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秦国兴兵来到周朝的地盘,威胁东周,向东周的国君索要九鼎,大禹治水之后把天下划分为九州,并铸九鼎象征九州[2],这是国家权力的象征,这个时候东周政权已经是名存实亡,无力约束甚至对抗诸侯,所以东周的国君很愁,就找朝中的重臣颜率商量。颜率说:“大王不要担心,我去齐国走一趟,向齐国借兵相救。”
颜率到了齐国之后,对齐王说:“秦国暴虐无道,率领着不义之师,要到周都索要九鼎,我们大周君臣聚在一块商量了一下,觉得要把九鼎给秦,那还不如给一个真正的大国,齐国救了周,这是让一个陷入危机的国家继续生存下去,必能赢得天下的认同和赞美;二来得到了九鼎,这是国之重器,国宝啊,一举两得,送上门来的希望大王别放过。”
齐王一听,非常高兴,一想是这么回事,派陈臣思为将,率兵五万去救周都,秦师一看齐国来了,这个不大好欺负,所以就回去了。
这下齐国来劲了,这回九鼎是我们的了,所以准备去拿九鼎,这回周王又开始愁,颜率说:“大王别担心,我再去齐国走一圈,摆平这件事。”
于是颜率又到了齐国,向齐王说:“我们大周这次依赖贵国的义举,君臣父子可以保全,很希望能把九鼎送给贵国以作报答,但是九鼎体积庞大,往齐国运不大方便,是个大工程,我们还没想明白走哪条路把九鼎运过来呢。”
齐王说:“这好办啊,寡人打算借道梁国(这里的梁可能就是魏,待考证)。”
颜率说:“不行不行,梁国的国君也一直在惦记九鼎,准备弄到之后放到晖台、少海一代,而且惦记了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九鼎要是进了梁,那就别想出来了。”
齐王说:“那就借道楚国吧。”
颜率说:“那更不行了,楚国是大国啊,称霸那么久了,更想弄到九鼎放叶台上,九鼎进了楚那更出不来了。”
齐王问:“那你说我该用走条路?”
颜率说:“哎我们也替大王您发愁啊,这九鼎可不像醋瓶子酱罐子一样揣兜里带到齐国来,不能像鸟啊乌鸦啊一样飞到齐国,也不能像兔子啊骏马啊一样飞奔到齐国,当年大周讨伐殷商,得到了九鼎,运送一个鼎就用了九万人,这九鼎就得用八十一万,士兵工匠器具这些,数量也都差不多。大王您这就算有这么多人,也找不着合适的路,我也挺郁闷的,想不到什么好主意。”
齐王说:“你往我齐国跑了好几趟,说来说去就是不想把九鼎给寡人啊!”
颜率赶紧说:“这么说我可担不起,我们哪敢欺骗大国啊,这不是愁走哪条路安全吗,我们都已经准备好鼎了,只要大王您能找到安全的路,我们立马就把鼎送来。”
齐王想了想,确实没招,这事儿就算了。
[1] 出自《战国策·东周策》第一篇《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2] 出自《史记·封禅书》
[3]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499897?sort=cre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