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云南通志卷四
建置
粤稽封建易为郡邑,势分今古,而制与时宜,自彩云南见,汉开、不宾、博南,兰津已颂徳广矣。然唐仍羁縻葆就宋竟画斧分疆即元、明、广设府路徧置官司半,犹土酋世守我。
国家声教覃敷,湛恩汪濊,雕题凿齿,纳土输诚,与侯甸采卫共登版籍,何其盛也!于是邑小则裁倂以省冗员,地大则添设以重。守土因革损益之闲,布置周详,规模宏远,岂非
圣人首出庶物斯,万国咸宁哉!志建置,云南通省建置。
唐、虞为南交、昧谷之交,夏、商为梁州之域。周合梁于雍,又为雍州边裔。战国时,楚顷襄王使将军壮蹻略地伐夜郎,西至滇池,遂自王其地,号滇国见《后汉书》,按《史记》作「楚威王时」。《文献通考》云:「若庄蹻自威王时,将兵略地,属秦陷巫、黔,中郡道塞不通。凡经五十二年,岂得如此淹久?《史记》谬误,范书为正
。秦时通道置吏,庄氏犹世王滇《史记》:秦使常頞略通五尺道,诸国颇置吏焉
。汉武帝建元中,始通西南夷,置犍为郡。寻罢西夷,独置南夷。元狩元年,始通滇国。元鼎六年,置牂牁、越巂诸郡。元封二年,以兵临滇。滇王降,置益州郡。昭帝始元元年,立钩町侯亡波为王。新莽时,改犍为郡为西顺,牂牁郡为同亭,越巂郡为集巂,益州郡为就新,贬钩町王为侯。蛮夷尽反,越巂夷任贵自立为卭谷王。会莽败,汉兴诛贵。后汉先武建武二十七年,哀牢夷内附,封为君长。明帝永平十二年,分益州郡置永昌郡。三国汉先主章武元年,分犍为属国,置朱提郡。后主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平四郡,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永昌郡为云南郡,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俱领于益州刺史见《蜀志后主传》。
晋武帝泰始二年,分益州置梁州。七年,又分益州之建宁、永昌、云南、兴古四郡为宁州,统县四十五。太康三年,复废宁州入益州,立南夷校尉以䕶之,监五十八部蛮族。惠帝太安二年,复置宁州晋书永昌从事孙辨请复置宁州,从之,即以南夷校尉李毅领刺史,并辖牂牁、越巂、朱提三郡。按《宋书》载太安二年
,又分建宁以西之七县,别立为益州郡,懐帝永嘉二年,改益州郡为晋宁郡,分牂牁立平夷、夜郎二郡。五年,分兴古之东立西平郡,分永昌、云南立东河阳郡,分牂牁、朱提、建宁为平夷、夜郎二郡。本永嘉二年置,当是再分朱提、建宁以益之耳。
又分朱提为南广郡。成帝时失年
分兴古为梁水郡。按晋书《王逊传》,逊以地势形便上分牂牁为平夷郡,分朱提为南广郡,分建宁为夜郎郡,分永昌为梁水郡,又改益州郡为晋宁郡,事皆施行。盖总逊为刺史时,其前后建置如此,非诸所改置俱在永嘉二年也。
又分云南为兴宁郡,分东河阳为西河郡。成帝咸康四年,分牂牁、夜郎、朱提、越巂四郡为安州。八年,又罢并、宁州,以越巂还属益州,省永昌。先是,惠帝太安元年,李特起兵于蜀,寻僭号,汉益州郡县皆没于特。其后李雄又分汉嘉、蜀二郡,立沉黎、汉原二郡。李寿又分宁州之兴古、永昌、云南、朱提、越巂、河阳六郡为汉州,郡县没于李氏者四十六年,而江左仍遥置之。穆帝永和二年,桓温灭蜀,复有其地,改平夷为平蛮郡。简文帝咸安二年,益州复没于苻氏,孝武帝太元中,复为晋有。宋时为宁州,领郡十五。《宋志》:州领建宁、晋宁、牂牁、平蛮、夜郎、朱提、南广、建都、西平、西河东河阳、云南、兴宁、兴古、梁水,凡十五郡内。按《建都郡志》载晋成帝分建宁立,《晋志》缺载。
齐时为宁州镇,领郡三十其南广梁水,建宁、晋宁、云南、西平、夜郎、东河阳、平蛮、兴古、兴宁凡十一郡,名与宋同。其建平、南牂牁、西河阳、西阿、平乐、南朱提、北朱提、宋昌、永昌九郡废置无考。又,齐武帝永明二年,置南犍为郡,五年置益宁郡,郁林王隆昌元年置西益、江阳、犍为、永兴、永宁、安宁六郡。海陵王延兴元年置东朱提郡,明帝建武三年,置安上郡共十郡。《注》云:皆无民戸。
梁武帝大同中置南宁州。太清二年,爨瓒窃据牂牁、兴古等郡事详杂纪》及封建
陈时地没于爨蛮。隋髙祖开皇中,瓒子震玩遣使朝贡,命韦世冲以兵戍之,置恭州、协州、昆州又置牂州。六年,改越巂郡为西宁州。十八年,又改为巂州。炀帝大业初,废恭州、协州,隋末,谢、赵诸蛮分据其地俱详见杂纪》
唐髙祖武徳初,遣使至南中招降其部落,复置南宁州汉夜郎地,元年开南中,因故同乐县置治味
又置昆州、恭州、协州,复析协州为靖州,隶戎州都督府。三年,以牂牁首领谢蛮地置牂州,以牂牁蛮别部置充州,隶黔州都督府。四年,以汉云南县地置姚州云南郡又置姚州都督府,领州十三唐书地理志注:以古滇王国民多姚姓,因置姚州都督,并置州十三
又置西濮州、尹州、曾州西平州隶戎州都督府,置矩州,隶黔州都督府。复置总管府于南宁州。五年,侨治益州。七年,复以南宁州为都督府,又分置西宁州、南云州、南龙州、西宗州、西利州、西豫州,以弄栋地置裒州。八年,改南宁州为郎州,复治味,改恭州为曲州。太宗贞观元年,罢郎州都督府。三年,改西豫州为縻州,以爨𢎞达之子归王为南宁州都督,以东谢蛮地置应州,以南谢蛮地置寿南州。四年,又置琰州,改寿南州为庄州,皆隶黔州都督府。八年,改西宁州为黎州,南云州为匡州,西平州为盘州。十一年,改西濮州为髳州,南龙州为钩州,西宗州为宗州,西利州为微州,以庄州为都督府。寻又以西赵酋地置明州,隶黔州都督府。二十二年,分郎州地置麻州。二十三年,徒莫祗、蛮俭、望蛮皆内属,以其地置傍、望、求、邱、览五州,隶戎州都督府。髙宗麟徳元年,移姚州都督府于弄栋川。咸亨三年,昆明蛮十四姓率户内附,以其地分置殷州总州、敦州隶黔州都督府,调露元年复废姚州,武后垂拱四年复置,万岁通天二年,昆明夷内附,以其地置寳州,𨽻黔州都督府。中宗景龙二年,罢庄州都督府。元宗开元五年,复以郎州为南宁州,十五年,复置殷州本咸亨三年置㝷废,至十五年复置
又有哀牢别种,其先自号六诏蒙巂,越析浪穹邓睒施浪蒙舍
。开元之末,蒙舍诏渐强,并吞五诏,寻以功策授云南王。天宝元年,置姚州邆州守捉使。九载,蒙舍僭国号曰大蒙,徳宗兴元初,蒙舍改国号曰大理,贞元二年,复置殷州按殷州屡置屡废,贞元二年,节度使韦皋表请复置
十年,蒙舍归附,改国号,仍曰南诏。十三年,置浪川州,隶戎州都督府节度使韦皋表置
,宣宗大中十三年复叛,改称大礼。昭宗天复二年,郑买嗣篡立,僭号大长和国。后唐明宗天成三年,赵善政立,改国号曰大天兴,寻杨干贞废善政自立,改国号曰大义宁后。晋髙祖天福二年,段思平立,国号大理,宋初仍为大理国太祖乾徳三年,王全斌平蜀,欲以兵威取滇,进滇地,图太祖鉴唐之祸,以玉斧画大渡河曰:「此外非吾有也。由是云南不通中国,为段氏窃据
。哲宗绍圣元年,髙升泰立号大中国。三年,段正淳立,号后理国元。宪宗三年,命太弟与兀良合台征云南。五年,诸部悉平,得五城、八府、四郡、三十七部,立万户府十有九,设大理都元帅府,仍録段氏子孙世守其土。世祖至元四年,立大理等处行六部,七年,改善阐万户府为路,又倂大理上下二万户府为路,立军民总管府,领録事司一、县一太和
、府二永昌腾冲
府,领县一永昌领永平
州五邓川、蒙化、赵州、姚州、云南
州领县二邓川领浪穹,姚州领大姚
。八年,分大理国三十七部为南北中三路,改威楚万户府为路立总管府,领县二威楚定逺
,州四鎭南南安开、南威逺
州领县一南安领广通
。十年,立云南行中书省见元纪。按地理志,置云南行省在十三年
。十一年,改北路为武定路军民府,领州二和曲禄劝
州领县四和曲领南甸,元谋禄劝领易笼石旧
。十二年,籍师宗、弥勒二部为军,立广西路。十三年,改善阐为中庆路,领録事,司一、县三昆明、富民宜良
州四嵩明、晋宁、昆阳、安宁
州领县八嵩明领杨林、邵甸,晋宁领晟贡、归化,昆阳领三泊、易门、安宁,领禄丰、罗次
改南路为临安路,领二县河西䝉自
千户一舍资
,州三建水、石屏、宁州
州领县二宁州领通海、嶍峨
改中路为曲靖路总管府,又改茶罕章宣慰司为丽江路,立军民总管府,改仁地万户府为仁徳府。领县二为美归厚
。又立巴的甸为乌撒路。十四年,立广南西路宣抚司。十五年,以乌撒路为军民总管府。十六年升中路为澄江路。领县三河阳、江川、阳宗
州二新兴路南
州,领县三新兴领普舍、硏和路,南领邑市
。十八年复广西路军为民。领州二师宗弥勒
。二十一年,改乌撒总管府为宣抚司。二十二年罢丽江路总管府,立宣抚司。领府一北胜
州七顺州浪蕖、永宁、通安、兰州、巨津、宝山
州领县一巨津领临西
省。合剌章、金齿二宣抚司为一治永昌
立临安广西道宣抚司。二十三年立鹤庆路军民府。领县一劎川
。二十五年,立元江路,领二部步日马笼
升曲靖总管府为宣抚司。领县一南宁
州五陆、凉、越州、罗雄、马龙、沾益。
州领县六。陆凉领芳华河,纳罗雄领通泉、沾益,领交水、石梁、罗山。
改乌撒宣抚为宣慰,兼管军万户府。见元纪按地理志,升乌撒宣抚为乌撒乌蒙。宣慰司在二十四年。
以金沙、江西通安等五城隶察罕章,废金沙、江东永宁等五城,以北胜施州为北胜府。二十六年,省云南大理、中庆等路州县。二十八年,立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又立东川路改立曲靖等处宣慰司,管军万户府。云南曲靖路宣抚司所辖地广,民心未安,改立以镇之。
成宗元贞二年,乞蓝蛮平,以其地为云远路军民总管府。大徳二年,立云南诸路道肃政㢘访司。四年,立乌撒、乌蒙等郡县,置维摩州。英宗至治二年,置宁远州。泰定帝泰定二年,蒲恋来附,置顺宁府。文宗至顺元年,置顺元宣抚司、麓川路军民总管府。顺帝至正三年,立永昌等处宣慰司。自宪宗时至此,累朝建置,互见元史帝纪及地理志。按至元十三年,赛典赤以改定云南诸路名号来上,凡为路三十七、府二,属府三,属州五十四,属县四十七。其馀甸塞、军民等府不在此数。三十一年,云南行省复上所定路府州县,上路二,下路十一,下州四十九,中县一,下县五十,前后不合,盖数十年之内更置非一也。兹惟据年代可考及现在云南者,具列于编。此外附见卷末。歴代州县阙疑之后。
明洪武十四年遣将平滇。十五年改诸路为府,以中庆路为云南府,改行省为布政使司。正统十一年改麓川为陇川,设宣抚司于陇把名胜志:明分为四道:其迤西者曰金沧道,曰洱海道,领大理、永昌、鹤庆、蒙化、楚雄、武定、永宁、姚安、鎭沅、顺宁、丽江、景东等府迤东者曰安普道,曰临元道,领云南、临安、澄江、寻甸、广西、广南、曲靖、元江等府。其土官之有分地者,长官司一:曰者乐甸。御夷府二,曰孟定、孟艮、军民。宣慰司六:曰孟养、车里、木邦、老挝、缅甸、八百大甸。宣抚司三:曰干崖、南甸、陇川。御夷州四:曰镇康、湾甸、大侯、威远。御夷长官司二:曰芒市、钮兀军民指挥使,二曰澜沧腾冲。又其馀长官巡检之分,地小而杂处中边者,不可胜记
。成化十二年更置临元、澜沧、金腾、曲靖四道。十五年,改木邦宣慰司为孟宻安抚司,隶湾甸。嘉靖元年复永昌府治。洪武十五年置府。二十三年省府入金齿卫,设指挥使司。景泰中设镇,至是以巡抚何孟春言,仍罢镇置府。
改金齿指挥使司为腾越州,仍置腾冲卫。万厯十九年设新平县,改直隶新化州,隶临安府。二十五年改顺宁为流府。二十六年改大侯为云州,属之。终明之世为府二十。领州三十六,县三十二。又分置各卫所附焉。
本朝顺治十六年,收云南入版图,分邑置州各如旧。寻裁通安、宝山、兰州、巨津四州临西一县归丽江府。康熙四年,裁新化州归新平县。五年,以北胜州隶大理府。六年,以临安府属教化,王弄、安南三长官司地置开化府。八年,改寻甸府为州,隶曲靖府。废维摩州,以其地分隶附近府州。裁顺州归鹤庆府归化县归呈贡县,三泊县归昆阳州。又裁阳宗县归河阳县亦佐县归罗平州,𥔲嘉县归南安州。三十四年,设平彝县于旧平夷卫。三十七年,改北胜州置永北府。雍正二年,改威远土州设直隶同知。四年,改隶四川之东川府,归云南,设会泽县隶焉。五年,分沾、益州地置宣威州,改者乐甸长官司为恩乐县,隶鎭沅府。又改隶四川之乌䝉、镇雄二府,归云南。六年,降镇雄为州,以米贴地置永善县,俱隶乌䝉府。七年,设普洱府,裁定边县归䝉化府。八年,设文山县于开化府。九年,设恩安县于乌䝉,改乌䝉为昭通府。十年,改新平县隶元江府,共置府二十三,直𨽻同知一,领州三十一,县三十。
云南府:
禹贡为梁州域,周合梁于雍,又为雍南土庄蹻王滇,号曰滇国。歴秦及汉,遂世有之。汉元封二年,置益州郡,新莽改为就新郡,后汉复故三国,汉改为建宁郡。晋泰始七年置宁州,太康三年,仍废宁州入益州,太安二年复置宁州,又分建宁以西之七县别立为益州郡。永嘉二年,改为晋宁郡。六朝宋仍为宁州,齐为宁州,镇梁为南宁州,陈没于蛮。隋置昆州,寻废。唐武徳元年,复置昆州,隶姚州总管府。贞观四年,改属戎州都督府。天宝末,没于南诏阁,罗凤命其子凤迦异増筑之曰柘,东城为六节度之一,改称善阐府。五代及宋为郑、赵、杨、段四僭国相继窃据段氏,以高智升为善阐牧,世守其地。元世祖征大理国,收府凡八善,阐其一也。宪宗五年置善阐万户府。至元七年改为路。十三年立云南行中书省,初置郡县,遂改善阐为中庆路。领州四,县十一。洪武十五年平滇,改设云南府为云南布政司治,寻裁杨林、邵甸二县。领州四,县九: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裁归化县归呈贡县。裁三泊县归昆阳州。雍正三年,又以三泊县地改归安宁州。领州四、县七:
云南府建置表。
云南府属州县建置。
昆明县附郭
汉益州郡谷昌县地。西为秦臧县,西北为建伶县。
晋属建宁郡。
隋昆州地。
唐晋宁县地。
宋段氏据。
元初立二千戸,隶善阐万户府。至元十二年,改善州领昆明、官渡二县,后又废州,寻省官渡入昆明县。
明昆明县。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左、右、中、前、后及广南卫分境屯赋并县。
富民县。
汉属益州郡
唐初为西宁州地。贞观中改黎州,号黎灢甸
宋段氏据
元至元四年,立黎灢千戸。十二年,改富民县
明富民县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右卫,分境屯赋。倂县:宜良县。
汉属益州郡
、隋昆州地。
唐本属昆州,蛮酋罗氏分据筑城于此,号罗裒龙。
、宋段氏据
元宪宗六年,立大池千户,隶嵩明万户府。至元十三年,升宜良州,领大池、大赤二县,后改州为县,省二县入焉。
明宜良县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裁宜良所入县。二十六年,又裁左、前、中、后四卫,分境屯赋倂县。
罗次县
汉属益州郡。
晋属建宁郡。
隋昆州地。
唐乌蛮所居名罗部。
宋段氏据以大理髙白连庆治其地。
元至元十三年,置罗次州,隶中庆路。二十四年改为县,属安宁州。
明罗次县,𢎞治十二年改属云南府。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右、后二卫,分境屯赋。倂县晋宁州。
汉益州郡滇池县地
、晋宁州治
唐武徳初置晋宁县,属昆州,后䝉氏改为阳城堡部。
宋段氏据
元初立阳城堡万户府,至元中,复置晋宁州,以归化、晟贡二县属焉。
明晋宁州仍领归化、呈贡二县。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裁归化县入呈贡县。二十六年,裁左、右、中、前、后广六卫,分境屯赋倂州。雍正五年,改呈贡县隶本府。
呈贡县。
汉益州郡建伶县。地有故城曰晟贡,世为乌白些门、些莫、徒、阿、荼僰等五种蛮所居。
唐晋宁县地。
宋段氏据。
元初立晟贡千户,至元中,改为晟贡县。
明改为呈贡县,隶晋宁州。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裁归化县入焉。二十六年,裁左、前、广中四卫分境屯赋,倂县。雍正五年,改隶本府。
安宁州
战国楚滇国螳螂川地。
汉连然县,属益州郡。
晋属晋寜郡。
隋属昆州。
唐武徳初置安宁县,属昆州。
宋段氏以髙氏守之。
元初隶阳城堡万户府,至元中立安宁千户,后改为安宁州。
明安宁州领禄丰一县。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裁安宁所入州。二十六年,裁左、前、右三卫,分境屯赋,倂州。三十三年,又拨安宁所九伍屯赋归易门县。雍正三年,又以原裁入昆阳之三泊县归安宁州。雍正九年,改禄丰县隶本府。
禄丰县。
汉古碌琫甸,乌蛮杂居后易为禄丰
、唐安宁县地
、宋大理髙智升子义胜治其地
、元初隶安宁千户,至元中置禄丰县,隶安寜州
明禄丰县隶安宁州
。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右、后二卫,分境屯赋,倂县。雍正九年,改隶本府。
昆阳州
汉益州郡昆泽县地
晋属建寜郡
、梁爨瓒据。
、隋爨玩降,以其地为昆州。
唐武徳元年,开南中置昆州,治西南,为钩州望水县地,后没于南诏。
宋段氏以高氏守之,名巨桥城。
元立巨桥万户府,至元中,改为昆阳州
明昆阳州
。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裁三泊县入州。二十六年,裁前广右、中、后五卫,分境屯赋倂州。雍正三年,又拨三泊县归安宁州。
易门县
汉旧为洛市坪村,乌蛮所居
宋大理髙智升治善阐府,使髙福守其地
、元至元四年,立洟门千户,隶巨桥万户府,十二年,改为易门县
明易门县
。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裁易门所入县。三十三年,又以安宁所九伍屯赋倂县。
嵩明州
战国楚滇国,地治沙扎卧城,乌蛮车氏所筑,昔汉人居之。后乌、白蛮强盛,汉人徙去
唐汉人尝立长州,建金城、阿葛二城,因筑台与蛮盟,故曰嵩盟。后䝉氏改为嵩盟部。
、宋段氏仍嵩盟部
元初立嵩盟万户府,至元十二年,仍改为长州。十五年升嵩盟府,寻降为州,领邵甸、杨林二县,更盟为明。
明嵩明州。洪武中省邵甸县。成化中省杨林县,倂入州。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左、右、中、前、后广六卫,杨林、木宻、凤梧三所,分境屯赋倂州。
曲靖府:
《禹贡》梁州南境。战国为滇国地。汉为益州、牂牁二郡地。三国。汉建兴三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牂牁立兴古郡,属益州。晋属宁州东境,分置平夷郡,寻改为平蛮。齐置建平郡。梁属南宁州。后为西爨白蛮爨瓒所据。隋开皇中,爨子震玩来贡,置恭州、协州。大业初,废入犍为郡,置开边县。唐武徳初,以爨𢎞达为昆州刺史,复立南宁州,改恭州为曲州,析协州置靖州,隶戎州都督府。四年,置南宁州总管府,又置西平州,隶戎州都督府。七年,复以南宁州为都督府。八年,改名郎州。贞观元年,罢郎州都督。三年,爨𢎞达死,以其子归王,为南宁州都督,居石城。八年,改西平州为盘州。二十二年,析郎州置麻州。开元五年,改郎州,仍为南宁州。天宝末,没于南诏,䝉氏立石城郡。唐末,复置南宁州,领七县,隶戎州都督府。宋时为段氏,据后又为摩弥部。据元宪宗六年,取其地立摩弥万户府,领普摩千户。至元八年,改万户府为中路。十三年,又改为曲靖路总管府。二十五年,升为宣抚司。又仁地部,元宪宗五年内附,明年立为仁地万戸府。至元十三年,改万户为仁徳府,俱隶云南行中书省曲靖路。领州五,县七。仁徳府,领县二。明洪武十五年,改曲靖路为曲靖军民府。省交水、石梁、罗山三县及越州入沾益州,省芳华河纳二县入陆凉州,省通泉县入马龙州。领州四、县二。改仁徳府为寻甸军民府,省为美、归厚二县入焉。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裁,亦佐县入罗平州,降寻甸府为州,隶本府。三十四年,于旧平夷卫置平彝县。雍正五年,以沾益州旧治设宣威州,皆隶府属。领州六,县二:曲靖府建置。表
曲靖府属州县建置。
南宁县附郭
汉益州郡味县地,又律高县地。
三国汉属建宁、兴古二郡。
晋因之。
齐属建平、兴古二郡。
隋恭州地,后废入开边县。
唐初为曲州,天宝末,没于蛮䝉氏,改石城郡。
宋段氏据后,又为乌蛮摩弥部酋所据。
元置千户,隶摩弥万户府。至元中升南宁州,后改为县。
明南宁县。洪武末,省越州石堡山之地入焉。
本朝因之,康熙六年,裁曲靖卫入县。二十三年,又裁平夷卫分境屯赋,倂县。三十五年,改平夷废卫,倂徵屯赋,归平彝县。
沾益州
汉牂牁郡宛温县地
三国汉属兴古郡
晋宛暖县地
唐初置西平州,贞观中改为盘州。天宝末没于蛮后,僰刺二种居之。又为摩弥部所夺。
元初内附。宪宗七年,以本部隶摩弥万户府。至元中,改置沾益州,领交水、石梁、罗山三县。
明沾益州,倂交水、石梁、罗山三县及越州入州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平夷卫,分境屯赋,倂州。三十五年,改平夷废卫,倂徵屯赋,归平彝县。雍正五年分置宣威州。
陆凉州
汉牂牁郡平夷县地
三国汉属兴古郡
晋置同乐县,属建宁郡。
唐初置平夷县,后改属盘州。天宝末,没于蛮南,诏时号落温部。
元初内附,置落温千户,属落䝉万户府,至元中,改置陆凉州,领芳华河、纳二县
明陆凉州,裁芳华、河纳二县入州。
本朝因之:康熙六年,裁陆凉卫屯赋倂州、马龙州。
汉益州郡律髙县地
三国汉属兴古郡
、晋律髙县,又析置西安县
、齐为西中县。
唐为麻州,后没于蛮夷,名曰撒匡,昔白刺居此。后盘瓠裔纳垢部,逐而有其地
元初内附,置纳垢千户。至元中,改为马龙州,领通泉县
明马龙州倂通泉县入州
。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左前平夷、马龙四卫所,分境屯赋,倂州。三十五年,改平夷废卫,倂徵屯赋,归平彝县。
罗平州
汉牂牁郡漏卧、宛温二县地
三国汉属兴古郡
晋因之
唐没于蛮名塔敝纳夷甸,相传盘瓠,后裔罗雄居此,因名部为罗雄
、元初内附,隶普摩千户。至元十三年,割夜苴部倂入,改为罗雄州,隶曲靖路
明万厯中,改土设流为罗平州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裁定雄所屯赋,倂州又裁,亦佐县入焉。三十五年,改亦佐县地归平彝县。
寻甸州
汉本滇国,后僰刺蛮居此,号为仲扎溢源部。
晋为乌蛮之裔,新丁夺之,号新丁部,讹为仁地。
唐蒙氏为仁,地部乌蛮居之。
宋段氏仍仁地部乌蛮居之
、元初置仁地万户府,后改仁徳府,领为美归厚二县。
明改寻甸军民府,省为美、归、厚二县入焉。成化中,改流官。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降为州,隶曲靖府。二十六年,裁平夷、木宻、凤梧三所屯赋,倂州。三十。五年,改平夷废卫,分境屯赋归平彝县。
平彝县
汉平夷县,属牂牁郡。
晋平夷县,后改为平蛮县,属平蛮郡。
唐武徳七年,复置平夷县,属盘州,后没于蛮。
元为普安路地
明洪武十四年,设千户所,后升为平夷卫。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省入沾益州。三十五年,改为平彝县,属曲靖府,拨归罗平之亦佐县附焉。
宣威州
汉属牂牁郡。
三国汉属兴古郡。
晋因之
唐属盘州。后没于蛮。
元至元中,置沾益州。
明初设乌撒卫,后三所,后改沾益州
本朝因之。顺治十六年,移州治于交水,以废治为游击,驻防城。雍正五年,割沾益州新化里至高坡顶设宣威州,裁威宁后三所屯赋倂州。
临安府:
《禹贡》,梁州南裔。三代时,为句町国。汉武帝开南夷,置句町县,属牂牁郡。贲古县,属益州郡。后汉仍之三国。汉属兴古郡。晋属兴古、梁水二郡。唐为牂州地,属黔州都督府。武徳四年,更名牁州,寻复故。七年,置西宁州、西宗州。贞观八年,改西宁州为黎州。十一年,改西宗州为宗州,皆隶戎州都督府。天宝末,没于蛮南,诏置通海郡都督府,后又置节度使。后晋时,段思平改通海郡为秀山郡,寻复故。宋时,阿僰部蛮居之。元宪宗六年,内阿置阿僰部万户府,又置阿甯万户府。至元八年,改阿僰部置南路总管府。十三年,改临安路,属临元广等处宣慰司。领州三,县四,千户一。明洪武十五年改路为府,改阿甯万户府为阿迷州。𢎞治十五年,改马龙他郎甸长官司置,直隶新化州。万厯十九年讨平平甸乡夷贼,置新平县。二十年改新化州属府。领州五,县五,长官司九:
本朝因之,康熙二年,倂纳更土巡检司钱粮入府徵收。五年裁新化州归新平县,以敎化、王弄、安南三长官司地设开化府溪处司叛诛归府。雍正九年改所属之新平县,属元江府。领州四,县四,长官司五:
临安府建置。表
临安府属州、县司建置。
建水州附郭
汉益州郡贲古县地。
三国汉属兴古郡
、晋属梁水郡。
唐乌䝉蛮地接壤交址为云南极边,古称步头,亦云巴甸,元和闲,䝉氏始城之,每夏秋溪水涨溢如海,遂谓建水。歴郑、赵、杨、段数姓,皆仍建水名。
宋段氏时为麽些徒蛮苴●所据。
元初内附,置建水千户,隶阿僰万户府。至元十三年,改建水州,属临安路。
明建水州。
本朝因之,康熙六年,裁临安卫入州。二十六年,又裁新安所分境屯赋倂州雍正八年,猛弄寨长白氏内附,以所属钱粮附州徵收。
石屏州
汉蛮曰旧忻,汉语林麓。
唐乌麽蛮居其地。
宋阿僰蛮夺据之,辟地得石坪,聚为居邑,因名石坪,后讹为屏。
元改为石坪州,隶临安路。
明改石屏州
本朝因之,康熙三十年裁临安卫、石宝二屯屯赋倂州阿迷州。
汉蛮名阿甯,转音为阿迷。
唐阿甯蛮据号屈中部
、宋阿甯蛮据
、元初立阿甯万户府,至元间隶南路总管府,大徳闲改隶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
明阿迷州
本朝因之,雍正九年,拨十四寨归广西府,邱北州同管辖。
宁州
汉属益州郡
三国汉属兴古郡
晋梁水县,属梁水郡
唐析置西宁州,贞观中改黎州,天宝末没于蛮,号浪旷,夷语谓旱龙也。步雄部麽些徒蛮据之,后属爨蛮酋阿㡬以浪旷割与寜酋豆圭改宁部
、宋爨蛮据
、元初内附,置宁部,后改宁海府。至元中,改宁州隶临安路,领通海、嶍峨、西沙三县,后省西沙入州
明仍宁州,改通海、嶍峨二县属府
。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左、前、广后四卫,分境屯赋倂州。
通海县。
汉牂牁郡句町县地。
三国汉属兴古郡。
、唐䝉氏为通海郡。
、后晋段思平改秀山郡,后复为通海郡。
宋段氏因之。
元初置通海千户,隶善阐万户府。至元中,改为县,隶宁海府。府废,改属临安路,为附郭县,后又隶宁州。
明徙府治于建水州,仍为通海县,改属府。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裁通海御屯赋,倂州河西县。
汉南蛮地
唐初为宗州之河西县。天宝末,没于蛮为步雄部后,阿僰蛮夺而居之,名休腊部
宋阿僰蛮据
、元初内附,即阿僰部立万户府,休腊隶之。至元间,改为河西州,属临安路,后改为县
明河西县
本朝因之。
嶍峨县
汉属牂牁郡。
三国。汉属兴古郡。
晋属南宁郡。
唐为嶍猊蛮所据名嶍峨部,后阿僰蛮逐嶍猊,据其地。
宋阿僰蛮据
、元初,内附,立千户,隶阿僰万户府,至元中,改为州,领卭川、平甸二县,寻降为县,倂二县为乡,属临安路,寻隶宁州。
明嶍峨县,改属府。
本朝因之。
䝉自县。
汉属牂牁郡
三国汉属兴古郡
、唐南诏置通海都督府,其地属焉,以赵氏守之,有山名目,则转音为䝉自
、宋段氏时,阿僰蛮据之
、元初置䝉,自千户隶阿僰万户府,至元十三年,改为䝉自县
、明䝉自县
。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新安所分境屯赋倂县纳楼茶甸长官司。
唐䝉氏为茶甸
元初置千户,隶阿甯万户府。至元中,改隶善阐宣慰司,后分为二千户,隶云南行省,寻改隶临安宣慰司,后又改纳楼茶甸。
明置长官司,隶临安府。
本朝因之。
亏容甸长官司。
唐鐡容甸部
元至元中归附,拨隶元江路。
明置长官司,隶临安府。
本朝因之。
左能寨长官司。
唐思陀甸寨,后改为左能寨。
明置长官司,隶临安府。
本朝因之。
思陀甸长官司。
唐官桂思陀部,管落、恐溪、处甸二部,后分为三。
元置和泥路,隶云南行中书省,后属元江路。
明置长官司,隶临安府。
本朝因之。
落恐甸长官司。
唐旧为伴溪落恐部,属思陀甸,后改为酋长。
元置军民万户府,隶云南行中书省,后属元江路。
明置长官司,隶临安府。
本朝因之。
澄江府:
《禹贡梁州东南荒裔。战国时为滇国地。汉武帝开南夷,置俞元县,属益州郡。后汉仍之三国,汉属建宁郡,晋増置新兴县,宋因之,齐属建平、晋宁二郡。梁属南宁州。隋属昆州。大业初,废昆州。唐武徳元年复置,隶戎州都督府。三年置牂州。四年更名牁州,寻复故,隶黔州都督府。七年,置西宁州。贞观八年,更名黎州。二十三年,诸蛮末徒莫袛、俭望二种落内附,置求州,俱隶戎州都督府。天宝末,没于麽些蛮,号罗伽甸,后为僰蛮所夺。南诏䝉氏,取其地为河阳郡。段氏时,析麽些蛮为强宗,休制步雄三部,后步雄分居伽甸者号罗伽部。又黑爨蛮之裔居路甸,号落䝉部。元宪宗四年,俱内附。六年,以罗伽部为万户府。至元三年,改万户为中路。十六年,改为澄江路,隶云南行中书省。领州二,县六。明洪武十五年,改为澄江府,寻省普舍、研和、邑市三县。领州二,县三。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裁阳宗县入河阳县。领州二、县二:澄江府建置。表
澄江府属州县建置。
河阳县附郭
汉俞元县,属益州郡。
三国汉属建寜郡
晋因之
、隋属南寜州
、唐初属昆州,后没于麽些蛮,复为僰蛮所夺。南诏改河阳郡,强宗部居之
、宋强宗部
元初置罗伽千户,至元中改为河阳州,寻降为县
明河阳县
。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裁阳宗县入焉。二十六年,裁右前、广后四卫,分境屯赋,倂县。
江川县
汉属益州郡,名碌,云异城,蛮名易笼
唐初置绛县,后䝉氏叛,徙曲旺蛮居此,以白蛮守治之后,麽些徙蛮之裔居此
宋段氏时,麽些蛮仍居其地,号步雄部,又分为罗伽部
、元初置千户,至元中改江川州,寻降为县,隶澄江路
明江川县
。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左、前广、右、后五卫分境屯赋,倂县。
新兴州
汉属益州郡。
晋置新兴县。
宋属建宁郡。
齐属建平郡。
梁爨瓒据之,分为西爨。
唐初隶牂州,复置新兴县,后置求州,属戎州都督府。天宝末,没于南诏,䝉氏改为温富州,后麽些蛮居之
宋麽些蛮居其地,号休制部
元内附立为千户。至元十三年,改为新兴州,隶澄江路
明新兴州,洪武十五年省硏和、普舍二县入焉。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左、前广中、右五卫,分境屯赋倂州。
路南州
汉属益州郡
、三国汉属建寜郡
、唐属昆州,夷名路甸,天宝末,为黒爨蛮之裔,落䝉所据,筑城曰撒吕,号落䝉部
、元宪宗时内附,即本部立万户府。至元七年,倂落䝉罗伽、末迷三万户为中路,十二年,改罗伽为澄江路,落䝉为路南州,领邑市县,隶澄江路
、明路南州,𢎞治四年省邑市县入州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左前广中、右五卫,分境屯赋倂州。
武定府:
《禹贡梁州南境,战国为滇国地。汉为越巂、益州二郡地。其东、北境又为犍为郡。地三国,汉属建宁郡,晋属晋宁郡。隋为昆州地。唐隶戎州,昔獹鹿等蛮居之。天宝末,没于南诏,设于矢、𢎞农、碌券二部。宋时,段氏使乌蛮阿●治纳洟胒共龙城于共甸,又筑城曰易笼,其裔孙法瓦浸盛,以其逺祖罗婺为部名。元宪宗四年内附,七年立为万户府,隶威楚路。至元八年,倂仁徳、于矢二部入罗婺部,为北路总管府。十一年,以本部为武定路军民府,领州二,县四。明初,改为武定军民府,省南甸入和曲州。省易笼、石旧二县入禄劝州。隆庆闲改土设流。万厯间,改为武定府。领州二,县一。本朝因之。康熙五十七年,撒甸土酋常应运叛,诛其田赋户口,编入武定里甲。五十八年,移本府同知驻札其地。领州二、县一:
武定府建置表。
武定府属州县建置。
和曲州附郭
汉叵簉甸,僰●诸种蛮所居,地多汉种,或谓汉人曽居此
唐宗居县,隶宗州,䝉氏时,白蛮居之
宋段氏时,乌恋阿●倂吞诸蛮聚落,分其子弟治之,其地名罗婺部
元宪宗时,改叵簉甸曰和曲。至元二十六年,升为州,领元谋、南甸二县
、明隆庆初,移州附郭,省南甸入州
。
本朝因之,改元谋县,隶本府。康熙五年,裁武定所。二十六年,又裁右、后二卫,分境屯赋倂州。
元谋县
汉僰●蛮地
唐属戎州。后没于䝉氏,白蛮居之,名华竹部
宋段氏据白蛮居之
元至元十六年,改为元谋县,隶和曲州
明元谋县。隆庆三年改土设流,隶和曲州
本朝仍为县,改隶本府。
禄劝州
汉杂蛮地
、唐属戎州,后没于䝉氏,杂蛮居之,名𢎞农碌券部
、宋段氏据杂蛮居之
、元至元二十六年,置禄劝州,领易笼、石旧二县,属武定路
。明禄劝州,洪武中以易笼县省入。正徳间,又以石旧县省入
。
本朝因之。
撒甸。
本朝康熙五十七年,土酋常应运叛诛,移同知驻其地广西府。
《禹贡梁州荒裔。汉为牂牁郡地,属益州。后汉因之。三国。汉属兴古郡。晋属宁州。唐时东爨、乌蛮、弥鹿等部居之,为羁縻州,隶黔州都督府。天宝末,没于䝉氏,仍为师宗、弥勒、维摩三部所据,歴唐末,五代及宋䝉氏、段氏,皆莫能制。元宪宗七年内附,隶落䝉万户府。至元十二年,立广西路,籍师宗、弥勒二部为军,寻复为民,后改为州。又改维摩千户为维摩州,属临安、元江、广西等处宣慰司。明初,改为广西府。成化十一年,改土设流。领州三。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裁维摩州,分归弥勒、广南、开化三府,州设三乡县。九年省入师宗州。雍正二年,移通判驻五嶆。八年,师宗州添设州同,驻旧三乡县之邱北。领州二:
广西府建置表。
广西府属州建置。
师宗州。
汉属牂牁郡。
唐夷人。师宗据部弄甸,号师宗
宋部
元初隶落䝉万户府。至元十二年,以本部为千户,总把领阿宁、豆勿、阿盈、豆吴四千户属广西路,二十七年,改为州
、明师宗州,𢎞治中始改流官
。
本朝因之,康熙九年裁三乡县入焉弥勒州。
汉属牂牁郡。
唐昔些莫徒蛮之裔弥勒居之,故名其部曰弥勒。
、宋弥勒部
元初隶落䝉万户府。至元中,改千户总把领古输裒恶部笼阿育四千户,属广西路,二十七年,改为州。
明弥勒州,𢎞治中,始改流官。
本朝因之,康熙七年,裁十八寨所屯赋倂州。八年,裁维摩州之曰者乡入焉。雍正九年仍拨入邱北。
五嶆
本朝雍正二年,移通判驻其地邱北。
元维摩州地
明维摩州治州。辖维摩曰者马者竜阿宁,邱北五乡者旦宐常六桂补罗四嶆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裁维摩州,以曰者归弥勒维摩,分归广南开化府,以三乡四嶆地设三乡县。九年,裁归师宗。雍正九年,设州,同驻其地,以归弥勒之曰者乡及阿迷州十四寨地倂属焉。隶师宗州。
广南府:
古徼外荒服地,宋皇佑间,侬智髙作乱,命狄青讨之,追至科岩,智髙败死,其裔居此,曰特磨道。元至元间,立广南西路宣抚司,领路城等五州,后倂路城、上林、罗佐三州为来安路,惟领安宁、富州二州。明洪武十六年归附,改授广南土知府,裁安宁州入府,领州一。本朝顺治十六年,开滇侬鹏投诚,仍授土知府。十八年,添设流官,侬氏授土同知职,富州仍为土知州。康熙八年,裁广西府之维摩州,以维摩乡之地分入焉。广南府建置表。
广南府属建置。
土富州
元至元中置
明仍为富州
本朝因之。
元江府:
古西南裔,土蛮名惠笼甸。汉以前不通声教,唐䝉氏时,属银生节度,徙白蛮、苏、张、周、段等十姓戍之,开威远等处置威逺睑,其后为和泥蛮,据有其地,名因逺部。宋征侬智髙,其党窜此,旋为麽些徒蛮、阿僰诸部所有。元宪宗四年内附,七年复叛,率诸部筑城以拒命。至元十三年,遥立元江府以羁縻之。二十五年,命云南王讨平之,割罗盘、马笼、步日等十二部于威逺立元江路,属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明洪武十五年,改为元江府。永乐四年,改为元江军民府,领因逺罗必甸长官司,后改因远为奉化州,又置恭顺州,本朝平滇,那嵩、负固讨平之。顺治十六年,改土设流为元江府,省奉化、恭顺入焉。领车里宣慰司。雍正七年,分元江府所属普洱等处地方置普洱府,并车里宣慰司附之。十年,又改临安府所属之新平县归元江府,设通判,驻旧恭顺州之他郎寨。领县一:
元江府建置。表:
元江府属县建置。
新平县
汉嶍猊蛮所居
唐阿僰蛮所居
元初内附,立千户。至元中设平甸县,属嶍峨州
明改为平甸乡,隶嶍峨县,后为丁苴白蛮夷贼所据。万厯十九年讨平之,改为县。其所属地,系元江、石屏、河西、新化四处,分割凑编成额,隶临安府。
本朝因之,雍正十年改隶本府他郎寨。
明恭顺州
本朝顺治十六年,改土设流省州入府。雍正十年,添设通判,驻其地。
开化府:
古红夷国,在西南徼外。汉为句町国边地,接壤交州。唐属越巂郡都督,置府东爨通、安南,后没于南。诏䝉氏,据为强现、牙车、敎化三部。宋为段氏。据皇佑五年狄青征侬智髙,寓人龙海,基乡导有功,始命领其地。元为强现三部,隶临安宣慰司。明洪武初,改强现三部为敎化三部,与王弄部、安南部并为长官司。隶临安府。
本朝因之。康熙四年,土贼王朔等叛诛。六年,以敎化、王弄、安南三长官司地置开化府,隶云南布政司。八年,裁广西府之维摩州,以维摩乡之地分入焉。雍正八年置文山县,附郭。领县一:
开化府建置。表
开化府属县建置。
文山县附郭
镇沅府:
滇西南极边,地名按板,濮、洛杂蛮所居。原为元江罗必甸。唐䝉氏属银生府,后为金齿。僰蛮夺之,宋段氏莫能服。元宪宗时内附,立威远州,属威楚路。后改置按板寨,属元江路总管府。明洪武三十三年,改置,镇沅州。永乐四年,升为府。
本朝因之,雍正五年,始改流官并改者:乐甸长官司为恩乐县,隶府。其威远州土知州,明洪武三十三年开设,至是亦改为流官。直隶同知驻威远。
镇沅府建置。表
镇沅府属县建置。
恩乐县。
汉濮洛蛮地
、唐南诏,据属马龙、他郎二甸地曰猛摩,夷名者岛,以银生府辖之
宋段氏据后为阿僰诸蛮部夺之
、元至元间,为䝉统䝉鲁军民长官司属他郎甸,管民官隶元江路
、明洪武末,刀氏内附,授者乐甸长官司,隶云南布政司
。
本朝因之。雍正五年,改者乐甸为恩乐县,设流官隶本府。
附威远建置。
唐䝉氏属银生节度。又置威远睑,后为和泥蛮,据有其地
宋段氏僭国,为金齿白夷蛮酋阿只步等夺其地
、元中统三年,讨平白夷蛮,隶威楚路
明洪武三十四年开设威远土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土州刀光焕有罪革职。三年,改设直𨽻威远抚夷清饷同知。
东川府:
《禹贡》:梁州,南裔荒服,地三代不通声敎。汉置堂琅县,属犍为郡。后汉属犍为属国,都尉三国。汉分犍为立朱提郡,又为堂狼县。晋宋、齐因之,后陷于蛮唐。乌蛮仲由牟之裔骂弹得之,改曰那折那夷。南诏䝉世隆置东川郡,宋段氏时,置东川大都督。后乌蛮閟畔强盛,自号閟畔部。元初内附,置万户府。至元十五年,改閟畔军民总管府,隶乌撒、乌䝉等处宣慰司。二十八年,立东川路。明洪武十四年,开滇土酋禄鲁祖归附,授东川土知府,隶云南布政司。十六年叛,讨平之,改东川军民府,隶四川川南道。
本朝因之。康熙三十八年始设流官。雍正四年,改隶云南布政司。五年,置会泽县。附郭。领县一:
东川府建置。表
东川府属县建置。
会泽县雍正五年,初置于巧家营以征粮不便,寻改附郭。
昭通府
禹贡为梁州域,周名窦地甸,汉为牂牁郡地。唐乌蛮仲由牟之裔阿统迁此传。至十一世孙乌䝉强盛,号乌䝉部。宋时封阿杓为乌䝉王,元初归附。至元间,置乌撒路。十五年,为军民总管府。二十一年,改宣抚司。二十四年,升乌撒乌䝉宣慰司。明洪武十四年归附,寻叛,讨平之。十五年,改为乌䝉府。又芒部路,古名屈流大雄甸。元至元中置路,隶乌撒乌䝉宣慰司。明初改芒部府,寻升芒部军民府。嘉靖二年改为镇雄军民府。始俱隶云南,寻改归四川。
本朝因之,雍正五年,复改隶云南布政司。六年,设通判,驻大闗,降镇雄为州,设州同驻。彝良设州判,驻威信。又于米贴地设永善县,俱属府。九年,土酋叛,收捕,伏诛,改为昭通府,置恩安县附郭,设府同知,驻大关,移通判驻鲁甸。领州一、县二:
昭通府建置。表
昭通府属州县建置。
恩安县附郭
汉属牂牁郡。
唐乌䝉部
宋封阿杓为乌䝉王。
元至元间,置乌撒路。
明乌䝉府,隶四川。
本朝因之。雍正五年,改隶云南。九年,改为昭通府,置恩安县,附郭。
镇雄州
周乌䝉子芒部居此,因号芒部
、汉属牂牁郡
、唐乌蛮据
、宋置西南番部都大巡检使。
元置芒部路。
明设芒部府,寻升芒部军民府,后改为镇雄军民府,领懐徳、威信、归化、安靖四长官司,隶四川。
本朝雍正五年,改隶云南。六年,降为州,隶昭通府永善县。
元乌撒路地
明属四川。乌䝉府
本朝雍正五年,改隶云南。六年,置永善县,隶昭通府大关。
本朝雍正六年,添设通判驻其地。九年,改设清军抚彝同知。
鲁甸
本朝雍正九年,移通判驻其地。彝良。
本朝雍正六年,设州同驻,其地隶镇雄州威信。
本朝雍正六年,设州判驻,其地隶镇雄州普洱府。
古西南夷,极边地。歴代未经内附。明洪武十四年开滇,土酋那直率属来归,属元江府。明末为那昆所据。本朝顺治十六年,平云南,那酋归附,旋叛伏诛。编隶元江府。康熙三年,调元江府通判分防普洱。其车里十二版纳,仍属宣慰司。雍正七年,裁元江通判,以所属普洱等处六大茶山及橄㰖坝江内六版纳地设普洱府,又设同知,分驻攸乐通判分驻思茅,其江外六版纳地,仍属宣慰司,岁纳粮银于攸乐。
普洱府属建置。
攸乐
本朝雍正七年,添设同知,驻其地思茅。
本朝雍正七年,移通判驻。其地大理府。
三代,梁雍之域,汉武帝开西南夷,为益州、越巂二郡地。后汉永平十二年,分益州置永昌郡,三国汉分建宁、永昌置云南郡。晋太始七年,合建宁、兴古、云南、永昌四郡为宁州。太康三年,废宁州入益州。太安二年复置宁州。永嘉五年,分永昌、云南立东河阳郡。成帝时,又分东河阳立西河郡。宋、齐因之,梁末,没于群蛮。唐武徳四年,置曽州,隶戎州都督府,置姚州,云南郡于汉云南县地,复设姚州都督府。七年,置南云州。贞观八年,改为匡州,隶戎州都督府,浪穹、施浪、邓睒,三诏分据其地。开元末,䝉舍倂吞五诏,徙居太和城。大厯初,更筑羊苴□城于太和城北。兴元初,始改国号曰大理。五代及宋、郑、赵、杨氏相继窃据,国号屡更,至段思平,复号大理国。元宪宗三年,平大理。六年,立上、下二万户府。至元七年,倂二万户为大理路,领府二、州五,县四。明改为大理府,属云南布政司,分所属之永昌为直隶府,降腾冲府为州,幷永平县隶焉。分置姚安府,以姚州大姚县属之。又升䝉化州为府,降云南州为县,置宾川州,倂改云龙甸为州,隶本府。领州四、县三。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改北胜州隶大理府。三十一年,北胜州仍为直𨽻州。雍正六年,移通判驻弥渡。领州四、县三:
大理府建置表。
大理府属州县建置。
太和县附郭
汉益州郡、叶榆县地。
后汉属永昌郡。
三国汉属云南郡。
晋初属云南郡,后属东河阳郡。
宋因之。
齐分属东河阳、西阿二郡。
唐开元末,皮罗阁逐河蛮,取太和城。
宋段氏据。
元初立上中下三千户,后即中千户立録事司,复升为理州,寻罢州,复立録事司,即上下二千户立太和县,属大理路。
明太和县。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大理卫分境屯赋,倂县赵。 州
汉靡莫地
后汉属永昌郡
唐姚州地。䝉氏为赵川睑,后置赵郡,复置赵州
宋段氏改天水郡
、元初立赵睑千户,隶大理下万户府。至元间,改为州,又于白崖睑立建宁县,寻省入州
明赵州领云南县
。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大理、景东二卫,分境屯赋,倂州。三十八年,改云南县隶本府。
云南县。
汉云南县,属益州郡。
后汉属永昌郡。
三国汉属云南郡。
晋因之
唐初置南云州。贞观中改匡州,领勃弄、匡川二县。又于州东南置镜州。䝉氏为云南睑,改品甸县。
宋段氏云南州
元立品甸千户。至元中,复为云南州,隶大理路
明改为云南县,隶赵州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裁洱海卫屯赋倂县。三十八年,改隶本府。
邓川州
汉益州郡叶榆县地
唐邆备州,隶姚州都督府。东为曾州,地治曾县,后为邆睒,诏所据南诏并之,置邓川睑,后改徳源城。
宋段氏徳源城
元初立徳源千户,至元中改为邓川州。
明邓川州领浪穹县。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大理卫,分境屯赋倂州,后改浪穹县隶本府。
浪穹县。
汉益州郡叶榆县地
唐初,浪穹诏居之,后为南诏所倂,立浪穹州
、宋段氏据
、元初内附,立浪穹千户隶大理上万户,至元中改为浪穹县,属邓川州
、明浪穹县隶邓川州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大理卫分境屯赋倂县,后改隶本府。
宾川州
汉越巂郡遂久县地
三国汉属云南郡。
唐姚州地,后䝉氏据为太和楚场地
、宋段氏据
、元为太和、赵州云南县之境。
明𢎞治七年,割太和九里、赵州一里、云南县二里置宾川州,隶大理府。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裁大罗卫。二十六年,又裁大理卫,分境屯赋倂州。
云龙州
汉益州郡巂,唐比苏二县地。
、后汉属永昌郡
、晋比苏县为西河郡治。
唐䝉氏据
、宋段氏据
元立云龙甸军民总管府,并防送千户,隶金齿宣慰司。
明置云龙州,隶大理府。万厯间,改土设流。
本朝因之。
弥渡
本朝雍正九年,移通判驻其地十二关长官司。
元本云南楚场地,至元间因僻险,始置十二关,防送千户。
明改置长官司,隶大理府。
。本朝因之。
楚雄府:
《禹贡》梁州徼外地,周百濮居之。战国时为滇国地。汉属益州、越、巂二郡。晋属宁州。咸康中,置安州,㝷罢入宁州。后为杂蛮所据。蛮名俄碌,代无郡邑。后爨酋威楚筑城俄碌睒居之,因名威楚城。唐武徳四年,置尹州、西濮州。七年,置西宗州。贞观十一年,改西宗州为宗州,西濮州为髳州。二十三年,诸蛮徒莫祗、俭望二种落内附,置傍、望、邱、览四州,俱隶戎州都督府。天寳末,没于南诏阁。罗凤于本境立郡县,诸蛮尽附之,属银生节度㝷,改置银生府,又分置俗富郡。宋为段氏。据银生隶姚州,又名当箸睑,后改白鹿部,又改威楚部,髙升泰执大理国柄,封髙明量于威楚,筑外城曰徳江城。传至其裔长寿。元宪宗三年征大理,平之。六年,置威楚万户府。至元八年,改威楚路,置总管府,隶云南行中书省。领州四,县三。明洪武十五年,改置楚雄府,隶云南布政司。寻以开南州分设景东府、威逺州,分设镇沅府,改威楚县为楚雄县,别置定边、𥔲嘉二县。领州二,县五,提举司二。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裁𥔲嘉县归南安州。四十五年,改二提举司为直隶。雍正七年,裁定边县归䝉化府。十年,添设南安州州判一员,驻废𥔲嘉县。领州二、县三:楚雄府建置。表
楚雄府属州县建置
楚雄县附郭
晋属宁州。
唐为傍望诸州地。䝉氏置安州及威楚县,后爨蛮据之。
宋段氏据为当箸睑,后改白鹿部,又改威楚部。
元初置千户。至元十五年,改置威州,仍立富民、净乐二县,寻降为威楚县,省二县入焉。
明改为楚雄县,附府郭。
本朝因之,康熙六年裁楚雄卫屯赋,倂县镇南州。
汉濮洛蛮所居川名。欠舍中有城曰鸡和。
唐始为西宗州,后改为宗州。䝉氏置石鼓县,又于沙却地置俗富郡,即今州治。
宋段氏据
、元初置欠舍千户、石鼓百户,至元二十一年,改欠舍千户为镇南州,置石鼓、定边二县,后省二县入州。
明镇南州
本朝因之。
南安州
汉属益州郡。
、唐黑爨蛮据寨名摩刍。
宋段氏时,髙氏守之。
元初置摩刍千户,属威楚万户府。至元中,改南安州,领广通县。
明南安州改广通县,隶本府。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裁𥔲嘉县入州定远县。
汉属越巂郡,杂蛮居之,名目直睑
三国汉诸葛亮征南中,经此,号为牟州
、唐置西濮州。贞观中,更名髳州。后没于䝉氏,遣爨蛮酋按萼镇之,筑城曰耐笼
宋段氏时,髙氏专国政,其按萼故城隶髙氏
元宪宗四年,置牟州千户。至元十二年,改为定远州,领南宁县,寻降为县,省南宁县入焉,隶威楚路
、明定远县
。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裁定远所屯赋,倂县广通县。
汉属益州郡
唐武徳间置尹州,杂蛮居之。名路睑。后没于蛮南。诏立为路睑县
。宋段氏时,髙氏守之,至髙长寿,遂处于路睑
元宪宗七年,长寿内附,置路睑千户。至元十二年,改为广通县,隶南安州
。明广通县改属府
。
本朝因之。
●嘉
唐夷獠所居。
宋段氏据
元至元初,立𥔲嘉千户,寻改为县。
明𥔲嘉县
本朝因之。康熙八年,裁入南安州。雍正十年,设州判,驻其地,隶南安州。
附黑盐井提举司建置。
汉属越巂郡
唐初为西濮州地。贞观中更名髳州,后没于爨蛮
、宋段氏据
元为牟州地,始设官提举
明就定远县之宝泉乡设黒井提举司,辖盐课司二,属楚雄府
本朝因之,康熙四十五年改直隶附琅盐井提举司建置。
汉属越巂郡
晋属安州
唐初为西濮州地。贞观中为髳州,后没于爨蛮
、宋段氏据
元为牟州地,始名琅井,设官提举
、明就定逺县之宝泉乡设琅井盐课司,分属安宁、黑井二提举。天启三年裁盐课司,移安宁州提举于琅井,改为琅井提举司属楚雄府
。
本朝因之,康熙四十五年改直𨽻姚安府。
古百濮地。战国时为滇国地。汉置梇栋县,属益州郡。置青蛉县,属越巂郡。后汉因之。三国,汉属云南郡,晋初因之。东晋析置兴宁郡,宋、齐因之。梁末,没于群蛮。唐武徳四年,置西濮州。七年,置裒州、西利州、西豫州。贞观三年,改西豫州为縻州。十一年,改西濮州为髳州,西利州为微州。麟徳元年,移武徳四年所,置云南县之姚州都督府于梇栋川。调露元年,永昌蛮入冦,乃废姚州。垂拱四年复置。天宝间,䝉氏据其地,置梇栋府为六节度之一。宋时,段氏改为綂矢逻。又改姚州,亦曰姚府,为段氏。八府之一段正、严封、高泰明子为演习官,世守其地。元宪宗三年内附。七年,置统矢、大姚堡二千户。至元十二年,罢统矢千戸,置姚州,隶大理路,罢大姚千户,置大姚县,隶姚州。明洪武十五年,改为姚安军民府。领州一,县一,提举司一:
本朝因之。康熙四十五年,改提举司为直𨽻。雍正十年,添设姚州州判一员,驻普淜。领州一、县一:
姚安府建置表。
姚安府属州县建置。
姚 州附郭
汉梇栋县,属益州郡。
三国汉属云南郡。
晋初因之,后分属兴宁郡。
唐为姚州治,置都督府。北为裒州,地东北为泸南县地,后没于蛮䝉氏为弄栋府治。
宋段氏改统矢逻,仍置姚州。
元初内附,置统矢千户,属大理万户府。至元十二年,改为姚州。
明姚州,隶姚安军民府。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姚安所屯赋,倂州大姚县。
汉青蛉县,属越巂郡。
三国汉属云南郡。
晋初因之,后分属兴宁郡。
唐置西濮州,后改髳州。其北境为縻州地,其南境为微州地,后没于蛮。
宋段氏属姚州,名大姚堡。
元初置大姚堡千户,至元中,改大姚县属姚州。
明大姚县,属姚安军民府。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裁中屯所屯赋,倂县普淜。
本朝雍正十年,设州判,驻其地隶姚州,附白盐井提举司建置。
汉青蛉县地,属越巂郡。
三国汉属云南郡。
晋初因之,后分属兴宁郡。
唐为西濮州地。又名髳州,后没于蛮。
宋段氏时属姚安大姚堡地。
元为大姚县地,属姚州。始设官提举。
明置提举司,属姚安军民府。
本朝因之,康熙四十五年改直隶永昌府。
古梁州西南徼外地。旧为九隆氏所居,号哀牢国。汉武帝置不韦县,属益州郡。后汉永平中,哀牢王率众内附,置哀牢、博南二县。又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之六县置永昌郡。三国,汉因之。晋始属交州。泰始七年,分益州之建宁、兴古、云南,交州之永昌置宁州。太康三年省,立南夷校尉。太安二年,复置宁州。咸康四年,省永昌郡。宋因之。齐复置永昌郡。隋属益州总管府地。唐初属姚州都督府,后为䝉氏所据,歴郑、赵、杨。至段氏,置永昌府。元宪宗七年,金齿骠国内附,于永昌立三千户,隶大理万户府。至元十一年,置永昌州。十五年,升为府,仍隶大理路。二十三年,置金齿等处宣抚司。明洪武十五年,仍置永昌府,又置金齿卫。二十三年省府,改卫为军民指挥司。景泰中设镇。嘉靖元年罢镇,复置军民府,隶云南布政司,设保山县,附郭。又越睒地䝉氏时为软化府,后白蛮居之,改腾冲府。元宪宗三年内附。明初为千户所,后升军民指挥司。嘉靖元年改设腾越州,仍置腾冲卫,幷永平县,俱隶永昌府。领州一,县二,长官司二。
本朝因之。顺治十六年裁二长官司。领州一、县二,永昌府建,置表。
永昌府属州县建置。
保山县附郭
汉不韦县,属益州郡。
后汉西南为哀牢县,地东北为不韦县地。
三国汉仍为哀牢、不韦二县地。
晋属宁州。
唐䝉氏据
、宋段氏据
元初为永昌州,后升为府,隶大理路。
明置保山县,附府郭。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永昌卫屯赋倂县腾越州。
周哀牢国境,即越睒地。
后汉永昌郡西地
晋属寕州。
唐开元中䝉氏,异牟寻逐诸蛮,取越睒为软化府。其后白蛮徙居之,改腾冲府。
宋白蛮据
元宪宗三年内附。至元中,改藤越州,又立藤越县。十四年改腾冲府。二十五年,州县废,府如故。
明洪武三十三年改腾冲守御千户所,隶金齿司。正统九年升腾冲军民指挥使司。嘉靖元年改置腾越州,隶永昌府,仍置腾冲卫。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腾冲卫屯赋,倂州永平县。
后汉博南县
晋因之
唐䝉氏置胜乡郡。
、宋段氏据。
元立永平千户,后改永平县。
明永平县,洪武中改属金齿卫,立永平御二千户所。嘉靖初,改隶永昌府。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裁永平御屯赋,倂县鹤庆府。
古为哀牢国地。汉武帝时为益州郡。后汉改属永昌郡。三国汉属建宁郡。唐初为越析诏地,夷名漾共,又名鹤川。开元末,南诏倂六诏为一,徙居羊苴咩城,近龙尾、鹤拓,即其地也。太和中,蒙氏于漾共立谋统郡,又设剑川节度。宋段氏时,置谋统郡,以剑川为义督睑。元宪宗三年,置鹤州。七年,立三千户,仍称谋统,隶大理上万户府,置义督千户。至元十一年罢谋,统千户复为鹤州,改义督千户为剑川县。二十三年升为鹤庆路军民府。明洪武十五年,置鹤庆土府。十八年,平剑川,升为州府。领州六。寻改兰州,属丽江府,改北胜蒗蕖属澜沧卫,升永宁为府。正统八年,改土设流为鹤庆军民府。领州二。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裁鹤庆御屯赋,倂府。八年,裁顺州归府。三十八年,复以其地改属永北府。雍正五年,设府通判一员,驻维西。设剑川州判一员,驻中甸。领州一:
鹤庆府建置表。
鹤庆府属州建置。
剑川州
汉属益州郡
唐名罗鲁城,又名剑川蒙氏,未合六诏。时浪穹诏与南诏战败,走保剑川,改称剑浪诏,后为南诏所倂,置剑川节度
、宋段氏改为义督睑
、元置义督千户,至元中,改剑川县,属鹤庆府
明升为州
本朝因之。
维西。
唐吐蕃地
明内附,属丽江府
本朝康熙十三年,为达赖喇嘛所窃据。雍正五年,移通判驻其地。
中甸
唐吐蕃地
明内附,属丽江府
本朝康熙八年,为达赖喇嘛所窃据,自立营官徵其籽粒,而以皮革等物资青海。雍正五年,添设州判驻其地,隶剑川州。
顺宁府:
古百濮地,后讹「濮」为「蒲」。居多蒲蛮,地名庆甸。自宋以前,不通声教。元泰定间始内附。天厯元年,置顺宁土府,隶金、沧云远路,领通宝州庆甸县大侯长官司,属云南行中书省。明洪武十五年仍置府,省州县入焉。正统七年改大侯长官司为大侯州。万厯二十五年设流官知府,改大侯州为云州,属府。
本朝因之,康熙四年移通判驻右甸。领州一,长官司一:顺宁府建置表。
顺宁府属州建置。
云。 州
宋孟佑地,又名大侯寨,白蛮所居。
元中统初内附,授大侯长官司,隶丽川路。
明初仍为长官司。正统中升大侯御夷州,后改流。官名云州,领猛缅长官司一。猛撒巡检司一,隶云南布政司。万厯中改隶顺宁府。
本朝因之。
右甸
本朝康熙四年,移通判驻其地猛缅长官司。
元蒲蛮地
明万厯十六年,设猛缅长官司,隶云州
本朝改隶本府。
永北府:
古为白国地。唐南诏时,铁桥西北施蛮据之。贞元十一年,异牟寻夺其地,置北方睒,徙洱河七种蛮以实之,号剑羌,又名为成偈睒,后改为善巨郡。宋段氏时,髙智升使其孙髙大惠镇之,名成纪郡。后隶大理。元宪宗三年,其裔髙俊内附。至元十五年,立为施州。十七年,改为北胜州。二十四年,升为府,属丽江路。明洪武十五年,改为州,属鹤庆府。二十九年,置澜沧卫,以州隶之。寻改隶云南布政司,与卫同治。又以浪蕖州属卫,隶云南都指挥使司。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改隶大理府。二十六年,裁澜沧、卫倂州。三十一年,仍为直隶州。三十七年,升为永北府,以永宁土府隶之。三十八年,又以鹤庆府所隶之顺州入焉。
永北府建置表。
永北府属土府建置。
永宁府:
汉古楼头睑,地接吐蕃,又名荅蓝。汉时麽些蛮祖长泥月乌逐吐蕃,遂居其地
唐属蒙氏,后为麽些蛮所据
、宋属段氏
元世祖驻日月和,即此地。宪宗三年内附。至元十四年,置荅蓝管民官。十六年改置永宁州,隶北胜府。
明洪武十四年置永宁州,后升为府,领长官司四。
本朝因之为永宁军民府,裁四长官司,归永北府,綂辖丽江府。
古荒服,极邉地。白狼王所居,接壤吐蕃。汉兼属越巂、益州二郡。后汉兼属永昌郡。隋属巂州。唐初为越析诏地。贞元中,蒙氏据之,置丽水节度。宋时为麽些蛮醋醋所据,段氏不能制。元宪宗三年,济金沙江,征大理,麽些负固。四年,讨平之,立茶罕章管民官。至元八年,改为宣慰司。十三年,改置丽江路,立军民总管府。二十二年,罢府,置宣抚司于通安、巨津之间。领府一,州七,县一。明洪武十五年,改丽江府㝷,改丽江军民府,分顺州北胜、永宁、浪蕖四州属鹤庆府,仍领州四:通安、宝山,兰州、巨津。县一:临西。
本朝仍为府,裁四州一县入焉。雍正元年,改土设流,隶云南布政司。
丽江府建置。表
蒙化府:
古西夷极边地。楚属滇国。汉为益州郡地。后汉属永昌郡,三国汉为建宁郡地。唐属姚州都督府。蒙氏尝筑城居之,因号为䝉舍。诏六诏中,惟䝉舍诏居诸诏之南,亦称南诏。开元二十六年,皮罗阁兼倂五,诏迁治大和城,改其城为阳瓜州。天宝七年,以凤迦异为州刺史。九年,南诏反,遂没于䝉氏。宋时为段氏,据置开南县。元宪宗七年,置䝉舍千户,隶大理上万户府。至元十一年,改䝉化府。十四年,升为路。二十年,降为州,复隶大理路。明洪武初,仍为州,属大理府。正綂间,复升为府。
本朝因之,康熙六年裁䝉化卫入府。雍正七年裁楚雄府属之定边县入焉。
景东府:
古徼外荒服地,蛮名景董,后易为东,一名柘南,又名猛谷,后为昔朴、和泥二蛮所居。庄蹻王滇,汉武开西南夷,诸葛亮定益州,皆未涉其境。唐䝉氏立银生府,后为金齿白蛮所夺,移府治于威楚。歴郑、赵、杨、段之世,俱莫能制。元中统三年平之,以所部隶威楚万户府。至元十二年,置开南州,仍隶威楚路。明洪武中,改为景东土府,设景东卫。嘉靖中,设流官。
本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景东卫屯赋倂府景东府建置表。
滇自秦、汉以来,歴朝建置各殊,按地以稽,多不相合。大抵黔蜀边疆与滇错壤,如牂牁、越巂二郡,普安、建昌诸路所属,半在黔、蜀,自有明分滇、黔为两省,而前代之建置于滇者已多,不在画疆之内矣。今惟取确有定在者,列之于表,至名存而地莫可考者,附载于左,庶不至久而并失其名尔。
汉置益州郡。领县二十四。阙疑凡七双柏毌掇
同劳胜休
同濑来唯
牧靡
牂牁郡领县十七,阙疑凡十一。镡,封江鄨,西同,并都谈。柏谈毌敛 漏 随 梦 稿
进桑
毌单
越巂郡。领县十五,在滇者四,阙疑一。
姑复
。
犍为郡领县十二。在滇者二,阙疑一朱提
后汉分益州郡置永昌郡,共领县二十五。阙、疑凡七,皆仍前汉旧名。
三国汉分建宁、永昌置云南郡,分建宁、牂牁置兴古郡。其领县与后汉同。
晋分益州置宁州,领郡四,共领县四十五,阙疑凡二十二。
存䣖南新定永修云汉泠邱其云平等永寿县雍乡 涪 宁 兴 同濑 十二, 俱仍前汉旧名
六朝,宋仍为宁州,领郡十五:建宁、晋宁、兴古、云南、西平、梁水、牂牁、平蛮、西河东、河阳、兴宁、夜郎、朱提、南广建都,共领县八十一,阙疑凡六十。
万安二万寿、古晋乐。西丹。南安有 东 复 ,古复
新宁、西安
成昌、南兴
建新丰常谈乐新广谈经临利永汉阳、临南秦麻晋昌、 迁 安 云 丰 江 应遂安县温江汉都阳名晋绥三十 俱仍 晋旧
义成
其存䣖等
,南齐为宁州镇,领郡三十:建平、西益、江阳、永兴、永宁、西河阳、南犍为、西阿、平乐、东朱提、南朱提、北朱提、南牂牁、宋昌、益宁、安宁、安上、永昌、犍为、其建宁等十一郡,仍宋旧名,共领县九十五。阙疑凡六十五绥宁遂骠封宁绥云安麻雅城、 安 永 永
暖江不建
西宁犍□
。 新西城、南谷邑,其安上等江阳四武阳,仍绵水宋益宁 广 同濑 四十 县俱 汉晋 旧名。
梁、陈、隋仍为宁州,隋复置昆州,其郡县不能尽考。唐置戎州、姚州、泸州三都督府,属南宁等羁縻州九十二,阙疑凡六十八。
謻汤罗 望
英徳声奏勤武 龙
咸悦
泸慈武镇
归武、南唐
严连南徳徳播为扶 朗
。 洛信
移居
筠炎
志驯
盈骋
武昌浪川连播陵卫钳于哥灵 碾 异
滈陵切。骑五 袖
品往从舍牱和 利纳范邓 萨
野共巩洪郎晏 奉
日南顺眉邓峨洛诺浙 思 淯能
高
。 宋
长宁
定
。
又置黔州都督府,属牂州等羁縻州五十一,阙疑凡四十九。
琰峨蒍蛮劳□羲鸿殷濡福琳犍鸾邦令清充庄那普晖 宁
都功
总敦
。 候亮
晃龙樊延棱训应明添茂卿勋双城 袭
整宝
悬姜
抚水
。 思源
逸
南平
自唐迄宋,为䝉段所窃据,其所改立,已附见于表外,此皆不可考。
元置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凡路三十七,其在今境者,已分别于表。其在黔、蜀、蕃、缅者,虽不属滇,存以备考孟杰路。 普安路。 建昌路。 普定路。 徳昌路,会川路。 䝉怜路。 䝉莱路。 平缅路。 木连路。 䝉光路。 谋黏路。 六难路 孟隆路。 木朵路。 䝉兀路。
又府、州、县今不在滇境者凡二十六,亦存以备考。柏兴府。 孟爱等甸军民府。 通西军民总管府木来军民府。 建安州 永宁州 泸州: 礼州 理州 阔州 卭部州: 隆州 姜州 昌州 徳州。 威龙州。 普济州 武安州 黎溪州 永昌州 会理州 麻龙州 中县 泸沽县。 闰盐县。 金县
云南通志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