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沙拣金赋求宝之道,同乎选才。刘义庆《世说》:陆士衡文如披沙拣金,往往见宝。又见钟嵘《诗品》。公外集赋三首,皆贞元五年以后举进士时作。
沙之为物兮,视污若浮,金之为宝兮,耻居下流。沉其质兮,五才或阙,《左氏》:天生五才,民并用之,阙一不可。
耀其光兮,六府以修。《书》:六府孔修。
然则抱成器之珍,必将有待,当慎择之日,则又何求?配圭璋而取贵,岂泥滓而为俦!滓,壮仕切。
披而择之,斯焉见宝。荡浸淫而顾眄,指炫晃而探讨。炫,荧绢切。晃,户广切。探,音贪。
动而愈出,幽以即明,涅而不缁,《论语》:不曰白乎?涅而不缁。缁,墨色。
既坚且好。《诗》:既坚既好。
潜虽伏矣,《诗》:潜虽伏矣,亦孔之昭。
获则取之。翻混混之浊质,见熠熠之殊姿。熠,弋入切。
久暗未彰,固亦将君是望;《左氏》:寡君将君是望,敢不稽首!
先迷后得,《易》:先迷,后得主利。
孰谓弃予如遗!《诗》:将安将乐,弃予如遗。
其隐也,则杂昏昏,沦浩浩,晦英姿兮自保,和光同尘兮,合于至道;其遇也,则散弈弈,动融融,焕美质兮其中,明道若昧兮,契彼玄同。
倘俯拾而不弃,谅致美于无穷。欲盖而彰,出《春秋左氏传》序。
将炯尔而见素;不索何获,昭二十七年《左氏》:上国有言曰,不索何获。
遂昭然而发蒙。观其振拔污涂,积以锱铢,碎清光而竞出,耀直质而特殊。锥处囊而纤光乍比,赵平原君曰:「贤者之处世也,譬如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剑拭土而异彩相符。雷焕得丰城剑,取南昌西山下土拭之,送一剑并土与张华。华以南昌土不如华阴土,报雷焕书兼华阴土一斤致焕,焕将拭剑,转精明也。
用之则行,斯为美矣;求而必得,不亦说乎!
岂独媚旭日以晶荧,带长川之清浅。皎如珠吐,疑剖蚌之乍分;粲若星繁,似流云之初卷。是以周德思比,而歧昌即咏;陆文可侔,陆机事见题注。
而昭明是选。梁昭明太子集《文选》。
若然者,可以议披沙之所托,明拣金之所裁。良工何远,善价爰来。拂以增光,宁谢满ぷ之学;汉韦贤曰:遗子黄金满ぷ,不如教子一经。
汰之愈朗,讵惭掷地之才。晋孙绰字兴公,作《天台山赋》,示范荣期曰:「此赋掷地,必为金声也。」
客有希采掇于求宝之际,庶斯文之在哉!
迎长日赋三王迎日,礼用夏郊。出《礼·郊特牲》。天子适四方,先柴。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注云:《易·说》曰:三王之郊,一用夏正。夏正,建寅之月也。此言迎长日者,建卯而昼夜分,分而日长也。故赋谓「寅方」、「卯位」以此焉。
惟飨帝以事天,必推策而迎日。策,蓍也。
寅方肇建,俟启蛰以展仪。桓九年《左传》:凡祀,启蛰而郊。启蛰,谓建寅之月。
卯位将初,爰用牲而协吉。送烈烈之凝气,《诗》:仲冬送烈烈。
导迟迟之阳律。《诗》:春日迟迟。
犹分可爱之辉。文九年。《左传》:贾季曰:赵衰,冬之日。赵盾,夏之日。注云: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式伫寅宾之质。《书》:寅宾出日。注云:寅敬宾导秩序也。
稽之虞典,期匪疾而匪徐;行以夏时,《论语》:行夏之时。
契惟精而惟一。职在冯相,《礼·春官·冯相氏》: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序。
事传《小正》。《礼记·礼运》: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时焉。注云:得夏四时之书。其书存者有《小正》。
符上春以备仪,必修其始;先仲春而有事,故谓之迎。时也淑景初延,幽阳潜启。当四时之首位,用三代之达礼。探赜索隐,得郊祀之元辰;极往知来,正邦家之大体。事冠前古,仪标后王。皮弁乍临,《郊特牲》:祭之日,王皮弁以听祭报,示民尊上也。
土圭之影犹积;《周礼》: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
泰坛既罢,《礼记》:燔柴于泰坛,祭天也。
玉漏之声渐长。张衡《漏水转浑天仪制》曰:以铜为器,再叠差置,实以清水,下各开孔,以玉虬吐漏水入两壶,右为夜,左为昼。
变熙熙之纯曜,流杲杲之晴光。《诗》:杲杲出日。
璧影始融,丽景才凝于城阙;轮形尚疾,斜晖未驻于康庄。是知迎长日之仪,实王心之所共;兆南郊之位,乃阳事之所用。
故可以知上下之际,见天人之交,动浮光于俎豆,散微照于苞茅。周流金石,晖照陶匏。《礼记》: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
异乎天纪不修,《书》:ㄈ扰天纪。
秦伯尚矜其泰畴;以《秦本纪》及《封禅书》考之,秦襄公作西,祠白帝。至文公作,宣公作密,灵公作吴阳上祭黄帝,下祭炎帝,献公作畦,祀白帝。皆未尝立泰。至汉武元鼎中始立泰,祠太一,则泰乃汉立也,赋云「秦矜泰」恐误。
日官失职,《左传》: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
晋侯徒继乎夏郊。《左传》:昭公七年,郑子产聘于晋,晋侯有疾。韩宣子逆客,曰:「寡君疾今三月矣,今梦黄熊入于寝门,其何厉鬼也?」对曰:「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祀之。晋为盟主,其或未之祀也乎?」韩子祀夏郊,晋侯有间。
于以迎之,则无为者。委照将久,岂三舍之足凭;《淮南子》:鲁阳公与韩战,酣,日暮,援戈挥之,日反三舍。
延光可期,胡再中之云假!《汉书》:文帝时,新垣平言:「臣候日再中。」居顷之,日却复中,乃更以十七年为元年。《风俗通》曰:成帝问刘向:「俗说文帝及后徵到期不得立,日为再中。」向曰:「文帝少即位,不容再中。」
自然应以繁祉,锡之纯嘏。《诗》:天锡公纯嘏。
礼仪允洽于人神,正朔克周于戎夏。今我后再新古礼,与天地相参。应戬谷之宜。《诗》,俾尔戬谷。
受之千亿;奉郊祀之报,至于再三。然则迎长日恭祀事,并虞夏而何惭!
记里鼓赋圣人立制,智者研精。题见《晋书·舆服志》。记里鼓车驾四马,制如司南车。又见葛洪所集《西京杂记》。崔豹《古今注》曰:大章车,所以识道里也,起于西京,亦曰记里车。车上有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尚方故事,有作车法。
异哉鼓之设也,恢制度于天邑。佐大礼于时行即行,赞盛容而立之斯立。观其象,可以守威仪之三千;《礼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节其音,可以表吉行之五十。《贾捐之传》:鸾旗在前,属车在后,吉行日五十里。
配和鸾以入用,桓二年,《左传》:锡鸾和铃,昭其声也。注云:铃在马额,鸾在镳,和在衡。
并司南而为急。取车制如司南之义,详见题注。
若乃郊荐之仪既陈,封禅之礼攸执,经千里之分寸可候,度四方而礼容是集。施五击于华山之野,知雾气已笼;用百发乎南山之阳,《诗》: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识雷声所及。先圣有作,后王式遵。启玄机以求旧,运巧智而攸新。相彼良工,自殊昧道之士;眷兹木偶,应异迷途之人。齐步武而无佚,差远近而有伦。遵大路,罔愆乎礼典;听希声,《老子》:大音希声。
克正于时巡。虽道有环回,地分险易,固善应而莫实,谅知几而有为。于伪切。
载考载击,所辨于长亭短亭;庾子山《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匪疾匪徐,足分乎有智无智。《世说》:魏武帝过曹娥碑,碑背上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杨修便解,魏武行三十里方悟。魏武叹曰:我才不如卿。有智无智,较三十里。
观其妙矣,孰测其微细?观其徼矣,《老子》: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讵知其启闭!音不衰而得度,响其镗而有制。镗,音汤。《诗》曰:击鼓其镗。
于以翊龙御,于以引天旋。异铜浑之仪,亦可叙紫微之星次;殊玉漏之制,而能涉黄道之日躔。周物之智斯设,极深之几是研。《易》曰:夫《易》,圣人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鄙繁音之坎坎,坎坎,鼓声。《诗》,坎其击鼓,宛丘之下。
陋促节之阗阗。妙出人谋,思由神假。时然后击,赞赏典于今兹;动惟其常,契同文于古者。由是皇衢以正,帝道斯盛。恭出震以成威,膺御乾而启圣。我后得以昭文物,展声明,不■于素,■A20,音愆。
可举而行。宜乎骋墨妙,呈笔精,固敢先三雅而献赋,庶将开万国之颂声。
吾子曰:「吾子来也,以有馀而欲及人乎?」曰:「然。」「若用子而能使竭忠孝乎?」曰:「否。夫无忠而忠见,无孝而孝闻,曷若使不见而忠,无闻而孝,肃然已出,熙然已及,夫已也浑然矣乎!」刘叟传鲁有刘叟者,尝以御龙术进于鲁公。云云。
刘叟曰:「岁不雨,无以出终无以入。民枯然视天,卿士大夫绝智,谋山川、祷神以祈,咸不应。臣投是龙于尺地之内,不逾晷,雷孚上下,雷孚东西,于是先之以风,腾之以云,从之以雨。如君之意,欲一邑足之,欲一国足之,欲天下足之。」鲁公曰:「斯龙也其神乎?是则寡人之国非敢用。」刘叟曰:「臣闻避风雨,御寒暑,当在未寒暑乎?是故事至而后求,曷若未至而先备。」于是鲁公止刘叟而内龙。明年,果大旱,命刘叟出龙,果大雨。
河间传河间,淫妇人也,不欲言其姓,故以邑称。始妇人居戚里,前汉,《万石君传》注:于上有姻戚者,则皆居之,故名其里为戚里。
有贤操。七到切。节操也。
自未嫁,固已恶群戚之乱ζ,羞与为类,独深居为翦制缕结。既嫁,不及其舅,独养姑,谨甚,未尝言门外事。又礼敬夫宾友之相与为肺腑者。其族类丑行者谋曰:「若河间何?」其甚者曰:「必坏之。」乃谋以车众造门,造,七到切,至也。
邀之遨嬉,且美其辞曰:「自吾里有河间,戚里之人日夜为饬厉,一有小不善,唯恐闻焉。今欲更其故,以相效为礼节,愿朝夕望若仪状以自惕也。」河间固谢不欲。姑怒曰:「今人好辞来,以一接新妇来为得师,何拒之坚也?」辞曰:「闻妇人之道,以贞顺静专为礼。若夫矜车服,耀首饰,族出欢闹,以饮食观游,非妇人宜也。」姑强之,乃从之游。过市,或曰:市少南入浮图,有国工吴叟始图东南壁,甚怪。可使奚官先壁道乃入观。观已,延及客位,具食帷床之侧。闻男子者,,口溉切。逆气。
河间惊,跣走出,召从者驰车归。泣数日,愈自闭,不与众戚通。戚里乃更来谢曰:「河间之遽也,犹以前故,得无罪吾属耶?向之者,为膳奴耳。」曰:「数人笑于门,如是何耶?」群戚闻且退。
期年,乃敢复召,邀于姑,必致之,与偕行,遂入■A54岂州西浮图两池间。■A54,《篇》、《韵》无此字,未详。岂,或口溉、柯开二切。江南人呼梯为■A54,按《集韵》,沂祈二音,曲岸也,又鱼开切,修长也。《前汉·相如传》:「临曲江之岂州兮。」注:曲,岸头也。巨衣切。
叩槛出鱼鳖食之,河间为一笑,众乃欢。俄而,又引至食所,空无帷幕,廊庑廓然,河间乃肯入。先,壁群恶少于北牖下,降帘,使女子为秦声,倨坐观之。有顷,壁者出宿选貌美阴大者主河间。乃便抱持河间。河间号且泣,婢夹持之,或谕以利,或骂且笑之。河间窃顾视持己者甚美,左右为不善者已更得适意,鼻息弗然,意不能无动,力稍纵,主者幸一遂焉。因拥致之房,河间收泣甚适,自庆未始得也。至日仄,食具,其类呼之食。曰:「吾不食矣。」且暮,驾车相戒归,河间曰:「吾不归矣,必与是人俱死。」群戚反大闷,不得已,俱宿焉。夫骑来迎,莫得见,左右力制,明日乃肯归。持淫夫大泣,啮臂相与盟而后就车。
既归,不忍视其夫,闭目曰:「吾病。」与之百物,卒不食。饵以善药,挥去。心怦怦披耕切,心急貌。
恒若危柱之弦。夫来,辄大骂,终不一开目,愈益恶之,夫不胜其忧。数日,乃曰:「吾病且死,非药饵能已,为吾召鬼解除之,然必以夜。」其夫自河间病,言如狂人,思所以悦其心,度无不为。时上恶夜祠甚,夫无所避,既张具,张,音帐。
河间命邑臣告其夫召鬼祝诅,上下吏讯验,笞杀之。将死,犹曰:「吾负夫人!吾负夫人!」河间大喜,不为服,辟门召所与淫者,惈逐为荒淫。惈,力果切。
居一岁,所淫者衰,益厌,乃出之。召长安无赖男子,晨夜交于门,犹不慊。苦簟切。
又为酒垆西南隅,己居楼上,微观之,凿小门,以女侍饵焉。凡来饮酒,大鼻者,少且壮者,美颜色者,善为酒戏者,皆上与合。且合且窥,恐失一男子也,犹日呻呼懵懵以为不足。懵,音蒙。又母总、弥登、母亘三切。
积十馀年,病髓竭而死。自是虽戚里为邪行者,闻河间之名,则掩鼻戚皆不欲道也。戚,与蹙同,促也,急也。,音遏,鼻也。
柳先生曰:天下之士为修洁者,有如河间之始为妻妇者乎?天下之言朋友相慕望,有如河间与其夫之切密者乎?河间一自败于强暴,诚服其利,归敌其夫犹盗贼仇雠,不忍一视其面,卒计以杀之,无须臾之戚。则凡以怀爱相恋结者,得不有邪利之猾其中耶?亦足知恩之难恃矣!朋友固如此,况君臣之际,尤可畏哉!馀故私自列云。
筝郭师墓志郭师,时之善筝者,故以是称焉。公时在柳州,《刘梦得集》有与公书云:「发书,得《筝郭师墓志》一篇,以为其工独得于天姿,使木声丝声均其所自出,抑折愉绎,学者无能知。」又云:「郭师与不可传者死矣,弦张柱差,枵然貌存。中有至音,含糊弗闻。噫!人亡而器存,布在方册者是已。馀之伊郁也,岂独为郭师发耶?想足下因仆书,重有慨耳。」盖睹郭师之事,观公之文而有感也。
郭师名无名,无字。父爽,云中大将。无名生善音,能鼓十三弦。阮弦《筝赋》曰:筝长六尺以应律,弦十有二象十二时,柱高三寸象三才。《唐史·音乐志》云:筝本秦声也。制与瑟同而弦少。案:京房造五音准,唯此瑟十三弦,此乃筝也。今雅乐清乐筝并十有二弦,他乐皆十有三弦。郭师所能者,盖十三弦者也。
其为事天姿独得,推七律三十五调,切密邃靡,布爪指,运掌。,于焕切。旧作「紧」,胥山沈公谓当作「」。《仪礼》曰:钩中指,结于,掌后节中也。又音牵,音悭。击也牵也。
使木声丝声均其所自出,屈折愉绎。屈,一作「抑」,知,一作「如」。
学者无能知。自去乳,不近荤肉,以是慕浮图道。既失父母,即弃去兄弟,自髡缁入代清凉山,代,谓代州。
又南来楚中,然遇其故器,不能无抚弄。
吴王宙刺复州,太宗子吴王恪、恪子琨、琨子、子,子宙,皆嗣为王。
或以告,乃延入,强之,宙号知声音,苹蹈以为神奇。会宙贬贺州,遂以来。性爱酒,不能已,因纵发为黄老术。薛道州伯高抵宙以书,必致之,至与坐起。伯高,褒斜人也,嗜其音,至善处,辄自为击节。教阍管谨视出入。饵仄柏,不食谷。三年,变服遁逃九疑丛祠中,《史记》,神之依丛木者,谓之「丛祠」。
披取之益善,亲遇,终不屑。卒乘暴水入小船,下岣嵝山,岣嵝,山名。嵝,力主反。
求道,会欧阳师死,不果受。张诫副岭南,又强与偕。诫死,至是抵馀。时已得骨髓病,日犹鼓音四五行。居数日,益笃。既病,自为歌。死三日,葬州北岗西。志其词曰:
云州生,柳州死,年五十,病骨髓,天与之音今止矣。丁酉之年秋既季,元和十二年季秋也。
月阙其团于是始。谓九月十六日也。
心为浮图形道士,仁人我哀埋勿弃。
赵秀才群墓志婴、臼死信孤乃立,《史记·赵世家》曰:「晋至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灭其族。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婴曰:「朔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后果生男。屠岸贾索之,婴与杵臼谋,乃取他人子,使杵臼负而匿。诸将遂索杵臼杀之。程婴与赵氏真孤俱匿山中。居十五年,景公疾,卜云: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于是召赵孤及程婴,复与赵田邑如故。
王侯世家天水邑。群字容成系是袭,祖某父某仕相及。一本,止作「祖仕相及」。一作考某。
嗟然秀才胡?体貌之恭艺始习。娶于赤水礼犹执,南浮合浦遽远集。元和庚寅神永戢,庚寅,元和五年。
问年二纪益以十。年三十四也。
仆夫返柩当启蛰,《左氏》:启蛰而郊。启蛰,建寅之月,盖正月也。
潇湘之交瘗原隰。稚妻号叫幼女泣,和者凄欷行路悒。追初悯夭铭兹什。
太府李卿外妇马淑志公集有《与李睦州书》,名字皆不得而详。然公志及其私,必与公相厚者。元和五年,公时与李俱在永州,故云卒于湘水之东。志是时作也。《汉书》:齐悼惠王,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颜师古曰:谓与旁通者。其云外妇,本此。
氏曰马,字曰淑,生广陵。扬州。
母曰刘,客倡也。淑之父曰总,既孕而卒,故淑为南康讴者。李君为睦州,诋狂寇见诬,左官为循州录,过而慕焉,李为睦州刺史,元和二年,为李所诬,得罪,贬循州。
纳为外妇,偕窜南海上。及移永州,更大赦,李量移永州。
州之骚人多李之旧,日载酒往焉。闻其操鸣弦为新声,抚节而歌,莫不感动其音,美其容,以忘其居之远而名之辱,方幸其若是也。元和五年五月十九日,积疾卒于湘水之东,葬东岗之北垂,年二十四。铭曰:
容之丰兮艺之功,隐忧以舒和乐雍。佳冶雕殒逝安穷!谐鼓瑟兮湘之浒,谓湘灵鼓瑟也。
嗣灵音兮永终古。湘灵鼓瑟。今淑之死,能嗣其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