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八

钦定四库全书

云南通志卷八

风俗

风土之刚柔不一期,协于中俗尚之丰约,不常取范于礼,中以导和,礼以兴让。此秉道齐民所为,潜移黙运于无迹也。滇省地居南徼,夷猓杂居,气禀不同趋,尚亦异我。

朝自削平,僭乱以来,政教洋溢,徳化涵濡,列圣相承,治登上理,由是太和翔洽,井里熈攘。皇上善继善述,缵绪之初叠颁。

训谕首重,孝弟力田,睦婣任恤,凡所以厚生正徳、化民成俗之方,靡不周详,曲尽由此习,劳思善而俗益趋。淳和平礼让之风行,比隆于䆳古矣。志风俗,云南通省。

自滇以北,皆椎结耕田,有邑聚西,自桐师以东,北至楪榆,编髪,随畜移徙无常处《前汉书》。有盐池、田渔之饶,金银畜产之富,人俗豪汰,居官者皆富及累世《后汉书》。男女勇捷,不鞍而骑,四时大抵与中国不差。犁田以一牛三夫前挽、中压、后驱,然专于农无贵贱皆耕《唐书》。汉夷杂处,田地肥硗相半,民气和柔,天时无剧寒。甚暑《图经》

元日祀天地祖先,桃符门丞往来贺。岁立春,日春盘赏,春以饼酒相馈。

元夕赏灯,张乐星桥火树,有古风焉。次夕,携逰爆竹,插香于道,相传可以祛疾。

二月三日,会城逰龙泉观,还憩石嘴庄,为临江之饮,歌咏为乐,各郡于其胜地效修禊事。

清明插柳墓祭。

三月三日,谒真武庙于西山罗汉寺,或东之鸣鳯山金殿,或先期赴易隆中和山,行两日程,或负香之襄阳,谒武当山,往返数月。

十三日,大理开市于演武场,集商贾,聚四方之货交易。至十七日,移城内,二十日散市。

廿八日,谒东岳庙。

四月八日,为浴佛会。

立夏日,插皂荚枝红花于户以厌祟,围灰墙脚以避蛇。端阳悬艾虎,系续命缕,饮菖蒲酒,以角黍相馈。

六月朔日至六日,各郡礼南斗祈年。

星回节,俗谓之火把会,在廿四、五两日,斫松为燎,高丈馀,入夜争先燃之,村落用以照田,祈年以炬之明暗,占岁之丰歉,街市儿童捣松脂末,互相烧洒为戏。比户刴生饮酒,汉夷同之。相传,汉时有夷妇阿南夫为人所杀,誓不从,贼以是日赴火死。国人哀之,因为此会,焚一云。南诏皮罗阁欲并五诏,将诱会于松明楼杀之。邓晱诏妻慈善测其谋,劝夫勿赴,夫不从,以铁钏约夫臂,既而果被焚。慈善认钏得夫尸,归葬皮罗阁,闻其贤,欲娶之。慈善闭城死节,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一云:孔明以是日擒孟获,侵夜入城,父老设燎以迎,后遂相沿成俗。未知孰是。

七夕,妇女穿针乞巧,以瓜果祀织女星。中元祭先于家庙,或焚纸衣楮镪,夜放河灯中秋瓜饼祭月。

九月朔日至九日,礼北斗,祈年重阳,登髙饮茱萸酒,以面簇诸果为花糕,亲识相酬馈。

十月,祀先墓祭。

长至相贺,各以糍饵相馈腊。八日作五味粥。

廿四日,祀灶。

除夕饮,分岁酒先少后老,煨炉守,岁四更,迎灶婚嫁,仍遵行六礼,先求女庚帖,随通媒妁继请亲长之尊,贵者向女家,致主人意。既诺,则二姓互相酬拜,具启下定仪,将娶,则请期纳币而后亲迎焉。其仪物丰俭,各称其力。

䘮礼,旧俗尚奢,凡吊客皆燕,待且有酬赠致缺费而停䘮不举者。今易以槟榔清茶甚便,至崇信释道,建斋诵经,其风固大概相同也。若火葬,则夷民行之,今亦有卜地以葬者。

祭祀丰俭,随力竭诚,以享惟愚。民间有惑于淫祀者,宴会旧尚俭约服饰亦崇朴素。今会城大邑,客民杂处,渐以华美相竞,其馀犹知爱惜土物,无替初服焉。

覆屋各省专用版瓦,滇中兼用𤭁瓦,相传滇中多风,明初特敕许用。

日中为市率,名曰街,以十二支所属分为各处街期,如子日名䑕街丑、日名、牛街之类,街期各处错杂,以便贸迁,昔多用贝,俗名曰●子,一枚曰庄,四庄曰手,四手曰苗,五苗曰索。按许氏说文曰:古者货贝而寳龟,至周而有泉,至秦乃废贝行泉。汉书曰:王莽时,大贝四寸八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二百十六。牝贝三寸六分以上,一朋直五十。公贝二寸四分以上,一朋直三十。小贝寸二分以上,一朋直十,不盈寸二分,不得为朋,每枚直钱三,是为货贝。繇是观之,汉时钱贝并行,秦亦不能尽废之也。货殖传贝五种,大贝牝贝公、贝、小贝不成贝,不成贝者不用,惟大贝直钱多馀三种,皆今所用也。然则汉末天下尚用之,今所用乃小贝之尤细者。晋郭璞赞云:先民有作龟贝为货,贵以文采,贾以小大,简易则资犯而不过。盖用钱则有检选,用贝则枚数而已,故曰简易则资也。秦灭六国,惟楚庄蹻、王滇,秦虽使常頞,略五尺道,然未尝属秦,故货贝之在南中独不变。明嘉靖乙未,滇人掘玉案山,得大黄布刀,制如罄折,衡重三钱。考之泉志,盖王莽时铸也。然则汉世之泉,固尝行于滇矣。天启甲子,又有锄地得钱者,其色尽緑,其郭不甚厚,其方孔较他钱为巨。左右书五铢二字,考五铢钱起于汉元狩间,刘禹锡先主庙诗有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之句,是后晋铸之,梁又铸之,皆曰五铢。然背所识字磨灭,不知何时。又滇中凡葬礼,皆以古钱入圹中。斯钱也,果前代通用,而今出之土,抑亦昔人所殉葬物也。明天启以后,银贵●贱,遂滞不行,转发夷方。

本朝钱法流通,乆不复用,姑备志以存旧俗,云通省夷俗,不一具载种人。

云南府:

民遵礼教,畏法度。士大夫多材能,尚节义,彬彬文献与中州埒旧志。兵民错居,闾阎栉比,野安耕凿,户习诗书。民无告讦之风,士有干谒之耻。

曲靖府:

黾勉耕织,兼事商贾,习尚俭朴,崇信释教《旧志。士重廉耻,与物和平。民少游惰,其性易使《郡志》

临安府:

士秀而文,崇尚气节,民专稼穑,尽力田畴,衣冠礼度,同于中州《旧志》。敬老崇文,人多畏法婚,礼近古戸,习诗书科,第人才盛于诸郡《郡志》

澄江府:

士习诗书,科目不替。民务耕织,力本勤生旧志。重穑事,不习工,商务潜修,耻为标榜俗劲,以朴性质而淳武定府。

俗尚刚悍,号称难治,建学之后,旧习渐迁旧志。民朴而俭,士质而悫《郡志》。地鲜肥饶,咸勤耕凿,文采未足,愿厚有馀。

广西府:

士知向学,民务力田,风化既行,习俗渐改,旧志鲜为商贩,不慕浮华,尚存乔野之风,殊有恬熈之乐。

广南府:

苗、猓杂居,性缓力,弱病不服药,专祷鬼神,喜食诸虫,刻木为契图说。人尽刀,耕不治。末业山多硗确,歳少丰收,沙侬蠢朴,无能习俗,寛柔易使。

元江府:

蛮种繁处,淳悍不同,縁箐而居,尚巫信鬼。设流之后,风化渐开图说稍知礼义,颇务耕桑。□夷柔懦而无能,蛮猓凶顽而难治。

开化府:

刻木为信,不习文字,不喜构讼,崇巫祀鬼,迁徙无常。设流之后,学校既开,习俗渐改,汉人稍寄居焉《郡志》。土田多美,稼穑易丰,野有质朴之风,户鲜嚣凌之习。镇沅府。

郡多僰夷信鬼,尚巫妇人,不施粉泽产子,多浴于江旧志。力弱性缓,风气近于寛柔,火种刀耕,人情习于劳苦。东川府。

俗尚战争,居多板屋明《一统志》。其气剽悍,其性猜疑,猓蛮易与为非,苗民犹知奉法服食,婚䘮尚多,夷习昭通府。

改土归流。夷多汉少,风气刚劲,习俗凶顽。出入佩刀以随相见,去帽为礼,居多木棚,击齿乃娶男子十五六歳,击去左右,两齿乃娶

普洱府:

人多顽蠢,地寡,蓄藏衣食,仰给茶山服饰,率从朴素。崇信巫鬼,未革夷风。

大理府:

高山大川锺灵毓秀代有人物唐樊绰志居人能农不能贾,习俗信儒,亦信释。天性质直,人多好义,明时甲科,为两迤之首《旧志》。家无糜费,市无惰,民族多白,人咸敬神明而重犯法焉《郡志》

楚雄府:

土壤肥饶,士人务学,盐井之利,赡于列郡,故其人裕而畏法《樊绰志》地当孔道,不慕纷华旧志。民习勤劳,安于俭约,妇人不尚妆饰,虽贫耻为妾媵,婚䘮无越礼之讥,文风有日盛之势。

姚安府:

尽力畎亩,家有常给。气习既迁,人文渐盛《旧志》。士大夫乐谈名理,民间施予相尚《郡志》。土瘠民贫,服食俭朴。永昌府。

雍闓之畔,吕凯等执忠絶域十有馀年,守义不与交通。永昌风俗,敦直乃尔,《三国汉志》:男事耕耘,女工纺织腾越,虽远隔两江,衣冠人物与郡城并称《旧志》,婚䘮交际,相尚以文,服食宴会,亦皆有节。民淳讼简安土,重迁鹤庆府。

气谊相尚,有燕、赵风,操觚摛辞,亦以竒胜《滇志》。士习雅饬,民风纯朴,俗尚俭约,号称易治。图说塾序相望,纺绩时闻,农则畎亩维勤,士亦虀盐自励。

顺寜府。

男耕女织,鲜习文字,九种杂居。改流之后,渐化汉俗旧志。士多浑朴,人敦古道,细民守分畏法,崇尚节俭,婚娶称家为礼。野无游民,恒产不失《郡志》。里有葢藏,乡无剽劫。士习虽陋,民风自淳。

永北府:

气习朴野,勤于耕织明一统志地界极边,夷有数种,人多勇悍,俗尚争竞。

丽江府:

衣同汉制,俗不頮泽,板屋不陶,焚骨不葬,带刀为饰,服食俭约,节令饮馈,与列郡同旧志。地近䝉番好佛信鬼性同北鄙,佩弩悬刀,设流以后,礼教渐兴。

䝉化府。

士人婚冠,皆用家礼。民间相尚朴质,饮食衣服,视列郡为俭《旧志》。士安诵读,俗逺浇漓,号称易治。

景东府:

民多僰夷,性本驯朴,田地旧皆种秫,今则悉为禾稻。人亦渐习经书,土俗民风,日改月化《旧志》。士简民恬,风和俗厚,男女悉知。辛勤士类咸敦礼教。

云南通志卷八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