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说韩文公登华而哭,有悲丝泣岐之意,惟沈颜能知之。今其言曰,人能贼元气阴阳而残人者则有功。盖有激而云。柳子因而为之说,谓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恶。要其归,欲以仁义自信,其说当矣。然曰天不能赏罚善恶者,何自而劝沮乎?韩文公曰:今之言性者,杂佛老而言。正为柳子设也。刘禹锡云:子厚作《天说》以折退之之言,非所以尽天人之际,故作《天论》三篇以极其辩。然公继与禹锡书云:凡子之论,乃吾《天说》注疏耳。禹锡《天论》,今附此后。
韩愈谓柳子曰:「若知天之说乎?吾为子言天之说。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饥寒甚者,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而呼天曰:『何为使至此极戾也?』若是者,举不能知天。夫果,按许慎《说文》:在木曰果,在地曰。张晏云:有核曰果,无核曰。应劭云:木实曰果,草实曰。又一说云:有壳曰果,无壳曰。鲁果切。
饮食既坏,虫生之;人之血气败逆壅底,为痈疡、疣赘、瘘痔。《说文》:痈,肿也。疡,顽疮。赘,谓赘肉。瘘,颈肿,一曰久创。痔,后病也。痈,音邕。疡,音阳。疣,音尤。赘,朱芮切。瘘,音漏。痔,丈里切。
虫生之;木朽而蝎中,蝎,音曷,木中虫,非螫毒音歇者。
草腐而萤飞,腐,音辅,烂也。
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物坏,虫由之生;元气阴阳之坏,人由之生。虫之生而物益坏,食啮之,啮,倪结切。
攻穴之,虫之祸物也滋甚。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繁而息之者,物之仇也。人之坏元气阴阳也亦滋甚:垦原田,垦,音垦,耕治也。
伐山林,凿泉以井饮,墓以送死,音款,空也。
而又穴为偃溲,「偃」,一作「」。《庄子》:观室者周于寝庙,又适其偃焉。注:偃,谓屏厕,屏厕则以偃溲。《集韵》:溺谓之溲,音搜。
筑为墙垣、城郭、台榭、观游,疏为川渎、沟洫、陂池,燧木以燔,音烦,也。燧,音遂。
革金以,陶甄琢磨,甄,音坚。
悴然使天地万物不得其情,幸幸冲冲,幸,音幸。
攻残败挠而未尝息。其为祸元气阴阳也,不甚于虫之所为乎?吾意有能残斯人使日薄岁削,祸元气阴阳者滋少,是则有功于天地者也;繁而息之者,天地之仇也。今夫人举不能知天,「人」下一有「之」字。
故为是呼且怨也。吾意天闻其呼且怨,则有功者受赏必大矣,其祸焉者受罚亦大矣。子以吾言为何如?」柳子曰:「子诚有激而为是耶?则信辩且美矣。吾能终其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是虽大,无异果、痈痔、草木也。假而有能去其攻穴者,是物也。其能有报乎?番而息之者,其能有怒乎?天地,大果也;元气,大痈痔也;阴阳,大草木也;其乌能赏功而罚祸乎?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子而信子之义以游其内,生而死尔,乌置存亡得丧于果、痈痔草木耶?」○天论上刘禹锡世之言天者二道焉。拘于昭昭者,则曰:「天与人实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徕,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如有物的然以宰者。」故阴骘之说胜焉。泥于冥冥者,则曰:「天与人实剌异:霆震于畜木,未尝在罪;春滋乎堇荼,未尝择善;跖、介焉而遂,孔、颜焉而厄,是茫乎无有宰者。」故自然之说胜焉。余友河东解人柳子厚作《天说》,以折韩退之之言,文信美矣,盖有激而云,非所以尽天人之际。故馀作《天论》,以极其辩云。
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馀曰:天与人交相胜耳。其说曰: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阳而阜生,阴而肃杀;水火伤物,木坚金利;壮而武健,老而耗毛,气雄相君,力雄相长:天之能也。阳而树,阴而秋手
敛;防害用濡,禁焚用光;斩材坚,液矿硎;义制强讦,礼分长幼;右贤尚功,建极闲邪:人之能也。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当其赏,虽三旌之贵,万种之禄,处之咸曰宜。何也?为善而然也。当其罚,虽族属之夷,刀锯之惨,处之咸曰宜。何也?为恶而然也。故其人曰:「天何预乃事耶?唯告虔报本,肆类授时之礼,曰天而已矣。福兮可以善取,祸兮可以恶召,奚预乎天邪?」法小弛则是非驳,赏不必尽善,罚不必尽恶。或贤而尊显,时以不肖参焉;或过而﹃辱,时以不辜参焉。故其人曰:「彼宜然而信然,理也;彼不当然而固然,岂理邪?天也。福或可以诈取,而祸或可以茍免。」人道驳,故天命之说亦驳焉。法大弛,则是非易位,赏恒在佞,而罚恒在直,义不足以制其强,刑不足以胜其非,人之能胜天之具尽丧矣。夫实已丧而名徒存,彼昧者方挈挈然提无实之名,欲抗乎言天者,斯数穷矣。
故曰: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法大行,则其人曰:「天何预人邪,我蹈道而已。」法大弛,则其人曰:「道竟何为邪?任人而已。」法小弛,则天人之论驳焉。今以一己之穷通,而欲质天之有无,惑矣!
馀曰:天恒执其所能以临乎下,非有预乎治乱云尔;人恒执其所能以仰乎天,非有预乎寒暑云尔;生乎治者人道明,咸知其所自,故德与怨不归乎天;生乎乱者人道昧,不可知,故由人者举归乎天,非天预乎人尔。○天论中刘禹锡或曰:「子之言天与人交相胜,其理微,庸使户晓,盍取诸譬焉。」刘子曰:「若知旅乎?夫旅者,群适乎莽苍,求休乎茂木,饮乎水泉,必强有力者先焉,否则虽圣且贤莫能竞也。斯非天胜乎?群次乎邑郛,求荫于华榱,饱于饩牢,必圣且贤者先焉,否则强有力莫能竞也。斯非人胜乎?茍道乎虞、芮,虽莽苍犹郛邑然;茍由乎匡、宋,虽郛邑犹莽苍然。是一日之途,天与人交相胜矣。吾固曰:是非存焉,虽在野,人理胜也;是非亡焉,虽在邦,天理胜也。然则天非务胜乎人者也。何哉?人不幸则归乎天也,人诚务胜乎天者也。何哉?天无私,故人可务乎胜也。吾于一日之途而明乎天人,取诸近也已。」或者曰:「若是,则天之不相预乎人也信矣,古之人曷引天为?」答曰:「若知操舟乎?夫舟行乎潍、淄、伊、洛者,疾徐存乎人,次舍存乎人。风之怒号,不能鼓为涛也;流之溯洄,不能峭为魁也。适有迅而安,亦人也;适有覆而胶,亦人也。舟中之人未尝有言天者,何哉?理明故也。彼行乎江、河、淮、海者,疾徐不可得而知也,次舍不可得而必也。鸣条之风,可以沃日;车盖之云,可以见怪。恬然济,亦天也;黯然沉,亦天也。阽危而仅存,亦天也。舟中之人未尝有言人者,何哉?理昧故也。」问者曰:「吾见其骈焉而济者,风水等耳。而有沉有不沉,非天曷司欤?」答曰:「水与舟,二物也。夫物之合并,必有数存乎其间焉。数存,然后势形乎其间焉。一以沉,一以济,适当其数乘其势耳。彼势之附乎物而生,犹影响也。本乎徐者其势缓,故人得以晓也;本乎疾者其势遽,故难得以晓也。彼江、海之覆,犹伊、淄之覆也。势有疾徐,故有不晓耳。」问者曰:「子之言数存而势生,非天也,天果狭于势邪?」答曰:「天形恒圆而色恒青,周回可以度得,昼夜可以表候,非数之存乎?恒高而不卑,恒动而不已,非势之乘乎?今夫苍苍然者,一受其形于高大,而不能自还于卑小;一乘其势于动用,而不能自休于俄顷,又恶能逃乎数而越乎势耶?吾固曰:万物之所以为无穷者,交相胜而已矣,还相用而已矣。天与人,万物之尤者耳。」问者曰:「天果以有形而不能逃乎数,彼无形者,子安所寓其数邪?」答曰:「若所谓无形者,非空乎?空者,形之希微者也。为体也不妨乎物,而为用也恒资乎有,必依于物而后形焉。今为室庐,而高厚之形藏乎内也;为器用,而规矩之形起乎内也。音之作也有大小,而响不能逾;表之立也有曲直,而影不能逾。非空之数欤?夫目之视,非能有光也,必因乎日月火炎而后光存焉。所谓晦而幽者,目有所不能烛耳。彼狸、犬生、犬、鼠之目,庸谓晦为幽邪?吾固曰:以目而视,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视,得形之微者也。乌有天地之内有无形者耶?古所谓无形,盖无常形耳,必因物而后见耳。乌能逃乎数耶?」○天论下刘禹锡或曰:「古之言天之历象,有宣夜、浑天、《周髀》之书;言天之高远卓诡,有邹子。今子之言,有自乎?」答曰:「吾非斯人之徒也。大凡入乎数者,由小而推大必合,由人而推天亦合。以理揆之,万物一贯也。今夫人之有颜、目、耳、鼻、齿、毛、颐、口,百骸之粹美者也。然而其本在夫肾、肠、心、腹;天之有三光悬寓,万象之神明者也。然而其本在乎山川五行。浊为清母,重为轻始。两位既仪,还相为庸。嘘为雨露,噫为雷风。乘气而生,群分汇从。植类曰生,按《尚书》传云:海隅苍生,谓草木也。
动类曰虫。惈虫之长,为智最大,能执人理,与天交胜,用天之利,立人之纪。纪纲或坏,复归其始。尧、舜之书,首曰『稽古』,不曰稽天;幽、厉之诗,首曰『上帝』,不言人事。在舜之廷,元凯举焉,曰『舜用之」,不曰天授;在殷高宗,袭乱而兴,心知说贤,乃曰『帝赉』。尧民知馀,难以神诬;商俗以讹,引天而驱。由是而言,天预人乎?」鹘说唐之中世,酷吏罗织,奸臣擅权,朋党相轧者四十年,藩镇跋扈者二百载,腥风逆气,弥漫宇内,仁人君子为之恸哭。巴蜀不臣,子美所以赋《杜鹃》之诗;眷属虚名,白乐天所以有江鱼、塞雁之叹。猫或相乳,韩吏部喜而序其事,以见斯人无慈幼之恩;鹘能纵鸟,柳子从而为之说,以见斯人多害物之忍。数子皆有激而云。退之志公墓,谓子厚既退,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厄于穷裔。观公此说,必有当途者资子厚之气力而不知报,其篇末意昭然。鹘,胡骨切。
有鸷曰鹘者,穴于长安荐福浮图有年矣。浮图之人,室宇于其下者,伺之甚熟,为馀说之曰:『冬日之夕,是鹘也,必取鸟之盈握者完而致之。以燠其爪掌。燠,乙六切,热气。
左右而易之。旦则执而上浮图之焉,浮图之,塔之最高处。《诗·斯干》:如斯翼。注:如人之,竦翼尔。,丘弭、去智二切。
纵之,延其首以望,极其所如往,必背而去焉。茍东矣,则是日也不东逐,南北西亦然。」呜呼,孰谓爪吻毛翮之物而不为仁义器耶?翮,下革切,羽茎也。
是固无号位爵禄之欲,里闾亲戚朋友之爱也,出乎っ卵,鸟子生而须哺曰っ,自食曰雏。っ,古候切。
而知攫食决裂之事尔,攫字下,一有「搏」字。
一不为其他。凡食类之饥,唯旦为甚,今忍而释之,以有报也。是不亦卓然有立者乎?用其力而爱其死,以忘其饥,又远而违之,非仁义之道耶?恒其道,一其志,不欺其心,斯固世之所难得也。
馀又疾夫今之说曰:以ゑゑ而嘿,ゑ,吁遇、况羽、匈于三切,蒸也。
徐徐而俯者,善之徒;以翘翘而厉,炳炳而白者,暴之徒。今夫枭鸺,晦于昼而神于夜;枭,不孝鸟。鸺,《博雅》云:怪鸺也。《庄子》: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不见丘山。枭,坚尧切。鸺,音休。
鼠不穴寝庙,《左传》襄二十三年:臧武仲曰:「夫鼠昼伏夜动,不穴于寝庙,畏人故也。」
循墙而走。《左传》僖七年:正考父鼎铭曰:三命而俯,循墙而走。
是不近于ゑゑ者耶?今夫鹘,其立然,,音逖,跳也。
其动砉然,砉,皮骨相离声。《庄子》:砉然向然。砉,呼虢切。
其视的然,其鸣革然,是不亦近于翘翘者耶?由是而观其所为,则今之说为未得也。孰若鹘者,吾愿从之。毛耶翮耶,胡不我施?寂寥太清,乐以忘饥。
祀朝日说公时为监察御史作。《礼记·玉藻》:天子玄端而朝日于东门之外。
柳子为御史,主祀事,将朝日,唐,二分朝日夕月于国城东西,各用方色犊。朝,音潮,下同。
其僚问曰:「古之名曰朝日而已,今而曰祀朝日何也?」馀曰:「古之记者,则朝拜之云也。今而加祀焉者,则朝旦之云也。朝,音昭。
今之所云非也。」问者曰:「以夕而偶诸朝,或者今之是乎?」馀曰:「夕之名,则朝拜之偶也。古者旦见曰朝,暮见曰夕,故《诗》曰:『邦君诸侯,莫肯朝夕』。《诗·雨无正》之文。
《左氏传》曰:『百官承事,朝而不夕。』《礼记》曰:『日入而夕』又曰:『朝不废朝,暮不废夕。』晋侯将杀竖襄,叔向夕。《国语》:平公射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将杀之。叔向闻之夕以谏,平公乃趣赦之。注:竖,内竖。襄,名也。闻之夕,谓夕至于朝也。
楚子之留乾,右尹子革夕。《左传》昭十二年:楚子次于乾,析父从。右尹子革夕,王见之。注,子革,郑丹。夕,莫见也。
齐之乱,子我夕。《史记》:齐简公四年,初,简公与父阳生之在鲁也,阚止有宠。及即位,使为政,田成子惮之。御鞅言诸简公曰:「田、阚不可并也,君其择焉。」弗听。子我夕。注:阚止,子我也。夕,省事也。
赵文子砻其椽,张老夕。《国语》:赵文子为室,斫其椽而砻之。张老夕焉而见之。砻,卢红切。
智襄子为室美,士茁夕。《国语》:襄子为室美,士茁夕。注:襄子,智伯瑶也。士茁,智伯家臣。茁,侧劣切。
皆暮见也。《汉仪》:夕,则两郎向琐闱拜,谓之夕郎。亦出是名也。《汉官仪》:故事,黄门郎每日暮向青琐门拜,谓之夕郎。盖即今之给事中云。
故曰大采朝日,小采夕月。《周礼》:王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朝日。则大采谓此。朝日以五采,则夕月以三采可知也。《国语》: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习地德。小采夕月,与太史司载纠虔天刑。
又曰春朝朝日,秋夕夕月。若是其类足矣。一无「其类」字。
又加祀焉,盖不学者为之也。」僚曰:「欲子之书其说,吾将施于世,可乎?」余从之。
捕蛇者说公谪永州时作。唐都长安,零陵相去三千五百里,见唐赋所及者远也。是时唐之赋可谓毒矣。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章,文也。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踠,曲脚也,足疾也。瘘,颈肿也。一曰久创。疠,疫疠也。挛,闾缘切。踠,音宛,又于远切。瘘,音漏。疠,音厉。
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馀悲之,且曰:「若毒之乎?若,汝也。
馀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殚,音单,尽也。
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音匐,僵也。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藉,但夜切。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悍,音旱。
叫嚣乎东西,嚣,虚娇切。一音敖。嚣,一作「へ」。
隳突乎南北,突,他没切。
哗然而骇者,哗,音华。骇,下楷切。
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恂,音荀。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弛,施氏切。
谨食之,食,音食人。
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馀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示昔说柳子为御史,主祀事,将示昔,示昔,祭名也。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示昔,汉曰腊。《礼记》曰:示昔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示昔,音乍,或从虫。
进有司以问示昔之说,则曰:「合百神于南郊,以为岁报者也。先有事必质于户部,户部之词曰『旱于某,水于某,虫蝗于某,疠疫于某』,则黜其方守之神,不及以祭。」唐制,示昔祭,凡一百八十七坐方,当年谷不登,则阙其祀。
余尝学《礼》,盖思而得之,则曰:「『顺成之方,其蜡乃通』,《礼记》::八蜡以记四方。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顺成之方,其蜡乃通,以移民也。郑注云:其方谷不熟,则不通于蜡焉。
若是,古矣。」继而叹曰:「神之貌乎,吾不可得而见也;祭之飨乎,吾不可得而知也。是其诞漫心敞,诞,音但。漫,莫官切,又莫半切。心敞,齿两切。,许两切。心敞,惊貌。
冥冥焉不可执取者。夫圣人之为心也,一无「心也」字。
必有道而已矣,非于神也,盖于人也。以其诞漫心敞,冥冥焉不可执取,而犹诛削若此,况其貌言动作之块然者乎?是设乎彼而戒乎此者也。其旨大矣。」或曰:「若子之言,则旱乎、水乎、虫蝗乎、疠疫乎,未有黜其吏者,而神黜焉,而曰『盖于人者』,何也?」予曰:「若子之云,旱乎、水乎、虫蝗乎、疠疫乎,一本无「旱乎至疫乎」十字。
岂人之为耶?故其黜在神。暴乎、毛乎、沓贪乎、罢弱乎,罢,音疲,下同。
非神之为耶,故其罚在人。今夫在人之道,则吾不知也。不明斯之道,而存乎古之数,其名则存,而教之实则隐。以为非圣人之意,故叹而云也。」曰:「然则至雨反风,《金》:周公居东,天大雷电以风。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
蝗不为灾,虎负子而趋,刘昆为弘农守,崤、渑多虎灾。昆为政三年,虎皆负子渡河。宋均为九江守,郡多虎,均下令去其陷阱,后传虎相与渡河。又山阳、楚、沛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
是非人之为则何以?」馀曰:「子欲知其以乎?所谓偶然者信矣。必若人之为,则十年九潦、郎到切。
八年七旱者,此二句,《庄子·秋水》之文。
独何如人哉?其黜之也,茍明乎教之道,虽去古之数可矣。反是,则诞漫之说胜,而名实之事丧,亦足悲乎!」乘桴说韩退之说《论语》,与世之学者大异。如「子在,回何敢死」,而曰「回何敢先」,「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而曰「子所雅言」之类,皆自出新意,不同诸子。柳子于《论语》,其语不多异。而《乘桴》一说,亦出于诸儒言意之外。桴,芳无切。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桴,编竹木以渡。大者曰筏,小者曰桴。
从我者其由欤!」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说曰:海与桴与材,皆喻也。海者,圣人至道之本,所以浩然而游息者也。桴者,所以游息之具也。材者,所以为桴者也。《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则天地之心者,圣人之海也。复者,圣人之桴也。所以复者,桴之材也。孔子自以极生人之道,「极」,一作「拯」。
不得行乎其时,将复于至道而游息焉。谓由也勇于闻义,果于避世,故许其从之也。其终曰「无所取材」云者,言子路徒勇于闻义,果于避世,而未得所以为复也。此以退子路兼人之气,而明复之难耳。然则有其材以为其桴,一作「以为桴」,无「其」字。
而游息于海,其圣人乎?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由是而言,以此追庶几之说,「追」,一作「迨」。
则回近得矣。而曰「其由也欤」者,当是叹也回死矣夫。
或问曰:「子必圣人之云尔乎?」曰:「吾何敢。以广异闻,且使遁世者得吾言以为学,其于无闷也,手建焉而已矣」。手建,一作「捷」。
说车赠杨诲之诲之,杨凭之子也。凭自京兆尹眨临贺尉。临贺在岭南,属贺州。公时在永,诲之道永之贺,公作是说以送。然诲之犹以为柔外刚中,未必不为弊车,柔外刚中,未必不为常人。公反复论辩,有二书,见于集之别卷。
杨诲之将行,柳子起而送之门,有车过焉,指焉而告之曰:「若知是之所以任重而行于世乎?材良而器攻,圆其外而方其中然也。材而不良,则速坏。工之为功也,不攻则速败。攻,牢也。
中不方,则不能以载,外不圆,则窒拒而滞。方之所谓者箱也,箱所以载。
圆之所谓者轮也。匪箱不居,匪轮不途。途,谓行于途。
吾子其务法焉者乎?」曰:「然。」曰:「是一车之说也,非众车之说也,吾将告子乎众车之说。泽而杼,山而侔,《考工记》:凡为轮,行泽欲杼,行山欲侔。注:杼,谓削薄其践地者。侔,上下等。杼,直吕切。
上而轾,下而轩且曳。《诗》:戎车既安,如轾如轩。轾,俯也。轩,仰也。「且曳」字本《易》「曳其轮」。轾,音致。
祥而旷左,《礼记》:祥车旷左。注:葬之乘车也。
革而长毂以戟,革,谓革车。《左氏》曰:长毂九百。注:长毂,戎车也。毂,音谷。
巢焉而以望,兵高车加巢以望敌也。《左传》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师。「巢」,本作巢,省作「巢」。
安以爱老,安,安车也。《礼记》:大夫七十而致仕,乘安车,自称曰老夫。汉武帝以安车迎枚乘。
辎以蔽内,辎,《说文》云:车前衣车后也。《字林》:载衣物车,前后皆蔽,若今库车。辎,音。
垂绥而以畋,《礼记》:武车绥旌。绥,宣佳切。
载十二旒,而以庙以郊以陈于庭,《周官·巾车》:王之五辂,一曰玉辂,建太常,十有二旒,以祀。旒,音流。
其类众也。然而其要,存乎材良而器攻,圆其外而方其中也。是故任而安之者箱,《诗》疏:车内容物之处为箱。
达而行之者轮,恒中者轴,音逐。
手局而固者蚤,手局,戟持也。「蚤」,当为「爪」,《考工记》注:谓辐入牙中者也。手局,音局,又拘玉切。蚤,音爪。
长而挠,「挠」,一作「桡」。
进不罪乎马,退不罪乎人者辕,《考工记》:大车之辕挚,其登又难,既克其登,其覆车也必易。此无故,惟辕直且无挠也。辕,音袁。
却暑与雨者盖,《考工记》:轮人为盖。注:盖,主为雨设也。
敬而可伏者轼,轼,车前横板隆起者也。
服而制者马若牛,然后众车之用具。
今杨氏,仁义之林也,其产材良。诲之学古道,为古辞,冲然而有光,其为工也攻。果能恢其量若箱,周而通之若轮,守大中以动乎外而不变乎内若轴,摄之以刚健若蚤,引焉而宜御乎物若辕,高以远乎污若盖,下以成乎礼若轼,险而安,易而利,动而法,则庶乎车之全也。《诗》之言曰:四牡,六辔如琴。孔氏语曰:左为六官,右为执法。此其以达于大政也。凡人之质不良,莫能方且恒。质良矣,用不周,莫能以圆遂。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遇阳虎必曰诺,而其在夹谷也,视叱齐侯类蓄狗。鲁定公十年,会齐侯于夹谷,孔丘相。
不震乎其内。后之学孔子者,不志于是,则吾无望焉耳矣。」诲之,吾戚也,长而益良,方其中矣。吾固欲其任重而行于世,惧圆其外者未至,故说车以赠。唐世士风敝甚矣,其相戒约曰:「君欲求权,须方须圆。」元次山嫉之,欲毁小儿转圜之器,以谓宁方为皂隶,不圆为公卿。柳子说车以赠杨生者尽矣。其末篇曰:诲之方其中,惧圆其外者未至。愚谓杨生诚能方其中,则其外当济以圆,不害乎时中也。使其自得也未至,而更以圆教之,则不同乎流俗者几希。
谪龙说当在贬谪后作,盖有激而然者也。
扶风马孺子言:年十五六时,在泽州,与群儿戏郊亭上。顷然,有奇女坠地,有光晔然,晔,目动也,光也。
被糸取裘白纹之裹,糸取,将侯切,又侧鸠切,帛青赤色。
首步摇之冠。步摇,冠名,言行步则摇,自汉时有之。
贵游少年骇且悦之,稍狎焉。奇女頩尔怒曰:《楚辞》:頩薄怒以自持。又《博雅》云,艴、頩,色也。頩,普名切,又普冷切。
「不可。吾故居钧天帝宫,下上星辰,呼嘘阴阳,薄蓬莱,羞昆仑,而不即者。帝以吾心侈大,怒而谪来,七日当复。今吾虽辱尘土中,非若俪也。若,汝也。俪,偶也。俪,郎计切。
吾复,且害若。」众恐而退。遂入居佛寺讲室焉。及期,进取杯水饮之,嘘成云气,五色也。,音宵。
因取裘反之,化为白龙,徊翔登天,莫知其所终。亦怪甚矣。
呜呼,非其类而狎其谪不可哉。孺子不妄人也,故记其说。
复吴子松说吴子,即吴武陵。
子之疑木肤有怪文,与人之贤不肖、寿夭、贵贱,果气之寓欤?为物者裁而为之欤?余固以为寓也。子不见夫云之始作乎?孛又怒冲涌,孛又,蒲没切。
击石薄木,而肆乎空中,偃然为人,拳然为禽,敷舒为林木,曷蘖为宫室,曷蘖,山高貌,上苦曷、丘葛二切,下鱼列、牙葛二切。「曷」,或作「尊」。
谁其搏而斫之者?斫,音卓。
风出洞窟,流离百物,经清触浊,呼召窍穴。「窍」,一作「核」,非。
与夫草木之俪偶纷罗,雕葩剡芒,葩,披巴切。
臭朽馨香,采色之赤碧白黄,皆寓也,无裁而为之者。一无「之」字。
又何独疑兹肤之奇诡,古委切。
与人之贤不肖、寿夭、贵贱,参差不齐者哉?是固无情,不足穷也。
然有可恨者,人或权褒贬黜陟为天子求士者,皆学于圣人之道,皆又以仁义为的,皆曰我知人,我知人。披辞窥貌,逐其声而核其所蹈者,以升而降。其所升,常多蒙瞀祸贼僻邪,瞀,音务,又莫候切,目不明也。
罔人以自利者;其所降,率恒多清明冲淳一无「恒」字。
不为害者。彼非无情物也,非不欲得其升降也,然犹反戾若此。逾千百年乃一二人,幸不出于此者。征之,犹无以为告。今子不是病,而木肤之问为物者有无之疑,子胡横讯过诘扰扰焉如此哉!
罴说鹿畏ァ,敕俱切,兽名。《说文》:ァ,刘也。似狸,能捕兽祭天。
ァ畏虎,虎畏罴。《说文》:罴如熊,黄白色。
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昔云昔云,一作「寂寂」。
持弓矢罂火罂,音莺,瓦缶也。
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ァ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ァ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ㄏ搏挽裂而食之。ㄏ,昨没切,持头发也。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观八骏图说晋王嘉《拾遗记》:八骏之名,一曰绝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晖,六曰超光,七曰腾雾,八曰挟翼,图必本诸此云。
古之书有记周穆王驰八骏升昆仑之墟者,《列子》云:周穆王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右服骅骝而左耳,右骖赤骥而左白羲。次车之乘,右服渠黄而左逾轮,左骖盗骊而右山子。驰驱千里,至于巨搜氏之国,遂宿昆仑之阿,赤水之阳。古书记穆王驰八骏者,莫此为详。
后之好事者为之图,宋、齐以下传之。「下」,一作「来」。
观其状甚怪,咸若骞若翔,若龙凤麒麟,若螳螂然。螳螂,螵母。《方言》曰:谭、鲁以南谓之当襄,三河之间谓之螳螂。
其书尤不经,世多有,然不足采。世闻其骏也,因以异形求之。则其言圣人者,亦类是矣。故传伏羲曰牛首,女蜗曰其形类蛇,《帝王世纪》:伏羲、女蜗,蛇身人首。神农,人身牛首。蜗,公蛙切。
孔子如倛头,《荀子》云:仲尼之状,面如蒙倛,头者,蒙倛之头。倛,音欺,方相也。
若是者甚众。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今夫马者,驾而乘之,或一里而汗,或十里而汗,或千百里而不汗者,一无「百」字,一作「数十里」。
视之,毛物尾鬣,四足而蹄,草饮水。,下没切,啮也。
一也。推是而至于骏,亦类也。今夫人,有不足为负贩者,有不足为吏者,有不足为士大夫者,有足为者,视之圆首横目,《庄子》:横目之民。
食谷而饱肉,而清,裘而燠,一也。推是而至于圣,亦类也。然则伏羲氏、女蜗氏、孔子氏,是亦人而已矣。骅骝、白羲、音蚁,一本作「蚁」。
山子之类,若果有之,是亦马而已矣。又乌得为牛,为蛇,为倛头,为龙凤麒麟螳螂然也哉?
然而世之慕骏者,不求之马,而必是图之似,故终不能有得于骏也。慕圣人者,不求之人,而必若牛、若蛇、若倛头之问。一作「间」。
故终不能有得于圣人也。诚使天下有是图者,举而焚之,则骏马与圣人出矣。古之圣人,有若牛、蛇、鸟喙、蒙倛者,貌似而心不同,不可谓之非人。此所以叹鹤言之为怪。柳子曰:慕圣人者,不求之人,而必若牛、若蛇、若蒙倛之问,终不能有得。此所以欲焚八骏之图。文公之于圣人,信其有形貌之似,而重求其心;子厚之于圣人,概之以人,而不信其为禽兽虫鱼之怪。二子之意,盖大同而小异。