守茨充。一在津头村,祀明太守邓阿鲁、广利庙在髙良龙口里,祀明乡人袁氏兄弟三人,肇创龙腹陂,灌田五千馀亩祀之。五龙庙在州西龙潭上,每岁遇旱祷辄应

南津庙在南津山下,镇州水口逺行者,祖饯于此、四贤祠在北山寺祀唐臣、韩愈、刘禹锡、宋臣、枢宻使张浚、张栻、刘丞相祠在翠峰寺祀唐臣刘瞻

张南轩祠旧在州儒学内,明知州林应昌改北山寺,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学左

坛壝:阳山县社稷坛在城外西北隅,风云雷雨山川坛在东门外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门外

祠庙闗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儒学东

韩公祠在县治西

灵济祠在芙蓉山下,据旧志,神姓张,唐时人,宋寳庆二年封为显佑侯,今称灵济张侯之神。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城中

坛壝连山县社稷坛在城东北,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西南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西

祠庙闗帝庙在县治中

城隍庙在东门髙第街

邓太守庙在古县,祀明太守邓阿鲁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西闗城外大塘上。

按闗帝庙后殿增祀三代,俱在雍正三年,建先农坛俱在雍正五年。建忠义孝弟祠节孝祠,俱在雍正二年建,各府州县俱不赘述年月。

寺观

广州府:

南海番禺两县附郭

寺光孝寺在府城内西北一里,本汉南,粤王弟建徳故宅,三国,呉虞翻。居此为圃,多植苹婆诃子树,名曰虞苑。晋隆和中,僧罽宾始创为王园寺。刘宋永初间,缺罗三藏,飞锡至此,指诃子树曰:此西番诃梨勒果之林,宜曰诃林。遂创戒坛,预䜟曰: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受戒」。梁天监元年,智药三藏自西竺国持菩提一株,航海而来,植于坛前曰:吾过后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演,上乘唐仪鳯元年,僧慧能祝发树下,因论风幡,建风幡堂。神龙元年,三藏于此,译楞严经,相国房融笔授宋经略蒋之竒建轩曰笔授,轩太祖改为乾明禅院。髙宗绍兴二十年,改为报恩广孝寺,后易为光孝。咸淳五年重修。元至元十二年,重修兜率阁。大定、延佑间,修铁塔,铸饭僧大釡,明洪武十五年,设僧纲司,颁印,置正副僧官二员,凡遇庆贺先期,有司于此习仪。成化二年,御定光孝寺名。𢎞治七年,僧定俊建四廊,万歴十九年,修敕经楼。天启六年,僧通岸建禅堂伽蓝五祖等堂。崇正九年,给事卢兆龙增石栏杆。十四年,李象䝉建亭于殿左。 国朝顺治六年,僧今碗修睡佛阁。十二年,因兵燹頺废,东莞人蔡元真请平靖两藩重建有僧。今释碑记

净慧寺在府西北半里,梁大同三年,僧昙裕建舎利塔,曰寳庄严寺,五代为长寿寺,宋端拱中,改名净慧。元佑间,林修建千佛塔,绍圣间,蘓轼至颜曰六榕,明洪武六年,毁其半,以建永丰仓,惟存塔及观音殿。八年,僧坚愈于塔东重创佛殿,启门东向,仍曰六榕。二十四年,并入西禅寺,永乐九年,复为本寺。

懐圣寺在府城内西二里,唐时番人所创,内建番塔,轮囷直上一十六丈五尺。明成化四年,都御史韩雍建留达官阿都剌十七家居之。塔巅有金鸡,随风南北,每岁五六月,番人率以五鼓登絶顶呼号,以祈风信,不设佛像,惟书「金」字为号,以礼拜焉。洪武二十年七月,金鸡为飓风所坠,送京贮库,以铜易之,亦为飓风所堕。万歴庚子修复,易以葫芦。飓国朝康熙八年,其葫芦复堕于 风

景泰寺。在泰霞洞,梁景泰禅,师卓锡得泉于此,故名景泰。宋更为龙果寺。明嘉靖中,黄佐改为泰泉书院。

华林寺在城西南一里,梁普通七年,西天达摩从本国来,泛重溟,凡三周,寒暑至此始建。 国朝顺治十一年,宗符禅,师重修,环植树木成丛林

海珠慈度寺旧在州东南,五代始创,岁久倾圯。宋寳佑中,郡人李昴英读书,于此登第,捐赀与僧鉴仪,徙创江心海珠石,上仍以慈度寺颜之侍郎王野书额寺,前有文溪祠

大通古寺在大通滘,五代刘晟时,名寳光寺达岸禅师住,此化去有肉身祈祷辄应。宋政和六年,经略使觉民题赐大通慈应禅院」。明万歴六年,大旱,众僧迎至诃林,祷雨随降。复欲迎回本寺,舆重举之,不动。日久寺废,其地为豪右所据,复国朝。康熙六年,郡人萧子竒祷师发愿罄家赎地,建 鸠工庀材修筑,仍另买田地基塘五十五亩,周围植树千株,遂重兴焉

蒲涧寺在府城北白云山麓,宋淳化元年建。相传:安期生以七月二十五日于此上升粤人,是日悉往涧中沐浴,以期霞举明学士何吾驺书额曰「古蒲涧寺」。

寳陀寺在灵峰山,寺有寳陀,佛因名焉。宋蘓轼谪惠州舟泊于此感梦,遂为诗云:「灵峰山上寳陀寺,白发东坡又到来。前世得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髙台」,粤人呼为小金山。明太监韦眷修。

白云寺在白云山,上有九龙泉,今圯,惟安期祠存。

东山寺在城东,明太监韦眷建,成化间赐额。永泰嘉靖十四年祀真武于前殿。 国朝顺治七年,总镇班某、重修知府王庭为记

西华寺在南海石门,明成化八年,都御史韩雍建,内有刺史呉隐之祠。龎尚鹏,扁清风,万古郡人,袁昌祚《记》

西禅龟峰寺在城西四里,殿后石形如龟,故名。明提学魏校,改建大学士方献夫祠, 国朝平靖两藩,入粤复修,颜曰「西禅,总督李栖鳯有文纪之。

海鳌寺在番禺□潖洲,明万歴中,勲卿郭棐,光禄丞王学曾建。长寿庵在城西南五里旧顺母桥故址。明万歴三十四年,巡按沈正隆建慈度阁奉观音大士,馀为妙证。堂左右禅房悉备,颜曰长寿地可八亩。知县刘廷元益以白云废寺田四十三亩一分,俾世香灯,有御史碑记。

䕶国寺在东门教场左,明万歴四十八年,巡抚孟宗文建。海光寺在波罗庙侧

庆云寺在城北四十里。明崇祯九年,僧栖壑建峰顶有湖,又名鼎湖寺。 国朝顺治十年修。雍正四年,署总督阿克敦建亭于九龙潭,颜曰观瀑。

濓泉寺在蒲涧左,明崇祯间,山人蘓秩建、月溪寺在白云山左,前有文昌庵,下有月池、大佛寺在南门右,旧龙藏寺遗址,后改为巡按公署。康熙三年,平藩建有碑记、海幢寺在河南,始为郭家园僧池,月建佛殿僧,今无改创大殿,经阁方丈。康熙十一年,平藩建天王殿,巡抚刘秉权建山门,后有鹰爪。兰乃,郭园旧植也。地改而兰仍茂,以亭盖之

海云寺在雷峰山建国朝,平藩铸铜佛,髙丈馀僧,今湛创 大殿弥陀阁斋堂方丈、塔坡寺在南海佛山堡

观玄妙观在城西隅,旧县南,唐名开元。宋大中祥符间,改天寳,后改今名,宋季毁。元大徳间,宣抚使塔剌海重修,复毁。明洪武元年,平章廖永忠新之,十五年设道纪司,万歴三十年,太监李鳯重修, 国朝康煕五年,平藩重建,有碑记。

五仙观旧在番禺县十贤坊,后徙他所。宋政和三年,经略张励仍复于旧址。明洪武元年,平章廖永忠寓观中误烈,薪火毁焉,遂重建。十年,布政使赵孠坚以观地为广丰库,乃改创于郡西坡山禁钟楼。后建通明阁,塑五仙像于中,岁久圯。成化五年,布政使张瑄重修

碧虚观在蒲涧滴水岩上,上有安期飞升台炼丹井,今圯。慈济官在番禺市近海,明万歴间,谢葵吾林肖川黄廉所创建顺徳县。

寺寳林寺在县南鳯凰山之麓,创始五代,宋开禧间,乡民严宗易新之。明嘉靖间,僧懐树文照,文觉重修,为祝厘习仪之所林,国朝康熙十一年,僧元亮开丛 演法。

隆福寺在西岸,宋咸淳元年僧慧彻建,明洪武二十四年,僧宣绿重修。嘉靖三十五年,僧可禅复修化乐寺在平步堡,宋嘉熙四年,周挺建明、天顺间,民何淮、刘永平重修

国寿寺在白藤堡

地藏寺在古楼堡、金斗村

福田寺在桂林堡北滘村

观𤣥真观在县南鳯山宋真人罗务光修炼于此,中有紫霄圃,炼丹井、洗砚、池观,后废为察院、行台,改建于寳林寺之东。

东莞县。

寺资福寺在县治西南。五代邵廷瑁建周围,四井为界,有罗汉阁,舎利塔。蘓轼作罗汉阁记有再生栢蘓,轼为之铭。元季毁,明永乐十一年重修

𢎞化寺在县东榴花村,邑人袁应文建,今圯观上清观在县西南,道家山之上。宋政和二年,知县杨䙡徙创山下,岁久圯。明洪熙元年,道士章贡与邑人陈似愚重建《陈琏碑记》

从化县。

寺北山寺在县城北门外

太平寺在枫园乡

新宁县。

寺西岩寺在西门城外

增城县。

寺万寿寺在县南鳯凰山之东,旧名法空寺,宋嘉熙元年,僧鉴圆创为祝厘之所,因名焉。元毁,明洪武二十八年,僧祖荣重建,设僧会司于此。

证果寺在县南瑞山

观㑹仙观在县南鳯凰台,唐大歴二年,道人蔡乙改创于观,左立何仙姑祠、翔鳯观在县南山塔侧

香山县。

寺无量寺在县东。宋绍兴二年,刘中行宅掘地得铁佛,遂舍宅修建,萧惠叔又舍铜佛一躯,元季毁。明洪武十一年,僧本廉于已毁寳庆寺,旧址起创,仍旧额。嘉靖二年,魏校毁铜佛,铸笾豆二十四,以祀文庙。七年,游僧重建。

鳯山古寺在小榄村前,为乡约亭

寳莲寺在大榄

普觉寺在小榄王官营,明经何源道记》

新㑹县

寺月华寺。在县西古博都呉村慧龙山之南。唐刺史孔戣奏赐月华寺,后毁。宋景佑间,重修安抚张浚书表,宋季复毁。元至正间,僧慧济重修。

双涌寺在泷水,唐咸通间,有梵僧自西来驻锡,于此始建。明成化中,僧真贤重修、天台兴寺在龙王井侧,进士余玉成重建

九源寺在遵,名上台山之南。宋政和二年,僧知璋建元末毁。明洪武二十年,僧广寿重建,嘉靖四十年重修

龙兴寺在西闗内,有文昌宫、北帝殿、六祖堂、观音堂、天后宫、泰山祠、地藏等祠云峰寺在江门天后庙后,邑人蘓泰初捐地僧上雪建寺

观龙兴观在县西宣化坊,宋时有李道人祠,内有坛名朝斗,后改今额。元季毁,明永乐元年,麦圆中倡建

三水县

寺华山寺在城东内,有金沙井、斗龙钟花果寺在城西北。宋末,乡人建

笑天岩寺在城东髙山上,岩口有水流,名为龙涎水,乡人建庵其上清逺县。

寺广庆寺即清逺峡飞来寺。梁普通二年,真俊禅师,建赐额至徳,宋康定二年改今额。相传真俊师原驻舒州,夜梦山神谒语曰:「中宿,名胜也,不可无」。寺镇之师诺焉,是夜,风雨大作,黎明,启户寺已飞,至本山东林寺在县东。唐显徳二年,僧寳智创,元毁,明洪武十八年,千户刘俊重建宣徳。十年,僧为霖募修为祝圣道场

新安县。

寺海光寺旧在县西,后徙于南门外。五代时有铁佛在海中,夜有光,因祀之于寺。又有石鱼,亦南汉时物,今圯矣。

云溪寺在县西四十里山之麓,今改为万寿寺云渡寺在县西二十里灵渡山

东山寺在大鹏所东门外东山岭中为观音堂,左为上帝殿,右为文昌阁,前为三寳殿。花县。

寺隆兴古寺在瑞云山下,唐开创元重兴。竺峰庵在水口村

韶州府:

曲江县附郭

寺南华寺在城南六十里,梁天监元年,西僧智药三藏,谓此山宛然西天寳林,后二百年当有法寳来,此演法。唐仪鳯元年,惠能传黄梅衣钵居,此为南宗六祖,今衣钵与真身俱存。元和十年,赐谥大鉴禅,师塔曰灵照塔,宋开寳三年赐名南华禅寺。塔毁,明成化六年重建, 国朝康熙五年平藩重建寺,有降龙塔、伏虎亭、卓锡泉、避难石曹溪水十二景

仁寿,光运寺。在府城西,隋名仁寿台,唐天寳二年,有道广和,尚坐脱于此,因建广界寺,五代改曰仁寿,宋寳元元年重建。余靖撰塔铭,相传为晋始兴内史王𨗳故宅孙时敏有碑记。 国朝康煕十一年,知府马元昌修有记。

报恩光孝寺在河西,本唐大梵寺。开元二年,僧宗锡建名开元寺,刺史韦宙请六祖说坛经处。宋崇宁三年,诏诸州建崇宁寺,致和中改天宁寺。绍兴三年,专奉徽宗香火,赐额曰「报恩」。光孝寺前堂有秦纲义士像,李騤明曹时中碑记》

月华寺在城南一百里,天竺僧智药开创唐招提朗法师演法之地,宋绍圣初重建蘓,轼题其梁曰:「上祝天子万年,永作神主,敛时五福,敷锡庶民、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

西峰寺在夏泷都,宋乾道五年建,明洪武六年重修。

九峰寺在贤相都,宋乾道五年建,明洪武三年重修石门寺在贤相都,宋乾道五年建,明洪武六年重修南善寺在上车都,宋嘉定四年建,明洪武十五年重修云石寺在龙塘都,宋嘉定六年建,明洪武四年重修。象山寺在甘竹都

白佛寺在玉田都

佛陀寺在玉田都

大峒寺在仁务都

建峰寺在上礼都。

普济寺在泷夏都

延寿寺在太平都

平山寺在亲贤二都

会觉寺在亲贤一都

圣福寺一在藤村,一在厂头村

新兴寺在绵普都,宋元佑六年建,明洪武三年重修。山泉寺在蒙里对河十里,宋崇宁三年建,明洪武三年重修。资福寺在九成坊,宋嘉泰间建。

延祥寺初在湘江门内,宋时廨宇壮丽,经楼有五百罗,汉像极精巧,朱翼舎人常寓此。后以寺基增建王府,迁寺县治,西即舎人园亭故址,明景泰三年重建,嘉靖十八年,都纲何应珍重修。

大鉴寺在府治南兴贤坊。宋绍定二年,运使石不矜建。明洪武八年修。嘉靖十八年,知府符锡重修。国朝康熙十二年,知府马元重修。

圆通寺在武镇上街,明嘉靖十年建。 国朝顺治四年修舜峰寺在府西北五里,皇舜祠之下,祭舜帝于此,宿斋山水幽回祠,今移城中寺,仍不废芙蓉庵在府城西五里芙蓉山,有石室玉井泉,炼丹池,为汉道士康容之所。

观𤣥妙观旧在府治,东宋祥符间,知府王为寳遣人于南山太平宫图其制度,而创名曰天庆观,元枢宻院海剌修因改今名,明永乐十五年,道纪邓昶然重修。宣徳十年,布政使以其地改营淮王府,迁于南门外葛仙台旧址,今观是也。宏治六年,知府钱镛重修,有碑记。

乐昌县。

寺临泷寺在罗家渡,有韩愈诗

寳林寺在新田都,宋嘉佑三年,僧圆佑建,明成化十五年重修宋余靖记众善寺在城北。宋绍圣四年,郑敬贇因临泷寺故址建,明洪武三十一年重修内设僧㑹司鳯林寺在河南都,宋元符三年,僧绍铭建

兴宁寺在安口都,宋隆兴间建明、永乐间重修兴门寺在县北上丛乡。宋嘉定三年,僧如林建明。永乐十一年重修寺有紫箫洞,西石岩寺在城东,即仙人石室也,宋时建

龟峰寺在县南环抱县治,为一邑闗键。

竹院寺在武水上

观明福观原道㑹司

仁化县。

寺临江寺在县北八十里,梁大通间,创建宋余靖有诗。大云寺在县西五十里。唐咸通间,惠懿禅师驻锡始,创明知府符锡,有诗。西䕃寺在县东。宋绍圣间,建明、正徳间重修。

厚山寺在县北七十里,宋淳佑间建,僧广信修。西峰寺在城南二十里。宋时建

金鳯寺在城东,明洪武初建,设僧㑹司于此,正统八年,僧㑹、呉升修,嘉靖十年重修。锦石岩寺在县锦石岩前

皈依寺在县西二十里。明洪武初建。

丹霞别传寺,在县南十七里,明䖍抚邓州李永茂隐居于此,其弟祠部克茂以施武林僧 国朝,康熙元年辟为丛林,中有长老峰、海螺岩、龙王阁、紫玉台、雪岩、舵盘、岩片、鳞岩、龙尾石、诸胜境。

乳源县。

寺云门寺在云门山。五代时,文偃大师,创名大觉禅寺。宋建中靖国中,僧绍资重修。明洪武初,僧了偈重修

双峰寺在双峰山,五代时,竞钦禅师建,宋赐额曰双峰寺。元佑二年,僧果诚明,洪武二年僧了偈,成化五年僧祖岘俱重修佥事。顾应祥有诗。

合龙寺宋时建,明洪武初修。

金船寺在辽水,与水浮沈,人咸异之

观𤣥妙观旧名崇宁观,明成化十一年,道士彭希鳯修东岳观在县东北岭上,明万歴十一年,知县赵佑卿建。翁源县。

寺寳庆寺,在县十里长安乡,宋寳歴间,永禅师开创寳庆间重修,因名焉,明洪武间复修。秀峰寺。在县北三十里,宋时创明正、徳间修。

回龙寺旧在县东八里为马冈庵,元延佑间,闽越王之子白马王修炼于此。明𢎞治间,僧泰广徙建于回龙冈,因名焉。

太平寺在县西北二十里新塘铺,岩石嵯峨宫宇。华焕,元元统间,创明𢎞治中,僧真广重修。安龙寺在县东八十里有龙池

水月寺在县北三十里。元创明嘉靖年间修九仙寺在县八十里。明天顺间,僧惠善建翁山寺在县治北,明初僧㑹司嘉靖九年住持真净重修云岩寺在昆山铺青云岩畔,下有澄潭

耽石院在长安乡髙山,絶顶巨石如屏泉,自石中涌出。唐大中三年,有僧名耽玩,建寺于此,因名耽石院。宋余靖读书于此,有记,明洪武初毁,成化间重建。

英徳县。

寺圣寿寺在城西,一名南山寺,梁大通五年建。宋元丰七年修元末兵毁。明洪武元年重建。嘉靖十九年,知府符锡重修,并建钟楼山门,因刻唐元杰铭于寺中

明化寺在县西宾贤坊,有僧㑹司,即唐果业寺,明洪武二十四年,僧㑹袁嗣渊重建南山下云山寺在县南十里,竹迳都。元至元二年,僧继嵩创明洪武间重修,颇幽胜

南雄府:

保昌县附郭

寺云封寺在梅闗上,唐时创名梅山院,宋大中祥符三年,赐今额元。大徳元年,岭北参政铁柱建观音阁,明洪武二十五年,立为丛林。

报本寺在城东三里,唐咸通中,创旧名金相寺,宋大中祥符三年赐今名、真觉寺在世显坊,宋太平兴国二年创,后为兵所居。嘉定二年,知州黄庶祷雨,符梦应感重建明,正统三年修两花堂,景泰二年重修

延祥寺在城东二里,宋大中祥符二年建,西有寳塔九层,世传异人所造。前有三影堂,明洪武二十五年立为丛林,正统五年重修翰林编修邱浚记内为僧纲司署。

梵云寺在县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建

洪山寺在县治右,宋端平三年建明,万歴十年毁,李浚重建,今圯,基址仍存。花林寺在府城八十里。

龙泉寺在灵潭都麒园村,中有龙泉井

观𤣥、妙观在府城东三里徳政街,唐正观间,建宋祥符间重修,内有道纪司。鹤鸣观。在府城东九十里,宋元丰中有白鹤翔集,故名。

明净观在杨律一都邓方村

始兴县

寺上封寺。在县渡江,初名官石寺。宋景徳四年,傅修崖建元末废于兵。明洪武三年,僧元宠重建,二十五年,改为丛林寺,即僧㑹司署事所。

吉祥寺在县东一百里。明成化八年,僧明珍重修崇惠寺在城东,初名龙江寺,久废。明嘉靖十四年,知县汪庆舟重建,改今名观𤣥妙观在县城东。宋治平初,建元季废于兵。明嘉靖十三年,知县汪庆舟重修。惠州府。

归善县首县

寺永福寺在西湖神霄宫故址,明洪武中,以栖禅、光孝并入观𤣥妙观在府治西,宋天庆观进士梅夫子之宅。博罗县。

寺延庆寺旧在浮碇冈下,五代时建明,嘉靖初徙于登髙镇独醒庵在冲虚观右,俗名西坑,明叶春及建

观冲虚观在城东,即都虚观故址,晋咸和中,葛洪至此,炼丹从观者众,乃于此置庵,山南曰都虚,又曰元虚,又改名冲虚,唐天寳初,置葛洪守祠十家,仍度道士赐额,内有葛洪祠、葛洪丹䆴蘓轼书额,明永乐中,赐以玉简,作玉简亭覆之。

海丰县。

寺万寿寺在县东

灯光寺在邑西法留山巅

寺𤣥武山寺在碣石北门外一里

龙川县。

寺光孝寺在县治西

长乐县。

寺禅定寺在县北。明永乐元年重建。

兴宁县。

寺神光寺在县西南三里,旧为寿庆寺,宋嘉佑间建,久废。明成化十五年,知县陈孔明重建,正徳四年,督学魏校毁之,改探花书院。嘉靖十年,邑民王天叙重建,万歴十二年,知县陈应荐复修中为学士,祠后为佛殿,门外有大观,亭邑人李元鳯建。

福庆寺在县西十里竹山口。宋绍兴四年,曾氏建古名西林寺。明成化十五年,戴林重修,嘉靖十五年废。三十四年,张天赋重修。万歴三十二年,陈王献重修。

寳成寺在县城内,旧为宣化寺,明景泰三年典史卢髙建日久颓圯,至嘉靖九年,知县呉悌重修,左右有廊,左为上帝殿,南为六祖堂,右为惭愧殿。稍南有花公堂,万歴十三年,邑人李元鳯重修。

石鼔寺在县东,明万歴三年,邑民罗应瑞建。

寳山寺在县东四十里。明万歴十八年,何有学建。崇正九年重修,置田入寺,连平州。

寺九峰庵在城东北十里,唐仪鳯三年建、西禅寺在惠化图上坪,明宣徳元年建。

东林寺在长吉图溪东,明嘉靖元年建。

白云寺在城西五里,明万歴年间建。

观音堂在城东北隅

祝圣寺在城西北隅

龙驯庵在《忠信图》黄竹坑,明万歴二十八年建。河源县。

寺崇报寺在县治西

种智庵在城东门内

西林庵在城西门外

龟峰庵在塔下

眉峰庵在桂山

和平县。

寺赤山寺在县南

潮州府:

海阳县附郭

寺开元寺在府城甘露坊,唐开元间建。三山寳庆寺在归仁都,宋绍兴二十七年建。光孝寺在北门外,即报恩寺,元至元二十三年建。寳积寺在南厢一里,即古静乐寺,元至元二十三年建。东林寺在秋溪,元时建。

南山寺在南厢一里,明洪武间建

宁波寺在广济桥,明正统间建。

观𤣥、妙观在城内,即天庆观。宋政和元年建威灵观在迁乐寨,宋时建

潮阳县。

寺灵山寺在城西四十里,唐正元七年建。治平寺在县南二里,宋治平元年建。

资福寺在县南五十里。宋大观三年建。

石塔寺在城西,宋绍兴间建

观超真观在东山,唐咸通中,道士陈假庵建宋末呉丙修揭阳县。

寺双峰寺在县东一里,盘溪都之双山。宋绍兴间建,今移县治东,更名丛林观完元观在县西一里,宋绍兴中建。

程乡县

寺大觉寺在县西三里,普通三年建

阴那寺在县东,唐咸通二年,僧了拳建

西岩寺在县西七里,五代时建。明嘉靖中,督学魏校毁,观招仙观在县东四十五里明山中祷雨多应饶平县。

寺隆福寺在信宁都黄芒山,晋时建宋末废。明末,有人掘地得铜像三尊、林姜寺一名寳寿寺,在信宁都,明成化十五年建

太平寺在鳯山中镇,国朝顺治十三年饶 呉六竒建惠来县

寺赤山寺在新市,元至正间建

大埔县。

寺清泉庵在东门外,惭愧师至此,卓锡涌泉清冽,行人便之澄海县

寺龙潭寺在县南,宋绍兴十七年建

董山寺在蘓湾宋时建

普宁县。

寺华岩寺在县北五里洪山巅,宋时建。明嘉靖间,废于兵,基址犹存平逺县。

寺石林寺在五子山,僧如愚建

镇平县。

寺仁寿寺在城内北岭,明崇正间建。

肇庆府:

髙要县附郭

寺天宁寺在府城东一里,宋时建中有菩提树,二枝叶纠结,阴覆梵宇梅庵在府城西北。宋乾道二年,僧智逺建,元末废,明永乐元年复兴,有六祖井,泉水可饮。,观𤣥妙观。在府城西一里,宋绍兴间建。

白鹤观在府城东南五十里,宋时建。有白鹤巢于庭树,因名。新兴县。

寺秀罗寺在县东。唐武徳四年,僧广深建,明永乐九年重修岱山寺在县城南天露山。唐正观元年,僧定慧建明永乐元年重修龙兴寺在县东北,唐时建

六真院。在县东南,宋蔡确贬新州寓此。

阳春县。

寺万寿禅寺在城北,元至元元年建。阳江县。

寺报恩光孝寺。在县治南。唐武徳二年,僧觉海民何悌创宋崇宁二年敕赐「天宁万寿」额,绍兴三年敕改报恩光孝禅寺,七年再改为光孝寺。

寿宁寺在县东南一里,唐武徳四年,僧妙明建,宋至道二年赐额,崇宁三年改为祝厘所。宁国寺在县东北半里,北山之阳,唐武徳五年,僧觉起民徐玉鉴建,有铜佛像,遇旱祷雨则浴之,辄应元至正十六年毁于兵,明洪武十四年重修。

髙明县。

寺延寿寺在县治东。宋至道二年建,原名福佑院。明洪武中,归并丛林。嘉靖七年,提学魏校毁淫祠,知县陈坡遂改为习仪之所,名曰祝圣道场。十八年,知县刘富春创亭三间。三十七年,圯知县徐纯大重修。万歴三十七年,知县熊徳阳迁寺于东郭外宾曦社学之左,复扁曰延寿寺。后座为观音堂,知县陈京璧建阁曰「祝厘阁,坐大士于其上。

延祥寺在塘华都,宋至道二年建,旧名尚安寺,久废。明嘉靖三十九年,知县徐纯重修山台寺在文储。宋景定二年,建明嘉靖二十一年迁太平巡检司于此,万歴间复迁司于古竒村。国朝康熙六年,立山台营城守兵汛于此。

东洲寺在县治东郭外,以鐍水口,明嘉靖三十九年,知县徐纯、教谕管维乾、训𨗳黄淳,典史黄昆各捐建

徳庆州。

寺光孝寺在州治西

香山乾明寺在州城西北二里香山之上,李质有诗。封川县。

寺光孝寺在县治西五里

开建县。

寺光福院在县南一十里,元时建

髙州府:

茂名县附郭

寺髙升寺在城北五十里仙山上,有宋太宗御书藏焉。观山寺在府治西门外,鉴江之左,观山之巅。

白莲寺在城东三十里

发祥寺在城外西南

佛祖庵在河西十里

电白县。

寺安定庵在望海楼前

化成庵在茶亭后

水月观音庵在三桥

尖山寺在得善乡

化州

寺光孝寺在州城南,宋绍兴中建

昌化寺在下郭河边

观𤣥妙观在州治南,宋时建,明洪武二十年重修。石城县。

寺镇龙寺在西闗回龙岭下

廉州府。

合浦县附郭

寺东山寺在府治东一里,旧名灵觉寺,日久圯。明万歴二十九年,同知涂巍重修。净竹院在兴廉村,今圯宋蘓。轼南谪宿此。

观𤣥妙观在府治南城内。宋元佑四年,建明嘉靖十七年,知府张岳以观地易为府学,移观于海角亭左,后改复故处孟公祠前,大学士彭时为记

钦州

寺崇宁寺在州东门外阜通坊,旧儒学之右。明正统五年,守备程旸建。嘉靖二年,提学魏校,以其地为社学

观𤣥妙观在州东门外。明正统十三年,都指挥于羽建灵山县。

寺泗州寺在县治东,宋泰乡白沙村

大云寺在城西北。明正统十二年,僧兴宁募,建久废。成化九年,佥事林锦建以为祝厘所观六峰观在县西一里石六峰上。明嘉靖二十一年,刘元清建教谕呉道子刻观,音像于前岩雷州府。

海康县附郭

寺广济寺在雷庙之东,府城西南八里。五代梁开山僧了容建,初名广教,明洪武间,僧隆寿改今名,嘉靖元年废。

开元寺在城南调㑹坊,唐开元中建,上有石塔,髙五丈馀,宋末寺废,元天歴间重修,今复圯,惟塔屹立。天宁万寿禅寺在府城西闗外,唐大歴五年建旧名报恩寺,宋蘓轼渡琼寓,此题万山第一四大字于门,宋南渡,李纲亦寓此。宋末毁于兵,元住持僧,石心重建,明洪武十五年重修,明末圯。 国朝顺治十五年,知府陆彪改建,寻坏。康熙十年,知府呉盛藻重修。

遂溪县。

寺湖光庵在县城外宋僧禅练。建元至大间,孙裕塑佛像三尊,孙圭等舍田为供。明洪武间,知县张昭重建。

通济庵在县南八十里庄家渡本庄氏地,宋咸淳间,僧宗成建,后毁于火。明洪武五年,僧无量重修,正统间,乡人重修,正徳间,刘佐重修。

徐闻县。

寺圆通寺在县东澄清坊。宋绍定间,建岁久圯。明洪武一十年,主簿彭用乾为多火灾,伐石砌塔七层于寺以镇之。永乐间,梁传教重修

广徳寺在县东二十八都,元至正二年,僧徳瑽重建平章阙里吉思,扁曰广徳寺。观崇真观。在县西登云坊,宋景定间,建明洪武二十三年,知县蒋生雄重修,正徳九年,知县汪泽重修。

琼州府:

琼山县附郭

寺旧天宁寺在府城外北一里,宋时建初为天南寺,元更今名。明洪武十年,诏僧录司以无名庵堂归并一寺,因移天宁堂殿宇于今基,建两廊,为普庵、六祖等堂。永乐间,知府王修颜其门曰海南第一禅林」。正统六年,韩真佑捐赀重建正殿。八年,知府程莹辟地为观音阁及大雄寳殿,暨诸楼阁法,藏僧舎斋堂。成化四年,僧普明重修二堂及外门。正徳八年,僧善慧重修万歴十年,唐守可建亭于正殿。十三年,知府翁汝遇、重建万寿亭僧普宥,修正殿尚书王𢎞诲有记设僧纲司,在本寺内。

普明寺在城北。元至治元年,文宗潜邸于城南,创观音阁,及还即位,赐名大兴龙普明禅寺,置规运提㸃所,设官六员,命翰林院撰记。

金粟庵在金粟泉上,明万歴四十三年,知府谢继科创建西竺庵在北关外

真如庵在郡治小西门外

海口观音庵在海口所南门内,明万歴间,乡人创建观三清观在城外北天宁寺左。宋名天庆观,元改今名。明永乐九年,照磨廖均锡、重修知府王修扁曰「琼台」,仙境中设道纪司。光,国朝康熙二十年,道士石静一同孙 宗重修。

澄迈县。

寺永庆寺在县治东,宋时建。明洪武初重修辑瑞庵在县南四十里

文昌县。

寺紫云庵在城南紫贝山上。

象山庵在城四十里,邑人林有鹗建

《乐籁庵》与象山庵溪相对,僧体空建

㑹同县。

寺觉林禅院在马岭十国。朝康煕二 年建临髙县。

寺永兴寺在县西,宋时建,明洪武中重修,观𤣥妙观。

儋州

寺凌霄庵在城西三十里,宋时建明重修开元寺在城东

观三清观在州东南

昌化县。

寺宁寿寺在县东

万州

寺天宁寺在州城西

海云庵在州城东

观𤣥妙观在州城东,宋建旧名天庆观,元改今名明修。陵水县。

寺双容寺在城北

观音堂在城隍庙右

三昧寺在城东五里

崖州

寺天宁寺旧在州城西,俗呼为铜佛寺,明洪武间,千户朱旺移建于此。观𤣥妙观。在州西。宋时建明、洪武间,千户洪征重修。

罗定州

寺开元寺旧在泷水所东北。明万歴十三年,知州薛瀚建,天启五年迁于雄镇墟。 国朝康煕二年因火重修。

一雨庵在大湾,明天启五年,兵备道蔡善继建东安县。

寺长春寺在县城东

归一庵在县治东。顺治十五年,参将刘君荣建。西宁县。

寺华严寺在懐乡城外

西竺庵在城西四里

连州

寺大云寺在城东。宋开寳二年,知州董枢建,明嘉靖二十八年重修知州龚云从记、光孝寺在城内城隍庙西,宋泰始七年建。嘉佑六年,僧法辨重修,初名嘉佑后改名天宁,万寿后又改今名。明嘉靖二十二年,僧普化重修,知州龚云从作碑记。

翠峰寺在朝天门外,明𢎞治九年,知州曹镐重建,嘉靖二年,寺改为祠祀。唐宰相刘瞻,万歴七年,复建观音阁于祠后,知州曹镐有记。

观《清虚观》在本州迁善乡静福山。梁大通中,廖清虚居此山修炼,至陈光大二年上升,邦人即其居为观。宋隆兴元年,屡降天书,凡百二十馀轴,孝宗赐号曰灵禧真君观。亭之东西有御书阁洪音楼,岁久圯。端平二年,知州留长元祷雨有应,遂重新之

天庆观在兴贤门内,明隆庆三年建

东坡观在塘头坪

延真观在白鹤山,唐武后永昌元年建,前后各有石级青霞观在双鳬水口

龙津观在独角龙

𤣥真观在瓦窑冈

真祺观旧为游仙观,在锦青山北。有石如剑,南有山如旗,相传观。自唐时飞来,不可考。阳山县。

寺证因寺在县北八十里青村,宋元佑二年建。香积寺在县北二百里甫下乡。宋绍兴元年建嘉佑寺在蒲下乡。元至元二年,建去县三百里。嘉兴寺在蒲下乡八十里

寳观寺在县北三百里浦下绕塘村。元至正元年建北山寺在县治北贤令山之东,循石磴层折而上中为上帝殿,左为文昌祠,右为观音堂,建观音阁于后。明崇正四年,邑人欧阳熙改建

超化寺在县北三百里浦下旱泷村

观𤣥真观在县东三百步,元至顺二年建。连山县。

寺香界寺在永福乡

福寿寺在永福乡驼村

广东通志卷五十四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