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卒。《竹书纪年义证》卷二一云武王在位十七年
周成王元年。
周成王崩。《竹书纪年义证》卷二一云成王在位三十七年
齐太公望卒。《竹书纪年》周康王六年
晋侯筑宫而美,康王使让之。《竹书纪年》
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竹书纪年》
康王卒。《竹书纪年义证》卷二一云康王在位二十六年
《竹书纪年义证》卷二一云:武王在位十七年,成王三十七年,康王二十六年,昭王十九年。与开国大概时间无法对应,未采用。
昭王亲将征荆,辛余靡长且多力,为王右。《吕氏春秋·音初》。
伐楚荆,涉汉,遇大兕。《竹书纪年》周昭王十六年
夜有五色光贯紫微。天大曀,雉兔皆震。征荆楚返,涉汉时桥坏,王、祭公及六师丧于汉。《竹书纪年》周昭王十九年。
辛余靡负王尸北渡,又反负祭公。《吕氏春秋·音初》。
昭王子满被立为王,是为穆王。穆王即位时已五十岁。王道衰微,穆王闵文武之道缺,乃命伯臩音囧
申诫太仆国之政,作臩命。复宁。《史记·周本纪》。
穆王元年,筑祗宫于南郑。《竹书纪年》、《穆天子传》
至穆王元年,周共享国百年。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
穆王所居郑宫、春宫。《竹书纪年》
北唐之君来见,以一骊马,是生绿耳。《竹书纪年》、《穆天子传》
穆王北征,行流沙千里,行积羽千里。《竹书纪年》、《穆天子传》
诸侯有不睦者,甫侯言於王,作修刑法,称为《甫刑》。《史记·周本纪》
穆王东征天下二亿二千五百里,西征亿有九万里,南征亿有七百三里,北征二亿七里。《竹书纪年》
周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之制,设置侯卫之地称为宾服,戎翟所在之地称为荒服,宾服要祭享,违背称为“不享”,荒服者承认以我为王即可,违背称为“不王”,如有违背先端正其态度道德,不改才以刑法征伐,今犬戎氏世守其职,天子却以不享的名义去征讨,这是废先王之训,王也置自己于险地。《史记·周本纪》
穆王不听,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又得四白狼四白鹿,迁戎于太原。从此荒服者不再朝见周王。《竹书纪年》、《后汉书·西羌传》
穆王在击败犬戎后继续西征,至青鸟之所憩。《竹书纪年》穆王十三年,《存真》里注青鸟所憩指今敦煌
周穆王继续西进,至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王母来见,宾于昭宫。《竹书纪年》穆王十七年、《穆天子传》
周穆王南征,伐纡、楚、越,大起九师,东至于九江,叱鼋鼍以为梁。君子为鹤,小人为飞鸮。《竹书纪年》周穆王三十七年。
有涂山之会。《左传·昭公四年》
穆王崩,子共王繄扈立。《史记·周本纪》穆王立五十五年
疑似死于前900年。
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竹书纪年》
疑似死于前892年。
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史记·周本纪》无纪年
夷王二年,蜀人、吕人来献琼玉,宾于河,用介圭。《竹书纪年》
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竹书纪年》
夷王猎于杜林,得一犀牛。《竹书纪年》
夷王衰弱,荒服不朝,乃命虢公率六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竹书纪年》
夷王七年,冬,雨雹,大如砺。《竹书纪年》
夷王崩,子厉王胡立。《史记·周本纪》无纪年
鲁献公卒,鲁真公立。由真公十四年推。
鲁真公元年。由真公十四年推。
周厉王好利,亲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谏厉王,厉王不听,卒以荣公为卿士,用事。《史记·周本纪》厉王即位三十年
王行暴虐侈傲,国人非议厉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国巫士,监视谤者,报告非议厉王的人都杀掉。其谤鲜矣,诸侯不朝。至厉王三十四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厉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召公又劝谏:“防民之口,甚於防水。”王不听,於是国莫敢出言。《史记·周本纪》三十四年
厉王无道,戎狄寇掠,乃入犬丘,杀秦仲之族。王命伐戎,不克。《后汉书·西羌传》引《竹书纪年》,无明确纪年
周厉王无道,迷惑暴虐,国人作乱,周厉王出奔彘。《史记·周本纪》周厉王三十四年之后三年、《史记·鲁周公世家》鲁真公十四年、《史记·陈杞世家》陈幽公十二年、《史记·卫康叔世家》卫釐侯十三年、《史记·晋世家》晋靖侯十七年、《史记·宋微子世家》宋釐公十七年
《史记·宋微子世家》:釐公十七年,周厉王出奔彘。二十八年,釐公卒。
《史记·陈杞世家》:幽公十二年,周厉王奔于彘。二十三年,幽公卒。
《史记·管蔡世家》:(曹)夷伯二十三年,周厉王奔于彘。三十年卒。
《史记·管蔡世家》:熊勇六年,而周人作乱,攻厉王,厉王出奔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