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宜阳之役

周赧王七年、秦武王三年、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找甘茂商议:“我想打通一条能够让车任意通行,经三川、到洛阳的道路,看一看周王室长什么样子,那就死而无憾了。而且张仪离开秦国之后,各诸侯国又开始搞合纵,得给他们上一课。”

甘茂说:“我愿出使魏国,相约一起讨伐韩国”

于是武王派甘茂为使,并派亲信向寿为副,出使魏国。

到魏国之后甘茂对向寿说:“请你回去禀告大王,就说魏国已经同意了我的建议,但是请大王先不要出兵攻打韩国”,又说:“这件事如果能成,功劳都是你的”。

向寿回到秦国之后按甘茂教的禀告了武王,武王于是在息壤迎接甘茂回国。

见到甘茂之后,武王就问甘茂,为什么先不要进攻呢。甘茂回答说:“宜阳是个大县,上党、南阳两郡的粮草军械一直以来也都囤积在宜阳,所以宜阳虽然是个县,其实和郡差不多,现在大王要承担重重的风险,行军千里之外去攻打一个郡,这太难了。而且当年西并巴蜀、北取西河,南占上庸,诸侯并没有过多的归功于张仪,更多的是称颂先王的贤明。”

甘茂又援引魏国的例子:“再者,魏文侯当年令乐羊为将,攻打中山,打了三年终于打下来,乐羊返回魏国之后很得意,说自己立了大功,魏文侯召乐羊,给他看弹劾乐羊的上疏有一箩筐,乐羊赶紧俯首说,这不是我的功劳,全赖君侯的英明。现在我甘茂只是客居秦国的将军,而樗里疾、公孙郝他们两个,速来对韩国有偏爱,经常为韩国说好话,大王最后肯定会听他们的放弃攻韩,这样一来魏国就会埋怨大王欺骗他们,公仲朋也会怨恨我打他们韩国的主意。”

看秦武王不爽,甘茂继续说:“昔日曾子在费地的时候,他们那有个和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大家都来告诉曾子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子的母亲不信,说我儿子不可能杀人,继续不慌不忙地织布,过了一会又有人来说曾子杀人了,曾子的母亲还是不信,继续从容地织布,再过了一会又有人来说曾子杀人,这回曾子的母亲慌了,赶紧扔下织布机,翻墙跑了。曾子那么贤明,曾子的母亲也那么信任他,三个人过来报信,曾子的母亲也做不到继续相信自己的儿子,现在我不如曾子贤明,大王信任我也不如曾子的母亲信任曾子,不待见我的又不止三个人,我怕大王为了我扔掉织布机啊。”

武王说:“嗨,原来你担心这个,放心吧,王叔樗里疾他们说什么我也不会听的,我们来订立一个盟约。”

于是武王和甘茂就在息壤定下了盟约,在这年的秋天,武王正式派甘茂和公子封(庶长封)率领大军攻打韩国重镇宜阳。

秦进兵宜阳的消息一经传出,韩襄王立刻派国相公仲朋率军二十万救援宜阳,楚怀王也背叛了秦国,和韩国联合,派出四万援军,由柱国景翠统领进抵楚国边境。

秦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很担心,甘茂说:“楚虽然和韩国联合了,但他不会为韩国打头阵的,而韩国也怕和我军开战后楚国在后面搞小动作,这韩楚两国一定是互相防备,所以楚国虽然与韩国结盟了,但也不愿意和秦国结仇,所以不用太担心。”

果然楚韩之间没那么高的信任,景翠的兵马主要是观望,并没有立即救援。

同时消息也传到洛阳,周赧王非常紧张,因为宜阳一破,周都就暴露了。于是和赵累商量:“秦攻打宜阳,如果搞定了将来对我们是个威胁,你觉得他们能成功吗?”

赵累回答说:“宜阳一定会被秦兵攻下来。”

赧王很不解:“怎么会呢,宜阳城方圆八里,能战的兵士多达十万,粮草可以支撑很多年,而且附近还有公仲朋统领的二十万大军,另外景翠还率领着楚国的援军依山驻扎,随时准备出兵相救,秦军最后肯定无功而返。”

赵累说:“甘茂不是秦人,只是寄居在秦国的客将,如果攻打宜阳的时候立下大功,那么在秦国就能得到周公旦一样的尊重,但要是失败了,那可就不好说了,秦王不听群臣和兄弟的劝阻,执意进攻宜阳,要是最后攻不下来,秦王的脸面没处搁,甘茂弄不好得被革职查办,所以肯定会拼命地打,而最后宜阳肯定会被攻打下来。”

赧王觉得有道理,只好问:“那我应该干点什么呢,请爱卿给寡人出个主意?”

于是赵累说:“关键还要在救援韩国的景翠身上,我们可以给他写封信,晓以利害……”

于是赧王听从赵累的主意,派使臣持书去见景翠,说:“将军你的爵位已经到了执圭,官位已经是柱国,就算打了胜仗,也没法再进一步了,但是要是打败了,弄不好就是个死罪,不如彻底和秦国对立,如果秦国攻下了宜阳,那么将军进兵,秦国害怕将军趁其疲惫去偷袭他,一定会来讨好将军,而公仲朋和韩王也会因为将军攻打秦军而感激敬慕将军,肯定也会献上些宝物送给将军,一举两得啊。”

景翠采纳了赧王的建议,等待秦国攻下宜阳之后以逸待劳。

而就在秦、韩在宜阳交战的期间,冯章对秦武王说:“如果攻不下宜阳,韩、楚又联合在一起,趁我军疲惫来攻打我们,那我大秦就危险了,不如许诺楚国割让汉中之地,楚国得到好处之后只要迟疑不进,韩国军队就被孤立了,这时候他们就拿我们大秦的军队没办法了。”

秦王接受了冯章的建议,并且就让冯章出使楚国,许诺割让汉中。楚国接受了,而且景翠本来也没打算在宜阳被攻陷之前出兵。

由于韩国在宜阳已经集结了重兵,甘茂这一仗打得十分艰难打了五个月都没能攻下来,旷日持久,公仲朋的谋士向公仲朋献计,说:“相国您可以把蔺、离石、祁等地给赵国,条件是让赵国派一个质子来韩国,这样一来楼缓一定会失败。集结韩国、赵国的军队进逼魏国,楼鼻也一定会失败。既然韩赵已经联合在一起,魏国必然会背弃秦国,这样甘茂必定不能成功。再把成阳之地送给齐国以资助翟强,楚国就会感到紧张而破坏这件事。最后秦国的计划就无法继续实施,并且秦国就失去了魏国的支持,宜阳一定就攻不下来了。”但公仲朋没有采纳。

而打了这么久了,秦兵也死伤惨重,甘茂就起了退兵的念头,左成就阻止甘茂:“甘相你在国内受到樗里疾、公孙郝的攻击,在国外又有公仲朋的怨恨,如果甘相现在劳师远征却劳而无功,那么就没有退路了。我们还是应该继续攻打宜阳,只要宜阳攻下来,您就建了大功,这样樗里疾、公孙郝也就拿您没办法,而秦国的子民只会埋怨樗里疾他们而不会指责甘相。”甘茂深以为然。

而这时候樗里疾、公孙郝果然在后方说攻打宜阳不合适,武王逐渐动摇了,准备听樗里疾的,就召回甘茂告诉他准备放弃攻打宜阳。

甘茂说:“大王和我在息壤已经订了约,怎么能就这么算了。”

武王说:“好吧,你说得对,既然寡人答应了,那就继续攻打吧。”

于是再次调动兵力,再让甘茂去攻打宜阳。

甘茂再次领兵到宜阳城下和韩军交锋,擂了三通鼓之后,士卒仍然不肯冲锋,这时候右将军向寿就说:“甘相你不论士卒的士气怎么样,强行命令冲锋,这会让我军陷入严重困境啊。”

甘茂长叹道:“我一个客居秦国的将领能做到相国,需要攻下宜阳来报答秦王。现在攻宜阳又攻不下来,在国内樗里疾、公孙郝给我使绊子,在国外有公仲朋的韩国军队困着我,这样一来我甘茂的末日就到了!明天我再击鼓进军,如果再攻不下来,就把这宜阳城郊当作是我甘茂的葬身之地吧。”

于是甘茂拿出自己的财产来增加到公赏里,第二天击鼓进军,终于攻占了宜阳,斩首六万。这时候是秦武王四年,即公元前307年。

既然攻下了宜阳,楚怀王就要求冯章兑现他的承诺,割让汉中给楚国,冯章就对武王说:“大王就让我逃走吧,然后对楚王说,大王你本来就没有要割让土地给楚国,这是我冯章自作主张。”

这样一来景翠就继续执行赧王的建议,发兵准备进攻秦军,秦军果然很害怕,赶紧找景翠,愿意割让煮枣给楚国,韩国果然也献上了重宝表示感谢。最终景翠未损失一兵一卒,从秦国那里得到了土地,从韩国那里得到了珍宝,成了最大的赢家,非常感谢周王给出的建议。

[1] 出自出自《战国策·东周策》二《秦攻宜阳》、《史记·秦本纪》、《战国策·卷四·秦策二》五十五《秦武王谓甘茂曰》、《战国策·卷四·秦策二》五十六《宜阳之役》、《战国策·卷四·秦策二》五十七《甘茂攻宜阳》、《战国策·卷四·秦策二》五十八《宜阳未得》、《战国策·卷四·秦策二》五十九《宜阳之役》、《战国策·卷二十六·韩策一》三五五上《秦围宜阳》

[1] 韩策里面有篇《宜阳之役》,但是弄不清楚上下文,以后再整理。

[1] 《秦围宜阳》里面有些不懂的,弄清楚翟强是谁,和齐楚有什么关系,再来看看。

[2] 秦王把破坏合纵作为出兵的理由、以及楚援军四万的数目,不是来自正史。

[3] 公仲朋,也叫公仲侈,韩相,本文中统一用公仲朋作为名字。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