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全集之十二
题郪原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
顾往
此广德元年从梓州往阆州时作。《唐志》:梓州治郪县。《一统志》:废郪县,在潼川州治东,明并入州。州西一百里有汉废郪县故城。卢注
茅屋壁,便见廉吏梗概。
江头且系船。为尔独相怜。云散灌坛雨①,春青彭泽田②。频惊适小国③一拟问高天④。别后巴东路,逢人问几贤⑤。首联临别之情,次联郪县之景,(,) 下皆怜郭之意。明府大才小试,天意虽曰难知,但有遗爱在民,人情应共称述,问天问人,乃互应之词。
①《搜神记》:文王以太公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一妇人甚丽,当道而哭,问其故,曰:「我泰山之女,嫁为西海妇,欲归,灌坛令当道有德,废吾行。吾行,必有大风疾雨。」文王觉,召太公问之,果有疾风暴雨从太公邑外过。文王乃拜太公为大司马。
②《陶潜传》:潜为彭泽令,公田悉令种秫,曰:「令吾尝醉于酒足矣。」妻子因请种秫,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秫。此引灌坛、彭泽,乃借比县令。
③《左传》:楚文王戒申侯毋适小国。
④屈原有《天问》。⑤问几贤,问如郭之贤者几人乎。
奉送崔都水翁下峡
鹤注
广德元年在梓州作。崔为都水使,与公为甥舅,故称曰翁。下峡,将归洛阳也。旧注谓归长安,反纡途矣。公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此可证也。《唐书》:都水监使者二人,正五品上,总河渠诸津监署。
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①。别离终不久,宗族忍相遗。白狗黄牛峡②,朝云暮雨祠③。所过凭问讯,到日自题诗④。上四叙送崔,下四记下峡。筏多桡响,从行者众。别离不久,公亦将出峡,以亲族在京,不忍遗弃故也。峡畔祠前,皆崔翁经过之地。《杜臆》:经过之处,有相知者在,先凭翁问讯,待将来到日,我自题诗以赠也。
①胡夏客曰:出峡之舟,多以竹木之筏附于两旁,至今犹然。邵注
编竹为桴,大者曰筏。桡,短棹也。②《十道志》:白狗峡,在归州,两崖如削,白石隐起,其状如狗。黄牛峡,在夷陵州,石色如人牵牛之状,人黑牛黄。
③宋玉《高唐赋》:「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此即巫山神女祠也。④顾注
将来欲凭此以问安信,何不按日题诗留存手迹乎。卢注云
张籍《送远曲》:「愿君到处自题名,他日知君从此去。」即末二句意。按:二说太曲,还从《杜臆》为当。
郪城西原送孪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
鹤注
此当是广德元年春作。
凭高送所亲,久坐惜芳辰①。远水非无浪②,他山自有春③。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天际伤愁别④,离筵何太频⑤。此章惜芳辰三字,见恋别之情。水浪可忧,而山春又可乐,花柳可娱,而离筵又可怅,皆就芳辰上写出悲欢交集之意,于惜别情景,倍觉悲伤矣。李、武称兄弟,故曰所亲。两人俱往蜀,故云太频。
①梁元帝《纂要》:「春辰曰芳辰。」②随炀帝诗:「远水翻如岸。」③《诗》:「他山之石。」④鲍照《游思赋》:「阳精灭兮天际红。」⑤宋之问诗:「离筵多故情。」
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
鹤注
涪江在梓州涪城县,引当是广德元年春在梓州作。
追饯同舟日,伤春一水间①。飘零为客久,衰老羡君还。花杂重重树②,云轻处处山。天涯故人少,更益鬓毛斑。上四泛舟送别,下四对景伤情。花树云山,归途春色。天涯应为客,故人应君还,鬓斑应衰老,比上截更进一步,愈觉可伤。
①古诗:「相望一水间。」②隋炀帝诗:「远意更重重。」赵曰「花远不如花杂,盖重重便有远意,不宜叠用也。
泛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因寄岑中允参范郎中季明
鹤注
此当是广德元年在梓州作。是年岑参自貌州长史归,为太子中允。《唐书》:诸卫府各有仓曹参军。杜确:岑参出为虢州长史,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范季明无考。
迟日深江水①,轻舟送别筵。帝乡愁绪外②,春色泪痕边③。见酒须相忆,将诗莫浪传④。若逢岑与范,为报各衰年⑤。上四,送魂还京,有感时事。下四,临别丁宁,兼寄岑范也,鹤曰:玄肃二宗,是年三月葬,故有「帝乡愁绪」、「春色泪痕」之句。公诗多伤时语,故嘱其莫浪传以取忌。
①《诗》:春日迟迟。」
②古歌:「乘彼白云,至于帝乡。」梁简文帝诗:「此时愁绪密。」③又:「泪痕未燥讵终朝。」④《朝野佥载》:咸亨中谣曰:「莫浪传,阿婆瞋。」
⑤各衰年,以已之衰年报岑范也。
送路六侍御入朝
黄鹤编在广德元年春梓州诗内。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①。不分桃花红似锦②,生憎柳絮白于绵③。剑南春色还无赖④,触忤愁人到酒边。上四送别之情,下四临别之景。追已往,念将来,伤现在,写出会难别易,数语含无限悲伤。
张綖注花柳,春色可爱者,忽然可恼,以其触忤愁人,直到酒边也。
①张华诗:「词端究未竟,忽唱分途始。前悲尚未弭,后感方复起。」此前四语所本。《孔丛子》云:「彼有恋恋之心,未知后会何期。」②不分,不能分辨也。徐摛诗:「恒教罗袖拂,不分秋风吹。」张正见诗:「不分梅花落,还同横笛吹。」又《衰桃赋》:「尔乃万株成锦,千林似翼。」《寰宇记》:桃花溪,在郪县三十里,南流入射洪县。③卢照邻诗:「生憎帐额绣孤鸾。」骆宾王诗:「生憎燕子千般语。」祖孙登《咏柳》:「飞绵乱上空。」④唐贞观元年,分天下为十道,九曰剑南道。无赖,言其狼籍。朱瀚曰:始而相亲,继而相隔,忽而相逢,俄而相别,此一定步骤也。能翻覆照应,便觉神彩飞动。及细按之,后会无期,应消息茫然。忽漫相逢,应童稚情亲。无赖,即花锦、絮绵。触忤,即不分、生憎。脉理之精密如此。
涪城县香积寺官阁
鹤注
此当是广德元年春作。涪城在梓州西北五十五里。《杜臆》:涪城县,今入潼川州。《寰宇记》:香积山,在涪城县东南三里,北枕涪江,寺当在其上。长安亦有香积寺,题故加涪城县以别之。
寺下春江深不流,山腰官阁迥添愁①。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稠。小院回廊春寂寂②,浴凫飞鹭晚悠悠③。诸天合在藤萝外④,昏黑应须到上头⑤。迥阁临江,故易生愁。中四,皆登阁所见之景,云细、木稠在山前,小院回廊在阁内,浴凫飞鹭在江中,日晚到寺,得以尽览其胜矣。作三层看,便明。山下有江,山腰有阁,山上则有寺也。轻风散云则渐细,落日映枫则更稠,此从一淡一浓对说。寂寂,境地之幽。悠悠,物性之闲。
①瘐信诗:「春江下白帝。」《世说》:「渊注渟著,纳而不流。」不流者,江深水静也。添愁者,山高难上也。庾信《枯树赋》:「顿山腰而半折。」②梁简文帝《善觉寺碑》:「回廊遥迓。」③《淮南子》:「凫浴猿躩。」北齐萧悫诗:「飞鹭复惊翬。」④佛书有三界诸天,自欲界以上皆曰诸天。陈注:自四天王天,至非有想天、非无想天,皆诸天也。此指山顶殿像言。⑤古乐府:「夫婿居上头。」
泛江送客
鹤注
此是广德元年暂游左绵时作。东津在绵州,《打鱼歌》云「绵州江水之东津」是也。钱笺
《舆地纪胜》:东津在郪县东四里,渡涪江水。
二月频送客,东津江欲平。烟花山际重①,舟楫浪前轻。泪逐劝杯下②愁连吹笛生③。离筵不隔日④,那得易为情。上四泛江送客,下四临别伤情,(,) 春水生,故江平。烟花承二月,舟楫承东津。重轻二字,眼在句底。把杯闻笛,适足增悲,离筵故也。不隔日,应上频送。
①王融诗:「烟花杂如雾。」「烟花山际重」,重乃浓厚之意。黄生云:重即平声深字,言望去非一重也。②隋尹式诗:「泪逐断弦挥。」③王洙曰:马融去京逾年,有洛客逆旅吹苗,暂闻之甚悲感。④离筵,祖席也。
双燕
当是广德元年春在阆州作。衔泥入堂,此春日事。曰应曰且,乃计其将来也。鹤曰:观末句,公有意于出峡,未闻严武镇蜀之信也。
旅食惊双燕①,衔泥入北堂②。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③。养子风尘际..
④,来时道路长⑤。今秋天地在,吾亦离殊方⑥。此诗托燕自喻,于首尾露意。旅食而惊双燕者,为身将去而燕反来也。随地羇栖,聊避燥湿也。交游渐冷,历过炎凉也。携家梓阆,养子风尘也。长安赴蜀,来时道路也。句句说燕,却句句自慨,皆与旅食二字相关。顾云:世经乱离,而天地仍在,犹云天空任鸟飞。
①顾注
春燕以其匹至,故《诗》曰「燕燕于飞。」古诗:「昔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室。」
②鲍照诗:「出入南关里,经过北堂睡。」③避燥湿,燕不露巢。过炎凉,自夏徂秋。《左传》:子罕曰:」吾侪小人,皆有阖庐。以避寒暑燥湿。」刘虬书:「炎凉始茂,动静惟安。」④古乐府《蛱蝶行》:「蛱蝶之遨戏东园,奈何率逢三月养子燕,接我苜蓿间。」⑤吴均《燕》诗:「问馀来何迟,山川几纡直。」所谓「来时道路长」也。⑥从春叙起,从秋收结。
百舌
此亦同时所作。时程元振已贬斥,公初春犹未知,故借百舌以寄慨。王十朋曰:百舌者,反舌也,能反覆其舌,随百鸟之音,春啭夏止。《礼记》:小暑至,反舌无声。《朝野佥载》:百舌,食蚯蚓,正月蚓出而来,十月蚓藏而往。
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知音兼众语,整翮岂多身。花密藏难见,枝高听转新。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①。此诗借鸟托讽,在末二露意。起句便有怪骇意,重重报春,厌其聒耳。中四,见利口百出,不在多人,且匿形难见,而耸听易投。过时发口,虑及谗人,结语大有关系。
①《汲冢周书》:「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鹃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螳螂不生,是谓阴息。鹃始不鸣,令好壅逼。反舌有声,佞人在侧。」黄山谷云:予读《周书月令》,乃解老杜」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之句。《张仪传》:陈轸曰:「轮可发口言乎?」《公羊传》:晋赵鞅除君侧之恶。《楚辞》:「谗人高张。」
上牛头寺
鹤注
当是广德元年在梓州作。钱笺
《寰宇记》:牛头山,在梓州郪县西南二里,高一里,形似牛头,四面孤绝,俯临州郭,下有长乐寺。楼阁烟花,为一方胜概。《九州记》:葛仙翁尝游此山。
青山意不尽,衮衮上牛头。无复能拘碍①,真成浪出游②。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何处啼莺切③,移时独未休。首章,初上寺而赋也。上四登山,喜心目之旷。下四入寺,咏景物之佳。山意不尽,谓峦嶂层叠。衮衮,连步登陟貌。无拘碍,触景萧洒。浪出游,恣情览胜。花竹之下,寺静池幽,反觉莺啼太切,真是巧于形容。
①《虞诩传》:「勿令有所拘碍。」何逊诗:「吾人少拘碍,得性便游逸。」
②梁简文诗:「真成恨不已。③钱笺
《图经》云:「山上无禽鸟栖集。」而杜诗有莺啼之句,则《图经》误也。
望牛头寺
《杜臆》:题必有误,望字当在寺下。地志:州南七里有鹤林寺。而牛头山在州西南二里,正与相望。
牛头见鹤林①,梯径绕幽深。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阴。传灯无白日②,布地有黄金③。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④。次章,既上寺而有望也。上四望中之景,下四望中之意。《杜臆》:牛头山高,故望见鹤林。下三句,乃鹤林寺景,其寺必有名僧传佛心印,而长者于此布金。故公欲从之求第一义也。幽深,谓路径曲折。春色,日所见。天河,夜所见。无白日,灯常在。有黄金,殿至华。回看不住,欲此心空虚无著。
①《涅盘后分》:「佛入涅盘已,东西二双合为一树,南北二双亦合为一,皆垂覆如来,其树惨然变白。」经云树色如鹤之白,故名鹤林。王融《法门颂启》:「鹤林双树,显究竟以开氓。」
②《释迦成道记》:「一灯灭而一灯续。」注:」灯有照暗除昏之义,故净名有无尽灯。」王洙曰:释家以灯喻法,谓能破暗也。六祖相传一法,故云传灯。释书有《传灯录》。赵曰:此言长明灯也,借传灯言之。
③江总赋:「成黄金之胜地。」邵注
给孤长者以黄金侧布易国王太子只园。朱注
《弥陀经》:极乐国土有七宝莲池,池底以金沙布地。④《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众香偈》:」转不住心,退无因果。」
登牛头山亭子
与前诗亦同时作。
路出双林外①,亭窥万井中。江城孤照日,山谷远含风,兵革身将老,关河信不通②。犹残数行泪,忍对百花丛。此章,乃登山亭而作也。上四叙景,下四感怀,八句皆整对。凭高遥望,故城照日而见其孤,谷含风而觉其远。世乱无家,止馀数行之泪,忍对此百花丛中乎,伤心甚矣。
①朱注
《傅大士传》:「大士舍宅于松下建寺,因以树名双林。」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大士熏禅所憩,独在高岩。爱挺嘉木,是名梼树。擢本相对,似双槐于侠门;合乾成阴,类双桐于空井。」
②庾信《哀江南赋》:「提挈妻子,关河累年。」赵汸注
吐蕃犹盛,故关河未通。张易之诗:「鸟吟千户竹,蝶舞百花丛。」
上兜率寺
鹤注
寺在梓州,当是广德元年作。洙曰:佛书有兜率天宫,故以名寺。《释迦成道记注》:梵云兜率陀,或云睹史陀,此云知足,即欲界第四天也。钱笺
《图经》:兜率寺在梓州郪县南二里,《寰宇记》:前瞰郡城,拱揖如画。侯圭《东山观音寺记》云:梓州浮图大小十二,慧义居其北,兜率当其南,牛头据其西,观音距其东。《方舆胜览》云:兜率寺在南山,一名长寿寺,隋开皇中建,即苏轼诗所称「牛头与兜率,云木郁堆垄」者。其林泉纠合之势,山川表里之形,抽紫岩而四绝,叠丹崖而万变。连溪拒石,所以控引太虚;蒸云驾雨,所以荡泄元气。此见王勃寺浮图碑。
兜率知名寺,真如会法堂①。江山有巴蜀②,栋宇自齐梁③。庾信哀虽久..
④,周顒好不忘⑤。白牛车远近⑥,且欲上慈航⑦。此章初上兜率寺而作也,上四言景,下四言情。兜率知名之寺,乃真如会法之堂,见其为禅宗也。江山兼有巴蜀,写其形胜。栋宇起自齐梁,推其古迹。庾信哀时,周顒好佛,皆属自喻。未言安得驾彼牛车,以藉慈航之一渡乎。
①《圆觉经略疏》:「圆觉自性,本无伪妄变易,即是真如。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梁简文帝诗:「当须耳应漏,然后会真如。」江总《入龙丘岩精舍》诗:「法堂犹集雁。」
②赵注
江山有巴蜀,犹羊叔子登岘山云「自有宇宙,即有此山」之义。王勃诗:「江山蜀道赊。」
③向秀《思旧赋》:「栋宇存而不毁。」朱注
王勃《郪县兜率寺碑》:「兜率寺者,隋开皇中之所建也。」此云自齐梁,疑未详考。④《北史》:庾信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
⑤蔡曰:何顒见《后汉书党锢传》,与诗义不类,或疑是周顒。周顒奉佛有隐操。朱注云:按蔡注本叶少蕴《避暑录》。《南史》:周顒音词辩丽,长于佛理,于钟山西立精舍,休沐则归之。清贫寡欲,终日长蔬,虽有妻子,独处山舍。公岳麓道林二寺诗用此,亦作何顒,盖周何字相近而讹耳。胡遁叟曰:史称周顒与何澈皆精信佛法,周娶妻,何食肉,各有其累。公盖误忆其姓用之耶。《文选》李善注引梁简文帝《草堂传》曰:周顒昔经在蜀,以蜀草堂林壑可怀,乃于钟岭雷次宗学馆立寺,因名草堂,亦号山茨。⑥《法华经》:「有大白牛,肥重多力,形体殊好,以驾宝车。」车远近,谓远近俱可到。
⑦清凉禅师《般若经序》:「般若者,苦海之慈航,昏衢之巨烛。」梁昭明太子诗:「慧海渡慈航。」叶梦得曰: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唯变化开阖,出奇无穷,殆不可以形迹捕诘。如「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则其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尽在有、自两字间,而吞吐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也。
望兜率寺
《杜臆》:此亦指寺前望见者。
树密当山径,江深隔寺门。靠靠云气动①,闪闪浪花翻②。不复知天大,空馀见佛尊③。时应清盥罢,随喜给孤园④。次章,既上寺而又望也。上四咏寺前之景,下四有超世之思。云气,承树密。浪花,承江深。到此禅林妙境,不复知天之大,而唯见佛为尊矣,因欲盥手而行,随处览胜也。
①《九章》:「云霏霏而承宇。」
②江逌赋:「寒光闪闪而翻汉。」③朱长孺云:言佛之尊于天也。阚泽云:孔老二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不敢违佛,故佛号人天师。④沈约《忏悔文》:「随喜赞悦。」给孤园,注别见。儒者敬天,佛氏信心。惟敬天,故时时戒惧慎独,求无忝于所生。惟信心,故乍见圆觉妙明,视一切皆空幻,充其说,殆流于无忌惮而不自知也。此诗云「不复知天大,空馀见佛尊」,非推尊释道之大,正言其所见之小耳。
甘园
黄鹤编在广德元年春作,盖梓州旧有甘园,非瀼西甘园也。朱注
《益州方物赞》:柑,生果、渠、嘉等州,结实埒于江南,味差薄。李实曰:柑园在粹州城南十里,今犹名柑子铺,柑废。《唐书》:剑南眉、简、资等州,岁贡柑。
春日清江岸,千甘二顷园。青云羞叶密,白雪避花繁①。结子随边使②开笼近至尊③。后于桃李熟,终得献金门④。此咏春日甘园,故从叶花说起。(,) 结子上贡,在秋来成熟时。末二,言外感慨,见大器晚成,不求早达也。
①云羞雪避,此句中著眼处,然各有所本。江淹《莲花赋》:「青悟羞烈,沉水惭馥。」此羞字所本。王绩《春日》诗:「雪避南轩梅,风催北庭柳。」此避字所本也。②顾注
蜀为遐方,故称边使。③《社臆》:橘非筒盛,当是筐字。
④扬雄《解嘲》:「历金门,上玉堂。」
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
鹤注
当是广德元年春作。《唐书》:阆州,属山南西道。《旧书》属剑南道。遂州,后周所置,唐因之,即今潼川州之遂宁县,唐时与梓州为邻。果州南充郡,属山南西道,武德四年析隆州置。蔡曰:地志:惠义寺长平山,在梓州郪县北。
春日无人境,虚空不住天①。莺花随世界②,楼阁倚山巅③,迟暮身何得,登临意惘然。谁能解金印④,滞洒共安禅⑤。一云:三车将五马,若个合安禅。上四咏寺,下四感怀。无人境,言其幽。不住天,言其旷。莺花,春时景物。楼阁,寺中形势。迟暮二句,自伤入道已晚。谁能二句,并劝四公解脱。《杜臆》:公以作客之穷,真有学佛之想,故后诗屡及之。
①《楞严经》:「虚空寂然。」杜修可曰:取佛书不住相意,谓天运无常以成四时。
②唐孙逖诗:「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璎珞经》:「无量世界,尽观众生。」张注
丘迟书:「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后人合之曰莺花。③周王褒诗:「建章楼阁迥。」④《晋书》:周顒曰:「取金印如斗大。」⑤无名氏诗:「高揖谢时俗,潇洒出樊笼。」《法华经偈》:「安禅合掌。」江总诗:「石室乃安禅。」
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
鹤注:当是广德元年春作。
上客回空骑,佳人满近船。江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①。玉袖凌风并②,金壶隐浪偏③。竞将明媚色④,偷眼艳阳天⑤。首章从李公说到女乐,形容一时声妓之盛,所谓艳曲也。舫上佳人,有歌者,有舞者,有迎风并立者,有提壶引水者,此分写佳人景态也。又见彼此凝眸,媚眼交映于春光,此合写佳人情致也。
黄生注首句上客,不应于本章,而应于下章结处,乃通二首为章法。凌风承野旷,引浪承江清。竞将二字,见女乐满船。
①谢灵运诗:「野旷沙岸静。」②梁简文帝诗:「风吹玉袖香。」何逊诗:「惊弦雪袖迟。」玉、雪皆言袖色之白耳。若以玉饰袖,岂能凌风乎?③鲍照诗:「金壶启夕沦。」隐浪偏,旧注谓浪映金壶之半偏,于上下文不合。黄生从赵本作引浪为是。④隋炀帝《江南曲》:「宿雾洗开明媚眼。」⑤鲍照诗:「当避艳阳年。」邵注
佳人偷眼春光,以争妍媚也。王嗣奭曰:玉袖金壶,疑其有误,盖诗咏佳人,不应参入金壶,上有舞衣,不应复用玉袖。今定玉袖为玉燕,金壶为金凫。燕凌风者,学其舞也,凫隐浪者,避其歌也,亦戏词也。梁简文帝诗:「玉燕贴青骊。」《拾遗记》载师旷时有白燕来巢。明皇有金凫灯。何逊诗:「银海终无浪,金尧会不飞。」皆可证。
《复斋漫录》:古今诗人咏妇人者,多以歌舞为称。梁元帝《妓应令》诗:「歌清随涧响,舞影向池生。」刘孝绰《看妓》诗:「燕姬奏妙舞,郑女爱清歌。」北齐萧放《冬夜对妓》诗:「歌还团扇后,舞出妓行前。」弘执恭《观妓》诗:「合舞俱回雪,分歌共落尘。」陈阴铿《侯司空宅咏妓》诗,「莺啼歌扇后,花落舞衫前。」陈刘删亦云:「山边歌落日,池上舞前溪。」庾信《赵王看妓》诗:「绿珠歌扇薄,飞燕舞衫长。」江总《看妓》诗:「并歌时转黛,息舞暂分香。」隋卢思道《夜闻邻妓》诗:「怨歌声易断,妙舞态难双。」陈元操《春园听妓》诗:「红树摇歌扇,绿珠飘舞衣。」释法宣《观妓》诗:「舞袖风前举,歌声扇后骄。」王绩《味妓》诗:「早时歌扇薄,今日舞衫长。」刘希夷《春日闺人》诗:「池月怜歌扇,山云爱舞衣。」以歌对舞者七,以歌扇对舞衣者亦七,虽相缘以起,然详味之,自有工拙也。杜取以为艳曲云:「江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又陈子良诗:「明月临歌扇,行云接舞衣。」李义府诗:「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储光羲诗:「竹吹留歌扇,莲香入舞衣。」
洪容斋曰:唐人好以歌扇对舞衣。
其二
白日移歌袖①,青霄近笛床②。翠眉萦度曲③,云鬓俨成行④。立马千山暮,回舟一水香。使君自有妇⑤,莫学野鸳鸯⑥。次章从女乐说到李公。白日承艳阳来,前后自相联络。移白日,酣歌终日也。近青霄,声彻云霄也。
索回度曲,前歌将尽也。俨立成行,后歌将继也。立马,即空骑之候迎者。回舟,即女乐之满舫者。未联虽涉戏词,而却含规讽。黄生曰:李梓州耽于女乐,公故撰为艳曲,虽曰戏之,而实所以规之。曲终雅奏,其词丽以则,本诗人作赋之义。此岂《玉台》、《香奁》诸体淫而近亵者所可同日语哉。
①曹植《七启》:「为欢未渫,白日西倾。」②《蜀都赋》:「干青霄而秀出。」齐《南郊乐歌》:「紫芬霭青霄。」顾宸注
此言响遏行云,觉青霄若与笛床相近。《释名》:「床,装也,凡所以装载者皆谓之床,如糟床、食床、鼓床、笔床,皆此义。」《树萱录》云:南朝呼笔管为床。笛床当即其类。
③宋玉《好色赋》:「眉如翠羽。」《汉元帝纪》:「帝自度曲。」瓒云:「歌终更授其次,谓之度曲。」古诗:「度曲翠眉低。」《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张衡《舞赋》:「度终复合,次授二八。」④沈约诗:「丽色倘未歇,聊承云鬓垂。」薛道衡诗:「佳丽成行。」⑤《罗敷行》:「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⑥古乐府歌:「湖中百种鸟,半雌半是雄。鸳鸯逐野鹤,恐畏不成双。」卢注
鸳鸯本有定耦,若野鸳,则乱群矣。唐人《五日观妓》诗:「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此纵情徇欲,少年无赖之谈,岂可列于风雅中乎?杜公《陪李梓州泛江》咏诸舫女乐云:「翠眉萦度曲,云鬓俨成行。。」结语则云:「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姚通泉《携酒泛江》咏彩舟美人云:「笛声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结语则云:「人生欢会岂有极,无使霜露沾人衣。」观此二诗,能发乎情,止乎礼义,乐而有节,可以见公之所养矣。」
送何侍御归朝原注:李梓州泛舟筵上作。
鹤注
此当是广德元年春作。
舟楫诸侯饯①,车舆使者归②。山花相映发③,水鸟自孤飞④。春日垂霜鬓,天隅把绣衣⑤。故人从此去⑥,寥落寸心违。上四送别之景,下四怅别之情。舟楫水饯,车舆陆行,诸侯指李,使者指何。山花映发,起下绣衣故人,见侍御归朝之乐。水鸟孤飞,起下霜鬓寸心,见异方作客之穷。兴中有比,杜诗善用此法。
①《易》:「舟楫之利。」《汉书王嘉传》:「今之郡守,重于古诸侯。」
②《淮南子》:「车舆极于雕琢。」
③庾信诗:「山花焰火然。」《世说》:王子敬曰:「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④《诗义疏》:「鹭,水鸟也。」
⑤洙曰:汉御史绣衣持斧。⑥沈佺期诗:「故人从此去。」
江亭送眉州辛别驾升之得芜字
鹤注
公有《江亭王阆州筵饯萧遂州》诗,则江亭在阆州.此当是广德二年春在阆州作。
柳影含云幕①,江波近酒壶。异方惊会面②,终宴惜征途③。沙晚低风蝶..
④,天晴喜浴凫⑤。别离伤老大⑥,意绪日荒芜⑦。首联,饯别之事。次联,惜别之情。三联,临别之景。末联,忆别之怀。柳影江波之处,设幕置酒,故属叙事。下面风蝶浴凫,全写时景,意非重复。《杜臆》:宴终即别,故云「终宴惜征途。」语浅而有味。五六低喜二字,虚字实用。①云幕,幕高如云也。②《后汉书》:范丹曰:「远适千里,会面无期。」③曹植诗:「终宴不知疲。」④《古今注》:「蛱蝶,一名野蛾,一名风蝶。」⑤《淮南子》:「凫浴猿躩。」⑥古诗:「老大徒伤悲。」⑦江总诗:「游人意绪多。」
邵注荒芜,撩乱也。
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蓬州两使君咨议诸昆季
鹤注
当是广德元年自梓州至盐亭时作。公是年春夏客梓州,盐亭县在梓州东九十里,遂州与梓州为邻,蓬州则邻于阆州,而阆与梓又为邻也。《杜臆》:遂州、蓬州同姓,而务以官地为号。
顾注
《旧唐书》:严震,字遐闻,梓州盐亭人,至德乾元间屡出家财以助军需,授州长史、王府谘议参军。严武移西川,署为押衙。德宗朝累官至同平章事、检校尚书左仆射。砺,震之宗人也,累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寰宇记》:严震及弟砺墓在负戴山下,去县西一里。据此则谘议诸昆季,盖严震及砺也。其严遂州、蓬州二使君名,不可考矣。钱笺
《寰宇记》:盐亭县,因井为名。负戴山在县西一里,高二里,自剑门南来,过剑州入当县,龙盘虎踞,起伏四百馀里,至此却蹲。山有飞龙泉,喷下南流入梓潼江,水色清冷,其昧甘美,时以为琼浆水,即此诗所云春水泠泠也。
马首见盐亭,高山拥县青。云溪花淡淡,春郭水泠泠。全蜀多名士①严家聚德星②。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上四盐亭之景,下四简严昆弟。首二乃远望,次二乃近见,五六言地灵而人杰。
顾注题止四韵,而曰长歌,反复长吟,意思无穷也。
①《蜀都赋》:「近则江汉炳灵,世载其英。蔚若相如,皭若君平,王褒晔而秀发,扬雄含章而挺生。」「全蜀多名士」,本此。
②《异苑》:陈仲弓与诸子侄造荀季和父子,于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内有贤人聚。
倚杖原注:盐亭县作。
诗成后拈倚杖二字为题,非咏倚杖也。鲍照诗:「倚杖牧鸡豚。」看花虽郭内①,倚杖即溪边。山县早休市,江桥春聚船。狎鸥轻白浪②,归雁喜青天③。物色兼生意④,凄凉忆去年。《杜臆》:阅前诗,知县中有山有溪,故有郭内溪边之句。早休市,见俗朴。春聚船,见民稠。狎鸥、归雁,俱物色而兼生意者。盐亭属梓州,盖去年避乱于此也。市承郭,船承溪。鸥雁承春,物色生意又承鸥雁,逐层接下甚明。近注将生意物色,分顶中二联者,未确。
①首句用一虽字,自当作郭内。②任昉诗:「聊访狎鸥渚。」③何敬祖诗:「归雁和鸣。」④何逊诗:「华池物色曛。」王褒诗:「摧残生意馀。」
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
鹤注
当是广德元年春梓州作。
苒苒谷中寺①,娟娟林表峰。阑干上处远,结构坐来重。骑马行春径,衣冠起暮钟②。云门青寂寂,此别惜相从。上四登寺,写景叙事。下四送王,即景言情。《杜臆》:苒苒,状寺之幽蔚。娟娟,状山之高秀。外设阑干,中有石级,所谓结构也,前《飞仙阁》诗「栈云阑干峻,梯石结构牢」可证。上处见其遥远,坐来见其重叠,山路之高峻可知。饯别之后,少尹骑马而行,僧人衣冠而起暮钟矣。山门阒寂,惜不与之偕行也。
①《杜臆》:志书:寺在北山,名长平山。杨炯《惠义寺铭》:「长平山兮建重阁,山穹窿兮下磅礴。」可知寺高路远。
②申涵光曰:寺僧见贵客至,故衣冠鸣钟。刘云解不得何也。
惠义寺园送辛员外
鹤注
此亦广德元年作。朱注
以下二首,俱见卞圜、吴若、黄鹤本。樱桃结子在春,而熟于四月,今云垂实,盖在春末矣。朱樱此日垂朱实
①,郭外谁家负郭田。万里相逢贪握手,高才仰望足离筵。此章从寺前时景,写出饯别伤情。足。尽也,言仰望无穷之意,尽于离筵顷刻之间。
①《永徽图经》:樱桃洛中者胜,深红色曰朱樱,明黄色曰蜡樱。
又送
鹤注
鲁訔年谱云:公送辛员外暂至绵,诗云「直到绵州始分首」,则鲁说为是。
双峰寂寂对春台,万竹青青照客杯①。细草留连侵坐软,残花怅望近人开。同舟昨日何由得,并马今朝未拟回。直到绵州始分首,江边树里共谁来。此章从离筵之景,重叙送别之情,在四句分截。双峰远景,万竹近景。细草残花,触景生愁矣。绵州同往,江上独来,说得情绪难堪。赵大纲曰:留连就草言,怅望就花言。欧公诗「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亦同此意。然唯人留连,故见草亦留连,唯人怅望,故见花亦怅望耳。
①寂寂对青青,是借对。王维诗,「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王勃诗:「他席他乡送客杯。」朱瀚曰:此诗,一二死句,三四无脉,五六枯拙,七八不韵,故知其为赝作也。
今按:台上酌酒,而花草伤情,四句亦自联络。唯下四请,生意索然,疑非少陵手笔耳。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塞十五使君二首
宝应元年夏,公送严武至绵州。广德元年春,公在梓州,有《惠义寺送辛员外》诗,中云「细草残花」,盖春候也。末云」直到绵州」,盖重至绵州矣。此诗未章言春暮,正其时也。今依黄鹤编在广德元年春绵州作。黄谓年谱脱漏,是也。朱注
《唐书地志》:绵州巴西郡,治巴西县。又刘璋分三巴,巴郡阆中县,巴西郡治焉。唐先天二年,改隆州巴西郡为阆州,治阆中郡,盖绵阆皆称巴西也。又杜安简地志云:巴郡则巴渝集壁,巴东则夔忠,巴西收绵阆,此诗巴西驿亭,当如旧注附绵州诗内。杨德周曰:《绵州地志》:巴字水在绵州治西四里,涪水自北经城西,析而为二,安水自东迤逦绕城东南,汇于芙溪。每江涨,登山望之,点画天然,甚肖也。芙蓉溪,即杜东津观打鱼处。
宿雨南江涨①,波涛乱远峰②,孤亭凌喷薄③,万井逼春容④。霄汉愁高鸟⑤,泥沙困老龙⑥。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⑦。(此章,喜江涨之景,记与窦同观,在六句分截。波涛高涌,而水映远峰。有似摇乱。孤亭,指驿亭。万井,谓巴郡。喷薄,侵蚀之势。春容,冲激之声。水涨而阔,故鸟愁。水涨而荡,故龙困。天边,指绵州。同舍,指窦使君。按首章曰「天边同客舍」,末章曰「同是一浮萍」,窦使君盖寄迹于绵州者。黄鹤疑为绵州刺史继杜使君之任者,误矣。《杜臆》因「关心小剡县」句,谓窦必官于剡,亦凿矣。
①崔湜诗,「宿雨清龙界。」黄希曰:南江,盖岷江也。岷江出茂州,而茂与绵为邻。②谢灵运诗:「远峰隐半规。」《海赋》:「峌孤亭。」③《吴都赋》:「喷薄沸腾。」④《汉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万井。《学记》:「待其从容。」注:「从,读如春,谓击也。」击钟者每一春为一容,然后尽其声,此借言水势
冲击之状。⑤《史记韩信传》:「高鸟尽,良弓藏。」⑥《江赋》:「或混沦乎泥沙。」
⑦江淹诗:「无以涤心胸。」公咏江涨诗,前后三见。初云「细动迎风燕,轻摇濯浪鸥」,此状江流平满之景。继云「大声吹地转,高浪蹴天浮」,此状江水汹涌之势。两者工力悉敌。其云「鱼鳖为人得,蛟龙不自谋」,语稍近直,不如」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尤为警拔。
其二
转惊波作恶①,即恐岸随流。赖有杯中物②,还同海上鸥③。关心小剡县..
④,傍眼见扬州⑤。为接情人饮⑥,朝来减片愁。(次章畏江涨之势,记与窦同饮,在四句分截。波恶岸流,江涨未平,此眼前实景。杯酒海鸥,忘其沦溺矣。剡县扬州,比拟江涨,此意中客景。对饮销愁,感在使君也。①《史记始皇纪》:水波恶。
②陶潜诗:「且进杯中物。」
③《杜臆》:同海鸥,乃谑词。《列子》:海上人好鸥鸟,其父欲取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
④鲍照诗:「万曲不关心。」《九域志》:越州东南二百八十里有剡县。《一统志》:今绍兴府嵊县。⑤扬州,大江所经。《禹贡》:「淮海惟扬州。」张远注
公少游吴越,久不能忘,一见水势之大,遂疑旦夕可达,故曰关心,曰傍眼。⑥鲍照诗:「留酌待情人。」情人,指窦。
又呈窦使君
《杜臆》谓此诗与前二章,乃同时作。观首句向晚二字,可见。钱笺
前诗第二首及此章见员安宇所收。
向晚波微绿,连空岸却青①。日兼春有暮,愁与醉无醒。漂泊犹杯酒,踟蹰此驿亭②。相看万里外,同是一浮萍。此诗在驿亭志别,又与窦同慨。首联叙景,次联叙情,下四逐联相承。波绿岸青,水平雨止矣。日晚春尽,故皆云暮。愁来醉倦,故不能醒。杯酒驿亭,此春日愁醉之由,万里浮萍,此飘泊踌蹰之感。波微绿对岸却青,不必作脚青解。
赵汸注诗用兼与,以一字而贯两事。《杜臆》:对江涨言,故云同一浮萍。
①江淹《别赋》:「春水绿波。」《杜臆》:绿波旷阔,似连青天为岸脚,写景亦奇。②李白诗:「驿亭三杨树。」鄢陵刘逴曰:子美五言律,多创立法度,迥异诸人,变化无穷,诚可师资,但有脍炙群口,实非当效者。如「身无却少壮,迹有但羇栖」,「客病留因药,春深买为花」,「日兼春有暮,愁与醉无醒」,俱属刻削。如「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风送蛟龙雨,天长骠骑营」,属用意深晦。如「暖
老须燕玉,充饥忆楚萍」,属用事过僻。如「野花留宝,蔓草见罗裙」,
则属纤巧。「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则属琐碎。「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则属细小。「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则属猥苦。「赐书夸父老,寿酒赛城隍」,则属俚俗。「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则属歇后。「不知西阁意,肯别定留人」,则属补缀。「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鶺令。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又「群盗哀王粲,中年召贾生。登楼初有作,前席竟为荣,宅入先贤传,才高处士名。异时怀二子,春日独含情」,皆以下续上,交股相承,刚属繁复。如《闷》诗句句见闷,则属谜语。惟「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以实字作眼,固所当效。而后联「柴荆即有焉」,却涉草率语。大概诗出杜口,人即群然尊信,无暇别择,其亦不善学杜矣。
陪王汉州留杜绵州泛房公西湖
鹤注
当是广德元年春至汉州时作,故云「春池赏不稀。」西湖在汉州,即所云城西池也。又曰:《九域志》:成都北至绵,不满二百里,盖汉在成都绵州之间。《旧书房管传》:上元元年四月,以礼部尚书出为晋州刺史,八月改汉州刺吏。宝应二年四月,拜特进刑部尚书。钱笺
《方舆胜览》:房公湖,又名西湖。按壁记,房相上元初牧此邦,其时始凿湖,有诗存焉。朱云:此诗与下诗,俱及房公赴召,则广德元年春公尝至汉州矣。旧谱不书,略也。今按《唐书》谓召管在宝应二年之夏,是即广德元年也。其云夏召,恐误,据此诗,春末盖已赴召矣。
旧相恩追后,春池赏不稀。阙庭分未到①,舟楫有光辉。豉化莼丝熟②刀鸣脍缕飞③。使君双皂盖,滩浅正相依④。三顶恩追,叹不与房相偕往。(,) 四顶池赏,喜得与王杜同游。苑丝脍缕,房湖所产。双盖相依,陪宴已久也。三四对法错综,亦律中带古。
①阙庭来到,就自己言,故用分字。曹植《责躬表》:「自分黄耈,永无执圭之望。」又云:「僻处西馆,未奉阙庭。」《光武纪》:封隆曰:「臣得生到阙庭。」②《说文》:「豉,配盐幽菽也。」《世说》: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有羊酪,问:「吴中何以敌此?」机曰:「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师氏曰:《本草》:莼生水中,三月至八月茎细如钗股,通名为丝莼。
③《西征赋》:「饔人缕切,鸾刀若飞。」
④双盖在岸上,泛舟在池中,水满滩浅,故舟与盖相依。此诗旧有两说:一指房公应召时,则恩追乃恩命追赴,所谓分未到者,房在中途也。一指房公既殁后,则恩追乃恩赐追赠,所谓分未到者,房卒中途也。今按房管见召,属广德元年事,其卒在夏。此时房复起用,故泛湖而有喜词,观下章云「为报鹅随王右军」,以管在途次故也。若二年之春,公不复至汉州,焉得复有西湖之泛乎。
或将上四句金主房湖说者,曰恩追,曰未到,曰光辉,为知己之感,故三致意焉。但此诗本为王杜泛湖而作,不应多叙房事也。
得房公池鹅
此亦在汉州作。
房相西池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①。《杜臆》:池中养鹅,而题云得鹅,必有取而饷之者,因戏言房公在凤池,休得回顾此鹅,为我报云,右军已笼而去矣。房向在中书,故用凤凰池。公素善书法,故自比王右军,公诗云「七龄作大字」,可见。
①《法书要录》:王羲之性好鹅,山阴昙村有道士养好者十馀,王往求市易。道士言府君若能自屈书《道德经》各两章,便合群以奉。羲之住半日,为写毕,笼鹅而归。
答杨梓州
单复编在汉州诗内。据前有李梓州,后有章梓州,此又有杨梓州,一岁而有三梓州,何更代之速耶。
闷到房公池水头,坐逢杨子镇东州。却向青溪不相见,回船应载阿戎游..
①。遇杨而未尽游池之兴,故作诗以答之,此只如一首短札耳。
①阿戎指梓州之侄。《晋书》:阮籍谓王浑曰:「与卿语,不如与阿戎谈。」阿戎,浑子戎也。
舟前小鹅儿原注:汉州城西北角官池作。官池,即房公湖。
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①。引颈嗔船逼②,无行乱眼多。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上二对酒观鹅。嗔船乱眼,切舟前。翅开力小,切小鹅。末二,深致爱惜之意。旧本俱作新鹅,朱氏独作鹅黄,不协歌韵。卢注谓讽董廷兰辈,非也,公于房相,从无讥刺语。
①《方舆胜览》:鹅黄乃汉州酒名,蜀中无能及者。卢照邻诗:「鹅黄粉白车中出。」裴庆馀诗:「满额鹅黄金缕衣。」皆言淡黄色也。杜诗则言酒色。东坡诗:」小舟浮鸭绿,大杓泻鹅黄。」陆放翁诗:「两川名酝避鹅黄。」此皆用公语耳。
②希注
鹅一名舒雁,王羲之爱其宛颈,宛颈而宿,鹅之常性,今云引颈,则鹅嗔怒时也。
③庾信诗,「云光偏乱眼。」杜诗有用俗字而反趣者,始鹅儿、雁儿,本谚语也,一经韵手点染,便成佳句。如「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雁儿争水马,燕子逐樯乌」是也。
官池春雁二首
鹤曰:官池,即城西池。
自古稻粱多不足①,至今鸂鶒乱为群。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②。(此诗寓意于春雁也。上二叹其失所,下二惜其未归。看春水,时不能留。隔暮云,远不能达。《杜臆》:首章比逆旅无依,最苦在「乱为群」三字。
①《广绝交论》:「分雁骛之稻粱。」
②《诗》:「归飞提提。」
其二
青春易尽急还乡①,紫塞宁论尚有霜②。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③。(承前章归飞说来。上二归思之急,下二归路之难。终不远,慰之也。绝须防,危之也。《社臆》:下章比欲归无资,最苦在「力微」二字。
①又曰:雁归在初春,若春尽则无霜矣。首句欲尽,当作易尽。孙楚《雁赋》:「背青春而北息。」②邵注
紫塞在太原府雁门关下,北地寒,故尚有霜。《芜城赋》:「北走紫塞雁门。」萧子范诗:「游雁犯霜飞。」
③翅在、力微,各两字另读。母丘俭诗:「飞腾冲云天,奋迅协光熙。」《两都赋》:「抚鸿置,御矰缴。」
投简梓州幕府兼简韦十郎官
黄鹤编在汉州诗内
幕下郎官安隐无?从来不奉一行书①。固知贫病人须弃,能使韦郎迹也疏。上二讽幕府诸公,下二讽韦十郎官。
①黄希曰:唐多以朝士入州幕,故云幕下郎官。不奉书,不接来书也。王凝之《王氏女帖》:「说汝勉难安隐,深慰悬心。」朱注
《说文》:「隐,安也。」又与稳通。《通鉴》:玄宗遣中使至范阳,禄山踞床不拜,曰:「圣人安隐。」注:隐读曰稳。又唐帖多写稳为隐,作隐正得之。《杜臆》:无字出韵,或六鱼、七虞兼用耶。
汉川王大录事宅作
朱注
此见郭知达本,他刻皆不载。按:成都无汉川之名,当是广德元年汉州作。《魏志张鲁传》:鲁据汉中,功曹阎圃曰:「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则汉川即汉中也。朱氏谓公有《诘王录事许修草堂赀》诗,疑即其人,非也。按此诗言才名叔,盖公尊行也,后诗直云「为嗔王录事」,知其别为一人矣。
南溪老病客①,相见下肩舆。近发看乌帽②,催莼煮白鱼。宅中平岸水③,身外满床书④。忆尔才名叔⑤,含凄意有馀⑥。首联自叙,下六叙王,三四见其老而好客,五六见其宅之清雅。
①公《送韦司直归成都》诗:「为问南溪竹,抽梢合过墙。」知南溪即浣花溪。《晋史》:王献之乘平肩舆,径入顾辟疆园。②社诗「白益毛发古」,是明说白头,「近发看乌帽」,是暗藏白头,同一事而句法善化。③阴铿诗:「岸水带斜晖。」④庾信诗:「书卷满床头。」⑤《江表传》:诸葛恪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⑥异乡相遇,故曰含栖。谢灵运诗:「含凄泛广川。」《滹南遗老诗话》:世所传新添杜诗四十馀篇,吾舅周君卿尝辩之云:惟《瞿唐怀古》、《呀鹘行》、《惜别行》为杜无疑,自馀皆非真本,盖后人依仿而作。
朱鹤龄曰:新添诗固多赝者,然滹南之说,恐亦未然。如《别严二郎》、《客旧馆》、《呈路十九》、《遣忧》、《巴山》、《愁坐》、《陪郑公秋晚》、《放船》、《避地》等诗,皆非子美不能作。
短歌行送祁录事归合州困寄苏使君
鹤注
此当是广德元年春梓州作。公梓州诗有「应须理舟楫」及「长啸下荆门」之句也。《唐六典》:炀帝罢州置郡,有东西曹掾及主簿。皇朝省主簿,置录事参军,开元初改司录参军事三人。《唐书》:合州涪陵郡,属剑南东道。朱注
祁录事乃合州录事。故诗称苏使君为贤府主。鲁訔作邛州录事,误也。古乐府题有《短歌行》。
前者途中一相见,人事经年记君面。①。后生相劝何寂寥,君有长才不贫贱②。君今起舵春江流③,馀亦沙边具小舟。幸为达书贤府主,江花未尽会江楼④。上四称祁录事,下四送归寄苏。相劝后生,何忧寂寥,具此长才,终当显达矣。二句慰词。贤府主,指苏使君。花期相订,公亦将往合州也。
①申涵光曰:此老固记一不记十者,得令经年记面,亦非易事。王洙曰:古者有半面之交。②《史记陈平传》:「岂有美好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
③起舵,所以行舟。④《方舆胜览》:江楼在合州州治之前,钓鱼山、学士山、巫山横其前,下临汉水。
送韦郎司直归成都
鹤曰:此是广德元年春在梓州作。若广德二年暮春,公已归成都。即仲春在阆亦当闻严武之信,何云「为问南溪竹,抽梢合过墙」耶?
窜身来蜀地①,同病得韦郎②。天下兵戈满,江边岁月长。别筵花欲暮,春日鬓俱苍。为问南溪竹③,抽梢合过墙。原注「馀草堂在成都西郭。」上四留蜀之感,下四送韦成都。
①刘桢诗:「窜身清江滨。」②《吴越春秋》:子胥曰:「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③南溪即浣花溪。宋之问诗:「绿缛南溪树。」《随笔》云:陶渊明诗:「我屋南山下,今生几丛菊。蔷薇叶已抽,秋兰气当馥。」王摩诘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杜公《送韦郎归成都》云:「为问南溪竹,抽梢合过墙。」又《寄草堂》云:「尚念四小松,蔓草易拘缠。」古今诗人,怀想故居,表之篇咏,必以松竹梅菊为比兴,皆见文人雅致。
寄题江外草堂
鹤注
此当是广德元年作。李泰伯曰:公在梓州,怀思草堂而作是诗。
我生性放诞①,雅欲逃自然②。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忆前此卜居。申涵光曰:「嗜酒爱风竹」,可想名士风流。①《文士传》:阮籍放诞,有傲世情,不乐仕宦。
②雅,常也。高彪诗:「涤荡去秽累,飘逸任自然。」遭乱到蜀江,卧疴遣所便①。诛茅初一亩②,广地方连延③。经营上元始..
④,断手宝应年⑤。敢谋土木丽⑥,自觉面势坚⑦。亭台随高下,敞豁当清川。惟有会心侣⑧,数能同钓船。(此追叙草堂始末。上四构堂之由,中四营堂之事,下四堂景之胜。远注
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公至成都。上元元年,乃建草堂之始,又二年为宝应元年,乃成草堂之日。《杜臆》:「台亭随高下,敞豁当清川」,结构殊不草草。①释慧净诗:「卧疴苦留滞,辟户望遥天。」②屈原《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③《选》赋:「阶除连延。」④《诗》:「经之营之。」⑤《淳化帖》:唐高宗敕:使至,知元堂已成,不知诸作总得断手。⑥《后汉书》:梁冀起第宅,殚尽土木。⑦《考工记》:「审曲面势。」
⑧古乐府《短歌行》:「不羡一囊钱,惟重心襟会。」干戈未偃息,安得酣歌眠①。蚊龙无定窟,黄鹄摩苍天②。古来贤达士③,宁受外物牵④。顾惟鲁钝姿⑤,岂识悔吝先⑥。偶携老妻去,惨澹凌风烟。事迹无固必⑦,幽贞贵双全⑧。(此述去草堂之故。各四句转意。言避乱播迁。如蛟龙黄鹄之纵游,惜前此不能先几远会,觉有愧于古人,但欲身名两全,不得不携家他适耳。干戈,指徐知道之乱。风烟,谓冒寒而行。幽贞,谓隐居守正。
①《书》:「酣歌于室。」
②古乐府:「黄鹄摩天极高飞。」③晋羊祜登岘山曰:「由来达贤胜士,登此眺望。」④沈约诗:「所累非外物。」⑤顾,念也。惟,思也。《南史刘峻传》:「少年鲁钝。」⑥《系辞》:「忧悔吝者存乎介。」介即几先也。⑦固必,见《论语》。⑧《易》:「利幽人之贞。」尚念四小松,蔓草易拘缠①。霜骨不堪长②,永为邻里怜。(此回忆故园
景物也。此章首尾各四句,中二段各十二句。
①《诗》:「野有蔓草。」②《杜臆》:松曰霜骨,松苗曰霜根,立言清峭。
士大夫能视物我一体,则无自私自利之怀。少陵伤茅屋之破,则思广厦万间,以庇寒士,念草堂则曰「干戈未偃息,安得酣歌眠」,咏四松则曰「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触处皆仁心发露,稷契之徒也。
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得风字
鹤注
宝应元年及广德元年之春,守梓州者乃李使君也。是年之夏,守梓州者乃章侍御也。此当是广德元年夏作。
绝域长夏晚①,兹楼清宴同②。朝廷烧栈北③,鼓角漏天东④。此登楼而有感世乱。朝廷在烧栈之北,叹长安未平。鼓角在漏天之东,恐梓州多事。
①汉武诏:「茂才异等,可为将相使绝域者。」②江总诗:「清宴留神赏。」③《汉书》:张良说高祖烧绝栈道。④《寰宇记》:邛都县漏天,秋夏长雨,僰道有大漏天、小漏天。赵曰:漏天在雅州。鹤曰:广德元年,吐蕃陷陇右诸州,诏焚大散关。是时史朝义已诛,东都无事,鼓角不至于满天,当依旧注作漏天。雅州属西川,而梓州为东川故也。朱注
《通鉴》上元二年二月,奴刺、党项寇宝鸡,烧大震关。广德元年秋七月,吐蕃入大震关,陷兰、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州,故有烧栈二句。
屡食将军第①,仍骑御史骢。本无丹灶术②,那免白头翁。此陪宴而自伤年老。曰屡、曰仍,见宴非一次。将军第,切留后。御史骢,切侍御。
①《左传》:「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梁冀传》:「大将军西第成。」
②《南越志》:长沙郡浏阳县有王乔山,山有合丹灶。江淹《别赋》:「守丹灶而不顾,链金鼎而方坚。」
寇盗狂歌外,形骸痛饮中。野云低度水。檐雨细随风。此记欢宴情景。寇盗付狂歇之外,乱且莫愁。形骸寄痛饮之中,老可暂忘。二句双挽上文。低云、细雨,此楼前所见之景。
出号江城黑①,题诗蜡炬红。此身醒复醉,不拟哭途穷。此记宴毕情事。《杜臆》:一面出令,一面吟诗,有孟德横槊赋诗之风。穷途免哭,身托醉乡也。此章四段,各四句。
①朱注
《通鉴》;玄宗诛韦后,逮夜,葛福顺、李仙凫皆至,请号而行。
注:凡用兵下营及攻袭,就主帅取号以备缓急相应。
台上
此与上章同时之作,初宴南楼,后移台上也。
改席台能迥①,留门月复光②。云霄遗暑湿,山谷进风凉。老去一杯足,谁怜屡舞长③。何须把官烛④,似恼鬓毛苍。此台上夜饮而作也。上四风月之佳,下四衰老之感。近云纳风,台上高旷也。酒杯乐舞,席间供设也。把烛句,又与月光相应,此只随意说来,而脉理清析如此。
①谢脁诗:「台迥月难中。」②萧琮诗:「重门月已映。」即所谓「留门月复光」也。旧云留住城门者,非是。主将燕客不待留门,且言留城门而月复光,岂有此句法乎。③薛道衡诗:「陶然寄一杯。」老去二句,即所谓「老畏歌声继,愁随舞曲长」也。《诗》:「屡舞傞傞。」④谢承《后汉书》:巴祗为扬州刺史,与客坐阁下,不燃官烛。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得开字
黄鹤依旧次,编在广德元年夏作。顾注
王判官,本黔阳人,而宦于蜀者,时奉母归养,故作诗以送之。《唐书》:黔州黔中郡,属江南西道,本三国吴黔阳郡,周为黔州,贞观四年,置都督府。王应麟云:黔中,汉改为武陵郡,今鼎、沣、浱、沅、黔州之地。《一统志》:今为辰州府地。
大家东征逐子回①,风生洲渚绵帆开。青青竹笋迎船出②,日日江鱼入馔来③。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④。黔阳信使应稀少⑤,莫怪频频劝酒杯。上四王归养,下四送还黔,大家同回,提明扶侍。风生洲渚,还舟之景。竹笋江鱼,舟中供母。临别而叹时危,以其才堪济蜀也。频劝酒杯,欲别不忍之意。
①朱注
曹大家《东征赋》:「维永初之有七兮,馀随子乎东征。」逐子,即随子义也。顾注
妇人三从,其一从子。逐即从义。杨用修因古乐府有一母将九雏,欲改逐为将。将子,领子也。泽州陈冢宰注:依赋直当作随子。
②《楚国先贤传》:孟宗最孝,母好食笋,冬月无之,宗入林中哀号,笋为之生。庾信《春赋》:「新芽竹笋。」
③《东观汉记》:姜诗与妇佣作养母,母好饮江水,嗜鱼脍,俄而涌泉舍侧,味如江水,每旦出双鲤鱼。钱笺
韩子苍作白白。吴曾《漫录》作日日。据传言每旦,当以日日为是。按:日日对青青,乃借对法。前诗双峰寂寂对万竹青青,亦不拘于青白作配也。
④薛道衡诗:「幸逢为善乐,须降济时才。」⑤吴祗诗:「玉关信使断。」杨慎曰:杜诗「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用孟宗、姜诗事。韦苏州《送人省观》诗云:「沃野收红稻,长江钓白鱼。」又云:「洞庭摘朱果,松江献白鳞。」然杜不如韦句之雅。青青自好,白白近俗,有似童谣「白白一群鹅」之句矣。
朱瀚曰:首句逐字无出,次句可入元人院本,三四竟是吴歌,而用事亦俗。五句无聊之极,六句上文不接,但剿袭「安危须仗出群材」句耳。七八浅易,又似酒肆主人声口。
喜雨
据原注有「浙右多盗贼」句,朱注谓《旧唐书》宝应元年八月,台州人袁晁反,陷浙东州郡。广德元年四月,李光弼讨之。此诗末自注语,正指袁晁也。是时公在梓阆间,故有「巴人困军须」之句。诸本编次皆失之。鲍照有《喜雨》诗题。
春旱天地昏,日色赤如血①。农事都已休,兵戎况骚屑②。岁旱兵兴,两意并提。
①赵次公曰:晋光熙元年五月王辰,日光四散,赤如血流,照地皆赤。②吴均诗:「仲秋黄叶下,长风正骚屑。」骚屑,不安貌。巴人困军须①,恸哭厚土热。沧江夜来雨②,真宰罪一雪。谷根小苏息,诊气终不灭③。何由见宁岁④,解我忧思结。此悯巴人之困穷。前四喜久旱得雨,后四忧兵戈未息,分应起段。旱灾为虐,此造化之罪愆也,惟一雨足以洗雪之。公诗:「吾将罪真宰。」
①黄希曰:巴人,谓三巴之人。②沧江,即梓州之江,黄鹤指为夔江,非是。任昉《游桐庐》诗:「沧江路穷此。」知沧江可概用。③《庄子》:「阴阳之气有诊。」④《国语》:「自子之行,晋无宁岁。」
峥嵘群山云,交会未断绝①。安得鞭雷公②,滂沱洗吴越③。原注:「时浙右多盗贼。」从蜀中想到吴越,以感时意收结。此章,中段八句,起结各四句。
①《周礼》:「阴阳之所交,风雨之所会。」曹操诗,」不可断绝。」
②《初学记》:《易传》曰:「雷声曰雷公。」
③《诗》:「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孙季照曰:杜诗结语,每用安得二字,皆切望之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此云「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皆是一片济世苦心。
述古三首
鹤注
此当是广德元年代宗即位后作,时公在梓州。赵次公曰:述古者,引古事以讽今也。
赤骥顿长缨①,非无万里姿②。悲鸣泪至地③,为问驭者谁④。凤凰从东来⑤,何意复高飞。竹花不结实⑥,念子忍朝饥⑦。古来君臣合,可以物理推..
⑧。贤人识定分⑨,进退固其宜⑩。此伤贤士不遇也。
赵次公注肃宗初立,任用李泌、张镐、房管诸贤,其后或罢或斥或归隐,君臣之分不终,故言骥非善驭则顿缨,凤无竹实则飞去,君臣遇合其难如此,贤者可不明于进退之义乎。
①《穆天子传》:「右骖赤骥而左白义。」长缨,马鞅也。陆机诗:「长缨丽且鲜。」
②王褒颂:「周流八极,万里一息。」③李陵书:「牧马悲鸣。」《后汉杨震传》:「俯仰悲鸣,泪下沾地。」④为问,为此而问也。《战国策》:「骥服盐车上太行,漉汗洒地,中阪迁延,负辕而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幂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⑤《楚辞》:「凤凰高飞而不下。」《韩诗外传》:黄帝即位,凤凰蔽日而至,止帝东园,集帝梧桐,食帝竹实。
⑥范云诗:「竹花何莫莫。」李败《该闻集》云:「旧称竹实为鸾凤所食,今近道竹间,时见花开如枣,结实如麦,江淮号为竹米,乃荒年之兆,其竹即死,信非鸾凤之食。近馀干人言彼有竹实,大如鸡子,竹叶层层包裹,味甘胜蜜,食之令人心肺清泠,生深竹茂林处,乃知鸾凤所食,必非常物也。」⑦《诗》:「惄如调饥。」《韩诗》作朝饥。薛君章句:「朝饥最难忍。」⑧《淮南子》:「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
⑨欧阳建诗:「穷达有定分。」⑩《表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市人日中集①,于利竞锥刀②。置膏烈火上,哀哀自煎熬③。农人望岁稔..
④,相率除蓬蒿。所务谷为本,邪赢无乃劳⑤。舜举十六相⑥。身尊道何高。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⑦。此讽当时理财者。市争利,农艺谷,此本末之辩。舜举贤致治,知本计也。秦苛法敛民,但趋末耳。谋国者奈何不知鉴哉。上两段亦属引端,正意在结末。
朱注是时第五琦、刘晏,皆以宰相领度支盐铁使,榷税四出,利悉锥刀,故言为治之道,在乎敦本而抑末。
卢注宝应间,元载代刘晏,专判财利,按籍举八年租调之逋负者,计其大数,籍其所有,谓之白著。故曰商鞅不专指刘晏、第五琦也。
①《韩信传》:「驱市人而战之。」《易》:「日中为市。」②《左传》:「锥刀之末,将尽争之。」江淹书:「宁当争尺寸之末,竞锥刀之利哉。」③《庄子》:「膏火自煎也。」阮籍诗:「膏火自煎熬。」汲汲营利,犹膏火相煎,故下云「邪赢无乃劳。」
④谢脁诗:「解颜劝农人。」⑤《西京赋》:「何必昏于作劳,邪赢优而足恃。」薛综注:「昏,勉
也。邪,伪也。优,饶也。」⑥《左传》:「天下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故也。」十六相,指八元八恺。⑦《史记》:商鞅,卫之庶公子,相秦,封商君,天资刻薄少恩,变秦法令,密如牛毛,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灭商鞅之家。
其二
汉光得天下,祚永固有开①。岂惟高祖圣,功自萧曹来②。经纶中兴业,何代无长才。吾慕寇邓勋,济时信良哉。耿贾亦宗臣,羽翼共徘徊.. ③。休运终四百④,图画在云台⑤。此念中兴诸将也。论光武中兴,而推本高祖人才,恩太宗创业名臣也。其引寇、邓、耿、贾,比肃宗恢复诸将,但昔则图画云台,生享爵禄,而没垂令名,今则功臣疑忌,忠如李、郭,尚忧谗畏讥,故借汉事以讽唐。《社臆》:高祖创业,萧何养民以致贤,曹参有攻城略地之功。及光武中兴,有寇邓以当萧何,而耿贾以战功羽翼之,犹之曹参也。此见文武并用之意。
①《记》:「国之将兴,有开必先。」②《丙吉传》:「高祖开基,萧曹为冠。」《汉书》:萧何、曹参,起
刀笔吏,为一代宗臣。③《史记留侯传》:「羽翼已成。」④《后汉献帝赞》:「终我四百,永作虞宾。」⑤《东观汉记》:显宗追感前世功臣,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
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
鹤注
惠义寺在梓州,此当是广德元年夏梓州作。章留后即章彝。
杜氏《通典》:节度使若朝觐,则置留后,择其人以任之。《唐书》:嘉州眉山郡属剑南东道。《旧书》:乾元元年剑南节度使卢元裕,请升嘉州为中都督,寻罢。
中军待上客①,令肃事有恒。前驱入宝地②,祖帐飘金绳③。首段叙饯送之事。中军指章,上客指崔。令严事定,就设席言。宝地金绳,切惠义寺。
①《左传》:晋以郄縠将中军。孔融谓李膺为登龙之上客。
②王洙曰:县令负弩前驱。《诗》:「为王前驱。」沈佺期诗:「长歌入宝地。」③《汉疏广传》:「设祖道供账东都门外。」《观经》:「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以七宝界。」《法华经》:「国名离垢,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
南陌既留欢①,兹山亦深登。清闻树杪磬,远谒云端僧②。回策匪新岸,所攀仍旧藤③。耳激洞门飙,目存寒谷冰。此山上游览之景。上四登山,言境之高。下四下山,言气之凉。
①张远注
南陌乃寺前设祖处。
②鲍照诗:「云端楚山见。」③《杜臆》:公登惠义寺,见于诗者两次矣,故云匪新、仍旧。《世说》:回策如萦。
出尘閟轨躅①,毕景遗炎蒸②。永愿坐长夏,将衰栖大乘③。羇旅惜宴会..
④,艰难怀友朋。劳生共几何,离恨兼相仍⑤。此寺前惜别之情。言此地清幽,可以销暑,无如席中客散,倍增怅恨耳。閟轨躅,无车辙人踪也。毕景,谓尽一日之影。此章四句起,下两段各八句。
①《班固传》:「伏周孔之轨躅。」孔鱼诗:「金门朱轨躅。」
②鲍照诗:「侵星赴早路,毕景逐前俦。」庾信诗:「五月炎蒸气。」③《传灯录》:「若顿悟自心即佛,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李顒《大乘赋序》:「大乘者,如来之道场也。故缘觉声闻,谓之小乘。」
④申涵光曰:羇旅惜宴会,一是惜情,一是惜物,非久客不知。⑤吴均诗:「故人宁知此,离恨煎人肠。」鲍照诗:「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送窦九归成都
窦九恐是成都窦少尹之子,故用问绢事,时盖以省观归成都耶。
文章亦不尽,窦子才纵横①。非尔更苦节,何人符大名②。读书云阁观③问绢锦官城④。我有浣花竹,题诗须一行。上四称窦才名,下则送归成都,有文章才略,而又砥节立石,见其人品不凡。《杜臆》:起得突兀,转亦顿挫,似尺水兴波。苦节二字,他本因声律不谐,改作持节,黄鹤泥此,遂以窦九为检察窦侍御,误矣。
①《通鉴》:梁武帝谓沈约才智纵横。
②王韶之《赠潘综吴逵》诗:「固此苦节,易彼大名。」③束皙《读书赋》:「被纨素而读书。」应瑒《释宾》:「子犹不能腾云阁,攀天衢。」云阁观,当在成都,乃平日读书处。④《魏志》:胡质为荆州刺史,子威自京师往省,自驱驴,不止传舍,留十馀日告归,父赐缣一疋,威跪问曰:「大人清贫,何以得此?」质曰:「此吾俸馀,聊助汝粮耳。」
章梓州水亭原注:时汉中王兼道士席谦在会,同用荷字韵。
鹤注
此当是广德元年秋作。《吴郡志》:席谦,郡人,梓州肃明观道士,善棋,公绝句「席谦不见近弹棋」是也。沈佺期诗:「回借水亭幽。」
城晚通云雾,亭深到芰荷。吏人桥外少①,秋水席边多。近属淮王至②高门蓟子过③。荆州爱山简④,吾醉亦长歌。上四水亭景物,下四同席交情。(,)
赵汸注首见亭在城傍,次见亭临水上。吏人少,略去仪从。秋水多,前临清旷。《杜臆》:后半并列宾主四人,却流利不板。亦长歌,如荆人之歌山简。
①汉章帝诏:「吏人同声,谓之不烦。」②《世说》: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淮南王安传》:武帝以安属为诸父,辩博善为文辞,甚尊重之。③《庄于》:「高门悬簿,无不走也。」《神仙传》:蓟子训至京师,诸贵人各绝客洒扫,凡二十三家,并时各有一子训到其家。明朝至朝,相问,二十三人所见皆同,唯所言话随主人意答乃不同也。其神变若此。④晋山简镇襄阳,每出游习家池,有儿童歌,详见他卷。
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得凉字
鹤注
此是广德元年秋作。是年九月,公至阆州。
秋日野亭千橘香,玉杯锦席高云凉。主人送客何所作,行酒赋诗殊未央..
①。衰老应为难离别,贤声此去有辉光。预传籍籍新京兆②,青史无劳数赵张.. ③。橘亭之饯,公属陪宾,故上四称梓州厚情,下截祝少尹新政,唯第五句带自序。
卢注东川绝域,刺史每多豪举,如李梓州有玉袖金壶之艳,章梓州有玉杯锦席之华,亦足见天隅斗绝,戎马不交,作宦者得优游朊仕,此高崇文谓川中乃宰相回翔之地也。
①汉武帝赋:「惜蕃华之未央。」央,尽也。②《唐书》:至德二载,改成都府,置尹,视二京,故以京兆比之。③《汉艺文志》:《青史子》五十七篇。古人以竹为简,写书,杀其青,故曰青史。《汉书》:赵广汉、张敞相继为京兆尹,吏民语曰:「前有赵张,后有三王。」
随章留后新亭会送诸君
鹤注
新亭在梓州,当是广德元年作。
新亭有高会①,行子得良时②。日动映江幕,风鸣排槛旗。绝荤终不改,劝酒欲无辞。已坠岘山泪③,因题零雨诗。上四新亭会送,是景。下四惜别诸君,是情。座客必有绝荤者,故诗中及之。顾注谓指汉中王者,或然。且诸客中当有仕梓而去者,故用岘山碑以志去思。旧注谓送客至襄阳者,太泥。
①晋乐曲:「新亭送客渚。」《史记》:宋义置酒高会。《楚辞》:「吉日兮辰良。」②《晋书》:羊祜尝登岘山置酒。祜没,襄阳百姓建碑其上,见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坠泪碑。
③孙楚《陆阳候送别》诗:「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
客旧馆
依旧编广德元年梓州诗内。年谱谓秋往阆州,冬晚复回梓州。据此诗,则是初秋别梓,秋尽复回也。周弘正诗:「依然归旧馆。」
陈迹随人事①,初秋别此亭。重来梨叶赤,依旧竹林青。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
或作听
无由出江汉,愁绪一作秋渚
月冥冥,上四旧舘秋景,下四触物伤情。「昔随人事」,谓迹随事徃。杜臆:风幔是有今无者,寒砧是昔无今有者者,「声」字出韵,若作「听」字对「巻」字,亦稳。杜诗五律无失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