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九

钦定四库全书

云南通志卷九

户口

为国之要,在乎得民,富教之加,因乎既庶,故《周礼》司民掌万民之版,献之天府,王拜而受之,重邦本也。滇处边徼,䝉段以前,虽有十睑六节度之设,民数迄无可考。元明始按籍稽之,而军屯汉夷,登耗不常。我

国家重熙累洽,薄海内外,咸登袵席,编户殷繁。圣祖仁皇帝诏自康熈五十二年,滋生户口,永不加赋,旷典为从来未有。

世宗宪皇帝御极以来,殊方向化,滇南诸郡登版籍者,较前增三分之一,岂非深仁厚泽、醇气蒸濡之所致。

欤?今

圣人继体,教养益隆,凡属边陲,莫不食徳饮和,歌咏盛世,自兹生聚教训,俾朴者安于畎亩,秀者泽以诗书长保,此庶则良司牧之责也,志戸口。

元以前无考。

明洪武二十六年,云南布政司人户五万九千五百七十六户,人口二十五万九千二百七十口。

𢎞治四年,人户一万五千九百五十戸,人口一十二万五千九百五十五口。 十五年,人戸一十二万六千八百七十四戸,人口一百四十一万九十四口。

嘉靖二十一年,人戸一十二万三千五百三十七户,人口一百四十三万一千一十七口。

万厯六年,人戸一十三万五千五百六十戸,人口一百四十七万六千六百九十二口。

本朝顺治十八年,人丁一十一万七千五百八十二,丁康熈二十四年,人丁一十五万八千五百五十七,丁屯丁二万九百八十三丁。 五十年,编审清出共民赋人丁一十四万五千二百四十,丁屯赋军舎土丁三万八千二百七十七丁。 五十二年,奉诏:「海宇承平日久,户口繁滋,嗣后编审人丁,但据康熈五十年丁册,定为常额,续生人丁永不加赋,经户部议覆后,遇编审,将新増人丁实数造」。

盛世滋生,戸口册奏。

雍正二年,巡抚杨名时奏准民丁银摊入通省民赋田地输纳军丁,银查出无主影射田地粮条,拨抵丽江,改土归流,增夷丁二千三百四十四丁。三年,总督高其倬、巡抚杨名时题准永免嵩明、太和、邓川、浪穹、鹤庆、腾越等府州县应征土军丁九百五丁银两。 七年,橄榄坝平,招抚安插夷民一万二千三百馀户。 八年,藤条江外三猛边界猛弄寨长白氏,以所属寨民一百九十戸,永附版图。九年,威远同知清出三圈蛮令等村丁银。

云南布政司。

雍正九年,分编审通省共实在定额。民赋人丁一十四万七千五百八十四丁,各编不一额征银二万九千五百二十五两八钱三分。屯赋军舎土丁三万八千二百七十七,丁各编不一,额征银一万二千二百九十八两一钱九分四厘七毫四丝八忽七微四纎五尘六𣺌五漠。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共实在民赋滋生人丁四万一千三百三十六丁。 屯赋滋生军,舎土丁一万七百六十四丁。

云南府: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民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一万七千九百六十一丁,各编不一额征银五千三百四两八钱四分摊入通省民赋、田地输纳

原额民丁一万六千七百一十丁额征,银四千九百七十六两五钱五分,康熙二十五年,编审清出人丁二百四十七丁,应征银四十三两三钱八分,又额外增出沐庄人丁六百六十八丁应征银二百七两九钱七分。自康熈三十年起,至五十年止五次,编审清出人丁共三百三十六丁,应征银七十六两九钱四分以上原额新增共人丁一万七千九百六十一丁,共应征银五千三百四两八钱四分。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军舎土丁,除顶补老故外,共八千八百三十三丁,各编不一内除查出影射田地粮条拨抵丁银外。现征军丁银二千四百六十三两九钱三分九厘四毫一丝七忽九微九纎二尘六𣺌。

康熈七年,裁安寜、易门、宜良三所归并州县原额军舎人丁共一千八百六十五丁,应征丁银六百五十七两二钱。二十六年,裁左、右、中、前、后广六卫、杨林、木宻、凤梧三所归并州县原额军舎土军人丁,共六千八百七十五丁,应征丁银二千五百三十六两三钱四分,内就近归并武定府属武定所,右后二卫军舎土丁一百二十八丁,应征银四十六两五钱六分,又拨归武定府属前卫土军一丁,该除银五钱。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军舎土丁八十七丁,应征银二十八两七钱二分。雍正三年百题,准将嵩明州土军丁一百二十一,丁该银一 二十一两,永行豁免,实在军丁八千八百三十三,丁应征银三千一百四十七两三钱二分,于雍正四、五、六、七、八等年,查出影射民屯田地科征粮条,抵作丁银六百八十三两三钱八分五毫八丝二忽七尘四𣺌,仍应征银二千四百六十三两九钱三分九厘,𣺌四毫一丝七忽九纎二尘六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民丁共五千五百四十七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三千二百二十二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六百六十七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千二十七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六百三十一丁

雍正九年,分军舎人丁共二千三百七十七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千五百四十五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二百九十一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三百九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三百三十二丁

曲靖府: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民丁,除顶补老故外,共八千七百六十三丁,各编不一额征银一千六百九十三两六钱九分摊入通省民赋、田地、输纳

原额人丁八千四百六丁额征银一千六百三十一两九钱,康熙二十五年,编审清出人丁,一十二丁应征银一两六钱六分,又额外増出沐庄人丁二百五十五丁,应征银四十五两七分。自康熙三十年起,至五十年止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九十丁应征银十五两六分。以上原额新增共人丁八千七百六十三丁共应征银一千六百九十三两六钱九分。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军舎人丁,除顶补老故外,共六千三百八十九丁,各编不一内除查出影射田地粮条拨抵丁银外,现征军丁银二千六百两四钱五分二厘七毫四丝七忽七㣲六尘五𣺌二漠。

康熈七年,裁越州曲靖、陆凉三卫,定雄所归,并府州县原额,军舎人丁共五千六十三丁,应征银二千二百一十六两一钱四分。二十五年,编审清出人丁一百一十二丁,应征银五十八两六钱二分。二十六年,裁左前平彝三卫木宻马龙二所,归并州县原额军舎人丁共一千一百五丁,应征银四百七十六两七钱六分。二十五年,编审清出人丁二十丁应征银七两四钱,自康熙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八十九丁应征银二十六两一钱二分以上原额新增共军丁六千三百八十九丁,共应征银二千七百八十五两四分内,除豁免南寜平彝太监伍那汉、秦廷芳丁银九钱。又雍正五六两年,查出影射民屯田地科征粮条,抵作丁银一百八十三两六钱八分七厘二毫五丝二忽二微九纎三尘四𣺌八漠,仍应征丁银二千六百两四钱五分二厘七毫四丝七忽、七微、六尘、五𣺌二漠。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民丁共二千四百四十九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千五百九十九,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三百二十一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三百三十六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九十三丁

雍正九年,分军舎人丁共一千五百一丁康熙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八百三十六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七十一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二百五十四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二百四十丁

临安府:

雍正九年,编审清出民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一万四千九百六十七丁,各编不一额征银四千二百一十八两二钱六分摊入通省民赋、田地、输纳

原额人丁一万四千三百九十丁额征银四千七十七两三分,康熈二十五年,编审额外增出沐庄人丁三百七十八丁,应征银一百三两四钱六分。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一百九十九丁,应征银三十七两七钱七分以上原额新增共人丁一万四千九百六十七丁,共应征银四千二百一十八两二钱六分。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军舎人丁,除顶补老故外,共四千九百四十七丁,各编不一内除查出影射田地粮条拨抵丁银外,实征军丁银九百八十二两八分五厘四毫二丝五忽二微五纎三尘七𣺌九漠。

康熈七年,裁临安卫通海御归并州县原额军舎人丁四千四百一十丁,应征银二千二百四两六分。二十六年,裁左前广后四卫新安所归,并州县原额军舎人丁四百六十九丁,应征银一百七十六两七钱八分。二十五年,编审清出军丁五丁应征银一两八钱,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一十三丁应征银十八两二钱四分以上原额新增共军丁四千九百四十七丁,共应征银二千四百两八钱八分,于雍正五六两年查出影射民屯田地科征粮条,抵作丁银一千四百一十八两七钱九分四厘五毫七丝四忽七微四纎六尘二𣺌一漠,仍应征丁银九百八十二两八分五厘四毫二丝五忽,二微五纎三尘七𣺌九漠。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民丁共四千五百四十三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三千三十六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六百一十五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五百八十八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三百四丁

雍正九年,分军舎人丁共一千五百二十一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千三十六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二百一十六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三十五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一十四丁

澄江府: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民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五千一十七丁,各编不一额征银一千六百五两摊入通省民赋、田地、输纳

原额人丁四千八百三十八丁额征,银一千五百五十四两五钱七分。康熙二十五年,编审额外增出沐庄人丁一百二十四丁,应征银三十六两八钱二分。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共五十五丁,应征银一十三两六钱一分。以上原额新增共人丁五千一十七丁共应征银一千六百五两。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军舎土军人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二千三百八十六丁,各编不一内除查出影射田地粮条,拨抵丁银外,实征军丁银一千一百九十八两五分七厘七毫一丝九忽、六微二纎七𣺌二漠。

康熈二十六年,裁左、右、中、前、后广六卫,归并州县原额军舎土军人丁共三千三百五十一丁,应征银一千二百九两三钱六分,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三十五丁,应征银十两零二分以上原额新増,共军丁三千三百八十六丁,共应征银一千二百一十九两三钱八分,于雍正七年查出影射民屯田地科征粮条,抵作丁银二十一两三钱二分二厘二毫八丝三㣲七纎九尘二𣺌八漠,仍应征银一千一百九十八两五分七厘七毫一丝九忽、六㣲二纎七𣺌二漠附: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民丁共一千五百三十五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千一十九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二百六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四十四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七十四丁

雍正九年,分军舎人丁共一千六十八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六百五十一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四十八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一十七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五十二丁

武定府: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民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三百九十九丁,各编不一额征银九十三两六钱七分摊入通省民赋、田地输纳

原额人丁三百五十丁额征银八十一两八钱,康熈二十五年编审清出人丁九丁应征银二两二分,又额外増出沐庄人丁,二十一丁应征银四两八钱八分,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共十九丁应征银四两九钱七分以上原额新增共人丁三百九十九丁共应征银九十三两六钱七分。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军舎土军人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二百三十一丁,各编不一,实征军丁银九十二两五钱八分。

康熈七年,裁武定所归,并州县原额军舎人丁二百二丁应征银八十五两一钱八分,康熙二十六年,裁右后二卫,并州原额军舎人丁一百五十六丁,应征银五十三两四钱六分,共原额军舎人丁三百五十八丁应征银一百三十八两六钱四分,以后编审无增,又将武定所军舎土丁四十三丁、右后二卫军舎土丁八十五丁,就近归并云南府属征收银四十六两五钱六分外,又拨归云南府属土军,一丁该银五钱,实在军舎人丁二百三十一丁,应征银九十二两五钱八分。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民丁共二百八十九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零二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二十一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二十五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四十一丁

雍正九年,分军舎人丁共一百二十一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三十六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八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四十五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三十二丁

广西府:

本府俱系夷戸,并未编丁,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军舎土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三百七十八丁,各编不一内除查出影射田地粮条拨抵丁银外,实征军丁银一百六十八两一钱三分六忽八微七纎四尘二𣺌六漠。

康熈七年,裁十八寨所并弥勒州原额军舎人丁三百二十五丁,应征银一百四十五两九钱六分,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五十三丁应征银二十四两一钱二分以上原额新增共军丁三百七十八丁,共应征银一百七十两八分,于雍正四年查出影射民屯田地科征粮条,抵作丁银一两九钱四分九厘九毫九丝三忽,一微二纎五尘,七𣺌四漠,仍应征银一百六十八两一钱三分六忽八微七纎四尘二𣺌六漠。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军舎人丁共一百二十四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七十六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十六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十六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十六丁

广南府:

本府俱系夷戸,并未编丁元江府。

本府俱系夷戸,并未编丁,开化府。

雍正九年,分编审额,定附近阿迷蒙自归入民丁二十五丁各编不一额征银六两八钱二分摊入通省民赋、田地输纳

本府俱系夷戸,并未编丁附。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民丁共一百零六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五十四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二十八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十二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十二丁

镇沅府:

本府新设,俱系夷户,并未编丁威逺。

雍正九年,编审清出三圈蛮令等村,年纳丁银三十二两。

东川府:

本府新经改归,俱系夷戸,并未编丁,昭通府。

本府新设,俱系夷戸,并未编丁普洱府。

本府新设,俱系夷戸,并未编丁大理府。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民丁,除顶补老故外,共四万七千七百三十六丁,各编不一额征银六千五百九十一两九钱六分摊入通省民赋、田地输纳

原额人丁四万七千九百五十六丁,额征银六千六百七十五两三分六厘,康熈二十五年,编审清出人丁一百四十八丁,应征银三十二两九钱,又额外増出沐庄人丁,一百七十七丁,应征银二十三两二钱九分,内除拨归旧北胜州人丁八百九十四丁该银一百四十一两八钱三分四厘外,实存人丁四万七千三百八十七丁,应征银六千五百一十两三钱九分二厘。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三百四十九丁,应征银八十一两五钱六分八厘以上实额,新増共人丁四万七千七百三十六,丁应征银六千五百九十一两九钱六分。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军舎人丁,除顶补老故外,共四千六百七十五丁,各编不一内除查出影射田地粮条拨抵丁银外,实征军丁银一千四百八十二两一分三厘八毫一丝七忽七微四纎九尘二𣺌四漠。

康熈七年,裁洱海、大罗二卫归并州县原额军舎土军人丁一千四百六十丁,应征银五百七十二两九钱六分。二十六年,裁大理、澜沧、景东三卫归并州县,原额军舎土军人丁四千九百八十七丁应征银一千八百四十九两七钱四分,内将澜沧卫军舎人丁一千四百九十九丁,拨归永北府,征收银五百二十九两八钱六分外,实存军舎土军人丁四千九百四十八丁,应征银一千八百九十三两五钱。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三十丁应征银九两,雍正三年 ,题准将太和、邓川、浪穹三州县土军丁三百三丁该银三百三两,永行豁免,实在军丁四千六百七十五丁应征银一千五百九十九两五钱,于雍正四年六年查出影射民屯田地科征粮条,抵作丁银一百一十七两四钱八分六厘一毫八丝二忽,二微五纎七𣺌六漠,仍应征银一千四百八十二两一分三厘八毫一丝七忽七微四纎九尘二𣺌四漠。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民丁共一万二千一百九十七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七千八百六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千四百七十三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千六百一十三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千三百五丁

雍正九年,分军舎人丁共一千四百六十五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千二十三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三十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五十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六十二丁

楚雄府: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民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一万三百五十六丁,各编不一额征银四千一十九两一钱八分八厘摊入通省民赋、田地输纳

原额人丁一万一千三百二十三丁额征,银四千三百九十五两八钱五分五厘,康熈二十五年,编审清出人丁,五丁应征银一两八钱五分,又额外増出沐庄人丁,六十二丁应征银二十四两八钱三分一厘。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一百四十二丁,应征银五十一两四钱七分二厘以上原额新增共人丁一万一千五百三十二,丁应征银四千四百七十四两零八厘。雍正七年,将定边裁并,蒙化除去人丁一千一百七十六丁,该银四百五十四两八钱二分外,实在人丁一万三百五十六丁应征银四千一十九两一钱八分八厘。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军舎人,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一千七百一十四丁,各编不一内除查出影射田地粮条拨抵丁银外,实征军丁银七百六十八两一钱八分一厘六毫一丝五微二纎二尘四𣺌四漠。

康熈七年,裁楚雄、卫定远所并县原额军舎人丁一千八百七十二丁,应征银八百六十三两四分,内将定逺所军舎人丁二百丁拨归姚安府,征收银一百三两五钱八分外,实存军舎人丁一千六百七十二丁,应征银七百五十九两四钱六分。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四十二丁应征银十八两一钱二分以上原额新增共军丁一千七百一十四丁应征银七百七十七两五钱八分内除豁,免太监陈小禧丁银三钱,又于雍正四五两年查出影射民屯田地科征粮条,抵作丁银九两九分八厘三毫八丝九忽四微七纎七尘、五𣺌六漠,仍应征银七百六十八两一钱八分一厘六毫一丝五微二纎二尘、四𣺌四漠。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民丁共三千八百三十五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二千二百九十九,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四百七十一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六百七十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三百九十五丁

雍正九年,分军舎人丁共六百零二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三百三十二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七十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一十四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八十六丁

姚安府: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民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二千六百八十四丁,各编不一额征银八百八十两五钱一分摊入通省民赋、田地输纳

原额人丁二千五百六十三丁额征,银八百四十五两三钱一分,康熈二十五年编审清出人丁,二十四丁应征银八两四钱,又额外増出沐庄人丁,四十六丁应征银一十两一钱二分,自康熙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五十一丁应征银十六两六钱八分以上原额新增共人丁二千六百八十四丁,共应征银八百八十两五钱一分。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军舎人,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一千四百七十三丁,各编不一内除查出影射田地粮条拨抵丁银外,实征军丁银五百五十八两八钱四分八厘三毫六丝三忽四微三纎五尘五𣺌五漠。

康熈七年,裁中屯所并县原额军舎人丁四百一十一丁应征银一百七十六两二钱二分,又定逺所拨归军丁,二百丁应征银一百三两五钱八分。二十六年,裁姚安所并州原额军舎人丁八百二十七丁,应征银三百六十三两三钱九分,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三十五丁应征银一十两三钱四分以上,原额新増共军丁一千四百七十三丁,应征银六百五十三两五钱三分,于雍正五六两年查出影射民屯田地科征粮条,抵补丁银九十四两六钱八分二厘六毫三丝六忽五微六纎四尘,四𣺌仍应征银五百五十八两八钱四分八厘三毫六丝三忽、四㣲三纎五尘五𣺌五漠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民丁共八百二十五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五百二十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五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二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九十八丁

雍正九年,分军舎人丁共四百五十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二百七十九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五十六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六十四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五十一丁

永昌府: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民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七千八百九十八丁,各编不一额征银八百三十两七钱二分摊入通省民赋、田地输纳

原额人丁七千五百六十五丁额征银八百两八钱四分,康熈二十五年编审清出人丁二百五丁,应征银一十六两四分,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一百二十八丁应征银一十三两八钱四分以上,原额新増共人丁七千八百九十八丁应征银八百三十两七钱二分。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军舎人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二千六百三十三丁,各编不一内除查出影射田地粮条拨抵丁银外,实征军丁银一千五十一两九钱二分二厘四毫三丝四忽五纎二尘七𣺌一漠。

康熈七年,裁永平御并县原额军舎人,丁九十丁应征丁银三十二两五钱二分。二十六年,裁永昌、腾冲二卫归并州县原额军舎土军人丁二千八百四十八丁,应征银一千三百九十四两四钱二分。二十五年,编审清出人丁一十六丁,应征银五两二钱八分,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五十二丁应征银十八两三钱二分。雍正三年 ,题准将腾越州土军丁三百七十三丁该银三百七十三两,永行豁免,实在军丁二千六百三十三丁应征银一千七十七两五钱四分,于雍正五六两年查出影射田地科征粮条,抵作丁银二十五两六钱一分七厘五毫六丝五忽九微四纎七尘二𣺌九漠,仍应征银一千五十一两九钱二分二厘四毫三丝四忽五纎二尘、七𣺌一漠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民丁共一千五百八十五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八百九十七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六十二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二百六十五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二百六十一丁

雍正九年,分军舎人丁共四百三十七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六十三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六十二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七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五丁

鹤庆府: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民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一万一千四百三十三丁,各编不一额征银一千四百九十二两九钱九分摊入通省民赋、田地、输纳

原额人丁一万一千二百八十四丁额征银一千四百七十九两四分,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一百四十九丁,应征银十三两九钱五分以上原额新增共人丁一万一千四百三十三,丁应征银一千四百九十二两九钱九分。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军舎人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七百六十八丁,各编不一,实征军丁银二百八十七两八钱。

康熈七年,裁鹤庆御并府原额军舎人,丁八百七十丁应征银三百九十四两一钱二分,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六丁应征银一两六钱八分。雍正三年 题:准将本府土军丁一百八丁该银一百八两,永行豁免,实在军舎人丁七百六十八丁,应征银二百八十七两八钱。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民丁共三千四百二十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二千二百八十六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三百九十二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四百二十八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三百一十四丁

雍正九年,分军舎人丁共四百二十六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七十五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四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九十四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五十三丁

顺宁府: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民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九千七百九十五丁,各编不一额征银一千一百九两二分摊入通省民赋、田地输纳

原额人丁九千六百七十三丁额征银一千九十四两九钱,康熈二十五年,编审清出沐庄人丁三十丁应征银三两六钱,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九十二丁应征银十两五钱二分以上原额新增共人丁九千七百九十五丁,共应征银一千一百九两二分。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民丁共三千一百五十八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千九百五十九,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三百九十四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三百九十一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四百十四丁

永北府: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民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九百一十六丁,各编不一额征银一百九十五两九钱二分八厘摊入通省民赋、田地输纳

原额系旧北胜州及邓川州拨归人丁八百九十八丁征银一百九十二两七分六厘,自康熙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一十八丁应征银三两八钱五分二厘以上原额新増共人丁,九百十六丁应征银一百九十五两九钱二分八厘。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军舎人丁,除查出影射田地粮条,拨抵丁银外现征军舎丁银二百二十八两九钱八分六厘八毫九丝四忽八微六纎七尘六𣺌二漠。

康熈二十六年,裁澜沧卫,归旧北胜州原额军舎人,丁一千四百九十九丁,应征银五百二十九两八钱六分,自康熙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十四丁应征银六两以上,原额新増共军丁一千五百十三丁,共应征银五百三十五两八钱六分,于雍正十年查出影射民屯田地科征粮条,抵作丁银三百六两八钱七分三厘一毫五匆,一微三纎二尘、三𣺌八漠,仍应征银二百二十八两九钱八分六厘八毫九丝四忽、八微六纎七尘、六𣺌二漠。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民丁共六百九十二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四百十九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八十三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十四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七十六丁

雍正九年,分军舎人丁共二百九十四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六十七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十三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六十七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四十七丁

丽江府: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民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二千三百四十四丁,每丁编银六分六厘,共额征银一百五十四两七钱四厘系雍正二年改土归流新増之项,不在通省民赋田地均摊数内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民丁八十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三十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五十丁蒙化府: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民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七千一百一十九丁,各编不一额征银一千二百二十三两摊入通省民赋、田地、输纳

原额人丁,五千八百十五丁额征,银七百五十三两七钱四分。康熈二十五年,编审清出沐庄人丁四丁应征银四钱九分。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一百二十四丁,应征银十三两九钱五分。雍正四年,将定边裁归人丁一千一百七十六丁,应征银四百五十四两八钱二分以上,原额新増并裁归共人丁七千一百十九丁,应征银一千二百二十三两。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军舎人,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九百六十六丁,各编不一内除查出影射田地粮条拨抵丁银外,实征军丁银四百一十五两一钱九分六厘三毫一丝六微七纎二𣺌。

康熈七年,裁蒙化卫,并府原额:军舎人丁九百三十一丁,应征银四百四十五两九钱。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三十五丁,应征银九两八钱以上,原额新増共军丁九百六十六丁,共应征银四百五十五两七钱,于雍正四年查出影射民屯田地科征粮条,抵作丁银四十两五钱三厘六毫八丝九忽,三微二纎九尘八𣺌仍应征银四百十五两一钱九分六厘三毫一丝六㣲、七纎二𣺌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民丁共九百三十五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五百八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五十二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七十五丁

雍正九年,分军舎人丁共一百八十一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九十七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二十三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二十七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三十四丁

景东府: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民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一百七十一丁,每丁编银四钱三分,额征银七十三两五钱三分摊入通省民赋、田地输纳

原额人丁,一百六十丁额征银六十八两八钱,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十一丁应征银四两七钱三分以上原额新增共人丁,一百七十一丁共应征银七十三两五钱三分。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军舎人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三百七十一丁,各编不一,实征军丁银一百七十八两八分。

康熈二十六年,裁景东卫,并府原额军舎人,丁三百六十五丁,应征银一百七十五两二钱,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六丁应征银二两八钱八分以上,原额新増共军丁,三百七十一丁应征银一百七十八两八分,于雍正四年七年查出影射夷田,秋粮折征,差发银拨抵征收附: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民丁共一百四十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四十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十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四十五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四十五丁

雍正九年,分军舎人丁共二百七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六十八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十二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六十六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六十一丁

云南通志卷九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