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广东通志卷十四
城池志
环岭而城,滨海而池,粤地为天朝南境,洵万里金汤哉?往称设险守国务,在崇雉堞,浚濠沟我。
国家大一统,抚有方夏,爰及海隅,举殊甸而纲维之,髙深见矣!《诗》曰:「万邦之屏,之屏之翰」。险云乎哉!志城池。
各府城池分编县有不载池者,本无池也。旧城有今废而址存者,仍考入卫所,附近纪之
广州府城周赧王初粤人公师,隅为越相,度南海筑城,号曰南武,任嚣、赵佗相继増筑,是为越城,周回十里以髙固,昔相楚时,有五羊含穗,遂称五羊城。汉筑番禺城于郡南五十里,西接牂牁江,为刺史治。建安十五年,刺史步骘辟番山之北广,故越城筑而固之。二十二年,复徙治焉。呉分交、广、广州刺史仍治此,而交州刺史徙治龙编。唐天佑末,清海军节度使刘隠以南城尚隘,凿平禺山以益之。宋庆厯四年,经略使魏瓘于城角得古砖,有铭云委于鬼工,瓘以为已应,遂加筑子城,周环五城,兼修雉堞。皇佑四年,侬智髙冦大通港,遥望城坚,不得逞而去,朝廷以瓘有备,除集贤院学士,再知广州,筑东西南瓮城门,南曰镇安,西曰朝天,东南曰步云,东曰行春,西南曰素波,又改朝天为有年步,云为冲霄。熙宁初,经略使吕居简、转运使王靖重修东城,居简得古越城遗址,复谋筑之,㑹移荣阳朝京师,上其事,诏转运使王靖成之,袤四里为三门,南曰迎薰,北曰拱辰,东曰震东,与子城行春门相接,是为东城,合子城为一。熙宁四年,经略使程师孟筑西城,其周十有三里,城广一百八十步,高二丈四尺,为门七:东南曰航海,南日朝宗曰善利,曰阜财,西曰金肃,曰和丰,北曰就日,后方大琮,改就日为朝天。绍兴二十二年,经略使方滋修三城,是年秋,章贡盗起将寇广州经略使方滋,以三城雉堞圯剥,乃加增缮,并及井干烽橹亦各坚完,盗遂宵遁。嘉定三年,经略使陈岘筑雁翅城东,长九十丈,西长五十丈,上建高楼,东曰畨禺都㑹,西曰南海、胜观三城,旧有楼橹共一千八百四十有一岁,久不全岘,重建敌台三百四十七,其后摧剥。绍定二年,经略方大琮仍于旧址剙团楼七十五、炮台四,并修城门雉堞。端平二年,经略使彭铉修复三城楼橹,又修外城三千三百有六丈,女墙四千四百九十二丈,子城六百三十有三丈,女墙九百一十七,新瓮城门十有四门,屋敌楼九十有七。开庆元年,经略使谢子强,大修城壁,城外筑羊马墙高六尺许,雁翅城下隙壤植以水栅,翼而至海。元至元十五年,诏平广州城隍,三十年修复之。明洪武十三年,永嘉侯朱亮祖都指挥使许良、吕源,以旧城低隘,请连三城为一,辟东北山麓以广之。城周三千七百九十六丈,计一十五万一百九十二步,高二丈八尺,上广二丈,下广三丈五尺,为门七:曰正北稍东,曰小北,曰正东、曰正西、曰正南稍东,曰定海,西曰归徳城楼七、敌楼七,警铺九十七,雉堞一万七百。城东西之外,因旧浚池,惟北一面枕倚岭峤,乃于正北门外筑瓮城以蔽之于东门之北,城下置小水闗,防以石柱,以疏城渠之水。北城上有粤秀山,山左建楼五层,名曰镇海。洪熙元年,奉诏大修广州城。成化二年,总督左副都御史韩雍谋于镇守太监陈瑄、右副都御史陈濂、左布政使张瑄、按察使夏埙,筑南城、归徳二门月城城各延三十八丈,上俱建层楼,下辟三门,壁垒完固,视旧有加。𢎞治十六年,三司以东西月城渐頺,请于巡抚都御史潘蕃,命广州府知府袁燫、指挥韩雄协同修之。城周围二千七百一十七丈,高三丈五尺,镇海楼一、角楼四,城楼九,窝铺七十七,雉堞二千二百七十九,为门七:曰正南日定海,曰正东、曰大北、曰小北、曰正西日归徳门内之左右,为兵马司者一十有四。其西北自东皆距濠堑,长二千五百五十六丈,濠之西东则各疏水闗一。嘉靖十三年,增筑定海门月城。四十二年,都御史吴桂芳剙筑自西南角楼以及五羊驿,绕环至东南角楼新城,以固防御。万厯二十七年,于正南门迤东辟门一颜曰文、明二。国朝顺治四年冬,总督佟养甲筑东西二翼城,各长 十馀丈,直至海傍,厚一丈五尺,各为门一。康熙八年,巡抚刘秉权开文明门九年,垛墙、炮台、马路等处共頺三百馀丈,平藩修复。是年水五,仙门复倾一十馀丈,知县陈万言高去侈修葺。十一年,归徳门城頺三十馀丈,知县桂冲云、王之麟修复。二十五年,巡抚李士正倡捐修城池,又开复文明门以兴文运,并修文明门及城楼。
池宋大中祥符中,邵晔知广州,始凿濠为池,以通舟楫。庆厯中,魏瓘再知广州,环城浚濠。熙宁初,王靖成东城,复濠其外,嘉定三年,经略使陈岘重浚之,长一千六百丈,东西置闸,岁久湮塞。开庆元年,经略使谢子强复拓之,广二十丈,深三丈,东西坝头甃以石,复自蒲涧、太霞洞导泉水西入于韸韸水,又西入于粤秀山之左,筑堰潴之,深二丈馀,以渰浸州后之平地,南开小窦隘,则泄之于濠,近年决其堤,纳之于濠,遂田其故地,属之官。南濠在城楼下,限以闸门,与潮上下,古西澳也。景徳年间,经略使高绅所辟纳城中诸渠水,以逹于海。淳熙二年,经略使周自强复浚之,岁久复湮。嘉定三年,经略使陈岘复开自外通舟楫,以逹于市,旁翼以石栏,自粤楼至闸门,长一百丈,阔十丈,自闸至海,长七十五丈,绍定三年,经略使方大琮又浚之。宝佑元年,经略使李迪复自擢甲巷开浚,至闸口,又加深焉。清水濠在行春门,穴城而逹。诸海,古东澳也,长二百有四丈,广十丈,东濠在郡东。明洪武三年,永嘉侯朱亮祖连三城为一,因旧浚濠,周二千三百五十六丈五尺,惟北一面枕山未浚。成化三年,提督军务左副都御史韩雍、巡抚右副都御史陈濂,议欲连北山凿之,太监陈瑄考旧志以广地脉,发迹在此,濠之恐非宜,遂寝其役,惟浚东濠二百六十五丈,深丈有六尺,地脉,因瑄不断,人服其识。西濠在郡城西,宋经略使陈岘浚濠通江,建东西二闸,及元至元中,曰太宣慰使沙克嘉巴勒,始建木桥,高跨西坝,以通往来,名平桥,明洪武以后屡修之。成化八年,都御史韩雍改砌,以石濠,自西流逹江,舟楫出入,虽海风大发,不能为患。嘉靖五年,巡按御史涂相从郡人彭泽议,分东南展流迳西,直入于海,建大观桥其上,后提督都御史戴耀、巡按御史李时华,开复太平旧濠,绕新城而南逹于珠江,实为㑹省,永利通判冯运吉、南海知县王循学、番禺知县穆天颜督理古渠,有六脉渠通于濠濠,通于海,所谓六脉者,草行头至大市,通大古渠水,出南濠一净慧寺街,至观堂巷,擢甲巷新店街,合同场番塔街,通大古渠水,出南濠二大市街,至诗书街,通仁王寺前大古渠水,出南濠三大钧市,至盐仓街及小市至盐步门,通大古渠四按察司至清风桥水,出桥下五子城,城内出府学,前泮池六六脉通,而城中无水患,宜疏浚之,水闸在旧东西雁翅城濠口,嘉定三年,经略使陈岘所剙岁久圯坏,绍定三年,经略使方大琮因旧地增筑之,两岸石甃各长二十馀丈,中为重闸,阔丈馀,以通舟楫。淳佑四年,东闸摧,剥方大琮,筑而新之,洪武十三年,展筑城池,改甃濠南旧水闗,广仅六尺,闗下铁石柱闸,凡用两重,以严防御,廷国朝康熙二十二年,布政使郎 枢疏浚南流,复通舟楫。
韶州府城周回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基广二丈,中广一丈五尺,上广一丈。吴末始筑于正水东莲花岭下。唐刺史邓文进移于武水西南,地势卑下。梁乾化初,大水淹没,郡录事李光册始徙于武水东南。汉刘龑时,刺史梁裴始筑州城。宋皇佑绍熙间,增修敌楼九十有八。宝元二年,知府常九思重修。明洪武三年,知府徐真复建五门,曰湘江,曰乾、曰东、曰南,曰西西门,即古望京楼。永乐初,城圯楼坏。十五年,千户赵铭修之。天顺七年,㕘政刘炜、都指挥裘忠莅韶州,重作五门城楼。成化四年,都御史韩雍命千户赵雄、推官余铎,剙串楼一千一百五十三,敌楼二十六。𢎞治十四年,知府曾焕拟以官濠房塘租百馀两为修城需,勒石纪于凝青堂西。嘉靖四年,知府唐升修筑倾圯二十馀处,各门敌楼共六百有竒。嘉靖二十年,知府符锡重修串楼三百五十,及五门大楼东,曰闻韶西、曰镇逺新开、曰望京湘江门、曰迎恩、南曰阜民。 国朝康熙十六年,北门添筑子城一,重高三丈五尺。四十七年,知府薛载徳改为阳城。五十二年,知府胡范修复阴城。雍正五年,知府黄文炜捐赀自东至西,筑堤九十丈,高五尺零
池,东南六百一丈,西临武水,无濠,北二百十六丈,东北四百四丈。明万厯四十四年,洪水决西城而入,随即修复。天启四年,知府吴兆元另开新东门,崇祯九年,稍徙去数十,武令巽水隠通泮池, 国朝康熙十六年,开北门濠一道,深阔二丈四尺,长八十丈。
南雄府城周回七百二十七丈,高二丈五尺五寸。新城广一千一百三十一丈七尺。宋皇佑四年,知州萧渤辟之为门三:东曰春熙,西曰凌江,南曰政平。淳熙五年,知州李嵘修。嘉定七年,刘公亮十三年孙崈,十七年,赵汝钥相继重修。绍定六年,张友重修。元至正十七年,路总管玛拉希重修。明初,镇守指挥王璵修改三门,为东西南,谓之斗城,增筑外郭三百四十丈,崇一丈,有竒,厚称之,东南北各开小门。成化二年,巡抚都御史韩雍檄知府罗俊石甃之。五年属佥事陈贵自小北门至牛轭潭,筑土城三百馀丈,沿河固以水栅。十二年,斗城西河决,知府江璞筑堤御之。正徳三年,知府江璞易以瓴甋。九年,知府李吉增女墙六尺门,其东曰宾旸,谓之「新城。嘉靖间,知府伍箕、何岩、郑朝辅相继修年国朝顺治八年,内、外二城倾倒,知府郑龙光修十三 大水,斗城故城、新城俱陷,水城全圯,知府陆世楷修。康熙十五年,内外城俱頺圯。二十四年,郡守董居易修。三十四年,知府罗衍嗣开文明门。雍正七年,总督奉行督修。
池广一丈,阔如之,周围丈尺,与老城同。新城无濠
、惠州府城宋、元旧基甚隘,明洪武三年,知府万迪率千户朱永拓之,高二丈二尺,周围一千三百二十六丈,为门七:曰惠阳,曰合江,曰东升,曰西湖,曰朝京,曰横冈,曰㑹源,上为敌楼。嘉靖十七年,飓风倾圯雉堞。二十年,知府李玘修。三十五年,知府姚良弼、通判吴晋增筑之。军城自水门起至小西门,都督坊止长三百八丈,民城自本坊起至武安坊,止长三百五十七丈,各增高三尺。三十八年,知府顾言增修。 ,国朝顺治八年重修。康熙二十四年,知府吕应奎重修城垣门楼窝铺,砌筑内外城脚马路并水闗炮台,咸新之。雍正七年,提督奉行督修
。
池东北临江,西临湖。
潮州府城旧有子城,依金山,由北而南,绕以濠,东临大江,外廓以土为之。宋绍兴十四年,知州李广文乃移近循濠流旧址,甃砌绍定、端平间,知州王允应、许应龙、叶观相继甃筑,为门十有一,元大徳间,总管大中怡理修东城之濵溪者,谓之堤城。明洪武三年,指挥俞良辅辟其西南筑砌,以石改门为七,谓之鳯城,城高二丈五尺,基阔二丈五尺,城面一丈五尺,周围一千七百六十三丈。东距溪曰广济,曰上水门,左有涵洞一,通引韩江水入郡学泮池,经太平桥,绕县治,过潮头桥,透西湖出三利溪,久为民居填塞,曰竹木,曰下水,南曰南门,前有涵沟,通韩水,过城西出三利,为乡民灌溉田畴。西曰安定门,左有水闗一座,引韩江水入下水门,经开元寺,绕小金山,㑹大街新街西街诸巷沟水而出西闗门原广五六尺,深亦如之,久被民居填淤,北曰北门,门各有楼,内有兵马司,东西南北四门,今增为义仓,外罗以月城,城有敌楼台四十四座,窝铺六十七间,雉堞二千九百三十二。𢎞治八年,大水冲决城垣一百六十馀丈,同知车份筑砌。嘉靖十三年,知府汤冔重建南门城楼。万厯二十四年,佥事王一乾修砌外城马路石基昌。国朝康熙十七年,提督侯袭爵、潮、镇马三竒、佥事仇祚、知府林杭学㑹,议将西湖山周围建置腰城五百一十五丈,高一丈,寛六尺,门四。雍正七年,潮州总兵奉行督修
。
池宋庆元三年,术家谓濠西流不利,惑其说者凿堤为三闗,取廊门石甃之,决河流,东入于溪,地势东仰,西流如故。五年,溪流暴涨,水溃堤,知州沈杞率居民负土石塞之。濠复故流日久,民多侵居,填塞过半。开禧元年,知州赵卿㞧将正濠,稍加疏辟,水复导流,广七尺有竒,延袤一千二百馀丈,环西南北三面,合西湖通三利溪,有水闗、石桥二所,惟东枕韩江。
丰顺镇城明嘉靖末,丰政都弗靖。隆庆初,筑城,设通判一员,驻镇,继盗平通判,仍居郡城。明末,设把总一员,募兵百名汛守。原系饶镇,吴六竒祖居太平公馆,建在城外
。
肇庆府城宋皇佑中,侬智高反,始筑子城,仅容廨宇。政和三年,郡守郑敦义筑石城,周八百七十一丈,高二丈,阔一丈。四门,东宋崇西镇,西南端溪,北朝天明。洪武初,江西行省郎中黄本,初署府,加筑后,千户郭纯,以城南濵江甃涯,以石高平城址,用防溃陷。天顺间,知府黄瑜浚濠,立栅外树以刺竹,内环以敌楼。成化元年,增城上串楼八百一十间。三年,建披云楼,城上西北旧址。四年,建南门楼。五年,建东西二门楼及四隅角楼,叅将杨广建北门楼。十年,知府李璲以披云楼近濠,增砖城七十馀丈,厚一丈,高并旧城,改四门,东庆,云西景星,南南薰北,朝天正徳。六年,知府程杲重修串楼。嘉靖七年,兵备佥事李香与知府郑璋撤串楼,修雉堞。万厯三十九年,风雨,城东北隅倾陷,兵备佥事皇甫涣与知府徐鷁修。崇祯二年,西门楼圯,知府陆鏊修 。国朝康熙八年,飓风四角楼基俱圯,知府史树骏修。十二年,风雨,飘毁城堞,总督金光祖捐俸重修
。
池自西门城外绕而北,各深一丈,阔十丈,周四百五十八丈,过北门桥至东门,谓之外濠。自西门城内起小水通窦,过南门街至清军馆后,谓之上濠。复通窦过塘基头街下注,谓之下濠。下濠通窦,出城接外濠逹江,自西门石嘴引江而入,谓之「西濠。舟楫避涛。古澳在东门外,通江可以藏舟避风,后为潮沙所壅。宋乾道六年,郡守曹总修复澳田千亩,自东门水埠头起,至天宁寺前接内濠逹江,乃其故址,亦谓之外濠。先城东西外街皆靠城边,知府夏应台俱改出近濠,至北门止。自此文运渐兴。城北外濠,旧从西门外绕披云楼,后转东。万厯三十七年,知府陈濂以府治龙脉自西来,命工筑塞,培脉分北濠为两截城。北内濠原有监军道,左渠消水日久,民作铺,其上淤塞。三十八年,知府江中楠尽拆铺修浚。崇祯二年,知县张明熙复浚之。
高州府城唐始筑土城,宋、元因之。明洪武初,千户陈富、张真俱拓以砖,周六百十四丈,高丈四尺。门五:上有楼,东迎阳,南广济,西通川,北北门、小西门。成化初,东南北门楼寇毁小西门塞,知府孔镛、指挥欧磐复建。后指挥李信增四尺,千户潘英创串楼六百。嘉靖初,知府庄科,始廓城东包环邑庠入城中周围砌,筑子城。十一年,署府事肇郡同知林春泽塞小西门。十三年,佥事黄澄废子城为敌楼二十七所。是年,知府石简塞旧南门,作新南门,改曰高明,由濠岸西行转南,合旧门通衢。十五年,知府郑纲辟南街,直行稍转,而西接通衢,建门曰履坦。二十五年,知府欧阳烈复启小西门,扁曰:「高辛」,嘉靖二十六年,知府欧阳烈重修,三十六年大水,西南隍㟁倾,及城西南楼基亦浸塌。是年冬,知府欧阳烈乃自大西门至旧南门埠,丛桩实土,填筑隍㟁,修整南楼。万厯间,知府熊廷相开旧南门,于小西门外建楼一座,加门一重。四十二年,知府曹志遇将新南门遗址铲去,悉复旧制。天启间,叅议苏宇庶以古东门利于离明,遂复旧东门。 国朝康熙十七年,将军舒恕㑹同高雷,总兵马云、程修,整四城楼橹,于城脚,环树排栅。
池深一丈二尺,阔加八尺,东南北及小西门俱如之,独大西门,以长江为濠堑。明成化三年,知府孔镛、守备指挥欧磐复浚之,广三丈,深一丈六尺,于国朝康熙十七年修浚东南城濠深广倍 旧
。
廉州府城在廉江东,创于宋,修于绍圣,皆土筑。明洪武三年,百户刘春增筑西城六百九丈五尺,是为旧城。二十八年,指挥孙全复移东城百五十丈,增广土城四百一十八丈。宣徳间,指挥王斌砖甃之。是为新城门三:东曰朝天,西曰金肃,南曰定海。内列兵马司㕔。成化元年陷于贼。二年,知府林锦、指挥徐宁修新城林。锦寻升兵备海北。命指挥张福增拓旧城百四十六丈,敌楼串楼八百九十有六,南北楼、谯楼各五,筑西门月城。嘉靖二年,知府韩鸾增高三尺,重修串楼。十七年,雨西城圯,知府张岳筑。十九年,飓风串楼壊,知府陈健修。二十一年,知府詹文光去串楼筑雉堞为阳城。三十四年,知府何御增设东、南二门月城。隆庆二年,同知昌应㑹建敌台九,知府徐栢修城楼。万厯七年,知府周宗武修葺,自南而西北四百三十六丈,增高者百馀丈,置窝铺一百零。六十年,知府沈应科复修,自北而东南亦四百馀丈,增高者二百丈,易雉堞修城楼。崇祯八年圯于水。九年复圯于飓风,俱知府郑抱素捐赀修熙。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府孙昌裔修复西门城大楼康 。四年,总兵张伟修复东门城大楼。六年,淫雨坍塌,知府徐化民修。十年,飓风倾塌西门月城及四面垛墙共十馀丈。知府徐化民倡捐督率合浦县知县游名柱刻期修竣。十一年,知府复捐修府后城楼。其门楼四座,东西南月城小楼三座,串楼二十四间,窝铺六十三间,墩台四间。府后楼一间,望楼一百个,笔架垛一千六百六十九个。二十六年,知府佟国勷、知县杨㫤捐修西城门,较前高三尺,并城楼窝铺。六十年,知府徐成栋修葺城垣,建复三城门楼阁。雍正四年,风雨,坏北城八丈,南城五丈。知府蒋杲捐修七年,布政使奉行督修。
池周围一千五十一丈,阔二丈五尺,深七尺,明宣、徳间,指挥王斌浚,成化二年,知府林锦、指挥徐寜浚外濠七百九十五丈,深倍于前。
雷州府城筑于南汉刘岩时。初,汉建武中,伏波将军马援始筑徐闻城,梁改南合州,唐又改雷州,迁徙未定,至南汉始建于此,甓城甚隘。宋至道二年,知州杨维新始筑子城,周围一里。绍兴四年,知州王趯复筑外城,作女墙,辟四门,工未就而去。十年,黄勲继之,改为砖甓,亦未就去。十三年,朝奉郎赵伯柽始毕前工。嘉定五年,知州王洽复葺内外二城。淳佑十年,知州储擢复修二城,造四楼。元至顺中,廉访佥事吕珫,元统中佥事张添睡、郭思诚,各加修饰。明洪武七年,指挥张秉彛、朱永、周渊,通判李希祖,协谋修筑,仍开四门:东曰镇洋,西曰中和,南曰广运,北曰朝天,各建重楼警铺。𢎞治十七年,海北道佥事方良永改建四门,重楼拱门上铺以板。正徳十二年,知府王秉良始用砖石拱甃九。国朝顺治八年,飓风坏城。十二年,知府陆彪修康熙 年,郡城东垣颓数十丈,垛窝十坏八九,知府吴盛藻倡修。四十六年,东南城垣坍塌,知县南君璋修筑。雍正七年,按察使奉行督修。
池广六丈五尺,深一丈。外自城东环于西南隅,惟城南旧无开浚
海康所城在海康县湾蓬村,明洪武二十七年,安陆侯吴杰创筑城,成化间,千户姚麟重建。
琼州府城汉珠崖郡城在东潭都。唐琼州城在白石都。宋开寳五年徙今治,即汉玳瑁县地,筑土城仅三里。绍兴间筑外城。明洪武间,指挥孙安、张荣拓西北隅,至东南隅,广六百丈,高二丈五尺,为门三:东曰朝阳,南曰靖南,北曰顺化,各置敌楼。北城楼,名望海。南筑长堤,引溪为濠,出东城下,以逹抱沦。七年,拓北城由东而南,共三百四十四丈,高广如前。改朝阳门为永泰,上各建层楼,四隅建角楼。十一年复拓西南隅至西北隅,广四百馀丈,通计周城一千二百五十三丈,高二丈七尺,广一丈八尺。雉堞一千八百四十三,窝铺五十七十。七年,指挥桑昭于城西增筑土城三百八丈,启西南北三门,上建敌楼,谓之子城。成化九年,副使涂棐易三门石,扁东曰体仁,西曰归义,南曰定海。十三年,佥事陈昭增筑马墙,并修子城。嘉靖间,知府李慎易子城以石随圯叅议曹天佑、知县曾士隆、邑人叅政郑廷鹄复石甃之。周三百十二丈,高一丈四尺,广一丈二尺,上杀三之一,雉堞六百四十二门如旧。万厯二十五年,飓风作,大城尽毁,知府李多见修复之馀,南楼未竟。崇祯十四年,知府蒋一鸿创建东门外月,城周围寛八尺,高并堞一丈四尺,阔八尺,雉四十二个。启门一,南门外月城周围寛四丈,高阔如之雉堞三十,启门一,何国朝。顺治十二年,提学道林嗣环、知府朱之光、推官 澄、知县孟信协捐修葺周围雉堞,高一尺,厚五寸,复圯。康熙六年,分巡道马逢皋、知府张恩斌、知县王好仁修葺复坏。八年,巡学道王廷伊、知府牛天宿、同知刘永清于十年修竣。十一年秋,飓风西门至东门,坍毁五十三丈,雉堞四百零二,东西北三楼俱倾。分巡学道王廷伊、知府牛天宿、同知刘永清、知县刘源清协捐修葺。康熙二十四年,飓风倾倒,府城垣六十馀丈,雉堞一百二十,并各门城楼子城副使程宪、总兵刘成龙、副将李尚翠、知府佟相年、同知王元臣、琼山知县朱玭捐俸分修。三十一年,知府张万言捐建南楼。三十三年,建东楼。四十年,分巡道焦映汉重修各处城垣雉堞。
池周回一千二百八十七丈,深三丈二尺,广四丈二尺
。海口城在郡北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花茂奏筑防倭。二十八年,安陆侯吴杰鸠工修筑,周五百五十丈,高一丈七尺,广一丈五尺,雉堞六百五十三,窝铺十九,门四,各建敌楼东北临海,砌石岸九十丈。永乐十六年,指挥牛铭增砌。成化十三年,佥事陈昭增筑栏马墙。 国朝康熙二十四年,飓风倾倒城垣二百三十九丈,雉堞一百八十六,城楼四。副使程宪等捐俸修葺。雍正七年,雨塌、雉堞各县捐修
。
池东北临海,自东南至西北,浚濠四百六十五丈,广一丈五尺,深五尺。
罗定州城旧为泷水,初无城池。明正统十三年猺乱,乃立土城。景泰四年,都御史马昂始筑砖城,周六百六十丈,有竒高二丈六尺,厚一丈三尺,雉垛三百有三串,楼五百七十,敌楼二十。五月,城三门三:东曰顺徳,南曰永安,北曰武成。各建层楼于上。隆庆三年,知县谭文逹增设敌楼。万厯二十八年,罗定兵备徐榜、知州赵仕际改筑阴城为阳城,高一丈六尺,厚一丈三尺。是年,小南门至西门新扩城七十五丈二尺,雉堞改作一千一百。又开西门曰安庆,小南门曰迎曦,又创西楼。崇祯十七年,知州包尔庚奉文修城,加西门月城一 国朝顺治十年,佥事邬象鼎檄知州慎俶印璔高城垣三尺垛改五百二十六,西南城外凿修濠堑,又增小南门月城。顺治十七年,佥事张清议修。康熙五年,署州事管声骏重修。九年霪雨,西南一带尽颓,知州李丹捐俸修筑。雍正七年,布政使奉行督修
池东北因水为池,西南凿濠,阔二丈有竒,深一丈五尺。
连州城刘宋元徽间,刺史邓鲁始创城。皇佑四年,侬智高寇乱,守将窦彤乃恢旧址新之,歴元佑、绍兴、寳庆之世,凡三增筑,明洪武二十八年,调清逺卫千戸刘俊开设守御千戸所,始筑包砌,正徳间复修葺之,周五百四十八丈,高二丈三尺,上广一丈,下广二丈五尺,城门楼三,敌楼三,雉堞二千一百六十,警铺二十七,为门三:南曰熙平,东北曰熙仁,西北曰熙安,又为外城,后圯。崇祯间,知县王立准重加培筑,改内城门南曰迎薰,东曰阳春,西曰澄清,外城为门五。
三江寨城周围二百八十丈,石脚深二尺五寸,阔三尺,高一丈一尺,底阔二尺,顶阔一尺二寸,南门城楼一座三间,深一丈八尺,阔八尺,厚三尺,高一丈。 国朝康熙四十二年,以猺人归化,奉行建立。
各县:
南海县附郭
番禺县附郭
顺徳县城明景泰三年,知县周亶竖栅为城。五年,知县徐玠至始垣之。天顺八年,县丞徐勤筑土城。成化元年,知县钱溥易以砖石,周六百五十五丈,高一丈五尺,广一丈四尺,下广三丈五尺,雉堞二千四百五十。城门楼四、敌楼四,警铺三十,为门四:曰镇东,曰定西,曰阜南,曰拱北。后定西门,以近山而废。隆庆五年,知县胡友信作石城,视旧高七尺窝。国朝康熙五十三年,知县刘鹏捐修东南北城楼及 铺。雍正三年,知县陈鸿熙捐修雉堞窝铺
池一千七百二十丈,广三丈,深一丈,为渠三,以泄城中之水
。东莞县城旧城砖砌东南沿涌抵放生桥。明洪武三年,南海卫指挥常懿始筑新城,包钵盂道家二山于内,砌以石,周回二千二百九十九丈,高二丈五尺,上广二丈,下广三丈五尺,雉堞二千三十一,城门楼四,敌楼四,警铺四十,为门四。嘉靖四十二年,知县舒应龙重加增辟。崇祯三年,水决冲,毁城垣一百馀丈,知县李模修复。十一年,知县汪运光增饰城楼坏者修之,北闗仍以石易木。 国朝雍正三年,知县于梓修城工,未竣,至六年,知县周天成相继修之,城以完固
。
池一千三百五十丈,广三丈,深三丈五尺
东莞所城在旧东莞郡基,地名石子冈。去县二百五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始置,调广州左卫千戸洪浩开等筑砌周回五百五十二丈,高一丈八尺,上广一丈二尺,下广二丈五尺。城门楼四,敌楼四、铺二十五,雉堞一千二百,为门四。
池五百九十二丈,广二丈,深一丈五尺
从化县城明𢎞治七年,自横潭改徙今宁乐都马场。田周回五百八十丈五尺。十一年,徳庆州州判刘潮、黎泰重修加城,砖厚二尺,城门楼四,久废,后始兴复雉堞九百二十四。嘉靖五年,知县傅举重修。万厯二年,知县何东周改雉堞为平头。十九年,知县袁士鋭复旧堞。崇祯四年,城东北两路废坠,知县王志章大修。国朝康熙二十八年,知县郭遇熙捐赀补葺。
池周围二百馀丈,广一丈六尺,深八尺
龙门县城明𢎞治九年始筑,寻圯。十六年,知县张翔缮治周四百九十馀丈,高一丈二尺,警铺十,城门楼四,为门四。隆庆二年,增高城四尺修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县刘栋同教谕李应龙捐资重 。康熙五年,知县杨熚复捐资修西城楼一座,东门城楼一座,北门城楼各一座,七星楼一座,炮台七,警铺四,雉堞七十馀,马道五十馀丈。城守王著名、典史闫锺英各捐费有差。
池南北西三面,俱枕大溪,舟楫通行
新宁县城明𢎞治十二年,知县任钺始以木为栅。正徳间,摄县通判朱源改筑,周五百三十丈,高一丈一尺,雉堞一千一百一十二,以砖包砌外,植竹为子城,穴东西南三门,门各有楼。嘉靖间,将广海卫官军摘发一所,移本城守御,复于城下,周围起,盖营房。
池广一丈,深五尺,周五百五十丈
增城县城设于汉建安六年,古无城,元季左丞何真遣弟何迪,保障兹邑,始筑土城。明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同知花茂奏设守御千户所,调南海卫千户赵正立所修筑。永乐元年,委广州左卫指挥张真筑砌。成化五年,佥事陶鲁请于巡抚陈濂,㑹议修葺坍塌,通判余志董其事,石砖包砌周八百馀丈,高广逾旧广一丈三尺,上广二步,下广四步,城门楼四、敌楼四,警铺四十八,为门四,各以其方名之。女墙一千六百里,城亦甃以石。成化二十二年,千户周铭以北门称要害,建议筑月城䕶之。嘉靖四十二年,兵备邵时敏按县增甃加高。隆庆二年,知县张孔修筑马道,以附城墙便登望。六年,知县王良心修頺城九十四丈四尺,马路八十一丈五尺,设垛一千二百一十,又于东西南三门创筑月城,东曰迎川,西曰通市,南曰镇海,北曰环山。 国朝康熙二年,知县徐凤来修城垣。十年,署县李道光、知县许代岳,相继重修。二十四年,知县蔡淑捐修西北两楼并四城窝铺
池万厯二年,知县王良心重浚之,长二百八十四丈,深一丈五尺,广三丈
香山县城宋初开设,缭以土垣,号曰「铁城」,陈天觉所筑。明洪武二十八年,置守御千户所,千户陈豫广之,更为砖城,周六百三十六丈,高一丈七尺,上广一丈,下广一丈八尺,城门楼四,敌楼四,警铺十二,雉堞三千六百四十,皆甃以砖,四门以其方名之。𢎞治中,知县刘信环筑子城高七尺。嘉靖二十三年,城坏于飓风,知县邓迁修复。崇祯间,知县顾其言增高城四尺,又筑台二:一曰郁金,一曰来青原窝铺,一十四座,今增造一十一。其县原有香山门,崇祯十一年,知县刘大垣始改辟南门
。
池五百四十七丈,旱堑一百四十六丈,濠堑周六百九十三丈,广四丈五尺,深一丈三尺
、新㑹县城古无城,元邑主簿徐闻可始筑垣备寇。明洪武十七年,邑人岑得才请置千户所及城池。是年开设都指挥王榛立栅镇守。二十四年,始筑土城,外环以池。三十年,千户宋斌始砌以砖及四门楼橹。天顺六年,知县陶鲁始筑子城,内设马路,外浚重濠外,又筑竹基重堑,周一千六百二十八丈,高二丈二尺,上广一丈,下广二丈,城门楼四,敌楼四,警铺三十一,雉堞二千四百,为门四。万厯元年,知县伍睿增筑外城为门三,小门四,水闗四一。国朝顺治四年,内外城各增高三尺。十 年增建炮台、敌楼五座。
池一千六百八十丈,广三丈,深二丈。子城濠堑。外濠二千一百二十五丈,深一丈五尺,广二丈二尺,竹基二千五百八十七丈,外堑三千一百六十八丈,深八尺
广海卫城在新㑹褥州巡检司于望头镇,以其地建置卫所,创筑城池,明洪武三十年,指挥夏必振包砌周围九百三十二丈九尺,高二丈二尺,上广二丈,下广二丈,城门楼四,雉堞二千四百,警铺四十三,为门四。
池九百六十四丈一尺,广二丈,深一丈
三水县城明嘉靖五年,始创筑,周回六百七十五丈,广二百四丈五尺,高一丈五尺。砖甃石基之为门四:曰南曰北,曰东,曰西城,门楼四,敌楼十二,东西各有水闗,其城后因兵燹四门,城楼倾圯。 国朝顺治间,城守吴子良修复。康熙六年,知县王于宣开复熙阜门,与文明门。十年,知县苏嵋捐俸,建复熙阜、文明各楼,今县城共五门窝铺一十二所,城脚泄窦二,一在文庙右,一在西闗塘右
池北倚冈,三面皆临陂田,南向里许则肄江建画,时不及濠堑
清逺县城旧无城,元至正主簿,白太平始筑土城,明洪武间,调千户刘俊立守御千户所。二十二年,指挥花茂奏置清逺卫指挥李英筑砌砖,城周一千四百五十丈,高一丈九尺,雉堞四千四百,城楼五,敌楼五,门五,天顺间寇陷。成化初,指挥姚英请将城中自通津门水闗起,至正西门,止东北一带,包土城四百三十七丈,限之以便巡守。六年,知县沈宪、指挥尹铎仍措砖包砌之,复建串楼七百一十有五,城下旁筑栏马墙。嘉靖间,知县洪子诚、指挥陈治复修。万厯间,知县刘㓜学葺,国朝康熙十年,知县冯皋强,捐修周围,建戍楼一十四、垛眼七百八十四,折南门瓮城小楼,改建两边炮台各一座,并修大楼四座于四方。又西门瓮城小楼一座,东南角钟楼一,西北角鼓楼一。
池一千四百六十丈八尺,深一丈,广二丈
新安县城即晋东官郡旧治。明洪武二十七年,指挥花茂奏设东官守御所于此,广州左卫千户崔浩开筑。隆庆六年建县,其城池因之,周五百七十八丈五尺,高二丈,广一丈,基广二丈,城楼、敌楼各四,警铺二十五,雉堞一千二百万。厯间,知县曾孔志增建东、西南门子城。 国朝康熙十年,飓风倾塌城楼窝铺雉堞,知县李可成、守备马四玉、把总洪英、千总李呈芳同捐赀修复。
池五百九十二丈,广二丈,深半之
大鹏所城。在新安县东一百二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始置,调广州左卫千户张斌筑砌周回三百二十五丈六尺,高一丈八尺,上广六尺,下广一丈四尺,城门楼三,敌楼三,警铺一十六,堞六百五十,为门三。国朝康熙十年,知县李可成、守备马四玉等修葺。
池三百九十八丈,广一丈五尺,深一丈
花县城旧名平岭,为番禺慕徳巡司地剿。国朝康熙十二年,总督吴兴祚、巡抚李士正 平、花山诸贼,设兵驻防。二十一年,从举人黄士龙等条议,㑹疏请立县治。二十四年,给事王又旦复以为言,奉
㫖增设二十五年,知县王永名创筑城垣,议用砖石城高一丈四尺,厚一丈二尺,周围四百四十丈,雉堞六百三十,窝铺一十二,东西南北四门,三十五年,砌筑始竣,其城外东西北三面皆山,南无濠堑
。
右广州府:
曲江县附郭
乐昌县城周回二里有竒,凡三百六十丈,高二丈二尺,广一丈三尺,中广一丈一尺,上广一丈,垛墙高四尺。明洪武二年,知县索彦胜始筑土城砖基之。成化三年,知县潘昱增筑。𢎞治元年,通判伍惠,知县吴景温、叶蓁、宋湖辈,相继甃砖拓五十丈,置串楼二百六十八。𢎞治十三年,知县袁宾重修。正徳七年,知县林琦作子城。嘉靖二年,知县龙章修串楼三十有七,西隅崩圯三十馀丈,寻修复。十六年,知县张坚修四城门,东曰东川,西日、西泷,南日武江,北曰桂山。嘉靖四十一年,知县王三聘筑西门外子城。万厯八年,知县张祖炳重建四门城楼。崇祯十四年,知县罗铭鼎重修,较前高六尺,厚二尺 。国朝顺治十六年,邑人白世师等合子城居民,倡捐修整。雍正七年,知县马燧修葺城垣,添设古楼,名其南曰文明,北曰承恩,东曰丰乐。西日阜成
池西北一百五十丈,阔二丈深半之,南临武水,东临禄溪。成化三年,知县潘昱始浚濠
、仁化县城周回二百八十丈,基广一丈,中八尺,上七尺,土筑而石为之,基旧城筑于唐。垂拱中,在今县北三里。走马坪,宋开寳间省入乐昌,城遂废。咸平三年复置县于今所。明成化四年,通判蔡周始筑土城。十一年,知县李淮清修四城门,包以石。十六年,知府王宾、知县翁同修以砖石建门楼四,串楼二百八十六。二十三年,知县丘璥砖砌。南濠城脚八十馀丈。正徳十年,知县李萼修北门子城。嘉靖二十五年,知县严时中重修串楼。万厯二十一年,知县司马暐重修四门及串楼。崇祯十四年,知县杨宪卿增筑数尺,年久倒塌。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署县通判吴璧鸠工修造。
池东南北二百一十五丈,西七十丈,阔一丈,南临河,无池
乳源县城周回一百八十三丈,有竒高二丈五尺。宋乾道三年,置县于虞塘,摄事司理刘天锡始筑土城。元至正十二年,义士邓可贤率民置砦。明洪武元年,知县张安仁迁于今之洲头津,复筑土城。天顺六年,通判杜宥、知县李鉴始易以石。成化十七年,知县孔俊复创串楼一百七十有六,建二楼门。嘉靖十二年,知县何澄重修。万厯元年,知县侯应爵修城及串楼城,视旧增三尺,复撤敌台及二门,而高大之颜其东曰拱阳,南曰迎薰。崇祯十三年,知县蒋明鳯增高五尺。钫国朝康熙二年,东方城房倾圯七十五间,知县裘秉 修复,并重建东、南二门城楼。二十五年,东北战楼一座,串楼四间倾圯,知县张冼易重修
池周城深九尺,阔二丈。天顺六年,知县李鉴浚外濠,正徳十年,沈渊复浚之。
翁源县城周回二里有竒,高一丈五尺。明天顺六年,通判杜宥、知县程振易土城以砖。成化三年,知县陶鼎创门楼三座。十年,知县吴政改建敌楼二十一串楼四百二十有三。十三年,知县宋经改修敌楼为望楼,典史胡彛砌子城。正徳十年,知县黄铭、主簿顾兰重修。嘉靖十一年,知县傅云修东西南城门楼。二十六年,知县侯仁重修三城门,各筑月城䕶之。三十二年,知县金曰銿于东南西三城门外砌月城。万厯四十年,知县万应奎重修。崇祯十一年,知县朱景运重建南城楼一座,修东西城楼二座,增高三门,月城二尺,并全修串楼四百五十三间,敌楼一十四座。熙国朝顺治十年,知县李宁和建竖拱,北制胜二楼康。 四年,知县翟延祺捐金重修,因迁去。未竣十三年,知县孙可训接修,二十一年复葺。
池周于城阔二丈,深半之,天顺六年,通判杜宥、知县程振浚
、英徳县城周回一里有竒,凡三百四十八丈,高一丈三尺,明初仅存东南八十馀丈。天顺五年,知县杜宥始修之。七年,因流贼犯境,始筑外城。成化二年,城楼灾。明年,守备指挥汪宁、知县傅宁重建西南门城楼并串楼一百六十有竒,角楼五,鼓楼一。嘉靖二十五年,东南串楼灾,知县陈惟贤修复东南隅,增石女墙为阳城。三十三年,知县湛廷诏设铺建楼,以便巡警。崇祯十一年,知县吴永澄修,益加崇厚。 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县杨柱臣捐修西南二城门、敌楼二座。
池明隆庆三年,兵备副使许宗鉴始设濠于东南,长六十丈,深一丈,今年深泥,积㡬与地平
右韶州府。
保昌县附郭
始兴县城邑治三迁俱无城。明天顺中,知府谢濂筑土为垣。成化间,都御史韩雍廓而大之,甃以瓴甋,周三百四十八丈,高一丈五尺,厚一丈,东、南、西三门各有楼。十八年,知府江璞建隍桥串楼𢎞治。正徳间,通判刘芳、知县梁冠相继修。嘉靖二年,河决,知县高辅筑堤御之。十四年,江庆舟修复。崇祯间增高四尺。 国朝顺治十五年,经歴白印箕修。十八年,知县王毓慧修。康熙二十五年,知县魏琪修。三十八年,知县毛徳琦重修。五十五年,知县王克让、教谕陈如锡暨邑之人,捐赀开文明门。雍正七年,总督奉行督修。
池周回丈尺,与城称广一丈。明成化间,御史韩雍浚东陆路,无濠。
右南雄府。
归善县城明嘉靖四十四年,庠生刘确乡民黎俸等请建东平民城。万厯三年,城成。六年,知县林民止迁县,遂为官。城高一丈六尺,周围阔一千五十丈,雉堞一千五百六十五,为门四:东曰辅阳,南曰龙兴,西曰通海,北曰娱江。闗二、便门二、窝铺九。其正南曰隆兴,当县庠之冲。万厯二十四年,知府程有、守、知县邓镳移改于少东。锺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县武荩重修。康熙十三年,知府 明进,知县。连国柱修县城。二十三年,知县佟铭修城及窝铺。二十四年复修。五十五年,知县欧斚捐修城垣八十二丈并南北城楼。雍正元年,知县孙能寛修葺城垣。雍正七年,巡抚奉行督修。
池东西二江水绕之,无池。
平海所城在归善县内,外管海濵,明洪武二十七年始建。周围五百二十丈,雉堞八百七十一。城辟四门,门上有敌楼、角楼四、窝铺七。 国朝,雍正七年,巡抚奉修。
池环城为濠。范国朝康熙八年池淤同知。 有明疏、复穿城
博罗县城旧无城,环治,仅土墙。明成化二十二年,按察使陶鲁始建。𢎞治九年,佥事王相复即城西辟地二百五十步为今城,城高一丈七尺,周围九百九十八丈。有竒门五,各有敌楼窝铺一十六。嘉靖四十二年,知县胡郁增高四尺。万厯八年,知县张守为重修。二十二年,知县邓以诰大修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胡大定修复南门。十年,知县杨硕捐修大东门城楼窝铺。
池西南因榕溪为池,东北因山,无濠。
长宁县城在君子嶂下,明隆庆三年立县,治鸿雁洲,尚未有城,万厯改元知县。陈立中乃即今所控其要害而城之,周四百八十丈,高二丈有竒,厚称之。为门三:上各建楼,北临山,有楼无门。
池因山。无池
永安县城明隆庆四年,阳江县主簿林天赐署县筑城五年而城成,周六百四十丈,高一丈九尺,雉堞一千三百一十一。门四,上各建楼水闗二,北为上闗,西南为下闗黄花沟水入上闗注城中,从下闗出城外。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县孟之麟重建雄镇楼楼,在城东北为明推官丁士髦改建康熙二十五年,知县张进籙重修门楼墙垛。
池康熙二十五年,知县张进籙浚濠池
海丰县城旧惟土城在今城外东一里,元至正末废。明洪武二十七年,备倭都指挥花茂始建城高二丈,周围三百九十六丈,雉堞七百八十,一门四,各有敌楼。正徳。十五年,千户李纲修四门及西北城楼,寻圯。嘉靖十年,知县陈一善重建。三十七年,倭警知县张济时加筑三尺女墙高五尺,塞北门以便防守外,复筑土墙七尺。万厯十二年,知县陈汝凤筑偃月城,加以女墙楼五,为门八。崇祯十二年,知县陈振琦增筑
池深广一丈,岁久湮塞。明正徳五年重浚,嘉靖中,知县张济时复浚障东北隅沟水潴之
、碣石、卫城在海丰县东一百二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花茂建高二丈,厚一丈八尺,周围一千一百二十丈,雉堞二千二百六十二,敌楼四。楼下辟门。 国朝康熙八年,奉部行文筑城。
池深一丈,广一丈二尺
捷胜所城在海丰县南八十里,明洪武二十八年筑,高一丈,厚一丈五尺,周围四百七十二丈,雉堞九百四十,敌楼、四楼、下辟门
池深一丈,广八尺
甲子,所城在海丰县东二百五十里,明洪武间,千户盛玉筑,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五尺,周围五百九十丈,雉堞一千一百八十,敌楼四楼下辟门
。
池深一丈,广八尺
龙川县城明洪武二十一年,守御千户李贤始建原古、循州有城,至是,都指挥花茂请立守御千户所,而贤至始筑之。𢎞治元年,按察使陶鲁修筑,今城高一丈八尺,周七百二丈三尺,雉堞九百八十四门,上有敌楼,外有月城。正徳三年,知县传鼎、千户吴徳润分砌月城及四门。嘉靖四十四年,兵备副使王化辟北门。万厯六年,叅议李盛春增高城垣三尺,扩马路八尺堞。国朝康熙六年,知县彭峻龄捐修城楼三座,周围雉 。二十五年,知县沈廷相复修。
池深八尺,广如之。明万厯中,知县林廷植复浚。
长乐县城明洪武二十年,知县陈坚始筑城,周围六百三十四丈,高二丈,辟四门,门各有楼。嘉靖元年,佥事施儒以城隘辟其南广四百二十五丈。三十一年,佥事尤瑛大修筑,增敌楼二十九座,四门各易以砖。国朝顺治三年,周围墙垛敌楼崩圯,知县王时熙大修。十八年,霪雨城頺,知县孙䕃光重修。康熙十九年,西门城楼颓。二十五年,署县按察使经歴沈抡英、知县孙蕙前后重修。
池周围一千九十五丈,深九尺
兴宁县城明成化三年,知县秦宏始建。城高一丈八尺有竒,周围六百二十六丈。有竒辟四门,门有敌楼,东曰平逺,南曰迎薰,西曰阜民,北曰拱辰。门内有兵马司,跨濠为梁。嘉靖四十年寇乱,知县陈其箴增修城垣,加建重门二。国朝顺治三年,知县庄应诏修城池,建西门楼。康熙 十五年,知县李清鋐筑城脚马路八尺,修补城垣
池深七尺,广二丈。康熙二十五年,知县李清鋐浚之
连平州城在府治东北四百里。明崇祯六年,平九连山寇。总制熊文灿、巡按钱士廉题建州城推官吴希哲,督永安知县牟应绶、长宁知县陈国正营缮。经始于十月,逾年告成。周围六百三十五丈,高二丈一尺,厚一丈六尺,雉堞一千一百五十有九。门四:东日镇连,西曰镇英,南曰玉骢,北曰彩鳯。每门加瓮城,横十九丈,高二丈一尺,旁开两门,上各建楼。佟国朝,顺治十年,署知州陈邺修。康熙二十四年,知州 国瑞增葺。三十一年,知州于廷弼建东门月楼。四十九年,署知州郭一泓修。五十年,知州徐旭旦修南门月楼。五十二年,修东门西门大楼。五十七年,徐旭旦率邑人捐修城垣,嵌石砌灰,周回共六百馀丈,生员何多竒董其成
池因溪无濠
。
河源县城齐、宋俱据桂干为城,而枝布为三郭环之,素称壮丽。元末城陷,寇城因废。明初,乃即中、下二郭间,濵江为城。隆庆五年,民遭水患,佥事王化议建复古城,知县林大黼奉檄鸠工筑北城垣,亡何迁去。万厯六年,知县曾守愚循旧基筑城,广七百丈为门四,俱有楼南不利门,开中东门,移南楼于上。十年,民遭水患,知县汤民仰始与民迁居,然鳄湖沥泄,城失其险。二十二年,邑人叅政李焘请制府陈渠,捐军饷二百金,就下埠筑基蓄水,城赖以固
。
池周围八里,深一丈六尺,东即鳄湖为池。
和平县城明正徳十四年,南赣都御史王守仁檄惠州同知莫相建城,高一丈八尺,周围四百五十丈,雉堞九百九十二。门三:东曰迎流,西曰通津,南曰南薰,各有敌楼,北负高岭,不门,建楼曰拱极。嘉靖三十七年,督捕通判洪章拓城垣四百馀丈,雉堞三百有馀,开跃龙、永和二门、敌楼二座。万厯元年,知县陈文彬易新旧城楼以砖丈。国朝康熙二十四年,奉文丈量城周六百八十 ,高二丈一尺,雉堞一千二百九十。
池明嘉靖十三年,知县梁鼒复侵地,益浚之三。国朝康熙二十四年,奉文丈量东南小池,长七十 丈,广八尺,深七尺。
东海窖城国朝雍正八年,请将本滘建设县治窖寨,城高一丈六尺,东长二十一丈三尺,西长二十六丈五尺,南广四十八丈三尺,北广四十三丈,周围共一百三十九丈一尺。城虽土筑,坚固完好,但无马路雉堞且狭隘,不可以多容议。于寨城后增筑新城,城垣东长五十四丈,西长五十九丈,北广六十九丈,其南即接寨城之北垣寨城旧有东西南三门,无北门,应于西北方开门以逹新城,新城亦开东西二门,以通出入,两城俱设马路,雉堞丽谯,以资守御。
池南门水绕城壖,东西北三方,并议开浚。
右惠州府:
海阳县附郭
潮阳县城元至正十二年,县尹熊阿勒坦巴哈筑。明洪武二十四年,潮阳卫指挥杨聚于内置潮阳千户所旧城,岁久日圯。正统十年,知县刘源洪修砌。天顺六年,知县陈瑄甃石,增高之。周围九百七十四丈,高二丈。𢎞治元年,知县王銮重修。城及各楼,为门七:东曰泰和,南曰南薰,西日淳化。北曰阜城水门,曰通衢。旧水门曰太平小南门,曰泰安。嘉靖间,增高四尺。崇祯间,增高三尺。 国朝顺治四年夏,雨城倒二百二十三丈。秋水、城垣、马路、敌台及东门城楼倾圯,知县陈之昂重修。十二年,知县唐正麟于城上筑大炮台五座。康熙六年,城垣倾倒,知县张宏美捐修周围一千二百六十二丈,高二丈五尺,阔一丈四尺。城内马路高一丈二尺,阔七尺,垛眼一千一百一十六。二十四年,知府林杭学,知县庄宪祖,游击张起鳯,守备戴勋、曾士琦,巡检程光宗、李炳,共捐修城门六,城楼七,敌台十四,炮台六,窝铺二。西北瓮城、腰城各二,东南桥外长栅二,四面重门、上盖楼垛眼四百二十六。五十三年,知县支森捐修。五十七年,知县王允洪支官银重修。雍正三年,知县魏燕超捐修。六年,知县蓝鼎元捐修。
池明𢎞治五年,知县姜森凿东城外濠为溪,以通舟楫。其池深一丈,广二丈。十七年,知县张廷槐再浚之。嘉靖十年,署县秦僎重修深广如旧。崇祯间,浚深一丈,广三丈。
海门守御,千户所城在潮阳县东招收都,明洪武二十七年建。天顺六年,知县陈宣修高二丈,周围九百七十丈。门四张。国朝康熙二十五年,知府林杭,学知县庄宪祖,游击 、起鳯守备戴勋、曾士琦,巡检程光宗、李炳,共捐修
揭阳县城宋宣和三年,割海阳县永宁、延徳、崇义三都地置县。元至正十二年,逹噜噶齐塔布岱始砌内城二百丈,筑外城八百馀丈。明天顺间,知县陈侯爵于城之东北西北各增修一百丈,阔三百丈,周围一千六百丈,高一丈五尺,广一丈四尺,砌以石门四,内三窖,以通深水,每窖立石柱三,键外以水栅,岁久而壊。成化二十三年,按察使陶鲁命增筑之,甃石为址,上累以甓,寻坏。𢎞治元年,同知沈景重甃石为址,高五尺,上累以甓,未㡬甓,脱者半。十一年,知县敖公辅易甓,以石门楼警铺俱饰。嘉靖三十四年,海寇作岭东道,行文筑四门月城。万厯十八年,城垣倒塌,知县李俨重修,增高城五尺。
池周围七百五丈,深一丈,广二丈。天启间,知县曾应瑞增进贤门为五门。 国朝康熙三年,总镇栗养志浚城内濠之半,二十六年,知县郑濂修浚。
程乡县城旧有土城,宋皇佑间始增筑。明洪武十八年,拆西城垣,广其基,筑石为址,累以甓,周围九百八十五丈,高二丈四尺,厚二丈,东西南北各为门而楼其上,惟南有子城周十丈,有竒,为门三,窝铺一十有六,垛墙九百八十有五。𢎞治八年秋,大水冲决城垣一百七十丈,有竒,通判郭伟修筑之。嘉靖十年,水南城坏十馀丈,知县林坛、戴光复相继修筑。万厯二十年,久雨,南北各頺二十丈,知县王贤卿捐资,命千户范思仁督修完固十。国朝康熙九年,重修北城楼楼,旧名铁汉,祀刘元城, 年修复南城楼,名其门曰正南楼,曰文昌。是年又修复东楼。十二年,修复西楼,俱知县王仕云捐修。十七年,雨坏东城六丈,西北城各七丈,西南七丈。又雨坏东南三十馀丈,知县王仕云、王吉人相继修筑。
池自东抵北转而西,共五百七十八丈,深一丈,有竒阔三丈,今多闭塞。其南临溪水
,饶平县城旧无城。明成化十四年,创城隍以为固,内外皆甃以砖。城高一丈八尺,周围七百二十一丈。始皆叅政刘洪实总其事。次年,知县杨昱至董之筑,高一丈八尺。嘉靖十四年秋,大水,冲决城垣四十馀丈,县丞徐澄补葺。十八年,知县罗彻重建四楼雉堞。三十七年,知县林丛槐又于城北建楼曰镇北楼。 国朝顺治年间,饶镇吴六竒修筑,高二丈,马路广三尺,增置尊君楼、铳楼、敌楼,共十七座。康熙八年,知县刘鸿业重建,二十四年,知县刘拚捐修
池嘉靖三十七年,知县林丛槐浚城濠,广二丈,深丈馀,引欧陂水,由西门埔入西门外濠池内城
守御千户所城在饶平县东宣化都。明洪武二十七年,百户顾实筑围六百四十三丈,高一丈六尺八寸,门四,各创以屋。嘉靖戊戌,郡县合议重修。
池加城之数五十三丈
黄冈镇城在饶平县东宣化都。明嘉靖间,知府郭春震建围一千二百馀丈,门四 。国朝顺治十七年,饶镇总兵吴六竒重建城垣,围六百五十五丈,高一丈三尺,坚厚倍昔
。
南澳城在饶平县信宁都海岛中。明万厯四年,副总兵晏继芳建何斌臣修高二丈二尺,围五百丈,门四丈。国朝康熙三十年,筑城,自北门起至东门,长九十六, 自北门起至东北敌楼三十一丈,自敌楼起,至东门二十五丈,自东门城楼起至南门城,楼长二百四丈。马路腰城至垛眼,高六尺,厚三尺,四角敌楼共三座,窝铺四个,东门月城一十四丈馀,属福建分筑。
惠来县城明𢎞治末,因流贼劫掠。嘉靖四年,守备指挥程鍳、通判陈硕始建周围七百丈,高一丈七尺。门四,上各有楼。二十二年,通判诸燮拓南城四十四丈,合旧城七百七十四丈。隆庆三年,知县施冔增设敌楼一十四座界。国朝顺治十三年,署县刘文英、防将陈万权于东北 增筑层城,并修砌马路敌楼炮台十馀所。
池广一丈五尺,东西水闗二
靖海守御千户所城在惠来县南大圯都。明洪武二十七年建高二丈一尺,围五百六十丈。门四。嘉靖、万厯间,知县林春秀、游之光相继重修。 国朝康熙十年,知县孙汝谋修筑。
神泉澳城在惠来县南十里。明嘉靖三十三年,知县林春秀建围三百丈,高一丈三尺,立东、西二门。国朝康熙十年,知县孙汝谋修筑。
大埔县城明嘉靖五年始立。县筑城,据茶山之麓,前临大溪,创于知县欧淮城,未就而卒,知府王袍、推官李乔木董其事。二载始竣,周围五百一十有九丈四尺,高一丈七尺,广一丈二尺,上广九尺,内外甃以砖石,为门三:东朝阳,北拱辰,西通津。后知县曾广翰、吴思、邱继修重建窝铺,增高垛墙。万厯间,知县谢九鼎继修及新楼垛毅。国朝,顺治间饶镇,吴六竒重修。康熙十四年,知县刘 志增筑炮台于城东北角。雍正七年,巡抚奉修。
三河镇城在大埔县西□洲都。明嘉靖间佥事张冕建,周一百九十丈,高一丈三尺。门四
,澄海县城明嘉靖四十二年,始置县建城,周围九百二十五丈四尺,基广一丈八尺,垣高一丈一尺,腰城三尺,雉堞三尺,共高一丈七尺。嘉靖四十三年,知县周行议建。四十五年,张浚兴砌。隆庆五年,知县蔡楠竣工。万厯三年,知县顾奕增高三尺五寸,垛垣一千二百一十有三,门五:东西南北门四,小北门一。楼四,东曰常春,南曰承明,西曰保义。北曰拱辰楼。前为过道城,北垣设水闗,以通三川溪之水。窝铺二十有六。楼铺知县左。承芳建阎,国朝,康熙八年署县 竒英修葺。
蓬州守御千户所城明洪武三十一年,百户董兴建围六百四十丈,高一丈五尺。门四原属揭阳。嘉靖四十二年改𨽻澄海。天启五年,知县冯明玠修。 国朝康熙八年,署县阎竒英修复所城
水寨城在澄海县西苏湾都明。洪武三年,指挥俞良辅创筑围二百一十三丈八尺,立四门,凿池置水闗西北隅,通海港可泊战船四。国朝康熙八年,署县阎竒英修,复围二百丈,高一丈。 尺鸥汀寨围六十丈,高一丈四尺。樟林寨围一百四十丈,高一丈四尺。
池围二百一十丈,深一丈
普宁县城明嘉靖四十三年始建县,未有城。万厯三年,知县刘钝定议县治,于黄坑厚屿筑城基。至十四年,知县赵献改拆旧址六百馀丈,而城始成。国朝顺治十二年城頺。十三年,知县张如榜重建
池明万厯十四年,始浚溪为濠
。
平逺县城明嘉靖四十一年,建周围五百二十丈,高一丈二尺。城门四:正南曰南门,正西曰西门,东南曰东门。万厯二十五年,知县王文雷改正东曰东门,北曰北门,建镇山楼,设警铺一十二间。
池东西南三面皆阻水为池。
镇平县城明崇祯六年,因寇变析程乡之松源龟桨下半图并平逺之石窟一二图共四里,置今县。城围八百丈,高一丈九尺。崇祯间,增高三尺,为门四二。国朝康熙十一年大雨,坏二十馀丈。知县程夣简修。十九年城塌二十馀丈,知县蒋弥高修,又捐砌西门水闗二座。
右潮州府:
高要县附郭
四㑹县城旧无城,明洪武二十四年设千户所,始立木栅为城,天顺三年,西贼流劫,知府黄瑜请于巡抚叶盛,奏筑砖城周五百七十六丈八尺,高二丈,厚一丈四尺六寸,串楼五百四十有八。四门:东阳、和西、徳泽、南清、宁北、镇安、正徳。十六年,城西南溃,知县萧樟修筑。万厯十七年,知县黄应元奉两院,道府议改䕃室之半,为阳城頺。国朝康熙二十六年大风雨,北城頺三十馀丈,西城 二十馀丈,北门濠基被决,知县陈欲逹修复。
池阔三丈,深九尺,岁久而湮明。正徳九年,巡按丁楷浚之,万厯三十三年,知县彭名世疏前濠复侵城,议塞后濠未集,先筑二基西门,濒河,岁遭冲啮,复架木叠石以障之
新兴县城古名竹城。宋建炎四年,州守王敦仁始用砖石修筑,周一千二百七十八步,即古新州旧址。绍兴二十年,州守王济以城狭隘,于城外植刺竹绕之,周一千四百八十丈。明洪武十三年,增土城于刺竹之内,高八尺,厚五尺,周一千一百八十丈。四门:东曰朝阳,西曰徳胜,南曰长生,北曰拱辰。天顺七年,贼攻破之。知府黄瑜请都御史叶盛奏,于土垣内筑砖城六百四十九丈,高一丈五尺,厚一丈四尺,设警铺五十五,四门外各环月城。凿池,改东门曰阳和,西曰㨗胜。𢎞治十二年,佥事徐礼檄城内外各辟马,路广一丈,修敌楼串楼及月城。嘉靖十年,佥事王澄檄撤串楼,修雉堞。三十七年,佥事殷从俭、经彦采谓城蔽学宫,移南门于学前,曰彚征得路。四十一年,知县周昆重建敌楼西。国朝顺治二年建城墙子基。四年,知县刘可模增建 南两门。瓮城。康熙三年,知县李雄飞、李长庆重建四门城楼。十二年,知县李超重修。二十五年,知县徐煌捐修。三十年改镇南门为文明门。
池深一丈,有竒,阔二丈五尺,周七百馀丈
。
阳春县城唐武徳四年,始筑春州城,高一丈,厚六尺,周四百二十丈。宋皇佑二年,知州薛利和修,元季废坏,明洪武三十年,千户锺良加筑,高二尺,厚一丈,周五百六十七丈,上建敌楼三十。门四:东门曰迎晖,西曰靖江,南曰镇蛮,北曰仰京。天顺间,守备指挥李盛、知县李福海重修立雉堞,设吊桥,环植刺竹。成化五年,肇庆卫指挥守备祖瑄重修。八年,按察使陶鲁去,雉堞为串楼。正徳十年,知县黄寛重修。是年,都指挥卜玉增高四门,月城筑栏马墙,后串楼毁坏。嘉靖三十四年,知县谢复生去串楼,仍立雉堞。万厯九年,知县黄宪清建角楼,修四门楼,易其名曰东和、西靖、南镇、北拱。万厯二十五年,飓风楼铺多坏,知县张文诰葺复 。国朝康熙九年,知县张含瑾捐建窝铺六,修葺城楼。二十六年,康善述修葺四楼城垛
池宋皇佑二年筑城所凿,明洪武三年,修筑重浚,深一丈,周六百九十丈
阳江县城宋绍圣五年,知州丁琏始筑土城,高一丈五尺,厚一丈,周五里,元大徳间种竹城,以为障蔽。明洪武三年,千户张均徳甃以砖石,高二丈,厚一丈五尺,周八百九十二丈,上设周庐四十四,开四门:东曰承宣,西曰威肃,南日宁海,北曰镇安、正徳八年,分守叅,政黄顒设望楼四十八。隆庆四年,知县王仲增高城五尺。万厯十五年,大风缺县周庐半毁,同知方应时重修,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 孙廷铎修建四门楼浚池
池深一丈,阔三丈,宋绍圣五年筑城所凿,周九百七十丈,明洪武初,重浚阔三丈五尺。正徳八年,叅政黄顒筑南北二堰,蓄水保障,民今赖之。嘉靖二十五年,堰决,知县吴焕章重修,以石为楗
双鱼所城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花茂建周四百八十丈,厚一丈,高一丈八尺。门楼四。按国朝康熙十年重修,雍正七年, 察司奉行督修。
海朗所城在县东南五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花茂建周五百八十丈,高一丈四尺,万厯四年增高三尺,门楼四三十年,海防徐璘建敌楼六座。
高明县城旧为高明巡司,无城。明成化十一年,知府黄瑜奏设县治。十六年,知府李璲始筑砖城,周六百六十丈,高二丈四尺,厚一丈五尺,建窝铺十八,开三门,东曰寅宾,南曰阜财,北曰迎恩,外植刺竹。正徳初,知府黄顒增串楼五百馀间,嘉靖元年,改作雉堞。先是,正徳之末,城东潦决圯者七十馀丈,水涨入城,居民苦之。嘉靖七年,知县陈坡筑复。二十五年,知县石铭复修崇城三尺。三十年,知县徐纯修城浚池。隆庆六年,知县罗学植重修。万厯十年,知县张佐治开西门。崇祯二年,知县邹应期建东门䕶城。崇祯五年,知县萧时勉筑西濠南基。东国朝康熙二年,南楼倾卸,知县卢开象修复。十六年, 楼倾卸一角,复捐赀修建。二十五年,知县于学修复四门城楼。雍正七年,总督奉行督修。
池明成化十𢎞年凿。𢎞治十一年,知县涂缙复凿,深一丈,广三丈,外植刺竹,惟南门临河七十馀丈无池,皆商民㕓居东南隅五十馀丈。嘉靖初,豪民以输税为名,堙塞。三十七年,知县徐纯查请追复,加浚以固城守。 国朝康熙十四年,知县班羽捐工浚濠
恩平县城明成化二年,佥事陶鲁立恩平堡,巡司驿俱在此。乃筑砖城,周三百二十五丈,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二尺。四门:东曰阳和,西曰镇彛,南曰永通,北曰承恩。城上环置敌楼窝铺。十六年,开设县治,复筑高四尺。正徳七年,知县邹级重修,加高三尺。嘉靖间,城垣马道頺毁,督府檄县修筑。二十九年,知县阮琳重修四楼及更铺。四十二年,知县李河图修四楼,加筑马路高三尺。隆庆五年,兵备李材檄县增修。崇祯十二年,知县王扉以旧城山水不利,数经残破,请建新城于黄河蓢,筑砖城,周四百丈,高一丈八尺。四城楼各高二丈三尺,广三丈五尺,开三门:东曰拱日,南曰阳明,西曰成庆。北为文昌楼,值明末未迁。 国朝顺治十一年,旧城为土寇,王兴等焚毁官吏,寄居凹头,始议葺新城以居焉。康熙十五年,知县程学灏始回,城中渐加修葺。二十四年,知县佟世男增筑城垣马路垛堞,易敌楼以瓦。二十七年,开西北二门重修敌楼。
池明成化二年,浚濠树栅,正徳七年重浚,周围各广二丈,深一丈
广宁县城明嘉靖三十六年,提督都御史谈恺、王钫既平扶洛大罗山贼。三十八年,诏立广宁县。初奏县治,设于谭圃,佥事经彦采、知县韦弁改于大圃建城周三百三十九丈,高一丈六尺。东方又高三尺,雉堞四百八十四,为门三:东曰长㑹,西曰艮成,南曰来㑹。其上有楼,北无门,建敌楼一,东加望楼一,窝铺十有一。万厯七年,巡按御史龚懋贤命推官罗应台议,增南门月城,拓东城四十丈。四十二年,圯知县赵廷忠筑复。天启七年,知县黄夣瑞增筑城西垣墙高三尺,长三十馀丈。
开平县城旧开平屯堡,周三百五十丈,高八尺,厚二尺,止东南二门。 国朝顺治七年,城守张瑞汉各建城楼于二门,敌楼五。康熙四年,知县高子翼修,高三尺,建雉堞颜二门:东曰紫来,南曰开平。十一年,知县薛璧重修敌楼。
徳庆州城宋皇佑六年,侬智高乱,始筑子城,高一丈,厚八尺,周二百三十丈,三面浚濠,岁久倾圯。元至正间,总管孙振武仍旧址修浚之。明洪武元年,守御千户邵成视旧城狭隘,奏改立城址,甃以砖,石高三丈,厚一丈五尺,周一千一百丈,上置串楼七百二十,敌楼三十有九,门五俱有楼,后撤去串楼。景泰七年,都御史马昂命周城增高三尺。成化七年,都御史韩雍命通判李敏、知州周俭重修。十五年,水城圯三十馀丈,按察使檄知州修复。嘉靖三年,知州周文熯再修。五年,因警始筑香山门,月城后,城楼等俱坏。十三年,知州陆舜臣重修。隆庆五年,知州杨士中修复,益增雉堞。六年春,创建东胜门月城。万厯元年夏,创南门月城。 国朝康熙五年,东北城陷数十丈,知州秦世科修复又修北门城楼一座,城守方宏纲修小南门楼一座。十二年,大雨,陷城四十馀丈,署知州谭桓修复。
池宋皇佑六年,浚明洪武元年加浚深一丈,阔三丈,周一千一百五十丈。嘉靖四十年后,南濠淤塞,水不盈尺,北濠蓁棘。贼伐濠畔,竹梯城劫库。隆庆五年,知州杨士中复浚深,仍引香山泉水环注之
封川县城旧城周一百七十步,堑山为之。明正统十四年,黄萧养作乱。典史陈顺因故址,复筑雉堞城楼。天顺二年,守备指挥王英展外城环栅,树植刺竹,以砖甃北城三十一丈,周共四百六十二丈。内城门楼角楼更铺三十有七。门三:东曰遵化、南日、长清,西曰镇宁。成化五年,都御史韩雍发银一千七百两于知府黄瑜,檄同知马襄,知事唐绍,知县万显,守备指挥冯斌、王清,分督军民,仍旧城基培筑,环以串楼。建门楼二:北曰镇北,南曰巩南。𢎞治十七年,知县李煦复于四城,建四门:东曰文兴,东南曰遵化,南曰永清。西日长宁。嘉靖间,西城坏,知县吴蕙修复知县陈起耕甃文兴、遵化门敌楼。四十六年,雨潦,城圯,坏窝铺四十,知县方尚祖修。
池明成化五年浚,深一丈五尺,阔四丈。
开建县城古无城,明洪武间,于开江乡筑土为城,仅高七尺。景泰元年,流贼攻䧟,始调官军守御。天顺三年,指挥王芳、千戸胡清以城基寛旷难守,乃存三之一,周植木栅。八年,都御史叶盛奏筑砖城,檄布政使张瑄、佥事傅博、知府黄瑜经度,令指挥聂聪、知县黄瑜,先筑土城,建门,三南迎恩,西开江北镇边,未㡬,知县黄瑜迁知县,陈琳继至,与聪协力督修,巡抚韩雍复发帑金资之,城乃竣,周三百三十丈,高一丈九尺,广一丈,基厚一丈八尺,串楼二百二十二,敌楼五。嘉靖七年,典史黄世铎重修。十四年,洪水城圯,知县吕宾修复始塞北门,撤串楼,作雉堞。万厯元年,知县胡希寅筑南门子城二十馀丈,开门三筑,西门子城十馀丈,即御戎台。基、开门二门皆有楼。万厯十一年,知县叶之盛开东门,塞西门。 国朝顺治七年,知县侯于都盖城楼四座。康熙六年,知县崔国祥修子城。十一年,知县张冲斗修南城楼。二十五年,城上四楼为雨毁,知县姚从智修。二十六年,西城塌三十馀丈,知县丁际治修。五十七年,南楼圯,知县程子璋捐修额,曰「东粤西疆」
池阔二丈五尺,深半之,于县北雁山浚源,至五里凿塘,环潴水,引沟灌濠,明天顺八年浚之。濠阔四丈,深丈馀,北而南,西临开江。
右肇庆府。
茂名县附郭
电白县城旧城即古高凉土城,元大徳八年,郡徙茂名,因甃以砖石,遂为县城。明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花茂奏筑神电卫城,委惠州指挥王虎、千户张正筑为土城。永乐七年,指挥俞林甃以砖,计六百四十丈,周围一千一百丈,高一丈二尺。堞高五尺,共高一丈七尺,为东西南北四门,门上各为楼堞,上敌楼四十,角楼四,窝铺三十有二。成化四年,佥事陶鲁奏迁县治于卫左。万厯三年,知县王许之以城垣径直,难以制外。乃于四城之外,建敌楼十二座以拒敌,开四孔以通鸟铳。万厯七年,知县张希皋以城垣卑矮,难以守御,增高三尺,城面马路甃为阳桥三尺五寸,取濠土以实之,濠因以深 。国朝顺治九年,城守游击汪宗宏建了楼,每城一面一十二座。十四年,城頺楼圯,知县相斗南重修城垣四脚易砖以石,东西了楼另行鼎建。
池周围一千一百六十四丈,阔三丈九尺,深一丈七尺。明天启间,知县翟拱辰因城坏重修,复浚濠池
信宜县城旧无城,止筑土墙,周围一百八十五步。明正统五年,六豪猺乱,副使贺敬、都指挥张演筑砌砖城周围二百五十五丈,高一丈八尺。天顺三年,创串楼五百四十有八,正徳五年,千户丁川于城外筑子城,嘉靖间,佥事黄澄设敌楼一十三,后知县陶弼、周夣斗、周世臣相继增修 。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徐鸣佩、城守管登魁修复北门城楼窝铺,砌以砖石
。
池旧载,周回四百一十四丈,深一丈三尺。明正统五年,副使贺敬始浚。今城东南、西三面俱系窦江环抱,并无濠堑。
化州城宋绍兴三十一年创,甃以砖石,北际江东西南各环以池。门四:东曰开泰,西日罗山,南曰南薰,俱通陆路。北曰临江,通水。各有楼。元兵燹毁坏。明正统十三年,知州邓敏奏增砌砖城周围八百七十丈,高一丈六尺。又沿城开筑濠堑。成化四年,按察佥事陈贵、知府孔镛、同守备指挥董翔复增高之。十年,又改砌入内跨寳山,止开二门,东曰宾阳,南曰南薫门,各建楼窝铺三十,敌楼、角楼各四,清风楼一。嘉靖间,州同知周光礼筑南门月城。四十四年,岭东叅议谪于化,复更新之,筑东门月城。万厯二十六年,城坏,濠淤。知州沈水修葺城,周五百五十七丈,高一丈九尺。正国朝康熙六年,知州邱宗文重建东、南门楼二座。雍 七年,布政使奉行督修。八年,知州孔传祖徧修城垣。
池深六尺,阔一丈八尺,明万厯二十六年,知州沈水浚之。
吴川县城明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花茂具奏钦差永定侯经画,命千户徐本督筑土城。永乐元年,千户李忠甃以砖石,周五百八十丈,高一丈八尺,为门四:东曰镇海,西曰通川,南曰小和,北曰朝天。门上有楼窝铺一十有六,了楼四,大小水闗五,周围五百八十丈,高一丈八尺。至崇祯初,四楼毁坏。十年,知县童兆登重修,又于女墙二垛子之下加一砖堆,堆上加板,永可为城守。
池深一丈五尺,广如深数,城濵于海,浮沙飞塞,不开濠堑。明成化三年,佥事陶鲁遣俞鉴督凿之
石城县城旧无城。明洪武二年,县丞倪望筑土墙。正统五年,通判马文饶甃以砖石,周五百三十七丈,高二丈一尺,厚半之。辟门三:东曰望恩,西曰镇彛,南曰威武门。上建楼角楼三,敌楼倍之,窝铺又倍之,中军窝铺一。隆庆六年,城圯,知县韦俊民修之,增高三尺。万厯三十三年,又于原增处随设羊桥、女桥、垛子、敌楼。崇祯十三年,三门增修瓮城二。国朝顺治十三年,增高一尺五寸,易以平头,重建 大铳台于东西之北隅
池深数尺,广一丈,惟北岭无濠丈。国朝顺治十三年,开深濠堑,深一丈五尺,广二, 五尺,并凿复岭
。右高州府。
合浦县附郭
钦州城旧在灵山县思林都。宋天圣元年,推官徐的迁于白沙之东,即今之州治。明洪武二十八年,增筑周城五百九十四丈五尺,高二丈四尺。门三:东曰朝阳,南曰观海,西曰镇逺。景㤗七年议复增城高三丈。成化六年,知州傅鉴桧筑一带周城、串楼门楼敌楼及兵马司㕔。城外遍植刺木,更新东门城楼。嘉靖四年,知州蓝渠改建串楼。十三年,知州杜杰建窝铺一十八间。先是桥坏,西门路塞。十七年,知州林希元开复西门,建桥设墟,并东门各盖兵。马房六间,十字街设钟鼓楼。三十三年,知州邓以和塞西门。万厯二十二年,知州董延钦大治垣楼之倾圯者,东门各楼,遂为伟观。四十年,知州阮以临建南门子城。四十二年署州事通判李秀时建复东门子城。天启七年,知州李五美修城浚池,建复坊表。 。国朝康熙十一年,叅议傅应举、总兵祖泽清、知府徐化民、知州董尔性、游击李升高同捐修防城。二十三年,西北城頺,知州马世禄修复。二十九年,东门子城及正东城垣久雨倒塌,知州汪源泽修。三十五年,东门子城复坏,知州程鼎修。三十七年,东门子城及四面城垣俱坏,知州乔光先修。四十六年,东城垣马路裂,开南门子城西北女墙倒塌,知州李淑沆修。五十年,各处城垣俱坏,知州金章修。五十九年,城垛六处倒塌,知州董绍美增修。
池周七百八十一丈五尺,阔二丈七尺,明洪武间浚之正徳十四年,知州李纯浚池筑堤,潴水东堤百馀丈,南堤三十馀丈。浚,国朝康熙四十六年,东南濠渠堙,知州李淑沆 之五十年,知州金章重浚之
、灵山县城在石峰东一里,明正统五年,兵备副使甘泽筑城广五百一十丈,高一丈八尺,窝铺二十门四:东曰朝阳,西曰镇逺,南曰振南,北曰拱北。成化八年,副使林锦增盖门楼四,敌楼一十有八串,楼三百五十,又增扩东南城四百五丈,为门二:东曰长春,西曰六峰,敌楼二十有四,串楼二百五十有五。𢎞治十八年,佥事邓概、正徳五年,佥事李瑾相继修葺。嘉靖八年,佥事刘道周增高城三尺,以雉堞易串楼,为阳城,开通济门,寻复废塞。十三年,佥事王崇仍造串楼六百零三,又于长春门外建楼房,三十岁,赋其入,为修城费。三十年,佥事经彦宷重修,隆庆六年,知县冯盛宗复修,今现开三门,曰朝阳,曰长春,曰六峰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多宏安,九年,知县林长存相继捐修城楼五座、角楼四座、串楼三间、窝铺二十四,炮台一十八垛子五百三十水闗二穴。十年,飓风,倒塌西边城垛三丈五尺,府县捐资修复。雍正六年,知县林榆修东南城楼三座。七年,雨坏城一十九丈,署县盛熙祚捐修。
池堑二道,阔一丈九尺,周围五百一十四丈,明成化间,都指挥徐宁、欧磐凿
永安所城在合浦县海岸乡,旧在石康安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始迁今地,永乐十年始建,周回四百六十一丈,高一丈八尺,阔一丈五尺,窝铺一十有八间,城楼四座。成化五年,佥事林锦置串楼四百一十有五间,其四门各建敌楼二座、八角楼、四座、月城楼四座。
池周环五百丈零。明成化五年,佥事林锦始凿外池。
右廉州府。
海康县附郭
遂溪县城旧无城,明洪武七年知县,元大初始筑土墙。正统间,知县苏观始砌以石开,东南北三门,周凡四百七十丈,高一丈五尺,垛眼聨络凡二百四十,了塾四十座,窝铺一十有六。嘉靖十年,知县张惠开东闗,设墟开铺,以为卫御。十九年,知县班佩修葺。隆庆六年,推官郑国宾增城三尺,阔五尺。万厯二十年,知县陈廷诗建三门月城县。国朝康熙三年,署县同知王宏志修筑。二十一年,知 朱光炳复修城池,开北门。二十五年,知县宋国用重修。
池明嘉靖十年,知县张惠重浚。
乐民所城在遂溪县蚕村,明洪武二十七年吴杰创立。
徐闻县城,旧在十六都讨网村,元至元二十八年,迁于宾朴村,俱无城池。明正统间,知县李鹫始筑土城,天顺间,迁于海安城。𢎞治十四年,复迁宾朴,始筑石城。正徳五年,知县汪泽、主簿程子厚,因城垣倒塌,重砌雉堞,周围六百丈,高一丈四尺,为门四:东曰寅宾,西曰振武,南曰太平,北曰永定。嘉靖十二年,知县朱夣昌增修。万厯元年,知县张师益增高三尺,阔八尺。十一年,知县蔡宗周增高城一尺五寸。 ,国朝康熙三十五年,知县孙挹捐赀开复文明门。雍正七年,按察使奉行督修。
池明嘉靖十九年,县丞彭澜浚
海安守御千户所城在徐闻县张村,明洪武二十七年,吴杰创立。𢎞治间,千户徐真重,建国朝,雍正七年,按察使奉行督修。
锦囊千户守御所城在徐闻县新安村,明洪武二十七年吴杰创立。
右雷州府。
琼山县附郭
澄迈县城古无城。明正綂十二年,按察使郭智始委邑典史李黎生创筑,岁久倾圯。成化初,主簿杨正筑二里馀。𢎞治元年,知县韦裘甃砌以石周四百馀丈,高一丈,有竒,开三门,上各建楼,东迎恩,南归仁,西通潮,北建望海楼。正徳七年,知县李茂重修,增高雉堞一尺。嘉靖三十一年,知县许应龙修望海楼。崇祯十三年,解学皋于东西南三门,各筑子城铺。国朝顺治十五年,知县吴𦒎重修周增高雉堞一尺, 楼,门扉更新。康熙四十五年,知县高魁标重修南城楼及城门。雍正四年,知县鹿耿从邑士请,改塞向明门,开文明门工。未竣,后知县赵起龙偕邑人捐建城楼,并葺垣堞
。
池因河为池。明嘉靖十一年知县许应龙周围浚隍
定安县城明成化二年,都御史韩雍议筑正徳。五年,知府王子城、欧阳傅谢廷瑞相继鸠工砌石周五百九十三丈,高一丈四尺,雉堞一千一百九十二,东、西、南三门,上各建楼。嘉靖二十四年创开北门,副使胡永成以不利复塞北。国朝康熙二十九年,知县董兴祚复开 门,修整炮台城楼。
池城北近江,馀三面浚濠三百丈。
文昌县城自元至顺迁治未立城池。明隆庆六年,副使陈复升委知县顾乃猷督建周三百五十丈,广一丈,高一丈五尺,雉堞七百启,南北二门,东为小门,今塞门楼三、窝铺十。万厯二十年,县丞蒋梯增高城垛马、道门楼窝铺。崇祯五年,知县魏懋绩塞南门、开坤门。八年,仍复旧制,改南门曰图南。十二年,知县周廷鳯增设月城七。国朝顺治十一年,重修随圯。康熙元年秋,大水,垣頺 十馀丈。知县邓生栢、城守拓福禄、葺署县推官姚士升同督成之。六年,知县沈彲重修。五十二年,知县马日炳捐修南北城楼。又五十七年,捐修西北角城垣寛六丈。
池东南濵溪,西北以田为濠。
㑹同县城明嘉靖二十九年,总督欧阳必进,始命知县陈儒筑砌为门,三架楼置扁北拱辰,南萃和东宾阳。隆庆六年贼毁,副使陈复升重筑,周四百丈,高一丈五尺,广一丈。万厯十三年,大水城坏,知县徐应麟重修,增窝铺十坏。国朝康熙三年,知县黄信让捐修城垣。七年,风雨,倒 城墙,知县曹之秀、训导梁英裘同修
、乐㑹县城明隆庆六年,副使陈复升、始建,知县张纲,计工运石卫经,歴蓝效,督役周三百八十丈,启南北二门。崇祯间,知县王怀仁、陈蕃、增修后,知县李时兴,复凿开县前正南门榜曰:「来薰后以岁凶闭塞不行。国朝康熙四年,知县林子兰复开,从中街路直出,逹朝阳市,后南门复塞。二十二年,知县张结緑重开。五十五年,知县谢鉷筑子城,建南门楼,雍正元年,知县赵光绪重修。
池明万厯五年,知县彭大化始凿濠。七年,典史袁光英复浚之
临高县城明正统八年,按察使郭智、知县徐瑄建垒石为墙,周六百丈,高一丈,谯楼门楼俱备。正徳间,知县周让、梁高相继砌以石,增高二丈三尺。窝铺八通判杨表增东西门月城,东曰东安,西曰西阜,及建东西二闗。隆庆间,知县李栋增高雉堞一尺,广马路一尺。万厯八年,县丞黄思怀移北门于西巷立市以镇之。国朝顺治十七年,河涨城坏,知县蔡嘉正捐赀修复,至康熙十一年,飓风,东南堞㡬没,知县陈垂鸠工筑复。二十五年,东门月城圯,知县李绳祖修。三十三年,知县史流芳重修城垣,并新四门。四十二年,水暴涨,圯东门城郛垛口,知县樊庶修复并树堤闸,高广八尺,以防水患,复修西南门雉堞。四十四年,复移南门于学宫之前颜,曰文明。四十六年,额东门曰先春。雍正七年,知县鲁遐龄捐修各门城楼西门额日,金安北门额日澄海
池明隆庆五年,通判阮琳复浚濠
。
儋州城汉儋耳,旧城在今高麻都湳滩浦,楼船将军杨仆所筑。唐初始徙今治。宋、元因之。明洪武间,指挥周旺用石砌周四百七十二丈,广一丈八尺,高二丈五尺,雉堞八百一十四,窝铺一十七。启门四,东徳化,南柔逺、西镇,海北武定,各有敌楼,外筑月城。后帅守徐真、徐春,增饰门垣,更楼窝铺、濠堑吊桥。 国朝康熙三十四年,霪雨倾圯。二十七年,知州沈一成捐修。
池周四百七十七丈,广五丈,深八尺
昌化县城明洪武二十四年,指挥桑昭筑,三十年,千户王隽砖甃之,周五百八十四丈,高一丈八尺,广一丈五尺,雉堞五百五十五,窝铺十八。启门三,东拱辰,南宁,和西、镇海,北城建楼。永乐间,指挥徐茂增设敌楼。四年久倾圯。崇祯二年,知县张三光捐资修葺。相国朝。顺治十一年城坏,知县汪天敏、陆观光、严于屏 继修复。康熙三十年大风,楼㻡悉圯。知县高曰:「旦、璩、之璨,典史,陈汉,捐修复旧」。
。
池深五丈,广二丈。明正统间,千户管成浚
万州城宋大观间,筑绍定间,砌以砖,元摄州事。郑寛拓西北隅,至南隅,加石固之,周三百三十二丈,高一丈八尺,启东、西、南三门。明洪武间,千户刘才复拓共周四百三十六丈,高二丈,广一丈五尺,雉堞六百六十,窝铺一十二。启门四,东朝阳、南镇南、西徳化、北拱北各建敌楼。成化七年,指挥李泰筑月城门外,各设吊桥。崇祯十五年,知州曾光祖复筑月城及敌楼三。
池周四百九十七丈
陵水县城明洪武间,立于南山港西立栅。永乐间,指挥张恕迁今所,砌以砖石,周三百四十四丈,高一丈八尺,广一丈五尺,雉堞三百九十九,窝铺八,启门四,各建楼。成化间,增高尺馀,填塞西门。 国朝康熙十三年,知县高首标重修。
池周四百九十七丈,广二丈五尺,深一丈
崖州城宋初,土城庆元间始砌以砖,创女墙。绍定六年,增拓沿东门至海南道止,周二百四十二丈,高一丈六尺。开东、西、南三门。元元统元年,判官李秘建、谯楼,明洪武间,知州刘斌重甃。十七年,儋州千户李迁复拓沿海南道至今西门,共周五百一十三丈五尺,高二丈,广九尺。十八年,千户李兴复砌砖石,仍设门三,各建敌楼雉堞一千一十七,窝铺二十千户。周崇礼筑月城。正统元年,千户陈政洪瑜立吊桥。成化二十四年,千户王栥筑马墙。年,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州梅钦重建东城楼康熙十一 ,知州张擢士继建南城楼,并浚濠堑,游击张徳逺捐资助修。
池周回五百五十七丈,深一丈五尺
郎勇城在州东北八里黎贼出没之处,明正徳十四年,知州陈尧恩就高阜城之,甃以砖石,高八尺,广四尺,周回二百四十馀丈,启门三
。
乐安所新城在州北,去州城一百五十里。明万厯四十四年,剿抱由、罗活二洞叛黎,继议善后招降题筑堡屯兵戍守。旧抱由口前瑞芝山为乐安霞牒之冲,名烂红沟地方建立砖城,周围四百丈,连南门月城在内,高丈二尺,东西南城门三,南顺昌,东绥定、西镇安、经始城、务、琼、崖、黎叅将何斌臣,又添设南靖逺楼、北镇、武楼、南门、月城、小楼一座,城门、敌楼四座
感恩县城明正统间土筑。万厯十年,知县秦中权迁大雅坡。二十五年,知县朱景和迁旧址,筑城周三百九十四丈,广一丈,高一丈九尺。为门三:东宾曦,南平政、西延,照雉堞七百五十,窝铺四。 国朝康熙四十三年,知县姜焯重修。
池周其城,阔二丈,深四尺。
水㑹所城。在琼山林湾,都去城三百里。明万厯二十八年,平黎马屎按察使林如楚题建周围三百七十五文,阔七十二丈,启门三:东东安,南南平,西、西安上,建楼四,东西二门,岁久倾塌
右琼州府。
东安县城明万厯五年,知县萧元冈筑高连雉堞二丈,厚一丈四尺,周三百八十四丈。外环以濠门三,东洪文,西永禄、南瞻明,俱设谯楼。北有镇逺楼铺二十四,雉堞七百六十八,兵马司六。崇祯十三年,知县李和鼎增建南门、小南门、西门各瓮城,并增高周城一尺。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县吕鼒捐俸重修。康熙元年,瓮城圯,知县吕鼒捐俸重,建城四隅角楼,惟北未便开门,以风水不利,故祇建楼颜曰镇逺。十一年,知县张其善重修角楼并守望铺二十四间。
池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县吕鼒开阔一丈三尺,自东至西长竟北门
、西宁县城。明万厯五年,知县朱寛筑高连雉堞一丈九尺,厚一丈,周三百六十二丈。东、西、南三门,北近山堙,各建层楼。东门月城一,座窝铺二十三,雉垛八百四十七,兵马司六,角楼三,北谯楼一。万厯十四年,頺圯知县林致礼、州判李学诗修。崇祯十一年,知县朱谋堡增作三门瓮城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赵震阳重修东、西二城楼,周城楼铺,惟东楼低三尺于县左,不称后,东楼复被火毁,知县王钺复修,后圯。二十三年,知县张溶重修。
右罗定州
阳山县城旧惟围以木栅,明天顺间,巡抚叶盛始命知县刘广筑土城包砌砖石,周四百丈,上广一丈,下广二丈,高一丈七尺,城门楼三、敌楼四雉,堞一千六百,为门三:曰东门,曰西门,曰南门,各置桥以通行者。成化间,知县李茂修串楼二百六十间,以砖石砌子城四百五丈,高八尺。正徳十年,知县曾显重修串楼一百四十八间,子城八十馀丈,斜城四十七丈。嘉靖二十四年,知县陈应龙重修城池四门楼,颜东曰寅宾,南日柔逺,西曰通楚,北曰望韩,建望星楼于其右。三十四年,知县叶良储以东寅宾门要冲,捐赀创月,城于其外。万厯二十六年,知县王学尹重修旧城,升国朝。顺治九年,四垣倾頺过半,知县郭 重修
池周三百二十丈,深广各一丈,内外有马道
连山县城前代迁建,无常。明洪武初,建于程山之阳,天顺二年为西寇所据。六年,贼平,布政使张瑄等相度鸡笼门,建立县治,知县孔镛创筑今城,袤四百丈,高一丈七尺,为门四。今辟其二:曰东曰西
池四百八十丈,深一丈
。
右连州
广东通志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