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周易集解卷十七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

孔颖达曰:据今而称上代,谓之昔昔。聪明睿智,谓之圣人,卿伏羲也。

案《下系》云: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始作八卦。今言作易,明是伏羲,非谓文王也。

幽赞于神明而生蓍,

荀爽曰:幽,隐也。赞,见也。神者在天,明者在地。神以夜光,明以昼照。蓍者,册也。谓阳爻之册三十有六,阴爻之册二十有四,二篇之册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上配列宿,下副物数。生蓍者,谓蓍从爻中生也。

干宝曰:幽昧,人所未见也。赞,求也。言伏羲用明于昧冥之中,以求万物之性,尔乃得自然之神物,能通天下之精,而管御百灵者。始为天下生用蓍之法者也。

参天两地而倚数,

虞翻曰:倚,立。参,三也。谓分天象为三才,以地两之,立六画之数,故「倚数」也。

崔觐曰:参,三也。谓于天数五、地数五中,以八卦配天地之数。起天三配艮,而立三数。天五配坎,而立五数。天七配震,而立七数。天九配乾,而立九数。此从三顺配阳四卦也。地从二起,以地两配兑,而立二数。以地十配离,而立十数。以地八配巽,而立八数。以地六配坤,而立六数。此从两逆配阴四卦也。其天一地四之数,无卦可配,故虚而不用。此圣人取八卦配天地之数,总五十而为大衍。

案:此说不尽,已释在大衍章中,详之明矣。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虞翻曰: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乾坤刚柔,立本者卦。谓六爻阳变成震、坎、艮,阴变成巽、离、兑,故「立卦」。六爻三变,三六十八,则有十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是也。《系》曰:阳一君二民,阴二君一民,不道乾坤者也。

发挥于刚柔而生爻,

虞翻曰:谓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发,动。挥,变。变刚生柔爻,变柔生刚爻,以三为六也。因而重之,爻在其中,故「生爻」。

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

虞翻曰:谓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和顺谓坤,道德谓乾。以乾通坤,谓之理义也。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虞翻曰:以乾推坤,谓之穷理,以坤变乾,谓之尽性。性尽理穷,故「至于命」。巽为命也。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

虞翻曰:重言昔者,明谓庖牺也。

将以顺性命之理,

虞翻曰: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以阳顺性,以阴顺命。

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崔觐曰:此明一卦立爻,有三才二体之义。故先明天道既立阴阳,地道又立刚柔,人道亦立仁义以明之也。何则?在天虽刚,亦有柔德,在地虽柔,亦有刚德,故《书》曰:沈潜刚克,高明柔克。人禀天地,岂可不兼仁义乎?所以易道兼之矣。

兼三才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虞翻曰:谓参天两地,乾坤各三爻,而成六画之数也。

分阴分阳,迭用柔刚,

虞翻曰:迭,递也。分阴为柔,以明夜;分阳为刚,以象昼。刚柔者,昼夜之象。昼夜更用,故「迭用柔刚」矣。

故易六画而成章。

章谓文理。乾三画,成天文。坤三画,成地理。

天地定位,

谓乾坤。五贵二贱,故「定位」也。

山泽通气,

谓艮兑。同气相求,故「通气」。

雷风相薄,

谓震巽。同声相应,故「相薄」。

水火不相射,

谓坎离。射,厌也。水火相通。坎戊离已,月三十日,一会于壬,故「不用射」也。

八卦相错。

错,摩。刚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也。

数往者顺,

谓坤消从午至亥,上下,故「顺」也。

知来者逆,

谓乾息从子至巳,下上,故「逆」也。

是故易逆数也。

易谓乾易,故逆数。此上虞义。

雷以动之,

荀爽曰:谓建卿之月,震卦用事,天地和合,万物萌动也。

风以散之,

谓建巳之月,万物上达,布散田野。

雨以润之,

谓建子之月,含育萌牙也。

日以烜之,

谓建午之月,太阳欲长者也。

艮以止之,

谓建丑之月,消息毕止也。

兑以说之,

谓建酉之月,万物成熟也。

乾以君之,

谓建亥之月,乾坤合居,君臣位得也。此上荀义。

坤以藏之。

《九家易》曰:谓建申之月,坤在乾下,包藏万物也。乾坤交索,既生六子,各任其才,往生物也。又雷与风雨,变化不常。而日月相推,迭有来往。是以四卦以义言之,天地山泽,恒在者也。故直说名矣。孔颖达曰:此又重明八物八卦之功用也。上四举象,下四举卦者,王肃以为互相备也。则明雷风与震巽同用,乾坤与天地同功也。

帝出乎震,

崔觐曰:帝者,天之王气也,至春分则震王,而万物出生。

齐乎巽,

立夏则巽王,而万物洁吉。

相见乎离,

夏至则离王,而万物皆相见也。

致役乎坤,

立秋则坤王,而万物致养也。

说言乎兑,

秋分则兑王,而万物所说。

战乎乾,

立冬则乾王,而阴阳相薄。

劳乎坎,

冬至则坎王,而万物之所归也。

成言乎艮。

立春则艮王,而万物之所成终成始也。以其周王天下,故谓之帝。此崔新义也。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虞翻曰:出,生也。震初不见东,故不称东方卦也。

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

巽阳隐初,又不见东南,亦不称东南卦,与震同义。巽阳藏室,故「洁齐」。

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

离为日,为火,故「明」。日出照物,以日相见。离象三爻,皆正日中,正南方之卦也。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离,南方,故「南面」。乾为治。乾五之坤,坎为耳,离为明,故「以听天下,向明而治」也

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

坤阴无阳,故道广布,不主一方,含弘光大,养成万物。

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

兑三失位不正,故「言正秋」。兑象不见西,故不言西方之卦,与坤同义。兑为雨泽,故说「万物」。震为言,震二动成兑,言从口出,故「说言」也。

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

乾刚,正五,月十五日晨象西北,故「西北之卦」。薄,入也。坤十月卦,乾消剥入坤,故「阴阳相薄」也。

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

归,藏也。坎二失位不正,故言正北方之卦,与兑正秋同义。坎月夜中,故「正北方」。此上虞义,

崔觐曰:以坎是正北方之卦,立冬已后,万物归藏于坎。又阳气伏于子,潜藏在中,未能浸长,劳局众阴之中也。

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虞翻曰:艮三得正,故复称卦。万物成始乾甲,成终坤癸。艮东北,是甲癸之间,故「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者也。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韩康伯曰:于此言神者,明八卦运动变化推移,莫有使之然者。神则无物,神则无物,妙无物而为言也。明则雷疾风行,火炎水润,莫不自然相与,而为变化,故能万能既成。

动万物者,莫疾乎雷。

崔觐曰:谓春分之时,雷动则草木滋生,蛰虫发起,所动万物,莫急于此也。

桡万物者,莫疾乎风。

言风能鼓桡万物,春则发散草木枝叶,秋则摧残草木枝条,莫急于风者也。

燥万物者,莫乎火。

言火能乾燥万物,不至润湿,于阳物之中,莫过乎火。熯亦燥也。

说万物者,莫说乎泽。

言光说万物莫过以泽,而成说之也。

润万物者,莫润乎水。

言滋润万物莫过以水而润之。

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

言大寒立春之际,艮之方位,万物以之始,而为今岁首。以之终,而为去岁末。此则叶夏正之义,莫盛于艮也。此言六卦之神用。而不言乾坤者,以乾坤而发天地,无为而无不为,能成雷风等有为之神妙也。艮不言山,独举卦名者,以动桡燥润功,是雷风水火。至于终始万物,于山义则不然,故言卦,而馀皆称物,各取便而论也。此崔新义也。

故水火相逮,

孔颖达曰:上章言水火不相入。此言水火相逮者,既不相入,又不相及,则无成物之功。明性虽不相入,而气相逮及。

雷风不相悖,

孔颖达曰:上言雷风相薄。此言不相悖者,二象俱动。若相薄而相悖逆,则相伤害,亦无成物之功,明虽相薄而不相逆者也。

山泽通气,

崔觐曰:言山泽虽相县远,而气交通。

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虞翻曰:谓乾变而坤化。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成既济定,故「既成万物」矣。

乾,健也。

虞翻曰:精刚自胜,动行不休,故「健」也。

坤,顺也。

纯柔承天时行,故「顺」。

震,动也。

阳出动行。

巽,入也。

乾初入阴。

坎,陷也。

阳陷阴中。

离,丽也。

日丽乾刚。

艮,止也。

阳位在上,故「止」。

兑,说也。

震为大笑。阳息震成兑,震言出口,故「说」。此上虞义也。

乾为马,

孔颖达曰:乾象天行健,故「为马」

坤为牛,

坤象地任重而顺,故「为牛」。

震为龙,

震象龙动,故「为龙」。此上孔正义。

巽为鸡,

《九家易》曰:应八风也。风应节而变,变不失时。鸡时至而鸣,与风相应也。二九十八,主风精,为鸡。故鸡十八日剖而成雏。二九顺阳历,故鸡知时而鸣也。

坎为豕,

《九家易》曰:污辱卑下也。六九五十四,主时精,为豕。坎豕怀胎,四月而生,宜时理节,是其义也。

离为雉,

孔颖达曰:离为文明,雉有文章,故「离为雉」。

艮为狗,

《九家易》曰:艮止,主守御也。艮数三,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为犬。故犬怀胎三月而生。斗运行十三时日出,故犬十三日而开目。斗屈,故犬臣屈也,斗运行四币,犬亦夜绕室也。火之精畏水,不敢饮,但舌舐水耳。犬斗,以水灌之,则解也。犬近奎星,故犬淫当路,不避人者也。

兑为羊。

孔颖达曰:兑为说。羊者,顺从之畜,故「为羊」。

乾为首,

乾尊而在上,故「为首」。

坤为腹,

坤能包藏含容,故「为腹」也。

震为足,

震动用,故「为足」。

巽为股,

巽为顺,股顺随于足,故「巽为股」。

坎为耳,

坎北方,主听,故「为耳」。

离为目,

离南方,主视,故「为目」。

艮为手,

艮为止,手亦止持于物使不动,故「艮为手」。

兑为口。

兑为说,口所以说言,故「兑为口」。此止孔正义。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

崔觐曰:欲明六子,故先说乾称天父,坤称地母。

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孔颖达曰:索,求也。以求乾坤为父母,而求其子也。得父气者为男,得母气者为女。坤初求得乾气,为震,故曰「长男」。坤二得乾气,为坎,故曰「中男」。坤三得乾气,为艮,故曰「少男」。乾初得坤气,为巽,故曰「长女」。乾二得坤气,为离,故曰「中女」。乾三得坤气,为兑,故曰「少女」。此言所以生六子者也。

乾为天,

宋衷曰:乾动作不解,天亦转运。  为圜,

宋衷曰:动作转远,非圜不能,故「为圜」。

为君,

虞翻曰:贵而严也。

为父,

虞翻曰:成三男,其取类也,故「为父」也。  为玉,为金,

崔觐曰:天体清明而刚,故「为玉,为金」。

为寒,为冰,

孔颖达曰:取其西北冰寒之地。崔觐曰:乾主立冬已后,冬至已前,故「为寒,为冰」也。

为大赤,

虞翻曰:太阳为赤,月望出入时也。崔觐曰:乾四月纯阳之卦,故取盛阳色为大赤。

为良马,

虞翻曰:乾善,故良也。

为老马,

《九家易》曰:言气衰也,息至已必当复消,故「为老马」也。

为瘠马,

崔觐曰:骨为阳,肉为阴。乾纯阳爻,骨多,故「为瘠马」也。  为驳马,

宋衷曰:天有五行之色,故「为驳马」也。

为木果。

宋衷曰:群星著天,似果实著木,故「为木果」。

坤为地,

虞翻曰:柔道静。

为母,

虞翻曰:成三女,能致养,故「为母」。  为布,

崔觐曰:遍布万物于致养,故「坤为布」。

为釜,

孔颖达曰:取其化生成熟,故「为釜」也。

为吝啬,

孔颖达曰:取地生物而不转移,故「为吝啬」也。

为均,

崔觐曰:取地生万物,不择善恶,故「为均」也。

为子母牛,

《九家易》曰:土能生育,牛亦含养,故「为子母牛」也。  为大舆,

孔颖达曰:取其能载,故「为大舆」也。

为文,

《九家易》曰:万物相杂,故「为文」也。

为众,

虞翻曰:物三称群,阴为民,三阴相随,故「为众」也。

为柄,

崔觐曰:万物依之为本,故「为柄」。

其于地也为黑。

崔觐曰:坤十月卦,极阴之色,故「其于色也为黑」矣。  震为雷,

虞翻曰:太阳火,得水有声,故「为雷」也。

为駹,

駹,苍色。震,东方。故「为駹」。旧读作龙。上巳为龙,非也。

为玄黄,

天玄地黄。震,天地之杂物,故「为玄黄」。

为专,

阳在初,隐静,未出触坤,故「专」。则乾,静也。专,延。叔坚说以专为旉,大布。非也。此上虞义也。

为大涂,

崔觐曰:万物所出在春,故「为大涂」。取其通生性也。

为长子,

虞翻曰:乾一索,故「为长子」。

为决躁,

崔觐曰:取其刚在下动,故「为决躁」也。

为苍筤竹,

《九家易》曰:苍筤,青也。震阳在下,根长坚刚,阴爻在中,使外苍筤也。  为萑苇。

《九家易》曰:萑苇,蒹葭也。根茎丛生,蔓衍相连,有似雷行也。  其于马也,为善鸣,

虞翻曰:为雷,故「善鸣」也。

为馵足,为作足,

马白后左足为馵;震为左,为足,为作;初阳白,故「为作足」。

为的颡。

的,白。颡,额也。震体头,在口上白,故「的颡」。《诗》云:有马白颠,是也。此上虞义也。

其于稼也,为反生。

宋衷曰:阴在上,阳在下,故「为反生」。谓枲豆之类,戴甲而生。

其究为健,为蕃鲜。

虞翻曰:震巽相薄,变而至三,则下象究。与四成乾,故「其究为健,为蕃鲜」。巽究为躁卦,躁卦则震,震雷巽风无形,故卦特变耳。  巽为木,

宋衷曰:阳动阴静,二阳动于上,一阴安静于下,有似于木也。

为风,

陆绩曰:风,土气也;巽,坤之所生,故「为风」。亦取静于本,而动于末也。  为长女,

荀爽曰:柔在初。

为绳直,

翟元曰:上二阳共正一阴,使不得邪僻,如绳之直。孔颖达曰:取其号令齐物,如绳直也。

为工,

荀爽曰:为绳木,故「为工」。

虞翻曰:为近利市三倍,故「为工」。子夏曰:「工居肆」。

为白,

虞翻曰:乾阳在上,故「白」。孔颖达曰:取其风吹去尘,故洁白也。

为长,

崔觐曰:取风行之远,故「为长」。  为高,

虞翻曰:乾阳在上,长,故「高」。孔颖达曰:取木生而高上。

为进退,

虞翻曰:阳初退,故「进退」。

荀爽曰:风行无常,故「进退」。

为木果,

荀爽曰:风行或东或西,故「不果」。

为臭。

虞翻曰:臭,气也。风至知气,巽二入艮鼻,故「为臭」。《系》曰:其臭如兰。

其于人也,为宣发,

虞翻曰:为白,故「宣发」。马君以宣为寡发,非也。

为广颡,

变至三,坤为广,四动成乾,为颡,在头口上,故「为广颡」。与震的颡同义。震一阳,故「的颡」。巽变乾二阳,故「广颡」。

为多白眼,

为白,离目上向,则白眼见,故「多白眼」。

为近利市三倍。

变至三成坤,坤为近。四动乾,乾为得。至五成噬嗑,故称市。乾三爻,为三倍。故「为近利市三倍」。动上成震,故其究为躁卦。八卦诸爻,唯震巽为耳。

其究为躁卦。

变到五成噬嗑,为市。动上成震,故「其究为躁卦」。明震内体为专,外体为躁。此上虞义。

坎为水,

宋衷曰:坎阳在中,内光明,有似于水。

有沟渎,

虞翻曰:以阳辟坤,水性流通,故「为沟渎」也。

为隐伏,

虞翻曰:阳藏坤中,故「为隐伏」也。

为矫輮,

宋衷曰:曲者更直为矫,直者更曲为輮,水流有曲直,故「为矫輮」。  为弓轮。

虞翻曰:可矫輮,故「为弓轮」。坎为月,月在于庚,为弓在甲,象轮,故「弓轮」也。  其于人也,为加忧,

两阴失心为多眚,故「加忧」。

为心病,

为劳而加忧,故「心病」。亦以坎为心,坎二折坤为心病。此上虞义也。

为耳痛,孔颖达曰:坎,劳卦也。又主听,听劳则耳痛。

为血卦,为赤。

孔颖达曰:人之有血,犹地之水,赤,血色也。

案:十一月,一阳爻生在坎,阳气初生于黄泉,其色赤也。

其于马也,为美脊。

宋衷曰:阳在中央,马脊之象也。

为亟心,

崔觐曰:取其内阳刚动,故心亟心也。

为下首,

荀爽曰:水之流,首卑下也。

为薄蹄,

《九家易》曰:薄蹄者在下,水趋下,趋下则流散,流散则薄弱,故「为薄蹄」也。  为曳。

宋衷曰:水摩地而行,故「曳」。

其于舆也,为多眚。

虞翻曰:眚,败也。坤为大车,坎折坤体,故为车「多眚」也。

为通,

水流渎,故「通」也。

为月,

坤为夜,以坎阳光坤,故「为月」也。

为盗。

水行潜窃,故「为盗」也。

其于木也,为坚多心。

阳刚在中,故「坚多心」。刺,枣属也。此上虞义也。

孔颖达曰:乾、震、坎,皆以马喻。乾至健,震至动,坎至行,故皆可以马为喻。坤则顺,艮则止,巽亦顺,离文明而柔顺,兑柔说,皆无健,故不以马为喻也。唯坤卦利牝马,取其行不取其健,故曰牝也。坎亦取其行不取其健。皆外柔,故为下首。薄蹄,曳也。

离为火,

崔觐曰:取卦阳在外,象火之外照也。

为日,

荀爽曰:阳外光也。

为电,

郑玄曰:取火明也,久明似日,暂明似电也。

为中女,

荀爽曰:柔在中也。

为甲胄,

虞翻曰:外刚,故「为甲」。乾为首,巽绳贯甲,而在首上,故「为胄」。胄,兜鍪也。

为戈兵。

乾为金,离火断乾,燥而炼之,故「为戈兵」也。

其于人也,为大腹。

象日常满,如妊身妇,故「为大腹」。乾为大也。  为乾卦,

火日熯燥物,故「为乾卦」也。

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

此五者,皆取外刚内柔也。  其于木也,为折上稾。

巽木在离中,体大过死。巽虫食心,则折也。蠹虫食口木,故「上稾」。或以离火烧巽,故折上稾。此上虞义。

宋衷曰:阴在内,则空中。木中空,则上科稾也。  艮为山,

宋衷曰:二阴在下,一阳在上。阴为土,阳为木,土积于下,木生其上,山之象也。

为径路,

虞翻曰:艮为山中径路。震阳在初,则为大涂。艮阳小,故「为径路」也。

为小石,

陆绩曰:艮刚卦之小,故「为小石」者也。

为门阙,

虞翻曰:乾为门,艮阳在门外,故「为门阙」。两小山,阙之象也。

为果蓏,

宋衷曰:木实谓之果,草实谓之蓏。桃李瓜瓞之属,皆出山谷也。

为阍寺,

宋衷曰:阍人主门,寺人主巷,艮为止,此职皆掌禁止者也。

为指,

虞翻曰:艮手多节,故「多指」。

为拘,

虞翻曰:指屈伸制物,故「为拘」。拘旧作狗,上已为狗字之误。

为鼠,

虞翻曰:似狗而小,在坎穴中,故「为鼠」,晋九四是也。

为黔喙之属。

马融曰:黔喙,肉食之兽,谓豺狼之属。黔,黑也。阳元在前也。

其于木也,为多节。虞翻曰:阳刚在外,故「多节」。松柏之属。

兑为泽,

虞翻曰:坎水半见,故「为泽」。宋衷曰:阴在上,令下湿,故「为泽」也。

为少女,

虞翻曰:坤三索,位在末,故「少」也。

为巫,

乾为神,兑为通,与神通气女,故「为巫」。

为口舌,

兑为震声,故「为口舌」。  为毁折,

二折震足,故「为毁折」。

为附决,

乾体未圜,故「附决」也。

其于地也,为刚卤。

乾二阳在下,故刚。泽水润下,故「咸」。此上虞义。

朱仰之曰:取金之刚不生也。刚卤之地不生物,故「为刚卤」者也。  为妾,

虞翻曰:三少女,位贱,故「为妾」。

为羔。

羔,女使,皆取位贱,故「为羔」。旧读以震駹为龙,艮拘为狗,兑羔为羊,皆已见上。此为再出,非孔子意也。震已为长男,又言长子,谓以当继世、守宗庙、主祭祀,故详举之。三女皆言长中少,明女子各当外成,故别见之。此其大例者也。此上虞义。周易序卦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干宝曰:物有先天地而生者矣。今正取始于天地,天地之先,圣人弗之论也。故其所法象,秘自天地而还。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上系》曰:法象莫大乎天地。庄子曰: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春秋壳梁传》曰:不求知所不可知者,智也。而今后世浮华之学,强支离道义之门,求入虚诞之域,以伤政害民,岂非谗说殄行,大舜之所疾者乎!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

荀爽曰:谓阳动在下,造生万物于冥昧之中也。

屯者,万物之始生也。

韩康伯曰:屯,刚柔始交,故为「万物之始生也」。

崔觐曰:此仲尼序文王次卦之意。不序乾坤之次者,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则天地次第可知,而万物之先后宜序也。万物之始生者,言刚柔始交,故万物资始于乾,而资生于坤也。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物之稚也。

崔觐曰:万物始生之后,渐以长稚,故言「物生必蒙」。郑玄曰:蒙,幼小之貌,齐人谓萌为蒙也。

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

荀爽曰:坎在乾上,中有离象,水火交和,故为「饮食之道」。

郑玄曰:言孩稚不养,则不长也。

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

韩康伯曰:夫有生则有资,有资则争兴也。

郑玄曰:讼,犹争也。言饮食之会恒多争也。  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

《九家易》曰:坤为众物,坎为众水,上下皆众,故曰「师」也。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天子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有将,皆命卿也。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也。

崔觐曰:因争,必起相攻,故「受之以师」也。  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

韩康伯曰:众起而不比,则争无息。必相亲比,而后得宁也。

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

韩康伯曰:比非大通之道,则各有所畜,以相济也;由比而畜,故曰「小畜」,而不能大也。  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者,礼也。

韩康伯曰:履,礼也。礼所以适时用也。故既畜则须用,有用须礼也。  履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

荀爽曰:谓乾来下降,以阳通阴也。姚信曰:安上治民,莫过于礼。有礼然后泰,泰然后安也。

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

崔觐曰:物极则反,故不终通而否矣。所谓城复于隍。  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

韩康伯曰:否则思通,人人同志,故可出门同人,不谋而合。

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

崔觐曰:以欲从人,人必归已,所以成大有。

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

崔觐曰:富贵而自遗其咎,故「有大」者「不可盈」。当须谦退,天之道也。

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

郑玄曰:言国既大而有谦德,则于政事恬豫。雷出地奋豫,豫行出而喜乐之意。

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

韩康伯曰:顺以动者,众之所随也。

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

《九家易》曰:子利父事,备物致用,而天下治也。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于圣人。子修圣道,行父之事,以临天下,无为而治。

有事然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

荀爽曰:阳称大,谓二阳动升,故曰「大」也。

宋衷曰:事立功成,可推而大也。

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

虞翻曰:临反成观,二阳在上,故「可观」也。

崔觐曰:言德业大者,可以观政于人也。

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虞翻曰:颐中有物食,故曰「合也」。

韩康伯曰:可观,则异方合会也。

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

虞翻曰:分刚上文柔,故「饰」。韩康伯曰:物相合,则须饰以修外也。

致饰而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

荀爽曰:极饰反素,文章败,故为「剥」也。

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

虞翻曰:阳四月,穷上,消姤至坤者也。

故受之以复。

崔觐曰:夫易穷则有变,物极则反于初。故剥之为道,不可终尽,而使之于复也。

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

崔觐曰:物复其本,则为诚实,故言「复则无妄」矣。

有无妄物,然后可畜,故受之大畜。

荀爽曰:物不妄者,畜之大也。畜积不败,故「大畜」也。

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

虞翻曰: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

崔觐曰:大畜刚健,辉光日新,则可观其所养,故言「物畜然后可养」也。

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

虞翻曰:人颐不动则死,故「受之以大过」。大过否卦,棺椁之象也。

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

韩康伯曰:过而不已,则陷没也。

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韩康伯曰:物极则变,极陷则反所丽。  有天地,

虞翻曰:谓天地否也。

然后有万物。

谓否反成泰,天地𡔹●缺字:似「𡕃」,然「罒」似「覀」且在「冖」下,万物化醇,故「有万物」也。

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谓泰已有否,否三之上,反正成咸。艮为男,兑为女,故有男女。  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咸反成恒,震为夫,巽为妇,故「有夫妇」也。

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谓咸上复乾成遁,乾为父,艮为子,故「有父子」。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谓遁三复坤成否,乾为君,坤为臣,故「有君臣」也。  有君臣,然后有上下。

否乾君尊上,坤臣卑下。天尊地卑,故「有上下」也。  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错,置也。谓天、君、父、夫象尊,错上。地、妇、臣、子礼卑,错下。坤地道、妻道、臣道,故「礼义有所错」者也。此上虞义。

干宝曰:错,施也。此详言人道、三纲、六纪有自来也。人有男女阴阳之性,则自然有夫妇配合之道。有夫妇配合之道,则自然有刚柔尊卑之义。阴阳化生,血体相传,则自然有父子之亲。以父立君,以子资臣,则必有君臣之位。有君臣之位,故有上下之序。有上下之序,则必礼以定其体,义以制其宜,明先王制作,盖取之于情者也。上经始于乾坤,有生之本也。下经始于咸恒,人道之首也。易之兴也。当殷之末世,有妲已之祸;当周之盛德,有三母之功,以言天不地不生,夫不妇不成,相须之至,王教之端。故《诗》以《关雎》为国风之始,而《易》于咸恒备论,礼义所由生也。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

郑玄曰:言夫妇当有终身之义,夫妇之道,谓咸恒也。

物不可以终久于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

韩康伯曰:夫妇之道,以恒为贵。而物之所居,不可以不恒,宜与时升降,有时而遁者也。

物不可以终遁,故受之以大壮。

韩康伯曰:遁,君子以远小人。遁而后通,何可终邪?阳盛阴消,君子道胜也。

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

崔觐曰:不可终壮于阳盛,自取触藩,宜柔进而上行,受兹锡马。

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

《九家易》曰:日在坤下,其明伤也,言晋极当降复入于地,故曰「明夷」也。  伤于外者必反于家,故受之以家人。

虞翻曰:晋时在外,家人在内,故反家人。

韩康伯曰:伤于外者,必反诸内矣。

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

韩康伯曰:室家至亲,过在失节。故家人之义,唯严与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家人尚严,其弊必乖者也。

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

崔觐曰:二女同居,其志乖而难生,故曰「乖必有难」也。

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

崔觐曰:蹇终则来硕吉,利见大人,故言「不可终难,故受之以解」者也。

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

崔觐曰:宥罪缓死,失之则侥幸,有损于政刑,故言「缓必有所失,受之以损」。

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崔觐曰:损终则弗损,益之,故言「损而不已必益」。

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

韩康伯曰:益而不已则盈,故必「决也」。

决必有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

韩康伯曰:以正决邪,必有喜遇。

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

崔觐曰:天地相遇,品物咸章,故言「物相遇而后聚」也。

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

崔觐曰:用大牲而致孝享,故顺天命而升为王矣,故言「聚而上者谓之升」。

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崔觐曰:冥升在上,以消不富,则穷,故言「升而不已必困」也。  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崔觐曰:困及于臲卼,则反下以求安,故言「困乎上必反下」。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

韩康伯曰:井久则浊秽,宜革易其故。

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韩康伯曰:革,去故。鼎,取新。既以去故,则宜制器立法以治新也。鼎,所以和齐生物成新之器也,故取象焉。

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

崔觐曰:鼎所烹饪,享于上帝。主此器者,莫若冢嫡,以为其祭主也,故言「主器者莫若长子」。  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

崔觐曰:震极则征凶,婚媾有言,正须止之,故言「物不可以终动」,故「止之」也。

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

虞翻曰:否三进之四,巽为进也。

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

虞翻曰:震嫁兑,兑为妹。嫁,归也。

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

崔觐曰:归妹者,侄、娣、媵国三人,九女为大援,故言「得其所归者必大」也。

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崔觐曰:谚云:作者不居,况穷不甚,而能处乎?故乎获罪去邦,羁旅于外也。  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

韩康伯曰:旅而无所容,以巽则得所入也。  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

虞翻曰:兑为讲习,故学而进习之,不亦说乎。

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

虞翻曰:风以散物,故「离」也。

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

韩康伯曰:夫事有其节,则物之所同守,而不散越也。

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韩康伯曰:孚,信也。既已有节,宜信以守之矣。

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

韩康伯曰:守其信者,则失贞而不谅之道,而以信为过也。故曰「小过」。

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

韩康伯曰:行过乎恭,礼过乎俭,可以矫世励俗,有所济也。

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韩康伯曰:有为而能济者,以已穷物。物穷则乖,功极则乱,其可济乎?故「受之以未济」。

周易杂卦

韩康伯曰:杂卦者,杂糅众卦,错综其义,或以同相类,或以异相明矣。  乾刚坤柔,

虞翻曰:乾刚金坚,故「刚」。坤阴和顺,故「柔」也。

比乐师忧。

虞翻曰:比五得位,建万国,故「乐」。师三失位,舆尸,故「忧」。

临观之意,或与或求。

荀爽曰:临者,教思无穷,故为「与」。观者,观民设教,故为「求」也。

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

虞翻曰:阴出初震,故「见」。盘桓利居贞,故「不失其居」。蒙二阳在阴位,故「杂」。初杂为交,故「著」。  震,起也。艮,止也。

震阳动行,故「起」。艮阳终止,故「止」。

损益,衰盛之始也。

损,泰初益上,衰之始。益,否上益初,盛之始。

大畜,时也。无妄,灾也。

大畜五之复二成临,时舍坤二,故「时」也。无妄上之遁初,子弑父故「灾」者也。

萃聚,而升不来也。

坤众在内,故「聚」。升五不来之二,故不来之内曰来也。  谦轻,而豫怡也。

谦位三,贱,故「轻」。豫荐乐祖考,故「怡」。怡或言怠也。

噬嗑,食也。贲,无色也。

颐中有物,故「食」。贲,离日在下,五动,巽白,故「无色」也。

兑见,而巽伏也。

兑阳息二,故「见」。则见龙在田,巽乾初入阴,故「伏」也。

随,无故也。蛊,则饰也。

否上之初,君子弗用,故「无故也」。蛊,泰初上饰坤,故「则饰也」。

剥,烂也。复,反也。

剥生于姤,阳得阴熟,故烂。复刚反初。

晋,昼也。明夷,诛也。

诛,伤也。离日在上,故「昼也」。明入地中故「诛也」也。此上并虞义。

干宝曰:日上中,君道明也。明君在上,罪恶必刑也。

井通,而困相遇也。

虞翻曰:泰初之五为井,故「通」也。困三遇四,故「相遇也」。

咸,速也。恒,久也。

相感者,不和而至,故「速也」。日月久照,四时久成,故「久也」。  涣,离也。节,止也。

涣散故「离」。节制度数故「止」。

解,缓也。蹇,难也。

雷动出物,故「缓」。蹇险在前,故「难」。

睽,外也。家人,内也。

离女在上,故「外也」。家人女正位乎内,故「内」者也。

否泰,反其类也。

否反成泰,泰反成否,故「反其类」。终日乾乾,反覆之道。

大壮,则止。遁,则退也。

大壮止阳,阳故「止」。遁阴消阳,阳故「退」。巽为退者也。

大有,众也。同人,亲也。

五阳并应,故「众也」。夫妇同心,故「亲也」。

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革更,故「去」。鼎亨饪,故「取新也」。

小过,过也。中孚,信也。

五以阴过阳,故「过」。信及遁鱼,故「信也」。

丰,多故。亲寡,旅也。

丰大,故「多」。旅无容,故「亲寡」。六十四象,皆先言卦及道其指。至旅体离四,焚弃之行,又在旅家,故独先言亲寡,而后言旅。此上虞义。

离上,而坎下也。

韩康伯曰:火炎上,水润下也。

小畜,寡也。履,不处也。

虞翻曰:乾四之坤初成震,一阳在下,故「寡也」。乾三之坤上成剥,剥穷上失位,故「不处」。

需,不进也。讼,不亲也。

险在前也,故「不进」。天水违行,故「不亲也」。

大过,颠也。

颠,殒也。顶载泽中,故「颠也」。

姤,遇也,柔遇刚也。

坤遇乾也。

渐,女归待男行也。

兑为女,艮为男,反成归妹,巽成兑,故「女归待」。艮成震,乃行,故「待男行也」。

颐,养正也。

谓养三五,五之正为功,三出坎为圣,故曰「颐养正」。与蒙以养正圣功同义也。

既济,定也。

济成六爻,得位定也。

归妹,女之终也。

归妹,人之终始。女终于嫁,从一而终,故「女之终也」。

未济,男之穷也。

否艮为男位。否五之二,六爻失正,而来下阴。未济主月晦,乾道消灭,故「男之穷也」。

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以乾决坤,故刚决柔也。乾为君子,坤为小人。乾息,故君子道长;坤体消灭,故小人道忧。谕武王伐纣。自大过至此八卦,不复两卦对说。大过死象,两体姤决,故次以姤而终于夬,言君子之决小人,故君子道长,小人道忧。此上虞义。

干宝曰:凡《易》既分为六十四卦,以为上下经,天人之事,各有始终。夫子又为序卦,以明其相承受之义。然则文王、周公所遭遇之运,武王、成王所先后之政,苍精受命短长之期,备于此矣。而夫子又重为杂卦,以易其次第。杂卦之末,又改其例,不以两卦反复相酬者,以示来圣后王,明道非常道,事非常事也。化而裁之存乎变,是以终之以决。言能决断其中,唯阳德之主也。故曰:易穷则变,通则久。总而观之,伏羲、黄帝,皆系世象贤,欲使天下世有常君也。而尧、舜禅代,非黄农之化,朱均顽也。汤武逆取,非唐虞之迹,桀、纣之不君也。伊尹废立,非从顺之节,使太甲思愆也。周公摄政,非汤武之典,成王幼年也。凡此皆圣贤所遭遇异时者也。夏政尚忠,忠之弊野,故殷自野以教敬。敬之弊鬼,故周自鬼以教文。文弊薄,故春秋阅诸三代,而损益之,颜回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弟子问政者数矣,而夫子不与言古代损益,以非其任也。回则备言王者之佐,伊尹之人也。故夫子及之焉。是以圣人之于天下也。同不是,异不非。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一以贯之矣。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