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云南通志卷十三
水利
水曰:「润下自然之性,畎浍堤防,则圣人因而节宣之,以利用、厚民生者也。滇中自元萨达克齐筑陂池以备水旱,张立道求泉,原得壤地万顷,始兴水利矣,然万山奔流而下冲击,沙石时多填淤,而又地髙势迅涸,可立待讲水利者,较他省地形为难,而其经营为尤急,又安得竟视为山农之区而不与遂沟洫浍同其利耶?于是或分浚以杀其汹涌,或约束以制其汗漫,或相其壅障而排刷之,或时其盈缩而蓄泄之,镇斯土者,率属励翼,无逺弗周庶推广。
圣天子讲求水利,粒我蒸民,至意后之人按籍而考,兴废之由,因时而妙,通塞之用,斯万世永赖,而大庇民乎!志水利。
云南府:
昆明县附郭
滇池在城南,周围三百馀里,受盘龙江、黄龙潭、海源寳象河诸水,㑹为巨津,土人呼之为海,环海田亩资以灌溉者数十万顷
海口大河在城西南八十里,泄滇池之水,自龙王庙螺殻、乱石、鸡心、青鱼诸滩,至石龙坝而达安寜,两岸皆山,各有子河,流入濵海州县,即其流入之界,各司一河,以専责成,故有昆阳、呈贡、晋寜、昆明、归化、子河等名,北则白塔、腊龙二箐水于昆阳之洱宗闸,入南则瓦泥箐、邢家园,水于呈贡之普安闸入。又罗武箐水于晋寜之清水闸,入天自、芭蕉二箐水,于昆明之新村大闸入云龙箐水,于归化之平定,哨闸入诸水,皆横入大河,沙石填壅,每雨水暴涨,宣泄不及,沿海田禾半遭淹没。明𢎞治时,巡抚陈金,自螺殻滩至青鱼滩,修浚二十馀里,通畅河流,定有大修岁修之例,然海口外尚有老埂一道,横阻河身埂外龙王庙前,又有牛舌滩、牛舌洲,各长五十馀丈,三重埂塞。万歴初,布政使方良曙于牛舌洲左豹子山下竭力疏浚 ,本朝康熙四十八年,总督贝和诺、巡抚郭瑮,委员重加开挖修浚,雍正三年,总督髙其倬相继大修,未㡬复壅。雍正八九年,总督鄂尔泰㑹同巡抚张允随,専委水利道副使黄士杰谘度形势,通浚河流,铲平老埂牛舌洲滩,复以晋寜河水徒急,横阻新河,每至倒流,并建逼水坝,使新河得以畅入大河,又于石龙坝下另开引河一道,诸水畅流,涸出腴田甚广,责成监司丞尉不时查勘,疏通 ,题定,岁修银二百两
、松华坝在城东北三十里松华山下,元平章赛典赤赡思丁经画水利,乃于此筑坝,分盘龙江水为金棱河,并建盘龙、金棱、银棱、寳象、海源、马料、六河诸闸,溉田万顷,歴加修浚。李本朝康熙五年以来,水泛堤决,先后巡抚袁懋功 ,天浴疏请岁支盐课葺之。二十年,大兵平滇坝,已倾毁。二十二年,巡抚王继文㑹同总督蔡毓荣 ,题请捐修,歴年相继,疏浚,未㡬复壅。雍正八年,总督鄂尔泰㑹同巡抚张允随委员分修六河并明通等河及诸坝闸 ,题定岁修银八百两
、盘龙江在城东,源出嵩明州牧羊水,南流六十馀里,至甸南汇,旧邵甸县龙潭河蜿蜒二十馀里,至松华山,盘绕于城之东南西三面,南入滇池,故曰盘龙。其支流则自松华坝初分为金棱河,至城南分水龙王庙一,分为采莲河,再分为永昌河,过马蹄闸,折而北行半里,东分一渠,逆入城,濠西分为板坝河半里,又分为西坝河,至小西门,又分为仓后河、鱼池河,其正流南至密湾,纳金铃闸泻水,至望城桥,又分为扬、太金三河以上,俱西入草海正流。歴南坝、晏公庙汇于滇池,其蓄泄之闸七
。王公闸在城南门外小泽口
、永昌河闸在城南三里土桥外水。本朝康熙二十三年,利道孔兴诏置
、堕苴闸在城南四里土桥外
四道坝闸在城南五里土桥外,明𢎞治间置
、南坝闸在城南十里,元萨达克齐建明总兵沐璘、巡抚●顒甃石为闸,添设巡守
,西坝闸在城西南五里摆渡村河中
、小西闸在城小西门外,本以上诸闸多有淤圮, 朝。雍正八年,疏导深通砌石岸坝闸,増开子河,新筑堤埂
、金棱河在城东十里,俗称□汁河,自松华坝分水,经金马山麓,绕春登里东乡至海约六十里,两岸俱石堤,盘亘髙大,许束水于中,分砌涵洞,以均引灌,其蓄泄之闸八
。桑园闸在城东八里白龙寺,导白龙潭水入河
、小坝闸在城东十里,导杨妈河水,由过洞灌小坝,村田再。本朝康熙二十七年,总督范承勲于小坝闸下 建一闸
。三元石闸在城东十里,分水为明通河
、金棱闸在城东南五里佴家湾,水盛泄,入盘龙江以防堤溃
、燕尾闸在城南八里南村界,分水为西岔河
,戴金箔闸在城北二十五里桃园村
、大韩冕闸。 小韩冕闸俱在城东北十五里,任旗营相距百步, 以上,闸岸多有淤圮,并本朝雍正八年疏浚添修石岸 新开泄水石闸二处
银棱河在城北,俗称银汁河,源出龙泉山黒龙潭,由落鎻坡至童子桥,蜿蜒二十馀里,流过沙浪里,南入盘龙江达滇池,其蓄泄之闸七
,文殊寺闸在城西北八里小马村
、小营闸在城北八里小营村
、白龙潭闸在城北十里上庄
、王俊闸在城北十里马村后
,王公堰闸在城北十二里涌泉寺下
、猓猡闸在城北二十里左卫营
、大闸,在城北二十五里蒜村, 以上闸堤多有淤圮,古本朝雍正八年疏浚子河,引水入江,并于 堆、童子桥,増髙石路,堵御江水,不使漫溢
寳象河在城南二十里,源有二:一、自□□山小龙潭至板桥驿东,一自黄龙潭至板桥驿,西于明阴寺前,合流而西,经老崔桥至小板桥,又分为三,一名官渡河,西流十五里入海,北分一河,名□猡,西流十五里,又北分一河,名旧门溪,西流三十里俱入海,东南田亩咸资分溉,其蓄泄之闸六
,杨柳坝闸在城东十里和甸营
矣。龙村闸在城东二十里
、牛舌尖闸在城东二十里小板桥
、响水闸在城东二十四里,过路村下
、石坝闸在城东二十五里三碗村
、土桥闸在城东南八里石虎岗,年以上闸堤,本朝雍正八 ,重经修筑
、海源河在城西二十里,一名鸳鸯池,源出聚仙山下黄龙潭,流经海源寺里许,建中左右三闸,分受沙河水,合流二十里入草海,中闸淤塞,水从右闸奔注,淹损班庄上下田禾清。本朝雍正八年,疏通中闸,水入正流,造十字桥骑, 水上驾渡,涨流河尾,另立暗洞,分浑水出青草湖,清水灌田,加筑沙河堤埂,循流建闸,导至鸡舌尖,归于本河,水无旁溢,其蓄泄之闸四
、鸡舌尖闸在城西十五里海源寺下
、左闸。 中闸。 右闸俱在城西二十里梁家河左右中三闸
、马料河在城东南,源出城东六十里白土村黄龙潭,西入滇池七十里,其蓄泄之闸四
、光村闸在城东南三十里光村
、新村闸在城东南三十里左卫营
、猪圈坝三闸在城东南三十五里寳山冲下
、秧草坝闸在城南三十里昆池边,并以上堤闸盘,本朝雍正八年,疏浚増筑, 建桥梁,自 龙江至此,名曰六河
、明通河即金棱河之支流,一由三元石闸引注至焦三桥为明通河,一由北泻水闸引注为白沙河,绕先农坛后,与明通河合流,出太平桥,过塘子巷,入蒲草塘,自白沙桥至海尾,约三十里 本朝雍正九年修浚河,身増髙堤埂,并劵石桥二,过洞二,通流利溉
、白沙河在城东北,源出放马桥,经桃源村、响水桥、银锭桥、小村、七星桥,西入草海。昔人于响水桥连建三闸,相距各里许头闸,分为马溺河,二闸三闸俱引流南入旧门溪,三闸行至小东村,又分小闸经阿角村,至七星桥,仍入正河
,马溺河从白沙河头闸分流,北经河甸营、香条村西,折过苜蔬厂入草海,旧多淤狭 ,本朝雍正九年,增筑堤岸,疏导寛深
、横山水洞在城西三十里龙院村西。明隆庆间,布政使陈善令民凿横山为阴洞,引白崖水灌田四万馀亩
富民县。 仓前河在城南三里,源自太平村大洞山流灌仓,前一带田亩,河高田低,可省坝闸
、清水河在城北八里,源出罗次九岳坪,绕山开九渠,曰新沟、曰杜家沟、曰段家沟、曰廖家沟、曰张金沟、曰南渠、曰北渠、曰罗院沟、曰老叶沟,灌田甚广
夷扎郎水在城东南五里,一名大营河,筑坝分渠引灌东郊田亩
农纳水在城北五十里,源出和曲州界,流入县境,灌田归于大河
、崖泉在城西南七里,水出崖下,四时皆清团山西山田亩,咸资灌溉
燕子涡在城西十里,水从岩洞中出,内有龙池,祷雨辄应,引灌西郊田亩名潘家沟
、大河石坝在城西十里,滇池之水自安寜流入县境,昔人于上流建立石坝,疏为东西二渠,均灌南北田亩,归于大河,岁久壅塞,年本朝顺治十八 官民捐浚
、□夷沟在城西渠上,引灌民屯田亩,堙塞已久。 ,本朝康熙四十三年知县梁国达重浚
宜良县。 大城江在城北十里,源出旧阳宗县明湖自汤池流入县境,明初开渠引导,日久堙塞。嘉靖间,临元道文衡檄知县伍多庆、指挥江玺,筑堤浚导,凿涵洞七十二,由江头村至栗者村,东抵乐道村,入大池江,绕溉五十馀里,民徳之,又名文公堤
、黒泥河在城南五十里竹山下,旧道淤塞田。本朝康熙二十三年,知县李煜复加开浚 畴利赖
,滉桥河在城西五里,源出土潦,冲㑹九龙池,水分南北,直泻土桥河,灌溉田亩,东注大池江
、白龙潭在城西七里黄保村山下潭,仅尺馀,水涌如沸,灌溉一方田亩
,大龙洞在城东南十五里,水出山腰石孔中,其下半里为小龙洞,较大龙洞稍狭,玊龙一带,田亩咸赖之
大闸在城东二里,障九龙池水以资灌溉
小闸在大闸南,障白龙潭水,南流灌溉
唐家闸在城东三里龙王庙右,总束大小二闸之水,南流灌田万顷
、汤池渠在城西南三十五里,明洪武中,黔国公沐英于云南广开屯田汤池,旧为沟塍,广不盈尺,英令指挥同知王俊因山障堤凿石刋木,别疏大渠,导明湖水,泄于大池江,其袤三十六里,阔丈有二,深称之灌溉农田,大旱不竭
、冉公渠在城北十五里,从野鸡箐,引龙泉入靖安哨灌田
新渠县,本朝雍正七年,总督鄂尔泰以 辖髙田缺水洼田,受淹檄,知县邢恭先审度形势,新开子渠髙下皆利,一在城东北五里五百户营之,南长五里,一在城东三里龙王庙北,长四里,以泻积水,一在庙南长十里,宣泄北来诸水,使无漫溢,均下入大池江,一在城南二十里乾墩子,决大池江之水以灌髙田,一在城北二十里,自江头村至前所开浚深通
、九龙池在城西五里岩泉寺,山后溉城西,田亩甚广,然水势剽急,夏秋每有冲决,堤防为要
,清水塘在城东十五里,其水常清尖山一带,田亩资之
、潢水塘在城东十五里龙山后,田髙塘低,用水车,挽水灌注
、罗次县。 北城河源出城东穹荡山箐,中行数里,分为三沟,城内外汲溉咸资之曲,折绕城入金水河
金水河在城西五里,源出上甸分水岭,自南流北合碧城之水,分溉千顷,复折而南,汇梅子箐水,西入禄丰星宿河
梅子箐、龙潭在城西北四十里,潭周一亩,东流成河,经乍乌南,折灌溉革里、果子园、古城白沙、金木邑田,入金水河
小禄、丰坝在城西南五里 。本朝康熙九年,知县马尤筑石堤,秋冬蓄水,春夏灌田
旧县坝在城南二十五里,坝周一里,蓄泄以时,为阡陌之利
。晋寜州。 盘龙河在城东南一里,源出山涧中,灌海溪,山一带田入大坝河。有盘龙坝
大坝河在城东南二里,源出城南,闗岭之东,经河涧铺,灌溉石碑村,一带田入大堡河。有大坝、石碑坝
大堡河在城南五十里,源出江川县之屈颡巅山,山畔泉流三派,东者入抚仙,湖南者入星云,湖西者流。灌州,辖永寜乡田入大河
大河在城西二里,总汇、盘龙、大坝、大堡三河之水,歴东南,绕西北,逶迤入于昆池旁,开于河,东西各五,建闸蓄泄,分灌金沙、下河等田。阖州水利莫巨于此
、龙泉在城东,曲折绕城北入昆池,灌近郭田
观音泉在城西南十里观音山麓,北流灌田,西入大堡河
达摩坝在城东三里,大幕上下
山、冲坝在城东南十里大场村
、官庄坝在城南十里铺
、罗藏坝在城西南三里龟山下
、分水石坝在城西四通桥下,灌溉西北田亩,日久淤圯。 本朝康熙十年修浚完固
、白臼坝在城西二里小寨村下子河之一,引灌金沙十五村田,旧分河水十之三,其七则归下河七十五村,日久淤废,村农失利,争讼连年坝。本朝雍正五年勘定金沙等村,于大河内筑一小 ,仅髙闸口一尺,留龙口八尺。冬春水微许,于五日内启闸放水,一昼夜滋润豆麦,馀四日则闭之,使水尽入下河。夏秋水涨,则尽启闸板,交官不许私闭,使各子河分泻洪流,以免旁溢
杨庆坝在白臼坝下二里
、新江坝在扬庆坝东北二里,一名王家坝水,过州城北至迎恩铺入草海
杀蛊坝在城西三里河西村大营
、紫溪坝在城西五里团山下
、三尖坝在城西十里三尖塘
、堰塘在城东三里印山之左,一名海溪。本朝康熙十一年,知州张慎行修筑山田,资以灌溉。
呈贡县。 南冲河在城东南四十二里之旧归化县北十里,自姚平坝经白云村,与清水河合,雨涨多浸没村田,明知县游一清兴工,浚治田始可耕
、洛龙河在城东十里,源出黒白黄三龙潭,合流成河,分为二,一引入城南,曲折环抱,至斗南村入海,一绕城南而西,至江尾村入海,附郭田全资灌溉之利
马料河在城北五里,源从板桥流入昆池县北田亩,资其灌溉
,月角泉在城南十五里,即莲花洞,泉为雨花,月角、阙渔、太平四村灌溉所资
、黄龙潭在城东八里,与白龙潭合
、白龙潭在城东十二里石崖下
、金鲤潭在旧归化县南六里,旧为平原,恒苦亢旱,明隆庆六年,田中忽水涌成深潭,有金鲤游泳其中,遂为一方灌溉之利
、黒龙潭在城东北八里新册村石崖下,源深流广,阖邑田亩大半资其灌溉,与白龙潭合
大坝在城东五里,引黒白龙潭之水,溉田千顷 ,本朝康熙十一年,署县何清重修,五十五年署县吴寳林续修
、达摩坝在城南四十里,富有村旁
,交七浦在旧归化县东北二十里,广二百馀亩入滇池
、安寜州。 沙河在城东南二里,源出清水闗,经龙马山,亘百馀里,入螳螂川,州东田亩资其灌溉。
洛阳山、龙泉在城东十里,峰峦峭立,下有龙泉,上有禹碑泉,流经东桥,灌田三千馀亩。
兴尼、龙潭在城西四十里
水跌龙潭。 青龙潭俱在城西北十里,葱山之南。
斑鸠村、龙潭在城东北十五里。
大淜,在城东南九里,俗名马鬃海,土人呼陂堰为淜
小淜,在城南六里,俗名洛阳池。
石珠淜在城南十里。
石坝在城东南七里。
中前二所坝在城南十五里之旧三泊县东三十里
筒车坝在旧三泊县南六里。
好义村坝,在旧三泊县西一里。
月子庄坝、在旧三泊县西二里
郭家坝在城西二里。
潢水塘,在城东五里,俗名天眼淜。
禄丰县星宿江在城西门外,受罗次和曲之水,及东南溪涧汇为巨河,流入易门。明正徳间,知县艾龙筑堤障,水分建黒龙潭等六坝,引流灌溉,水利始兴。
北河在城北,源出和曲州河底厂,南流十五里至阿勒,又十五里至法尼。又三十里汇东河为星宿江,沿流引灌甚溥。
右所龙泉。在城东,水出石崖中。昔有刘令凿山穿孔,引流县之东南,功尚未就。启明桥民自备工力,开渠沿山而下,灌田八九百亩。
下坝。 赵里长坝俱在城东二十里
、南坝在城南七里
、土桥在城南七十里老鸦闗
,前所坝在城北十里
、中坝在城北十五里
、上坝在城北二十里
麽些坝在城北三十五里十,本朝康熙三十七年,知县王毓竒重筑六 年,邑人唐瑜等改砌石基,障水髙丈许,灌溉有加
、大村坝在城北六十里沐乡,水冲久废,陇亩全荒 ,本朝康熙三十五年,知县王毓竒重筑招垦,其利渐复
,赛寳坝在城东北,县城西临大河,三面无池 ,本朝康熙四十九年,知县刘自唐筑坝引水,环城作濠,亦饶灌溉之利
,黒龙潭坝在城东北五里,初筑于潭之下流,后改筑上流,其利始溥
、东渠源出罗次山涧中,曲折七十馀里,至县东南,水流山腰下灌甚易,且有天然,石坝不须修砌,惟开通无力,灌溉未广, 本朝雍正二年,总督髙其倬、巡抚杨名时借给帑金,檄知县安鼎和开渠,造桥引灌东南一带髙田悉成沃壤,民受其利
,䕶城堤在西门外星宿江之水,夏秋泛涨,逼近城根,冲刷为害。善,本朝雍正十一年,布政使陈宏谋,详请总督尹继 、巡抚张允随委员勘估,发给帑金,檄知县姚恪建筑石堤,长五十丈,以御水患,保䕶城垣
,昆阳州。 渠滥江在城东南五里,受清水河、小河口、罗武河、老王坝河、乌龙河诸水,东北流入滇池,灌溉甚广。
三洞泉在城北平定乡小山下石洞,凡三水,可资灌溉
白塔、龙潭在城北四十里,泉水渟泓分注三沟,引灌九村田亩
翻水洞在城西三十里石头山下,泉水沸涌而出,深不可测,灌溉甚广
老王坝在城西天马山下
、石龙坝在城北五十里海口下流,自子母山南至甸基五里,中有石埂,一道南北横,截可百馀步,水至此奔湍三叠而后安流下入螳螂川
清水坝在城北十里
、郎中沟在城南一里
、清水沟在城西南一里,源出灵光寺山箐流,经演武场入小河
官塘在城东门内阔三十馀亩,与东湖通
、摩些塘在城南五里
、白莲塘在城北十里仙鹤村
、阿金塘在城北核桃村
、卧龙堤在城北三里,周三十馀亩,蓄泄以资灌溉
、易门县。 九渡河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即禄丰县之大溪也,流入县境,分溉田畴,下注元江府界
大龙泉在城西五里,水出石洞中,分南、北中三沟资灌
黒龙潭有二:一在城东,水入易江,一在城西六十里,潭水深黝,可以引溉
普济龙潭在城南十里,龙洞幽窈,水自洞劈为三股,流灌均溥,不假人力
、沙坝在城东二里
、刘官坝在城西四里南沟
、杨惠坝在城西五里分水闸下
、西门坝在中沟
、曽所坝在北沟
、叶家坝在北沟
、大坝在城北二里
、石坝在城北三里
,旧县官坝在城北三十里
,分水闸在大龙泉建闸分水为三,以均灌溉,为万家乐利之源
江渠在城东五里,有上下江口,流绕飞虹桥,南归绿汁江,全境皆资灌溉
芦塘在城东五里
嵩明州 杨梅河在城东十里,源出州,属马厂灌日足里田,由汪官村入嘉利泽
,邑市屯河在城东南四十里,河有五,俱出宜良,其经嵩明者,六七村资其灌溉
,寛郎河在城南三十里,自寻甸之三岔发源,流至吉矣,龙分为二,东灌效古里田、西灌、日足里田,俱流入嘉利泽,但日足地低,水直易行,潦则受淹效,古地髙得,水甚微暵,则受涸知。本朝雍正八年,总督鄂尔泰檄知州苏暻同寻甸 州崔乃镛,相度地势于吉矣,龙分水上流里许,水势均平处,另开子河引流入效古分水旧道与日足均其水利
遥岔河在城南三十里,一名老贾河,流入嘉利泽,灌金马里田
、杨林河在城南杨林驿,一名玉龙河,源出屼□山一朵云,下经棂口村、渣子沟,过天尘桥,直至南冲村,分流为三。南冲旧有总闸,岁久倾圮,兼一带河身浅窄,堤埂低薄,每夏秋水涨,道路田畴多被冲没, 本朝雍正十二年,布政使陈宏谋,檄议兴修,知州张浩捐赀重建总闸,分水均流三河,不致偏注,又自南冲至河尾二十五里,将东西两河开浚寛深,増筑河堤,栽植树木,并于河尾窑、岔河、老贾河,疏浚砂砾,俾畅流归,入嘉利,泽水无溃溢之虞
弥良河在城西五里,源出梁王山,流至金鸡山白马庙,经万歴桥入嘉利泽,灌崇正、弥良、资善、三里田,各有坝蓄泄
、天生桥河在城西二十里,源出梁王山,由黒倚牌伏入山洞,至覆苓洞复出,过天生桥入嘉利泽,灌中和,依顺资善、三里田各有坝蓄泄
福佑河在城北三里,源出梁王山、白草龙,至常汪冲两水交合,由丹鳯桥入龙济河,灌崇正月丰两里田,有坝蓄泄,内有大理村,河势湾曲,冲刷民居,改本朝雍正八年,知州苏暻 直河身,引循故道
、嘉利泽在城东南二十五里,一名杨林海,周百馀里,纳龙巨南冲二河,并四面山溪潭泉,潴而成淀。自杨髙桥流出,歴车翁、牛栏以达金沙江,而出口迂曲,水流微缓,沙石易停,咽喉壅塞,濵海四十八村,田亩每患淹没 。本朝雍正六年,总督鄂尔泰檄令知州安鼎和弃迂从直,由丁家屯龙喜村,另开子河二里许,直通河口,使新旧两河并泻,水势畅流,田亩涸出
龙济溪在城东十里,一名龙巨河,源出寻甸州西南果马山,由罗锦村经龙济桥,至王四坝入嘉利泽,长流不竭,可以行舟,灌月丰、资善两里,田有堤蓄泄
、牧羊水在城西五十里,源出阿打龙,南至髙仓,灌邵甸内六甲田,由夹岸过洞,流入盘龙江
,对龙泉在城西南四十里,源出梁王山,由五山分水岭,两泉对出,百馀步始合,流入嘉利泽。灌中和、依顺、金马、三里田俱有石坝
、冷水洞在城西旧邵甸县龙泉,百泓引灌外四甲田,由甸尾而出,合牧羊水,皆盘龙江之源也
,炼登村坝在城南八里鳯溪山下
、清水塘在城东十五里
。
曲靖府:
南寜县附郭
潇湘江在城南,源出马龙州木容箐,绕胜峰山后,经府城妙髙山,由天生大坝㑹沾益北来诸水趋,东南迳亮子口,越州下桥曲折达于陆凉逺近田亩,咸资灌溉
东山龙潭河在城南五十里沟,本朝雍正八年,知府佟世荫修筑坝闸,开 ,引灌吴官冲十馀村田
双河在城北三十里,源出崖口,流入阿幢河,引灌多利
,东海子在城东五里,山泉流注,潴为巨泽,田亩资溉
、龙泉在城南十里,泉分两派,一清一浊,引灌资之
,黒龙潭在城东二十里潭,水渟泓饶灌溉之利
、滚水坝在城东八里矣。卜村旱蓄潦泄,田亩利之
,恭家大坝在城东南二十里,郡中诸水俱㑹于此,分灌朗、坦十五圩田
、恭家小坝在大坝下,旧系石闸,引灌瓦子,四村田日久冲塌后易土埂岁修,岁圮 ,本朝雍正八年,知府佟世荫仍甃以石
、东山坝在城东南二十里荫,本朝雍正八年,知府佟世 新筑
、蒋家坝在城南三里 。本朝雍正八年,知府佟世荫新筑蓄水资灌
、兴隆坝在城南十五里西山,下系石坝,蓄山箐之水,灌卧龙寺、五村田
、瓦庙石坝在城南十五里,筑本朝雍正八年,知府佟世荫新 蓄山箐之水,引溉何旗乡五村田亩
、观音三坝在城西南二十里旧建石坝三,上下相连蓄水,分灌南城等村田
大坝在城西南五里,明洪武初,指挥刘璧筑坝酾渠为三闸,引潇湘河水分灌东南三乡四堡之田,年久湮废水。本朝康熙四十二年,知县胡麟徵重修,雍正八年, 冲堤溃,知府佟世荫、知县梁廷彦捐买民地,开沟筑堤
,左所坝在大坝左引灌施家庄等八村田,山势逼隘,沙石易淤 。本朝雍正八年,知府佟世荫、知县梁廷彦捐买民地,另筑石坝,以防冲决
,天生石坝在大坝下,天然石堑増培木石,即堪资蓄泄,引灌官厂院七村田
、解家坝在大坝下南北二沟,灌史家闸六村田。本朝雍正二年,总督髙其倬捐金重修
尹煤冲石坝在城西五里,知本朝雍正八年 府佟世荫新筑蓄白石江水资灌
、三岔坝在城西十五里
、上坝在三岔上
、冯尹冲坝在城西北十里,引白石江水灌冯尹二冲田
土坝在城东北一里,引北沼水灌田
、西湖坝在城东北十里,明洪武间置
、毕家沟、古闸在城东十里红花海下, 。本朝康熙二十八年,署知府李灿重筑
、沙河新闸在城南二十里,为本朝康熙二十六年知县张 焕创修石闸,民利赖之
,暗洞堤在城东十里暗渡阿幢河水
,三圩新堤在城东乡郡中,潇湘口、白石江、新桥河、黒水河诸水汇流入套子圩,总为一河,复南歴白夷圩、恭家圩等处,向因河身窄狭,每遇水发,泛滥无归田畴,多被冲没浚。本朝雍正十二年,知府佟世荫勘议,详请发帑开 寛阔,另筑内堤三道。套子圩筑长一百四十五丈五尺,白夷圩筑长二十九,大五尺,恭家圩筑长八十三丈五尺,河流不致旁溢,田亩,始保无虞
,北沼堤在城北门外
、沾益州。 沙河在城东五里,饶灌溉之利,但河髙田下,堤塍易圮,岁资修浚
交河在城东十五里,源出花山洞,由白浪三川,经松林境北田亩,咸资灌溉,至天生坝,分为东西二渠,东流微弱,至大觉寺而竭,西流则蜿蜒二十馀里,北经黒桥,南趋太平桥,纳玉光村溪水,又纳沙河水,环抱城郭,至梅家闸,与腊溪合,城南北三乡入伍,二铺田亩咸资灌溉,阖州水利莫广于此,闸下五里许,即南寜县界,㑹白石、潇湘二水,趋桥头过陆,凉入大池江
双河,在城西南二十里,即腊溪上流,一出半个箐,一出烟子,冲㑹于新桥
腊溪,在城西,源出鳯凰山,流二十馀里,随流引灌为二坝,至城南梅家闸,与交河合流,入南寜县
、扯补龙潭在城东十五里东山后,水出山腹,引灌十里
角家乡龙潭在城东二十五里,引灌三乡田
、海家龙潭在城东南二十里海家地,二源并出,大雨时,一清一浊,东西资灌
大龙潭在城东北五里,旁有小潭,水出较盛,分灌东北田亩
天生坝,在交河上流,瀑布三叠。明天启间,总兵杨禄开东西二渠
羊场七坝在城东南三十里,灌羊场一带田
西闸坝在城南十里,引新桥水灌溉十三屯田后,本朝康熙二十六年,州民张仲等建 州民韩继正増修
黒蛇坝在城南十五里,交河下流
擦耳石坝在城西南十里,引灌州西田流入新桥闸
、交水坝在城北平蛮乡
、铜车坝在城北三十里松林驿,南引块步溪水灌田
来逺坝在城北八十五里,灌来逺铺田
、沙河三闸在城东五里,灌东郊田
、梅家闸,在城东南十里块步、腊溪二水至此合流入南寜。明宣徳间,千户梅用建闸,以时启闭。
新桥闸在城南十里,双河水㑹此
陆凉州。 东湖在城东,地势洼下,夏秋水泛,一望汪洋,可资灌溉
中涎泽在城东南邱雄山下,府境潇、湘诸水悉汇于此州境十八泉,与南涧诸水亦注之,为阖州引灌之巨泽,流绕南郭,西入宜良,为大池江
杨福村坝在城东三里,明知州陈文著筑引灌,多利
。撤河坝在城东十里
、龙洞坝在城北五里,洞名涌珠,水资引灌
。郭家圩坝在城东北二十里,明崇正间,筑蓄水分灌,岁时加修
、冷水塘闸在城东北六里
、马龙州。 东河在城东南二里,旧名潇湘,源有二:一出城东松溪坡,山涧灌西河流等村,一出城东小龙井,灌陆家庄等村,各纡回数十里,于此合流入缪家河
龙潭河在城西八里,上二里许为缪家河。东西河水总汇于此,中有龙潭故名,下经龙洞,资灌土官寨等村田
西河在城西北,源出髙坡,经伯刻山下,纡曲西流,与东河汇
畏雷泉在城西四十里麻衣村,后土名犀牛洞,水从岩侧地,穴中涌出,渐流渐盛,可灌田千亩。或初出,闻雷水即涸,经雷数番而出其流更久泉欲出。时居人先闻穴中有声如雷,若岁旱不出,则于后洞中群相呼吼,击以石泉亦出,但不能久其出,每以初夏为期,居民于是时祀之
九股龙潭在城西五十里香炉山后,即旧通泉县地,潭周二百馀步,泉水杂出,约有九股,流成大涧,出中和屯,引灌多利
扯堵龙潭在城西北三十里,周百馀步,多林木水自树根涌出,流至土官寨汇东。河水又汇滥泥坪、龙潭涧水,资以分溉
龙洞在城东南四十里,山后有大栗树、汤郎二涧,水伏流入洞,砅转如雷,中成巨潭,汹涌而出,以资浸灌
杨柳坝在城东七里,灌西河流田
、天生坝在城东南四十里,灌本村田
、官坝在城南五十里大营村
、宗家坝在城西十五里,灌本村田
、弯子坝在城西三十五里,灌车章田
、石桥坝在城北十五里
、上坝在城北二十里,灌本村田
、庄郎塘在城西二十五里,灌本村田
、罗平州。 响水坝在城西五十里石,本朝顺治间,邑绅李犹龙凿 筑坝,引灌资之
,太液湖坝在城北一里,明万歴间,知州黄宇以旧多火灾,筑堤聚水制之,近坝田亩,亦资引灌
,鲁沂堤在城南一里,水低田髙筑堤,分水东西灌溉
,土白勒堤在城西二十里,水出山岩,分三道流出 。本朝康熙三十九年,知州张含章筑堤,引灌康虐村一带田亩
、歹鲁村堤在城西五十里,即三峡江水,居民甃石筑堤,蓄灌千亩
。寻甸州。 寻川河在城东十里即牛栏江,又名阿交合溪,源出嘉利泽,南绕州境七十馀里,汇新桥、洗马二河及山溪诸水,东北入车翁江。每夏秋积雨,一望汪洋,加以马龙州白蟒河水,又㑹于七星桥下冲,激寻川之水,逆流泛滥,附近熟田,岁被淹没, 本朝雍正七年,总督鄂尔泰审度形势,檄知州崔乃镛于木龙村后海泛涨,停积处,另开子河七百四十馀大引之别流,不与马龙争道,下至桥头始合,继委迤东道迟,维玺另浚沙河一十五里
、螳螂河在城北五里,俗名兔儿河,源出白龙洞,㑹摩浪水,东流纳虾蟆塘水,经州东南三十里入阿交,合溪为三岔河,资灌甚溥
车湖在城西三十里,纳四面山溪之水,潴而为池,周广四里,水深碧,故又名清水,海出功山入金沙江,沿流引灌
矣,部乌泉在城东五里,即洗马河源也,一名冷水塘,源出鳯梧山,入七星桥,至沙林,分二派下车翁江沿流分溉
三龙泉在城西十里,周回有石如砌,其泉穿山而出,可资灌溉
冷水塘坝在城东北四里,旧有石坝二,上下相连一灌矣卜村张家村田一灌,下鲁伯村、道院村、马石窝、木龙村田,明万歴间,杨、董二生倡修,又名杨福坝
、龙潭闸在城北四里,马街距白龙洞半里,障水灌新庄下村矣,卜村田
归龙堤在城南二里。明万歴间,知府李遇春筑石堤三十馀丈,溉田数百顷,民徳之,又名李公堤
、平彝县。 响水河在城西三十五里,源出白水,有深潭、天生石坝
大坝在城东六里,引灌黄土坡田百馀亩
、木枧槽在城西北三里,于西河架枧,由张家湾入望门分,溉民田数百亩
。宣威州。 龙津在城南二十里,广数丈,深邃莫测,灌田数百顷,入盘龙河
双坝在城南二十五里
山桥坝在城西南二里
天生坝在城西南二里。天然石闸左右开沟,引水灌溉
寗家坝在城西南三里
盘龙坝在城西一里
缪家坝在城西三里
官坝在城西五里
、梁家坝在城西五里
小坝在城西五里
阿龙沟在城南三里,灌河。东田
、清水塘在城东五十里
、温水塘在城南六里
犀牛塘在城南四十里
临安府:
建水县附郭
泸江在城南,源出石屏异龙湖,由西庄南折而东至三河口,汇塌、冲象冲二河,及六河、九洫,以趋岩洞,伏流十馀里,出阿迷州南为落蒙河,入于盘江。先是洞口洞底石埂十三重阻水,每夏秋雨涨,奔湍四溃,淹没田卢,土人伐石者,辄为风霾沙石所伤,称有神物凭据,不敢疏凿, 本朝雍正七年,总督鄂尔泰檄知府张无咎凿石疏河,椎凿不能入,强入寸许,风沙炮砾,从空而下,㫁折工人一指,尔泰谓神以庇民,岂以虐民为文以祭,祭毕复凿应手而碎,十三重立尽,水势畅流,逺近获利
李浩寨过泉在城北,自南庄十六营以下,暨狮子口、郭衣村八处田亩,苦无活水 本朝雍正七年,知州祝宏于附近南庄之李浩寨,察山腹中有过泉一股,水声潺湲不息,而山石嶙峋,疏凿难通,总督鄂尔泰令填入榖糠约三十里,始流出于州,属之老䑕窄石空,地势卑洼,水无所用,于上里许穿凿而入,水流涌出,开导成渠,酌定规条,挨次引灌
杨公泉在城北四十里,知本朝康熙三十年, 州杨绪爵开凿,溉田四千亩,居民祠祀之
冷水沟在城东北四十里,流为南庄河,㑹青云桥水,北出赛公桥,经中所马军营入岩洞,引灌资之
大水塘在城东一里
、冯家山塘在城东小寨后坡项寛二里许,阔半里,旱涝赖以蓄泄
,清泑塘在城东十五里有龙泉,溉三寨田
、清水塘在城东五十里,广阔三里,居民引灌田亩
、王家塘在城南六里
、滚沙塘在城南十里,溉回回村一带田
、蒲草塘在城南十五里,水源洪沛,聚若小湖,灌田甚广
、泸江堤沿江筑堤溉田几七十里,江中沙石停壅,年须浚治。明万歴四年,兵备道副使许宗鉴躬亲疏浚,置椿柞田,以备岁修,民感之名,许公堤嗣后相继修筑,难免溃决, 本朝雍正八年,总督鄂尔泰发帑募工,分员料理,自谢家湾至岩洞,亘八百一十丈,回环㡬九十里,浚治寛深,堤岸坚固, 题定,岁修三河额银三百两
,象冲河堤在城南,源出黒龙潭,歴拖泥坝,㑹白水河,合塌冲河,至三江口
、塌冲河堤在城西南,源出松子园,由鹧鸪村合象冲河,至三江口汇泸江,以入岩洞, 以上二河,俱筑堤捍卫,歴任修筑,旋复溃决。千本朝雍正八年,总督鄂尔泰发帑重修完固,互四 三百七十五丈,岁修额银,与泸江合
。白沙河堤在城北二里,源出青山,歴碗窑,绕城而东,入泸江,同资灌溉,俗呼窑沟
、石屏州。 异龙湖在城东五里,源出寳秀湖,有九曲,五岛,周百五十里,㑹芦子沟之旷野河,下入泸江,沿湖田亩咸资灌溉
、新湖在城南二十五里白家寨,后阔四里许,筑堤蓄灌
老湖在城南三十里大寨山后,广阔五里许,筑堤蓄溉
、寳秀湖在城西三十里,源出湖心,夏秋雨涨,汇为巨津,东入异龙湖,资灌甚广
。九天观闸在城西三里,受寳秀、髙家冲诸水,明万歴间,知州曽所能移旧堤于百步之上,就其冈陵之隘而扼塞之,潴水以资灌溉,中为石闸,以时启闭,至今民赖其利
,后所塘在城南火龙山下,广七里,居民筑蓄资灌
、僰东塘在城南三里锺秀山下,广二里,灌溉资之
蚂蝗塘在城西三里,广阔二里许,筑堤蓄灌屯田
、酸水塘在城西符家营阔三里许,军民利赖
、化龙桥堤在异龙湖邉维,本朝康熙七年,知州刘 世甃石増筑,农田行旅,两受其益
,西堤在城西一里黒龙坡,旁即杨柳坝 。本朝康熙八年,知州刘维世凿堰,长八十馀丈,作三闸聚弥勒沟一带流水,因时启闭,分水为十二分,逺近,均沾灌军民田万馀亩
阿迷州。 清水河在城南,源出南洞山,环抱州城,以灌郭田
小河在城外旧不通舟,本朝雍正七年,总督鄂尔泰檄署州漆扶助,疏浚寛深,自冰泉下绕州城,由禄丰乡直达盘江水路三十二里,滩平水缓,可以行舟,亦资引灌
西山龙潭在城西灌乐云庄田馀,入城利及花木
部沼龙潭在城北三十里,土人传有九十九泉坂,田寛广水充,满无旱忧
水头洞在城南四十里,水从洞出,灌溉大庄田亩
东堰在城东,水出南洞,经东山庄至义来村,郡人王廷表率众人为石坝
石堰在城南有小河,明嘉靖间巡抚邹应龙建
西堰在城西,水出冰泉,川民赵儒筑堰通之,经桃川庄至甸尾
、髙家庄沟在城西九十里,源出沙札哨旁长三里土舍李思敬开浚
、寜州。 浣江在城南三里,水从州北青龙潭流,下绕灌州,南㑹于婆兮江
、龙井河在城东九十里,蛇街落梅村,左引灌甚广。
恩永河在城西,水出山麓,流为三:一灌西郭田,一灌南郭田,中流则曲折,环城,㑹为爪水
龙川在城东北五十里,路居乡源,发甸头山涧中,灌溉甚溥,北流注抚仙湖
巅岩溪在城东北十里,茶部冲村泉,自山巅下垂如瀑布,引以资溉。
海眼泉,在城南六里。恩永山麓水自石洞中涌出,其源甚深,灌溉田畴,四时不竭,或谓自通海县海门闗泻注于此。
七犀潭在城东七十里婆兮乡即大龙潭,周围约八十丈,冬春水澄如镜,夏秋浑水出焉。俗传:中潜七犀,明正徳初,土人筑堤引水,辄为犀败,遇术士取其雄者患乃息
必旦龙潭在城南九十里,灌六寨田
、双龙潭在城西四十五里,灌马塔田
、羊塘在城东三里,甸尾长二里,寛四丈,蓄葫芦竜水灌田
山塘在城西北四十里甸苴坝,广阔二里,蓄水资灌
,通海县通海湖在城北三里秀山下,一名杞麓湖,源出河西县之碌溪,东流至县,纳各溪涧之水,潴而为湖,周一百五十里,如环而缺。其东南有落水洞,田亩灌溉,视其通塞,以为利害
。东华溪在城东十五里,源出东华山乌龙潭,受冷水洞诸水,经沈家桥,流入杞湖,东乡田亩资其灌溉
。白马溪在城东,源出白马山下,经迎恩桥,流入杞湖。城东屯田,咸资灌溉,若暴涨入田,遂为酸泥,又不免损稼之虞
。九龙溪在城西。庆丰屯源出九龙池,流入杞湖,西屯资溉
新生泉在城东十里,可溉田百亩
、大龙潭在小新庄
、中龙潭在金家湾
、小龙潭在姚家湾。以上三潭,俱在城东汇沈家桥沟达于湖,引灌甚溥。但金、姚两潭水性寒冽,近潭之田必火种而后有收
窑沟在城东窑山下,夏初雨集,民资其利
。大桥沟在城东,注东山、白马泉水,分灌入湖。明末,山水泛溢,民田千亩,尽被淤没,改种豆麦,又为暴涨,冲埋沟路,堙塞多年弗葺,其下流入湖处,久成,平陆居民俱已侵垦,成田。六、本朝雍正七年,知县李至倡浚古沟,自大桥至湖, 百六十五丈,疏导寛深,较旧制泄水更捷,并多置水车,遇旱则挽湖水而上,三层转注,可达大桥,上游浸灌田亩
秀山沟在城西北,汇秀溪、温水塘、冷水塘二潭之水,流入杞湖水,甘宜稼,故西畴称为沃壤
洗钵池在城南秀山下,自水磨村流灌县境入湖
东湖池在城东三里白马山,谷内长四里,寛二十馀丈,久废
西湖池在城西一里,广阔一里,蓄温泉水,灌田久废
、新村塘在城东十里东华山,下广二里。新村、城匡、杨广三村居民筑蓄,以资灌溉
河西县。 大河在城南十里,发源九街子山下,东北流,灌三里村入杞湖
碌碌河在城西六十里,源出大溪,自新兴流经㠄峨城下,东南入碌碑乡,归通海,东北入曲江,沿流资灌
舍郎河在城西六十里,由舍郎村东流,经木加沙,入碌碌河
长河在城北三十里,发源曲陀闗,下灌溉东渠诸村,出碌溪三渡,入杞麓湖,淤积日久,雨涨为害 ,本朝康熙五十一年,知县周天任疏其下流水归故道
山后川,在城西李家庄,延二百步,袤一百步,春月官民祭祷
普应溪在城北闗外,发源螺髻山下,北行东折,及于县境,每暴涨,山岸当之辄溃。 本朝康熙五十年,知县周天任凿琉璃山麓,引水北行,复自普应山下筑长堤捍之入湖,民利之
白龙潭在城西五里螺髻山下,灌近城田地
,东渠乡龙潭在城西九街子山麓,灌溉甸心,沙罗、车城等村田
水、磨村、龙潭在城北二十里,水源洪大,复有长河流出故邑北,常受水害
、白石玊龙潭在城东北十五里碧山下水颇温,溉田甚羙
、大沟在城西五十里,自木加沙,引碌碌河水灌永城仓文沙、冲小、白邑等田 。本朝康熙三十九年,知县蔡酬开。
碌碌塘,在城北胜郎村上,延八百步,袤五十步,明时筑灌交罗布等村田
东湖池堤,旧志:在城南二十里,延四百步,袤三百步,蓄水济塘,下一带田。明成化间,知县朱光正立二石柱于塘左,右刻四至。按城南无堤,疑为城北戴文营堤,今长河水淤,或失其旧尔。
西堤在城西。明万歴三十二年,知县周邦举筑石闸
西湖池堤在城北二里戴家屯上延百步。明𢎞治十年,知县萧济筑,即今碌溪渡堤
嶍峨县。 合流江在城东北一里,源有二,一曰猊江,自新兴流至县北,一曰练江,自石屏流经新平至城南,二水汇于东南隅,下入曲江,故曰合流,引灌甚溥。
腊猛河在城西南,怕念乡流,入新平之大开门河,潆洄曲折,灌溉多资。
龙潭在城西一百二十里,兴衣乡南十里,其水趵突归入元江灌溉资之
。大石坝在城西北二里,明署县张□筑,又名张公堤
猊家,冲堰在城南一里香柏村之左
、角池堰在城南四里
、新龙堰在城西南五里
、大罗河堰在城西四里
、普龙堰在城北十二里
董家堰在城东北二里。
砥柱堰在城东北十里
、松子园石渠在城西北十里,明万歴二十年修筑,互十里灌溉利焉。
蒙自县鸡街河在城西,源出建水,灌溉鸡街一带田亩,下入阿迷州。
倘甸河在城西北七十里,源出白广寨洞中,并木马冲合流成河,田亩赖其溥灌,经县东南七里流入梨花江。
南湖。在城南门外,即学海盈涸,不时久经淤塞。明嘉靖中,知府钱邦称、通判胡文显疏凿为池,纵广里许,日久复淤。 本朝雍正七年,知县王延诤以城南地势寛衍,因乏水荒弃,而学海据其上流,于庄区寨分引竜古之水,聚为巨塘,浚深数尺,筑堤潴水,开渠引溉。
矣波草海在城西北三十里。
,落龙泉。在城东八里,秋冬不竭,土人引以灌溉。
法果泉在城南十五里,明嘉靖时,浚水为渠,随山穷源,始得洒鸡泉,又得生三岊泉,俱导入法果汇,落龙注泮池,沿流引灌。
鹦哥塘、有二,俱在鹦鹉山下,可以引灌。
澄江府:
河阳县附郭
永济河在城东北四十里之旧阳宗县东三十里炒甸乡黄泥村旁,日久淤塞府,本朝康熙五十七年,知 柳正芳修浚
大冲河在旧县南五里罗藏山麓,明隆庆二年暴涨决堤,知县文嘉谟浚导十馀里,深八尺,寛大,馀民受其利
。陇邱冲河在旧县西北十二里,源出陇邱冲山间,经通衢桥入明湖,屯田悉资其利
。抚仙湖在城南十里,河阳江川,寜州三州县环之,周三百馀里,北纳诸溪,西南受星云湖,东南流入铁池河。濵河田亩惟视海口河通塞,以为利害
。明湖在旧县北一里,源出罗藏山下汇境内溪河、泉涧诸水潴而为湖,周七十馀里,北泄汤池,东绕宜良,入大池江,水色深黝,两岸陡絶,尾闾狭隘,夏秋霖潦暴涨,淹没湖田。明知县文嘉谟疏浚建桥,民徳之
海口在城东南三十里,抚仙湖水由此泻入铁池河,每雨多水泛,宣泄不及,又有南北山溪,暴涨横冲,推沙滚石,每将海口堙塞,障水逆流三州县濵海田亩,咸被淹没。明巡按姜思睿于南岸建牛舌石坝,北岸建梅子箐石坝,逼遏两溪之水,循轨顺行,不使沙石激壅海口,年设浚夫三百三十四名,日久坝圯,旋修旋壅。夫本朝雍正八年,总督鄂尔泰发帑,檄知府王铎募 挑浚,首尾寛深,重建二坝,甃石一百七十六丈,于坝身湾曲冲汕处増筑逼水六墩,以固石坝
、东谷溪在城东六里,源出东谷之麓,萦绕旧治,旁灌畦陌,注玗札溪
,立马溪在城南三十里,发源玊印山之南,经东闗至兀峪岭,与剑岭溪水合流,绕竹园坡,西南入西礐大溪,明知府徐可久筑堤以防龙青河一带冲决之患
。石涧溪在城西南十里,出虎山两峡间,灌溉平阜,北入西礐
、罗藏溪在城西十里,源出罗藏山峡,经梁王冲东汇太平桥下,经本朝康熙三十五年暴雨横流,遂由棕树村南泻 髙楼房旧街子前所团树,营髙七营入湖,灌溉冲没,利害相半,歴年以时浚治
白鹤冲溪在城西十五里,出山峡中阜田资溉
玗札溪在城东北二十里,源出寳鼎山经玗札山下,每水涝冲决为患。明隆庆三年,知府蒋宏徳开渠筑堤三百七十馀丈。万歴间,知府程子侃重筑东畔田畴,咸资灌溉,南至旧治青云桥,受东谷、庄镜、北坡诸水,入抚仙湖,明季河道淤塞,水徙而西,从大人庄右南经右所入湖,再徙而西流,经梨花村、鲁溪营、杨老营入湖所经田,地久变沙砾
九村溪在城东北二十里,自本村发源,流入七江村,㑹于铁池河,资灌甚广
。七江溪在城东北四十里,水自九村流灌
、弥勒石溪在城东北四十里旧县西源出罗藏山西麓,合涧流,出弥勒石口,㑹锦溪水,入于明湖,灌溉甚溥
。日角溪在旧县西北八里,一名芭蕉河,源出觉卜山下,伏流至天生桥,复出成溪,利资灌溉,入明湖
。东浦泉在城东五里华藏寺下,自石窍中出,清、甘无比。明成化间,知府张顺筑堤闸水,嘉靖间,郡人席大宾増筑一堤,汇以为沼,下注镜光池。府治昔在东山沼,距治北三里,因名为北沼
、玊冽泉在城东五里华藏寺金鸡岩下,味甘色莹,流灌阜田,注于镜光池
、漱玊泉在城东五里,源出重珠山麓石窦间,一名倚铎塘。明嘉靖间,郡人李坤筑石堤以时蓄泄
、芭蕉箐泉在城东七里,有泉涌出可灌田
,西礐泉在城西七里蟠龙冈石岩下,左右双湫夹出,汇为巨塘,左湫一名燕窠塘,水常清右则流浊。明隆庆五年,知府徐可久开三河,引泉南入于湖,又凿上中、下三龙沟,引泉东流,灌溉郭西南田,达于城内,可以行舟闸坝,蓄泄有法。万歴间,知府程子侃重筑阖邑水利,此泉居其大半
,七古泉在城东北旧阳宗县西北七里,源出麦田,过北斗村入明湖,民资灌溉
、涟漪泉在城东北七里碌碕山峡,一名庄镜泉,四时清澈,流灌阜田。合玗札溪、明知府王良臣筑石堤
、清溪坝在城西十五里闗,岭下石坝二,分水沟六,溉田甚广
、太平闸在城西二里太平桥下,明知府徐可久建疏梁王冲一,带溪水入新河
、髙涧渠在城东一里,自纳古勺开渠,引玗札溪水流,经蓬莱庵、捕鱼村、大树村,渡髙涧桥至东郭,一带田亩,咸资分溉
、镜光池在城东五里,受东浦泉水,筑石围堤,引灌东畔田亩。明崇正间,知府张同居建石闸于池口,以时蓄泄,闸上竖石坊额曰「润泽生民」
、堰塘在旧县炒甸乡土官村,明正徳四年,知县郭翰筑,嘉靖四十五年,知县文嘉谟重修 。本朝康熙年间,知县沈晋初、翟枚吉相继修筑,壅溢不常近村之水利闗之
,立马堤在城西七里西街之北,明知府徐可久建,以防龙青庙一带山水冲决之患
江川县。 下河在城西十里,分中河之流,经旧城南入湖
中河在城西十里,源出阿花冲,抵乌鸦村,南入湖
上河在城北十五里,源出闗岭,分流灌左广二卫,南入星云湖
星云湖在城南十里,周八十馀里,受屈颡巅山、龙泉及三河诸溪,潴而为池,由海门桥东入抚仙湖,沿湖田亩资以引溉
。阿件溪在城西北二十里,源出屈颡巅山之南流入湖,溉田甚多
阿化泉在城北十里,源出緑笼山,分三流灌田
黒龙潭在城西十里西山,田亩资灌,其流为冷泉
、西山龙洞在城西南三十里双龙乡,地无活水,止有大小塘各一区,岁久淤浅人。本朝雍正十二年,知府来谦、鸣知县罗弥素亲督 夫挖深塘底,加髙堤埂,又以田土广阔灌溉,不敷复捐,资于本乡西山半箐凿开龙洞,水流不竭,引溉上下二乡田地数千亩,皆成沃壤
。甸头闸在城北五里甸头乡,地无活水,惟大村之左旧有水塘一区,三面皆山独缺西面因无堤闸,不能积水堤。本朝雍正十二年,知府来谦鸣、知县罗弥素捐筑 坝,自北而南,长一百一十二丈,两旁植柳,并建石闸,因时启闭,灌田数千亩
,立昌堰在城东五十里 。本朝康熙九年,知县张方起自躱得岩导泉筑堰,灌田数十顷
。普济堰在城南四里旧城西南馆驿左,明隆庆四年知县杜鸣阳筑
、广济塘在城西南三十里双龙乡
、新兴州。 窑沟河在城东南二里,源出平顶山,后迳州城南,至金官屯灌田,西北入大溪
撒喇河在城东南八里,源出乾海子,北经灵照山,下至灶君坡,㑹哨河入大溪
密罗河在城西南三十里,北行经密罗村,过禄匡城及大营屯,㑹牟溪水,西入大溪。有三坝,灌麻、栗树等田
甸苴河在城西二十里,源出尖山,受甸苴山谷水,北入大溪。
清水河在城西三十里桤木岭下,源出光山水,清而驶,南入大溪
大溪河一名玊溪,在城西北五里,源有二,一出江川兽头山,西经河西夹雄山,北入江川。普妙乡出小矣资,一由香柏河行山谷中,经大矣,资西至小矣、资两水合流,西行,过王鸣喜撒喇哨河水注之,至下戴家屯,白龙潭水注之。又南至康阜桥,下罗木箐水注之,至通年桥,竒梨、西河二水注之,至金官屯,窑河水注之,至大营屯,牟溪、密罗二水注之。西下甸尾村,入山际,黒龙潭水注之。又南行,甸苴河水注之,又南下良江、清水二河注之,绵互几百里,始入㠄峨,以达曲江,阖州灌溉赖之
良江河在城西北三十五里良江村,东受两山潦水,南入大溪
西河在城北五十里,源出昆阳州酸水塘,西入铁炉闗河,㑹母猪箐龙潭水,南出刺桐闗,经陈家屯,合竒梨溪入大溪,有六坝,灌髙桥等村田
罗木箐河在城东北二十里,源出响水,行蒙习山阴,南流过北山白云寺,西经龙门村,南至康阜桥入大溪。有三坝,均分沟水灌北山等村田
香柏河在城东北七十里,源出蒙习山晋寜分界,经安花、芋苗村至小矣资,合大溪河
牟溪,在城南十五里,源出和尚湾山,左西流,经牟溪、冲西,北过梁王坝,经髙仓,又西流至大营屯,合密罗水入大溪,灌髙仓等田。
黒龙潭在城西十五里龙吟寺,窈深莫测,遇旱。吐浑水即雨。
白龙潭在城东北二十五里,歴有四坝,灌北古城等田。
金汁沟坝有四俱在城东,灌马家、冲等田。
研和坝在城南三十七里潢水塘,灌南厂等村田
桅杆营坝,在城西南十三里,灌本村田。
龙井坝有三:俱在城东北,灌中卫屯、龙井巷、西闗等村田。
红庙堰在城东三里,塘周二里。
九龙池,在城西北二十里,一名竒梨溪,水出岩石间,清可鉴髪,南至陈家屯,㑹西河水东入安流桥,出通年桥,合大溪。有坝十三,灌王旗等村田,日久堙塞。 ,本朝雍正九年知州许廷佐疏浚深通。
路南州。 兴寜溪在城东二里,绕州西南㑹铁池河,达盘江有坝蓄灌
白龙潭在城东北十五里,行十里,与黒龙潭合流
、双龙坝在城东二里。本朝康熙四十六年,知州金廷献建坝筑渠,亘二十里,溉田三千馀亩
黒龙潭坝在城东五里,地名落台,明嘉靖间,知州邹国玺筑堰开渠,引龙潭水济田千顷,民徳之,称邹公堤。天启间,知州唐登第再浚知州倪垣修枧引灌修。本朝雍正九年,知州王臣重
些卜所坝在城北十五里阿怒山后,山半,旧有塘名绿阴,山民筑堤蓄水浇灌本村田地,而附近路母矣,北山屯两村隔在山南,流溉不足南。本朝雍正十二年,知府来谦鸣知州于讷于塘之 隅,筑土堤十馀丈,潴蓄更寛,又于山北些卜所龙潭下捐建石坝一座,并开沟长五里,引水至山南,遍灌三村田亩,均得沾足
,鱼池堰在城东八里,明嘉靖间,知州邹国玺修筑
、昌乐堰在城东北五里罗,本朝康熙四十一年,知州 之熊筑堰开渠,引白龙潭水灌州西北,田三千馀亩,后圮知州金廷献重筑増枧,雍正九年,知州王臣续修
䕶城堤在城外土,本朝雍正十二年,知府来谦鸣知州于讷,因 城单薄,每遇夏秋雨潦,濠水骤涨,冲塌可虞,捐资倡率士民于贴城土垣外加筑䕶堤,长三百四十馀丈
,大河堤在城西北,民和乡河水,自曲靖陆凉流至州境,下入宜良,旧有土堤,岁久倾废,每遇水泛田亩,被淹 ,本朝雍正十一年,知府来谦鸣亲往查勘,与宜良令朱千㑹商,各劝乡民协力重筑,计长二千五百三十丈,并开水沟随堤,旋绕堤内路南陆凉、宜、良三州县田四千馀亩,均免冲没之虞,又因原开涵洞湮塞成河,复捐资倡建小石坝四座,涵洞六口,引灌髙田,民利赖之,其堤坝议定一有捐塌,三州县分界不时修补
武定府:
和曲州附郭
鸠水河在城东门外,源出罗次县白花山,经九厂,六十里,至府东,㑹西境东注之水,入禄劝大河达金沙江,沿河资溉,但多行山箐中,不如西境诸河之利
、冷村小河在城东南,源出石版桥、罗家庄、小龙潭,㑹各箐水,至冷村成河,东歴铺西大缉麻合禄,劝大河入金沙江,沿流资灌
、鹞鹰河在城西,源出乾河,㑹鹞鹰、古柏一带箐水,成河至红土田,东绕府城合鸠水,入禄劝大河,分沟引灌
,髙桥大河在城西北,源出州属之勒品甸,经只苴阿河诸处,凢百五十里至汤郎㑹大麦地各箐水,抵髙桥成河,过拖木格落木河东北,渐下歴河,冲白马口入金沙江,沿河田亩随流分溉
、乌龙河在城北五里,源出禄劝州之乌䝉山,溉田数百顷,下流入金沙江
、插甸河在城北,源出老母坝东北,㑹各箐之水,成小河,经插甸诸处,至拖木格,合髙桥河水入白马口,达金沙江,引灌资之
、香水坝在城东,溉东南一隅
、宛家坝在城西北下,怒革、乌龙二水合流,随其髙下,修砌石坝
、上沟在城西,自和尚庄岔河分乾河水,引灌烂枧槽、保山溪、北郭田,由火把村入城供汲,归旧泮池
、下沟在城西,自红土田分大河水至烂枧槽村,架木接渡,东绕府城,折而南,纡回十馀里,至小营逺近资之,先是分沟处以乱石堆砌河,水稍浅,即难引灌 。本朝雍正九年,知州徐修仁于红土田上流建拦水石坝一,使水半流河半,入沟筑堤疏淤,另砌渡枧马头沟,水常盈分灌甚溥
。西村沟自西村桥下引河流,分灌本村田亩
、乌龙沟在城北十里,源出乌龙,引灌水、碓房、田亩
、大缉麻屯渠在城东南,由冷村河筑堤,引至屯中
、元谋县。 多克河在城西六十里,源出白盐井,由大姚流入县境,合西溪河引灌资之
元马河在北门外,清流漪漾,绕城分灌,下达马街有堤
应元溪在城东五十里,源出和曲州虚仁驿,流经马头山,灌溉甚溥,下流合西溪河
、西溪,在城西五十里,源出定逺之苴寜山,北入县境,合于应元溪,灌溉郭田,下流注金沙江
、九龙潭在城西阿郎村龙王庙前,遇旱潦祷之
流水洞在城南二十里苴那村山后,许本朝康熙三十二年县民余得才凿洞三里, 直达山前,旱地俱为水田,人徳之
盐水井坝在城东十里
,法纳禾坝在城西十五里
,车良居坝在城西二十五里
、汉禄坝在城西北二十里,接翠壁河流,引西溪水灌溉田禾
,能海闸坝在城西北四十里
、阿纳勒坝在城西北四十五里
、苴寜坝在城西北七十里
、朱补坝在城北七十五里
、五茂坝在城北八十里
、大坝塘在多克河岸西
溪河堤,在北门外河源,出和曲之虚仁驿及五骂村,兼各山沟水汇于城下,势甚奔腾,四面皆山,不能分泄,冲没可虞,又地多顽石,难施堤桩,旧用乱石堆砌成堤,岁修费帑,篾本朝雍正十二年,知府朱源淳、知县金言详请用筐,盛石里外牵连以捍水患,田舍城垣胥赖保䕶
禄劝州。 掌鸠河在城东五里,废石旧县,源出州北撒甸,流经易竜名鹧鸪河、纳溪涧诸水。又汇盘龙河水,东南合款庄、乐宰二水,流出狮子口,东入普渡河,以达于江。从末竜筑堤引水名普济沟,溉江头村者声田,从镌字崖下筑堤,引水名通济沟,灌拖梯一带田
盘龙河在城西南,水从府东流,绕州境,合掌鸠河,流入普渡河,从虎跳滩筑堤,引水名广济沟,经木国甸,溉州郭及莺子竜一带田。又开盘龙沟,引溉马家庄,并永平、纳吉诸田
拖梯水道在城西北十五里,引玊峰山泉水凿沟溉镟匠村,一带军田
、龙潭一在城东十五里纳吉村,一在城东十五里。六块一,在城东二十里老悟村,一在城东南六十里大弥陀田亩,悉资灌溉
桃源村渠。 永平村渠 纳吉村渠俱在城东,田资分灌
、马家庄渠在城东南,明鳯氏古沟,年久圮塞。渠本朝雍正四年,知州贾秉臣从山腰凿石成 汇,复旧沟,疏浚深通,分十二节挨次,引灌马家庄等村田亩
者,吉村渠在城东北陀的掌鸠河
、广西府。
江头村河在城东北五里,龙湫数处,汇为河,西流于神凫岛,合西溪入矣邦池,引溉多利
西泸河在城西三里,一名西溪,源出阿卢山,洞流灌城,西环抱城,南与东溪合,下流入矣邦池
竜甸海在城东南一名矣。邦池周三十馀里,受郡治诸水,汇为巨泽,有尾闾,从石窍泄出,南入盘江,然易□塞,一失疏导,则东郭平原,便受水患
龙泉在城西三里,泸源洞有东西二泉流入矣。邦池,民资灌溉
广利坝在城东七里,明万歴间,知府张光宇筑
永恵坝在城西三里。明万歴二十一年,知府陈忠筑开东西两河,建闸蓄泄灌田千顷。天启间,知府髙梁楷易石,増修后,山水冲㫁,西河梁楷复砌石架木以渡其利不废。东河日久塌圯, ,本朝康熙三年,知府万裕祚重修
雨竜坝在城西三十里,明知府辜用琥筑
矣,厦坝在城西六十里
,兴集坝在城西六十里
,寜黒勒坝在城西北三十里
、摆勒坝在城西北三十里
、鱼勒黒坝在城北四十里以上,俱均本朝康熙初筑 利灌溉
,师宗州。 大河口在城东十里,汇通元落竜水,流入罗平州,引溉资之
通元洞泉在城西北一里,纡绕城南灌溉,东入大河。
落竜洞在城南,流入大河
大河口坝在城东十里
白雾沙坝在城东十五里
、洋旧坝在城南三十五里。
额勒哨坝在城南四十里
、西坝在城西一里
小阿堵坝在城北十五里
柳堤在南门外修。本朝康熙间,知州陈憻、韩维一相继 ,筑障通元洞水使东流
弥勒州 白马河在城东五里,纳弥东西溪水合流南灌
息宰河在城南九十里构甸坝。龙泉水自石罅中涌出,流漾平川数十里,上中五村田亩胥润泽焉
阿当河在城西十里,源出阿当哨龙潭,从山麓,喷薄而出,东经大树村,流灌近郭西北,田亩百馀顷,至弥西汇,白马河溉被之,广兹河为最
山、金河在城北二十里,由蛇花口至弥东汇、白马河
山湖在城西南四十里红石崖,流灌西郭田亩
、八甸溪在城北,其源有三,一出阿欲山,一出旧村,一出北倾山,至州东合入盘江,沿流分溉
竹园村沟甸坝在城东南六十里。明万歴四十三年,知府萧以裕、通判吴稼竳开渠置坝,溉田五十馀里
朱公坝在城南六十里甸头界,明州同朱召南筑
、李公坝在城西二十里阿当村,明万歴间,知州李启筑资灌田亩,引入泮池
、丁家坝在城西南七十里十八寨东南乡,明万歴间知府陈忠筑,今圯。
邱北。 清水江在治西,筑堤汇流,民资灌溉
盘龙寺龙潭在治西,潭水渟泓引灌甚溥,东入清水江
。
广南府:
土黄河在城东二百六十里,土富州界内,其源出府境分水岭,合师宗州,及粤西西隆州诸山之水,汇聚成川,自土黄起经西隆、西林土、富州、土田州诸境,过剥隘而至白色,计七百馀里,可以直达两粤,旁通黔楚,旧因滩多水险,舟楫难行。内本朝雍正九年,总督鄂尔泰、于彚陈全滇水利疏 ,并请勘修。十一年,总督尹继善、巡抚张允随,委原任贵州粮驿道王廷琬勘估董理,分檄滇粤两省,委员领帑兴修,疏浚沙碛,开凿石滩全河,水势寛平,舟行无阻,通商便民,而解运钱文等事,俱资其利
,楠木溪在土州东三十里,源出花架山,迤逦东流,其水冬夏常温,近地田亩,可资灌溉
,引流塘在城南闗,旁阔数亩,蓄水灌溉,民资其利
,清渠塘在城北一里蓄水以资汲灌
、龙湫有二:一出城西者,马一出城南冷水沟,引以灌溉,旱则祷雨
。
元江府:
南:淇河在城北十五里,源出无量山及南北中寨诸山,流入礼社江,灌溉资之
东沟在城东有五:曰漫林,曰呼遮,曰河湾,曰三家,曰大茶庵
南沟在城南有十四:曰万喇,曰都峨,曰万锺,曰们岛,曰小燕,曰都郎,曰上乾磨,曰下乾磨,曰纳整,曰者戞,曰龙潭,曰阿萨,曰南洒,曰深沟
西沟在城西有八:曰新沟,曰龙洞,曰们涌,曰达摩,曰漫漾,曰你叠,曰们线,曰们果
北沟在城北有二:曰安乐,曰拔乐
、西北沟在城西北有五:曰漫费,曰红土坡,曰达探,曰琳琅,曰麻沙树。以上诸沟随地引灌
双沟渠在城东二十里,源出马笼山,一清一浊,土人筑堰,江东田亩赖之
、仲夷渠在城西四十里,分溉田亩,东入礼社江,明永乐年间开
新平县。 炼庄河在城东九十里,源出胜郎山后,经罗吕乡山麓灌溉,炼庄田地,原属河西,后以道逺割归县辖
洪本泉在城西一里,流灌郊郭田为利甚漙
登龙渠在城西北旧新化州禄库乡
六婻塘。 渺剌塘俱在旧州岏㟽乡
、阿谢堤在城南三里大石坝,壅水灌田。东南利赖
龙王庙堤在旧州归召乡,明隆庆六年知州麦天惠筑
青龙坎在城北五里,筑大坝,灌溉纳起一带
邦那圩在旧州禄库乡
。
开化府:
文山县附郭
沟交河在城南十五里,发源府西南大敎化,过小天生桥,绕府治,右流至大沟交汇盘龙河沿流引灌。
侬人河在城北四十馀里,源出期乌洞并王弄、汤坝诸水,汇流成河,环抱府城三面,以资灌溉。
盘龙河即侬人河下流,以其绕城盘曲如龙,故名,下入天生桥。
期乌洞泉,在城西安南里,石峰独立,下有洞水,淜湃而出,夹涧穿流,为侬河之源,郊郭灌溉,首资于此。
白鱼洞泉在城西北一百里石洞中清泉徐流,内产白鱼,水可灌田。
异龙潭在城南,引本朝康熙七年经歴李鳯昌 流灌田,民被其利。
、岐渠在城西年,本朝康熙十 知府刘欣开以灌田
、孔公堤在城西门外新街,以本朝康熙四十二年知府孔毓珣 地多火灾,筑堤蓄水,预防其患。
。
镇沅府:
蛮况河在城东五十里,发源树根坡,与蛮贵、由里二河环绕府治,滋灌田畴,归于府东殷春桥、深水台,合流出威逺
新抚河在城东南一百二十里,发源蒙化,经定边景东、恩乐流入新抚里,灌溉新抚、向化、安连、明徳四里田亩,复由那戞村东出普洱
。南祝河在城北五十里,发源分水岭汇、黒龙潭,茂庆河之水,流入殷春桥,过府治南,山脚围绕而西,咸资灌溉
石花溪在城东一百八十里,源出石花山麓,流而成溪,四时不涸,可资灌溉
小龙池在城西三十里,诸流㑹聚之所
恩乐县。 鲁马河在城东七十里,源出景东府哈●噜流入县,灌乐礼、乐智等乡田
托写河在城南,源自府属分水岭流入县,灌乐附乡田
浦麻河在城西北,源自府境大弄河流入县,灌乐仁乡田
景东河在城北,一名景来河,源出景东,经县西北,入镇沅。杉木江两岸田亩皆资灌溉
南堆小河在城东北,源出者岛山,灌近郊田
。
威逺。
青庄河在治南二十里,源自抱母、茂蜡两水流入,引灌田亩
景谷河在治东南九十里,源出景东
东川府:
㑹泽县附郭
壁谷江在城西南,源出寻甸之果马、里车湖汇、倘甸、苍溪之水,合为一江,流入金沙,沿流资溉
梅子、树河在城东南十里。彦本朝雍正七年,知府罗得 开引箐水,从瓦窑至革舍门首,㑹于中河约七里
以濯河在城南,夷语谓水交也。源自待补,㑹沙溪流至矣里,颇资灌溉,过纳雄山峡前入金沙江
、矣里河在城西十里,源出以濯山腹
、马鞍山河在城西十里,竜本朝雍正七年,知府罗得彦开从马鞍山至五 募,约三里,引矣里河水注龙潭,合流出鲁机村汇左河,建闸蓄聚,灌以扯田地。九年,知府崔乃镛、知县祖承佑加浚寛深
左河在城北一里,源出马五寨山,溪由北门外,以舍流入鱼洞,长二十里,寛二三丈不等
、中河在城北五里,源出袜腻山,下流至水城,长二十里,寛二三丈不等
,右河在城北八里,源出拖落村,由马厂流入鱼洞,长二十里,寛三丈
蔓海在城北,旧名濯缨湖,绵亘二十馀里,不通河道,夏秋雨水涨溢,一望汪洋,土人因呼为海,春末尽涸,仅作牧地士。本朝雍正四年,总督鄂尔泰巡视审度,檄知府黄 杰新开左中右三河,建筑坝闸汇矣里河,鱼洞,入金沙江,垦作渐兴
,东山泉在城东僧,本朝康熙间, 真一,开东山水道,引涧水入城,资其灌溉
、龙潭在城西五里,水自山腹中喷涌而出,引灌左河
,石闸有二:一在城西演武㕔前,春夏水少,引龙潭水约二里入左河,启闸灌溉以扯一。带田地一在城北水城北,夏秋暴涨,闭闸阻水,不令旁溢,以免小围一带淹没之患
。木闸有四、左、右河各二,蓄水备旱
、城东沟。 城南沟 五龙募新沟在城南以上三沟,皆资灌溉
昭通府。
恩安县附郭
擦拉河在城南二十里,源出鲁甸之黒山箐,至城西擦拉桥,受淄泥、利济二水,达髙鲁旧浦溪、小乌蒙、五那铺,共八十馀里,中多巨石,横阻 。本朝雍正十二年,总督尹继善、巡抚张允随,委迤东道黄士杰勘估,给发帑金,檄知府徐徳裕开凿兴修田畴,滋溉舟楫,通行均有利益
利济河在城西二里,源出龙洞山,自北绕城西南入擦拉河,旧无闸坝,难于积水,两岸田亩灌溉不敷东。本朝雍正十二年,总督尹继善、巡抚张允随,委迤 道黄士杰勘估给发帑金,檄知府徐徳裕建造石闸四座,以资蓄泄
八仙海在城东二十里,源出龙洞山,后绕鳯凰山阴入擦拉河,先是荒烟蔓草,夏秋积雨,沮洳难耕,其本朝雍正五年疏渠开垦,渐有 利
、龙潭在城西四十里波罗曲山之麓,澄澈不竭,颇为民利
、西南濠在城外。裕本朝雍正十一年,知府徐徳 于城工竣后,详请发帑开修,自西门起至南门,达淄泥沟汇入鳯凰山前,顺流而下,灌溉西南二门,及戞补寨、下元村一带新垦田亩,又从利济河引水入城,于西门二涵洞出水民田,咸资蓄泄之利
。水塘坝在城东十里,源出龙洞山,灌水塘田三百馀亩,南入淄泥沟
、新泽坝在城西二里,引利济河水入城,潴而为池,亦名利济,又析为二沟,分灌西南郭田城内外,咸资其利
、丰乐坝在城西四十里,源出丰乐村,即铁锅寨灌本村田三百馀亩
,团山坝在城西四十里,源出小龙潭,引灌波罗曲团山田
、白坡坝在城西北三里,分利济河水,灌白坡田
、淄泥沟在城东五里,源出龙洞山东流,折南绕鳯凰山,前入擦拉河,沿流引溉,但中多浅窄漫流之处, 本朝雍正十二年,总督尹继善、巡抚张允随,委迤东道黄士杰勘估,给发帑金,檄知府徐徳裕修浚寛深,民资其利
,分济沟在城西二里,引利济河水灌西南田千馀亩
、天梯沟在城西五里,分利济河水,灌鳯凰门前田
、天梯、二道沟在城西六里,分利济河水,灌天梯田
、天梯、三道沟在城西八里,分利济河水,导入小天梯五六里,分灌田地,俱入擦拉河
、利济池在城内西北隅
、镇雄州。 托洛河在城东五里
、苴蚪河在城南三十里
、沱治河在城西一里
、黄水河在城北九十里以上诸河,疏渠建坝,因地蓄泄,分灌十里田地,其在上东致和里者有七:曰乐利溪,曰木冲沟、曰革斗沟、曰纸槽沟、曰响水沟,曰长流堰,曰陶坝,在中东永丰里者有四:曰天池渠,曰小洛渠,曰花浪沟,曰法溪沟,在下东向化里者有八:曰龙舞溪,曰丛树渠,曰广济沟、曰崖桑沟、曰雷阳沟,曰花龙沟,曰通泉堰,曰蕃民堰。在上南乐善里者有五:曰花鱼洞,曰戞乌沟、曰晋虑沟,曰拖泥坝,曰睹勒坪,在下南靖逺里者有五:曰龙滩渠,曰果哈渠,曰木黒沟,曰鲁布沟,曰斑鸠沟,在上西同风里者有三:曰过花溪,曰法着渠,曰髙桥沟,在中西。归仁里者有五:曰法溪,曰构拖溪,曰多戞渠,曰达溪渠,曰枝比沟,在下西升平里者有五:曰小米溪,曰苏路渠,曰法乃卧渠,曰普得渠,曰法革沟。在上北迎恩里者有八,曰法乌溪,曰雄阔渠,曰白哈渠,曰古芒部沟,曰阿木故沟,曰盐井沟,曰胄甲沟,曰柳溪沟,在下北长庆里者有三,曰回龙溪、曰麻柳溪,曰花果沟。
普洱府:
东河在城东,源出五里坡,流经城北海南庄,绕东而南,入三岔河,溥灌郭田
南藴河在城东十里,源出南藴箐,由土锅寨、龙潭入三岔河,资灌田亩
三岔河在城南三里,源出天笔山龙潭。汇东,西南藴金龙等河水,南注追栗河,合威逺小江、猛撒河,归九龙江
西河在城西,源出慢令村龙潭,蜿蜒奔泻,至城南入三岔河,溉田百顷
金龙河在城西三里,又名水碓河,源出天笔山之龙洞,南入三岔河,沿流汲灌
掌乃龙潭在城南五里双星山麓上有古木二,不辨其名。每年六月,土人祀以白豕潭。近河居民筑堤蓄水,渡以木枧,溉田二百馀亩
坤戞龙潭在城南十里土锅寨石山下,阔二丈,深丈馀,溉田百馀亩
昆池、龙潭在城东北五里,潭广一里 本朝康熙初年,通判张馆筑堤潴水,溉田二百馀亩。
丰乐、龙潭在城东北五里,蕨、蒟坝之左广亩馀,四时不竭,引灌多利
蕨、蒟坝在城北五里
、小河村沟在城西南七里
、西城沟在城西门外
、龙潭沟在城西一里
,接官亭沟在城东北十里
、怕董沟在城东北十里
、拦虎坝沟在城东北二十里
、惠逺渠在城北十五里
、普济渠在城北三十里,与各沟塘同其灌溉
、三家塘在城西十五里
、昆安塘在城西六十里
、攸乐、平湖在治南,汇纳众流,灌溉郊郭
、龙潭在治东北五里
思茅。 南涧在治南,灌溉郭田
平塘在治南,众水所归,引灌田亩
莲花塘在治西北,可资灌溉
大理府
太和县附郭
西洱河在城东五里,源出罢谷山,至浪穹潴为巨壑,接寜湖合,弥茨、鳯羽二水,出蒲陀崆,又一源出鹤庆府观音山河,㑹蒲陀崆及邓川之弥苴佉江,俱南注上洱池,至府东,名西洱河,纳㸃苍。十八溪水周围三百馀里,由天生桥石穴中泄为合江铺河,绕苍山后,歴蒙化府界,汇漾濞水,以达兰沧,环河田亩,系于天生桥之通塞,故水利莫急于斯
合江铺河在城南三十里,下闗河尾洱河水由此泄出,两岸髙岩削壁,非人力能开凿,幸地低流急,不能停滞,昔人于清风桥外,复开龙闗桥子河二道,分泄大河之流,定有三年、五年大修之议。明正徳间,通判喻河,疏浚有法,至今徳之子,本朝顺治八年、康熙二十五年两次兴修,先是开 河,分流不过二百馀丈,仍归大河尾,日久易淤,又有白云桥、叶家桥、蒙赵河水,横截海尾,总汇于打鱼村百馀丈内,沙石冲激,尤易壅塞,每遇雨水泛溢,宣泄不及,濵海之太和、宾、赵田亩多被淹没,而邓川距其上流,水壅逆灌,其患尤倍。雍正四年,同知佟世䕃详请修浚,自海尾波罗甸至天生桥一千五百八十八丈,龙闗子河二百八十六丈,小子河一百四十七丈,悉已深通,筑坝修桥,改白云、叶家二桥水尾驶入大河,沙无停积
麻黄涧在城西,旧由敎场北入大马渠,今古道闉塞,雨涨辄防横流
、三、板闸在城东北中和峰马蝗涧之水,南注西城濠,过狮子桥至干家村后,分五分之一,灌溉干家、车邑诸村,馀至城东北角,建闸蓄水,又分为二,一北灌柴村、正甸,一南灌夜梦,得及柴村之南、瓦村之北诸甸,馀则接济大马,渠之不足,旱涝均获其利。 。本朝康熙三十年,知县张泰交重修
、十里沟。 鹤桥沟俱在城南,二水最大,岁宜加浚
四里沟。 塔桥沟 上阳沟 湾桥沟 喜洲沟 峨崀沟 周城沟自北门至周城,凡六十馀里之田,尽赖七沟灌溉,然暴涨横流,所经易淤,而峨崀周城为甚,当时加浚治。
穿城三渠,北曰大马,中曰卫前,南曰白塔,三渠皆引苍山溪水穿城东出,灌溉郭田,兼御火灾。
御患堤,即城西濠,明𢎞治时,大水入城,壊庐舍,因筑此堤御之,岁加修治。
水缺,在城西天台寺前。明𢎞治间,玊溪水涨,直射大纸房,排西门而入,正徳间大纸房复被淹没,后于缺处塞以大石患,始止岁宜堤防。
赵州。 大河在城南,一名波罗江,源出定西岭、三子龙水,至赤佛山,后黒龙潭,环州治,流入洱河,灌溉通州军民田地,其利甚溥,岁久堤圯。 本朝雍正六年,知州徐树闳修浚
西河在城南,弥渡之西即毗雌江,源有五合而成河,分灌平、定里、蒙洱、景三卫及本州军民田
,下比齐河在城南一百五十里,源出天目山南北两涧,北有龙泉,行十里许,交流三岔河,东入赤水。江南流十五里,灌溉三里田地,北流八里,灌溉两里田地,其利甚溥,但暴涨难防,堤埂易决树。本朝雍正六年,知州徐 闳分界修筑
定西岭箐水在城南四十里,由箐底南流桥头哨,分灌白崖川前所营柳邑村、红土仓、观音村、曽家营、罗家营、军民田
城西冲水在城西即髙五水塘也,灌溉本冲田地,一从西城角流入南濠,一流入西城,循至州左灌溉铺田,又自天阶桥下流入双水洞,灌溉大定里一带田园
三天桥水在城北,上天桥水自东门坝流入鎻水阁外,中天桥水亦自东门坝流入老邵园一带下天桥水自梁王坝流入新村一带,灌溉甚溥
甘泉有二:俱在城南六十里,距白崖五里,二泉相去一里,一在仙女庄之东。 本朝雍正七年闰七月,忽从平地迸出,一泉围圆尺许,甘冽异常,西流而下,至仙女庄上村,分为三:一北入仙女庄,上村约二里,一南入仙女庄,下村约十馀里。一西流分绕森家庄、宋家营,亦十馀里,同归大河村民,拓为巨塘,开沟分灌赵州,田五六百亩,云南县田四百馀亩,一在虾蟆山脚下,旧有泉穴,涸已百年。雍正七年闰七月,离古穴五六丈许从地迸出,一泉涌沸如珠,村民开掘围圆丈许,九月,泉左十数步,又迸出泉眼二,汇入珠泉,其味清冽,分为二夹,大路西行,约半里路左一道,又分而为二,一南流入小东村,计二里至髙地,一西南流入沙沟村,约三里馀,由白马庙河入大河路右一道,西流入大东村,计一里许至深箐共灌赵州,属沙沟村大东村田三百馀亩,云南县属小东村田六百馀亩,赵州知州徐树闳、云南县知县王璐修筑塘坝,总督鄂尔泰、巡抚沈廷正㑹 题,建祠立碑
东晋湖闸在城东北十里环龙山下,水出九股。明洪武初,知州潘大武建闸,蓄聚成湖,灌溉上下草甸红山千户营、犁头湾、石鼻头、华营、斑庄七村田地,定议立石于湖中,榖尽闭闸,湖外麦尽,启闸
,牧棕村沟在城南,灌溉本村及敬天、甘陀、富乐、东山等村田地,明万歴年间,民以争水互讼,水利道㫁定,放水次序,俾民世守,均享其利
天池在城东龙伯山上,四时不涸,下有石穴,出水灌田
、双塘在城东十八里,明洪武初,民以砖甃堤,利甚溥,岁久崩溃,嘉靖间,分巡副使安如山,岁令濒海人家量亩出力修筑,其利遂永
。甘陶水塘在城东南,旧有堤防,其利为豪右所専。明知州潘大武议夹石为渠,穿孔分水,其利始均
,城西堤在城西三耳山
、巧邑水仓在城南百二十里,灌溉本里田四山,环抱水,聚塘心
云南县。 香果城海在城东下坝,原系雷鸣旱田亩。本朝雍正八年,知县王璐率民买田三十一, 五分,开为巨塘,由东中沟引龙泉水蓄灌,二村田亩归于青海
青龙海在城南十五里,纳寳泉坝水三分之一,灌东南十五村田,岁久淤塞流。本朝雍正八年,知县王璐浚治 通
寳泉山泉在城西北二十里,水从石穴中喷出,有二口,㑹各涧溪及马蝗箐、三眼井、五福山诸水,南流至九峰山下茨平村前,筑坝建闸,旱则蓄灌田亩,涝则泄入溪沟
水磨坪、龙潭。 芭蕉冲龙潭俱在城西南,流经赵州蒙化境,旧设三坝,分灌上、中坝,属云南县。赵州下坝属蒙化 。本朝康熙三十五年,赵州民与蒙化民争控水利,同知蒋旭详议,按日分定有碑记。
龙洞在城东五十里,叠嶂层峦中涵巨津,饶灌溉之利
段家坝在城东南二十五里白塔村,东接镜湖。石晋时段思平所筑青龙品甸之水,合流而南,出板桥至此筑坝渟蓄以出炼厂,自西而南而北,以灌云南驿。前平陆田,明成化间,黔国公沐琮檄都指挥马鍄重修
新兴坝在城南山下,明嘉靖间,知县宋希文筑周八里
寳泉坝在城北五里,即团山坝,石闸三道三分寳泉之水,一入溪沟,同九子龙水,下溉弥渡,一绕城南,分数渠,灌近城西南诸田入青龙海,一绕城北,潴贮于品甸湾。明景泰间,分巡副使周鉴、叅政赵雍、崇祯间兵备道何闳中相继重修,久复淤圯。修本朝雍正八年,知县王璐加
莲花曲堰在城东四十里即莲花渠,灌溉亦多。
周官:些陂在城东北十五里,周十五里,亦名海,受山箐之水,蓄灌雷,鸣田亩,岁久堙。塞县,本朝雍正八年,知 王璐修浚
溪沟在城西三里,通接寳泉坝之水
、荒田陂渠在云南驿前,平衍千顷,久缺水利。明嘉靖间,右叅政石简、刘伯耀相继修举,今废
、邓川州罗陋河在城东羊塘里界,发于温水,达金沙江
、西湖在城北,潋滟潆洄,田畴环绕,流入罗时江
、龙马泉在城南龙首闗北麓,水涌灌多
、丰泉在城西,一名熊涧,相传水多则年丰故名
大涧场泉在城北灌一方田
,南诏潭在城西二十里,阔十馀亩,三山环峙,万木阴森,旱祷辄应
、芭蕉、龙潭在城西大楼桥界,旱祷最灵州人颂为济旱龙潭
、罗甸渠在城东,源出东山,引溉近渠田亩
、绿玉池在城北锺山之下,水色莹碧,引入罗时江
、弥苴佉江堤在州前平川受鹤庆、剑川、浪穹、鳯羽诸水,自下山口以迄江尾,绵亘四十五里,流入洱河,两岸筑堤髙二丈,寛四丈堤,东开涵洞十二,西开涵洞十六闸水入沟,各灌二十馀村,诚为两川大利,但河髙田低,夏秋暴涨,横流溃决为患,旧例于春初按粮募夫挑淤培埂 。本朝雍正八年,知州施震博谘详审,于下山口东子河内开一闸口,由大凹出东川,歴青索㑹于洱河,以分水势,于大楼桥西子河内开一闸口,由杨柳村、绿玉池出鸡鸣村,城西至西湖,歴三道桥、龙桥、兆邑,以入洱河,又于青索子河内开下闸一口,以杀大河之流,每年仍于春初浚筑,设役巡查启闭。
大水长堤在城南,旧以水磨在堤南,致秋潦为害。明嘉靖间,兵备副使姜龙令移水磨堤,北又修筑旧堤二百馀丈,水因南趋,不复为害。
罗时江堤在城西三道桥界,唐时罗时兄弟导绿玉池西湖之水以归洱河,明天启间,知州周之相另开河尾一道,导水南行,过玉案山,注弥苴以入洱河,东南田亩赖之
横江堤在州后,大邑新生,上登三里,州西之田赖之,明永乐间,同知李福筑正徳间,署州祁伦修
庙后堤在城北二十里旧州城隍庙后二涧合流,时有水患,明嘉靖间,副使姜龙筑堤百丈,岁宜加修
,上下登堤,在旧州西北一里,灌溉上下登村,每秋涨,多没田庐,明正徳间,郡人杨南金倡筑石堤,其患始息
。圆井堤在旧州北麓,副使姜龙筑堤百丈,引泉水以溉
浪穹县。 寜河在城东,源出罢谷山,为洱河之源,并山溪水潴而为河,周数十里中,隔九气台一堤,由三江口出蒲陀崆
弥茨河在城东北,源出观音山,流三十里,至县引灌三营,新村髙田尾出三江口
罗鳯溪在城北八里,源出凝云山,下流广灌,多入寜河
九龙泉在城东二十里,佛光山下泉有九,俱自石窍中涌出,引以资溉
三水陂,在城东八里,曰通济桥,在城东南三里。曰通寜桥,在城南四里曰南江,桥水漫溢,淤没军民田地三百馀亩。明嘉靖壬寅年,浚导
东原沟在城东十里,自大营河分而西流,南经大营、江干二村,灌平原一带田地
安民沟在城南山水皮,向无沟洫,明正徳间,知县杜翱自南桥开沟引水,四达灌溉
山闗沟在城南,明嘉靖间,知县陈儒开引鳯羽河水,自山闗核桃涧灌溉城南万歴间,邑人杨峨修、同知李先芬重修
、大波渠在城东大波坚村,向无水,明万歴间,知县王鍈作渠,引大营河水灌之,自此沾足
。三江口渠在城东南九里,寜河、鳯羽三营之水,由此泄入邓川。先是鳯羽水势驶疾,沙石横冲,以致寜水逆灌,又黒白二涧,水沙石,随流堵塞,蒲陀崆口率多水患,但崆口下至邓川,低十馀丈,上流疏通,自可畅行,明嘉靖初,西涧泛溢,淹没民田,竟成大湖,其粮摊入里甲,议者谓宜导三营鳯羽二水,尽入寜河,合出一口,髙筑堤岸,俾无左右冲激之患。万歴间,署篆永昌同知李先芬广谘审度,先于桥下村开子河一道,出炼城,以杀鳯羽之势,于周里营、开子河一道入郭家湖,又开大堂神前子河一道,接湖水,绕山麓而下,以分三营水势复于黒汉涧砌堤障水,循山而流,挑浚蒲陀拖木,江心沙石,田始无患,久复淤塞。一、本朝雍正四年,知县张坦于炼城村南另开子河 道,建闸御涨,以杀鳯羽之水,凿去抱木厂,阻水巨石,河水得以顺流。雍正八年,总督鄂尔泰复檄知县吴士信加工修浚,自郑家庄至邓川界十里,増筑长堤四十馀丈,加髙三江小堤数尺,置木柜五十,盛石截沙,水流无壅,湖田多利
白汉新渠在城东南十五里,水旧沿山直下蒲陀崆沙石,随流淤塞江口 。本朝康熙三十一年,通判黄元治另开一渠,导白汉厂之水,逆折而北,至平川,中开一口,并引炼城村之积水入新渠归蒲陀,然后炼城之田得耕,继而白汉涧后山崩塌,砂塞水尾,知县张坦建立水闸,递年加増,使沙土过闸即止,河无堙淤之患
山根渠在城南七里,久淤
溪登渠在城西十里,源出溪登村下,水源颇盛,向系●头村开引灌济,明嘉靖间,知县李南桥另作新沟,引溪登下长涧之水,灌溉城北一带田园,又引猢狲涧之水,亦注城北。明万歴间,邑民争水,知县王鍈定议将猢狲涧水分而为三,城北一分城南二分
红山渠在城东北十二里,名三营川
、宾川州。 纳六河在城北五里,北行九十里,合竹泉、横溪诸水,入金沙江,以其纳六溪之水,故名。又界为三区上,区水微下,区地卑流不及逺,惟中区水大,东南灌水沽堤等七村,东北灌周官营等十三村,水口建闸,有水利碑,按粮定时以次轮溉,冬春水涸,至三月播种之初,官为致祭,水从麓出,顷刻盈科,最为灵异
、六溪在城东五里,曰锺良源,出锺英谷之青龙湫,在城西二十五里,曰通洱,即洱海伏流,出宾居大王庙,下曰赤龙,即宾居三家村,黒树龙潭在城西三十里,曰银溪,源出官坡,自山磵中奔放而行,其地多石,水势冲激甚,驶在城西四十馀里,曰石寳源,出炎凉岭,在城西北五十里,曰寒玊源,出崆峒山下
丰乐溪在城西北一百里,源出鸡足山麓,南流经炼洞甸头甸尾,明嘉靖间,知州朱官作诸渠荒土,皆为耕地,东流经牛井川,亦入纳六河,东北注金沙江,故合六溪而名七溪
三潭一曰乾龙,在乾海子,一曰红雀,在龟山,一曰火龙,在鸡足山石锺寺侧,均资灌溉
乌龙坝在城西五十里,源出乌龙山顶,其流不大,居民作坝,潴灌近田
萂村坝在城西七十里,源出冷水箐及山磵中,居民潴之以资灌溉
,梁王坝在城北团山下,明天启间,知州杨云起重修
上沧渠在城西六十里,周十里,濒河之田为清明洞、白荡坪,用水车挽水逆灌下注为下沧,三家村干古之田皆资以为利
新渠在城北十里,龟山之东
、石爸山龙泉在城北四十里,周能村之义,交川水从深箐中出源逺流,长资灌甚广
大场曲堤在城西百一十里,旧有陂池潴之备,旱往者豪右利陂底,土肥可田,㫁水别流,陂外之田,半为废壤,明嘉靖间,知州朱官改水筑堤而复之,岁乃收,故又名济民堤
金龙湫在城西百馀里,洱海东岸,潭水深靓,祷雨辄应。
云龙州。 沘江在城东,源出老君山,经顺荡井,名顺江,纳诸溪涧,环绕雒马,歴州境三百馀里,入澜沧江两岸之田,资以灌溉
雒马河在城东二里,从十八寨下注沘江,灌箐门口田
带河在城东七十里,自兰州来,经十二闗里罗甲村,过箭杆场,入永平县界,灌箭杆里田
、清朗河在城北,源出清朗山,灌师井里田
、崇山溪在城西十三里旧州,南灌梭罗甸田
、膏鱼溪在旧州南灌汤沟田
、骨峦溪在旧州南灌古吉田
、蛾眉溪在旧州南灌汤、邓田
、丹戞溪在旧州北,灌下坞田地千亩
、北冈溪在旧州北灌上、下北冈田
、松牧溪在旧州北,灌松牧村田
、崇麓溪仕旧州北灌北寨田
、青龙潭在城东八十五里箭杆场
、龙潭在城西一里徳龙山巅潭阔二十馀丈,歴冬夏不溢不涸,祷而有应
、天池在城西北山顶,一名髙海子渟泓十里灌白汉登暑场,田茭蒲茂密,居人资以为利
、楚雄府。
楚雄县附郭
席草湖在城东十里,周五里,引灌资之
、曲甸湖在城东北三十里,川原平阔,渔者利之,兼资灌溉
𢷬练溪在城西三里,流泉三叠,清冷如镜,引灌郊原
、鳯泉在城东慈乌山麓,四时不竭
、龙泉在城南雁塔山下,水澄洁,应月而潮
、东清坝在东门外,引鳯泉水
、梁王坝在城东三十五里,元梁王所筑,明𢎞治十三年重修
,跨苴坝在城南四十里
,大琶坝在城南五十里
、五排坝在城西四十五里
、曲甸坝在城北三十里,知本朝康熙十年同 吴闾应重修
、小坝在城东南、北各九西十堵,积河水以时蓄泄
、城南堰在城南三里,灌田千馀亩
,镇南州。 清水河在城东十五里,源出茤蕨厂龙潭,南入白龙河
、白龙河在城南,即苴水也,一名虹江,源出州西北苴力铺流,灌州境东南。汇于府治大河
龙潭有四:一在城南三十五里力戈村,水出髙山,溉田甚广,一在城南二百里阿雄乡之七村,潭深不可测,南流一里,入七村河,仅溉山田,一在城西北十五里,水出见性山隈,溉田千亩,每岁二月官民祠祭,一在城西北三十里双甸村
天城河坝在城东三十里,溉民堡田
、河洞坝有二在城南十五里,溉军民田
。索厂坝在城西二十里,溉上下二村,田千馀亩
。两旗坝在城北五里,溉金珠河、麦地坪、古城坝,一带田地
、千家坝在城北,源出北山龙王庙及岔河、茤蕨厂等泉,两崖壁立,泉源不竭,㑹流箐口,山势逼合,俨如门阙基址。天成蓄水成堰,可灌田数十里。明嘉靖二十七年,知州张定泉建有石坝,日久颓圯闸。本朝雍正八年,总督鄂尔泰檄知州金鉴重建坝。 疏,通渠路
小坝十:曰官庄,曰大医,曰古矣达,曰白土城,曰姚冲,曰大谷堆、曰木瓜村、曰五庄梅,曰苗村,曰双甸,灌溉同之。
南堰在城南
、西堰在城西
、东堡塘在城东三里。溉张合屯土城一带军民田
、南安州。 妥稍河在城西四十里,流经府境东汇沙甸河,达易门县界,入元江,两岸田亩,沿流引溉
、白沙泉在城东三里,泉水涌溢,灌溉多利,每岁首祀之
、黒龙潭在城东七里
、白沙泉坝在城东一里
、福兴寺坝在城东二里
、乌竜寺坝在城东五里
、草打喇河坝在城东八里
、紫石冲坝在城东南十里
、上邑村坝在城南二里
,力摩村坝在城南十里
,下邑村坝在城西南三里
、西门外坝在城西一里
、回子村坝在城西一里
、桥边坝在城西二里
,溪木崩坝在城西二里
、红土坡坝在城西二里
、回子路坝在城西二里
、阿力村坝在城西三里
、羊、旧村坝在城北三里
,苏家屯大小坝在城北四里
、密康郎箐坝在城东北十里
、定逺县。 清水河在城东二十里,又东六十里有苴苗河,又东七十里有青场河,南二十里有木土竜河,西十五里有紫甸河,东北三十里有大基河,凢六河,皆支流灌溉,通县田亩北出,㑹于龙川江
清风坝在城东南十里
、冷家坝在城南三里
、乌鸦坝在城北五里
、梁王坝在城北七里
、龙马池在城西南二里
、黄莲塘在城东三里
、饮马塘在城南二里
、万斛塘在城南四里
、金鸡塘在城西七里
、贾溪塘在城北五里
广通县。 罗苴甸河在城南五十里,四山周环,一水东注,引灌利之入龙川江
立龙河在城西一里,源出马鞍山,流至孤山,绕溉西郭入元江
雕龙河在城东北十里,源出阿纳香山,先年土主薄段时可开渠,引水至县前灌田入龙川江
蒙七塔溪在城东二十里,流绕县治,㑹于大河
、福山泉在城北八十里,旧名乾海资,四围皆山,苦无水道。 本朝雍正十二年,知县杨登捐资凿通山腹七十丈,引五里外福徳山腰之水入硐畅流,沿途皆开沟堑直达乾海,资灌田二千馀亩,详请勒石,易今名巡抚张允随有记
马家坝在城东四里,灌溉李家屯田亩
,舍资官坝在城东五十里,灌溉舍资田亩
、李家坝在城南一里,灌溉李家屯田亩
、土官坝在城南二里,灌溉西门外一带田亩
、甸心坝在城南三里,灌溉白土凹一带田亩
山旗坝在城南四里,灌溉山旗屯田亩
、苏公坝在城南五里,灌溉三场旧田亩
、梅家坝在城南六里,灌溉雀哺田亩
、董家坝在城南七里,灌溉范旗屯甸心田亩
、赵家坝在城南八里,灌溉范旗屯一带田亩
、郭家坝在城南九里,灌溉雀哺屯一带田亩
、罗家坝在城南十里,灌溉瓦窑、冲一带田亩
、石头坝在城西二里,灌溉张家湾田亩
、金家坝在城西三里,灌溉南屯田亩
、西屯坝在城西五里,灌溉西堡屯田亩
。𥔲嘉。 果罗泉在治西四里,分灌田亩
,黒盐井。 龙门溪在治北深阔为一方巨浸,昔多水患,建塔镇焉。
琅盐井 龙潭有二,俱在治南。笔架山麓,流巨者,名曰大龙水,澄泓皎洁,祷雨辄应,因名灵泉。小龙潭在大龙东,出水稍逊,相距里许,皆利润田畴,四时不涸。
姚安府:
姚州附郭
香水河在城北,源出黎武村观音塘,颇资引,既流注大姚河
连水在城西二十里,源出镇南州之木盘山,经府西之连场,西七十里,灌溉郊原,入大姚河
白马泉在城东白马山谷,两泉涌沸。东山曰黄龙,白塔山曰大康郎,溉田甚广
乌鲁淜在城东十里,广五十六亩
蜻蛉河淜在城西南四十里,源出三窠山,流至府南,潴为大石淜,广四百馀亩,分为东汹溪,西汹溪,引溉郊郭田地,绕府而北,趋大姚河入金沙江。明万歴间,知府周希尹浚治,筑堤甃东西二闸
阳派河淜在城西十五里,源出金秀山下,广二百三十三亩,筑坝蓄泄,过西汹溪,㑹于蜻蛉河
当波院淜在城西十五里广十二亩
、长寿淜在城西北五里广六十三亩
,地角淜在城北十里广一百一十亩
,香索岭淜在城北十里广三十四亩
、赤额坪淜在城北十里,广四十五亩
,摩苴邑淜在城北十里,广五十四亩
,黒坝淜在城北十五里广十亩
,搭镜淜在城北二十里,广一百一十二亩
,小邑淜在城北二十五里,广二百一十四亩
,地摩淜在城东北广一百九十三亩
。伍舍邑淜在城东北三里,明知府周希尹开
、黄连箐坝在城东南九里
、石峡口坝在城南二十五里
,右所冲坝在城西南六里,广二十七亩以上淜坝均资灌溉
大姚县。 大姚河在城南一里土桥河,与姚州蜻蛉河之水合流,经县东书案山下,又东合龙蛟江之水,东入金沙江,沿河资灌甚广
土桥河在城南十五里,源自姚州香水河,流入县境灌溉,东合大姚河入金沙江
三窠泉在城北十里,可引溉
、麽些泉在城北二十里,四时不竭,可以备旱
新坝闸在城东二里
、上闸在城东二里,明𢎞治间筑
下闸在城东三里,明𢎞治间筑
、赵家闸在城东南三里
晏公闸。 土桥闸俱在城东南五里
、金家闸在城南一里
、冷水闸在城西门外
、白塔闸在城西三里
、叶家闸在城北十里
、杨家闸在城北二十五里
、白盐井。 观音山箐水在治东南,合姚州之香水河,流入金沙江。
永昌府。
保山县附郭
上水河 下水河俱在城内西南,源出九隆山及寳葢山,合流入城,穿委巷出升阳门,达东河
坪、市河在城南,源有二:一出甸头,一出石甸寨,合流经施甸司西,又南合蒲缥寨涧水,经新栅山口陡崖飞下入潞江,沿流引溉
沙河在城南七里九隆、法寳二山崖间,源发,北冲交椅山及大雪山。初,二水合流,循山而下,入诸葛堰,达于东河,水势盈涸无常,郡人未知所自。明嘉靖二十九年,兵备副使郭春震募土人溯流,始得其源
施甸河在城南一百里,源出姚闗,由大石桥至老邓桥,引灌田亩入潞江
蒲缥河在城西南,源出冈崖,由双桥、永寨、石木河、象鼻山,分溉田亩,入潞江
、西河在城西四十里,源出北冲山箐流,经老营达于板桥河,沿河皆设水车挽以灌田
清水河在城北源有二:一出北二十里阿隆村,一出北十七里甘松坡,二水合流,东汇鳯溪,南汇郎义河,分流灌溉,至城东南沙河诸水,入峡口,洞㐲流数里,出为枯柯河,入湾甸州界
东河在城东北二十里,源出易罗池,流经郎义村,又名郎义河,合清水河,南入峡口,洞溉城东,田万馀亩,内有打鱼村田,艰于逺溉,又东西两堰雨涨易于漫溢, 。本朝康熙五十四年,知府费金吾由打鱼村另开子河七百八十丈,循田流入大河,始无涸溢之患。雍正八年,知县田榕重浚
青华海在城东汇山涧诸流为池,广二十馀里,涸则周遭皆田,涨则成海。
甸尾海在城南三十里,源出海子沟、黒龙井、青龙洞诸水汇焉堤,周八百馀丈,溉田数千亩
喷珠泉在城西广五丈可引溉
仁寿泉在城西北保山、象山两崖间,泉出山麓,分三沟,一由仁寿门入城汲灌防火,东注荷池,一由门外绕城东注青华海,一由纸房北东注青华海,溉田二千馀亩。
龙泉有二:一在城北郎义村,一在上丛村,皆有灌溉之利。
青石泉在城北三里,泉出青石山小坡,俗呼为蒲蛮箐,导经五福村敎场屯、纸房村,山脚村分为四沟,灌田数千亩
金鸡泉在城东北三十里金鸡村,泉出二池,一温一,凉灌田数百亩
莲花坝,在城东安乐山西,即玉泉也。明正徳间,副使汪标筑。
纪广坝在城南十里,周三百五十丈,灌田数千亩
平安坝在城南四十里。明正徳间,兵备副使汪标筑嘉靖间佥事安如山、副使郭春震先后重修堤周一百六十丈,厚八尺,髙一丈,灌田二千馀亩
黄泥坝在城南石花堰南二里
连三坝在城南石花堰北二里
、丁杨坝在城西南六十里,源出水眼龙口堤,周二百五十丈,灌田数百亩
阿鳯坝在城东北四十里,源出天井山深谷中西流,北绕达达营光尊寺,入于西河,灌田千顷
沙河大堰在城南,源出北冲,由沙河流至众安桥,引溉田亩
诸葛堰有三武侯所筑,俱在城南十里。法寳山下曰大堰,甃石为堤,厚一丈二尺,髙一丈,周九百八十馀丈。明成化间,御史朱暟加筑分水口为三,灌田数千亩。其东曰中堰,源出九龙池三十六号水,并沙河水,蓄积为堰,周三百三十七丈,分水口为三,灌田数千亩。又东曰下堰,周二百八十丈,分水口为二,灌田千馀亩
石花堰在城南二十里,源出山后响石洞堤,周百一十五丈,中为一纂,灌田数千亩,土人呼涵洞曰纂
。官市堰在城南四十五里,源出青松山,下汇龙井水为池,经落龙村,灌田千馀亩
卧狮池在城南十五里卧狮山麓,一名小龙井,泉流不竭,灌田数百亩
易罗池在城西南九隆山下,即龙王泉,自地涌出,凡九窦汇为大池,可三十亩池口,筑石堤十馀里,析为三沟,分溉郊郭,又名九龙渠。明洪武间,度田分水为四十一,号上沟,由龙潭流经郎义村,汇于中沟坝。嘉靖七年,龙潭堤决,知府董雍重修。三十一年,复决兵备,副使郭春震甃以砖石中沟,流经瓦礶村,岁久堙圯县。本朝康熙初年,知府王家相重修。雍正八年,知 田榕继修二沟,溉田一万二千六十亩
龙井箐在城西北一里许,泉出山麓,经纸房,屯社稷坛东流敎场,分为三沟,溉田数千亩
。骆驼箐在城西北二里,泉出山崖穴中,一名石头沟,导分三沟,灌田数千亩
。栖贤箐在城西北十里栖贤山之南,泉自山箐中涌出,北析西流,灌田千馀亩
石头箐在城西北十里,泉自石崖中出,分二流,一北一南溉田千馀亩
、银矿箐在城西北三十里,水出山崖,灌田数百亩
。腾越州、瓦甸河在城北七藏甸,源出界头马鹿塘,经混沌河,与白石江合,入龙川江,沿流引溉
、大车湖在城南团坡下,沿湖资以引灌
、龙泉在城西三十里,源出打鹰山,流于古矛山,下溉州西田
、玊泉在城西玊泉寺下,从平地石罅涌出,味冽而可引灌
侍郎坝在城西北五里,明侍郎杨寜征麓川寓此筑之,民食其利,故名
、半月池在城北七里,周五十丈,流入大盈江,灌溉资之
、澄镜池在城北二十五里,源出干峨山,一名清河,周五百丈,资以引灌
。龙王塘有三:一在观音寺,一在大寛邑,一在侍郎坝,俱利灌溉
永平县。 胜备江在城东百里,源出大罗山,流灌县境东南田亩,合九渡、双桥二河,达于蒙化,入碧溪江。
银龙江在城北,一名太平河,有二源:一出阿荒山,一出罗木山,合流而南,受桃源、花桥二水穿城以出灌,溉郊郭,经顺寜入澜沧江。
双桥河在城东八十里,源出上西里,流经黄连堡东二里许汇,诸涧水分溉田畴,下流入胜备江。
曲洞河在城西南十里,源出城西和邱山麓,暗流入银龙江。
花桥河在城西南三十里,源出博南山,下流入银龙江。
桃源河在城西四里,源出和邱山,东流入银龙江。
木里场河在城北三里,源出大卓盘山,流至通津桥入银龙江。
九渡河在城东北五十里,源出横岭山,流入胜备江,沿山绕流,逺近资溉。
寳峰泉在城东四十里可引灌。
鹤庆府:
漾工江在城东五里,又名漾弓河,详见山川阔十馀丈,两岸有堤,居民于播种时作坝,引溉 。本朝雍正十一年,知府姚应鹤因岸土浮松河身淤浅,一遇水发,田亩被淹,详请发帑修浚加深,并培筑旧堤,疏通涵洞
长康河在城南十里,源出城西黒龙潭府南,民田多资灌溉,入漾工江
、落锺河在城西南五里,源出府朝霞山之龙湫,截官道而东,分灌郭田入漾工江
、石洱河在城西北十里,源出石寨山,汇白龙潭水为河,入漾工江
、罗牧社海在城西南一百三十里。观音山,西周回八里,引灌多利
,大水漾泉在城东九里,一名大水潭,水出东山麓,周二百馀丈,溉田甚漙,入漾工江
、诸葛泉在城南一百四十里罗陋村泉分二流,民利赖之
、白石、漾泉在城东北十里
、龙潭凡有十五。其流入漾工江者,东曰水渼,南曰黒龙,西南曰龙寳,曰吸锺,曰宣化,西曰青龙,曰西龙西北曰石墩,曰香米、曰北渼。东北曰柳树、曰小柳场,曰赤土和流。入金沙江者曰龙公,又渟蓄极深者曰大龙,亦名仙女井水,自半子山下随地,衍注民田资之
、小柳场闸在城东北十五里,引小柳场,泉明,知府马卿筑三闸以分流,又嘉靖间,知府周集増筑百尺
,灵济渠在城东五里,自丽江引流而下,沿山开渠,深七尺,阔如之,甃石为坝,名曰新城,髙丈许,溉三闲和、西登二村田亩,明知府马卿开
、温水河渠在城南十五里,源出宣化山麓,溉鹤𦏵、孝廉前蒿三村田,合三庄河入漾工江
,南供河渠在城南二十里,一名银河,源出山神,哨灌南甸诸田,东入漾工江
、桃树河渠在城南二十五里,源出豸角山,流入南山岩穴中,引流资灌入漾工江
、青龙潭四渠在城西南隅,东曰萦碧,阔八尺,南曰南利,阔三尺五寸,西曰北新,阔三尺,北曰采芹,阔五尺,盘石为闸,计亩分流,俱明知府马卿筑。
龙寳堤在城西七里龙寳潭下,明知府马卿筑,周四百馀丈,并建石闸,计亩分流
西登泉堤在城东北三十五里,泉出泓、沛。明同知张廷俊筑堤束水,灌西登四村田,改本朝康熙五十年河泛闸圯土通判髙宏 沟筑堤三闸十八村,皆资其利
剑川州易堤坪江在城南三十里,灌溉南郭,流入东湖
大桥头河在城东二里,即合惠江尾,灌溉州厢东北田亩,南入剑湖西南汇漾濞江
、桃江河在城西南二十五里,源出老君山南,灌溉栗坪,上中下羊层流入湖尾河
、剑湖在城东南五里,一名东湖,古名罗鲁,周四十馀里,源出丽江老君潭纳阖境溪潭之水,㑹西湖水南流为沙溪河,分资灌溉,又南合弥沙浪河,流入浪穹县界
西湖在城南二里金华山麓,夏秋水涨,与东湖相连,水涸民始播种
剑湖尾在城南十五里 。本朝康熙五十一年,知州王世贵、副将郑继寛合力疏浚,自湖口下至上小甸,五十六年重浚
崖场水在城西五里,源出老君山,流入剑湖,灌溉郭田,有坝蓄泄
龙潭凡九:曰老君,曰易堤坪、曰仙女炼,曰隔□,曰建和,曰白难陀,俱流入剑湖,曰花丛、曰白龙,曰青龙。俱流㑹湖尾河大为阡陌之利
温水潭有三:一在河头,一在湖尾村,一在沙溪甸头,其水微温,灌溉沙溪中甸田
海堰在城南滨湖猪圈场、西庄、汉登等村田亩,每被淹没始。本朝康熙二十九年,知州张国卿沿湖筑堤建闸, 不为患。
小马沟在城东,自合惠江分流灌庄,登下登城东北甸田
龙淜沟,在城北,城厢之水由此而泄,资灌东南甸田
城北沟在城北,自甸头石菜江分流北甸
、石菜渠在城南,源出老君山灌溉。甚漙。又有连汉、墩甸、和头二塘,蓄水分溉
裕丰渠在城南,引湖尾河水灌溉溪田,河低渠髙,艰于逺引,郡人段诏倡于上流挑浚,始得其利
沙登渠在城西南,引蕨市坪水灌沙登、下桥,二村田中为山阻十。本朝雍正元年,居民于山脊凿石洞二, 馀丈,疏通资溉。
百节枧槽在城南小甸江场,渡下登三村,旧无水源,田亩多涸,郡人金吾段暄买地开沟,逺引易堤坪潭水,作木枧三十四丈,横跨大河,渡灌三村,为利甚溥。
顺寜府。
顺寜河在城东一里,亦名东总河,源出甸头村山箐,纳桃源、董永、衢亨诸水,利頼郊原,流入云州界,为孟佑河
瓮桑河在城南一里,源出南山,与顺寜河合流东注,灌溉南郭
、洛甸河在城南三十五里,源出中阿山,入顺寜河,同其引灌
西:添河在城西北五十里,源出喻甸都瓮村,灌本里田,入澜沧江
。 龙潭有二:一在城东三十里山上,五峰交峙,水分二流,一入瓮沙小河,一入阿度吾之黄草坝,一在城西北一百五十里,右甸达丙里,又名沧江眼,宋时有段百户筑堤积水,田资其利,久废
、天泽塘在城西北乐平山椒,明天启间,土官猛寅开凿注水,周半里许
龙湫在城南旧城之龙泉寺,方一亩,澄碧不竭,可以引溉
云州。 东:桥河在城东五里,源自顺甸,下合猛郎、小猛、麻二河水,至州之小水村,入澜沧江。
孟佑河在城东,由顺寜河分流,绕州之左。西有南谬河,合流于此,入澜沧江。
小猛麻河在城东六十里,自大猛麻发源至烟撒村,归东桥河
、小龙河在城南一里,出府南琼岳山下,与顺甸合。
顺甸河在城南三里,又名南桥河,河水回环绕州,沿流引溉,下注东桥河,归澜沧。
猛郎河在城北五十里,自挨箩箐发源,㑹温崩马四河水,至小蛮着村,归于东桥河
龙马潭在城东南一百里,广数亩漾濞江,水清潭亦清江,浊亦浊。
丙票坝在城南十五里南桥外
、玉池在城南一里,周百亩,聚府河水,分灌田亩。
洪塘在城西五里镇夷山下。
永北府:
清水河在城西五十里,资灌甚广
板山河在城西北四十里,资灌溉,然多泛溢
灵水河在城西北四十里双灵寺下,由习甸流入山孔,穿出近屯马军等村,灌溉田地
沙河在城北五里,一名大港子,河饶灌溉
大河在城东北三里,灌溉四郊田亩
、程河在城南五十里,资灌千馀亩,下入金沙江
、程海在城南四十里,周八十里,中饶水族,引溉多利
、草海在城西十五里之旧顺州,水有时涨涸,涨则自山孔暗泄,不知所出
、龙潭有三:一在城内北隅,一在城南一百二十里满官山下,一在城南一百四十里陶营山下,均资灌溉
黒龙潭在城东三里,观音箐,水清而黝,引溉资之
、大龙潭在城南一百四十里,有泉百眼赖以灌田
,潢水潭在城西三刀山下
、九龙潭在城西北十五里,近屯东山之下,泉出九窍,筑堤障水为长沟,分灌甚广
。观音箐坝在城东三里,灌溉四郊及近屯田亩
、包家坝在城南八里,又名马家坝
河草坝在城西三里金水苍山下
、盟庄坝在城西三十五里
、长沟坝在城北三十里
、羊坪闸在城东二十里,知本朝康熙间,永寜府同知陈谟建、 府朱光宗重修,今圯
、海河闸明万歴间,建郡南有古河一道,发源程海,由清水驿三折而入金江,灌溉田亩七十馀里。后壅塞闸亦久圯 。本朝康熙二十八年,北胜州申竒猷重修,年久复圮。雍正十三年,署府江峤孙捐俸浚河建闸,且详定岁修以垂永久
麽些沟在城东五里,自观音箐分沟灌北山马房田
。
丽江府:
玉河源出城西北,象山之麓,数泉涌出,汇流成河,至双石桥分为二,一入八河,一由白马里刺缥里至东圆桥,合清溪,流入鹤庆为漾工江,附郭髙田,咸资灌溉
中海在城西北十里,潴山溪之水以资灌溉,周四里
清溪在城东源有二:一出城西北雪山,一出城东东山,至东圆里,合流而南,绕府治汇玉河,滋灌附郭,髙田流入鹤庆府
龙潭有三:一在城西南十里,木保广数十亩,一在东和里北山之隈,广二十馀亩,一在黄山东南麓,广四亩均资灌溉
清源渠在城东,源出东山流,经府治以灌田亩
。
蒙化府:
阳江在城西二里,源出甸头花、判山诸涧,纳境内东西箐水,南流至蒙舍城,名阳江,经永春桥,又名罗邱厂河汇。锦溪水东泻定边,与迷川、礼社绕镇南,合舍资、禄丰诸水,下入元江,沿流虽可引溉,但河低为利不溥
。定边河在城东南一百里旧定边县,南源出府境罗求场,流入县境,㑹环川窝,接白崖之水,自东北歴西南,绵亘七十里,合东涌河入赵州,沿流资溉
窝接河在旧县南十里,源出麻栗树,可资灌
、牟苴河在旧县西十里,名零川,西南合定边河灌溉资之
菜园河在城南一里,源出城东𢷬衣山之坳,一泓喷涌,神物凭焉,流出成溪。汇大小黄草坝之水,至龙王庙,经石龙山、采花村、莲花村入于阳江,岸多桃李,又名锦溪,亦资灌溉
五道河在城南三里,受巍寳、鸡鸣、玉屛三山之水,合流至含春洞下,为鸣珂水,经梅雪岭,下为白塔河,府南田畴,咸资其利
南涧右所河在城南,源出罗邱厂㑹念六、瓦车、阿注等河,至蒲蛮村引灌
、两龙潭下坝详见云南县
、东溪渠,凡十六:曰龙王庙,曰五道河,曰白塔,曰敎场,曰系马桩,灌溉附郭田亩,曰冯广,曰南庄,曰桥头,曰盟石,曰铺边,曰双桥,灌溉甸中田亩,曰甸中,曰捉马郎,曰白地场、曰甸头,曰土主庙,灌溉甸中及甸头田亩
、西溪渠凡十二:曰三古盘,曰挖钟冲,曰小冲,曰大冲,曰乌保郎,曰贝忙,曰赖郎,曰西葵,曰天摩牙,曰天耳山,曰龙䕶寺,曰麻姑冲,灌溉西山麓附近田亩。外有甸头大圩、巄●大塘、郭家塘、淑人塘、南庄塘、团山塘,旧志虽载其名,今已久废。
景东府:
大河在城东,一名中川河,源自蒙化之南涧,流经府境,纳清水,通华河、溥灌、郊原南,东入镇沅
笕泉在城北。旧卫城内旧无井泉,明指挥袁贤始治竹笕,引䝉乐山泉水入城,凿池潴之上,覆以亭民,资其利
龙潭在城北九十里,岁早祷雨有应
、水寨渠在城东十五里
者孟渠在城南五十五里
者干渠在城南七十五里。以上三渠俱资灌溉
云南通志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