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广东通志卷十··
山川志一五岭者,地轴也。南溟者,天池也。《诗》有之于疆,于理至于南海,曷尝不有事山川哉!
圣天子恭已垂裳,神周海甸,二禺百越。遥望神京,峙者环向,流者朝宗,南北相直。
天威咫尺,焉抑闻之」。郭璞云:「灵州佳气,夙盛衣冠」。然则王国之生,锺灵川岳,以赴风云。其时也,夫其地也,夫志山川。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
广州府########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广州府··
南海县
山
坡山 在城内五仙观中,明洪武初,建钟楼,其上内有穗石洞,相传有五仙人,乘五羊至,各持谷穗一茎,后化为石,因得名事详古迹
。
浮丘山 在城西一里,髙可一丈,相传为浮丘丈人得道之地,上有朱明观。宋代建元至元中,重修番禺杂记》。东有投龙井,后为人所浊。一旦自塞下有珊瑚井,海神献珊瑚,于此中有挹袖轩。
双女山。 在城西十五里,俗呼凤山。
三山 在城南十八里,旧志二十八里误。
三峰并起,髙三十馀丈。
浔冈 在城西二十九里,旧志十九里误。
数十峰相连,形如巨屛,髙六十馀丈,下为沙贝村。
石门山 在城西北三十里,两山相峙,夹石如门,髙二十馀丈,前有控海,楼下有贪泉,晋、吴隐之酌泉赋诗处。
西林山 在城西南三十里,髙二十丈,其巅为凤坑,西二十里有碧玉池,长百丈,有山纯石,曰鸦山。
王借山 在城西南六十里,旧志西北八十里误。
近佛山镇,与紫洞相望,山产石,如剑㦸然。
灵洲山。 在城西北六十五里,俗名小金山,髙可十馀丈,广袤二十馀亩,其下郁水经焉。上有寳陁院、妙髙台。
旗峰山。 在城西一百里,形如展旗,故名。
西樵山。 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髙耸千仞,势若游龙,有七十二峰,周围四十里,若莲花擎空,上有民居十三村,中峰雄特,是为大科峰,碧云、紫云、黄云三峰,屛列于东,其南为天峰,双瀑髙悬,夹泻云谷,前有九曲溪,飞瀑成水,帘为喷玉岩,其下玉溪,金银井在焉。大科峰西南为雷坛峰寳峰,又有寳林洞,寳林之东为九龙洞,南为聚仙峰,其巅有聚仙台,上有敬亭,㧞地四百仞,后列五石,曰仙留石瑰,竒可观。又大科峰西北为烟霞洞,铁泉出焉,下为锦岩飞瀑,与西北诸泉㑹于广朗洞。又前有白云洞、大科峰,北为石泉洞,逾洞而北,为小西湖,洞西有寳鸭池,东为观翠岩,其前为天湖,下为碧玉洞,乃西樵二十四泉之冠。
海目山。 在城西南一百四十里,九江、海中两峰并列,如目髙二十馀丈,其麓多竒石。有芳秀亭。
三洲山 在城西一百七十里,一名黄冈,耸拔千仞,周围百馀里,峰峦数十,其竒者为石阁峰。狮子峰将军峰有竹子岭,状如蜈蚣,直驰二十馀里,亦名蜈蚣岭,岭东为大唐坑,其山西连髙明,南接新㑹,与西樵并为邑之镇山。
水
荔枝湾。 在城西南五里各旧志城东四十五里,误
,南汉昌华园旧址。
柳波涌。 在城西十里。
大通港。 在城西南二十里,南二里为英䕶浦。
沈香浦 在城西北二十八里,即晋吴隠之投沈香处。
拾翠洲 在城西南三十里。
北江 发源南雄、正武二水,至三水,与西江合。
西江 发源云南、牂牁,由邕横、浔、梧,过徳庆、肇庆,出髙峡,分为二流,东流者至三水,与北江合。经广州,出虎门,入于海。南流者自大芦峡经三洲、西樵间,出厓门入于海。
东江 发源龙川之北,经河源、博罗、东莞,合增江至黄木湾,入于海。
南海 在城南一百里,自古斗村出口,即浩淼无际。
########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广州府··
番禺县
山
番山 在城内东南郡学宫后有番山亭。
禺山 在番山北一里。又西北一里有元览台。台之西有粤洲活水,源自白云汇而为池。
越秀山 在城内正北,耸㧞二十馀丈,上有越王台故址,即歌舞。冈山巅有观音阁,山半有半山。亭西有鲍姑井,山之阳有越台,井凿自尉佗,时深百丈,泉味甘冷,号玉龙泉,又名九眼井。
九曜石。 在城内之九曜坊。
席帽山。 在城北里许,旧志:四里误。
髙二十丈,周六里。其东为象山。又象山北七里为马蛟山,下有兰湖。
西竺山。 在城北四里,髙十丈,上有广果寺。
马鞍山。 在城北五里各旧志十里误
。《南越志》:秦始皇时,望气者言南海有五色气,遂发人凿此山凿处,形类马鞍,故名。
万松山 在城南十里,隔江岸上各旧志城南二里误。
,土阜平坦,其旁为卢循故城,上有乾明庵,今圮。
白云山 在城北十五里,各旧志二十里误。
上多白云,髙三百馀丈,盘踞百馀里,其下有九龙泉泉之下为大小水,帘洞北一里有鹤舒台。旧志:安期生飞升处鹤舒台,北有飞霞,洞髙百仞,瀑布飞流。又有虎头岩,其前为虎跑泉,去西南一里为玉虹洞,其南为聚龙冈、滴水岩、菖蒲涧,涧旁有蒲涧寺,炼丹井,左有菊湖,今湮。又西南五里为栖霞山。昔景泰禅,师卓锡于此,一名景泰云峰,中有泰泉,下有泰霞洞,从此北去十里为乱石山。虎栏在其阴,月溪在其阳。又东北二十里为真武山。唐建真武堂于岩外,其南七阜布,列为七星冈,更有鸿鹄岭、麒麟岭、松栢岭、佛迹岭、金鹅岭、凤凰岭、望洲岭、寳象峰,俱在城北,与白云山连亘。
赤石冈。 在城东南十五里,各旧志:府治西南五里误。
其色若丹,髙十馀丈,上有浮图,俗名赤冈塔。
大桥山 在城北十八里,其下有涧,状若巨象,垂鼻饮涧中,亦名象坑。
石壁山 在城西南二十二里,旧志西北误。
竒石,迤𨓦二里许,髙五丈馀。
博大山。 在城东北四十里南海界,下为铜鼎溪,今湮。
白鹿冈。 在城南四十里,即青螺嶂,髙五百丈。
冠冈 在城东四十里小阜平坦。
相对冈。 在城东南四十里,两冈相峙,大江中流。
雷峰山 在城东南五十里,髙十丈,前为海云寺。
龙峒。 在城东北五十里,髙三百馀丈,周围二十馀里,俗呼龙眼峒,又曰火罗岭,巨石出泉。
抱旗山。 在城南八十里,旧志西北四十里误。
为郡城。案山髙二百馀丈,周十馀里,势如抱旗,东二里有文笔山。
戙旗冈。 在城东八十里,旧志东南五十里误。
波罗庙之东下为波罗江,髙可五六丈,全体皆石,在水中。
狮石山。 在城东南八十里,屹立海旁,髙一百馀丈,周围十馀里,绵亘四十馀峰,亦名砺山,山巅有狮子塔,为郡城门户。
青萝山 在城南一百里,髙五百馀丈,与白鹿冈相对。按各旧志,郡城东北十五里有尧山,今不可考。
水珠江 在城南五羊驿前,石排涌出海中,其平如掌彷佛。海上浮珠,上有慈渡寺,受灵洲之水,合郁水之支流,自石门东南,汇于白鹅潭,过郡城下,东趋虎头门,达于海。
甘溪 在白云山之南,中有泛杯池,濯足渠,避暑亭。
凤水 在城东北三十里,乱石山之东,名为黄陂,飞瀑奔泻而来,势若凤舞,故名。
琵琶洲。 在城东南三十二里,江中髙十馀丈,上有三阜,形如琵琶。明万厯间,于洲上建九级浮图,屹峙海中,名曰海鳌。
沙湾水 在城西南五十馀里,旧志三十四里误。
由青螺嶂而来,与韦涌之水自东而西,南流至虎头门,入于海。
波罗江 在城东八十里,旧志:东南三十里误。
其水来自韶之正水,合湟武二水,至三水境,郁水微㑹之,下石门而东,过沥滘、东衢,分流于西朗,达于蚬江,由珠江而㑹于扶胥之口,黄木之湾,是谓波罗江,合诸水入于南海。江在南海神庙前,庙西有小丘屹立,上建浴日亭。
########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广州府··
顺德县
山
凤山 在县治西,髙约十五丈,周围七里,前曰金榜,城跨之。
中山 在县治后髙约十馀丈,周围一里即旧志安东山」。
梯云山 在县治东南,髙约十六丈,周围一里。即旧志迎晖山。
华葢山 在城南半里,髙约十三丈,周围二里,与拱北登俊中山、梯云诸山,累若五星,亦曰五峰。
登俊山 在城北半里,髙约十馀丈,周围二里。
拱北山。 在城北一里,髙约十馀丈,周围里许,中有石岩,一名锦岩,石台亭榭,可供宴眺。
神步山 在城东南四里,旧志:城东二里误。
上有三元塔,山麓纡路,直抵城东,名曰青云,长十里馀,中架八桥,旁植松株,今无存。
太平山 在城南八里山顶建塔,有堠可望香山。东莞下有周鉴井,泉清而冽,其旁为钟鼓山。
黄榜山。 在城西南九里,髙约三十馀丈,周围七里,以形得名。《旧志:金榜山讹。
金钗山 在城南十三里,髙约十馀丈,周围四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雁塔山 在城东南十五里,髙约二十丈,周围六里。
翠竹山 在城南十六里,上多产竹。
星聚山 在城西二十八里,髙约十馀丈,周围二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都宁山 在城东北三十里,髙约十三丈,周围三里,其下为龙岩,其西为松排岭,又西为狮岭,珠冈桃洞在其阳,羊化石山、滴水岩在其北。
龙头山。 在城西南三十里,龙窖之水出焉。
美山 在城西南三十五里,旁有石孔,有声则风雨。
龙穴山。 在城西北四十里,髙约十馀丈,周围二里,其东为独冈山。
狮子山。 在城西四十里,髙约十馀丈,周围三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蓬壶山 在城西四十里,髙约十馀丈,周围三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鳌峰山 在城西南四十里,旧志七十里误。
髙约十馀丈,周围三里。又西南为石龙冈、白莲池。
莲花山。 在城西四十五里,髙约十馀丈,周围二里,状若莲花,故名。旧志未载,今查出。
星槎山。 在城西五十里,髙约十二丈,周围二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天湖山 在城西五十二里,髙约三十馀丈,周围八里,上有湖,故名。
凤凰山 在城西北五十四里,髙约十馀丈,周围三里。
金紫山 在城西北五十八里,髙约二十丈,周围四里。
青霞山 在城西南七十里,髙约十二丈,周围二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西淋山 在城西北八十里,三峰叠起。
水
碧鉴海 在城西南一里,源于粤江流,至县治,其水环合,北三十二里曰三漕海,西二十里曰锦鲤海,西八十里曰洪蒙海,北四十里曰庚流,其水向庚而流,故名皆小川也。
三漕海。 在城西北二十里,发源南海、西樵,㑹于桂林,至叠石海。
叠石海。 在城北二十七里,旧志四十二里误。
发源南海石湾,㑹三漕海入香山海。
仰船海。 在城西四十里,旧志七十里误。
发源南海、九江出三沥沙,西达新㑹,直入香山海。
龙江 在龙穴山之阳。
甘竹滩 在狮子山之前,滩石竒耸,声如雷霆,江水海潮相为吞吐,邑之巨观也。
########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广州府··
东莞县
山
钵盂山。 在城内南隅,髙五丈,周围二里,有井,其泉清冽。
道家山。 在城内西南,髙二丈,周里许,昔有道人修炼于此,故名上有凤凰台。事详古迹
圣贤冈。 在城东郭为学宫后山。
金牛山。 在城南门外各旧志,城西二里误。
髙三丈,周半里,山势岧嶤,下瞰海水,有亭在絶顶,名曰海月竒观」。
望牛冈。 在城东五里,髙六丈,周一里,人多牧牛于此,旧建亭其巅。
青紫峰 在城南十里黄岭之前,髙八十丈,周五里,浥朝霞则青,当夕照则紫山顶有亭。
黄岭 在城南十里,髙一百丈,周五里,峰峦秀,拔草,多黄色,迤逶而西,作展旗状,俗呼黄旗岭,县治之主山也,山麓有泉,出石罅,阔二丈馀,深尺许,味甘美,名曰廉泉。
铜岭 在城东十五里,髙二十丈,周三里,上有塔。
石鼓山 在城西南二十里,髙三十丈,周一里馀,上有石如鼓。
神山 在城东二十里,髙五丈,周一里馀,有石,状如神彭。
峒山 在城西三十里,髙百丈,周十里,上有水帘,飞瀑如珠。
石船山 在城西三十里,髙二十丈,周约二里,上有大白石如船,今无。
石涌山 在城东四十里,髙十丈,周三里,水中石如涌出。
深溪山。 在城东南四十里,髙十二丈,周二里,上有瀑布泉,注为潭。
飞鹅山 在城东南四十里,髙十二丈,周二里,流水横绕,状若飞鹅。
大岭山 在城西南四十馀里,髙五百丈,周二十里。紫霞泉在其阴,瀑布泉在其阳。
虎头山。 一名秀山,在城西南五十里,髙五十丈,周三里。大海,中有大虎、小虎,二山相峙,如虎踞之状,俗呼「虎头门」。
武山 在城西南五十里,髙百丈,周约七里,突起海中,有武勇状,前立虎门寨。
海月岩。 在城西南五十里,髙十丈,周一里,上有石井,四时不竭,古传海上风帆,影落井中」,今无。
莲花峰。 在城南五十里,各旧志东北四里及西南六十里,俱误。
髙百丈,周十五里,九峰峻耸,状如莲花。
曹幕山 在城西北八十里,林木蓊郁,髙十丈,周一里。
寳山 在城东南百馀里,旧县名以此,上有潭潭,下有石瓮,飞瀑,注之奔响如雷,髙六十丈,周六里,相连为卢山。旧志入新安误。
水
癸水 发源县治后之壬峰,下绕县东,合到涌之,水流合南闗之水,至北闗出。
东江 自惠州西流,经石龙,过増城,出二䌫口入海。
珊瑚洲。 在城南海中,旧传尝有渔人网获珊瑚于此,故名。
鼓镇龙潭。 在城东二十里,前有二石鼓镇之因,名上有庙。
三门海。 在城西南六十里,上有三洲,潮自东南来至此,分而为三,过此复合𨽻新安界。
双女湖。 在城东南七十里,各旧志「百里误。
昔有二女溺此,每晴霁,则有双鲤长丈馀,出没湖中。
织女湖。 在城东百馀里,湖中多支机石,故名。
虎头潭。 在城东一百六十里惠州界,山险絶如虎,头中有田潭居其下。
按各旧志有鳄湖在县西南二百里,查县西南系海鳄湖无考。
########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广州府··
从化县
山
石鼓楼山 在城东三里,髙四丈,周二里,有石穴,大如堂屋,水来冲激,镗然有声,故以「石」鼔名,今又名鹅形岭。
风门山 在城西三里,髙七十丈,周围三十里,旧名枫梅岭,其阴有刘仙岩,相传刘氏女于此上升,其阳有观音岩。
豸角岭 在城南五里,髙三千丈,周围二十里,为邑之水口,旧有水口塔。
围脑山。 在城西十里,其上有仰天湖。又西为三将军山,三峰屹立。又西三十里为蜈蚣山。
云台山。 在城北三十里,髙一百丈,周围六十里,山岭平衍如台,常有云气覆之。
狮子岭。 在城南三十里,髙二十丈,周围二十里,一首仰视如狮子,岭旁有小圆冈如球,名狮子球。
双凤山。 在城东南四十里,髙一百丈,周围百里,双峰并秀,亦名大小鹧鸪山通增城县界。
武台山。 在城南四十里,两峰相连。
龙潭山。 在城北四十里,髙一百馀丈,周围八十里,下有龙湫。
百丈带山 在城西北四十里,髙百丈,周一百里,有泉,自山巅飞下,分为两道,望之如带,下为流杯池,可以流觞。
凤凰岭。 在城东五十里,云兴则雨,其阴有金井泉。
猿啼岭 在城东五十里,髙三十丈,周围二十里,山多猿穴,通增城县界。旧志未载,今查出。
水亭山 在城东五十里,其巅有杨溪洞,广十馀丈,有石径可至,上有石长数十丈,夐出如船,下覆洞穴,有藤生焉,故又名水藤山。
北山 在城东北五十五里,旧志:城北六十里误。
,髙三百丈,周百里,三峰,峻㧞入于云汉巅,有瀑布下,有龙潭。
中心山 在城东六十里,韶峒之东,下有曲水,前有嶅头岭,中有流泉三级,下注于溪。
青幽山 在城南六十里,髙七十丈,周围五十里,树木森翳,接连双凤山。旧志未载,今查出。
髙云紫草山 在城北七十里,山甚髙峻,望之,色泽,光紫如赭霞。
黄纛嶂。 在城北一百里,形如展纛,故名。
五指山。 在城北一百里,旧志九十里误。
髙三百丈,周百馀里,五峰相连,如指通龙门、英徳界,与北山相连。
水
犁塘水 在城西三里风门山下,发源于田心,流四十里,绕出豸角岭,与流溪、曲江合流,出广城,至石门入海。
曲江水 在城东南五里,发源于韶概二峒,至豸角岭,与犁塘合流,出广城。
汤泉 在城东三十三里,旁有圆山如球,俗呼热水池,有硫磺气。
螺江水 在城南五十里。
合江水 水源有三:一源于增城之蓝粪山,一源于中心山一源于概峒,五十里至白茫潭。又五十里至县前,与流溪合,水甚清浅,不通舟楫。
流溪 在城北二百里,源于纸峒十八山,流绕豸角岭,抵石门,与清逺大溪合,入于海。
########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广州府··
龙门县
山
七星冈。 在城内,平原突起,大小相聨,若天之七星。
凤凰山 在城北五里,旧志:西南一里误。
髙百丈,周八里,双峦并峙,如凤凰和鸣,又似丫髻,俗呼丫髻山,又名幼女岭。
卷龙山。 在城东北八里,髙四十丈,周五里,近八字山。
八字山 在城东北十里,髙百丈,周八里。
蝴蝶双山。 在城东十二里,髙七十丈,周围七里,望之林峦对峙,翩翩若舞。旧志未载,今查出。
神仙岩 在城东十五里,即仙石岩,旧志:十里误。
髙二十丈,周二里,下有空洞,石磴天成,可坐百人。
将军岭。 在城南十五里,髙二十丈,周围四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屏风石。 在城东十五里,屹立平原,宛然一方屛障。又东十里为石应山。
帽子峰。 在城东二十里,髙百丈,周围九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麒麟冈。 在城东二十里,髙三十丈,周围六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油柑岭 在城南二十里,髙八十丈,周围十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和尚岩 在城东三十里,髙二十丈,周三里,有石庵一所,可坐五十人庵,门外有石如醉,僧倒卧。
双石山 在城南三十里旧志四十里误。
,二石屹立。
彭祖岭。 在城南三十里,昔有彭姓百岁者,栖迟其下,因名。
仙人洞。 在城南三十里,髙五十丈,周七里,有石床、石灶、石臼、石井,泉从井出,大旱不竭。又佛像庄严,如人工雕琢。旧志未载,今查出。
蓼溪嶂。 即招贤峰在城南三十里,髙百仞,周围三十里,上有池曰卧鹿,方二丈,隆冬水润不竭。
望云岭。 在城南三十三里,上多草木,下有射台,白云覆之,九林诸水经焉。各旧志属增城,今析𨽻龙门。
虎狮山。 在城西五十里,髙五十丈,周围十里,山形若虎,狮对踞,上有飞泉,㵼入蛟穴,又有路名虎狮径。各《旧志属增城,今析𨽻龙门。
天岭山 在城南六十里,髙约千仞,周围十里,为一邑之望。
仙女石。 在城南六十里,髙六十丈,周六里,秀㧞叅天,两石相拱,如人形,山腰有石,鼓踏之有声,又呼为石鼓岭。
陈峒山。 在城西六十里,髙六十丈,周围十里,势如卓旗。
铁冈 在城西七十里。
桂峰山 在城北七十里,旧志:西北五十里误。
髙数十丈,周围七里,山多桂花。
圣磜岭 在城南八十里,髙百丈,周围十二里,上有乔木,中有石磴、流水九曲,注为飞泉百十丈,下有深潭不测。岁旱,以红铁投之,则霖雨骤至,为一邑胜概。
白牛岩 在城北八十里,髙数十丈,周围十里,岩俱白石,望之如堆雪。旧志未载,今查出。
童子读书石 在城北八十里石马山旁有五石,宛如五童子,石台石磴,森列平敞。旧志未载,今查出。
天柱岭 在城南百里,旧志一百十二里误。
髙数十仞,周围十里,上有石床,世传絶巘有罗隠题迹。
岑曙岭 在城南百里,一名岑曙洞,髙五十丈,周十二里,中有西云、㑹仙,二洞飞泉,可以流觞。
东涧山 在城南一百馀里,髙约六十丈,周围十里。
仙歌嶂 在城南一百馀里,髙百丈,周围十二里。
蓝粪山 在城西百馀里,髙百丈,周围三十里。旧志未载,今查
出。
水
西林水 一名九林,抱城而东注,合诸溪水,迤逦二百馀里,过增江,至广州大江,同入于海。
白沙水 在城东五里,源出虎狮山。
虎跳潭。 在城南三十三里,潭最深,上有两石相对,各髙丈馀,虎迹宛然。
路溪水 在城东五十里,源出铁坑山墨。
湖水 在城南六十里,源出陈禾峒。旧志未载,今查出。
髙明水 在城西七十里,源出流溪山。旧志未载,今查出。
鳌溪水 在城南百里,源出博罗界。旧志未载,今查出。
永清水。 在城南百里,源出蓝粪山。旧志未载,今查出。
########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广州府··
新宁县
山
连珠山。 在城东南,三山连峙,累若贯珠,一在城内,亦名东山即旧志连珠冈
展旗山。 在城西南潮境侧,峻絶如旗,雄镇一方。
三台山。 在城北一里为县主,山髙百丈,周围一里许,三峰耸秀,象若三台,西为寳鸭山。
石人山。 在城东北三里,髙约一百十丈,周围一里,石起山巅,卓立如人,又名石化山。
紫霞山 在城西七里,又名西华山。
文迳山。 在城东八里。
丫髻山。 在城西九里,髙五百丈,周围六里,状如丫髻,上有竒石石,上有小池,四时不竭。
寺山 即寳国寺之后山,山有大石,石有仙人,迹下有泉池。
玉懐峰。 在城南二十里,下有温泉。
孔公岭 在城西二十里,状如卓笔,故名。
石鼓山 在城东三十里,上有石,击之如鼓声。
百峰山 在城东三十里,层峦叠巘,不可胜纪,故名。
斗山 在城北三十里,孤峰员洁如斗环,绕而居者名为斗洞。旧志未载,今查出。
浔洋山。 在城东北四十里,峦峰髙耸,俯瞰浔江,峰上有石室,下有石壁数丈,瀑布沿壁而下,光溅如珠,名为石涧珠帘。
甘蔗山 在城南八十里,髙五百五十丈,接连大隆山,上有草味如甘蔗,因名。
白蕉石山 近旧裁广海卫汪洋水际」。旧志未载,今查出。
上川下川山 在城南大海中,上川石山、下川土山两山对峙。各旧志属新㑹,今析𨽻新宁
。
大隆山 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髙六百丈,周围二十里,径路深阻,中多猺人居之。
凤凰山 在城西南一百五十里。
龙溪山。 在城西南一百六十里。
铜鼔山 在城东南二百里,层崖叠嶂,俯瞰大洋,风涛触石,声如铜鼓。其下为铜鼓海。
水
泥涌河 在城南,发源百峰山,由冲蒌墟顺流三十里,至广海烽火角入于海。旧志未载,今查出。
紫霞河 在城西,发源百峰山,顺流至龙头河,延亘二十馀里,与开平、长沙河㑹。
白庙河 在城西,接源龙头河,延亘五十里,顺流至新㑹县。旧志未载,今查出。
雷潭 在城西一里,发源百峰山,龙常兴于此,故名。
大金门海。 在上川山之左,流接铜鼓海。
小金门海。 在上川山之右。
大牌海。 在下川山之南。
寨门海。 在城西南二百里。
########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广州府··
增城县
山
凤凰山 在城内南隅,其阳有菊坡亭,上有凤凰台。
鹤峰 在城内西隅,为学宫、主山。
龟峰。 在城内东北隅,旧志:城西二里误。
,一曰登髙峰,为县治主山。
牛牯障山。 在城北,髙耸千馀丈,周数百里,为县治后屏。
南山 在城南二里山,顶有塔滨于大江,下有巨石,是为钓台。
豸岭 在城南二里,当百花、增江二水之交,与南山对峙。
蕉山岭 在城东五里,髙三百丈,蟠踞二十里,多崇岩怪石。东有凤凰冈、峰门冈、欧阳岭,皆邑左辅。
云母岭。 在城西二十里,下有清溪。
罗浮山。 在增城、博罗二县之界。旧传:蓬莱一峰浮海而来,与罗山合,故名髙三千六百丈,周围三百二十七里。详惠州博罗县
。
㹸山 在城东南二十三里,产婆娑罗竹。
帽子岭。 在城北三十里,以形名。
白水山 在城西四十里,髙二百丈,周围二十里,山巅有瀑,布如白练,故名。
南樵山。 在城西北六十里,一名南乡岭,髙近千仞,周围百里,层峦叠嶂,前瞰大江,有莲花书院。
灵山 在城北六十里有温泉,又有仙女石。
古华山。 在城西六十里,形如垂莲。
古散山 与古华山相近,蓊郁盘据,为县右辅。
乌石冈。 在城西南七十里,山形若钟,其色若墨。民居其下,曰乌石村。
石龙山 在城西北七十里,蜿蜒若龙,怪石千尺,枕于长溪。
鹧鸪峰。 在城西北七十里各旧志西南九十里误
,髙百丈,周数十里,旁一峰,差小土人谓之大小。鹧鸪,亦名双凤山,连从化界。
金紫峰。 在城西南八十里,多竒异花草,朝旭映之,其色若金,削芙蓉,故名。
流防山。 在城西南九十五里,下有防水出焉。
景星岩 岩洞中有台阁寳葢之状,此载各旧志,今不可考。
水
曲水池 在城东二里,世传葛仙炼丹于此二石壁立,下有石墀,广十馀丈,潆纡九折,可以泛觞。
鼋泉 在城西青山有神鼋带铜环,上此水即澍雨。
增江 出陈峒山,东南流合防水,经城东分流,东支入牛潭,南支至番禺入海。县之得名以此。
别情洲 在城西南一百里,其地平旷,水环之。
牛潭 在别情洲南十五里,世传晋渔人见金牛常出水盘石上,因名。
########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广州府··
香山县
山
七星峰。 七峰在城内,俱不甚髙,一曰仁山,县治建焉。北为庆寿山,西为武山,城跨其上,东南曰丰山,仅培塿耳。此四山尚存,外有盈山、凤山,文山已平于筑城,时以其罗列如星环,拱县治,为七星峰。又城北一里临海为笏山。
笔架山。 在城南一里,三峰森列,若笔架然,髙五十丈,广百馀丈,接连老安山。
大北山 在城东一里,平逺延绵,其西为莲峰,北为鼓角山。
石岐山 在城西北一里,髙十丈,广五十丈,四面环田,烽堠在焉。明万厯间,建七层浮图于上。又一里海,中为长洲山。
金紫冈 在城东南十里,天霁则云霞辉映,若金紫之色。常有石泉,寒冽不竭。
湖洲山 在城南二十里,髙七十丈,广百丈,孤峭临海,一名文笔。
寿星塘山。 在城南二十里,旧志五十里误。
髙二十丈,广二百丈,塘水数亩,山居其阴。
三洲山 在城东四十里,三山并立海中,又名大圜山。
长江山 在城东南四十里。其山髙耸,南接乌岩,上有刘公峰。
紫马岭 在长江山之东,岭有天池,产芰荷。
贵峰山 本名大尖山,在城南四十里,髙二百丈,广五百丈,为县治前案。其南有小尖峰、箬叶岭。旧志未载,今查出。
望门山。 在城东南一百一十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北台山。 在城南四十里,髙约八十丈,广百丈,东接贵峰,西临海,梅花水在其北。
南台山 在城南六十里,各旧志二十里及五十里,俱误。
髙六十丈,广百丈,与北台山对峙。梅花水在其南,有观音岩。
香炉山 在城南六十里,旧志二十里误。
峰崖幽峻,东介白银水,西赴海,北为南台,至横坑,南接岭山,牛耙石下有瀑布,西为沙角径。
浮虚山。 在城北七十里,峙海中,随波上下,因名。
乌岩山 在城东南七十里,东抵云梯,西介香炉,北为千秋岭、红旗峒,西北抵相合山至于海,岭崖幽暗,人迹罕至。
飞驼山。 又名大榄山,在城北七十里,髙六十丈,广百丈,山势蜿蜒中开,屏嶂左为落霞,峰下有开元、梅花诸泉。
凤山 又名小榄山,在城北七十里小海中,西为龙眼都,再西为黄梁都,皆平衍可居。
东洲山 在城东七十里,潮汐湍激,舟不可渡,一曰东洲门,其上北海中曰壶头山,与东莞交界。旧志未载,今查出。
云梯山。 在城东七十里,髙七十丈,广百丈。旧志未载,今查出。
黄杨山 在城西南七十里,幽深峻极,髙百丈,广二百丈,其阳有赤坎冈。
棱角山 在城东南八十里,髙七十丈,广百丈,髙洁峻峭,下有龙井。泉峰四:曰十二岭峰,曰鹰窦峰,曰丫髻峰,曰茅湾峰。
五桂山 在城南八十馀里,髙八十丈,周二百里,岩壑瀑布,可与罗浮诸胜相𩔖。
金星山 亦曰,金星门在城南一百里,二峰相峙,隠若双龙,中有小屿如珠。
凤凰山 在城东南一百里,髙七十丈,广四十里。其阳有尖峰、石牛诸岩。
濠镜澳山 在城东南一百二十里,东与东澳山相对,南有十字门,潮水环绕,西与横琴相对。北有青洲山,澳内有三巴寺,东西望洋寺。旧志未载,今查出。
石甑山 在城南一百六十里山,有石如甑,土人号为南山。
横琴山 在城南二百里海中,二山相连,形如横琴,名大小横琴,下有井澳。
三灶山 在城南三百里乌沙海汇,其东林木葱翠,中有三石如灶,故名与横琴相对。
水
分流海 东注于东州门,在港口上流,北通于广。
石岐海 在城西北,源自顺德县界过小榄,分流海港口流第一角,海至大小横琴,出十字门一百二十里。
浮虚海 源自横迳口来,流至东洲门、涌口门、金星门、九洲洋、东澳山、老万山、濠镜澳,与十字门水合。旧志未载,今查出。
象角头海。 在城西二十里,源自铺锦海来,流至竹仔林木洲、虎跳门、厓门、牛角山,㑹通新宁。旧裁广海卫三百里。
九星洋。 在城东南海中,有九岛如星,即为九星洲。山多石岩,石室可坐十馀人。其草多芝兰。
澳门 亦名濠镜澳,在城东南一百二十里,前山寨闗闸之外,其地多居畨人。
零丁洋。 在城东一百七十里零丁山下。𨽻新安县。
十字门水 其源东自东莞虎头门经黄角东洲门、涌口门、金星门、九星洲、零丁山、濠镜澳,来西由海洲、古镇,经三门口,南野角,大小横琴合,濠镜澳,出十字门,此外大海无际。旧志未载,今查出。
########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广州府··
新㑹县
山
马山 在县治东,以形名下瞰文溪。明洪武间,凿山东北为城堑,山上为钟楼,为大魁阁。山侧为学宫,为陈白沙祠。
象山 在县治西,形如蹲象,石角嶙峋,下瞰江水。
黄云山 在城北一里,其上时有黄云,故名。
圭峰山 在城北二里,亦名玉台山,上有圭峰阁、玉台寺。松竹蕃盛,下有瀑泉。
雷电山 在城西三里,五峰环拱,下有九井。
大云山。 在城西四里,形如蟠龙,云旋绕之,山麓为龙兴寺。
龙山 在城西五里,上有龙穴,东西相望,以石投之,殷殷如雷。
緑屏山。 在城北十里,周围八十馀里,环绕邑后如屏障,一名绿䕶屛鸟,道险絶山顶,平旷民居数十家,耕获其中。
熊子山 在城南二十里,山凡四,在海中。曰鼠熊,曰马鞍,熊曰东熊,曰长熊。熊音那,三足鳖也。山各有三足,故名。上建浮图山。前有鳄洲、嚚洲,突峙江心。
龙䕶山 在城东三十里,四面旋绕,故名,下有龙湫。
天台山。 在城西南三十里上。有天台寺。
蓬莱山 在城北三十里,上有丹灶丹井。
将军山。 在城西三十五里,向东突起数峰。
石迳山 在城西南五十里。前有笋山。
龙蟠岭。 在城北五十里,上多云气。
鳄洲山。 在城东南六十里,下有鳄洲海。
仙涌山 在城南六十里各旧志西北六十里误
,地名罗坑,一夜风雷,平地涌出若峰,故名。
大雁山 在城北六十里,峰峦数十,周围四十里。顶有清潭潭,水浏冽,下有飞瀑。北五里曰三重,顶有泉,冬夏不竭。
昆山 在城西北六十五里。
仑山。 与昆山并峙,人合呼之为昆仑山,顶有白龙池,云生其中,即雨。
古兜山 在城南八十里。
汤瓶嘴山。 在城南八十里,以形似名,与厓山对峙。
厓门山。 在城南八十一里,髙四十二丈,海中延袤八十馀里,上有慈元殿大忠祠。慈元殿,详古迹。
曹幕山 在城西八十五里,黛色如幕,又名皂幕山,从西而北,通开平、髙明二县界。
石门崦峒。 在曹幕山之南,髙广横列,如城府状。
狮子山。 在城西南九十里,后有石室曰寳光,岩深广幽雅泉,二道出石中如乳,冬夏不竭。
虎臀山。 在城南海中。
金山 在城西一百五十里。西北:石洞曰金山,岩深二丈,广如之。岩顶飞瀑,其白如练。有盘石,可坐数十人。
水
文溪 在城东,源出绿䕶、圭峰诸山,自北闗入城,绕泮宫出东闗,由县窖达于海。旧志未载,今查出。
肄水 南注郁水,东至番禺,西分流至县东,为江门陈献章所居。有碧玉楼、楚云台。滨江有嘉㑹楼、钓鱼台。
郁水 在圭峰山北,源由粤西,经端峡,至甘竹分流,过草鞋洲汇于江门。旧志未载,今查出。
紫水 在城西五里龙山下,过分水冈入海相传宋皇佑间,水色偶变而为紫者旬日,人以为瑞,故名。
天河海 在城东四十六里,中有草鞋洲,与波上下巨浸不没。
锣鼓潭。 在城西五十里,水石冲激,声如锣鼓。
汤湖 在城西南一百十里,迤逦长溪,中流一带,其热如汤,上下之流皆冷。
外海嘴。 在虎臀山之左海中。
江门海。 其水有二,左迳石觜,至虎头门,入于海,右迳县窖,入于熊海。
########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广州府··
三水县
山
魁冈 在城东一里。
浮沈石。 在城东一里,江中石上皆龟纹。
金帽山。 在城东北一里,俗呼城隍岭,连珠峰为县镇山,其下有石塘。
白塔冈 在城西南一里,以形名。
昆都山 在城东南三里,髙三十丈,周围四里,即古三水镇。今镇废,遗址尚存事详古迹
。
云秀山 在城东五里,一名象冈,又东三里为石顶峰。
横石岭。 在城西五里。
将军岭。 与横石并峙,髙数十仞。
龙坡山 在城北三十五里,一名花山,下有地藏寺、龙真堂。
大潭山 在城北四十里,石壁数仞,飞瀑如练,下潴二潭,左曰龙湫,右曰天生塘。
尧山 在城西南四十里,俗呼大尧山,髙约百仞。各旧志尧山,一曰凌山髙,出海上,非此山也。
卢岭 在城西北四十里,界连四㑹,六祖卢能驻锡于此,故名。
七星冈。 在鸣浦水西一里,滨于大江。
金洲山。 在城东北五十里,周二百丈,髙五十馀丈,其下郁水,西来㑹陶、洭翁诸水经此,南流入海。
水
西江 发源广西苍梧,由肇庆入县,过昆都山与北江合,一支由省城入海,一支由大路峡至新㑹入海。
北江 自南雄府保昌县流入清逺,至县与西江合,由肇庆来者曰西江为一水,由清逺来者曰北江,为一水,达于省城入海者为一水,故名三水。
四㑹。水: 发源西江,至青岐,分支流达于四㑹,至县治合流入江。
西南潭。 在城东十八里,商船多泊于此。
芦包水 在城北四十里,源自正水,顺流入胥江内,分一小河流为芦包水,春溢冬涸。
陶水 出尧山西北,自洭水归于三江。
鸭浦水 在城北四十六里。
########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广州府··
清逺县
山
笔架山。 在城北,开列如屏障。
中宿山 在城东十二里。
览冈。 在城北二十里,可以登髙逺眺。
溱源山 在城西二十五里,其下溱水出焉。山峦复结,下有庙祀《溱水神》。
黄旗山。 在城南三十里山,如屏障。
峡山 在城东三十里,一名中宿峡,崇山峻峙,中通江流,上有飞来寺,即广庆寺。梁普通间建名山胜境为道书十九福地。右有和光洞,一名归猿洞。北有金芝岩,前有凝碧湾,其水绀碧,左有犀牛潭,一名金锁潭。又有钓鲤台对江,山南,顶上为幖幡岭。
王子岭。 在城南四十里,两峰并耸,为学宫朝山,一名云腾岭。
临汉峡。 在城西北五十里,两崖壁立,延袤九十里。其阳有大观亭。
帽山 在城北六十里。
回岐山 在城西南八十里,髙数十仞,延袤数十里,其形回顾县治。
黄巢矶 在城西南九十里,唐黄巢兵败,覆舟于此。
威整山。 在城西南一百里,其形森耸,望之俨然,故名。
大罗山。 在城西北一百四十里,其脉自阳山而来各《旧志城西二百五十里误。
观音山 在城东一百五十里,髙出诸山,石室虚厂,有天成大士像。
水
正水 在城东南五里,其源出于庾岭,迳正阳峡,南流与湟水合。
溱水 其源出溱源山,南流与湟水合。肄水又南而过县,与正水合,注于郁连,迳东南,注于洭水。
洭水。 在溱水之东南,合湟肄诸水,迳东南四十二里,至县东,与正水合。
潖江 在正水之下,合正、湟、溱、肄诸水,迳清平龙塘溪,㑹官岐河而南,由胥江而入于海。
汤泉 在城东九十里,有石如镬,泉热不可浴。
########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广州府··
新安县
山
文冈山 在城东北五里,一名尖冈,髙四十丈,周二百丈,阳台之支山也。
南山 在城南七里,髙七十丈,周五里,秀拱如屏,南曰赤湾。旧志未载,今查出。
董公山 在城东十里,亦阳台之支山也,髙八十丈,周一里,上有龙潭。
马乡山 在城西二十里。
大帽山。 在城东南二十里山脉来自梧桐,髙二百丈,延袤百里,旁附群山,皆其分支。
杯渡山 在城南二十里,旧志:二百里误。
髙二百丈,周三十里,相传宋元嘉中,有禅师以杯渡海,故名。南汉时封为瑞应山,有瑞应岩、滴水岩、虎跑井、杯渡庵二石柱,髙五丈,相距四十步。又有灵渡山,髙二百丈,周围十五里,势絶髙峻,与杯渡山对峙海滨,各旧志入东莞,今析𨽻新安。
阳台山 在城东北三十里,髙约二百丈,横亘五十里,山巅平衍,形若几案,为邑,治后山。
桂角山 在城南三十里,旧志一百七十里误。
髙百八十丈,周三十里。山滨于海,两峰尖鋭如角,其上多桂,故名与大帽山并峙,前接观音山。
黄木山 在城东三十里,髙百丈,周二里,亦名笔架山,像其形也。山来自梧桐第八支,三峰秀矗如海,外三山可望不可即」。旧志未载,今查出。
大钟山 在城西北三十五里,髙七十丈,周十里,与凤凰岩连亘一带。旧志未载,今查出。
柑坑山 在城东北四十里,髙百丈,延亘四十里,与大平障夹水并行,项背相望。旧志未载,今查出。
凤凰岩。 在城西四十里,丽于大钟山下。旧传有凤栖其内。
参里山。 在城西北四十里,坐南拱,北方广五里,孝子黄舒居此,故名各《旧志》属东莞,今析隶新安
。
茅山 在城西北五十里,髙七十丈,延袤三里,有大茅、小茅,两峰峭秀。
梧桐山 在城东六十里,旧志四十里误。
为一郡。乔岳有大梧桐小梧桐两山,珠联璧合,如出一山,绵亘六十里。多梧桐异卉,顶有天池,下有赤水洞,山北有白面石岩,东南二十里为黄龙山,五十里为龙跃岭,六十里为双鱼岭,一百二十里为九顿岭。
梅沙尖山 山在梧桐第三支,髙一百丈,周二里,为新安、秀山之最,一峰插天,峭丽如笔。
太平障山 在城东北六十里,髙百二十丈,山形逺望如障,为东莞交界。旧志未载,今查出。
石龙山 在城西北六十里,髙七十丈,周围二里,巨石磷磷,状如狮踞,虬蟠。
马鞍山。 在城东八十里,与官富山俱出于大帽,屏蔽东洋,有障百川之势。旧志未载,今查出。
梅蔚山 在城西南一百里前䕶县治后障东洋丛生林木,孤悬海中。
官富山。 在城南百馀里,旧志:二百里误。
佛堂门内急水门之东镇,西向东周,围五十里。
大奚山。 在城南百馀里,旧志:二百里误。
一名大渔,山为急水。佛堂二门之障,山有三十六屿,周围二百里。各旧志属东莞,今析隶新安。
老万山 在大奚山西南,周围过于大奚。
大小磨刀山。 壁立海中,周围一百丈,近大奚山。
大鹏岭。 在城东南一百二十里,一名七娘山,髙八十丈,周二十里,脉接罗浮,状如鹏举,通归善界。各旧志属东莞,今析●、新安。
老大鹏山 在城东南大海中,大鹏岭之前。旧志未载,今查出。
零丁山。 在赤湾前海中,距城二百里,髙一百丈,周围五里,四面环海,下为零丁洋。
水
窖水 在城东四十里,发源于梧桐山,西流曰钳口河,北出曰大沙河。二支分流至滘山,合流而西,曰滘水,经横冈山,逶迤四十馀里,入于海。
三门海。 在城西北五十里,东南海,连惠州,西南海连香山,皆接大洋,浩淼无际。
龙穴洲。 在三门海中,洲髙一丈,方二十里。相传有龙出没,蜃气蒸为楼台。
合兰洲。 在三门海中,与龙穴相对。上多兰草,有二石并峙潮,至此则合。
沙河 发源于阳台山,厯大涌白石三十馀里,入于海。
合连海。 在城南百馀里,中有大奚山。
独鳌洋 在城南二百里,左为佛堂门,右为急水门。
########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广州府··
花县
山
花山 邑北诸山之统,名:重峦叠嶂,绵亘数百里,北通清逺,英徳东接,从化增城,县以此名。
百丈岭 在城北四里许,髙千仞。
唐帽岭 在城东南,里许,旧名纱帽岭,为邑治左辅。
石岩塘 在城西南里许,与唐帽岭并为邑治右辅。
狮子山。 在城西南五十里,以形名。
盘古峒。 在城北二十五里,万山之中,林木蓊翳,向为盗薮。旧有盘古庙,今圮。
百步梯 在城北十六里,万山之中,险仄不可扳跻。
丫髻岭。 在城西五十里,髙千仞,相传有仙女往来于此。
瑞云山 在城西南四十里,下有隆兴古寺,旁有潭曰钟潭。事详古迹。
象岭 在城西十五里,其形如象,大小不一。
蝙蝠岩 在城西南五十里。
独秀山 在城西南五十里,卓峙平畴,崭然耸翠。
中洞山 在城西南六十五里,髙百馀仞。
乌石岩。 在城西南六十五里,望之如墨,外实中虚巅,有仙人圹事详古迹
。
水
苏峒水 在城东十里,流至龙口,与正迳水合。
正迳水。 在城西五里,西与牛牯屯,东与苏峒水合。
牛牯屯水 在城西五里,发源屋檐水,南流与横潭水合。
横潭水 在城西南三十五里,发源正迳诸溪至把水,与巴由水合。
巴由水。 在城西五十里,合三水,芦包水出石门沈香浦,达郡城入海。
马迳水。 在城西六十五里,上接芦包水下,经官窖金山,出咸鱼嘴,与巴由水合。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
韶州府########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韶州府··
曲江县
山
笔峰山。 在城北一里,郡主山也,髙四十馀丈,周围七里,一名帽子,峰上有整冠亭、凤来亭,今圮。整冠亭,详古迹。
皇冈山 在城北三里,髙约一百二十丈,周围三十里,端整如屏山,顶旧有翠华亭。
玉山 在城东北五里,髙十七丈,周围十馀里,相传昔人得玉璞于此。
莲花峰。 在城南五里,髙八十丈,延袤二十里,状如莲花。郡治旧城,建于正水东,即此山下事详古迹。
。
貂蝉岭 在城北五里,山顶石突起如貂蝉,因名。
芙蓉山 在城西五里,髙九十馀丈,延袤三十馀里。旧多芙蓉,故名山半有石室。汉末康容炼丹于此上有拱极亭。
越王山。 在城北六里,髙二十丈,周围五里,俗呼为白虎山。五代时,刘鋹之墓在焉,今不可考。
寳石山。 在城南十里,一名伏虎。
紫微洞。 在城西南十里,旧志:西北二十里误。
髙五十丈,周十里,岩洞轩敞,可容数百人。宋中书舍人朱翼谪居韶州,尝游此。
石头山。 在城北十三里,山石髙峻,约三十丈,周围八里,下建石头寺。今无考。
书堂岩 在城东南十五里,髙十馀丈,广三十丈,岩洞豁然,泉清石洁,唐张九龄《读书处》。
灵鹫山 在城北二十里,各旧志:城西南三十里及城东北四里俱误。
髙五十丈,周围二十里,旧多虎,一名虎市。
浮岳山 在城北二十里,后没于五溪水,今无迹可寻。
桂山 在城西四十里,为郡之望,山方广百里,髙千馀仞,碧障丹崖,山多桂,故名,桂水源于此即旧志桂源山
。
韶石山。 在城北四十里各旧志八十里误
,其石有三十六名,而韶石双峙如阙,最为竒秀。
招隠岩。 在城西四十里,髙三十馀丈,周七里。
马鞍山。 在城南四十里,上有三石,状如马鞍。
虎榜山。 在城南四十五里,临江有石髙十馀丈,阔五十丈,形如张榜,又名回龙山。
大峒山。 在城北五十里,髙七十丈,周二十里有石洞,广十馀丈。
凤凰山 在城西五十里,髙八十丈,周围四十里,脉接桂山。
仪凤山 在城南六十里,髙三十丈,周围十六里,形如凤舞,与桂山相望。
南华山 在城南六十里,髙五十丈,周围三十里,溪水回环,峰峦竒秀,上为象岭,形如象。
林源山 在城北七十里山有银山,石室林水出其下,东流五十里,入武水。
钱石山。 在城东八十里,髙四十馀丈,周围八里,三面壁立,上有碎石如钱。
髻山 在城南九十里,髙一百十仞,延袤一百馀里。
水
曲江 一名湘江,以正水、武水抱城回曲而流,故名。
正水 即城东河,源出大庾岭,经保昌县,南流至郡城,与武水合,又南流入英徳县界,回亘三百里,经清逺、三水二县入海,汉征南粤楼船将军入正水,即此武水合流处,明嘉靖中,建通天塔。
武水 即城西河,各旧志在城东误。
源出郴州临武县,经宜章,南流入乐昌,经府治西南,与正水合,古名虎溪。
修仁水 在城东二十里,源出江西龙南界,从保昌下流,与武水合。南齐时,有三枫亭,临其上事详古迹
。
□溪 在城南四十里,源出寳石山,南流二十里,与曹溪水合。
桂水 在城西北四十里,源出桂岭,下流与武水合。
曹溪 在城东南五十里,源出狗耳岭,西流三十里,合正水,昔西僧智药经溪,口掬饮香,美异之,曰:「此水与西天之水无异溪源,必有胜地」。开山立石曰:「后百七十年当有无,上法师在此演法,今六祖南华寺是也」。
卢水 在城北六十里,迅流合武水甚险。又名新潼。
零溪 在城东七十里,源出青化岭,西流合正水。
宣溪 在城南八十里,源出罗坑,东流六十里,与正水合。
梨溪 在城东九十里,源出始兴县东坑岭,西流合正水。
目岭水。 在城东北一百里,有石穴,出水黒白分明如目,今无。
########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韶州府··
乐昌县
山
龟山 在城南半里,环抱县治学宫,横截武水为一邑闗键,下有古竹院。
象山 在城南。里许。下。有邓忠襄祠。
凤凰冈。 在城西北二里。
昌山 在城东三里,两山大小相形,形如昌字,山下有乐石,其石踈,理有声,县因之以名。
桂山 在城北三里,髙二十馀丈,周围五里为县治。主山旧多桂树,故名。山下有塘,俗呼桂塘寨。
神岭 在城东三里,上有仙人迹迹,中有泉为学宫,主山又一里为狮子岭,十字岩。
泐溪岭 在城西北三里,各旧志:城西五里误。
髙三十馀丈,周围约五里,下有石室,即西石岩,又名仙人。石室左右各有小岩相通。左岩有六祖偃息床,右岩有陆羽,题「枢室二字,中岩有飞来碑,岩外有涧,名泐溪水,仙经七十二福地之一也。仙人,石室,详古迹。
塔冈 在城南四里冈顶,旧有浮图,故名元末塔毁,明嘉靖十八年复建。
五指山。 在城北五里、桂山之后,耸秀特出,其状若指。
沧湖岩。 在城东七里,蓄水深澄若湖,故名。
七星山 在城东九里,圆浄联络,状如七星,髙百馀丈。
将军山。 在城东十里,五峰耸立,如甲胄士。
览山 在灵江东,与将军山相峙,四面壁立,登之可眺逺。
青云山 在城西十里。
周山岭 在城北十五里,下有温泉。
紫箫洞 在城北十五里,深阔二丈馀,旧产紫竹,可为箫管,故名。
白云洞。 在城北二十里秀丽峭,㧞上插云。
霄龙山 在城南三十里山中,有宋进士李岩、李渤读书草堂。
铜锣岭。 在城北三十里,髙百馀丈,周围十馀里,接连九峰山。
白鹤岭 在城南三十里,曾有仙鹤止此,今鹤迹尚存。
灵君山 在城东北三十里,各旧志四十五里误。
,髙数百仞,周十里。山顶有池,下有汤泉,东流五里,入灵江水。
沿溪山。 在城北五十里九峰山之南有九嶂,髙三十丈,周围约二十里。下有溪曰沿溪,路通郴州。
九峰山 在城北五十里,髙二百馀仞,绵亘二十里。上列九峰,路通桂阳、宜章,接连杨古岭,百里外为麒麟山、仙婆岩。
监豪山。 在城西六十里,崖岭峻险,三泷之水经焉。
凤楼山 在城南六十里,形如楼台,为邑朝山。
杨古岭 在城西北八十里,髙五十馀仞,周围十馀里,路通郴州。
蔚岭 在城西北九十里,髙出云汉,周围蜿蜒约三十里。上有甘泉。
凤山 在城西北百十里,与蔚岭相对。其山尖秀,形如翠凤。
水
禄溪 分泐溪水入官陂。
鼓面潭。 在城西五里,深二十馀丈,阔半之,潭边一石如鼓,有龙,王祠祈雨多应。
沧湖 在城东南十里,周三十五里,南通泷水。
荣溪 在城南三十里,源出乳源界岭中,经石山汇而为潭。
灵溪 今名灵江,出灵君山,甘冽可爱。南流三十里,合武水。
三泷水。 即武水,源出湖广莽山,南流三百里,入县,西为三泷,曰新、曰腰,曰垂,皆汉周煜所凿。水石险峻,飞湍激流,故名泷。唐韩愈贬潮过此,作《泷吏诗》,遂名韩泷。南流八十里,经府治西南,合正水。
卢溪水 在城西北一百五十里,源出郴州,南流入武水相合处,甚险即新泷。
########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韶州府··
仁化县
山
骆驼山 在城东一里,髙约二十丈,周围三里,下临深潭,盘绕县治。
龙山 在城北一里,髙约二十五丈,周围五里,脉接㢘石,山形如盘龙。
云峰山 在城东五里,髙一百八十丈,周围十里,秀峰特出,髙耸云汉。旧志:青云峰在城北七十里,误。
凉伞山。 在城南十里,髙二十丈,周围约三里,圆如张葢,与锦石岩相对。
书堂岩 在城南十里,髙约四丈,周围约一里。
青云岩 在城南十五里,髙约七十丈,周围十一里,髙峰絶顶,四山环拱。
半山 在城南十六里,峭壁危立,髙与锦岩等。
丹霞山 在城南十七里,髙一百二十丈,周广二十馀里,重岩絶巘,辟为丛林。
锦石岩。 在城南十七里,髙数十丈,石五色,间错如锦,上有大岩,深广若堂殿,又有小岩壁,上锦文如蜂房㸃,缀开山、建庵,自南宋僧法云始接连丹霞山。
狮子岩。 在城西十七里,髙约二十丈,周围四里,以形名。
㢘石山 在城北二十里,髙一百丈,周围约五里,邑之主山也。上有石井,其泉清冽。
五台山 在城西三十里,髙五十馀丈,广十里,上有岩,深阔四丈许,岩前有仙迹。
吴竹岭 在城西北三十里,髙约七十丈,周围四里,下有溪,亦名吴溪。
鹏风山 在城西四十里,髙六十丈,周围十里,相传有巨鸟止此故名山畔,一泉涌出,溉田千亩,名龙王坑。
观音山 在城西四十里,有巨石,髙约二十丈,周围二里,背江面山,俨如大士趺坐之象。
笔架山。 在城东五十里,髙约一百六十丈,周围二十五里,三峰卓立,与云峰山对。
白星山 在城西南五十里,髙一百九十丈,周围十五里。旧传:唐武徳中,有星坠山,顶光如曳练」。
紫岭 在城东北五十里,髙二十五丈,周围六里,山顶常浮紫气,故名。
黄岭 在城西北六十里,髙二百五十丈,周围十里,登峰逺眺,韶石,英州皆烟岚数㸃。
金盏银瓶山。 在城北七十里,髙十二丈,周围约六里,两山对峙以形名。
恩溪岭。 在城北一百二十里。地接桂阳,前为莲花岭,其下为恩溪水,相连为马岭。
水
㑹正水。 在城南一里,源出仁化乡石窍中,味甘冽,南流二十五里,与恩溪水合。旧有㑹正胜迹坊。
康溪 在城北十里,源出康溪岭,西流五十里,合正水。
潼阳水 在城西三十里,源出吴竹岭,东南流一百二十里,合正水。
斯溪 在城西四十里,发源黄岭,水极清冽,一塔亘峙,天际与云龙寺塔表影相望。
恩溪 在城北七十里,源出湖广桂阳县界,与武水合。各旧志一百里误。
夫溪 在城东北百里,源出南安珠子山,经左泷岭,东南流一百八十里合正水。旧经云:吴越时人多征役,其出戍者,妻送别于此,故名。
锦水 在锦石岩之阳,即长江水,其源一出崇义仙人岭,一出太平山,㑹于长江水口石罅中。旧有五色如锦,又称为锦江,流四十里,与夫溪水合,六十里与恩溪水合。
########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韶州府··
乳源县
山
双峰山 在城西二里,两峰对峙,形如双凤,髙百馀仞,周围数十里,上有双峰寺。
斗门山 在城东二里,阜如北斗。
丰冈岭 在城北三里,一名乳岭,脉接云门,山髙十馀仞,广数十馀丈,形如睡象。县后主山。
钟乳岩 在城北四里,形如卧狮,穴中有石,击之有声,出钟乳粉,今无。
文秀山。 在城南五里,髙二十馀仞,周围约数百丈,三峰尖耸,形如笔架,正对学宫,其下有蜈蚣寨。
腊岭 在城西五里,髙百仞,长约二里,壁立峭㧞,夏月常寒,为五岭之一,亦名骑田岭。
石𤓰岩 在城东七里岩内,可容数十人。
云门山 在城北十三里各旧志东北十里误。
,髙二十仞,周围百里,前接金仙嶂、界连、曲乐二县,境有云门寺。
风门山 在城西十五里,两山夹立,中通一迳,夏日多风,故名
秀顶山 在城北十五里,三峰联峙,山顶常有竒云。
泰丰山。 在城西南十五里,髙百馀丈,绵亘数百里,今名大东山。右连九仙岩、巾子峰。
石城山 在城东十五里,峙立如城,石笋森列。亦名石龙山。
碧山 在城东南二十五里,多产乳石。
三峰石山 在城东三十里,联络鼎峙,髙数十丈,绵亘曲江界,今名三王石,其下溪流急湍为紫泷。
梯云岭 在城西五十里,髙出云汉,升蹑如梯路,通湖广宜章县石壁残碑,讹不可读。
闗春岭。 在城西北二百四十里一路:通宜章。县一路:通管埠。左有梅花洞。
水
大溪水 即县前水。
小溪水 源出泰丰山,绕流九曲,经文秀峰麓,合洲头水入大江。
渣溪 在城西二十里,源出潺水,与洲头水合。
洲头水 源出梯云岭下,南流,经县治,东流八十里,至曲江虎榜山水口入正江。
七姑滩水 出宜章长宁乡,过溧源堡,经七姑滩北,合武阳水,东下乐昌。
武阳溪 源出临武,经宜章,入县,过武阳南,合七姑滩,北合瀔水,入乐昌。
瀔溪 源出宜章小泷古台寺,南流入县界,至水口合武阳溪、七姑滩水,东下乐昌。
########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韶州府··
翁源县
山
大腊岭。 在城南七里,髙千馀仞,周围百馀里,不雪而寒,盛暑如腊,故名接连狮子岭。
小腊岭。 在城东北八里,髙五百仞,周围四十里,状如大腊岭,为县治主山。
太平石山 在城西北二十里,山石嵯峨,下有太平寺。
狮子岭。 在城东南二十里,旧名猿藤,迳髙五百仞,周围四十里,山骨嶙。峋形如狮子,为东南要迳。
寳山 在城北二十五里石山之巅,复戴一石,其下有池,环绕左右多莲藕,旧有寳山寺。
梅岩 在城北三十里,髙约十仞,内极深广。以宋进士梅鼎臣读书其中,得名迤东为桂竹山。
水源山 在城北三十里,峻丽耸㧞,旧传山上,冬月有桃。
九曲岭 在城北三十里,髙五十仞,周围三十里,盘旋九曲,故名。
华葢山 在城北四十里,形如华葢,故名下有躭石院。
羊迳 在城东北五十里,两崖对峙,岑水中流,崖边石迳二十馀里,险峻曲折,不亚羊肠,故名。明𢎞治。万厯间,凿石为坦道。
鸡笼山 在城西北七十里,接连狗耳岭,髙三百仞,周围六十里,为入郡孔道。石山对峙,如笋插天,万树盘岚,一岩坦润。
白面石岩。 在城东南七十里,至髙峻为诸山冠,周围七十里许,其石击之有声,岩可容千人。春夏时,石上流泉,味甚香冽。相传曾有仙炼丹于此,今炉灶几榻之𩔖犹存,皆石削成,相连为纸山。
狗耳岭 在城北七十里,各旧志西北九十里误。
髙三百仞,周围六十里,两峰对峙,如狗耳状,迤北为铅山。
玉华山 在城东北八十里,傍有池塘,广四十亩。
九仙山 在城东北八十里,髙二百仞,周围三十里,山顶有池,九石环列,俗谓九仙」,坛下有九仙寺。
青云山 在城东北百里,又名须弥山,绵亘百馀里,髙耸秀,㧞与翁山并峙。
翁山 一名灵池山,在城东一百二十里,壁立千仞,周围四十里,接连旧治银梅地方,山顶有灵池,池有八泉,曰涌泉、温泉、香泉、甘泉、震泉、龙泉、玉泉、乳泉,乃翁溪之源,唐张文献碑所谓「八泉㑹而为池」,即此旧传有二仙翁,游息此处,因以名县,下为翁溪,西南入正江。
青龙山 在城东北百二十里,絶顶有髙葢,峰相连为利山、铁山。
桂丫山。 在城北一百五十里,髙约十馀仞,路通始兴、龙南二县。
展旗山。 在城东北一百七十里,髙约千仞,周围四十里,以形名。
水
岑水 即羊迳水。
横石水 在城西南五里,合江镇水,下流三十里,达于英徳,入正江。
江镇水 在城西北二十里,源出渔溪,合岑、罗二水,㑹于正阳。
躭石泉。 在城北三十里,源出华葢山,髙峰絶顶,有巨石倚空,飞泉㵼落,珍木幽禽,回非常境。唐时有僧杖锡于此,躭玩不舍建寺,因名躭石,宋余襄《磨崖记》刻尚存。
罗江水 在城东北七十五里,南折为小泷合正水。
将军迳水。 在城东北九十里,两山环绕,中为平田,广野约五十里,龙仙峡即其水口。
########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韶州府··
英徳县
山
龙山 在城北半里,髙三十馀丈,周围四百八十馀丈。明嘉靖间,建书院祀唐介等七贤。
南山 在城南二里,与鸣弦峰相连,髙九十馀丈,周围九百五十馀丈。梁建果业寺下有众乐亭,宋时建山之阳为莲花峰。众乐亭,详古迹。
鸣弦峰 在南山之北,下有薫风亭。宋李修记,步飞霞岭,歴栖云洞,攀缘危磴,视千里如指掌间。
涵晖谷。 在鸣弦峰,下谷有晞阳岛、飞霞岭、凌烟嶂、梦弼岩及桃花楼、云潜灵三洞,唐人元杰,有铭刻石。各旧志,元杰误为「元结。
又有澄光台、翠阴堂、寒翠亭,今圮涵晖谷书院,宋景徳初建。
大庆山。 在城北二里,即古英州,治西有流杯池。
金龙岩。 在城西三里,髙数十馀丈,上有灵泉。
观州岭。 在城东北五里,县治之来山也。盘礴蜿蜒,登之可观一境。
龟冈 在城东八里,当平野突起,其形如龟。又东十馀里,临江为望夫冈。
金紫山 在城北十里,髙一百一十馀丈,周围千丈,石山耸㧞,下分支脉左出,即今县治中,出则大庆山,右出则绵亘数十峰,自西北往南,为鸣弦峰及南山壁,立江浒。
皋石山 在城南一十五里,即正阳峡,髙百馀仞,延袤二十里,两崖对峙,一水中流,猿鸟莫逾,舟楫艰阻。峡内有牯牛石、抄子石、钓鱼台。明嘉靖四年,于南山石壁得宋嘉佑六年开峡山栈道记,遂檄民垒石构栈,水陆便之。
碧落洞。 在城南一十五里,前髙三十馀丈,后髙二十馀丈,石乳如霓旌羽,葢下通溪流,旁有小洞,号为云华,深不可测,上为蜕仙台,又二里为通天岩,横冈峻岭,石乳耸峙。
太尉山。 在城西二十二里,又西数里为鹫水岩,景象幽絶。
英山 在城东三十里,髙三十馀丈,周围一百馀丈,产竒石,接连蒲岭。
蒲岭 在城东三十里,岭絶髙峻,延袤二十馀里,接连英山,路通翁源县界。
观音岩。 在城东三十五里,髙四十丈,周三百丈,上撑削壁,下跨重渊,有小洞入,深数十步,复悬崖而上,有观音石像。
正山 在城西北四十里,县之主山也。秦末,赵佗筑万人城于此。
尧山 在城西四十里,四面瀑布倾泻万丈。
香炉峡 在城西四十里,下通清逺峡。
龙头影山。 在城北六十里,髙五十丈,周二百五十丈,山势雄特,状如龙首,石多玲珑,下临大江,翠壁苍崖,与江流相映。
白鹿山 在城东六十里。
观音山 在城南九十里,林木阴翳,瀑布飞空。
潮水岩。 在城东百里,泉出石窦,与海潮相应,下有古寺。
轮石山。 在城北一百一十里,髙一百丈。
周缺
一名弹子矶,壁立江浒,为江山胜概。
马鞍山。 在城东一百一十里。又东十里为独王山。
石梯山 在城西一百二十里。又西去三十里为狮子山,枕阳山境。
蛾眉冈。 在旧含洸县南,髙三百馀丈,东西望如蛾眉。
寳积岩 在含洸岩,居山半,滴泉如瀑。布多翠竹修松。
石莲冈 在旧含洸县西一十五里有石,似莲花。
苲岭 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清泉都。见《汉书》。
子贡岭。 在洸口,相传子贡,入粤过此。
水
滑溪 在城西一里,源出旗山,南流合于正水。
桃溪 在城西四十里,源出崇山,下流合洭水。
洭水。 在城西南四十二里,一名洸水,下流为罗溪,合正水。
桂溪 在城西五十里,桃溪之西,源出五山,合于罗溪。
泷头水 在城南五十里。发源一自观音山,一自翁山至狮子口,合流入正水。两山夹峙,水多激石。
清溪 在城北六十里,环山而潴,澄彻可鉴。宋元佑间,建三湾亭。
沱水 在城南九十七里,源出茶山,北流合翁水。
风水 在城北一百里,南流,合正水,入于海。
隆水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源出羊岭,下流与正水合。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
南雄府########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南雄府··
保昌县
山
金马山。 在城南二里,一名府案山,又名赤马山。
天马山。 即县治。案山在金马山左。
杨厯岩 在城西北二十里,山巅方广百馀丈,前后皆竒峰怪石,飞泉泻空,下有三岩,旁有祗林寺。
巾山 在城北三十里,郡之主山也,其形如巾,约髙百馀丈,山半有白云庵。
青嶂山 在城东南四十里,约髙百丈,嶂如展屏,松桧森蔚,瀑布潺湲,山半有古寺,唐时建。
三峰山 在城西南四十里,各旧志,城西十里误。
,髙百丈,三峰秀拔,亦名笔架峰,旧名文秀峰,瑞龙峰瑞云峰。
天峰山 在城东八十里各旧志「城北」误
,其形陡峻,凌霄周围三里,山半有洞,名真仙岩。
马鞍山。 在城东八十里,髙数十仞,以形名。
莲塘山 在城东南八十里,下有莲池,今湮。
威凤山。 在巾山东,与大庾岭相连,约髙八十丈,形如翥凤。
梅花山。 在城北八十里,其山多梅,今无。
大庾岭 即梅闗在城北八十里,为五岭之一,汉武帝击南,粤有裨将庾胜戍,此故名苍岩叠巘,壁立峻峭,往来艰于登陟,唐张九龄开凿成路,行者便之。上有张文献祠、叱驭楼、云封寺,放钵石,傍有白猿洞,寺东有霹雳泉,即卓锡泉寺,南有福民泉,岭傍二山,为小庾岭、嫦娥嶂。
钟鼓岩 在城东北八十五里,髙三丈,周围二里,中有二石,叩之,一作钟声,一作鼔声。
洪崖山 在城东九十里崖,石平旷,上。有洪崖庵。
龟湖山 在城东一百里,上有滴水,潴为小湖。
五湖山 在城西北一百里。
仙女岩。 在城东北一百里,杉桧郁翳,泉石潺湲,中有二仙像。
龙王岩。 在城东一百馀里,其岩方广二丈许。
罗汉岩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有井四,时清冽。
油山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髙数百仞。
冯大山 在城东南一百五十里,髙耸寛平,可容千人。
水
凌江 在城西,源出百丈山下,流合昌水,至城西合正水。宋天禧中,保昌令凌皓建陂其间,故名。
正水 在城南,又名保水,源出上朔都,至城西南,合凌江水,环抱郡邑,如襟带。
鲢水 在城西十里,源出凌江,其流㑹于保水。
叶陂 在城北二十里。明洪武三年,郡守叶景龙截水为陂,以资灌溉。
修仁水 在城南三十里,源出龙南界,下流一百三十里,入正水。
五云泷。 在城西南四十里,飞流屈折,下有龙潭。
长圃水 在城东北四十里,源出梅岭,流合正水。
九牛泷。 在城南五十里亦名龙罩,水下有深潭,水自山巅飞流潴潭,中响应逺近,雨久响则晴晴,久响则雨。
昌水 在城北六十里,源出信丰界,下流经延福、莲溪二都,至何村,与正水合。又下流四十馀里,至城西,与凌江合,同入于海。
######## 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一··南雄府··
始兴县
山
丹凤山 在城北五里,髙数十丈,根盘十里许,形如飞凤,为县主山。
狮石山。 在城西五里,髙三十丈,广二里,脉自丹凤山来,其前为球山,髙数丈馀,明万厯间,建塔其上。
石泉岩。 在城西北八里,髙广数丈,上有飞泉瀑布。旧志未载,今查出。
塔岭 在城西十里,髙三十丈,周围五里,脉接天柱峰为县水口第二山。
玲珑岩。 在城南十里,一名机山,平地突起,髙可数十丈,广约数十亩,山势盘郁,岩洞甚多,有半月岩、天光岩、观音岩、冲虚岩、莲花岩、玉柱岩、转身岩、狮象岩、玉龙岩、通天岩、擎天柱、杵臼石、相思石,皆非人工所及。
天马山。 在城西十五里,旧志里误。
十髙三十馀丈,广三里,巍然屹立,形如天马,脉接天柱峰。
珠龙岩。 在城东十五里,髙二十馀丈,方广七丈,春夏瀑布如滴珠垂玉。
九凤山。 在城西二十里,上有天柱,峰峭秀竒,㧞无支峰,屹然撑天。
笔架山。 在城南二十五里,髙五十丈,广五里,脉连白牛山,左三峰竒,丽髙矗,中峰尖耸,俨然笔架。
谢公山。 在城南三十里,与白牛山对峙,视他山为独髙,峰峦耸秀,卓然可观。
白牛山 在城南三十里,髙四十馀丈,广三里馀,为邑前障,与谢公山连脉,山腰有龙池,池上有石坛,异竹山,下有五峰。突屼,又名五魁山。旧志分列,今查总系一山。
官石岩。 在城西四十里,髙七十馀丈,广八里许,前有歇马祠。旧志未载,今查出。
九姑山。 在城东六十里,髙五十馀丈,广六里,卓然如笔。自梅关分脉,下有九姑庙。
小武当山。 旧名南石岩,在城东七十里,其山巍然峭壁,髙数十仞,上至半岭,有岩洞,广可一亩。
玉山 在城南一百里,髙三十馀丈,周围八里,昔有人获璞于此。
旗冈山 在城西南一百里,旧志「城东」误。
与桂山联接,俨若旗形。
桂山 在城西南,各旧志在城北,误。
一百里,髙十馀丈,广二里旧传山多桂树。唐张九龄故宅在此今頺。
水
墨江 在城西一里,源出翁源县界,旧传水黒如墨产佳鱼,今无迹可寻。查即花管滩下流二十里,至江口,与正水合。
肥水 在城西南十五里,源自曲江县云溪岭下,东北合斜阶水。
官石水。 在城西十五里,源出曲江县界,各旧志俱载源出翁源县界,误。
由黄坑逆流二十五里至塔冈,与墨江合。
斜阶水。 在城南二十里,源出谢公山,西流十五里,与官石水合。
凉水 在城东南五十里,各旧志二十七里误。
,源出猺人峒,顺流六十里,与青化水合。
跃溪 在城东八十里,源出江西龙南县界,顺流七十里,至杜安水,与正水合。
朔水 在城东一百里,旧志四十里误。
源出江西龙南县界,流与青化水合,其水朔长而晦消,因名。县界止八十里,而水道纡回,实系一百里。
青化水 在城南一百五十里,旧志一百六十里误。
源自翁源县界下流,与朔水合流至墨江。
广东通志》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