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务观作《孙夫人志》云:「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词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方十馀岁,谢曰:『才藻非妇人事也。』」夫人,威敏公沔四世孙。李氏,即易安也。
往读退之雪诗,「龙凤交横飞」及「银杯缟带」之句,不觉失笑。近读苏子美雪诗,有云:「既以脂粉傅我面,又以珠玉缀我腮;天公似怜我貌古,巧意装点使莫偕。欲令学此儿女态,免使埋没随灰埃;据鞍照水失旧恶,容质洁白如婴孩。」更为喷饭。子美诗极为欧阳所推,与石曼卿、梅圣俞齐名,而其俚恶乃至此,何耶?子美尝自言「平生作诗,被人比梅尧臣,写字比周越」,可笑,所谓人苦不自知耳。
今世所传女郎朱淑真「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生查子词,见《欧阳文忠集》一百三十一卷,不知何以讹为朱氏之作?世遂因此词疑淑真失妇德,纪载不可不慎也。
唐、宋以来作《桃源行》,最传者王摩诘、韩退之、王介甫三篇。观退之、介甫二诗,笔力意思甚可喜。及读摩诘诗,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强,不免面赤耳热,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
《全唐诗话》、《唐诗纪事》并载马■赠韩定辞诗云:「燧林芳草绵绵思,尽日相携陟丽谯。别后■■{■山}山上望,羡君时复见王乔。」按字书:{■山},音务。《颜氏家训》云:「柏人城东北有孤山,阚■《九州志》以为舜纳于大麓即此山,世俗或呼为宣务山。予尝为赵州佐,共太原王邵读柏人城西门内碑,碑是汉桓帝时县人为令徐整所立,铭云:『土有■■务山,王乔所仙』,方知此■■务山也。■■字遂无所出,务字依诸字书即旄丘之旄也。旄字,《字林》一音忘付反。今依附俗名,当音权务耳。入邺,为魏收道之,收大嘉叹,其作赵州《庄严寺碑》铭云『权务之精』,即谓此也。」予按此则马诗当作莫毫反耳。定辞,即忠献曾祖行。东坡书此诗,乃云不知何许人,岂一时失于考据耶?
钱牧斋于万历后文士,独许祥符王损仲惟俭
为博雅。王尝删定《宋史》,累年求之不得,唯见其诗文二卷,《古事抄》、《玺史》,《史通》、《文心雕龙》二训故,凡若干卷。
空同赠昌谷诗,峥嵘百年会一篇,略云:「大历熙宁各有人,敲金戛玉何缤纷?高皇挥戈造日月,草昧之际崇儒绅。英雄杖策集军门,金华数子真绝伦。宣德文体多浑沦,伟哉东里廊庙珍。我师崛起杨与李,力挽一发回千钧。」其推唐、宋大家及明初作者可谓至矣。牧斋独不举此,何也?
赵明诚与其妇李易安作《金石录》,其书最传。曾子固亦集古篆刻作《金石录》五十卷,见子开所撰行状。今《元丰类稿》第五十卷所载《金石录》跋尾仅十五条,盖未竟之书也。曾书在赵前,而世罕知者。
彭渊才恨曾子固不能诗,今人以为口实。今观《类稿》中诸篇,亦荆公之亚,但天分微不及耳。若皇甫持正、苏明允、陈同父,乃真不能诗也。
文潞公承杨、刘之后,诗学西昆,其妙处不减温、李。五言如「云淡天迷楚,楼高地占秦。哀筝两行雁,小字数钩银。巷陌三条月,池塘十步春。府门初夜闭,多少夜游人」。见山楼
「蘅薄频牵望,杨林久驻镳。香囊徒叩叩,云月自苕苕。翠佩传情密,微波托意遥。翩鸿渐高逝,翻恨隔神霄」。蘅皋
「杨柳亭台暮,梨花院落深。玉池波湛湛,珠幌影沉沉。远思随庄蝶,春怀怯雍琴。萱苏不蠲忿,拥鼻独清吟」。深院
「小槛风惊叶,幽庭露泫柯。芳尘千里远,幽恨九回多。萤影穿帘押,蛩声出砌莎。寸心无以写,望月但长歌」。秋夕
七言如「小阁登临春暮时,绮栏飞闼映游丝。莺喧曲槛韩冯树,藓晦幽庭贡禹綦。闲对碧云吟桂水,狂思长袂宿兰池。徘徊望断江边客,采得瑶华寄与谁」。登通山阁
「猎遍兰丛与桂枝,巢居未必有先期。灵台十仞乌随转,阿阁三重风岂知?度柳暗催蝉■■,出云高送雁离离。汉宫玉树知何限?争忍重吟画扇诗」。秋风
「高楼闲背夕阳登,眇眇长怀不自胜。锦瑟有时闻北里,钿车何日到西陵?地寒萱草犹难种,天远瑶华岂易凭?多谢苏门清啸客,了无尘事染壶冰」。寓怀
「缥帙青箱次第开,慨然英气转难裁。莫言每事俱长往,须有清风属后来。弹铗始知皆琐旅,枕戈方信是雄才。平生自信真非薄,只是休容楚鸩媒」。阅史有感
苏文忠公常称潞公长律无一字无考据,世犹未知其工妙如此。明内乡李子田撰《艺圃集》,近石门吕庄生、吴孟举撰《宋诗钞》,皆遗潞公。予偶读公集,摘录如右。
《容斋四笔》载:「兴国宰书称『潋水有驱策』云。潋水者,彼邑一水耳,郡中未尝知之。」近时人自系乡里,多举其地一山、一水或一古迹,令人茫然不知何地。甚有割裂古名,如常州称南兰而去陵字;江宁称白钟,盖合白门、锺山而各去其一字,此何说也?又尝见诸城二士人诗卷,一称苏台,一称秦台。或问之,则苏台者谓超然台,秦台谓琅邪台耳,尤可绝倒。
王介甫《白鹤吟》云:「白鹤声可怜,红鹤声可恶。白鹤静无匹,红鹤喧无数。白鹤招不来,红鹤挥不去。长松受秽死,乃以红鹤故。」云云。当介甫得政变法,争新法者白鹤也,所谓招不来者是也。吕惠卿之流,乃红鹤也,所谓挥不去者是也。介甫之受秽,岂不以惠卿辈耶?此老好恶颠倒至此,可怜哉!
《怀麓堂诗话》云:「《杜律》乃张注,非虞注,宣德初有刊本。」按张性字伯成,江西金溪人,元进士,尝著《尚书补传》。独足翁吴伯庆有挽诗云:「笺疏空令传杜律,
志铭谁与继唐碑。」予在京师,曾得张注旧本。
阎立本画《孝经图》一卷,褚河南书,故明大内物,后归孙北海侍郎承泽
家。相传明时东宫出阁,例以此图为赐。吴祭酒梅村伟业
诗「每见丹青知圣孝,累朝家法赐东宫」是也。壬戌冬杪,于宋牧仲斋见之。
康熙三年,予与杜于皇浚
、陈其年维崧
辈同在如皋,修禊于冒氏水绘园,赋诗。或问杜:「阮亭诗何如?」答曰:「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又问:「君诗何如?」曰:「但觉高歌有鬼神,谁知饿死填沟壑。」
唐文皇后,惟宋高宗最爱《兰亭序》,常御笔临赐群臣,至宫闱亦化之。按宋桑世昌《兰亭考》云:「宪圣慈烈皇后尝临《兰亭帖》,佚在人间,咸宁郡王韩世忠得之,表献。上验玺文,知是中宫临本,赐保康军节度使吴益刊于石,时绍兴十七年秋七月丙寅。」又云:「太后居中宫时,尝临《兰亭》,山阴陆升之代刘珙春帖子云:『内仗朝初退,朝曦满翠屏,砚池浑不冻,端为写兰亭。』刻吴琚家。琚亦善书,北固寺『天下第一江山』六大字,琚笔也。」刘后村跋高宗宸翰云:「大将韩蕲王高价得硬黄本,以为逸少真迹,驰献,不知其为椒殿所书也。」周必大在翰苑时,作太皇阁帖子云:「笔法似慈皇。」信哉!
应璩与满公琰书云:「高树翳朝云,文禽蔽绿水。」甚似魏、晋间人五言。
杜诗「舞马既登床」,《珊瑚钩诗话》云:「舞马,藉之以榻也。」朱翌引《乐府杂录》云:「有马舞者,拢马人著彩衣,执鞭于床上,舞马蹀躞,蹄皆应节,是登床而舞乃驭者,而马应节于下也。」二说未知孰是?
秀水朱竹坨简讨彝尊
云:「杜诗『老去诗篇浑漫与』,今本皆讹作漫兴,非也。」予考旧刻刘会孟本、千家注本,果皆作与字。赵云:「耽佳句而语惊人,言其平昔如此。今老矣,所为诗则漫与而已,无复著意于惊人也。」《刘后村集》跋陈教授杜诗补注亦云:「或信笔漫与。」云云。然近日虞山钱宗伯本,仍作兴字,略无辨证。又云:「倪雁园粲
简讨有宋刻十家宫词,内王建『太平天子朝元日』,作朝迎日,亦新。」
祁县戴枫仲廷■
有多父敦一,上有铭,云:「多父作宝敦,用祁眉寿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凡十八字。又有天马鼎一,中凹处作马鼠形,或云《吕氏春秋》:「周鼎作鼠,令马履之。」据此,当是周物。
工部主事祁珊洲文友
,予同年也,广东东莞人。尝知庐江县,有诗云:「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予每喜诵之。
元宋本诚夫与弟■显夫,文学齐名,亦号二宋。程端礼敬叔与弟端学时叔,俱以道学著名,亦号二程■尝辑《国朝风雅》,见揭轨《光岳英华序》
。
叶石林《诗话》载吴县寇主簿国宝一绝句云:「黄叶西陂水漫流,篷■风急滞扁舟。夕阳暝色来千里,人语鸡声共一丘。」语甚工,且云:「寇,徐州人,尝从陈无己学。」予考《后山集》,有赠国宝二绝句云:「承家从昔如君少,得士于今孰我先。口拟说诗心已解,世间快马不须鞭。」又有和寇十一诗十数篇,所谓「画楼著燕春风里,杨柳藏鸦白下东」者是也。又有赠寇荆山诗,盖寇之字。陈又有《寇参军集》序,称寇氏兄弟曰元老、元弼。元弼名其仕,许州参军,盖国宝诸父云。
莱阳姜吏部如须垓
,南渡后流寓吴郡,与徐孝廉昭法枋
友善。一日同行阊门市,姜顾徐曰:「桓温一世之雄,尚有枋头之败。」徐应声曰:「项羽万人之敌,难逃垓下之诛。」相与抵掌大噱,市人皆惊。
陈无己平生皈向苏公,而学诗于黄太史,然其论坡诗,谓「如教坊雷大使舞」。又有诗云:「人言我语胜黄语,扶竖夜燎齐朝光。」其自负不在二公之下。然予反覆其诗,终落钝根,视苏、黄远矣。任渊云:「无己诗如曹洞禅,不犯正位,切忌死语。」恐未尽然。予独爱其二律云:「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又:「白下官杨小弄黄,骑台南路绿无央;含红破白连连好,度水吹香故故长。蹲滑踏青穿马耳,转危缘险出羊肠;熟知南杜风流在,预怯排门有断章。」《后山集》,南阳王文庄公鸿儒弘治十二年刻于潞安,有公序及魏衍集记,元城王云、天社任渊二序;诗十二卷,六百七十九首;杂文八卷,一百六十九首;谈丛、理究、诗话、长短句附焉,共三十卷。
琴曲有贺若,最古澹,相传以为宋太宗酷爱宫词中十小调子,乃隋贺若弼所撰,出《湘山野录》。朱翌《猗觉寮杂记》云:「贺若,夷也。夷善鼓琴。见王涯传。」又云:「东坡序武道士弹琴云:贺若,宣宗时待诏,即若夷也。」
元人竹枝词云:「黄鱼上得青松树,阿侬始是弃郎时。」然《本草》陶注:「鳗鲡鱼能缘树,食藤花。」《杂俎》:「鲵鱼能上树。赞曰:有足若鲵,大首长尾,其啼如婴,缘木弗坠。」宋祁《方物略》曰:「■内鱼出西山溪谷及雅江,状似鲵,有足能缘木。」
淄川袁松篱藩
孝廉得秦镜,高念东侍郎为赋诗云:
「河山历历看来空,万古消沉向此中;便是秦时明月在,可能还照栎阳宫。」
「兴亡转毂见何频?照胆咸阳迹已陈;多少人间怊怅事,金人辞汉镜辞秦。」
「炯如秋水了无尘,曾照阿房宫里人;惟有玉姜今不死,莲花掌上五云新。」
戚光注云:唐天■元年昭宗天复四年改元,朱温灭帝立哀帝,蜀仍称天复
。二年蜀天复五年
。三年蜀天复六年
。四年蜀天复七年。朱温篡位,称梁开平元年
。五年晋、岐、淮南。蜀,武成元年
。六年晋、岐、淮南
。七年晋、岐、吴。岐王承制加淮南杨隆演嗣吴王
。八年晋、岐、吴。蜀永平元年,梁乾化元年
。九年晋、岐、吴
。十年晋、岐、吴
。十一年晋、岐、吴
。十二年晋、岐、吴。梁贞明元年
。十三年晋、岐、吴。蜀通正元年
。十四年晋、岐、吴。蜀天汉元年,汉乾亨元年
。十五年晋、岐、吴。蜀光天元年
。十六年晋、岐。吴武义元年,蜀乾德元年
。十七年晋、岐
。十八年晋、岐、吴。顺义元年。梁龙德元年
。十九年晋、岐
。同光元年晋庄宗复唐,改元。岐寻内属
。二年。三年。天成元年明宗五改元。吴越宝正元年
。二年吴乾贞元年
。三年汉大有元年
。四年吴太和元年
。长兴元年。二年。三年。四年。应顺元年闵帝立,遇弑,末帝立,改元清泰
。清泰二年吴天祚元年。蜀明德二年
。三年石敬瑭因契丹立,号晋,天福元年。自天■至是三十三年
。升元元年烈祖即位,古今之乱,唐未绝天,故清泰方绝。升元已建,天命人心无改也,孰谓五季无君哉!
二年蜀广政元年
。三年闽永隆元年
。四年。五年。六年汉光天元年
。七年元宗立,改元保大。殷天德元年。汉乾和元年
。保大二年晋开运元年
。三年。四年。五年晋亡
。六年汉乾■元年
。七年。八年汉亡
。九年周广顺元年
。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周显德元年
。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北汉天会元年
。中兴元年再改交泰。元宗十六年始奉周显德年,去帝号。自升元至是三十二年。天■至是则五十五年。自武德至是三百四十二年矣。使元宗能安天命,事大国,以右宗祀周,能世敦王道叨宾之则,三代之意也
。周显德六年元宗十七年己未,周命城金陵
。七年元宗十八年。庚申,宋建隆元年
。宋建隆二年元宗十九年辛酉,元宗殂,后主即位,仍奉其正朔。宋又始称诏于唐
。三年后主二年壬戌
。乾德元年后主三年癸亥
。二年后主四年甲子
。三年后主五年乙丑
。四年后主六年丙寅
。五年后主七年丁卯
。开宝元年后主八年戊辰
。二年后主九年己巳
。三年后主十年庚午
。四年后主十一年辛未
。五年后主十二年壬申
。六年后主十三年癸酉
。甲戌岁后主十四年。宋开宝七年
。乙亥岁后主十五年。宋开宝八年,后主城陷被执,唐亡。自烈祖至是三主,凡三十九年。自高祖至是凡三百五十九年。殷周革命而杞宋国后,周隋之世梁犹祀焉,宋之君度不逮世宗矣
。
《左传》奇文,以上叛下亦曰叛,如「王叛王孙苏」是也。男子丧妻亦曰寡,「崔杼生成及疆而寡」是也。男亦曰媵,「以井伯媵秦穆姬」是也。《公羊》谓「昭公欲弑季氏」,则以上杀下,亦可曰弑。
盟用牛耳,卑者执之,尊者莅之。■阝泽之盟,卫侯请执牛耳。发阳之役,卫石■蒙之盟,鲁孟武伯,皆小国执牛耳。惟鄫衍之役,吴以大国执之,不合盟礼,故孟彘不从。
春秋谥有三字者,卫之贞惠文子是也。有生赐者,卫侯之于北宫贞子、析朱成子是也。有出奔而仍得谥者,臧武仲、中行文子是也。有作乱被诛而仍得谥者,崔武子、栾怀子是也《困学纪闻》云:「卫侯赐北宫喜谥曰贞子,析朱成谥曰成子,是人臣生而谥也。魏明帝时,有司奏帝制作兴治为魏烈祖,是人君生而谥也。」
。
《左传》引《尚书》,以《禹谟》作《夏书》。僖二十四年,地平天成;文七年,戒之用休;襄三年,成允成功;二十六年,与其杀不辜;哀十八年,官占惟能蔽志,皆《大禹谟》也。《皋陶谟》亦作《夏书》。庄八年,皋陶迈种德,《皋陶谟》也。此二篇。今《虞书》以太甲作《夏书》。昭十年,欲败度,《太甲篇》也。今实《商书》。以《洪范》作《商书》。文五年,沈潜刚克;襄三年,无偏无党,皆《洪范》也。今实《周书》。虽古今叙书,或有不同。而《太甲》之为《夏书》,尤不可解。
刘贡父《诗话》云:「司马君实论九旗之名,旗与■相近,缓急何以区别。《小雅.庭燎》,夜向晨,言观其■。《左传》,龙尾伏辰,取虢之■,当为芹音耳。」康熙己未,御试博学鸿儒,施愚山侍讲闰幸
卷阁拟一等,上亲阅定名,第以旗字押韵偶误书■,遂改置二等,亦由施素读二字不甚分别故也。
陆鲁望《白莲诗》:「无情有恨何人见,月白风清欲堕时。」语自传神,不可移易。《苕溪渔隐》乃云:「移作白牡丹亦可」,谬矣。予少时在扬州,过露筋祠,有句云:「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袭勖,字克懋,一字懋卿,章丘人。少贫牧豕,年三十始补诸生。时邑中李太常伯华、袁西野崇冕
方尚金元词曲,勖谓伤雅道,独与济南殷正甫、李于鳞、许殿卿为古文辞,相友善。年六十,以岁贡仕江都县训导,迁威宁教谕、开平卫教授,归五年卒。所著有《懋卿集》、《太极图解》、《性命辨》。刘尚书白川称为朱元晦功臣、王伯安诤友云。勖父彪,尝以输租诣京师,见遗钱百缗于道,辇载而驰及前遗钱者,付之迳去。
华鳌,字空尘,亦章丘人,御史珩之孙。邑诸生,妙于绘事,落笔辄题其上曰「空尘诗画」。人丐之画,辄瞪目不应。当其意得,迥出笔墨蹊迳之外。诗亦如之,五言尤超诣。题王仁甫卜筑云:「大隐不在山,出处乃适意。」送吕中甫山人云:「秋老留红叶,风轻转白苹。」宿惠上人院云:「爱此疏林月,兼之一磬清。」孤坐云:「雨霁闻啼鸟,风停数落花。」过杨九山川上居云:「垆头留宿火,花迳闭秋云」,人以拟浩然「微云疏雨」之句。鳌亦沧溟友。予少见其集,今无从购矣。鳌姓字亦见《杨升庵集》。勖有寄沧溟绝句云:「瓜田十亩济城东,云外青山小苑通。流水桃花迷处所,几家春树暮烟中。」鳌睡起自述云:「槐午睡方熟,息肩者稚子;老妻撼绳床,饭熟呼不起。不能工磬折,发乱无人理;我懒我自知,不要旁人喜。」
附高应■、张国筹、张自慎
袁崇冕,字西野,进士弼之子。兄公冕,弟轩冕,皆用科第起家,崇冕独以布衣终。工金元词曲,所著春游、秋怀诸曲,足参康、王之座。与李中麓唱酬,王■陂曰:「雅俗相兼,渢渢有馀音。」杨方城曰:「神圣工巧,元人之俦。」中麓曰:「金石之音,元黄之色。」其为名流击赏如此。尝有客以《黄莺学画眉词》谒李太常,坐客皆言佳,西野后至,太常曰:「翁素负知音,试择佳句几何,予已有定评。」西野目毕、应声曰:「止起五字是词家语,馀无足取。」太常展手示之,云止「未老已投闲」一句。客皆大笑叹服。
同时有高应■者,中麓弟子,亦工词曲,以贡仕为元城丞,见知王元美、魏懋权。所著有《醉乡》、《归田》诸稿,其《北门锁钥》杂剧,论者以为词人之雄。
又有张国筹者,以贡仕为行唐知县,善金元词曲。所著有《脱颖》、《茅庐》、《章台柳》、《韦苏州》、《申包胥》等剧,在袁西野、李中麓伯仲间。皆章丘人,与太常同时。
又有张自慎者,字敬叔,商河人,游中麓之门,著金元乐府三十馀种。太原万伯修曰:「北曲一派,海内索解人不得,眼中独见张就山耳。」就山,自慎别号也。
宋穆宾廷秀墓,在女郎山之阳。有石表一,王寿卿鲁翁撰文并篆书。有黄山谷赞云:「见鲁翁用笔,可以酒酹阳冰之墓。」云云。今移置文昌祠中。
朱文公与徐赓载书云:「放翁诗,读之爽然。近代唯见此人为有诗人风致。如此篇,初不见其著意用力处,而语意超然,自是不凡,令人三叹不能已。近报又已去国,不知所坐何事?恐只是不合做此好诗,罚令不得做好官也。」文公于诗颇邃,故能识放翁诗佳处。洛阳刘文靖公谓李、杜只是酒徒,真孟浪语。
元盛庶斋如梓《老学丛谈》云:「《萧何传》不言律令,《李邕传》无一字及笔札,五代《刘■句传》不书修《唐史》。」
陆放翁晚年为韩■胄作《南园记》,为世所讥。然当时文士实不止此。辛稼轩词用司马昭假黄钺异姓真王故事;高似孙献诗九章,每章用一锡字,皆一时名人。又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云:「莆阳陈谠,文士也。输灵壁石以寿韩,刻金字于石,至称之曰我王。」
元陈伯通宣慰云中,人跛而眇,自述云:「肢伤一体娄师德,目眇三分李雁门。」先兄西樵吏部,甲辰岁以磨勘事下西曹,锻炼良苦。兄谈笑赋诗,有句云:「纵跛尚如习凿齿,有肠终类佛图澄。」较陈句又胜之。
联句,有人各赋四句,分之自成绝句,合之仍为一篇。谢跳、范云、何逊、江革辈多有此体。顷见朱太史《腾笑集》中,有古藤书坞送吴徵君、魏上舍联句,甚得齐、梁之意,今录于此。
「握手古藤下,秋深旅愁积。归来西溪旁,犹及种春麦。」吴雯
「我亦袖轻鞭,明发辞紫陌。倦鸟不同飞,各自张旅翮。」魏坤
「二子澹雅才,肯为时俗役。英词迭相应,如以桐扣石。」陆喜淑
「柳塘水■■,蒲坂山驿驿。改岁君到时,古藤花满格。」查嗣琏
「大房一斗泉,酿酒冰雪白。酒熟君不来,落花良可惜。」朱彝尊
益都董楠字孟才,工部尚书可威之叔也,常撰《古今联句诗集》六卷,与张之象《回文类聚》,皆不可少之书。
人参诗昔人甚少,前已言之。适读《唐诗纪事》,又得段成式求人参诗云:「少赋令才犹强作,众医多失不能呼。九茎仙草真难得,五叶灵根许惠无?」周繇遗柯古人参诗云:「人形上品传方志,我得真英自紫团。惭非叔子空持药,更请伯言当细看。」又高丽采参赞云:「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树相寻。」■■,音贾,叶似桐。
高念东侍郎珩
,以康熙戊申奉命祭告南岳,在湖湘间有诗数百篇。予喜其绝句录之。如:
「行人到武昌,已作半途喜。那识武昌南,烟水五千里。」
「未入衡州郭,先看衡州城。城门垂薜荔,大抵似巴陵。」
「绿净不可唾,此语足千古。天水澹相涵,中有数声橹。」
「花放不知名,稻秀犹能长。芳草隐清流,但听清流响。」
「两岸层层嶂,孤城面面山。横襟凭一叶,睥睨洞庭间。」
「几月舟行久,今朝倦眼开。千峰翔舞处,一片大江来。」
「南岳云中尽,东流海上忙。他年图画里,著我在潇湘。」
「芋火夜经声,悲喜寒岩寺。宰相世间人,何与山僧事。」
「磨砖竟不成,磨铜伺不可。寄语马大师,努力庵前坐。」
高又有送人诗云:「故园小圃又东风,杏子樱桃次第红。明日春明门外路,清明消遣马蹄中。」
《丹铅录》极称唐刘绮庄「桂楫木兰舟,枫江竹箭流」一篇。其诗果不减太白。升庵博雅,亦未详绮庄何许人也。按《吴中人物志》:「刘绮庄,昆山尉,研穷古今,博考传记,作类书一百卷,号《昆山编》」。其平生著作最夥,而所传只此一诗,可惜也。
或谓作诗使事,必用六朝已上为古,此说亦拘墟不足信。要之唐、宋事,须选择用之,不失古雅乃可。如刘后村诗,专用本朝故实,毕竟欠雅。如:
「炼句岂非林处士,鬻书莫是穆参军。」
「艰虞夷甫方谋窟,老懒尧夫少出窝。」
「未爱潘郎呼作友,便教米老拜为兄。」
「山房惜未从公择,书局闻曾拟道原。」
「立志如欧母,生儿似富公。」
「野人只识羹芹美,相国安知食笋甘。」自注富郑公事
「事先白傅求闲后,衔似温公约史年。」
「公闲去伴种司谏,我懒思寻靖长官。」
「清于坡老游杭市,俭似乖崖在剑州。」
「军皆歌范老,民各像乖崖。」
「贾董奇才无地立,欧苏精鉴与人同。」
「安知李荐挥门外,不觉刘几入彀中。」
此类数十联,皆宋事也。后见后村四六亦然。
乐天作《刘白倡和集解》,独举梦得「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沈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为神妙。且云此等语,在在处处应有灵物护之,殊不可晓。宜元白于盛唐诸家兴象超诣之妙,全未梦见。
予旧藏杜牧之《樊川集》二十卷,后见徐健庵乾学
所藏宋版本,雕刻最精,而多数卷。考《后村诗话》云:樊川有续、别集三卷,十八九皆许浑诗。牧仕宦不至南海,别集乃有南海府罢之作,甚可笑。
南宋朱舍人翌,字新仲,著《猗觉寮杂记》,凡四百馀条,言甚博辨。刘后村尝称其读杜诗云,「纵之逼说剑,收之入檀弓」二句,未经他人道过。
昆山顾宁人炎武
诗,有云:「落日江头送伍员,秋风垄上别徐君;偶来圯上逢黄石,便向山中礼白云。」窃疑员字旧作王问切,唐人语曰「令君四俊,苗吕崔员」是也。后见吴曾引《春秋左氏传》,「伍奢子员」,陆德明释文:「音云,平声。」乃知顾诗用韵有据。又如马援,援字作延绢切,无作平声者。宋王景文诗云:「直翁谓史相浩
自了平生事,不了山阴陆务观。」放翁见之笑曰:「我字务观,乃去声,如何把做平声押了?」此虽谑语,亦可为用字不详出处者戒贞观年号及陆务观俱去声,今人皆读平声
。
有渔于道士■者,得一砚,八角,制作古雅,背镌「心太平庵」字,盖陆放翁故物也。和州项副使得之,今归淄川毕载积州守际有
。
亡友唐■井坞允甲,
宣城人,故明中书舍人。工楷法,诗最清婉。尝有句云:「残花野蕨围荒砦,破帽疲驴避长官。」盖本徐文长诗:「疲驴狭路愁官长,破帽残衫拜孝陵。」然宋王君玉已云:「疾风甚雨青春老,瘦马疲牛绿野深。」
顺治中,渭南渔人于渭水中得秦时未央宫香奁一具,铜绿如鹦鹉毛,可爱。溧阳狄秋水敬
为潼关道兵备副使,得之。副使子亿,予辛未所取士,今官翰林。
阎古古尔梅
在济南有诗云:「四围松竹山当面,一望楼台水半城。」虽本白太傅「灯火万家楼四面,星河一道水中央」,实难甲乙也。刘后村亦云:「地占百弓全是水,楼无一面不当山。」予少时在济南亦有句云:「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今前集不载。
唐人留意书学,即不以书名者,往往有欧、虞、颜、柳风气。苏绛作贾岛墓志云:「善攻笔法,得锺、张之奥。」元王恽《玉堂嘉话》云:「李阳冰篆二十八字,后有韦处厚、李商隐题。商隐字体绝类《黄庭经》。」然贾、李不以书名。予在京师,所见元人诸题跋,字画多工,过今人远甚。
海盐徐丰崖泰
《诗谈》云:「本朝诗,莫盛国初,莫衰宣、正。至弘治,西涯倡之,空同、大复继之,自是作者森起,于今为烈。」当时前辈之论如此。盖空同、大复,皆及西涯之门。虞山撰《列朝选》,乃力分左右袒,长沙、何、李,界若鸿沟。后生小子,竟不知源流所自。误后学不浅。
京师外城西南隅圣安寺,寺殿有商喜画壁。康熙庚申冬,高念东刑侍将归淄川,予与施愚山、宋牧仲诸词人饮饯于寺,共为联句五十韵。牧仲有句云「画壁商喜留」。按昆山刘璋圭甫《明书画史》:商喜善画山水人物,画虎得勇猛之势。今大西天经厂殿壁龙神,及大轴文殊普贤变相,亦喜笔。喜,宣德中授锦衣卫指挥,牧仲云内官,误也西华门内玄都胜境,在弘仁寺西,有元人刘兰塑三清像甚奇
。
孔文谷序《唐诗纪事》云:「诗三百篇,《毛传》盖其纪事,今为考亭所绌,欲究遗经,当必考之。」云云。实名通之论。宋王得臣《麈史》云:「《关雎》,后妃之德也;《葛覃》,后妃之本也。此一句,孔子所题,其下乃毛公发明之言耳。」其以为子夏所传,必有授受之自,惜世远莫得而见也。升庵引朱子《白鹿洞赋》,有曰:「广青衿之遗问,乐菁莪之长育。」或举以为问,先生曰,旧说亦不可废,然则考亭之尽去小序,终亦有不自安于心者乎?欧阳子作《诗本义》,其序问篇云:「《毛诗》诸序,与孟子说诗多合。故吾于诗,常以序为证。惟《周南》、《召南》,失者类多,随而正之。」欧阳子所见岂出朱子下也?
济南近有人耕田间,掘得「读书台」三字石刻。按此为宋侍郎张公■读书处,苏文忠公书也,见元遗山《济南行纪》。
宋荔裳琬
观察藏汉瓷盏二,内有鱼藻文,云在秦州时耕夫得之隗嚣故宫中。吾兄西樵为作歌。又有元人所造银槎,最奇古,腹有文曰:「至正壬寅,吴门朱华玉甫制。」华玉号碧山,武塘人,见陶南村《辍耕录》。
吉水李梅公侍郎元鼎
有砚,五瓣如梅花状,质如黄玉,杂翡翠丹砂之色,累累坟起,云是灌婴庙瓦。一时文士多赋之。故友邹程村祗谟
作《砚考》,引洪文敏《容斋随笔》灌瓦砚铭为证。
元人陆友友仁《墨史》,载外国制墨。高丽贡墨,猛州为上,顺州次之。其文曰:「平卤城进贡」,或曰「顺州贡墨」,或曰「猛州贡墨」。李公择遗东坡墨半丸,其印文曰「张力刚」,云得之高丽使者。魏泰道辅云:「新罗墨,有蝇饮其汁立死。」常戒人和药勿用新罗墨。日本墨遍肌印文,如柿蒂形。陆子履奉使契丹,得墨,铭曰「阳岩镇造」者,其国精品。滕子济有墨一大笏,为龙凤之文,面曰「镇库」,万年不毁。又西域僧为苏太简言:「彼国有佳墨,中国不及,是鸡足山古松为之。」金有刘法,字彦矩,常山人,自制墨,铭曰「栖神岩造」。杨文秀,金时以善墨闻,其法不用松炬,而用灯煤。子彬传其法,以授耶律文正楚材,文正授子铸,造一万丸,铭曰「玉泉万笏」。
《中山狼传》,见马中锡《东田集》。东田,河间故城人,正德间右都御史,康德涵、李献吉皆其门生也。按《对山集》有《读中山狼传》诗云:平生爱物未筹量,那记当年救此狼。则此传为马刺空同作无疑。今入唐人小说,亦如《天禄阁外史》之类。
孙北海承泽
家藏三剑:其一铜剑,长尺馀,有鸟篆十字,云「吴季子之子保之永用剑」,篆甚奇古。其一玉剑,长尺有二寸,博三寸,中凿一孔,剡其上若芒刃,云有人得之成汤墓中。其一鱼肠,秀水朱处士彝尊云:「疑郑康成所谓大琰者也。考之桃氏作剑,未闻攻玉。玉剑之载于《六经》者无之,遂定以为圭,因作释圭。」
钱编修宫声中诣
有司马相如小玉印,因忆元陆友仁得卫青玉印,翰林虞伯生诸公,皆有诗,友仁因著《印史》。按卫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唯其所好。自秦以来,唯天子之印称玺,又以玉,群臣莫敢用。」按此,宏说或不然。又后世谓诏令为玺书。按《国语》襄公在楚,季武子取卞,使季冶逆予之玺书。注云:「古者大夫之印,亦称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