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二先生语九
仁者,公也,人(一作仁)此者也;义者,宜也,权量轻重之极;礼者,别也(定分);知者,知也;信者,有此者也。万物皆有性(一作信),此五常性也。若夫恻隐之类,皆情也,凡动者谓之情(性者自然完具,信祇是有此,因不信然後见,故四端不言信)。
先生曰:「孔子曰:『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尝谓孔子之语仁以教人者,唯此为尽,要之不出於公也。」
孟子曰「天民」者,达可行於天下而後行之者也;「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曰「天民」者,能尽天民之道者也,践形者是也,如伊尹可当之矣。民之名,则似不得位者,必达可行於天下而後行之者也。「大人」者,则如《乾》之九二,「利见大人」,「天下文明」者也。天民、大人,亦系乎时与不时尔。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言君子不重则不威严,而学则亦不能坚固也。
信非义也,以其言可复,故曰近义。恭非礼也,以其远耻辱,故曰近礼。因其事而不失其所亲,亦可宗也,况於尽礼义者乎?「思无邪」,诚也。
「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明善之彻矣。圣人不言诚之一节者,言不惑则自诚矣。「五十而知天命」,思而知之也。「六十而耳顺」,耳者,在人之最末者也。至耳而顺,则是不思而得也。然犹滞於迹焉,至於「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则圣人之道终矣。此教之序也。
对孟懿子问孝,告众人者也。对孟武伯者,以武伯多可忧之事也。子游能养,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人材高下与其所失而教之也。
「默而识之」,乃所谓学也,惟颜子能之。故孔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者,言颜子退而省其在己者,亦足以发此,固仲尼知其不愚,可谓善学者也。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此孔子言当世天下大乱,无君之甚,若曰夷狄犹有君,不若诸夏之亡君也。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故曰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言不争也;若曰其争也,是君子乎!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禘者,鲁僭天子之大祭也。灌者,祭之始也。以其僭上之祭,故圣人自灌以往,不欲观之矣。「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者,不欲斥言也。「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视诸斯乎!指其掌」,此圣人言知此理者,其於治天下,如指其掌,甚易明也,盖名分正则天下定矣。
子贡之器,如宗庙之中可观之贵器,故曰「瑚琏也」。
或问辩。曰:「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苟仁矣,则口无择言,言满天下无口过,佞何害哉?若不知其仁,则佞焉用也?」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材与裁同,言由但好勇过孔子,而不能裁度适於义也。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此勇於义者。观其志,岂可以势利拘之哉?盖亚於浴沂者也。颜渊「愿无伐善,无施劳」,此仁矣,然未免於有为,盖滞迹於此,不得不尔也。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此圣人之事也。颜子,大贤之事也。子路,有志者之事也。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此谓才也。然则中人以下者终於此而已乎?曰:亦有可进之道也。
子曰:「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言鲁国虽衰,而君臣父子之大伦犹在,愈於齐国,故可一变而至於道。
子曰:「志於道。」凡物皆有理,精微要妙无穷,当志之耳。德者得也,在己者可以据。「依於仁」者,凡所行必依著於仁,兼内外而言之也。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曰:「圣人不凝滞於物,安有闻《韶》虽美,直至三月不知肉味者乎?『三月』字误,当作『音』字。此圣人闻《韶》音之美,当食不知肉味,乃叹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门人因以记之。」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雅,雅素之雅;礼,当时所执行而非书也。《诗》、《书》、执礼,皆孔子素所常言也。
人有斗筲之量者,有钟鼎之量者,有江河之量者,有天地之量者。斗筲之量者,固不足算;若钟鼎、江河者,亦已大矣,然满则溢也;唯天地之量者,无得而损益,苟非圣人,孰能当之!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凡人有欲则无刚。至大至刚之气,在养之可以至焉。孟子曰:「我知言。」孟子不欲自言:我知道耳。
孟子常自尊其道而人不尊,孔子益自卑而人益尊之,圣贤固有间矣。
董仲舒谓「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孙思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可以法矣。今人皆反之者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谓大胆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几而作,不俟终日」,知之圆也。此言极有理)。
舍己从人,最为难事。己者我之所有,虽痛舍之,犹惧守己者固而从人者轻也。
「参也鲁。」然颜子没後,终得圣人之道者,曾子也。观其启手足之时之言可见矣。所传者子思、孟子,皆其学也。「毋意」者,不妄意也。「毋我」者,循理不守己也。
子曰:「先进於礼乐,野人也。」言其质胜文也;「後进於礼乐,君子也。」言其文质彬彬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言若用於时,救文之弊,则吾从先进,小过之义也。「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此之谓也,不必惑从周之说。
子曰:「赐不受命而货殖焉。」命,谓爵命也。言不受爵命而货殖者,以见其私於利之深,而足以明颜子屡空之贤也。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不可以言取人,今以论笃而与之,是谓君子者乎?徒能色庄者乎?
仲弓之仁,安己而敬人,故曰:「雍也可使南面。」对樊迟之问,亦是仁之目也,然樊迟失於粗俗,圣人勉使为仁,曰:「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司马牛多言而躁,故但告以「其言也訒」。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若无克伐怨欲,固为仁已,唯颜子而上乃能之。如有而不行焉,则亦可以为难,而未足以为仁也。孔子盖欲宪疑而再问之,而宪未之能问也。
管仲之仁,仁之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