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
子般庄公子
子恶文公子
子视子恶弟
公子偃宣公子
公子鉏宣公子
公衡衡父,成公子
子野襄公子
公衍昭公子
公为公叔务人也昭公子
公果昭公子
公贲昭公子
公子荆哀公子
○公女
纪伯姬纪叔姬并惠公女
杞伯姬庄公女
宋荡伯姬鄫季姬子叔姬郯伯姬宋伯姬共姬宣公女
杞叔姬宣公女
叔姬宣公女
○臧氏
臧僖伯公子区,字子臧,孝公子
臧哀伯臧孙达也
臧文仲臧孙辰,哀伯孙
臧宣叔臧孙许,文仲子
臧武仲臧孙纥,宣叔子
定伯为宣叔子
臧昭伯臧为子
臧会顷伯宣叔孙
臧宾如臧会子
臧宣叔妻铸女及其侄
臧畴臧宣叔子
臧贾臧宣叔子
臧石宾如之子
○众氏
公子益师众父孝公子,众父字也
众仲孝公子○案,杜云众仲,众父子。
○仲孙氏
庆父桓公子,共仲也
。公孙敖穆伯,庆父之子也
。难惠叔敖之子
。谷文伯亦敖之子
。孟献子谷之子仲孙蔑,即孟孙也
。孟孺子速献子之子庄子
。孺子秩庄子之子
仲孙羯秩之弟孝伯也
。孟僖子仲孙婼,即孟僖子也
。南宫敬叔说,婼之子
。何忌懿子说之弟也
。孺子泄懿子之子武伯
。戴己声己己氏以上公孙敖妻
。泉丘人其僚以上皆孟僖子妻
○子服氏
懿伯子服仲孙也,仲孙蔑子
。孟椒子服惠伯,子服椒
。子服招伯惠伯子,子服回
。子服景伯子服何
○叔孙氏
公子牙庆父同母弟,即僖叔也
。公孙兹牙之子叔孙戴伯也
。公孙得臣牙之孙庄叔也
。叔孙侨如得臣之子叔孙宣伯
。叔孙豹侨如之弟穆叔也,亦云穆子
。叔孙昭子豹之庶子婼也
。叔孙成子昭子之子叔孙不敢
。叔孙武叔成子之子叔孙州仇
。叔孙舒武叔之子文子也
。国姜叔孙豹妻,生孟丙及仲壬
。庚宗妇人叔孙豹外妻,生竖牛
。孟丙叔孙豹子
。仲壬丙之弟
。竖牛叔孙豹子
○叔仲氏
叔仲惠伯叔牙孙叔仲,彭生也
叔仲昭伯惠伯孙叔仲带,即叔仲父
叔仲穆子带之子叔仲小也,即叔仲子也
叔仲志定伯,带之孙也
○季孙氏
公子友季友,成季,季子,公子季友,桓公子
季孙行父季文子,公子友之孙
季孙宿行父之子武子也
悼子纥,宿之子
平子意如,悼子之子
桓子斯,平子之子
康子肥,桓子之子
惠伯鞅○杜氏《释例》无惠伯,有公甫,在公之前,注云季孙纥之子。
公之季孙纥之子
季鲂侯意如子
季寤子言,意如子
小邾夫人生宋元夫人,季孙宿女
平子妻宋元夫人曹氏女
秦端攵之妻秦姬,季孙宿女
阴忌老季孙宿女
季公亥季孙宿子公若也
季公鸟季孙宿子
季姒公鸟之妻,齐鲍文子之女
南孺子南氏,季桓子妻,生男
季姬季孙斯女
○公鉏氏公弥季孙宿子公鉏也
公鉏极弥之曾孙
公甫氏公甫靖穆伯,季孙纥子
公甫文伯桓子从父昆弟公子歜○案,公子歜,杜氏作公父歜,是也。
○东门氏
公子遂东门襄仲,仲遂,东门遂,庄公子
公孙归父子家归父
仲婴齐襄仲子
○叔氏
叔惠伯文公子
公孙婴齐之子,子叔声伯,亦曰子叔婴齐
叔老齐子婴齐之子
叔弓老之子,子叔子也
叔辄子叔伯张,弓之子
叔鞅穆伯,弓之子
叔诣叔辄之子○案,杜谱及昭二十九年《集解》云叔鞅子
叔还成子叔弓曾孙○案,杜《集解》云叔诣曾孙,《世本》云叔弓生定伯阅,阅生敬叔,敬叔生还;杜谱亦云成子,叔弓曾孙。知《集解》误也。
叔青僖仲
声伯之母叔之妻
○荣氏
荣成伯荣鴐鹅,叔曾孙
○展氏
司空无骇公子展之孙
夷伯展氏伯父○《释例》作桓父。案,杜注震夷伯之庙,云夷伯,展氏之祖父。《通志•氏族略》公子展之子曰公孙夷伯,孙曰展无骇。据此,夷伯当为展氏祖父,作桓作伯,皆字误耳。
展禽食邑柳下,谥曰惠
展喜
○郈氏
郈成叔厚孙也,孝公八世孙
郈昭伯郈孙
○施氏
施孝叔惠公五世孙
施氏妇孝叔妻,齐管於奚女
○子家氏
子家文伯归父子家,庄公曾孙
子家懿伯子家子,子家羁
○南氏
南遗南蒯遗之子
○孔氏
邹人纥叔梁纥,孔父嘉元孙
孔丘仲尼,孔子,尼父
○秦氏
秦堇父秦不兹堇父之子
○苫氏
苫夷即苫越
阳州越之子
○杂人
费伯庈父
公子豫翬羽父,公子翬
挟未赐族
申繻公子达案,杜谱无此。臧哀伯也,已见前,不当更列杂人中。
柔未赐族
溺疾其专命故去氏也
秦子梁子曹刿公子偃公右歂孙生公子结御孙圉人荦针巫氏针季
公傅卜齮公子鱼奚斯
巫尫公子买子丛
夏父弗忌侯叔夏绵房甥公冶富父终甥公冉务人太史克禽郑管於奚之子
匡句须鲍国本齐臣
师己匠庆狄虒弥臧坚秦周御叔申丰闵子马闵马父
丰点孟公绰梓慎展庄叔展瑕展玉父颜庄叔公巫召伯仲鄫鼓父党叔曾夭梁其踁曾阜莱书杜泄谢息公子憖子仲
冶区夫司铎射虑癸司徒老祈申须琴张公思展申夜姑雍人檀秦遄寺人僚柤鬷戾左师展郈鲂假女贾公孙朝泄声子野泄
冉竖林雍颜鸣仲梁怀公山不狃子泄
公何藐颜高公敛处父公敛阳
颜息叔孙辄子张○案,此与下孟之侧,皆公族,不应入杂人。辄,州仇子也。杜谱已误,陆氏未及考正。
兹无还林楚公若藐公若
公南侯犯驷赤仲由季路
申句须子贡卫赐
乐颀富父槐正常共刘公宾庚公甲叔子析朱鉏微虎颜羽子羽
有若有子
冉求冉子
邴泄管周父樊迟须
孟之侧林不狃嬖童汪錡弦多本齐臣,施父也
太史固衅夏公孙有山公孙有陉氏
高柴季羔,本卫臣
鉏商公孙宿公孙成也
郭重阳虎阳越阳虎从弟
冉会冉猛冉会弟
澹台子羽卜楚丘之父施父公期案,公期,孟氏支子,亦当在前。此亦承杜谱之误。
周,姬姓,黄帝之苗裔,后稷之後也。后稷封於邰。及夏之衰,后稷之子不邰失其官,窜於西戎。至大王,为狄所逼,去邠居岐。文王受命,武王克殷,而王有天下。至幽王,为犬戎所杀。平王迁都王城,今河南县是也。平王四十九年,鲁隐公之元年也。敬王又迁成周,今洛阳是也。敬王三十九年,获麟之岁也。四十二年而敬王崩。
平王桓王庄王僖王惠王襄王顷王匡王定王简王灵王景王敬王悼王
○诸侯有谱系者二十三国
鲁国,姬姓侯爵,文王子周公旦之後也。周公股肱周室,成王封其子伯禽於曲阜,为鲁侯,今鲁国是也。隐公是惠公之子,伯禽七世孙也。哀公以下,九世二百一十七年,而楚灭之。
晋,姬姓侯爵,武王子唐叔虞之後也。成王灭唐而封之,今太原晋阳是也。燮父改唐为晋。燮父孙成侯徙都曲沃,今河东闻喜县是也。穆侯徙都绛。鄂侯二年,鲁隐公之元年也。定公三十一年,获麟之岁也。自定公以下六世,而韩、赵、魏灭之。
卫,姬姓侯爵,文王子康叔封之後也。周公既诛禄父,杀管蔡,以其地封康叔,为卫侯,居殷墟,今朝歌县是也。狄灭卫,文公居楚丘。成公徙居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桓公十三年,鲁隐公之元年也。公辄十二年,获麟之岁也。自公辄已下,十一世二百五十八年,而秦灭之。
郑,姬姓伯爵,周厉王子、宣王母弟桓公友之後也。宣王封友於郑,今京兆郑县是也。及幽王无道,友徙其人於虢。郐灭虢,郐之君分其地,遂国焉,今河南新郑县是也。庄公二十二年,鲁隐公之元年也。声公二十年,获麟之岁也。声公三十七年卒。自声公已下,五世九十一年,而韩灭之。
蔡,姬姓,文王子叔度之後。武王封之於汝南上蔡,为蔡侯,作乱见诛。子蔡仲,成王复封之於蔡。至平侯卒,徙封新蔡。昭侯徙九江下蔡。宣侯二十八年,鲁隐公之元年也。昭侯子成侯十年,获麟之岁也。自成侯以下,三世,而楚灭之。
滕,姬姓侯爵,文王子叔绣之後也。武王封之,居滕,今沛郡公丘县是也。自叔绣至宣公十七世,乃见《春秋》。隐公以下,後春秋七世,而齐灭之。
曹,姬姓伯爵,文王子叔振铎之後也。武王封之於陶丘,今济阴定陶县是也。桓公二十五年,鲁隐公之元年也。伯阳立十五年,鲁哀公之八年,而宋灭之。
北燕,姬姓伯爵,召公奭之後也。周武王封之於燕,居渔阳蓟县,其国僻小,不通诸夏。自召公至简公款二十九世,始见《春秋》。简公子献公十二年,获麟之岁也。献公以下七世,始大称王,十三世二百四十年,而秦灭之。
吴,姬姓子爵,周大王之子泰伯、仲雍之後也。武王克殷,而封其曾孙周章於吴,为子,至寿梦而称王。寿梦元年,鲁成公之六年也。夫差十五年,获麟之岁也,二十三年而越灭之。
虞,姬姓公爵,武王克商,封虞仲之庶孙,以为虞仲之後,处中国为西虞。案,杜谱作西吴,是也。
後世谓之虞公,在河东太阳县也。僖公五年,晋灭之。
随,姬姓侯爵,不知始封。僖二十年经,书楚人伐随。自是以後,遂为楚之私属,不与诸侯会同。至定四年,吴人入楚,昭王奔随,随人免之,卒复楚国;楚人德之,列於诸侯。哀元年,随侯见经。其後不知为谁所灭。
齐,姜姓侯爵,太公望之後也。其先四岳,佐禹有功,或封於吕,故太公曰吕望也。太公股肱周室,成王封之於营丘,今临淄是也。僖公九年,鲁隐公之元年。简公四年,获麟之岁也。後田氏夺齐,太公之後遂灭矣。
宋,子姓公爵。其先契,佐唐虞为司徒,封於商。成汤受命,王有天下。及纣为无道,周武王伐纣,而封其子武庚以绍殷後。武庚作乱,更封纣兄帝乙之元子微子启为宋公,今梁国睢阳县是也。穆公七年,鲁隐公之元年也。景公三十六年,获麟之岁也。後六世,齐、魏、楚灭之。
陈,妫姓侯爵,虞舜之後也。当周之兴,有虞遏父者。为周陶正。武王赖其利器用,以为先圣之後,以元妃之女太姬配遏父之子满,封於陈,赐姓曰妫,号胡公。桓公二十三年,鲁隐公之元年。愍公二十二年,案,杜谱愍作缗。
获麟之岁也,二十四年楚灭之。
杞,姒姓公爵,夏禹之後也。武王克殷,求禹後,得东楼公而封之於杞,今陈留雍丘是也。九代,及成公,迁缘陵。文公居淳。於成公始见《春秋》。愍公六年,获麟之岁也。後三世,而楚灭之。
莒,嬴姓子爵,少昊之後也。周武王封兹舆期於莒,今城阳莒县是也。自纪公以下,为己姓,不知谁赐之也。十一世兹丕公始见《春秋》。共公以下,微弱,不复见。四世,楚灭之。
秦,嬴姓伯爵,陇西山谷之名也。於汉,则陇西郡秦亭秦谷是也。尧时有伯益,佐禹治水有功,帝舜赐其姓曰嬴氏。其後世之孙曰非子,事周孝王,使之养马於汧渭之间,封之为附庸,邑之於秦谷。非子曾孙秦仲,周宣王又命为大夫,始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秦仲之孙襄公,平王之初,兴兵讨西戎,以救周。平王既东迁,以岐丰之地赐之,始列为诸侯。九世,穆公始见《春秋》。悼公十一年,获麟之岁也。悼公子厉共公。厉共公三十四年而卒。自厉共公以下,十三世百八十八年,而秦王政立,并天下,始称帝。至二世,而汉灭之。
楚,芊姓子爵,颛顼之後也。其後有鬻熊子,事周文王,早卒。成王封其曾孙熊绎於楚,以子男之田居丹阳,今南郡枝江县是也。熊达始称武王。武王十九年,鲁隐公之元年也。武王居郢,今江陵是也。昭王徙鄀。惠王八年,获麟之岁也。惠王五十七年卒。自惠王以下,十一世二百九年,而秦灭之。
越,姒姓。其先,夏後氏少康之庶子也。封於会稽,自号於越。於越者,夷言发声也。滨在南海,不与中国通。後二十余世,至允常,鲁定公五年,始伐吴。允常卒,子句践立,是为越王。越王元年,鲁定公十四年也。鲁哀公二十二年,句践灭吴,霸中国。春秋後七世,为楚所破,遂微弱矣。
邾,曹姓。颛顼之後,有陆终氏,产六子。其弟五子曰安,邾即安之後也。周武王封其苗裔邾挟为附庸,居邾,今鲁邹县是也。自挟至仪父十二世,始见《春秋》。齐桓公行霸,仪父附从,进爵称子。文公徙绎。桓公以下,春秋後八世,而楚灭之。
许,姜姓男爵,尧四岳伯夷之後也。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於许,今颍川是也。自文叔至庄公十一世,始见《春秋》。元公子结元年,获麟之岁也。二十四世,为楚所灭。
薛,任姓侯爵,黄帝之苗裔也。奚仲封薛,今鲁国薛县是也。仲虺居薛,为汤左相。武王时,复封其胄为薛侯。齐桓公霸诸侯,黜为伯。至献公,始与鲁同盟。小国无纪,世不可知,亦不知为谁所灭。
小邾,曹姓子爵,挟之後也。夷父颜有功於周,其子友别封为附庸,居於阝。曾孙黎来,始见《春秋》。数从齐桓公以尊周室,王命以为小邾子。穆公之孙惠公以下,春秋六世,而楚灭之。
○春秋时国大数总一百二十四国案,下文所列,止百二十三国。
正国一百一十五附庸国九姓爵具者四十六国
鲁姬姓侯爵
晋姬姓侯爵
楚芊姓子爵
齐姜姓侯爵
秦嬴姓伯爵
吴姬姓子爵
越姒姓子爵
宋子姓公爵
卫姬姓侯爵
郑姬姓伯爵
陈妫姓侯爵
蔡姬姓侯爵
邾曹姓子爵
曹姬姓伯爵
许姜姓男爵
莒己姓子爵
杞姒姓公爵
滕姬姓侯爵
薛任姓侯爵
小邾曹姓子爵
息姬姓侯爵
随姬姓侯爵
虞姬姓侯爵
纪姜姓侯爵
北燕姬姓伯爵
巴姬姓子爵
邓曼姓侯爵
郕姬姓伯爵
徐嬴姓伯爵○案,据《左传》称徐子奔楚,伯字疑误。
鄫姒姓子爵
芮姬姓伯爵
胡姬姓子爵
南燕吉姓伯爵
州姜姓公爵
梁嬴姓伯爵
荀姬姓侯爵
贾姬姓伯爵
凡姬姓伯爵
祭姬姓公爵
宿风姓男爵
鄅云姓子爵
原姬姓伯爵
夔芊姓子爵
舒鸠偃姓子爵
滑姬姓伯爵
郯己姓子爵
有姓无爵者一十八国案,下文所列,止十七国。
黄嬴姓
罗熊姓
邢姬姓
魏姬姓
霍姬姓
郜姬姓
鄋瞒隗姓
向姜姓
逼阳云姓
韩姬姓
舒庸偃姓
焦姬姓
杨姬姓
夷云姓
申姜姓
密姬姓
耿姬姓
有爵无姓者一十七国
麇子爵
莱子爵
顿子爵
沈子爵
谷伯爵
谭子爵
舒子爵
宗子爵
云阝子爵
白狄子爵
赖子爵
肥子爵
鼓子爵
戎蛮子爵
唐侯爵
潞子爵
弦子爵
姓爵俱无者三十三国
江郧权道柏贰轸绞蓼六遂崇戴冀温厉项英氏介巢庸根牟无终邿姒蓐狄房鲜虞陆浑桐鄀於余丘
附庸国九一国姓爵具须句风姓子爵
三国有姓无爵
颛臾风姓
任风姓
葛嬴姓
五国姓爵俱无萧牟鄟极鄣四夷国,共四十三
夷狄蛮戎,皆氐羌之别种。周衰,交侵杂居中国。自隐二年潜之会,见於《春秋》。桓、庄、僖世颇盛,为中国患。其後种族遂分。
大戎唐叔子孙,别在夷狄者,亦见前爵姓门庄二十八
小戎居瓜州者
骊戎西戎之别
犬戎西戎之在中国者
扬拒泉皋伊洛之戎扬拒泉皋,皆戎邑,及诸杂戎,居伊水洛水之间
陆浑之戎入居陆浑者
茅戎戎之别
徐吾氏茅戎之别
戎子驹支即姜戎氏
阴戎陆浑之别
九州之戎亦陆浑之别,在晋阴也
狄戎戎之属楚者
戎州戎邑之在卫者
北戎山戎也
山戎北狄也
狄氐羌别种,在北曰狄
东山皋落氏赤狄别种;皋落,其族氏
廧咎如赤狄别种
白狄狄别种,河西郡有白部胡
鄋瞒长狄国名,防风氏之後
赤狄唐叔子孙之在狄者
潞氏赤狄别种
甲氏留吁二国皆赤狄别种
铎辰同上
无终山戎国名
肃慎北狄也
鲜虞白狄别种,在中山
肥白狄别种,在巨鹿
鼓同上
东夷郯莒、徐夷之类
群舒舒庸、舒鸠之类,皆东夷国
根牟夷虎蛮之叛楚者
淮夷鲁东夷
三夷从越之戎
卢戎南蛮国
山夷今之溪洞
蛮氏戎别种
戎蛮蛮之居中国者
黎并东戎国
陆淳曰:案,此篇皆用杜氏《释例》之文。经师相承,述而不作,古多有之,然不应冠以己名。此三字当为後人妄增。
,天有列宿之号,地有山川之名,尚矣,与人伦并。今其文《禹贡》及《山海经》载其大略,而《春秋经》国邑之名又详。然书契以来,历代千百余年,其名号处所,因缘改变,加以四方之语,音声有楚夏,文字有异同,或一地二名,或二地一名,或得他国田邑以为己属,既难综会,又多缪误疑阙。自《禹贡》之经,犹与地里相错,又况传记杂书而可必处其异同?似是而非,似非而是者甚众,非精敏兼通,不能淹济其终始,以独见於千载之表也。六合之内,山川国邑,道涂关津,《春秋》多见其事。盟会征伐,各有所趣,周流迂直,可得而推,日月远近,可得而校。凡地名之变易,经传有起发者。有经书所改之名,则传以实言之,许迁於夷实城父,齐侯卫侯次於垂葭实郹氏之比,是也。经传未改之名,传发所改为文,而称经以为实者,许迁於析实白羽,公会齐侯於祝丘实夹谷之比,是也。皆谓地理旧名,绝於当时,而史记有遗文者也。若二名当时并存,则通两文互见,黑壤、犬丘、时来之属是也。此皆经传起事之常,犹卿大夫名氏并见,非例也。传曰闺门之外实薰隧。薰隧之地,在门外,非地名也。其明年,子产杀子析之罪,称薰隧之盟,是以丘明就於盟薰隧传发之。学者推求之,其庶乎!疆埸之邑,一彼一此,所属无常,如陈之焦夷,後为楚邑。莒鲁之郓,亦无一定。故令地名,唯以先者为主。其变改私易,学者可寻而知。世人以河东汾阴为齐所盟葵丘,又谓犨县鱼陵为楚公子黑肱所次鱼陂。楚师分涉於彭,为豫章之彭泽。吴人入棘栎,为河南阳翟。末学之徒,各互所见,若此甚多。古人之教,戒以阙疑,苟不广见,亦乃不知所疑也。
○隐
蔑鲁地,元年
,鄢郑地
,宿风姓国
,潜鲁地,二年
,极附庸国
,唐鲁地
,密莒地
,石门齐地,三年
,牟娄杞地,四年
,清卫地
,濮陈地,水名
,长葛郑地
,棠鲁地,或曰在宋,五年
,艾齐地,六年
,中丘鲁地,七年
,楚丘卫地
,垂卫地,八年
,邴郑地
,瓦屋周地
,浮来纪地
,郎鲁地,九年
,防鲁地
,菅宋地,十年
,郜防宋地
,时来鲁地,十一年
○桓
许田鲁国近许之田也,元年
,越卫地
,稷宋地,二年
,郜姬姓国
,邓蔡地
,嬴齐地,三年
,蒲卫地
,郕姬姓国
,讙鲁地
,祝丘鲁地,五年
,成鲁地,六年
,咸丘鲁地,七年
,桃丘卫地,十年
,恶曹阙,十一年
,折阙
,夫钟郕地
,阚鲁地
,曲池鲁地,十二年
,谷丘宋地
,虚宋地
,龟宋地
,武父郑地
,栎郑地,十五年
,袲宋地
,向鲁地,十六年
,黄齐地,十七年
,趡鲁地
,奚鲁地
,泺水名,在济南,十八年
○庄
邢鄑郚纪三邑,元年
,禚齐地,二年
,滑郑地,三年
,酅纪邑
,谷齐地,七年
,蔇鲁地,九年
,乾时齐地
,洙鲁地
,长勺鲁地,十年
,乘丘鲁地
,莘虢地
,鄑鲁地,十一年
,北杏齐地,十三年
,柯齐地
,鄄卫地,十四年
,阝邾地,十五年
,幽宋地,十二年
,遂小国,十七年
,济西鲁地,或曰曹地,十八年
,扈郑地,二十三年
,洮鲁地,二十七年
,城濮卫地
,郿鲁地,二十八年
,诸鲁地,二十九年
,鄣纪邑,三十年
,鲁济鲁地,水名
,薛鲁地,三十一年
,秦鲁地
,小谷齐地,三十二年
,梁丘宋地
○闵总地名二
落姑齐地,元年
,阳闵二年
○僖
夷仪邢地,元年
,柽宋地
,偃邾地
,郦鲁地
,楚丘卫地,二年
,江小国
,下阳虢地
,贯宋地
,阳谷齐地,三年
,陉楚地,四年
,召陵楚地
,牟小国,五年
,弦小国
,首止卫地
,新城郑地,六年
,甯母鲁地,七年
,癸丘宋地,九年
,咸卫地,十三年
,缘陵杞地,十四年
,沙鹿鲁山
,牡丘阙,十五年
,匡卫地
,娄林徐地
,韩国名
,淮水名,十六年
,卞鲁地,十七年
,甗齐地,十八年
,曹南曹南鄙,十九年
,邢国名,二十年
,鹿上宋地,二十一年
,盂宋地
,薄宋地
,升陉鲁地,二十二年
,泓阙
,向莒地,二十六年
,践土郑地,二十八年
,温国
,河阳晋地
,翟泉周地,二十九年
,帝丘卫地,三十一年
,介小国
,甗晋要地,或曰山名,三十五年
,箕晋地
○文
戚卫地,元年
,彭衙秦地,二年
,垂陇郑地
,令狐晋地,七年
,须句邾地
,郚鲁地
,衡雍八年
,暴郑地
,女栗阙十年
,厥貉阙
,承匡宋地,十一年
,诸鲁地
,河曲晋地,十二年
,郓鲁地
,沓阙,十三年
,棐郑地
,新城宋地,十四年
,郪丘齐地,十六年
○宣
棐林郑地,元年
,平州齐地
,大棘宋地,二年
,黑壤晋地,七年
,平阳鲁地,八年
,攒函狄地
,辰陵陈地,十一年
,邲郑地,十二年
,清丘卫地
,无娄杞地,十五年
,断道晋地,十七年
,笙鲁地,十八年
○成
赤棘晋地,元年
,新筑卫地,二年
,鞍齐地
,袁娄齐地
,汶阳鲁地
,蜀鲁地
,棘楚地,三年
,郓鲁地,四年
,虫牢郑地,五年
,马陵卫地,七年
,州来楚地
,中城鲁地,九年
,琐泽郑地,十二年
,交刚郑地
,钟离楚地,十五年
,叶阙
,戚阙
,鄢陵郑地,十六年
,沙随宋地
,苕丘晋地
,柯陵郑地,十七年
,狸脤鲁地
,彭城宋地,十八年
,虚朾阙
,鹿囿鲁地
○襄
郐郑地,元年
,虎牢郑地,二年
,长樗晋地,三年
,鸡泽晋地
,善道阙,五年
,郑地,七年
,费鲁地
,鄵郑地
,邢丘晋地,八年
,戏郑地,九年
,柤楚地,十年
,萧鱼郑地,十一年
,亳城北郑地
,台鲁地,十二年
,郓莒地
,邿齐地,十三年
,遇鲁地,十五年
,成郛鲁地
,刘鲁地
,溴梁梁地,十六年
,成鲁地
,桃鲁地,十七年
,柯卫地,十九年
,祝柯齐地
,西郛鲁地
,武城鲁地
,澶渊卫地,二十年
,漆闾丘邾地,二十一年
,曲沃晋地,二十三年
,雍榆晋地
,重丘齐地,二十五年
○昭
漷邾地,元年
,太原晋地
,郓田鲁地
,蚡泉鲁地,五年
,红鲁地,八年
,比蒲鲁地,十一年
,祲祥阙
,厥蒨阙
,申姜姓国
,乾溪楚地,十三年
,平丘卫地
,长岸楚地,十七年
,白羽楚地,十八年
,鄸曹地,二十年
,昌间鲁地,二十二年
,皇周邑
,郊周地,二十三年
,鸡父楚地
,狄泉周地
,黄父二十五年
,阳州齐地
,野井齐地
,曲棘宋地
,鄟陵阙,二十六年
,乾侯晋地,二十九年
,适历晋地,三十一年
,成周周地,三十二年
○定
拔阙,三年
,皋鼬郑地,四年
,柏举楚地
,沙卫地,七年
,瓦卫地,八年
,曲濮卫地
,五氏晋地,九年
,夹谷齐地,十年
,郓讙龟阴鲁地
,郈鲁地
,费鲁地
,安甫阙
,萧附庸国,十一年
,垂葭卫地,十三年
,晋阳晋邑
,渊囿鲁地
,朝歌晋地
,**隽李越地,十四年
,牵卫地
,莒父鲁地
,霄鲁地
,渠蒢阙,十五年
,漆鲁地
○哀
漷东邾地,二年
,沂西邾地
,句绎小邾地
,铁卫地
,州来楚地
,启阳晋地,三年
,西郛鲁地,四年
,毗鲁地,五年
,邾瑕鲁地,六年
,阐鲁地,八年
,雍丘宋地,九年
,艾陵齐地,十一年
,橐皋楚地,十二年
,郧卫地
,嵒宋郑隙地,十三年
,黄池郑地
啖子曰:天下有道,诸侯各守疆域,非有王事,未尝敢自出其竟。春秋时,诸侯恣矣!朝聘盟会,侵伐围袭,迁追奔逃,如入出居之类,未尝休息也。甚者逾一二年,越数千里,而不知有社稷人民之守。夫子恶之,固因其所适而纪其地,以示去国之远迩,行事之当否,且言志其实也。不书某地,则事若不实。
然地名虽存,而不系所属国分,如河阳属晋,而不言晋河阳之类。
历年滋多,学者不知处所,故今总会其名,各从所属,使学者易晓。其《左氏传》有非当时地名,经所不载者,此不论焉。其有一地再见者,则於前年题之後,不再叙。其未谕者,则阙焉,以俟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