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鳞之三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鲤鱼

(《本经》上品)

释名

时珍曰︰鲤鳞有十字纹理,故名鲤。虽困死,鳞不反白。

颂曰︰崔豹云︰兖州人呼赤鲤为玄驹,白鲤为黄骥,黄鲤为黄骓。

集解

《别录》曰︰生九江池泽。取无时。

颂曰︰处处有之。其脊中鳞一道,从头至尾,无大小,皆三十六鳞,每鳞有小黑点。诸弘景曰︰鲤为诸鱼之长,形既可爱,又能神变,乃至飞越江湖,所以仙人琴高乘之也。

山上水中有此,不可食。

气味

甘,平,无毒。《日华》曰︰凉,有小毒。

宗奭曰︰鲤,至阴之物,其鳞故三十六。阴极则阳复,故《素问》言鱼热中。王叔和言热则生风,食之多

时珍曰︰按︰丹溪朱氏言︰诸鱼在水,无一息之停,皆能动风动火,不独鲤也。

诜曰︰鲤脊上两筋及黑血有毒,溪涧中者毒在脑,俱不可食。凡炙鲤鱼不可使烟入目,损目光,三日内必验也。天行病后、下痢及宿症,俱不可食。服天门冬、朱砂人不可食可合犬肉及葵菜食。

主治

煮食,治咳逆上气,黄胆,止渴。生者,治水肿脚满,下气(《别录》)。治怀妊身肿,及胎气不安癖气块,横关伏梁,结在心腹(藏器喘咳嗽,下乳汁,消肿。米饮调服,治大人小儿暴痢。用童便浸煨,止反胃及恶风入腹珍)。

发明

时珍曰︰鲤乃阴中之阳,其功长于利小便。故能消肿胀黄胆,香港脚喘嗽,湿热之病。作 则性温,故能去 结冷气之病。烧之则从火化,故能发散风寒,平肺通乳,解肠胃及肿毒之邪。按︰刘河间云︰鲤

附方

旧五,新九。

水肿︰《范汪》︰用大鲤鱼一头,醋三升,煮乾食。一日一作。《外台》︰用大小豆一升,水二斗,煮食饮汁,一顿服尽,当下痢尽即瘥。

妊娠水肿︰方同上。

入腹内,火纸包裹,外以黄土泥包,放灶内煨熟取出,去纸、泥,送粥。食头者上消,食身、尾者下消,一日用尽。屡试经验。(杨拱《医方摘要》)

寸匕,令汗出。(《子母秘录》)

不安及妇人数伤胎,下血不入葱、姜、橘皮、盐各少许,煮一钱,酒调下。(《产宝》)

粥,空心食。(《心镜》)

吸短气咳嗽者。用鲤鱼长一尺五寸,以尿浸一宿,平旦以木篦从头贯至尾,文火炙熟,去皮,空心顿食。勿用盐、醋。(《外台》)

煮粥食之。(《寿域》)

积年骨疽一捏一汁出者︰熬饴糖勃疮上,仍破生鲤鱼 之。顷时刮视,虫出。更洗敷药,虫尽则愈。(《肘后》)

小儿木舌长大满口︰鲤鱼肉切片贴之,以帛系定。(《圣惠

气味

咸,平,无毒。

弘景曰︰不可合豆藿食,乃成消渴。

主治

杀虫(藏器)。

附方

新一。

切),乌麻子(炒研)一升,同捣,入器中,微火炙暖,布裹贴耳。两食顷,有白虫出,尽则愈。慎风寒。(《千金》)

气味

苦,寒,无毒。

甄权曰︰蜀漆为使。

主治

目热赤痛,青盲,明目。久服强悍,益志气(《本经》)。点眼,治赤肿翳痛。

涂小儿热肿(甄权)。点雀目,燥痛即明。(《肘后》

附方

旧一,新四。

小儿咽肿喉痹者︰用鲤鱼胆二七枚,和灶底土,以涂咽外,立效。(《千金方》)

大人阴痿︰鲤鱼胆、雄鸡肝各一枚为末,雀卵和,丸小豆大。每吞一丸。(《千睛上生晕,不问久新︰鲤鱼长一尺二寸者,取胆滴铜镜上,阴乾。竹刀刮下,每点少许。(《总录》)

赤眼肿痛︰《圣济总录》︰用鲤鱼胆十枚,腻粉一钱,和匀瓶收,日点。《十便良方》︰用鲤胆五枚,黄连末半两,和匀,入蜂蜜少许,亦治飞血赤脉。

主治

食之,治小儿惊忤诸痫(大明)。

脑髓

主治

诸痫(苏恭)。煮粥食,治暴聋

附方

新二。

耳卒聋︰竹筒盛鲤鱼脑,于饭上蒸过,注入耳中。(《千金》)

耳脓有虫︰鲤鱼脑和桂末捣匀,绵裹塞之。(《千金方》)

主治

小儿火疮,丹肿疮毒,涂之立瘥(苏恭)。

主治

小儿肌疮(苏恭)。

帛裹坐之。俱以虫尽为度

弘景曰︰合猪肝食,害人。

主治

刺疮伤风、伤水作肿。烧灰敷之,汁出即愈(藏器)。

齿

主治

石淋(《别录》)。

颂曰︰《古今录验》︰治石淋。用齿一升研末,以三岁醋和。分三服,一日服尽。(《外台》)

︰治卒淋,用酒服。

时珍曰︰古方治石淋多用之,未详其义。

主治

女子赤白带下(《别录》)。阴疮,鱼鲠

主治

瘾疹(苏恭)。烧灰水服,治鱼鲠六、七日

主治

产妇滞血腹痛,烧灰酒服。亦治血气(苏颂)。

下痔 ,鱼鲠(时珍)。

发明

时珍曰︰古方多以皮、鳞烧灰,入崩漏、痔 药中,盖取其行滞血耳。治鱼鲠者,从其类也。

附方

新三。

门事亲》)

鼻衄不止︰鲤鱼鳞炒成灰。每冷水服二钱。(《普济方》)

鱼(音序。《纲目》)

释名

鲢鱼。

时珍曰︰酒之美者曰KT ,鱼之美者曰 ;陆佃云︰ 好群行相与也,也,故曰鲢。《传》云鱼属连行是矣。

集解

时珍曰︰ 鱼,处处有之。状如 ,而头小形扁,细鳞肥腹。其色最白,故《西征赋》云︰华鲂跃鳞,素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温中益气。多食,令人热中发渴,又发疮疥(时珍)。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音庸。《拾遗》)

释名

鱼(音秋。《山海经》)。

时珍曰︰此鱼中之下品,盖鱼之庸常以供馐食者,故曰 、曰 。

集解

藏器曰︰陶注鲍鱼云︰今以 鱼长尺许者,完作淡乾鱼,有骨名乙,《礼记》云食鱼去乙是矣。然刘元绍言︰海上 鱼,其臭一种也。

时珍曰︰处处江湖有之,状似鲢而色黑。其头最大,有至四、五十斤者。味亚于鲢。鲢之美在腹, 之美在头。或以鲢、 为一物,误矣。首之大小,色之黑白,大不相侔。《山海经》云︰ 鱼似鲤,大首,食之已

气味

甘,温,无毒。

藏器曰︰只可供食,别无功用。

主治

暖胃益人(汪颖)。食之已疣。多食,动风热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鳟鱼

(《纲目》)

释名

鱼(必)、赤眼鱼。

时珍曰︰《说文》云︰鳟( ),赤目鱼也。孙从必。

集解

时珍曰︰处处有之。状似 而小,赤脉贯好食螺、蚌,善于遁网。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暖胃和中。多食,动风热,发疥癣(时珍)。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鲩鱼

(音患。《拾遗》)

释名

鱼(音缓)。草鱼。

时珍曰︰鲩又音混,郭璞作 。其性舒缓,故曰鲩,曰闽畜鱼者,以草饲之焉。

集解

藏器曰︰鲩生江湖中,似鲤。

时珍曰︰郭璞云︰今 子,似鳟而大,是矣。其形长身圆,肉浓而松,状类青鱼。有青鲩、白鲩二色。白者味胜,商人多 之。

气味

甘,温,无毒。

时珍曰︰李鹏飞云︰能发诸疮。

主治

暖胃和中(时珍)。

胆(腊月收取阴乾)。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喉痹飞尸,暖水和搅服(藏器)。一切骨鲠、竹木刺在喉中,以酒化二枚,温呷取吐(时珍)。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青鱼

(宋《开宝》)

释名

时珍曰︰青亦作鲭,以色名也。大者名 鱼。

集解

颂曰︰青鱼生江湖间,南方多有。北地时或有之,取无时。似鲤、鲩而背正青色。南方多以作 ,古人所谓五侯鲭 即此。其头中枕骨蒸令煮拍作酒器、梳、篦,甚佳。旧注言可代琥珀者,非也。

气味

甘,平,无毒。

《日华》曰︰微毒。服术人忌之。

主治

香港脚湿痹(《开宝》)。同韭白煮食,治香港脚脚弱烦闷,益气

气味

与服石人相反(《开宝》)。

弘景曰︰不可合生胡荽、生葵菜、豆藿、麦酱同食。

头中枕

主治

水磨服,主心腹卒气痛(《开宝》)。

解蛊毒(

眼睛汁

主治

注目,能夜视(《开宝》)。

胆(腊月收取阴乾。)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点暗目,涂热疮(《开宝》)。消赤目肿痛,吐喉痹痰涎及鱼骨珍)。

发明

时珍曰︰东方青色,入通肝胆,开窍于目。用青鱼胆以治目疾,盖取此义。其治喉痹骨鲠,则取漏泄系乎酸苦之义也。

附方

新八。

乳蛾喉痹︰青鱼胆含咽。一方︰用汁灌鼻中,取吐。万氏︰用胆矾盛青鱼胆中,阴乾。

每用少许,吹喉取吐。一方︰用朴硝代胆矾。

海螵蛸末等分。龚氏《易简》︰用黄连切片入片脑少许,瓶收密封。每日点之,甚妙。

各七个、牛胆半两,熊胆二钱半,麝香少许,石决明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每空心茶下十丸。(《龙木论》)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竹鱼

(《纲目》)

集解

时珍曰︰出桂林‧湘、漓诸江中。状如青鱼,大而少骨刺。色如竹色,青翠可爱,鳞下间以朱点。味如鳜鱼肉,为广南珍品。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和中益气,除湿气(时珍)。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鲻鱼

(宋《开宝》)

释名

子鱼。

时珍曰︰鲻,色缁黑,故名。粤人讹为子鱼。

集解

志曰︰鲻鱼生江河浅水中。似鲤,身圆头扁,骨软,性喜食泥。

时珍曰︰生东海。状如青鱼,长者尺馀。其子满腹,有黄脂味美,獭喜食之。吴越人以为佳品,腌为鲞腊。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开胃,通利五脏。久食,令人肥健。与百药无忌(《开宝》)。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白鱼

(宋《开宝》)

释名

鱼(音乔,去声)。

时珍曰︰白亦作 。白者,色也。

集解

刘翰曰︰生江湖中。色白头昂,大者长六七尺。

时珍曰︰ 形窄,腹扁,鳞细,头尾俱向上,肉中有细刺。武王白鱼入舟即此。

气味

甘,平,无毒。

诜曰︰鲜者宜和豉作羹,虽不发病,多食亦泥人。经宿者勿食,令人腹冷。炙食,亦少动气。或腌,或糟藏,皆可食。

瑞曰︰多食生痰。与枣同食,患腰痛。

主治

开胃下食,去水气,令人肥健(《开宝》)。

展不相及气(《食疗》)。治肝气不足,补肝疮疖人食之,发脓(《日华》)。

发明

时珍曰︰白鱼比他鱼似可食,亦能热中发疮。所谓补肝明目,调五脏,理十二经络者,恐亦溢美之词,未足多信。当以《开宝》注为正。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食疗》)

释名

时珍曰︰ 性啖鱼,其目 视,故谓之 。

《异物志》以为石首鱼,非也。《食疗》作 ,古无此字。

集解

时珍曰︰ 生江湖中。体圆浓而长,似细鳞腹白,背微黄色。亦能啖鱼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补五脏,益筋骨,和脾胃。多食宜人,作 尤宜,曝乾香美,亦不发病(孟诜)。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音感。《纲目》)

释名

鱼(音绀)。鳏鱼、黄颊鱼。

时珍曰︰ ,敢也。 , 也。 (音陷),而物者也。其性独行,故曰鳏。《诗》云「其鱼鲂、鳏」是矣。

集解

时珍曰︰ 生江湖中。体似 而腹而稍细。大者三四十斤,啖鱼最」,是也。《异苑》云︰诸鱼欲产, 辄以头冲其腹,世谓之众鱼生母。

冲其腹。仍尿白以盖其子,不必尽是 鱼也。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食之已呕,暖中益胃(时珍)。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石首鱼

(宋《开宝》)

释名

石头鱼(《岭表录异》)、 鱼(音免。《拾遗》录)、江鱼(《海志》)

,乾者名鲞鱼

时珍曰︰鲞能养人,人恒想之,故字从养。罗愿云︰诸鱼 乾皆为鲞故独得专称。以白者为佳,故呼白鲞。若露风则变红色,失味也。

集解

志曰︰石首鱼,初出水能鸣,夜视有光,头中有石如棋子。一种野鸭,头中有石,云是此鱼所化。

时珍曰︰生东南海中。其形如白鱼,扁身弱骨,细鳞黄色如金。首有白石二枚,莹洁如玉。至秋化为冠凫,即野鸭有冠者也。腹中白鳔可作胶。《其次名春来。田九成《游览志》云︰每岁四月,来自海洋,绵亘数里,其声如雷。海人以竹筒探水底,闻其声乃下网,截流取之。泼以淡水,皆圉圉无力。初水来者甚佳,二水、三水来者,鱼渐小而味渐减矣。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合 菜作羹,开胃益气(《开宝》)。

主治

炙食,能消瓜成水,治暴下痢,及卒腹胀,食不消(《开恶。鲜者不及(张鼎)。

发明

时珍曰︰陆文量《菽园杂记》云︰痢疾最忌油腻、生冷,惟白鲞宜食。此说与本草主下痢相合。盖

附方

蜈蚣咬伤︰白鲞皮贴之。(《集成》)

头中石

主治

下石淋,水磨服,亦烧灰饮服,日三(小便不通。煮汁服,解砒霜毒、野菌毒、蛊毒

附方

新二。

石淋诸淋︰石首鱼头石十四个,当归等分,为末。水二升,煮一升,顿服立愈。(《外台秘要》方)

附录

墨头鱼 时珍曰︰四川嘉州出之。状类 子,长者及尺。其头黑如墨,头上有白子二枚。又名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勒鱼

(《纲目》)

释名

时珍曰︰鱼腹有硬刺勒人,故名。

集解

时珍曰︰勒鱼出东南海中,以四月至。渔人设网候之,听水有一次、二次、三次乃止。状如鲥鱼,小首细鳞。腹下有硬刺,如鲥腹之刺,头上有骨,合之如鹤喙形。乾者谓之勒鲞,吴人嗜之。甜瓜生者,用勒鲞骨插蒂上,一夜便熟。石首鲞骨亦然。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开胃暖中。作鲞尤良(时珍)。

主治

疟疾。以一寸入七宝饮,酒、水各半煎,露一夜服(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鲚鱼

(音剂。《食疗》)

释名

鱼(音剂)、 鱼(音音遒,亦作 )、时珍曰︰鱼形如剂物裂篾之刀,故有诸名。《魏武食制》谓之望鱼。

集解

时珍曰︰鲚生江湖中,常以三月始出。状狭而长薄,如削木片,亦如长薄尖刀形。细鳞白色。吻上有二硬须,腮下有长鬣如麦芒。腹下有硬角刺,快利若刀。腹后近尾有短鬣,肉中多细刺。煎、炙或作 、鲔食而不饮。又《异物志》云︰ 鱼仲夏从海中溯流而上。长尺馀,腹下如刀,肉中细骨如鸟毛。云是 鸟所化,故腹内尚有鸟肾二枚。其鸟白色,如 群飞。至仲夏,鸟藏鱼出,变化无疑。然今鲚鱼亦自生

气味

甘,温,无毒。

诜曰︰发疥,不可多食。

源曰︰助火,动痰,发疾。

主治

贴痔 (时珍)。

附方

新一。

有数孔︰用耕 土烧赤,以苦酒浸之,合壁土令热,以大次。(《千金方》)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鲥鱼

(《食疗》)

释名

宁源曰︰初夏时有,馀月则无,故名。

出产

时珍曰︰按孙每四月鲚鱼出后即出

集解

时珍曰︰鲥,形秀而扁,微似鲂而长,白色如银,肉中多细刺如毛,其子甚细腻。故何景明称其银鳞细骨,彭渊材恨其美而多刺也。大者不过三尺,腹下有三角硬鳞如甲,其肪亦在鳞甲中,自甚惜之。其性浮游,渔人以丝网沉水数寸取之,一丝挂才出水即死,最易馁败。故袁达《禽虫述》云︰鲥鱼挂网以笋、苋、芹、荻之属,连鳞蒸食乃佳。亦可糟藏之。其鳞与他鱼不同,锻石水浸过,晒乾层层起之,以作女人花钿甚良。

气味

甘,平,无毒。诜曰︰稍发疳痼。

主治

补虚劳(孟诜)。蒸下油,以瓶盛埋土中,取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嘉鱼

(宋《开宝》)

释名

鱼(音味)。拙鱼(《纲目》)、丙穴鱼。

藏器曰︰左思《蜀都赋》云︰耳,鱼岂能择日出入耶?按︰《抱朴子》云︰燕

时珍曰︰嘉,美也。杜甫诗云︰鱼知丙穴由来美,是矣。河阳呼为人呼为拙鱼,言性钝也。丙穴之说不一。按︰《文选》注云︰常以三(八)月取之。丙,地名也。《水经》云︰丙水出丙穴。穴口向丙,故名。嘉鱼常以三月出穴,十月入穴。黄鹤云︰诸县,皆有丙穴。嘉鱼常以春末出游,冬月入穴。

集解

志曰︰嘉鱼,乃乳穴中小鱼也。常食乳水,所以益人。

时珍曰︰按︰任豫《益州记》云︰嘉鱼,蜀郡处处有之。状似鲤,而鳞细如鳟,肉肥而美,大者五鱼,春社前出《虞衡志》云苍梧戎城县江又可为 。

气味

甘,温,无毒。

诜曰︰微有毒,而味多珍美。

主治

食之,令人肥健悦泽(《开宝》)。煮食,治

发明

志曰︰此鱼食乳水,功用同乳。能久食之,力强于乳,有似

诜曰︰常于崖石下孔中,食乳石沫,故补益也。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鲳鱼

(《拾遗》)

释名

鱼(《录异》)、时珍曰︰昌,美也,以味名。或云︰鱼游于水,群鱼随之,食其涎沫,有闽人讹为 鱼。广人连骨煮食,呼为

集解

藏器曰︰鲳鱼生南海。状如鲫,身正圆,无硬骨,作炙食至

时珍曰︰闽、浙、广南海中,四五月出之。《岭表录异》云︰ 鱼形似 鱼,而腔上突起,连背而圆,身肉甚浓,白如凝脂,只有一脊骨。治之以葱、姜, 之以粳米,其骨亦软而可食。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令人肥健,益气力(藏器)。

腹中子

气味

有毒。令人痢下(藏器)。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鲫鱼

(《别录》下品)

释名

鲋鱼(音附)。

时珍按︰陆佃《埤雅》云︰鲫鱼旅行,以相即也,故谓之鲫。以相附也,故谓之鲋。

集解

保升曰︰鲫,所在池泽有之。形似小鲤,色黑而体促,肚大而脊隆。大者至三四斤。

时珍曰︰鲫喜偎泥,不食杂物,故能补胃。冬月肉浓子多,其味尤美。郦道元《水经注》云︰蕲州‧广济‧青林湖有鲫鱼,大二尺,食之肥美,辟寒暑。东方朔《神异经》云︰南方湖中多鲫鱼,长数尺,食之宜暑而辟风寒。《吕氏春秋》云︰鱼之美者,有洞则鲫为佳品,自古尚矣。

气味

甘,温,无毒。鼎曰︰和蒜食,少热;同沙糖食,生疳虫;同芥菜食,成肿疾;同猪肝、鸡肉、雉肉、鹿肉、猴肉食,生痈疽;同麦门冬食,害人。

主治

合五味煮食,主虚羸(藏器)。温中下气痢有益,冬月不宜)。合 作羹,主胃弱不下食,调中益五脏。合茭首作羹,主丹石发热(孟诜)。

生捣,涂恶核肿毒不散及 疮。同小豆捣,涂丹毒。烧灰,和酱汁猪脂煎灰服,治肠痈(苏恭)。合小豆煮汁服,消水肿,炙油,涂妇人阴酿白矾烧研饮服,治肠风血痢。酿硫黄 研,酿五倍子 研,酒服,并治下血。酿茗叶煨服,治消渴。酿胡蒜煨研饮服,治膈气。酿绿矾 研饮服,治反胃。酿盐花烧研,掺齿疼。酿当归烧研,揩牙乌髭止血。酿砒烧研,治急疳疮。酿白盐煨研,搽骨疽。

头疮白秃(时珍)。

发明

震亨曰︰诸鱼属火,独鲫属土,有调胃实肠之功。若多食,亦能动火。

附方

旧五,新三十一。

鹘突羹︰治脾胃虚冷不下食。以鲫鱼半斤切碎,用沸豉汁投之,入胡椒、莳萝、乾姜、橘皮等末,空心食之。(《心镜》)

卒病水肿︰用鲫鱼三尾,去肠留鳞,以商陆、赤小豆等分,填满扎定,水三升,煮糜去鱼,食豆饮汁。二日一作,不过三次,小便利,愈。(《肘后方》)

消渴饮水︰用鲫鱼一枚,去肠留鳞,以茶叶填满,纸包煨熟食之。不过数枚即愈。(吴氏《心统》)

性,为末。酒服一钱(或饭丸),日三服。又用硫黄一两,如上法 服,亦效。

酒煮鲫鱼,常食最效。(《便民食疗方》)

用活鲫鱼,翅侧穿孔,去肠留鳞,入白矾末二钱,以棕包纸饮下,每日二服。(《直指方》)

血痢噤口︰方同上。

反胃吐食︰用大鲫鱼一尾,去肠留鳞,入绿矾末令满,泥固 存性,研末。每米饮服一钱,日二。(《本事》)

膈气吐食︰用大鲫鱼去肠留鳞,切大蒜片填满,纸包十重,泥封,晒半乾,炭火煨熟,取肉和平胃散末一两杵,丸梧子大,密收。每服三十丸,米饮下。(《经验》)

小肠疝气︰每顿用鲫鱼十个,同茴香煮食。久食妊娠感寒时行者︰用大鲫一头烧灰,酒服方乳》)

热病目暗,因瘥后食五辛而致︰用鲫鱼作 食之。(《集验方》)

目生弩肉︰鲜鲫鱼,取肉一片,中央开窍,贴于眶上。日三五度。(《圣济总录妇人血崩︰鲫鱼一个(长五寸者)去肠,入血竭、乳香在内,绵包烧存性,研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叶氏《摘玄方》)

小儿 喘︰活鲫鱼七个,以器盛,令儿自便尿养之。待红,煨熟食,甚效。一女年十岁用此小儿舌肿︰鲜鲫鱼切片贴之,频换。(《总微论》)

小儿丹毒︰从髀起,若热流下,令阴头赤肿出血。用鲫鱼肉(切)五合,赤小豆末二合,捣匀,入水和,敷之。(《千金方》)

小儿秃疮︰《千金》︰用鲫鱼烧灰,酱汁和涂。一用鲫鱼去肠,入皂矾烧研搽。危氏︰用大鲫去肠,入乱发填满,烧研,入雄黄末二钱。先以齑水洗拭,生油调搽。

小儿头疮︰昼开出脓,夜即复合。用鲫鱼(长四寸)一枚,去肠,大附子一枚,去皮研末填入。炙焦研敷,捣蒜封之,效。(《圣惠方》)

走马牙疳︰用鲫鱼一个去肠,入砒一分,生地黄一两,纸包烧存性,入枯白矾、麝香少许,为末掺之。

牙疳出血︰大鲫鱼一尾,去肠留鳞,入当归末,泥固烧存性,入 过盐和匀,日用。(《圣惠方》)

揩牙乌须︰方同上。

刮骨取牙︰用鲫鱼一个去肠,入砒在内。露于阴地,待有霜刮下,瓶收。以针搜开牙根,点少许,咳嗽自落。又方︰用 砂入鲫鱼肉,煨过瓶收,待有霜刮取,如上法用。

诸疮肿毒︰鲫鱼(一斤者)去肠,柏叶填满,纸裹泥包 存性,入轻粉二钱,为末。麻油调搽。(《普济方》)

浸淫毒疮︰凡卒得毒瓦斯攻身,或肿痛,或赤痒,上下周匝,烦毒欲死,此浸淫毒疮也。

生鲫鱼切片,和盐捣贴,频易之。(《圣惠方》)

上便毒︰鲫鱼一枚,山药五钱,同捣敷之,即消。(《医林集要》)

骨疽脓出︰黑色鲫鱼一个去肠,入白盐令满扎定,以水一盏,石器内煮至乾焦为末。猪油调搽,少痛勿怪。(危氏方)

手足瘭疽︰累累如赤豆,剥之汁出。大鲫鱼长三四寸者,乱发一鸡子大,猪脂一升,同煎膏,涂之。(《千金方》)

胫生疮︰用中鲫鱼三尾洗净,穿山甲二钱,以长皂荚一挺,劈开两片夹住扎之。煨存性,研末。先以井水洗净脓水,用白竹叶针孔贴之,候水出尽,以麻油、轻粉调药敷之,日一次。(《直指方》)

小儿撮口出白沫︰以艾灸口之上下四壮。鲫鱼烧研,酒调少许灌之。仍掐手足。儿一岁半,则以鱼网洗水灌之。(《小儿方》)

妇人阴疮︰方见主治。

主治

久痢赤白,肠 痔疾,大人小儿丹毒风眩(藏器)。治脚风及上气(思邈)脾胃,去寒结气(时珍)。

主治

疮。批片贴之,或同桃叶捣敷,杀其虫(时珍)。

附方

新一。

赤痢不止︰鲫鱼 二脔(切),秫米一把,薤白一虎口(切)。合煮粥,食之。(《圣惠方》)

主治

小儿头疮口疮,重舌目翳(苏恭)。烧研下痢。酒服,治脱肛及女人阴

子(忌猪肝)

主治

调中,益肝气(张

主治

疮。烧灰敷,数次即愈(张鼎)。

主治

取汁,涂疳疮、阴蚀疮,杀虫止痛。点喉中,治骨鲠竹刺不出

附方

旧一,新二。

小儿脑疳︰鼻痒,毛发作穗,黄瘦。用鲫鱼胆滴鼻中,三五日甚效。(《圣惠》)

消渴饮水︰用浮石、蛤蚧、蝉蜕等分,为末。以鲫鱼胆七枚,调服三钱,神效。(《本事》)

滴耳治聋︰鲫鱼胆一枚,乌驴脂少许,生麻油半两,和匀。纳入楼葱管中,七日取滴耳中,日二次。(《圣惠方》)

主治

耳聋。以竹筒蒸过,滴之(《圣惠》)。

附录

鱼 诜曰︰一种 鱼,与鲫颇同而味不同,功亦不及。云米所化,故腹尚有米色

时珍曰︰孟氏言鲫、 皆栉、稷化成者雪录》中尝书之,时珍亦尝见之,此亦生生化化之理。鲫、雅》所谓鳜 ,郭璞所谓外家鱼、婢鱼,崔豹薄黑而扬赤。其行以三为率,颂曰︰黔中一种重唇石鲫鱼,味美,亦鲫之类也。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鲂鱼

(音房。《食疗》)

释名

鱼(音编)。

时珍曰︰鲂,方也。 ,扁也。其状方,其身扁也。

集解

时珍︰鲂鱼处处有之,汉沔尤多。小头缩项,穹脊阔腹,扁身细鳞,其色青白。

腹内有肪,味最腴美。其性宜活水。故《诗》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美如牛羊。又有一种火烧 ,头尾俱似鲂,而脊骨更隆。上有赤鬣连尾,如蝙蝠之翼,黑质赤章,色如烟熏,故名。其大有至二、三十斤者。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调胃气,利五脏。和芥食之,能助肺气,去胃风,消谷。作 食之,助脾气,令人能食。作羹 食,宜人,功与鲫同。患疳痢人勿食(孟诜)。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鲈鱼

(宋《嘉 》)

释名

四鳃鱼。

时珍曰︰黑色曰卢。此鱼白质黑章,故名。淞人名四鳃鱼。

集解

时珍曰︰鲈出吴中,淞江尤盛,四五月方出。长仅数寸,黑点,巨口细鳞,有四鳃。杨诚斋诗颇尽其状,云︰鲈出鲈乡芦叶前,来玉尺如何短,铸出银梭直是圆。白质黑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双鲜。春风已得秋风更迥然。《南郡记》云︰吴人献淞江鲈 于隋炀帝。帝曰︰金齑玉 。

气味

甘,平,有小毒。

宗奭曰︰虽有小毒,不甚发病。

禹锡曰︰多食,发 癖疮肿,不可同乳酪食。李鹏飞云︰肝不可食,剥人面皮。

诜曰︰中鲈鱼毒者,芦根汁解之。

主治

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多食宜人,作 尤良。曝乾甚香美(嘉 )。

益肝肾(宗 )。安胎补中。作 尤佳(孟诜)。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鳜鱼

(居卫切。《开宝》)

释名

鱼(音蓟)、石桂鱼(《开宝》)、时珍曰︰鳜,蹶也,其体不能屈曲如僵蹶也。 ,大明曰︰其味如豚,故名水豚,又名鳜豚。

志曰︰昔有仙人刘凭,常食石桂鱼。桂、鳜同音,当即是此。

集解

时珍曰︰鳜生江湖中。扁形阔腹,大口细鳞。有黑斑,其斑纹尤鲜明者为雄,稍晦冬月偎泥 ,鱼之沉下者也。小者味佳,至三五斤凡十二,以应十二月。误鲠害人,惟橄榄核

气味

甘,平,无毒。《日华》曰︰微毒。

主治

腹内恶血,去腹内小虫,益气力,令人肥健(《开宝》)。补虚劳,益脾胃发明

时珍曰︰按︰张杲《医说》云︰越州邵氏女年十八,病劳瘵累年,偶食鳜鱼羹遂愈。观此,正与补劳、益胃、杀虫之说相符,则仙人刘凭、隐士张志和之嗜此鱼,非无谓也。

主治

小儿软疖,贴之良(时珍)。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骨鲠,不拘久近(时珍)。

附方

旧一。

骨鲠竹木刺入咽喉︰不拘大人小儿,日久或入脏腑,痛刺黄瘦甚者,服之皆出。腊月收鳜鱼胆,悬北檐下令乾。每用一皂子许,煎酒温呷。

得吐,则鲠随涎出。未吐再服,以吐为度。酒随量饮,无不出者。蠡、鲩、鲫胆皆可。(《

附录

鱼 时珍曰︰按《山海经》云︰合水多食之不痈,可以治 。郭注云︰ ,音滕。逵乃功用,俱与鳜同,亦鳜之类也。日华子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鲨鱼

(《纲目》)

释名

鱼(《尔雅》)

时珍曰︰此非海中沙鱼,乃南方溪涧中小鱼也。居沙沟中,吹沙而游,咂沙而食。

肉多形圆,陀陀然也。

集解

时珍曰︰鲨鱼,大者长四五寸,其头尾一般大。头状似鳟唇。细鳞,黄白色,有黑斑点文。背有 刺甚硬。其尾不歧。小呵浪鱼。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暖中益气(时珍)。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杜父鱼

(《拾遗》)

释名

渡父鱼(《纲目》)、黄

时珍曰︰杜父当作渡父。溪涧小鱼,渡父所食也。见人则以喙插入泥中,如船碇也。

集解

藏器曰︰杜父鱼生溪涧中。长二三寸,状如吹沙而短。其色黄黑有斑。脊背上有 刺,螫人。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小儿差颓。用此鱼擘开,口咬之,七下即消(藏器︰差颓,阴核大小也)。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石斑鱼

(《纲目》)

释名

石矾鱼(《延寿书》)、高鱼。

集解

时珍曰︰石斑生南方溪涧水石处。长数寸,白鳞黑斑。浮然深入。《临海水土记》云︰长者尺馀,其斑如虎文,而性淫,春月与蛇医毒。《南方异物志》云︰高鱼似鳟,有雌无雄,二、三月与蜥蜴合于水上,其胎毒杂俎》云︰石斑与蛇交。南方有土蜂,土人杀此鱼标树上,引鸟食

子及肠

气味

有毒,令人吐泻。

《医说》云︰用鱼尾草研汁,服少许解之。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石鱼

(《拾遗》)

集解

藏器曰︰生南方溪涧中。长一寸,背黑腹下赤

气味

甘,平,有小毒。

主治

疮疥癣(藏器)。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黄鱼

(音固。《纲目》)

释名

黄骨鱼。

时珍曰︰鱼肠肥曰 。此鱼肠腹多脂,渔人炼取黄油燃灯,甚腥也。南人讹为黄姑,北人讹为黄骨鱼。

集解

时珍曰︰生江湖中小鱼也。状似白鱼,而头尾不昂,扁身细鳞,白色。阔不逾寸,长不近尺。可作 菹,煎炙甚美。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白煮汁饮,止胃寒泄泻

主治

疮癣有虫,燃灯,昏人目(时珍)。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鲦鱼

(《纲目》)

释名

白鲦(音条)、 鱼(音餐)、时珍曰︰鲦,条也。 ,粲也。 ,囚也。条,其状也。粲,其色

集解

时珍曰︰鲦,生江湖中小鱼也。长仅数寸,形狭而扁,状如柳叶,鳞细而整。

洁白可爱,性好群游。

《荀子》曰︰鲦,浮阳之鱼也。最宜 菹。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煮食,已忧暖胃,止冷泻(时珍)。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残鱼

(《食鉴》)

释名

王余鱼(《纲目》)、纸鱼。

时珍曰︰按︰《博物志》云︰吴王阖闾江行,食鱼 ,弃其残余于水,化为此鱼,故名。

或又作越王及僧宝志者,益出傅会,不足致辩。

集解

时珍曰︰ 残出苏、淞、浙江。大者长四、五寸,身圆如若已 之鱼,但目有两黑点尔。彼人尤重小者,曝乾以货四方。清明前有子,食之甚美。清明后子出而瘦,但可作 腊耳。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作羹食,宽中健胃(宁源)。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音针。《纲目》)

释名

姜公鱼(俗名)、 铜 鱼

时珍曰︰此鱼喙有一针,故有诸名。俗云姜太公钓针,亦傅会也。

集解

时珍曰︰生江湖中。大小形状,并同 残,但喙尖有一细黑骨如针为异耳。《东山经》云︰ 水北注于湖,中多箴鱼,状如鲦,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食之无疫(时珍)。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音聿。《纲目》)

释名

春鱼(俗名)。作腊,名鹅毛 。

时珍曰︰《尔雅》云︰ ,小鱼也。名义未详。春,以时名也。 ,以乾腊名也。

集解

时珍曰︰按︰段公路《北户录》云︰广之恩州出鹅毛其味绝美。郭义恭所谓武阳小鱼大如东阳江县出之,即 鱼儿也。然流出,状似初化鱼苗。土人取收,曝乾为 ,以充苞苴。食以姜、醋,味同虾米。或云即鳢鱼苗也。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和中益气,令人喜悦(时珍)。

·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 金鱼

(《纲目》)

集解

时珍曰︰金鱼有鲤、鲫、鳅、 数种,鳅、惟《北户录》云︰出邛婆塞江,脑中有金,盖亦讹传。《述异记》载︰晋桓冲中有赤鳞鱼。即此也。自宋始有畜者,今则处处人家养玩矣。春末生子于草上,好自吞啖,亦易化生。初出黑色,久乃变红。又或变白者,名纸鱼。亦有红、白、黑、斑相间无常者。其肉味短而韧。《物类相感志》云︰金鱼食橄榄渣、肥皂水即死。得白杨皮不生虱。又有丹鱼,不审即此类否?今附于下。

气味

甘、咸,平,无毒。

主治

久痢(时珍)。

附方

新一。

久痢噤口,病势欲死︰用金丝鲤鱼一尾,重一二斤者,如常治净,用盐、酱、葱,必入胡椒末三、四钱,煮熟,置病患前嗅拱《医方摘要》)

附录

丹鱼 按《抱朴子》云︰丹水出京兆上洛县西北冢岭山,入于均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浮水侧,必有赤光上照,赫然若火。割血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